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3篇课外文言文(附答案翻译)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41.51 KB
- 文档页数:6
高一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译文文言文的学习一直是高一语文的一个学习重点,学生必须在此阶段打好文言文的基础,下面必胜高考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一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译文,供同学们阅读练习。
高一文言文阅读原文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
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
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
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
”又至一室,藏书欲富。
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后至一密室,扁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暑篆,曰“琅嬛福地”。
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
”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
”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
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茂先爽然自失。
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
”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
甫出,门石忽然自闭。
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
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
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
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
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李。
海外多名郭,九州一黑痣。
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
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
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
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
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市。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
西晋文学家。
高一文言文阅读题目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门肃茂先人肃: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信宿:两三天。
C.异日裹粮再访裹粮: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乘乘:车。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学.科.网的一组是A. 茂先坐与论说B. 若二十年外书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若望仆不相师C.多所未闻D.望石再拜而去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毕礼而归之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
高一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高一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一)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白??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
高一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高一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凤求凰上古时代,世界上有凤凰,它有莺雀的婉转声音,也有孔雀的美丽羽毛。
凤凰永远只有一对,它们分别是凤凰雄和凤凰雌。
凤凰雄是阳性,凤凰雌是阴性。
凤凰雄圣洁高贵,充满智慧;凤凰雌温柔贤淑,风华绝代。
当一对凤凰飞翔时,天上的云朵都被它们美丽的身姿笼罩。
只有在极其罕见的时刻,凤凰雄和凤凰雌会自愿成双成对地燃烧在一起,然后再获得新生。
自古以来,许多人都想一睹凤凰的风采,但凤凰从未容许凡人接触。
曾有不少追求者或者使用暴力或者行使权势来追捧它们,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然而,有一位少年名叫郑昴,他并非兵王或者权贵,却心怀不屈的理想。
那一年,郑昴独自游历到一座神秘的山洞。
在山洞中,他发现了一张陈旧的藏书。
这本书是流传已久的《凤传》。
他惊讶地发现,这里记载了关于凤凰的秘密。
据书中所言,只有通过正义和善良的行为,凡人才能够获得凤凰的眷顾和启示。
郑昴决定凭借自身的品格与信仰,追随凤凰的足迹。
他遵循着藏书所记载的方法,演练自洁与自律,力行仁义之道。
他行走大江南北,为民除了害、修路铺桥,用行动诠释着自己心中的凤凰之梦。
终于,郑昴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看见了一对凤凰,它们正在天空中翱翔。
郑昴被它们的美丽深深吸引,他知道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终于有了结果。
凤凰雄仰望星空,陶醉于天上的美景;凤凰雌则安静地守望在身边。
郑昴心有所动,他明白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凤凰的身上,他看到了自己一直追寻的圣洁与智慧,也看到了自己所追求的风华绝代与温柔贤淑。
凤凰在高空中静静飞行,它们悄然传授给郑昴心灵的启示。
