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景观设计中的灰空间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古典园林中灰空间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灰空间是一个重要而普遍的构成部分。
它构成了建筑物、被覆盖的地形和景观元素之间的连接。
灰色空间为园林提供了开放性空间,使人们可以放松身心,感受园林美妙的气氛。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典园林中灰空间的运用,以及它对今天园林设计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参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灰色空间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是由灰色空间作为纽带,将建筑物、植物、水体和其他元素融合成一体的。
在传统园林中,灰色空间的运用也反映了宗教的文化内涵,如道教、佛教等。
例如,在苏州太湖边的苏州园林中,灰色空间被用于在建筑物和其他景观元素之间创造有机的联系,从而使园林拥有传统文化的底蕴。
此外,灰色空间也是今天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起到连接园林各个元素的作用。
当今,建筑师和园林设计师正在将灰色空间运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以增加园林空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例如,在现代园林中,可以使用灰色空间来增加空间的开放性,以便流动的人们可以在不同的空间中自由移动,使之成为一个连续而有机的空间系统。
最后,在今天的园林设计中,灰色空间也可以用来创造特殊的氛围和效果,从而使环境更美丽、更具吸引力。
例如,灰色空间可以被用来建立隐秘的空间,以此来营造神秘的氛围。
此外,可以使用灰色空间来改变空间的视觉效果,让园林的整体景观更加统一。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灰色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可以被用于连接不同元素,也可以用来创造特殊的效果和氛围。
它对于今天园林设计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可以使景观更具吸引力。
探讨园林景观中的灰空间“灰空间”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被成为过渡空间,属于一种模糊化的空间形式,并且被直接作为建筑空间结构当中的组成部分。
其主要在建筑空间设计当中发挥出铺垫、连接以及过渡和衬托等作用,一般都是以开放或者是半开放的形式来体现[1]。
1.“灰空间”概念概述1.1 “灰空间”的内涵“灰空间”概念的提出,最早是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其所提出的思想理论主要聚集在两个方面,色彩的使用以及存在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其中,在色彩的使用方面,黑川纪章提倡建筑色彩采用江户时期当中所流行的利休灰,这主要也是因为灰色本身就可以对三维实体间的空间关系加以模糊,并以此来以某种不定的形态来直接增加其遐想的空间。
而过渡空间的思想方面则主要体现在其他的多种设计作品当中。
这种“灰空间”的形式和概念在其真正形成之前早已存在,在我国的古代建筑以及园林当中就早已存在,比如我国古代建筑中的柱廊,其中正屋便属于一种附属性空间,因此这也算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灰空间”,直接促使建筑方面的屋身、屋顶以及台基等直接形成深邃连续的空间效果。
不但有效的丰富了建筑形体的感觉,同时加强了建筑室内和室外在空间上的完美过渡[2]。
1.2 “灰空间”的主要特征及功能“灰空间”本身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空间类型,打破了封闭空间的形式,并以此获得了空间上的有效联系。
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特征:1)空间模糊性,由于“灰空间”本身具有不定性的特点,因此其大多数情况下都直接存在于互相渗透的过渡环节当中,并通过相应的空间过渡和转化来实现。
而且“灰空间”本身也具有相应的复杂性特点,通常是由大量的空间因素交错复杂的结合在一起,以此来产生全新的空间属性。
而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主要是结合不定的围合形式以及相应的错综空间互为交织的空间直接展开,因此在空间上有着非常强的模糊性。
2)空间丰富性,在园林景观当中,“灰空间”通常在形式上直接体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其主要形式也是通过相应的点状、面状或者是线形以及不规则醒来体系的。
浅析现代独院式住宅中灰空间营造摘要:灰空间具有丰富空间形态与绿色生态功能,被广泛地运用于建筑创作中。
基于灰空间涵义、构成要素分析,阐述现代独院式住宅灰空间的营造手法。
