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5
台阶训练动作要领
动作1:上斜俯卧撑
双手扶台阶,略宽于肩,曲臂,使我们的胸腔贴近台阶,下去的过程慢一些,撑起稍快。
上臂和躯干呈一个45度夹角。
动作2:登台阶单腿支撑摆腿
做动作时,保持支撑腿全脚掌踩稳台阶,摆起右侧腿,一定要呈一个高抬腿的姿势,注意前后方向摆臂,肘关节大约保持一个90度的夹角。
3:侧撑摆腿
选择好台阶,一侧手支撑,尽可能保持肩部和躯干大体呈一个接近90度的位置,保持身体呈静立的同时,一侧腿摆起来,再慢慢放下,进行连续摆腿练习,锻炼侧腹部的核心力量。
动作4:保加利亚分腿蹲
以左腿支撑为例,选择与膝盖位置高度接近的台阶,将右脚放到台阶上,然后双手扶肩,做下蹲动作,下蹲时体会臀部发力的感觉。
注意骨盆放平,髋部、膝部和踝部在一个垂直的平面上,膝盖不要内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基础练习】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1).凹凼.( ) (2).尴尬..( )( ) (3).门槛.((4).揩.一把( ) (5).撬.( ) (6).往下挪.( )2.看拼音写汉字(1).鞭炮cuān 上了高空。
(2).沟里qiàn 着沙子和泥土。
(3).我流着一大串xián 水。
(4).这种nián 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
3.在中填上恰当的标点。
(1).好久之后(2).怎么了呢4.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妻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大庭广众:(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若有所失:【综合练习】仔细阅读课文,简要回答问题:1.课文的题目是“台阶”,“台阶”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父亲为什么老是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3.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4.当父亲坐在新屋的台阶上时,为什么反而觉得不自在?5.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6.你能说说“我”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去讲述父亲的故事的吗?【拓展练习】一.阅读永远的风景①我喜欢这么一首诗:“马车驶回遥远的岁月/运来玉黍.和小米/夕阳返照村巷/流水泣入瓷器/那人在瓷器外/稳坐青山/横吹牧笛……”这是一幅圆融的古朴画卷,每个读到它的人,都会听到那平和之中的的苍凉,而这种苍凉却正是最有魅力的笛声。
②现在我的女儿就在我椅背的空地上拉着那把吱吱嘎嘎的小提琴,所有音符从脑后飞来,给人一种跌跌撞撞的感觉;但我能听得出来,这种还很欠火候的琴声,依然在表现着一股生命的朝气,那是最真实最自然的音乐。
③而在我的眼前,在这种远非流水之音的背景上,我总能看到一幅永远的风景,只要我想要看到,无论我闭上或大睁双眼,那种要让人从心底涌出深秋之箫声的图景就会发现,那就是我的母亲和她那永远灰蓝的衣襟。
台阶①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②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
那石板是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
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要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
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
③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
④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⑤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
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
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⑥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之前没人说过他有地位,他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⑦父亲为造屋备料是十分漫长的。
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零票。
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⑧父亲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
塞零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
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⑨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
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则是母亲陪着他一起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
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
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
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
⑩接着开始造高台阶。
11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走进院子里去。
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踩黄泥。
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连铁老鼠也钻不开。
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台阶》同步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烟瘾(yǐn)着落(zháo)尴尬(gà)B. 揩汗(kāi)痴笑(zhī)凹凼(dàng)C. 卵石(luǎn)模样(mó)嵌着(qiàn)D. 铜盏(zhǎn)憋住(biē)瞬间(shùn)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自认为文章写得非常好,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中谈论他的创作经验。
B. 她经常自言自语,以此排遣子女不在身边的寂寞。
C. 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D. 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3.对下列句中画线的词的词性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副词)B. 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
(介词)C.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形容词)D. 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连词)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枝叶茂盛了,而且生了根。
B. 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判断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前提。
