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混播比例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农牧交错区苜蓿—禾草混播模式研究为推动农牧交错区发展苜蓿型奶业,历时3年(2009~2011)在内蒙古土默川地区研究了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 Leyss)、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和直穗鹅观草(Roegneria turczaninovii (Drob.) Nevski)的混播模式及技术。
研究结果表明:(1)建立短期高产刈割利用型混播草地适宜模式为苜蓿和老芒麦按行比3:1或2:2间条播的播量比3:1或1:1混播组合,建立长期放牧刈割兼用型混播草地适宜模式为苜蓿和无芒雀麦按行比2:2间条播的播量比1:1混播组合,建立旱作长期刈割利用型混播草地适宜模式为苜蓿和直穗鹅观草按行比1:1或2:2间条播的播量比1:1混播组合。
(2)混播对土壤杂草种子库容量没有造成显著影响,证实人工草地土壤杂草种子库数量和结构特征不会因混播草地组分及其比例变化而发生根本性改变。
但杂草季节性入库量,由草种引起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混播组合或比例引起的变幅,禾草普遍高于苜蓿,无芒雀麦最易使杂草入侵。
因此,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应特别注意每年6月和8月杂草入库高峰期之前的杂草防控。
(3)混播总产量主要由灌溉、施肥及其水肥耦合效应三者起作用,其中灌溉和施肥的增产效应达极显著,而水肥耦合效应不显著。
苜蓿对灌溉敏感,老芒麦对施肥敏感,合理施肥可适当缓减水分不足引起的减产幅度。
苜蓿—禾草混播草地土壤含水量至少要维持在田间持水量65%以上,此时每次施肥量(㎏/hm2)氮磷钾施用比为3.5:1.2:0.7或3.5:3.5:2.0时可取得明显增产效果,同时对混播牧草的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也有显著作用。
(4)苜蓿和禾草混播群落种间竞争走向受控于苜蓿种群,生长第一年因各种群未成型而种间竞争不大,第二年各种群因强夺群落优势生态位致使种间竞争激烈,第三年各种群因各自生态位就位使得种间竞争趋于平稳。
不同混播比例与光照条件对紫羊茅与多年生黑麦草混播质量评价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是一些常见的牧草种类,它们在牧草种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牧场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养殖业的发展,混播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的方式逐渐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种植方式。
混播牧草可以有效地提高牧场的质量和产量,但是不同的混播比例和光照条件对混播质量会有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不同混播比例和光照条件对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混播质量的影响,并进行综合评价。
1. 不同混播比例对混播质量的影响混播比例是影响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混播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适当的混播比例可以有效地提高牧场的生产力和质量。
如果混播比例不当,就会导致某一种牧草的生长受到抑制,从而降低混播的效果。
在实际生产中,常见的混播比例有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1:1、2:1、3:1等。
研究表明,不同的混播比例对牧草的生长和产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混播比例为2:1时,可以实现较好的混播效果,两种牧草可以互相促进生长,提高牧场的产量和质量。
光照条件也是影响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混播质量的重要因素。
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牧草的光合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促进生长和养分积累,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
而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牧草的生长速度会受到限制,产量和质量也会相应降低。
