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会学习汇报
- 格式:ppt
- 大小:357.50 KB
- 文档页数:32
李镇西心得体会【篇一: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心得体会5月12日至5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兰州举办的“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会”,李镇西是当代著名教育家,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曾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号。
通过这两天的培训,我感触特别深,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
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来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下面就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一、学习的总体印象——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在这次讲座中,有一段话对我的感触很深。
“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
”我觉得做好一个好的班主任真的需要智慧。
对学生的爱是基础,而智慧是来自于实践中的不断反思,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中提升的。
李镇西老师提出的“做一个富有灵魂的班主任”,其实做好一个班主任很简单,就是做最好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健康、快乐、积极的成长,就是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应该做的事情。
“做一个富有灵魂的班主任!”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
“做一个富有灵魂的班主任!”这是李镇西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学生涯中这么做的。
“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
‘人比人,气死人’,因为你比的人,处于人类文明的金字塔尖,当然越比越觉得自己无能。
但是,请别忘了,虽然也许你永远成不了‘家’,但通过努力,你却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你。
”这些话是李镇西老师写给学生的,也是他写给他自己的。
“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怎么才能高高兴兴呢?我就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这样孩子们也越来越爱你了。
心得体会之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报告会10月16日至17日,我们有幸至吉安一中进行了两天专题学习。
10月16日的专题是认识与学习李镇西教育思想。
李镇西作为四川特级教师,享有“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的声誉,近十年来,他的教育思想逐渐被国内教育界认识并得到大力推崇。
执教至今,他从未离开过讲台,30年的从教生涯,他以满腔激情扎实投入,把职业当成事业对待,在教育的探索中,不断前进,不断记录教育路上的点滴风景与反思。
本次,李老师的报告会主要包含以下两块:一是从校长身份的角度,阐释了他对教育的理解。
首先,他认为,教育的风格应该是朴素的。
接着,李老师分点解释,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依恋,对孩子的依恋之情,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品质;教育是一种理解,老师应把自己当成孩子,用童心与童心交流;教育是一种尊重,培养学生对世间真善美事物的尊重与向往;教育是一种责任,始终把培养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责任;教育是一种智慧,面对教育问题,不仅要有爱,还有有教育的智慧;教育是一种浪漫,教育是要给学生留下温馨的人性记忆,把学生时代当做是自身真善美人性快速成长的时期。
李老师一边阐释自己的观点,一边调用丰富的教育经历图片与视频进行具体情境展示。
二是从教师心理角度,他认为:幸福至上,是教育的终极追求。
他认为,要达成幸福的程度,首先需要摆正的自身的教育心态,一名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是一个湖泊,而不是一只杯子,能容万物,淡然而对教育充满激情。
随后,李老师就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做法:时刻要阅读、时刻要写作。
从教30年,李镇西老师对于教育始终视为自己生活激情的最高点,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不断阅读、不断反思、不断进取。
在他身上,我们深切体会到,一名优秀的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并不断有意识自身成长是多么重要。
17日,我们聆听了。
听李镇西讲座心得领会范文 5 篇心得领会是指一种念书、实践后所写的感觉性文字。
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经过实践反省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下边是收集的听李镇西讲座心得领会范文5 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听李镇西讲座心得领会 (1)3月 1 日至 3 月 2 日,我们一行八人在乡中心李英会主任的率领下参加了在保定美术中学举行的”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报告会”。
李镇西,一个教育界响当当的名字。
一个被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全国有名的优异语文教师和典范班主任。
在两天保定之行的学习中,我实实在在地感觉到李老师的教育魅力,我感觉我的心忧如经过了一次浸礼。
我真实地感觉到了一位教育者对事业的忠诚与执著,对学生的关爱,对同行的真挚引领。
李老师说”教师应当有童心、爱心、责任心。
”是啊 ! 没有童心的老师怎能理解孩子的初衷,没有爱心的老师如何懂得保护天真的心灵,没有责任心的老师如何既教书又育人 ?自然,要拥有这样三心情怀也不是件简单的事。
李老师还告诉我们,要说”走进孩子的心灵”有什么捷径,那就是:用孩子的眼睛去察看,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虑,用孩子的兴趣去探访,用孩子的感情去热爱。
我们教师要有一双赏识孩子的眼睛 ; 要永久保持最初的童真。
只需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真挚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踊跃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一起爬摸滚打,一齐感同身受,他们就会把我们看作”大孩子”和气朋友,一旦获取他们的认可,他们就会对我们敞高兴扉无所不谈 , 真实做到心与心的交流。
而要达到这类境地,有时甚至只需我们以同等的心态,静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就足够了。
李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楷模,你很难想象,作为一名老师,李老师曾与学生趴在地上比学狗叫 ; 在操场上与孩子们一起摔交,在雪地里与学生打雪仗、滚雪球李老师说:”我有一颗童心,所以我快乐、高兴、浪漫。
”李老师那颗童心不时洗浴在爱的阳光之中。