C. 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斤左右重。
D.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课文开头“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这句话开篇点题,又设置悬念,为下文写父亲盖新屋、造台阶埋下伏笔。
B. “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一句属于侧面描写,写破草鞋堆积之高,从侧面烘托了父亲为建新屋而付出的艰辛劳动。
C. “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古铜色的脸”比喻成“青石板”,生动贴切地表现了父亲内心的伤感。
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凹凼( ) 尴尬( ) 镶嵌( ) 烦躁( )撬开( ) 舀米( ) 倔强( ) 黏性( )2.选出字型全对的一项( )麻筋草鞋人踩牛踏宽敞阴凉唿搭微不足道摇来荡去筹划材料泥浆精力旺盛不凑热闹大庭广众跨骨门槛台阶流出涎水低眉顺眼嗑头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开展班级文娱活动是会得到老师的支持的。
B.李敏把书籍、字典、练习本都装进了书包。
C.暴雨来临之前,我的窗外走着许多步行回家的匆匆的人。
D.列车一声长鸣,打破了黑暗和寂静的环境。
4.下列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只要你一走进博物馆或展览馆,那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真可说是琳琅满目,令人。
(2)街的两边全是摊点,摆着的挂着的东西万紫千红,令人(3)细瞧花盆,那千奇百怪的模样令人;废暖瓶壳,破旅行杯,掉提手的小塑料桶,用过的可口可乐罐……A.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啼笑皆非B.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忍俊不禁C.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啼笑皆非D.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忍俊不禁5.下面各句括号里指出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字帖挂在我们的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比喻)B.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
(拟人)C.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
(夸张)D.它们紫里透黄,黄中带绿,清秀潇洒,亭亭玉立……那是什么呢?是名贵的紫竹。
(反问)二、阅读理解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过新屋里去。
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
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
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
其实,我也不想跳。
我已经是大人了。
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
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
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后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
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
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台阶练习题(打印版)### 台阶练习题(打印版)一、选择题1. 台阶的坡度一般是指:- A. 台阶的总高度- B. 台阶的总长度- C. 台阶的垂直高度与其水平长度的比值- D. 台阶的宽度2. 台阶的踏步高度一般不大于:- A. 15cm- B. 20cm- C. 25cm- D. 30cm3. 台阶的踏步宽度一般不小于:- A. 20cm- B. 25cm- C. 30cm- D. 35cm二、判断题1. 台阶的坡度越陡,行走时所需的能量越少。
(对/错)2. 台阶设计时,踏步的高度和宽度应保持一致,以保证美观。
(对/错)3. 台阶的踏步数越多,台阶的坡度越缓。
(对/错)三、填空题1. 台阶的坡度计算公式为:坡度 = ______ / 踏步水平长度。
2. 台阶设计中,踏步的高度和宽度应根据______来确定,以保证行走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 在户外台阶设计中,为了防止滑倒,台阶的表面应选择具有______的材料。
四、简答题1. 请简述台阶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2. 台阶在不同场合(如住宅、公共建筑、户外景观)中的设计要求有何不同?五、计算题某住宅入口处设计了一个室外台阶,台阶的垂直高度为1.2米,水平长度为3米。
请计算:1. 台阶的坡度。
2. 假设台阶的踏步数为5,每级踏步的高度是多少?3. 如果要将台阶的坡度调整为1:2,需要增加多少踏步?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C二、判断题1. 错2. 错3. 对三、填空题1. 垂直高度2. 人体工程学和使用人群3. 防滑四、简答题1. 台阶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坡度、踏步高度和宽度、踏步数、材料选择、防滑性、美观性、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等。
2. 住宅台阶更注重舒适性和私密性;公共建筑台阶需要考虑无障碍设计和人流疏导;户外景观台阶则更注重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和视觉美感。
五、计算题1. 坡度 = 1.2米 / 3米 = 0.42. 每级踏步的高度 = 1.2米 / 5 = 0.24米3. 需要的踏步数 = 1.2米 / (1/2) = 2.4米,增加的踏步数 = 2.4米 / 0.24米 - 5 = 3级踏步。
一年级数学登台阶练习题1. 在一个小学校的操场上,有一组连续的10个台阶,编号为1至10。
小明从第1个台阶开始登,他每次可以选择向上迈1个台阶或者2个台阶。
请问他登上第10个台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式?解答:小明从第1个台阶开始登,每次可以迈1个或2个台阶。
我们可以通过列举的方式计算出他登上第10个台阶的不同方式。
2. 如果小明每次只能迈1个台阶,那么他登台阶的方式就是一个经典的斐波那契数列。
即,第n个台阶的登法等于第n-1个台阶登法与第n-2个台阶登法之和。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计算公式: F(n) = F(n-1) + F(n-2)其中F(n)表示登上第n个台阶的方式数,F(1) = 1,F(2) = 2。
依据此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小明登上第10个台阶的方式数: F(3) = F(2) + F(1) = 2 + 1 = 3F(4) = F(3) + F(2) = 3 + 2 = 5F(5) = F(4) + F(3) = 5 + 3 = 8F(6) = F(5) + F(4) = 8 + 5 = 13F(7) = F(6) + F(5) = 13 + 8 = 21F(8) = F(7) + F(6) = 21 + 13 = 34F(10) = F(9) + F(8) = 55 + 34 = 89所以小明登上第10个台阶的方式数为89种。
3. 如果小明每次可以迈1个台阶或者2个台阶,那么他登台阶的方式就是一个等差数列。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每相邻两个台阶之间的步数总和等于下一个台阶的编号。