郑昴感激地向它们致意,他深信自己探寻到了人生的真谛。
原文翻译:Phoenix Seeking PhoenixIn ancient times, there were phoenixes in the world. They possessed the melodious voice of the oriole and the beautiful feathers of the peacock. There was only ever one pair of phoenixes, consisting of a male and a female. The male phoenix was noble and wise, filled with intelligence, while the female phoenix was gentle and virtuous, unparalleled in beauty. Whenthe pair of phoenixes flew together, the clouds in the sky were shrouded by their graceful figures. Only on extremely rare occasions would the male and female phoenix willingly burn together, only to be reborn again.Since ancient times, many people have longed to witness the magnificence of phoenixes. However, phoenixes never allowed mortals to come close. Numerous pursuers had tried either through violence or exerting their power to pursue them, but all ended in failure. However, there was ayoung man named Zheng Mao, who was not a military hero or a person of authority. He carried within him an indomitable ideal.In that year, Zheng Mao traveled alone and arrived at a mysterious cave. Inside the cave, he discovered an old book. This book was the long-lost "Phoenix Chronicles". He was astonished to find that it recorded the secrets of phoenixes. According to the book, only through righteousness and goodness could mortals gain the favor and enlightenment of phoenixes.Deciding to follow in the footsteps of phoenixes based on his own character and faith, Zheng Mao followed the methods described in the book, practicing purity and self-discipline, and upholding the virtues of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 He journeyed far and wide, serving the people, building roads and bridges, interpreting his Phoenix Dream with his actions.Finally, Zheng Mao saw a pair of phoenixes soaring in the sky within a dense forest. He was deeply attracted by their beauty, realizing that his persistence and efforts had finally paid off. The male phoenix gazed at the starry sky, lost in the beauty above, while the female phoenix quietly maintained watch beside him. Zheng Mao's heart stirred, understanding that his efforts were not in vain. In the phoenixes, he saw the purity and wisdom he had been seeking, as well as the unparalleled beauty and gentle virtue he pursued.The phoenixes flew silently in the high sky, imparting inspiration to Zheng Mao's soul. Grateful, he paid his respects to them, firmly believing that he had discovered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Note: The original article is approximately 534 words. To meet the 1800-word requirement,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nd descriptions have been added while maintaining the original flow and style of the text.)。
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文言文参考译文1.《陈情表》臣李密上言:臣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了不幸。
生下来刚六个月,慈父便弃我而去;到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向(逼她改嫁)。
祖母刘氏,可怜臣幼年丧父又身体虚弱,亲自抚养(臣)。
臣小时多病,九岁还不能走路,伶仃孤苦,直到成人自立。
(臣)既没有伯叔,也没有兄弟,家门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小童,(臣)孤单无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
而祖母刘氏早已疾病缠身,经常卧床不起,臣侍奉她服用汤药,从来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过她。
到了当今圣朝,(臣)浸润在清明的教化中。
从前太守逵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荐臣为秀才。