灰空间半私半公的空间关系,可以创造出更多有效住宅空间状态,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灰空间;独院式住宅;空间1.引言住宅是人们居住生活的主要空间,以居住者日常生活行为作为建筑的主结构形式来设计。
而独院式住宅拥有独立院落,是住宅形态的终极体现,灰空间的营造则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可以打破了单一的物质空间,弥补住宅户型设计的不足,具有丰富的空间形式,增加了室内外的空间交流。
同时模糊的空间限定使得居住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揉,具有绿色的生态功能,增进人与自然的沟通。
因此,灰空间在现代独院式住宅中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作用。
2.灰空间涵义“灰空间”一词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
通过指介于室内外之间的就一种过渡空间,可以达到室内外室间融合的目的。
[1]“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
灰色是介于黑色与白色的中间色,其结果既非黑又非白。
黑川纪章在建筑设计中提倡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用黄、红、蓝、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大量运用于廊道和庭院中,用来模糊建筑内外空间的边界,使之融为一体。
另一方面指空间形态。
空间具有三种空间形态,分别是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和灰空间。
灰空间特指处于建筑内外之间的过渡空间,空间趋于半封闭半开放状态。
它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缓冲了各种矛盾,借助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
3.现代独院式住宅中灰空间的构成要素3.1物质要素物质要素是组成独院式住宅灰空间的物质环境元素,是人们可以感知的客观存在的物体,它包括垂直要素、水平要素、构筑物、装饰物。
在垂直要素中,可以采用墙、柱、屏风、栏杆、玻璃形成住宅亦外亦内的灰空间。
在水平要素中,包括地面、顶面、楼板形成亦虚亦实的灰空间,利用顶面标高变化及地面高差对空间加以划分,可围合出高度、感受及气氛不同的灰空间。
谈城市街道灰空间的认知与营造城市街道是城市的缩影,城市街道灰空间作为内、外空间的过渡空间,丰富了城市街道的空间层次,体现了人性化的关怀,激发了城市街道的整体价值。
本文从城市街道灰空间的认知着手,表述了对于城市街道灰空间概念、作用、构成形态的观点,提出了城市街道灰空间的空间布局和营造手法的见解。
愿溶入人的情感的灰空间,让城市的生活更加美好!标签城市街道;灰空间;认知;营造城市街道是城市的骨架、城市的标志、城市的缩影。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说过,“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
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
”城市街道在城市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更主要的是城市街道是居民使用频率最高、赖以生存的公共空间。
城市街道灰空间在城市街道中又是人们最可能停留的地方,灰空间的开敞与半开敞的边际特性,让人们在心理与习惯上接受灰空间休息、观赏、交流的功能。
由此可见,营造好城市街道灰空间,对于城市来说意义重大。
1 城市街道灰空间的认知1.1 城市街道灰空间的概念“灰空间”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来的。
”灰空间”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色彩,即灰是介于黑白之间的过渡色彩,在明度和色相上可以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变化;二是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即半室内、半室外、半封闭、半开敞、半私密、半公共的中介空间。
通常在城市设计领域,灰空间是指后者。
灰空间模糊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二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灰空间的连贯性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
特别是现在,城市与建筑的界限相对过去已经越来越模糊了,城市与建筑的一体性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黑川纪章认为:“这种空间(灰空间)已经被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用来减轻由于现代建筑使城市空间分离成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而造成的感情上的疏远。
