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菌群计数含MPN表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3
大肠菌群检测(MPN法)大肠菌群检测(MPN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学技术,可用于检测土壤、水源、食品等中的大肠菌群进行水质和食品安全监测。
本文将介绍大肠菌群及其检测方法-最可能数法(MPN法)。
一、大肠菌群概述大肠菌群是以肠道菌属为主体的一类细菌,包括肠道埃希菌、沙门氏菌、志贺菌、伤寒杆菌等成员,它们可以在人类和动物的肠道中生存并繁殖。
在自然界中,大肠菌群也是广泛存在的微生物家族,如彗星菌、副肠杆菌、耶尔森氏菌等都属于大肠菌群。
1.菌落计数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琼脂平板培养皿在水培的条件下,大肠菌群在培养基上经不同时间的生长,形成菌落来进行菌数计数。
缺点是容易受到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只能算出概略的数值,一定误差,没有国家标准。
2. 硝酸德钠试剂法将测样加硝酸德阳试剂进行加热,最终乳黄色的镜检测前进行比色,得出含大肠菌群的细菌群落达标后延迟显色的时间。
该方法已被最可能数(MPN)法所替代。
3. 最可能数法(MPN法)该方法先将测量的样品分别稀释到不同浓度下,再将每一份稀释液添加到以琼脂平板固化培养基为基础的不同培养液中,观察哪一份培养液出现大肠菌群的生长,最后通过MPN表格计算每85ml或100ml的水样中最可能含有的大肠菌群数量,计算公式为:10^x = n / 联合效价(即dilution rate的倒数)其中,x代表最可能数,n代表测量到大肠菌群的样品数。
在实际工作中,MPN法检测显示出了较好的结果,优点是用固定方法,可重复性好,而且可以通过相关将分析获得定量值,便于与相关的标准进行比较。
三、大肠菌群的检测范围1. 水源:大肠菌群检测是办公室里检测饮用水可能携带的最佳方法。
一般情况下,检测过程是检测水中的微生物是否合乎标准。
2.食品:由于食品生产经常存在卫生要求,因此食品也是大肠菌群检测重要的一环。
例如,必须检测火腿或肉类制品中的大肠菌群是否合格以确保食品安全。
3. 其他领域:大肠菌群检测可以用于医学、农业、环境和建筑等领域,如医院污水浑浊度的检测和土壤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编辑版word
一种微生物活菌数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样品的选择:检测样品分为固体样品和液体样品;b)采样样品的制备:通过无菌操作取一定量溶液样品进行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再以更高的速度离心处理,弃去上清液,用移液器取出底部少量溶液;c)微生物活菌数的检测:将移液器取出的底部溶液,涂在载玻片上,经干燥固定,用美兰染色,冲洗后用生物显微镜镜检,记录被美兰染色且呈现空心状态的图像的个数来计数微生物数量。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编辑版word。
⾷品中⼤肠菌群的测定含MPN检索表实验六⾷品中⼤肠菌群的测定⼀、概述(⼀)⼤肠菌群的定义及范围根据国家1994年颁布的⾷品卫⽣检验⽅法微⽣物学部分,⼤肠菌群(coliform bacteria)系指⼀群在37℃、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需氧和兼性厌氧的⾰兰⽒阴性⽆芽胞杆菌。
⼤肠菌群主要是由肠杆菌科中四个菌属内的⼀些细菌所组成,即艾希⽒菌届、拘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及肠杆菌属,其⽣化特性分类见表5-4。
表5-4 ⼤肠菌群⽣化特性分类表注:+,表⽰阳性;—,表⽰阴性;+/-,表⽰多数阳性,少数阴性。
由上表可以看出,⼤肠菌群中⼤肠艾希⽒菌I型和Ⅲ型的特点是,对靛基质、甲基红、v-P和拘橼酸盐利⽤四个⽣化反应分别为“⼗⼗⼀⼀”,通常称为典型⼤肠杆菌;⽽其他类⼤肠杆菌则披称为⾮典型⼤肠杆菌。
(⼆)⼤肠菌群的测定意义1、粪便污染的指标细菌早在1892年,沙尔丁格(Schardinger)⽒⾸先提出⼤肠杆菌作为⽔源中病原菌污染的指标菌的意见,因为⼤肠杆菌是存在于⼈和动物的肠道内的常见细菌。
⼀年后,塞乌博⽿德“斯密斯(Theobold.Smith)⽒指出,⼤肠杆菌因普遍存在于肠道内,若在肠道以外的环境中发现,就可以认为这是由于⼈或动物的粪便污染造成的;从此,就开始应⽤⼤肠杆菌作为⽔源中粪便污染的指标菌。
据研究发现,成⼈粪便中的⼤肠菌群的含量为:108个/g⼀109个/g。
若⽔中或⾷品中发现有⼤肠菌群,即可证实已被粪便污染,有粪便污染也就有可能有肠道病原菌存在。
根据这个理由,就可以认为这种含有⼤肠菌群的⽔或⾷品供⾷⽤是不安全的。
所以⽬前为评定⾷品的卫⽣质量⽽进⾏检验时,也都采⽤⼤肠菌群或⼤肠杆菌作为粪便污染的指标细菌。
当然,有粪便污染,不⼀定就有肠道病原菌存在,但即使⽆病原菌,只要被粪便污染的⽔或⾷品,也是不卫⽣的,不受⼈喜欢的。
2.粪便污染指标菌的选择作为理想的粪便污染的指标菌应具备以下⼏个特性,才能起到⽐较正确的指标作⽤。