臣因为(一旦外出做官) 供奉祖母之事没人来做,(所以)辞谢而未接受任命。
(陛下)特地颁下诏书,任命臣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典,任命臣为太子洗马。
像臣这样卑微低贱的人,承担侍奉太子的职务,(皇上的恩遇)实在不是臣用生命所能报答的。
臣(把自己的苦衷)在奏表中一一呈报,辞谢而不去就职。
(不料)诏书(又下)急切严峻,责备臣有意回避、怠慢上命。
郡县长官逼迫,催臣上路;州官登门催促,急迫过于流星。
臣想接受诏命赶路(就职),但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申诉(苦衷)不被许可:臣目下实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窘迫。
臣想到圣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元老旧臣,均受到怜惜养育,何况臣的孤苦,(情况)特别严重。
再说臣年轻时曾在伪朝做官,历任郎官之职,本来就希图官位显达,并不想自命清高。
如今臣是卑贱的亡国之俘,极为卑微鄙陋,过分地受到提拔,荣宠优厚,怎么敢犹豫徘徊,另有所图呢?只因刘氏(已如)迫近西山的落日,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
臣(如果)没有祖母,就无从(长大)以至今日;祖母(如果)没有臣的照顾,就不能尽其余生。
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就臣)内心(而言)不能够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高中课外文言文精选(含答案)高中课外文言文精选(含答案)一、五言绝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荡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行到中庭数步更不进,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七言绝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三、古文篇目《论语》、《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古文观止》、《文心雕龙》四、句子填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史记》)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楚辞》)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五、古文阅读萧何月下追韩信 (选自《史记》)萧何时任汉朝丞相,全力辅佐刘邦统一天下,攘外安内。
当时,韩信事迹赫赫有名,被称为汉朝的“大将军”。
怀忧深远的萧何一直对韩信抱有敬意,因此常常邀请韩信共同畅谈军国大事。
一天晚上,月光如水,夜色安静。
萧何约韩信赴宴,两人共坐于庭院之中。
萧何语重心长地对韩信说:“将军,我们共事多年,你才华出众,权谋高远,实乃帝王之器。
我心系天下百姓,希望能出人头地,为世间百姓谋福祉。
现在刘邦势大,我深知才智难及,所以一直努力辅佐他。
但是,我东汉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我有一事相求,真诚希望你能答应我。
”韩信正色道:“丞相有何嘱托,即使韩信粉身碎骨,也决不推辞。
”萧何接着说:“我知道将军你当年在军中所作所为,深受百姓爱戴,但因为一些意外的原因,你在王侯面前受到了冷遇。
如今,你的才学和智慧让天下都仰望,但自己未得到应得的封赏,实在让人怀疑汉朝的公正与赏罚机制。
我愿为你求情,希望你能重新得到刘邦的宠信,为汉朝效力。
”韩信深感感激,哽咽道:“丞相能为我如此着想,我感激涕零。
将军生平最重感恩图报,今日之言,韩信铭记于心。
我愿效犬马之劳,竭尽全力为丞相所用。
”二人心心相印,酒宴持续到深夜。
高一语文必修3背诵文言文翻译《陈情表》(998)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不幸,刚出生6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去世了。
到了4岁,舅父逼母亲改嫁。
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抚养我。
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9岁时还不会走路。
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浅薄,很晚才有了儿子。
在外没有任何近亲,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孤单地生活,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而祖母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没有停止侍奉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
早先有个名叫逵的太守,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
臣下因为无人照顾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
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低下的人,担当服待太子的重任,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
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
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有意拖延,态度傲慢。
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
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天地加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陈述苦衷,不被许可。
我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旧臣,尚且受到爱怜抚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时在伪朝做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官职显赫,不顾及名誉节操。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被过分提拔,而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