”因此,笔者认为城市街道灰空间不仅指临街建筑与城市街道的过渡空间,还应该从更大的尺度和更为综合的角度去界定。
1 “灰空间”概述的特点“灰空间”是一种既区别于室外空间,又不属于室内空间的,介于二者之间的过渡空间。
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日本建筑设计师黑川纪章曾将不同倾向的灰色大量运用于走廊和庭院中,从而模糊了内外空间的界限,将建筑的内外部自然地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随着人们对建筑环境和居住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灰空间”因其具有的丰富的空间形式与绿色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受到建筑设计师的重视。
作为一种半私密,半开放的建筑空间,“灰空间”具有更多的功能性与包容性,在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渴望的同时,提供了一个供人交往、休闲的场所,提升了现代城市的人文活力,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种柔性的建筑空间边界,“灰空间”具有特殊的暧昧性和多义性,其主要特点包括:(1)半开放性:“灰空间”是一种半开放的建筑形式,可以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一种半公共的场所。
人们可以在这一较为私密的环境中休憩和交谈,在这样的交往中,既可以弥补现代人情感上的疏远,也能避免人们完全暴露在公共场所中所感到的不安。
(2)过渡性:“灰空间”是建筑内外部空间的过渡,人们在进入其中后能够感受到空间的转变和建筑功能的转变。
(3)节点性:“灰空间”作为节点,同样连接着城市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优秀的“灰空间”设计,可以使城市巧妙地融合为一个舒适、自然的整体。
“灰空间”不但可以提高建筑容积率与空间效率,还为现代城市的居民提供了居住、休息、互动等基本生存活动的场所,在人们对建筑生态化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的今天,“灰空间”为人们提供了接触更多绿色与自然空气的可能性,而其在一定设计条件下具有的构建遮阳、气候缓冲、低碳节能等生态型功能也开始被广泛应用。
此外,“灰空间”还在形式和色彩上丰富了城市的空间层次,是提高现代城市整体结构与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现代建筑中“灰空间”生态性创作的几种表现形式在我国古代,能工巧匠就已经意识到了建筑中的“灰空间”可以为居住者带来舒适的心理感受,以江南水乡常见的“廊棚”结构为例,这一形式不但具有为往来行人遮阳挡雨的实用功能,还巧妙地实现了居室内外部的连接,使居民与外界的沟通流畅而自然。
浅谈中国古建筑灰空间摘要:每一座建筑都包括了“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这两种空间类型。
但从空间层次上来说,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还存在着另一个空间层次,即“灰空间”。
中国的灰空间不光指内外空间的过渡,甚至还有外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过渡,狭义外部空间和广义外部空间的过渡之分。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灰空间,廊,牌坊空间概念作为一种反映空间特有属性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从对空间的许多属性中,抽出特有属性概括而成的。
人类认识“空间”概念,其实是从哲学开始的。
哲学上的“空间概念”同时反映在了数学、物理学、心理学、艺术学等的空间概念上,它们是相互关联的。
对于建筑空间的类型方面,赛维说:“每一个建筑都会构成两种类型的空间:内部空间,全部由建筑本身所形成;外部空间,即城市空间,由建筑物和它周围的东西所构成。
”也就是说,每一座建筑都包括了“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这两种空间类型。
但从空间层次上来说,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还存在着另一个空间层次,即“灰空间”。
“灰空间”的建筑概念是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
“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其特点是既不割裂内外,又不独立于内外,而是内和外的一个媒介结合区域。
在日本古代建筑中,灰空间是一种过渡的空间,无法明确的界定是室外还是室内,但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
其实中国古建筑中“灰空间”概念更为普遍,中国的灰空间不光指内外空间的过渡,甚至还有外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过渡,狭义外部空间和广义外部空间的过渡之分。
中过古建筑中的灰空间极其明显的反映出了中国古人的自然观和哲学思想。