假设小明从第k个台阶开始登,那么他登上第k个台阶的方式数等于登上第k-1个台阶的方式数与登上第k-2个台阶的方式数之和。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计算公式:F(k) = F(k-1) + F(k-2)其中F(k)表示登上第k个台阶的方式数。
初始情况下,F(1) = 1,F(2) = 2。
依据此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小明登上第10个台阶的方式数: F(3) = F(2) + F(1) = 2 + 1 = 3F(4) = F(3) + F(2) = 3 + 2 = 5F(5) = F(4) + F(3) = 5 + 3 = 8F(6) = F(5) + F(4) = 8 + 5 = 13F(7) = F(6) + F(5) = 13 + 8 = 21F(8) = F(7) + F(6) = 21 + 13 = 34F(10) = F(9) + F(8) = 55 + 34 = 89所以小明登上第10个台阶的方式数为89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1.《台阶》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11 《台阶》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识记】A.瞬间(shùn) 叮嘱(zhǔ) 憋住(biē)B.涎水(yán) 门槛(kǎn) 烟瘾(yǐn)C.半晌(xiǎng) 凹凼(dàng) 黏性(nián)D.模样(mó) 舀米(yǎo) 头颅(lú)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识记】A.门槛自言自语老实厚道人踩牛踏B.摔矫低眉顺眼微不足道精力旺盛C.楷汗破土动工一起一伏大庭广众D.泥桨高低不齐若有所失宽敞阴凉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识记】A.那户人家真是祸不单行,他们本来就穷,现在两个孩子又生病住院。
B.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C.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D.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掌握】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巷,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C.(父亲)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D.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拓展】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枝叶茂盛了,而且生了根。
B.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判断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多作贡献的前提。
C.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斤左右重。
D.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理解】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作者好像在为我们讲述一个平常的邻家的故事。
B.文中的“父亲”一年都在辛勤劳作,是一个淳朴、厚道、吃苦耐劳的人。
小学数学阶梯问题练习题题目:小学数学阶梯问题练习题说明:本次练习题主要涉及小学数学中的阶梯问题。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每道题目,然后选择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填入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一座高楼前有一段阶梯,每一阶楼梯的高度是2米,共有4个台阶。
那么登上这座楼房一共需要爬几米?A. 4米B. 6米C. 8米D. 10米2. 学校操场上有一段阶梯,每一阶的高度是3米,小明从第一阶开始,连续跳5阶后停下来休息。
那么他一共向上爬了几米?A. 5米B. 10米C. 12米D. 15米3. 一段楼梯有10个台阶,小华从第一个台阶跳下来,每次跳2个台阶,那么最后他会停在第几个台阶上?A. 第6个台阶B. 第7个台阶C. 第8个台阶D. 第9个台阶4. 在某一座山上,共有100个台阶。
小明一步跨过一个台阶,小红一步跨过两个台阶。
他们同时从山脚下开始爬,谁会先到达山顶?A. 小明B. 小红C. 两人同时到达山顶D. 无法确定5. 一段楼梯上有6个台阶,小明从第一个台阶开始,每次向上爬3个台阶,小红从第六个台阶开始,每次向下走2个台阶。
他们会在楼梯的哪个位置相遇?A. 第1个台阶B. 第2个台阶C. 第3个台阶D. 第4个台阶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从地面到一座建筑的房顶共有8个台阶,小明在第1个台阶上,他一步跨过3个台阶,小红在第3个台阶上,她一步跨过2个台阶。
他们谁会先到达房顶?填写姓名:_______。
7. 一段楼梯有15个台阶,小明从第一个台阶开始,连续跳5个台阶后休息,小红从第6个台阶开始,连续跳3个台阶后休息。
他们休息之后,谁离终点更近?填写姓名:_______。
8. 在一座高楼共有10个台阶,小明从第一个台阶开始向上爬。
在他登上第4个台阶后,他停下来休息,随后又向上爬了2个台阶。
此时,他离顶部还有_______个台阶。
9. 一段楼梯有12个台阶,小华从第一个台阶开始,一次跳1个,然后一次跳2个,再一次跳4个。
《台阶》同步练习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凼(ào)烦燥(zào)B.尴尬(ɡān ɡà)阴凉(yīn)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D.砌缝(qì)舀米(yǎo)
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解释加粗的词。
(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台阶·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凹凼(dàng)门槛(kǎn)涎水(yán)摔跤(jiāo)B.泥浆(jiāng)着落(zhuó)淌汗(tǎng)烟瘾(yǐn)C.旺盛(shèng)黏性(nián)尴尬(gān)胯骨(kuà)D.醒悟(xǐng)晌午(shǎng)嘎叽(gā)扁担(dan)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1.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2.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4.(他)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三、说说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1.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2.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的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四、阅读(一)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
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②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③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
他开始“磨刀”。
“磨刀”就是过烟瘾。
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台阶旁栽着一裸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
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⑤父亲磨好了“刀”。