阳性管数MPN95%可信限阳性管数MPN95%可信限0.10.010.001上限下限0.10.010.001上限下限000<3.0——9.522021 4.542 001 3.00.159.6221288.794 010 3.00.1511222358.794 011 6.1 1.218230298.794 020 6.2 1.218231368.794 0309.4 3.63830023 4.694 100 3.60.1718301388.7110 1017.2 1.3183026417180 10211 3.638310439180 1107.4 1.3203117517200 11111 3.63831212037420 12011 3.64231316040420 12115 4.5423209318420 13016 4.54232115037420 2009.2 1.43832221040430 20114 3.642323********* 20220 4.542330********* 21015 3.742331460902000 21120 4.54233211001804100 212278.794333>1100420——注 1:本表采用 3 个稀释度【 0.1g(mL) 、 0.01g(mL)注 2:表内所列检样量如改用1g(mL) 、0.1g(mL) 和表内数字应相应提高10 倍,其余类推。
和 0.001g(mL)] ,每个稀释度接种0.01g(mL) 时,表内数字应相应降低3 管。
10 倍;如改用0.01g(mL)、0.001g(mL)0.0001g(mL)时,则一种微生物活菌数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样品的选择:检测样品分为固体样品和液体样品;b)采样样品的制备:通过无菌操作取一定量溶液样品进行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再以更高的速度离心处理,弃去上清液,用移液器取出底部少量溶液;c)微生物活菌数的检测:将移液器取出的底部溶液,涂在载玻片上,经干燥固定,用美兰染色,冲洗后用生物显微镜镜检,记录被美兰染色且呈现空心状态的图像的个数来计数微生物数量。
大肠菌群计数是一种估计悬浮在水溶液中活菌数的方法。
一般分几组进行,每一组各有数重复,分别以渐次的方式加入不同量的待测水溶液于培养液中进行培养,随后观察每一组中的试管是否有菌生长,然后再利用统计表估计菌数。
例如水中coliform数的测定,将待测水溶液以10ml,1ml及0.1ml的量分别加入各组,每组三重复,经培养后观察coliform是否有生长,统计有菌生长的管数,以统计表统计菌数。
活菌的浓度可利用MPN的方式来估计,方式简单,可分为下列两步骤:在培养基中作数个重复稀释;记录有菌生长的试管。
若试管中无生长,则可能代表连一支菌都没有生长。
从统计观点,MPN这个方法是一种非常没效率的方式,因为每一试管与培养皿表面生长的菌数只有很小部分符合。
然而MPN的好处有以下:若菌无法长在固态培养基时,便可使用;若菌的生长的动力学具有很大变化,便可使用:假设某些菌会会立即且迅速的生长,且会在固态培养基产生很大的菌落,且与我们要的菌落接触到或盖过时;因为较少且具高度游动性或快速生长的菌,可能形成小菌落,因而其数量是很多而导致无法计数;假如非我们所要菌存在,或无筛选的方法存在时,便可使用。
虽然有污染的细菌可以大量生长,但仍可藉由我们所要看的菌产生特定的产物来估计;假如琼脂或其他固化材料有某些因素会干扰我们计数时,便可使用大肠菌群MPN表3 3 1 460 71 2,4003 3 2 1,100 150 4,8003 3 3 > 1,100 > 150 > 4,800说明:若稀释倍数为10,100,1000倍(即每ml LST中0.1,0.01,0.001 ml(g)之检体),且LST均产气(正反应试管数3-3-3),经接种至EC,而其产气试管数为3-1-0,对照MPN为43,即为该检体大肠杆菌MPN数为43/ml(g)。
若稀释倍数为原液,10,100倍(即每ml LST中含1,0.1,0.01ml之检体而EC接种之正反应试管数亦为3-1-0,则该检体大肠杆菌MPN数为43÷10=4.3/ml。
大肠菌群检测的实验报告大肠菌群检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检测样品中的大肠菌群数量,评估其卫生质量,为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提供重要依据。
二、实验原理大肠菌群是指一群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兼性厌氧的细菌,主要包括埃希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球菌属等。
这些细菌可在25-37℃的环境下生长,且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形成典型的大肠菌群菌落。
本实验采用MPN(最大可能数)方法进行大肠菌群的检测。
通过在不同浓度的样品中接种不同体积的培养基,并按照MPN表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得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
三、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将样品按照10倍递增的方式进行稀释,以适应不同浓度的大肠菌群检测。