建筑是对空间的人为分割,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中国人一向将大自然看作自己的“母亲”与“精神家园”。
人对待天地自然,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是一种亲情的道德关系,而不是单纯的征服与索取关系。
覆盖百座城市,服务亿万网民灰空间1、概念“灰空间”,也称“泛空间”。
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
其本意是指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以达到室内外融和的目的,比如建筑入口的柱廊、檐下等。
也可理解为建筑群周边的广场、绿地等。
现在所谓的“灰空间”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来的。
“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对于前者他提倡适用日本茶道创始人敢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对于后者他大量利用庭院﹑走廊等过渡空间,并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而就我们一般人的理解,就是那种半室内﹑半室外﹑半封闭﹑半开敞﹑半私密﹑半公共的中介空间。
这种特质空间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空间的连贯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的感觉。
按照我的理解,就像灰色是黑白的过渡色一样,“灰空间”就是封闭空间与开放空间的中介,或者说是内容与功能不同的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
由于它的存在,冲破了封闭空间的制约而争取与户外空间取得更加广泛的联系,从而使主体与客体情景交融。
2、手法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中运用了“灰空间”的手法,形式多以开放和半开放为主。
使用恰当的灰空间能带给人们以愉悦的心理感受,使人们在从“绝对空间”进入到“灰空间”时可以感受到空间的转变,享受在“绝对空间”中感受不到的心灵与空间的对话。
而实现这种对话的方式,大体有以下几种:1﹑用“灰空间”来增加空间的层次,协调不同功能的建筑单体,使其完美统一。
2﹑用“灰空间”界定﹑改变空间的比例。
3﹑用“灰空间”弥补建筑户型设计的不足,丰富室内空间。
与常人关系最密切的“灰空间”恐怕要数住宅的玄关了,它与客厅等其他空间的界定有时很模糊,但就是这种空间上的模糊,既界定了空间﹑缓冲了视线,同时在室内装修上又成为了各个户型设计上的亮点,为家居环境的布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灰空间的设计和应用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灰空间”是指未被明确设计和使用的空间。
在某些情况下,这个被忽略的空间可以被设计师重新利用并转化为宝贵的功能空间。
本文将讨论灰空间的设计和应用,并展示它们在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一、灰空间的定义灰空间是指未被指定使用并被忽略的空间。
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中,这些空间往往是建筑物或房屋中未被称为“房间”的区域。
这些灰空间通常被设计师认为是没有用处的,并被忽略。
不过,实际上,它们可能具有潜力作为有用的空间。
二、灰空间的利用1. 功能利用通过重新设计这些灰空间,它们可以变成有用的功能空间。
例如:将横跨两个房间的步入式衣柜变成一个独立的休息区域,或将楼梯下的空间变成一个书房或办公室。
2. 内部路径设计利用灰空间,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中,可以创建一种偏航的环境。
这种非线性的空间布局可以促进交流和创新,并为用户提供更加有趣的体验。
这种设计方法受到许多当代建筑师的欢迎。
3. 节约成本通过利用灰空间,可以节约设计和建筑成本。
例如在建筑物中放置内部花园或独立的小型休息区,可以减少设计和建筑上的成本。
同时它们也能起到同样的功能,为居民带来额外的舒适感。
三、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灰空间应用案例1. 阿姆斯特丹“Stedelijk”博物馆阿姆斯特丹的“Stedelijk”博物馆是一座由现代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设计的现代建筑物。
这座建筑里有很多利用灰空间设计出来的功能空间。
首先外部的楼梯向上伸展滑向室内内部。
进入主入口大厅后,游客们会发现标志性的扶手梯,再向上,一到一楼,内部环形走廊和连接坡道穿过博物馆的中央部分,使游客们可以在内部的灰色空间中漫步。
2. 纽约的餐馆“The Spotted Pig”纽约的餐馆“The Spotted Pig”位于绿威治村,利用了其一层楼灰空间来设置超过50个客座位,这些座位都是最具创新性的。
同时,该空间还被设计为与该餐馆的外部环境相互协调。
“灰空间”的建筑概念是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