在牧场管理中,合理利用光照资源,保证牧草的充分照射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适当的修剪和疏枝等措施来提高牧场的光照条件,从而促进牧草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混播的质量。
二、综合评价不同混播比例和光照条件对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混播质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混播比例和管理措施,以提高牧场的产量和质量。
除了混播比例和光照条件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混播质量产生影响,比如温度、湿度、土壤养分等。
在牧场管理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以提高混播的质量和效果。
3种禾草不同混播比例建植植被的护坡性能研究本试验在半干旱地区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哈素海环湖路边坡对无芒雀麦
(.Bromus inermisLeys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Gaertn.)和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不同比例混播的护坡性能进行了研究。
旨在为北方干旱和半干旱水土流失地区进行生物工程护坡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试验设置了7个处理,包括3个草种的单播处理及3个草种以1:1:1、2:1:1、1:2:1和1:1:2为比例的混播处理。
试验对各个处理生态适应性、防止水土流失性和景观效益性进行了综合研究。
对各个处理的出苗时间、出苗率、耐旱性、越冬率、成坪速度和时间、草层高度、密度、盖度、地上生物量、茎叶截留效应、地下生物量、抗雨水冲刷、均匀性、杂草状况、青绿度和绿色期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冰草、披碱草1:1:2混播处理的生态适应性、防止水土流失性和景观效益性的综合评定得分最高,该处理优于其他处理,该处理草种之间契合度高,适宜北方干旱少雨、气候寒冷生态环境,建植速度快,分蘖能力强,覆盖度高,水土保持效益显著,视觉效果好,是优良的护坡混播配比组合。
北方常见草坪混播配方目前正值种植草坪的黄金季节,今年公司草坪的面积总计19万平米,相比往年数量略有下降,但意义同样重大。
因为以往我们在种植草坪的过程中总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不是草籽配比不合理,就是下种量不对,要不就是水肥管理不得当,总之草坪种植技术的不过关也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工程质量,现在结合以往经验以及专家意见把往年公司草坪混播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年应该采取的正确的方法罗列了以下几点:一、常见草坪混播配方1、70﹪精选草地早熟禾(3种以上混播,如:肯塔基﹢优美﹢四季青)﹢15﹪高羊矛(两种以上混播,如:佳美﹢正义)﹢5﹪多年生黑麦草,这种配方能形成高质量的草坪,医学院、永康岛、大古铁路、甲醇基地等工地可用此配方。
2、75﹪精选高羊矛(两种以上混播)﹢25﹪多年生黑麦草,如世纪大道、榆树井、乌海各工地可用此配方。
二、常见草坪播种量。
1、单播情况下早熟禾播种量为15-20克/平米,高羊矛播种量为30-40克/平米,黑麦草播种量为20-30克/平米。
2、北方草坪多为混播,在我们以上提到的70﹪:15﹪:15﹪或75﹪:25﹪指的都是几种草坪的数量比,而非重量比,通常三种草坪种子的千粒重是不一样的,早熟禾最小,黑麦草次之,高羊矛最大,我们在草坪播种前一定要按照合适的配比比例计算好各种草籽的下种量,比如说配方一,70﹪早熟禾:15﹪高羊矛:15﹪黑麦草就应该是每平米10.5克早熟禾﹢5.25克高羊矛﹢3.75克黑麦草,配方二75﹪精选高羊矛﹢25﹪多年生黑麦草就应该是高羊矛26.5克﹢黑麦草6.25克,在播种过程中由于三种草籽大小不一样,必须根据面积大小算好每一种草籽的播种量然后一种一种播,切不可将早熟禾、高羊矛、黑麦草混到一起播,否则将无法达到均匀一致。
在此基础上我们在选择草坪品种和混播比例时还要根据土壤条件、当地气候以及建植草坪的用途来确定适宜的草坪配比和合适的下种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种植出优质的草坪。
冷季型混播草坪配方朋友,今儿咱来聊聊这冷季型混播草坪的配方,这在打造美丽草坪的事儿上可是顶重要的一环。
咱先讲讲为啥要有混播这回事儿。
您想啊,单一的草种有时候适应性不强,遇上点儿极端的天气或者病虫害,就容易出问题。
