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之海洋法表格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MindMaster系列‖国际法——国际海洋法大一下学期国际法线上课程思维导图国际法与当今世界之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学习国际法有助于拓展国际视野和政治格局期末复习+法学笔记=奥利给国际法|国际海洋法▲图片画质实在不佳,有需要欢迎私我补充说明•本章的内容顺序大体是按照《国际法》第五版北大高教红皮教材(因为学校此时还没有下发教材)•其中内容部分参考了网上国际法的PPT和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将二者相结合而成,因个人观点可能会有出入,因人而异•其中内容中标有★的部分是老师上课强调或者自己认为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判断是否需要,因人而异补充内容第一节领海与毗连区⒈港口制度⑴船舶可以在对方航道航行,未经许可不得靠泊,修建设施需要事先征得对方同意(许可)⑵沿海国克制对停靠在本国港口外国船的刑事管辖权,以避免对国际航行制度产生负面影响⒉河流制度界河以主航道中心线或河道中心线为界,航行可以突破界限⒊限制条件⒋毗连区制度海关:走私行为财政:未缴纳税费移民:偷渡行为卫生:进出口无检验手续★中国的情形:安全(国家安全)【补充】⒌权利范围的变化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公海:主权权利逐渐递减第二节专属经济区⒈毗连区是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⒉如果他国的渔船未经许可,来到我国专属经济区进行捕捞,我第三节公海⒈管辖权:船旗国管辖权→一船一旗制禁止一船无旗、禁止一船多旗→视为无国籍船(追逐、拿捕、审判、定罪、量刑)⒉登临检查权(登临权、临检权):指在公海上直接提起管辖的权利⒊紧追权:指在其他海域提起管辖,并将管辖权延伸至公海的权利★区别——管辖权的起点不同★海洋的底土——领土、大陆架、国际海底区域第四节大陆架制度★专属经济区:水域 & 大陆架:底土★海洋的底土——领土、大陆架、国际海底区域第五节国际海底区域制度沿海国开发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非生物资源,应通过国际海底管理局并缴纳一定的费用或实物,发展中国家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免缴▲国际海洋法的地域划分▼开通了留言区,欢迎大家交流学习,多提意见▼。
司法国际法考点之海洋法、领海基线与内海海洋法是确定各海域的法律地位并调整各国在海洋利用各个领域中的关系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体。
海洋法是传统国际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由店铺为你介绍海洋法、领海基线与内海的相关司法国际法考点知识。
司法国际法考点之海洋法、领海基线与内海司法国际法考点一海洋法海洋法是确立海洋区域的法律地位,规范各国在海洋活动中有关行为的国际法分支。
海洋法规则中有许多是古老的习惯法规则,是在长期的国家海洋实践中形成的。
目前,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被认为是最全面完整的海洋法法典。
截至目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方共149个。
我国1995年批准该公约,成为缔约国。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海洋划分为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国际航行海峡、群岛水域、公海、国际海底区域等区域,并规定了各个区域的不同法律制度。
司法国际法考点二领海基线领海基线是一国领陆或内水与领海的分隔线,也是海洋法中划分其他海域的起算线。
领海基线的划定可以有两种:1.正常基线,或称自然基线,是以落潮时海水退到离海岸最远的潮位线,即以低潮线作为基线。
也是领陆与海水的自然分界线。
2.直线基线是选取海岸或近海岛屿最外缘的若干适当基点,用直线连接而成的折线作为基线。
司法国际法考点三内海内海是一国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域,包括内陆海、内海湾、内海峡和其他位于海岸与领海基线之间的海域。
海湾是指海洋深入到陆地而形成的水曲。
从国际法角度,水曲的面积不小于其封口线为直径的半圆面积时,该水曲才视为海湾。
内海湾是指沿岸属于一国,且其天然湾口两端的低潮点之间的连线不大于24海里的海湾。
超过24海里的则为非内海湾,其24海里直线基线应划在湾内,直线基线以内的水域才是内海。
但是历史性海湾作为内海湾不受此限制。
历史性海湾需要两个条件:(1)沿岸国已长期将该海湾作为内海行使主权;(2)其他国家对该项控制的事实已长期明示或默示地承认。
海洋法目前有两种解释,一是【确定各海域的法律地位并调整各国在海洋利用各个领域中的关系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体】。
【二是海洋法就是规定海洋各个海域的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并调整各国在其中从事各种活动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体】。
它还具有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其他国家在大陆架的合法权利、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等。
目录第一种解释一、海洋法二、内水三、领海四、毗连区五、专属经济区六、大陆架七、国际航行的海峡八、群岛水域九、公海十、国际海底区域第二种解释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其他国家在大陆架的合法权利公海国际海底区域第一种解释一、海洋法二、内水三、领海四、毗连区五、专属经济区六、大陆架七、国际航行的海峡八、群岛水域九、公海十、国际海底区域第二种解释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其他国家在大陆架的合法权利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展开编辑本段第一种解释一、海洋法海洋法是确定各海域的法律地位并调整各国在海洋利用各个领域中的关系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体。
海洋法是传统国际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以后,海洋法律原则和规则日益完善,发展成为国际法中一个独立的分支。