“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对于前者他提倡使用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牷对于后者他大量利用庭院、走廊等过渡空间,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上。
在日本建筑中,灰空间是一种过渡的空间,无法明确的界定是室外还是室内,但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
也可以说是“从内部进行的环境设计”。
“灰空间”一说,大都指建筑中的空间概念,属过渡性地带,即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
然而,对于空间的创造,空间体验占同样重要地位的园林设计而言,即使不提这一名词,过渡性空间的考虑与设计也显得十分突出,其作用亦是不容忽视的。
诸如园林中各要素间的过渡,映衬;园林空间与建筑空间,城市大空间的衔接;自然空间与人工空间的转换等,灰空间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空间和实体的艺术创造,灰空间的装饰表现在两个方面,作为景观因素,它可以丰富园林景观的层次,增加园林景观的深度,由此产生有强烈对比效果的虚与实。
留园入口空间“一波三折”的处理手法是极佳的佐证。
鉴于此,有必要对园林中的灰空间做出探讨、总结。
因为这些地方往往是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又最易被忽视的。
细部体现水平,细部同样表达着对人的关心。
植被、水体———硬质空间的柔化园林设计中植被、水体的应用对于硬质空间的柔化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因其自身的特色,为景观提供了富有生机,充满感性、活力的空间。
不同形式,不同色彩的组合、搭配在视觉、听觉上给人以感观的刺激;也因为在形式、色彩上的变化,给园林景观在时间上以空间的转换,不至于单调、无变化。
台阶———不同高差的转化台阶是不同高差的地面结合方式之一。
虽然,属于交通性质的过渡空间,但也能创造出动人的线的造型,产生出巨大的艺术魅力。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灰空间”形式【摘要】:从多维度理解“灰”空间是指:人们为某种共同目标聚在某一空间中,而这一空间不是相对开敞的.也不是相对封闭的,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的程度上抹去了内与外的界线,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随意性的、包容的交流场所。
并且这种形式是丰富的、多维的。
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分析了“灰空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希望为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灰空间” 表现形式园林景观设计前言灰空间是介于室内与室外的第三种空间,推而广之.即空间转换之间的过渡空问。
或室内或室外,也可能是混合而成的。
典型的例子如:中国园林设计中回廊空间,为人们创造灵性的、聚气的、交流的空间环境,使人们以更广阔的眼光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
这也是本文研究“灰空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表现形式的目的。
1“灰空间”概述1.1“灰空间”的应用“灰空间”是一种过渡的模糊的,形态内涵丰富的复合空间形式。
由于灰色能够模糊三维实体空间关系,于是“利休灰”最早流行于建筑色彩。
中外园林作品中,过渡思想被广泛应用于设计当中如:达芬奇波公园的灰空间,北台地花园,中国古建筑的柱廊等,形成的中间地带的暧昧属性构成了“灰空间”,不仅丰富了建筑形体和立体感官,而且实现了室内和室外空间良好的过渡。
1.2“灰空间”的功能特征“灰空间”是空间与空间的联系,并且突破了封闭空间的制约。
作为一种特殊的空间类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自身在保持着与其它空间形式形似特征的同时,也有着独特的特性。
(1)空间限定的模糊性“灰空间”的空间模糊性包含两个方面:不定性和复杂性。
a)不定性:由于过渡空间之间的相互渗透、联系和转化,可以形成新的过渡“灰空间”;b)复杂性:多种单一空间错综复杂的交织,构成了新的空间属性。
这种空间复杂多变的特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给人们带来了半私密或半公共的空间感受,这种错综、围合的空间交织也带来了较强的空间限定模糊性。
(2)空间形式的丰富性园林景观“灰空间”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主要体现在空间形状的不规则性,空间性格的多重性,空间过渡的多变性。
建筑设计中的灰空间探究第一章:引言建筑设计中的空间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仅是堆砌房间的结构,同时也需要考虑设计的美观性和人性化。