但是把几种草种混播在一起,它们就能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草坪的适应性、抗逆性都能大大提高,也能更好地保持四季常绿,美观又实用。
那这冷季型混播草坪的配方都有啥呢?常见的有高羊茅、早熟禾、黑麦草这些品种。
咱先说高羊茅,这可是冷季型草坪草里的“大力士”,它的根系发达,耐旱、耐瘠薄,适应性特别强。
在混播配方里,一般能占到30% -40%的比例。
比如说,您要是准备种100 克的混播草种,那高羊茅就得有30 - 40 克。
再说说早熟禾,这家伙叶片纤细,质地柔软,绿期长,观赏价值高。
在混播草坪里,它的占比一般在30% -40%左右。
有了它,草坪看起来就更加细腻、美观。
还有黑麦草,它发芽快,成坪迅速,能够在短期内形成致密的草坪。
在混播配方中,黑麦草的比例通常在20% - 30%之间。
给您举个例子,假如您有一块100 平方米的空地要种冷季型混播草坪,您可以准备30 - 40 克的高羊茅种子、30 - 40 克的早熟禾种子和20 - 30 克的黑麦草种子。
先把这些种子按照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再进行播种。
不过,这配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得根据您的具体需求和种植环境来调整。
比如说,如果您的草坪经常有人活动,需要更强的耐践踏能力,那可以适当增加高羊茅的比例;如果您更注重草坪的美观和细腻程度,就可以多放一些早熟禾。
还有啊,如果您的种植地土壤比较贫瘠,干旱少雨,那在配方里增加高羊茅和黑麦草的比例会更好,因为它们比较耐旱、耐瘠薄;要是您的种植地气候比较湿润,那可以多放一些早熟禾,因为它在湿润的环境里生长得更好。
另外,在混播的时候,您还得注意草种的质量。
一定要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这样才能保证草坪的出芽率和生长质量。
草坪绿地是人工异地创建的植物群落。
生态学研究表明,群落的稳定性与其组成成分的遗传多样性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
因此,实际应用中草坪群落组分的构建常采用多(品)种组合配伍的方法,以增强草坪在逆境胁迫下的耐受力。
草地早熟禾与多年生草坪型黑麦草组合正是冷季型草坪草种建植组合中最常用的草种搭配方案之一。
这种组合的优点不仅表现在草坪群落色泽靓丽、坪面整齐均匀,而且高度互补的生长习性使群落具备了显著的多用途特性。
尤其是伴随着拥有耐超低修剪特性的新型草地早熟禾品种,如‘新哥来德’、‘奖品’、‘蓝宝’、‘解放者’、‘全日食’、‘橄榄球2号’等一批品种的出现,这种组合的优势在草种的适宜生长区内进一步得到了延伸,从而广泛适用于包括高尔夫球场发球区、球道区、高草区及其他各类运动草坪、休闲草坪、功能性草坪的建植。
草地早熟禾与多年生草坪型黑麦草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属、种,但是从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方面来看,这两种草种天然存在着较好的兼容配伍性。
因此,采用这两种草坪草种的合理组合建植草坪,成坪速度快,群落稳定性好,坪面整齐,富有弹性,受损草皮恢复力强,用途广泛。
然而,由于这两种草种的生长类型不同,所以二者之间包括组配比例、播种量大小、幼苗管理措施、建植时间等方面的平衡控制,是保证草坪建植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组配比例及播种星的控制草地早熟禾与多年生草坪黑麦草每克所含有的种子数量差别很大。
一般草地早熟禾每克含种子数3000粒左右,而多年生草坪黑麦草为500粒左右。
为使单位面积内的株丛数平衡,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比例。
按重量比计算,草地早熟禾与多年生黑麦草常用的配比比例应为80%:20%至90%:10%之间。
草地早熟禾2至4个品种,多年生黑麦草1至2个搭配,较为适宜,播种量每平方米15至18克。
二、萌发速率与幼苗活力的差异尽管合格种子的发芽率相近,但事实上成苗能力草地早熟禾与多年生黑麦草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播种并灌溉后,多年生草坪黑麦草4至10天就开始萌发出苗,相比之下草地早熟禾则需要10至21天的时间。
不同混播比例与光照条件对紫羊茅与多年生黑麦草混播质量评价【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混播比例与光照条件对紫羊茅与多年生黑麦草混播质量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紫羊茅与多年生黑麦草的特点,然后分析了不同混播比例和光照条件对混播质量的影响,着重评价了它们的综合效果,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混播比例和光照条件对混播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建议在一定混播比例下增加光照条件以提高混播效果。