“李镇西思想报告会”学习汇报9月15、16号两天,来自于四川成都的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博士带领着“新教育”精英长沙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为我们湖南的班主任做精彩报告,我们桃江一行人也浩浩荡荡的来到财院礼堂,倾听了李镇西博士,王晓波和俞玉萍老师的讲座。
在本次报告会中,个人对“新教育”理念认同较多,下面就个人理解的“新教育”作下汇报。
发展历程“新教育”实验,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近几年来,“新教育”实验因其强调教育者自身的行动反思,以及新教育共同体对社会公益的关注而倍受瞩目,形成国内著名的教育NGO。
新教育实验始于2000年朱永新教授出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书中提出了“理想教育”的基本思想,朱永新对现行教育的批判、反思及对行动的渴望引发了民间教育思想者的热情响应,通过网络,通过对话与碰撞,一种新教育思想逐渐成形。
2002年6月,“新教育实验”的专门网站“教育在线”开通;2002年8月,实验于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启动,提出了核心理念、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并规划设计了“六大行动”实验项目。
核心理念“新教育”认为,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
在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是充满失败、没有美好梦想的,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针对的就是这些脱离人性摧残童心的畸形的教育而言的。
“新教育”在“幸福”后面加上“完整”二字,首先是指幸福的完整:教育既要满足学生相对低级的内在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级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
李镇西心得领会【篇一:李镇西讲座心得领会】心得领会5 月 12 日至 5 月 13 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兰州举办的“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会”,李镇西是今世有名教育家,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曾获全国优异语文教师、成都市十大优异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呼。
经过这两天的培训,我感想特别深,只好用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
李老师用自己的真挚来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敬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下边就说说此次培训的心得领会:一、学习的整体印象——爱是永久的教育理念在此次讲座中,有一段话对我的感想很深。
“教育不可以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
”我感觉做好一个好的班主任真的需要智慧。
对学生的爱是基础,而智慧是来自于实践中的不断反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中提高的。
李镇西老师提出的“做一个富裕灵魂的班主任”,其实做好一个班主任很简单,就是做最好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健康、快乐、踊跃的成长,就是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应当做的事情。
“做一个富裕灵魂的班主任!”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念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庸的细节,也是绚烂的人生。
“做一个富裕灵魂的班主任!”这是李镇西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 25 年的从教课生涯中这么做的。
“谁都盼望成为英豪好汉、伟人巨匠,但受自己条件、社会环境等限制,真实成为艺术家、文学家、公司家的,不过少量。
‘人比人,气死人’,由于你比的人,处于人类文明的金字塔尖,自然越比越感觉自己无能。
可是,请别忘了,固然或许你永久成不了‘家’,但经过努力,你却完整能够成为最好的你。
”这些话是李镇西老师写给学生的,也是他写给他自己的。
“既然只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快乐兴也是当,我自然选择后者!怎么才能高快乐兴呢?我就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同玩,这样孩子们也愈来愈爱你了。
学习李镇西心得体会
在阅读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著作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场充满激情与智慧的旅行。
他的文字如春风化雨,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找到了前行的力量。
以下是我对李镇西老师教育思想的几点心得体会。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在他的著作中,我看到了一个教育者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
他用真挚的情感描绘出教育的美好愿景,让我为之动容。
李镇西老师提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提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
在这一点上,我深感认同。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提升。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方法独具匠心,他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者。
这种教育方式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
在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念中,我看到了对教育公平的追求。
他关注弱势群体,致力于缩小教育差距。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
李镇西老师的著作中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思考,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提出的“教育即成长”的理念,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以此为指引,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总之,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我将铭记他的教诲,努力成为一名有情怀、有担当的教育工作者,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精选学习优秀中学校长李镇西心得体会模板通过这次李镇西报告学习,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喜欢的教育职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踏踏实实去做好每一件事,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过好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