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灰空间,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概念是什么,其实它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概念,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它的含义和作用。
第二章:灰空间的概念灰空间,也被称为中间空间,指的是在建筑中没有特定功能,但能够连接和衔接其他功能空间的空间,如走廊、过渡区、开放空间等。
灰空间通常不像起居室、厨房、浴室等功能空间那么明确的区分出来,但是它又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灰空间是构成建筑空间一种维度,它可以是建筑立面和墙面的彩绘,也可以是悬挂和装置艺术品的空间,更可以是建筑内部少许活动的空间,或仅起连接角色的过道。
第三章:灰空间的作用灰空间不同于其他功能空间,它没有明确的功能定位,他的作用也相对的隐蔽,但是灰空间在建筑设计中又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灰空间是一个连接空间,它连接起了不同的功能区域,起到了过渡作用。
其次,灰空间还可以作为建筑的展示空间,可以在此处布置艺术品或者进行室内景观,提高建筑的美观性和艺术性。
在实际设计中,一些具有特殊侧重点的灰空间,可以成为各种功能空间、服务区、垃圾存储区、消防通道等的辅助区域,将这些辅助设施整合在一起,使设计更加实用。
第四章:灰空间的设计策略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灰空间对建筑空间整体的影响,灰空间也必须一定的设计思维和方法。
首先,设计师要根据建筑设计方案,从整体设计出发,规划好灰空间的位置和形式。
其次,灰空间的设计要在空间运用和美学之间达到平衡,不过度或过度美化灰空间,同时也要受到其他功能空间的限制。
最后,根据建筑造型和设计需求,更加注重灰空间的使用方向和流线设计,让空间设计更加合理和流畅。
第五章:案例分析1. 上海喜玛拉雅艺术中心在上海喜玛拉雅艺术中心设计中,建筑师采用了灰空间的设计策略,利用建筑内部灰空间的过渡性和活动性,增加建筑空间的连贯性和艺术性。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灰空间”形式摘要:“灰空间”也称过渡空间,是一种较为模糊的空间形态,作为建筑空间构架的一部分,“灰空间”在建筑空间序列中起到过渡、连接、铺垫、衬托的作用,其形式多以开放和半开放为主,作为一种空间形态,“灰空间”在园林景观空间组织上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人们从“绝对空间”进入到“灰空间”时感受到空间的转变,享受在“绝对空间”中感受不到的心灵与空间的对话。
“灰空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的角色,值得进一步认识并利用它。
关键词:“灰空间”;表现形式;园林景观设计;应用“灰空间”的建筑概念是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
“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对于前者他提倡使用“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对于后者他大量利用庭院、走廊等过渡空间,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上。
“灰空间”是一种过渡的空间,无法明确的界定是室外还是室内,但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
也可以说是“从内部进行的环境设计”。
1关于“灰空间”1.1“灰空间”的含义“灰空间”的概念,首次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其理论思想集中在二部分:色彩的使用和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关于色彩,黑川纪章提倡建筑色彩使用江户时期流行的“利休灰”,因为灰色可以模糊三维实体的空间关系,从而以一种不定的形态增加了遐想空间。
关于过渡空间的思想则体现在其许多设计作品中,如名古屋市美术馆,在一块三角形的地段上,采用南北主轴和向西的辅助轴线构筑整个建筑平面,由梁、柱和墙体形成建筑框架,位于建筑前部轻轻弯曲的幕墙构筑了一个下沉式的花园,形成了中间地带,该地带既不是室内也不是室外,其空间的暧昧属性构成了“灰空间”。
其实,“灰空间”的形式在它的概念和理论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从中国古典建筑和园林中可以窥见一斑,中国古建筑中的柱廊,是正屋的附属空间,也是一种典型的“灰空间”,它使建筑的台基、屋身和屋顶形成了一个深邃而连续的空间效果,在其丰富了建筑形体和立面的同时也形成了建筑室内与室外在空间上的良好过渡。
灰空间利用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创新设计灰空间是指没有明确定义用途或者被忽视的空间,通常位于建筑物内部或者建筑周围。
在装配式建筑中,利用灰空间进行创新设计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灰空间的利用和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创新设计。