在未来研究中,可以探讨更多影响因素,提出更多混播建议,为多年生黑麦草与紫羊茅混播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本研究对于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紫羊茅、多年生黑麦草、混播比例、光照条件、质量评价、影响因素、建议、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是一些常见的草坪植物,它们在草坪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
紫羊茅的特点是生长迅速,具有良好的抗旱性和适应性,能够有效地维持草坪的整体美观度。
而多年生黑麦草则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对压力和病虫害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在实际草坪种植中,混播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可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提高草坪的整体品质。
虽然混播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的方式已经被广泛采用,但目前对于不同混播比例和光照条件对混播质量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
有必要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草坪的种植和管理工作。
通过对不同混播比例和光照条件下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的生长情况和草坪品质进行评估,可以为草坪植物的选择和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草坪的健康生长和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不同混播比例与光照条件对紫羊茅与多年生黑麦草混播质量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这两种植物混播的效果及适宜的生长条件。
通过对混播比例和光照条件的调查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优化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的种植结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研究将有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保护环境的可持续性。
不同混播比例与光照条件对紫羊茅与多年生黑麦草混播质量评价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是常见的草地植物,它们分别属于禾本科和禾本科植物。
紫羊茅生长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生长环境要求也不高,而且耐旱耐寒,是一种理想的草地植物。
而多年生黑麦草也是一种生长力强、适应性广泛的植物,具有生长快、寿命长、抗旱容忍性强的特点,是一种重要的草地植物资源。
对于这两种植物的混播,我们需要对不同混播比例和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混播质量进行评价。
一、不同混播比例对混播质量的影响1. 不同混播比例的选择在进行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的混播时,我们需要考虑不同的混播比例对混播质量的影响。
较常见的混播比例包括1:1、2:1、3:1等不同比例。
不同的混播比例对混播草地的生长状况、抗逆性和牧草产量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实验观察,对于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的混播来说,不同的混播比例会对混播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混播比例中紫羊茅的比例增大,草地的生产性和耐逆性都会有所增强。
混播比例也不宜过大,否则可能会影响牧草的品质和产量。