下面是由本文库为大家整理的"精选学习优秀中学校长李镇西心得体会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学习优秀中学校长李镇西心得体会模板【一】昨天下午,在二实验的报告厅再一次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报告,从之前的"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到现在的"教育要有儿童视角",李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轻松和愉悦中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教育故事,让我深深的敬佩他的教育智慧和对教育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李老师从一个最朴素的问题:教育为谁?从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布置到谈台湾一所以小学和丹麦幼儿园的校园文化让我们真切的看到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儿童视角!儿童视角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真正的从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出发,和孩子们保持共同的兴趣爱好,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和未来,实实在在的为学生,真正站在儿童的角度,儿童的高度,以儿童的眼光和儿童的情怀让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生活的常态。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在外界各种的束缚和干扰下小心翼翼,生怕出半点差池,对孩子们的过度保护让我们忽视了孩子们的本性和需要,而是一味的用我们自认为对的方式教育孩子,可是往往效果堪忧,原因就是不懂孩子,没有站在儿童的视角尊重孩子。
李老师说:一所学校可怕的是一些愚蠢的老师兢兢业业,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这句话让我想到家庭教育何尝不是如此,一些本来优秀的孩子最后变成问题少年的背后也是因为一群有教育意愿而没有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打造出来的,如何让自己不成为这样的老师和家长,除了反思更多的需要学习提升。
在学校教育的根本是学生,缺乏儿童视角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要像李镇西老师那样,走近孩子,走进孩子,和学生一起成长,彼此编织,只有抱着:每一个特殊孩子都是教育资源,每次突发事件都是教育契机,每次教育难题都是教研课题的心态,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李镇西老师所讲述得几个学生的故事不是恰恰印证了这些。
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会心得体会昭仁中学焦维世10月27日至10月28日,受校领导委派,我有幸参加了在咸阳举办的“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会”,李镇西是当代著名教育家,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曾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号。
通过这两天的培训,我感触特别深,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
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来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下面就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感想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李老师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他的关于爱心与童心的随想以及爱学生的点点滴滴的事件是那么的真诚,那么的发自肺腑。
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兄长或父亲的那种亲情的爱。
爱的让人感动,爱得让人流泪。
而我似乎缺少了李老师的这种爱,不尊重学生,靠责备和惩罚等人治手段来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就显得是多么的的简单和不入大雅之堂啊!李镇西老师提到他的爱心教育有八个特征: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平等、法制、宽容、妥协、激发创造,这八个特征值得我终生去解读。
李镇西的观点“爱不等于教育的全部,但教育不能没有爱。
爱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我觉得放在家庭教育中,也是正确的。
现在的社会现实是—每个家中之只有一个孩子,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把孩子教育好是我们共同的目的。
他把自己的一腔真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爱学校,爱班级,爱孩子,爱自己从事的这份艰辛的职业。
正是有了这份深入心灵的爱,才让李老师不管是对自己子女的教育还是对自己学生的教育都取到了巨大的成功。
感想二:善待后进生是爱心多少的标尺爱生如子,待生如子,是教育成功的最高境界。
李镇西对“后进生”的思想改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承认孩子的不足,引导孩子找出问题解决办法,不断鼓励孩子,孩子有了兴趣,有了信心,学习就会变得容易起来。
听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会所得12月21、22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会,听了李镇西老师和他的两位徒弟——郭文红老师和方海东老师的讲座。
三位大师将自己和学生们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两天周末的时间丝毫没有听课的疲惫,而是收获着满满的震撼与感动。
郭文红老师报告的主题是——给孩子留一抹温馨的记忆。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和班上的一个学生之间的故事。
这个学生脾气非常暴躁,经常因为一点小事或者没来由地和同学打架,把对方打得鼻青脸肿,甚至有时动手打老师耳光!郭老师早就对这个学生有所耳闻,接了这个班之后,她一直对他很有礼貌,即使这个学生犯了错也一再理性处理,控制自己不对这个孩子发脾气。
可他改进并不大,别人说他:“你是不是有病啊?”他就回答:“是啊,我就是有病,怎么着吧?”终于有一天,郭老师忍无可忍,让他的家长带他去医院看看,目的就是让医生告诉他,他没病,以后要像正常人一样表现。
可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检查结果出来了,这个孩子真的有病。
他患有视听不协调——大体症状就是听觉和视觉不能同步。
他们能看见我们此时讲课的动作,但听到的却是我们前几分钟说过的话,而且这种病很难治愈的。
想象对于这样一个孩子来说,学习、考高分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可老师们因为他总是考不好就责怪他不认真,告诉家长,严加管教他。
他回家便要挨上爸爸的一顿暴揍。
孩子的爸爸因为嫌他不争气,都曾吊起来打他,也曾领他去少年劳教所恐吓他,甚至曾绝望地打算,一等到他18岁成人,就把他送进监狱。
长久以来,他的精神又怎么可能完全正常呢?郭老师知道后,内心愧疚万分。
不断地鼓励他,耐心地教育他。
有一次,他又控制不住自己和同学打了起来,但事后非常后悔,从不会道歉的他竟然在受害的几个同学的桌子上和老师的讲桌上贴了道歉的便条。
渐渐地,他脾气变得温和了许多,成绩也有所提高。
每次考试前,他都会对郭老师说:“我这次一定能得优!”郭老师也总是肯定地说:“我相信你!”,虽然他一次都没有得过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