一、利用灰空间提供额外功能1. 提升室内舒适度:装配式建筑由于施工精度高,可以更好地保持室内环境的整洁和稳定。
因此,可以将灰空间转变为舒适区域,例如嵌入座椅、休息区或小型图书馆等。
这些功能可以提供额外的休闲和阅读场所。
2. 创造多功能区域: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将灰空间转变为多功能区域。
例如,在大厅或走廊的角落设置储物柜或展示架,使其既能存放物品又能展示艺术品或其他装饰品。
3. 增加办公效率:在办公楼中,常常会有一些被忽视的角落或过道。
这时候,可以将这些灰空间改造成小型会议室、独立工作室或休息区,提供员工私密和安静的工作环境,增加办公效率。
二、利用灰空间强化景观设计1. 室内外连续性:装配式建筑通常具有搭载于地面上的平台或露台。
在这些空间中,可以融入灰空间的设计,将其与室内外景观连接起来。
例如,利用灰空间设计嵌入式花坛、绿植墙或水景等元素,打造具有自然氛围的舒适场所。
2. 利用屋顶空间:装配式建筑通常会留下一些未被充分利用的屋顶空间。
通过改造灰空间,在屋顶设置多功能露台或休闲区域,并结合景观元素如太阳能板、风力发电机或绿色种植等,不仅提升了建筑整体形象,还增加了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三、利用灰空间提升绿色可持续性1. 分散雨水收集系统:在装配式建筑中,可以充分利用灰空间进行雨水收集。
通过设置地面渗透系统和储水池等设施,实现雨水的再利用,减少雨水流失和地下水污染。
2. 垂直绿化:利用灰空间引入垂直绿化设计,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绿化面积,并提升空气质量。
例如,在墙壁设置垂直种植箱或藤蔓植物,不仅美化了外观,还有利于降低室内温度、吸收二氧化碳等。
3. 太阳能光伏板布局:在灰空间中布置太阳能光伏板,可以最大程度地吸收太阳能,并为建筑提供清洁能源。
建筑灰色配色方案建筑灰色配色方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灰色是一种中性色,它不仅能够平衡其他颜色的强烈对比,还可以给人一种稳定、沉静、简洁的感觉。
下面将详细介绍建筑灰色配色方案的特点和应用。
首先,建筑灰色配色方案的特点是它能够适应各种建筑风格。
无论是现代风格、传统风格还是工业风格,灰色都能够很好地融入其中。
在现代建筑中,灰色常常代表着简约、高贵和科技感;在传统建筑中,灰色则能够传递出一种稳重、沉静的氛围;在工业建筑中,灰色则体现了一种坚固、耐用的特性。
因此,无论设计师想要创造什么样的建筑形象,都可以考虑使用灰色作为基调。
其次,建筑灰色配色方案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建筑外观设计中,可以使用灰色来划分建筑的不同部分,比如立面、窗框、墙面等,以达到层次感和空间分隔效果。
同时,灰色还可以与其他颜色进行搭配,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例如,将灰色与白色搭配,可以营造出明快、清新的感觉;将灰色与黑色搭配,可以产生神秘、稳重的氛围;将灰色与暖色调搭配,可以增加一份柔和、温馨的感觉。
因此,建筑灰色配色方案不仅适用于住宅建筑,也可以用于商业建筑、公共建筑甚至景观设计。
再次,建筑灰色配色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建筑需求进行设计。
在选择灰色调时,可以考虑建筑所处的环境和气候特点。
如果建筑位于阳光充足的地区,可以选择较浅的灰色调以反射阳光,减少热量的吸收,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如果建筑位于湿润的地区,可以选择具有一定韧性的灰色调,以防止长期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导致墙面渗水、裂缝等问题。
此外,还可以根据建筑的功能和使用者的需求,选择冷灰色、暖灰色或中性灰色调,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最后,在建筑灰色配色方案中,细节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墙面、地面和天花板等细节的涂料选择和处理,确保整体色调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灰色瓷砖、墙纸、地板等材料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质感。
同时,还可以考虑使用灯光来渲染空间,以突出灰色调的效果。
灰空间在建筑中的表现及运用收稿日期:2005211229作者简介:刘 溪(19802),女,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徐州 221008施 勇(19802),男,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江苏徐州 221008陆晓东(19802),男,助工,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二所,上海 200000刘溪 施勇 陆晓东摘 要:阐述了“灰空间”这一概念,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亭、廊等“灰空间”,探讨了“灰空间”的处理手法以及对现代建筑的意义,通过实例分析了“灰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以更好地利用“灰空间”。