在选择混播比例时需要兼顾产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二、光照条件对混播质量的影响1. 光照条件的重要性光照条件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对于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来说,适宜的光照条件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植物的养分供应和生长速度,从而影响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2. 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的光照条件对于混播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
充足的光照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植物的养分供应和生长速度,从而增加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而在光照不足或光照过强的条件下,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养分供应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三、混播质量的评价方法1. 生长状况观察评价混播质量的方法之一是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来进行评价。
包括植株高度、茎叶生长情况、植株的繁殖情况等方面的观察,从而判断混播植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情况。
2. 质量分析另一种评价方法是对混播植物的草质进行分析。
豆禾混播草地稳定性研究豆禾混播指的是在草地生长基质中同时播种豆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以达到增强土壤养分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草地稳定性等一系列目的的一种方法。
本文从豆禾混播的效果、机理和适用性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豆禾混播的效果豆禾混播可以明显提高草地生产力和养分利用效率。
禾本科植物是草地中的主要面积类群,而豆科植物具有高含氮量的优势。
豆科植物的根系与禾本科植物的根系互不干扰,豆科植物能够通过氮的积累和转移提高土壤中氮素的含量,从而促进草地植被的生长,提高草地的生产力。
基于豆禾混播对草地生产力和养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国内外许多研究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草地生态修复方式。
豆禾混播还能够提高草地的稳定性。
禾本科植物的秆肥强度大,表现出优良的支撑性和稳定性;豆科植物具有强大的生长能力和根系扎实的特点,在草地覆盖面积减少时能够维持草地的稳定性。
豆禾混播通过增加草地覆盖度、改善草地根系结构,从而有助于维持草地的稳定性。
区域气候因素对豆禾混播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在干旱和寒冷等因素影响下,豆禾混播草地的效果可能会降低。
同时,草地土壤类型和草地质量的差异也会影响豆禾混播的效果。
豆禾混播的效果主要与豆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禾本科植物和豆科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不同,豆科植物具有较大的氮素同化能力,能够通过脱氮作用稳定草地氮素的循环。
豆禾混播的机理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改善土壤性质豆科植物能够固定大量氮素,禾本科植物能够利用这些氮素,从而提高草地土壤中的氮素含量,同时,豆科植物能够增加草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性质。
2、改善草地生态系统豆禾混播草地能够提高草地覆盖度和草地生产力,从而改善草地生态系统的整体质量。
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也有利于维持草地生态环境的平衡状态。
3、实现资源的优化分配豆禾混播能够实现土壤养分的优化分配,使其得到合理利用,为草地的生长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
冷季型草坪常用混播方法小比例混播来抑制苗期杂草,紫羊茅和匍匐翦股颖等草种有时也会使用。
不同草种和品种各有所长,建坪时常需要靠混播来实现优势互补。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冷季型草坪混播,所提及的混播百分比都是重量百分比,在使用时还需依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草皮生产:草皮生产要求出苗和成坪速度快,草皮强度高,与杂草的竞争能力强,抗病抗逆性好。