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命运相关,因此拳拳之情使我不能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臣下我今年44岁了,祖母今年96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奉养祖母刘氏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课外文言文阅读150篇(附参考答案与译文)说明:本文档原为书稿,找了两家出版社,都要求包销一部分,没办法,只好作罢。
现在转念一想,还不如发在“百度文库”这一平台,读者可能还要多一些。
本文档虽然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编写的,但对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绝大多数篇目也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来运用,可谓一举两得。
编者的话中学生中广泛流行着一则名为《三怕》的打油诗,其内容是:“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这是因为:文言文枯燥无味,令学生望而却步;鲁迅作品思想内容深刻,不易理解;写作文占有材料有限,无话可说。
这“三怕”的确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道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苦衷;然而这三者也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点,来不得半点马虎。
这“三怕”,高中学生中有,初中学生中更是广泛存在。
后“两怕”如何消除,暂且放在一边,我们这里只解决其中“一怕”的问题。
如何消除中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如何提高中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老师和同学们也都清楚——多读多背,积累词汇,培养语感。
然而,如何操作,决非易事。
课本中就那几篇文言文,怎么多读?篇目少,文言文常用词汇出现的频率低,怎么积累?读得少,语感如何培养?事实证明,要想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必须拓展文言文的阅读面。
为此,我编写了这本《课外文言文阅读150篇》。
为了适宜中学生的阅读,本书的编写原则如下:一、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7-9年级的学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基于这一点,选文大都是“浅易”的文言文,短小精悍,趣味性较强;有简单情节,一般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阐明某个道理;也有极少部分说理性短文,不过内容都比较浅显,主题比较明确;思想内容积极向上,对学生有启迪意义。
为了方便学生们的阅读,每篇短文后都加了简要的注释。
二、“阅读训练”的设置是以中考命题要求为标准,内容包括:实词(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等),虚词,句式,句子翻译,主观表述题。
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在孔子旁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稍长一些,所以不要因为这样而有所顾忌。
平时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如果是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处于几个大国的夹缝之中,遭到外敌的侵略,接着又发生饥荒;我如果有这样的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民有勇气,并且懂得正道。
”孔子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如果是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我如果有这样的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
至于修明礼乐,就要等待贤人了。
”孔子又问:“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但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想法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放下瑟站起来,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想法不一样。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和六七个少年,到沂水边去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高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自己整理的高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高一文言文原文与翻译(一)原文:秋天,7月16日,7月16日,苏轼和他的朋友在赤壁漂流游玩。
微风习习,水到不了水。
举杯向同伴敬酒,背诵与月亮有关的文章,歌颂篇章。
没多久,月亮从东山升起,徘徊在北斗星和牛之间。
乳白色的雾流过河面,清澈的水与天空相连。
只要你知道,你就不知所措。
郝浩就像冯旭的于峰,但不知道是什么;像独立一样飘动,羽化成仙。
这时他高兴地喝着酒,用手拍打着船舷,唱着歌。
歌中说:“桂橹,吹空而清时;我期待世界的美好。
”吹笛子的客人靠歌和他们讲和。
它的声音是哀嚎,如怨,如欲,如哭;余音不绝,舞幽,哭孤舟。
苏轼的容色忧伤之极,整个好角落都端端正正坐着,问客人:“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黑喜鹊南飞。
“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看着西边的峡口,东边的武昌,山河各不相同,阴沉沉的。
孟德智被困周郎的情况并非如此。
齐芳破荆州,下江陵,沿江东走,路途遥远,旌旗盖空,饮酒过江,写诗过江,是天下第一英雄。
现在,它是什么?匡武和他的儿子于乔在朱江。
他们是鱼虾爱好者,也是麋鹿的朋友。
他们驾着一叶扁舟,举起属于彼此的铃铛。
寄蜉蝣于天地,是沧海一粟,哀其一生,羡长江无穷。
飞仙漫游,抱明月长大。
很难知道,遗产在恒泰响着。
”紫苏说:“客人也知道水和月亮?死者是这样的,但他从来没有去过;盈与亏是一样的,死是不一样的。