人们在海洋上的活动和各国对海洋提出的各种权利要求,在海洋上形成一定的法律关系,这些关系需要海洋法规则来调整。
海洋法的主体也主要是国家,个人和法人也在海洋上参加活动,但他们是在其本国或国籍国的授权和担保下进行的,个人在海洋法律关系中所承受的权利和义务,是其本国接受条约义务拘束的结果,个人不是海洋法的主体。
海洋法的规则大部分是国际习惯法规则,1958年联合国第一次海洋法会议(日内瓦会议)把传统规则加以编纂和发展,制定成为四个公约:《领海洋法海与毗连区公约》、《公海公约》、《捕鱼与养护公海生物资源公约》、《大陆架公约》,这四个公约是现行有效的条约。
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于1982年通过并对各国开放签字的《海洋法公约》是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海洋法法典,此公约已有159个国家和实体签字,批准的国家达到公约规定的生效标准,于1994年11月生效。
《国际法》第十二章国际海洋法《国际法》第十二章国际海洋法第一节概述一、海洋法的概念与历史发展二、海洋法的编纂1.1958年UnclosⅠ:《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大陆架公约》、《公海公约》、《公海捕鱼与养护生物资源公约》∴1958年仅将海洋划分为领海、毗连区、大陆架和公海四部分。
2.1960年UnclosⅡ:为解决领海宽度问题而召开,失败。
3.1982年Unclos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宪章”)第二节基线一、基线的概念基线(baseline)即测算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起算线。
分为正常基线和直线基线,在群岛国的情形时还有群岛基线。
正常基线(normal baseline)是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岸低潮线。
直线基线(straight baseline)是连接海岸向外突出的地方和岛屿上适当各点而形成的一条线.(我国采用)∴采用直线基线的后果就是内水扩大,领海向外推,领土扩大。
群岛国可划定连接群岛最外缘各岛和各干礁的最外缘各点的直线群岛基线。
群岛基线的限制:1.水域面积和陆地面积的比例应在1:1~9:1之间;2.基线不超过100海里,至多可超3%,最长不超过125公里;3.群岛国基线不应使另一国专属经济区隔断。
一、内水的概念和法律地位内水是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水域,它构成国家领水的一部分,由港口、海湾、河口以及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其他海域组成。
内水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其法律地位与陆地领土相同,沿海国对其享有完全和排他的主权。
外国船舶非经沿海国允许不得在内水中航行。
内水与领海的主要区别在于外国船舶在内水中不享有无害通过权。
二、港口港口(ports)是指在海岸线上具有天然条件和人工设备而便于船舶停泊和上下客货的海域。
三、海湾1.概念:海湾(bay)是明显的水曲。
2.标准:UnclosⅢ标准3.历史性海湾:指沿岸属于一国,其湾口宽度超过24海里,但依据历史性权利被确立为沿岸国内水的海湾。
第四章海洋法_国际法第四章海洋法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海洋约占地球的71%之面积。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陆地资源的减少,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越来越显得迫切和重要,因此国际海洋法亦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各种海域的划分并且确定了各国在其内的权利和义务。
它对各国及其人民的利益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求了解和掌握内水、领海、毗连区,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水域、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国际海底区域等海域的国际法律地位和其他有关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等国际海洋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海洋法的发展史一、海洋法概念二、历次海洋法会议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二节内水一、内水的概念内水是指除群岛国的情形外,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亦称内海。
包括领海基线内的海湾、海峡、海港及其他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
二、内水的法律地位内水的法律地位内水是国家领土组成部分,国家对它具有领土主权。
未经许可,外国船舶不得进入其内从事航行、捕鱼,或其他海洋活动。
但以下两种情形不在此限:一种是不可抗力情况发生;另一种是由于沿海国采用直线基线法确定其领海基线的效果使原来未被认为是内水的区域被包围在内而成为内水,则在此种水域内外国船舶享有与领海中相同的无害通过权。
第三节领海及毗连区一、领海的概念和范围领海是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形下则及于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
此项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
领海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起不得超过12海里。
测量领海宽度的基线可采用正常基线法和直线基线法确定。
领海外部界线可采用交圆法、共同正切法或平行线法确定。
二、领海的法律地位的制度(一)领海的法律地位领海是国家领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领土地位,因此,国家对其领海的资源有开发利用权并有沿海航运权、领空权、立法和执法权。
但领海与陆地领土和内水不同,国家须允许外国船舶无害通过,亦即外国船舶有无害通过领海的权利。
(二)领海中的无害通过制度所谓无害通过是指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的前提下,连续不停和迅速穿过领海,在穿过领海期间不得从事任何非无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