草地早熟禾草皮的播种量一般是每平方米15克至20克,常采用三个以上不同类型的品种混播,‘午夜’等高档品种的苗期生长较慢,可加入25%左右出苗快,根系发达的‘优异’等中档品种,也可加入15%的‘朱丽斯’等侵占型品种,或最多35%的‘Mid-Atlantic’来加快成坪,而加入10%左右的多年生黑麦草可有效抑制苗期杂草。
高羊茅草皮正常播量是每平方米30克至40克,也建议采用多品种混播以提高适应性,由于缺乏根茎,成坪时间常比早熟禾长,加快成坪的方法主要有覆网并适度加大播量(建议增加播量小于30%,以防严重病害和根系发育不良),也可混入30%左右根茎型品种如‘瑞星’,还有人混入一些草地早熟禾来促进成坪。
运动场草坪:足球、橄榄球和棒球等运动场草坪要求有良好的耐践踏性和快速损伤恢复能力,正常修剪高度2厘米至4厘米。
一些大型体育场往往光照条件不好,对草坪耐阴性提出了要求,这时高羊茅会比早熟禾更能胜任。
以高羊茅为主体的运动场草坪,高羊茅占70%,20%至30%的早熟禾起到快速修复损伤的作用,气候较温和地区还可加入10%的多年生黑麦草,播量每平方米40克左右。
以早熟禾为主时可与20%的多年生黑麦草混播,以加快草坪更新速度,早熟禾品种仍选用‘美洲’型、‘午夜’型和‘侵占’型品种,以获得良好的耐阴、抗病和耐践踏性,播量每平方米20克左右。
高尔夫球道:球道草坪通常需要修剪到1.3厘米至3厘米,大赛时可能修剪得更低,以前主要使用草地早熟禾的高档品种,近年来新育成的细叶高羊茅品种已能满足其对草坪质量和修剪高度的要求,逐步开始用于球道草坪。
从1999年开始,笔者以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3种草坪草为主要建群种,在平地、缓坡地、遮阴地进行了不同比例的混播实验,通过几年的观察、比较、分析,筛选出几种适应河南洛阳气候条件且表现较好的混播组合和比例。
一、混播目的和原则在充分了解草种、品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优缺点基础上综合考虑草坪所在地块的实际需要和现在的养护管理技术水平以及养护费用,草种间是否兼容,所绿化地块的档次要求,最大限度地延长绿色期,提高草地适应不良气候和抗逆能力,减缓草坪退化,延长草坪寿命。
二、混播组合和比例以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中的某一种为主要建群种,进行两种或3种草坪草混播。
该组合综合了不同属、种、品种的优势,具有广泛的遗传背景,起着粗细互补,抗病抗逆性互补,出苗时间、成坪速度互补,减少杂草侵害的效果,但该组合草坪均一性、兼容性较差。
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3种草之间混播时,由于多年生黑麦草发芽比高羊茅、草地早熟禾都快,草地早熟禾发芽最慢;因此黑麦草可提供快速覆盖并减少杂草侵害,以后早熟禾逐渐占满整个草坪。
多年生黑麦草的成坪速度最快,早熟禾最慢;高羊茅夏季生长情况要比黑麦草、早熟禾好。
因此,播种时对草地早熟禾种子进行催芽处理,苗期对其采取促控措施加速生长,这样可以避免黑麦草、高羊茅快速生长而使早熟禾受抑制并逐渐退化甚至消失的现象。
1999年,在道路、广场中种植了近8万平方米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和草地早熟禾混播草坪,比例为7∶2∶1。
当时播种时没有对早熟禾种子进行处理,也没有采取促控措施,协调3种草坪草的生长。
成坪后不久,出现许多杂草。
目前早熟禾消失殆尽,黑麦草也很少,几乎被高羊茅“吃掉”了。
在一些重要地块种植草地早熟禾与多年生黑麦草的混播草,比例为3∶1,成坪后草坪质地很好,属于较高质量草坪。
2001年4月,在景观路以‘肯塔基’早熟禾、‘猎狗’高羊茅、‘ 黑麦志丽’黑麦草以6∶3∶1的比例混播,成坪后质地较好。
混播草籽比例
混播草籽比例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草籽,以达到更好的草坪效果。
混播草籽的比例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形和用途进行调整。
一般而言,混播草籽的比例为:草地植物种子(包括草本植物和禾本科植物)占总比例的70%以上,其余30%为花卉种子。
在草坪的设计中,根据地形和用途的不同,混播草籽的比例也会有所调整。
比如在山地或者高海拔地区,应该增加禾本科植物的比例,以提高草坪的适应性和耐寒性;在干旱地区,应该增加草本植物的比例,以保证草坪不易枯死。
同时,混播草籽比例的选择也需要考虑用途。
比如在运动场地,需要选择耐磨性和耐踩踏性较强的草种,同时草籽的比例也需要相应的调整。
总之,混播草籽比例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地形、用途和草种特性等因素,以达到更好的草坪效果。
- 1 -。
冷暖季型草坪草种混播研究
以20个冷暖季型草坪草品种为筛选材料,于2001年5月开始在福建农林大学田间教学基地进行试验。
在对十个主要坪用性状的观察评比基础上,选择暖季型中抗寒性强、抗病性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百喜草”与冷季型中侵占力强、耐热、质优,与“百喜草”颜色一致的“公园”品种为冷暖混播材料,于2001