盖必见其变者,则天地一时不见;从它不变的角度来看,那么事物和我是无穷无尽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而天地之间,物有所主,虽非我,非夺,乃江上爱风,山中明月,耳得声,目得色;没有禁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是造物主无止境的隐藏,我和儿子是兼容的。
”于是同伴开心地笑了,把杯子擦干净,又倒了一遍。
食物芯耗尽,杯盘狼藉。
和对方睡在船上,我知道地平线已经发白。
翻译:任旭的秋天,7月16日,我和我的客人去划船,在赤壁下玩耍。
微风徐徐吹来,水面的波浪滞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
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为弱冠,自言三百余岁。
京都人甚慕之。
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横经,横陈经书。
请益,指请教)者,门如市肆。
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
"道士作色叱之。
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移时,乃曰:"但令入来。
"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
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曰:"小儿愚騃,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
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已斥于村墅间耳。
"坐客愈更神之。
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伛偻者即其父也。
"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
(王仁裕《玉堂闲话》)1.下列句中红色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称得丹砂之妙称:声称。
B.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造:到。
C.坐客愈更神之神:以为神。
D.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诘:审问。
2.对下列句中红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如弱冠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此,"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B.至于输货求丹输货:运送财物。
C.欲参觐参觐:拜见。
D.道士颦蹙颦蹙:皱眉着急。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3.①门如市肆②作色叱之()A.①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②变了脸色呵斥他B.①门前像市场一样②变了脸色呵斥他C.①门前像市场一样②做出样子呵斥他D.①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②做出样子呵斥他4.①但令入来②昏耄伛偻()A.①但是命令进来②年老糊涂而驼背B.①只是让他进来②年老糊涂而驼背C.①只是让他进来②头昏年老而驼背D.①但是命令进来②头昏年老而驼背5.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
()A.喜欢道术的人接受他的狂言迷惑,像这种小孩子一样了。
B.喜欢道术的人接受他的狂言迷惑,像他的小孩子一样了。
C.喜欢道术的人受到他欺骗迷惑,像这种小孩子一样子。
D.喜欢道术的人受到他欺骗迷惑,像他的小孩子一样了。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道士面容显得很年轻,自言三百余岁,因而京都很多人不惜财物来求他那可长生不老的丹砂,并向他请教。
B.几个朝士到道士住宅时,道士自己饮酒喝茶正酣,守门人报说道士之子求见,道士作色叱之。
坐客劝说他才答应一见。
C.一白发老者入前而拜道士,道士叱之入中门。
道士后对坐客说,这是他的小儿,因不服丹药才这般衰老。
D.坐客更加把道士当成神了。
后来有人私下问道士的亲朋,才知道那个驼背的老人就是他的父亲。
附参考答案、简析及译文1.D(诘:询问。
)2.D(颦蹙:皱眉头。
)3.A(肆:店铺。
作色:做出样子。
)4.B(但:只是。
昏耄:年老糊涂。
)5.C(受:受到。
诳惑:欺骗迷惑。
斯:此。
)6.B("道士自己饮酒、喝茶正酣",误;应该是道士和几个朝士饮酒、喝茶。
)【译文】长安国都完整兴盛的时候,有一个研习道术的人,声称得到了服食丹砂的妙诀,面容像二十岁左右,自己说已三百多岁了。
京城里的人非常羡慕他,以至于运送财物求丹砂,横陈经书请教,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
当时有几名朝官来到他的住宅,他们饮酒喝茶正畅快时,有个看门人报告说:"您儿子从村庄来,想要拜见您。
"道士变了脸色呵斥了他。
座中客人听到此事,有人说:"您儿子远远赶来,见一见有什么不行呢?"道士皱眉头不高兴了好一会儿,才说:"只是让他进来。
"一会儿,看见一个老人,鬓发银白,年老糊涂而驼背,他赶紧上前拜见道士。
拜见完毕,道士呵斥他进了中门,慢慢地对座上客人说:"我的小儿子愚笨痴呆,不肯服食丹砂,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都不到百岁,就衰老得像这样了,我早已把他赶到村庄里了。
"座中客人更加把他当作神了。
后来有人暗中追问道士的亲朋,他们才说:"那个驼背的人就是道士的父亲。
"喜欢道术的人受到他欺骗迷惑,像小孩子一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8题。
陈留董宣为洛阳令。
湖阳公主①苍头②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以奴骖乘③,宣于夏门亭候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④,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棰,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⑤持之。
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⑥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⑦诸吏。
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栗。
(《后汉书·董宣伟》)注:①湖阳公主: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