关键词:灰空间,建筑,设计,亭,廊中图分类号:TU 2024文献标识码:A1 “灰空间”概念的阐述“灰空间”这一概念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一方面指的是一种色彩,另一方面指的是介于室内外之间的一种过渡空间,可以达到室内外空间融合的目的[1]。
这种空间在周围有很多体现,比如柱廊、檐下、阳台等等。
对于灰空间的第一种理解,黑川纪章提倡使用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对于后者他大量利用庭院、走廊等过渡空间,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上。
下面将着重论述对第二种灰空间的理解———作为过渡空间。
在建筑空间中,围与透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房间,如果皆诸四壁,只围而不透,势必会使人产生封闭、阻塞、沉闷的感觉;相反,若四面临空,只透而不围的空间尽管开敞、明快,但处在这样的空间中犹如置身室外,这也违反了建筑的初衷。
由于灰空间的这种无法明确地界定是室内还是室外的特点,使得它创造了一种建筑空间“围”与“透”的矛盾的完美结合[2]。
它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也可以说是从内部进行的环境设计。
灰空间的形式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有顶而四面没有实体的围合,这在最初接触到建筑设计时理解为柱廊、雨篷或是底层架空。
浅谈景观设计中的灰空间设计
“灰空间”一说,大都指建筑中的空间概念,属过渡性地带,即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
然而,对于空间的创造,空间体验占同样重要地位的园林设计而言,即使不提这一名词,过渡性空间的考虑与设计也显得十分突出,其作用亦是不容忽视的。
诸如园林中各要素间的过渡,映衬;园林空间与建筑空间,城市大空间的衔接;自然空间与人工空间的转换等,灰空间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空间和实体的艺术创造,灰空间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作为景观因素,它可以丰富园林景观的层次,增加园林景观的深度,由此产生有强烈对比效果的虚与实。
留园入口空间“一波三折”的处理手法是极佳的佐证。
鉴于此,有必要对园林中的灰空间做出探讨、总结。
因为这些地方往往是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又最易被忽视的。
细部体现水平,细部同样表达着对人的关心。
植被、水体———硬质空间的柔化园林设计中植被、水体的应用对于硬质空间的柔化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因其自身的特色,为景观提供了富有生机,充满感性、活力的空间。
不同形式,不同色彩的组合、搭配在视觉、听觉上给人以感观的刺激;也因为在形式、色彩上的变化,给园林景观在时间上以空间的转换,不至于单调、无变化。
台阶———不同高差的转化台阶是不同高差的地面结合方式之一。
虽然,属于交通性质的过渡空间,但也能创造出动人的线的造型,产生出巨大的艺术魅力。
正因如此,台阶在园林设计中往往会摆脱其纯功能性,夸大并与场地结合,营造出多功能极富韵律感的空间。
小品———视线的引导城市中的各种设施,如花坛、灯具、雕塑、花架、座椅等,一般是出现在不同空间的连接处,像开放空间与秘密空间;自然空间与人工空间;园林内空间与城市外空间。
小品在此不仅起着点缀的作用,同时也是
对视线的引导和汇聚,形成焦点,标志着此空间与彼空间的区别,暗示其存在。
铺装———空间的划分园林设计中地面铺装同样起着对空间进行划分的作用。
当然,这里并非单指在材料上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也是体现在形式上的变化。
古代的卵石模纹,日本的“榻榻米”都因其自身形式的组合,使得所在空间或突出,或连续。
在视觉上、心理上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园林中各要素并非孤立的存在,设计过程中通常会相互穿插、相互渗透,才会显出作品的整体协调性。
只是在某一部分,某种要素会占着主导地位,而使其自身得以强调罢了。
背景知识
“灰空间”的建筑概念是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
“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对于前者他提倡使用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牷对于后者他大量利用庭院、走廊等过渡空间,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上。
在日本建筑中,灰空间是一种过渡的空间,无法明确的界定是室外还是室内,但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
也可以说是“从内部进行的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