年9月在福州进行混播研究。
采用二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9个不同播种比例的混播草坪的种群生物量及种间竞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播草坪中“公园”生物量在5月或6月中旬达到高峰,以“公园”播量比例大的组合最为明显,值也较大;“百喜草”生物量在夏季呈明显高峰,有一明显最高峰;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和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两者竞争力的转型期,两者竞争激烈;5月中旬至9月中旬“百喜草”竞争力强;12月中旬至4月中旬“公园”竞争力强。
通过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密度、颜色、均一性、成坪天数、质地、越冬率、越夏率、苗期综合值等指标测定及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应用,对所设的
16个处理进行生物学和统计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草坪质量与“百喜草”、“公园”播种量之间显著相关的数学模型。
通过模拟寻优,得出优化混播方案为:“百喜草”播种量为6.597~11.453g/m~2,“公园”播种量为10.031~10.996g /m~2,为在不同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进行规范化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的决策提供证据。
最后,在草坪成功建植的基础上,提出了冷暖混播的技术要点及管理日志,并总结了一套相应的建植技术和养护管理方法,达到了延长绿期、保持一年四季平衡、改善草坪品质、提高坪用质量的目的,为过渡地区冷暖季草种混播合理建植草坪提供参考。
草坪绿地是人工异地创建的植物群落。
生态学研究表明,群落的稳定性与其组成成分的遗传多样性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
因此,实际应用中草坪群落组分的构建常采用多(品)种组合配伍的方法,以增强草坪在逆境胁迫下的耐受力。
草地早熟禾与多年生草坪型黑麦草组合正是冷季型草坪草种建植组合中最常用的草种搭配方案之一。
这种组合的优点不仅表现在草坪群落色泽靓丽、坪面整齐均匀,而且高度互补的生长习性使群落具备了显著的多用途特性。
尤其是伴随着拥有耐超低修剪特性的新型草地早熟禾品种,如‘新哥来德’、‘奖品’、‘蓝宝’、‘解放者’、‘全日食’、‘橄榄球2号’等一批品种的出现,这种组合的优势在草种的适宜生长区内进一步得到了延伸,从而广泛适用于包括高尔夫球场发球区、球道区、高草区及其他各类运动草坪、休闲草坪、功能性草坪的建植。
草地早熟禾与多年生草坪型黑麦草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属、种,但是从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方面来看,这两种草种天然存在着较好的兼容配伍性。
因此,采用这两种草坪草种的合理组合建植草坪,成坪速度快,群落稳定性好,坪面整齐,富有弹性,受损草皮恢复力强,用途广泛。
然而,由于这两种草种的生长类型不同,所以二者之间包括组配比例、播种量大小、幼苗管理措施、建植时间等方面的平衡控制,是保证草坪建植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组配比例及播种星的控制草地早熟禾与多年生草坪黑麦草每克所含有的种子数量差别很大。
一般草地早熟禾每克含种子数3000粒左右,而多年生草坪黑麦草为500粒左右。
为使单位面积内的株丛数平衡,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比例。
按重量比计算,草地早熟禾与多年生黑麦草常用的配比比例应为80%:20%至90%:10%之间。
草地早熟禾2至4个品种,多年生黑麦草1至2个搭配,较为适宜,播种量每平方米15至18克。
二、萌发速率与幼苗活力的差异尽管合格种子的发芽率相近,但事实上成苗能力草地早熟禾与多年生黑麦草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播种并灌溉后,多年生草坪黑麦草4至10天就开始萌发出苗,相比之下草地早熟禾则需要10至21天的时间。
其二,两者之间的幼苗活力也存在着差异。
试验表明,建植6周后的多年生草坪黑麦草已长出7至8个分蘖枝,而此时的草地早熟禾却只有1至2个分蘖枝。
因此,分蘖能力的差异可通过组配比例加以调节,从而达到成苗率的平衡。
三、成活幼苗数与早期管理由于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速度都慢于多年生草坪黑麦草,所以当存在逆境胁迫(病虫害、杂草竞争等)时,幼苗成活的风险就会更大。