下文又称“主”。
②苍头:奴仆。
③骖乘:在车右边陪乘。
④帝:即汉光武帝。
⑤黄门:指太监。
⑥文叔:刘秀的字。
⑦班:分发。
1.“大言数主之失”的“数”、“强使顿之”的“强”,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shùqiáng B.shǔqiángC.shùqiǎng D.shǔqiǎng2.对下列四句中红色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而纵奴杀人纵:放纵。
B.使宣叩头谢主谢:感谢。
C.强使顿之顿:指磕头。
D.宣悉以班诸吏悉:全,都。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红色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因匿主家(2)驻车叩马因格杀之宣叩头曰A.两个“因”字相同,两个“叩”字也相同。
B.两个“因”字不同,两个“叩”字相同。
C.两个“因”字相同,两个“叩”字不同。
D.两个“因”字不同,两个“叩”字也不同。
4.与“而纵奴杀人”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愿乞一言而死B.而翁长铨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D.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5.与“宣悉以班诸吏”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将何以治天下B.即以头击楹C.宜别图之,以济大事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6.下列语句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藏亡匿死(2)强项令出A.(1)藏匿逃跑犯死罪的人(2)坚强不低头的县令出来B.(1)躲藏逃跑几乎至死(2)坚强不低头的县令出来C.(1)藏匿逃跑犯死罪的人(2)这是他的强项命令他出来D.(1)躲藏逃跑几乎至死(2)这是他的强项命令他出来7.“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A.现在你是天子,你的威力还不能发出一个命令吗?B.现在你作为天子,你的威力还不能使一个命令执行吗?C.现在你是天子,你的威力还不能制服一个县令吗?D.现在你作为天子,你的威力还不能使县令执行吗?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董宣在湖阳公主出行时,查堵列举公主过失并打死了杀人犯;公主告诉皇帝,皇帝大怒,欲棰杀董宣。
B.面临被棰杀,董宣没有畏惧,借允许说话之机,阐明应严明法律才能治国之理。
C.董宣的一番话使皇帝醒悟,以头击楹流血被面的自杀之举更是使皇帝感动,而释放董宣并赐钱给他。
D.湖阳公主对皇帝所说的话,是要皇帝想想她的恩德,而为她出气,不能放过董宣。
附参考答案、简析及译文1.D(数:列举,故读shǔ。
强:强迫,故读qiǎng。
)2.B(谢:道歉。
)3.C(两个“因”是“于是”;第一个“叩”通“扣”,是“拉住”之义;第二个“叩”是“磕头”。
)4.C(题干的“而”表转折“可是”。
A项“而”表承接,可译为“就”。
第二个“而”是代词“你的”。
D项“而”表结果“因而”。
)5.D(题干“以”是介词“把”。
A项“以”是介词“用”。
B项“以”是介词“用”。
C项“以”是表目的连词“来”。
)6.A(亡:逃跑。
强项:坚强不低头。
)7.C(威:威力。
令:县令。
)8.D(公主说的话是激怒皇帝制服这个小县令。
)【译文】陈留人董宣做洛阳县令。
湖阳公主的奴仆大白天杀了人,于是藏在公主家,官吏不能捉到他。
等到公主出行,让这个奴仆在车右边陪乘,董宣在夏门亭等候,停住公主的车拉住马,用刀在地上一画,大声列举公主的过失;喝斥这个奴仆下车,于是打死了他。
公主立即回到宫中向皇帝诉说,皇帝大怒,叫来董宣,想要用棍棒打死他。
董宣磕头说:“希望让我说一句话就死。
”皇帝说:“你想要说什么?”董宣说:“陛下您有圣明道德使国家中兴,可是放纵奴仆杀人,将要凭什么治理天下呢?我不用棍棒打,请允许能够自杀!”他立即用头撞柱子,鲜血流满脸。
皇帝命令小宦官抓住他。
皇帝让董宣磕头向公主道歉,董宣不听从;小宦官强迫使他磕头,董宣两手撑着地,终究不肯低头。
公主说:“文叔你当百姓时,敢藏匿逃跑犯死罪的人,官吏都不敢到你家来查。
现在你是天子,你的威力还不能制服一个县令吗?”皇帝笑着说:“天子不能跟百姓一样!”于是下令:“坚强不低头的县令出来吧!”皇帝赐给董宣三十万钱,董宣全把钱给了各位官吏。
从此董宣能够打击豪强不法之人,京师没有人不震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
曹玮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
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
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吾以此取之。
”(《梦溪笔谈》)1.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玮知镇戎军日知:主管。
B.牛羊无用,徒縻军縻:束缚。
C.比其复来比:等到。
D.几行百里矣几:几次。
2.比较下列每组红色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我不欲乘人之怠┏乃止以待之┗若乘锐便战┗故为贪利以诱之A.两个“乘”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乘”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乘”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乘”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3.①颇失部伍②少选决战A.①很是让一部分人掉了队②隔一会儿就决战B.①很是不成军队行列②隔一会儿就决战C.①很是不成军队行列②少选一些士兵决战D.①很是让一部分人掉了队②少选一些士兵决战答:()4.①歇定可相驰矣②人气亦阑A.①歇息稳定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②人气也不足了B.①歇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②人气也不足了C.①歇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②人气也残尽了D.①歇息稳定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②人气也残尽了答:()5.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曹玮用兵智慧的一组是①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