2.接种培养:分别取0.1mL、0.01mL、0.001mL的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伊红美蓝培养基中,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
轻轻摇匀,倒置培养。
3.培养观察:将培养基放入37℃的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观察每个稀释度的培养管中是否有典型的大肠菌群菌落形成。
4.结果统计:根据MPN表,统计每个稀释度下形成菌落的管数,并计算大肠菌群的数量。
5.结果报告: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并评估其卫生质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24小时的培养观察,我们发现样品稀释度为10倍和100倍的培养管中形成了典型的大肠菌群菌落。
根据MPN表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为9.0×10²CFU/mL。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该样品的大肠菌群数量超过了安全阈值(<10³CFU/mL),因此该样品的卫生质量不达标。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实验的检测和分析,我们得出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超出了安全阈值,说明该样品的卫生质量不符合要求。
这可能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储存条件不当或运输环节不卫生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提高食品产业的卫生质量标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大肠菌群计数
是一种估计悬浮在水溶液中活菌数的方法。
一般分几组进行,每一组各有数重复,分别以渐次的方式加入不同量的待测水溶液于培养液中进行培养,随后观察每一组中的试管是否有菌生长,然后再利用统计表估计菌数。
例如水中coliform数的测定,将待测水溶液以10ml,1ml及的量分别加入各组,每组三重复,经培养后观察coliform是否有生长,统计有菌生长的管数,以统计表统计菌数。
活菌的浓度可利用MPN的方式来估计,方式简单,可分为下列两步骤:在培养基中作数个重复稀释;
记录有菌生长的试管。
若试管中无生长,则可能代表连一支菌都没有生长。
从统计观点,MPN这个方法是一种非常没效率的方式,因为每一试管与培养皿表面生长的菌数只有很小部分符合。
然而MPN的好处有以下:
若菌无法长在固态培养基时,便可使用;
若菌的生长的动力学具有很大变化,便可使用:假设某些菌会会立即且迅速
的生长,且会在固态培养基产生很大的菌落,且与我们要的菌落接触到或盖过时;因为较少且具高度游动性或快速生长的菌,可能形成小菌落,因而其数量是很多而导致无法计数;
假如非我们所要菌存在,或无筛选的方法存在时,便可使用。
虽然有污染的细菌可以大量生长,但仍可藉由我们所要看的菌产生特定的产物来估计;
假如琼脂或其他固化材料有某些因素会干扰我们计数时,便可使用
大肠菌群MPN表
正反应试管数MPN/ml ( g )95% 信赖界线
下限上限000< 3
0013< 59
0103< 513
020---
1004< 520
1017121
1107123
11111336
12011336
2009136
20114337
21015344
21120789
22021447
2212810150
230---
300234120
301397130
3026415380
310437210
3117514230
31212030380
3209315380
3211530440
32221035470
330240361,300
331460712,400
3321,1001504,800
333> 1,100> 150> 4,800
说明:
若稀释倍数为10,100,1000倍(即每ml LST中,, ml(g)
之检体),且LST均产气(正反应试管数3-3-3),经接种至EC,而其产气试管数为3-1-0,对照MPN为43,即为该检体大肠杆菌MPN数为43/ml (g)。
若稀释倍数为原液,10,100倍(即每ml LST中含1,,之检体而EC接种之正反应试管数亦为3-1-0,则该检体大肠杆菌MPN数为43
÷10=4.3/ml。
若稀释倍数为100,1000,10000倍时,结果同上,则该检体大肠杆菌MPN数为43×10=430/ml,其余类推。
计算公式:×中间试管之稀释倍数= MPN / g ( ml )
平板计数法:采用常规涂布平板法,37℃24h后计数。
培养基为营养琼指和伊红美兰琼脂。
多管发酵法:采用五管法,培养剂为液体EC培养基。
细菌总数:采用AODC法,具体操作按徐怀恕方法进行。
活菌直接计数:采用Kogure等方法:向水样加入%萘啶酮酸和%酵母膏,在37℃下培养6-24h,加入甲醛(最终浓度为2%)固定,再按AODC法镜检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