研究试验表明,田间草地早熟禾幼苗的成活率只有35%至45%,而多年生草坪黑麦草却高达75%至80%。
因此,可通过科学的种子配比比例来调节和平衡两者之间田间幼苗株数。
其二,灌水情况对平衡两者的幼苗数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草地早熟禾种子尚处于水分变化极为敏感的萌发期时,多年生草坪黑麦草已到幼苗生长期,对水分亏缺有了一定适应力。
此时,改变灌水计划,将对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和出苗极为不利。
其三,草坪建植的前三周,采用低修剪(1.3至1.6厘米),造成对多年生草坪黑麦草幼苗生长的阻碍,开放叶层,增加光照,有利于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以实现两者田间幼苗株数的平衡。
从1999年开始,笔者以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3种草坪草为主要建群种,在平地、缓坡地、遮阴地进行了不同比例的混播实验,通过几年的观察、比较、分析,筛选出几种适应河南洛阳气候条件且表现较好的混播组合和比例。
一、混播目的和原则在充分了解草种、品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优缺点基础上综合考虑草坪所在地块的实际需要和现在的养护管理技术水平以及养护费用,草种间是否兼容,所绿化地块的档次要求,最大限度地延长绿色期,提高草地适应不良气候和抗逆能力,减缓草坪退化,延长草坪寿命。
二、混播组合和比例以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中的某一种为主要建群种,进行两种或3种草坪草混播。
该组合综合了不同属、种、品种的优势,具有广泛的遗传背景,起着粗细互补,抗病抗逆性互补,出苗时间、成坪速度互补,减少杂草侵害的效果,但该组合草坪均一性、兼容性较差。
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3种草之间混播时,由于多年生黑麦草发芽比高羊茅、草地早熟禾都快,草地早熟禾发芽最慢;因此黑麦草可提供快速覆盖并减少杂草侵害,以后早熟禾逐渐占满整个草坪。
多年生黑麦草的成坪速度最快,早熟禾最慢;高羊茅夏季生长情况要比黑麦草、早熟禾好。
因此,播种时对草地早熟禾种子进行催芽处理,苗期对其采取促控措施加速生长,这样可以避免黑麦草、高羊茅快速生长而使早熟禾受抑制并逐渐退化甚至消失的现象。
1999年,在道路、广场中种植了近8万平方米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和草地早熟禾混播草坪,比例为7∶2∶1。
当时播种时没有对早熟禾种子进行处理,也没有采取促控措施,协调3种草坪草的生长。
成坪后不久,出现许多杂草。
目前早熟禾消失殆尽,黑麦草也很少,几乎被高羊茅“吃掉”了。
在一些重要地块种植草地早熟禾与多年生黑麦草的混播草,比例为3∶1,成坪后草坪质地很好,属于较高质量草坪。
2001年4月,在景观路以‘肯塔基’早熟禾、‘猎狗’高羊茅、‘黑麦志丽’黑麦草以6∶3∶1的比例混播,成坪后质地较好。
7月初混播草坪开始出现枯黄,7月下旬枯黄最严重,直至8月上旬进入雨季,混播草坪才全面恢复绿色。
这种混播草坪建植前期质地细嫩,后期草坪组成稳定且持久,退化速度较慢。
在道路两旁土质较差、要求养护水平不高的地方种植了高羊茅与多年生黑麦草的混播种,比例为1∶1,这两种草坪草在种子大小、出苗时间、幼苗生长速度方面基本一致,养护管理比较方便,混播草坪质量中等,观赏性也较高。
由于细羊茅耐阴性好,高羊茅耐半阴,与早熟禾混播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并利于早熟禾生长。
因此,在疏林地、遮荫道旁种植了草地早熟禾、高羊茅混播草坪,比例为7∶3,成坪后效果较好。
三、经验与体会1.混播草种间既有互补又有竞争,选择那些互补性强而竞争又相对较弱的品种进行混播;选择对当地环境条件适应性强的乡土草种为主要建群种,再组合一些表现优良、与主要建群种互补性强的外来品种。
2.根据各草种的建坪速度快慢、叶片质地粗细、耐热抗旱性强弱、适宜修剪高度、抗病性和草种间互补性强弱以及人们对绿地的不同需要来确定混播比例,从而体现出草坪的观赏价值和坪用价值。
如要建植高质量的草坪就应加大草地早熟禾等细叶品种的用量,减少高羊茅的用量,从而保证草坪景观效果。
3.混播品种数量不宜过多,最好不要超过4种,播种期宜在仲春或秋初。
施肥重点在秋季,春季适当追施一些复合肥和磷、钾肥。
修剪重点在春季至夏初,秋季至冬初。
4.混播草坪时应考虑草种间的竞争关系和成坪后某些草种、品种可能逐渐退化甚至消失的问题。
如果考虑不周,可能建坪不长时间,草坪观赏价值和坪用价值的就会下降。
5.经过试验和观察,适合洛阳地区气候条件的草坪草混播比例如下:(1)早熟禾高羊茅黑麦草=6∶3∶1;早熟禾?黑麦草=3∶1,混播草坪质量优良,适合平坦向阳的地块。
(2)早熟禾高羊茅=7∶3,适合于林荫道两侧或疏林地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