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
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
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
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墙边。
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⑦父亲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
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
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漫长”有多长?他都做了哪些准备?2.如何理解下列语句。
(1)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2)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3.从第⑥段中的加粗词语,分析父亲的辛苦。
4.选文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5.父亲的准备过程是艰苦的。
它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二)我的母亲当我在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
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劳动困苦。
可是,我也愿意升学。
我偷偷地考入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
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
入学,要交十元保证金。
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子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
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
母亲对儿女都是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
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
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时阴历四月,天气很暖。
大家怕她晕过去。
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不久,姑母死了。
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
她还需自早至晚地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
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
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锅冷灶的家中。
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需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
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
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1.文中加粗的“这样”一词,指代是什么内容?2.节选的文章写了几件事?各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出来。
3.“三姐是母亲的右手”这句话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选文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5.表达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感情?(三)我的父亲才四十来岁,可他说自己快老了。
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门半掩着,屋里有些暗,父亲独自一人靠在火坑旁的椅上,睡着了。
火坑里一点点火星儿了没有,我从灶门前拿来一把柴,点燃放在火坑里,干柴越燃越旺,暗暗的小屋顿时亮了。
火光映红了父亲的脸。
这就是我的父亲?!黄得发黑的脸,就像一块没了水分的树皮;高高的颧骨,下巴显得有些尖,两眼陷进了眼眶。
一身皱皱巴巴的衣服沾满了黑泥巴、灰土,光着脚拖着一双没有鞋带的破球鞋。
他还没有醒,睡着了的脸上没有笑容,大概是累了吧。
望着眼前的父亲,我心里酸得发疼,不禁又想起那难以让我忘怀的情景来……记得那是快开学的时候,家里本来就十分困难,父亲还是硬要我去上学。
我知道,父亲是个文盲,他怕我将来跟他一样。
为了挣到足够的钱让我报名,父亲和几个大人去离河边不远的小坡上抬石头卖给船主。
他们洪亮的号子震动着我的心,我知道那号子虽说洪亮,却也有苦涩。
那天,在树阴下,我看着他们干活。
突然,父亲晃了几下,脚下一滑,重重地坐在斜坡上,哗的一声,父亲还没来得及站起来,就坐着从斜坡上滑了下去,身后的小石头子纷纷向下蹦,一片烟尘。
滑了约七八米,终于在一块大石头前停下,身后蹦来的石头撞在父亲的背上、膀子上。
人们见了,一个个张开大嘴哈哈大笑起来,父亲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也嘿嘿地笑起来,笑得像哭,笑得我心里一阵接一阵地疼……几天后,我从父亲手里拿走了所有的钱,只报了名,还欠着钱……火很旺,大概把父亲的腿烤疼了,他微微颤了几下,慢慢地睁开了两只浑浊的眼睛,长长地打了个哈欠,他摸了摸口袋,从里面摸出一个瘪了的烟盒子,扔在火里,摸摸另几个口袋,什么也没有,便无精打采地坐在那里,皱着眉,像在思索着什么。
“爸,学校又催钱了。
”“没钱!”声音又重又涩。
屋外传来了几声喊声,叫父亲去上工,父亲又要到那危险的斜坡上开山卖石。
父亲肩上扛着钢钎,手里拿着让人见了就怕的炸药、雷管,走了出去,屁股上的补丁十分显眼,拖着一双破鞋,“拖哒、拖哒……”渐渐远了。
父亲似乎真的老了。
真的老了吗?我的父亲!1.“这就是我的父亲?!”这句话中为什么用两个标点呢?体会其中的含义。
2.第5段的内容属于什么记叙方式?试概括本段的大意。
3.与朱自清的《背影》类似,本文也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描写,试加以分析。
4.“父亲似乎真的老了”,这里运用了“似乎”“真的”一对矛盾词语,如何理解?5.结尾处“真的老了吗?我的父亲”,为什么对父亲的“老”又再次产生疑问?【参考答案】一、C二、1.低眉顺眼: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
2.醒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3.大庭广众: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4.生机:生命力,活力。
三、1.动作描写、表现父亲由于喜悦而手足无措的样子。
2.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现父亲因年老而挑水时有些吃力,可是自己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衰老。
四、(一)1.“漫长”指他准备了大半辈子。
“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从建房需要的经济与物质即建材上进行了准备。
2.(1)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也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叫人羡慕。
(2)这一句从侧面表现出父亲在冬天的劳动量,用父亲穿破的草鞋的高度来说明父亲的千辛万苦,说明建造新房不容易。
3.“鸣叫三遍”出发,“黄昏贴近”归来,说明了父亲出外一天劳动时间之长;“很疲倦”描写父亲的神态,表现他劳累的程度;“磨穿了底”说明他走路之多、之远。
4.父亲具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5.根源在于农村的经济落后。
父亲的现金收入的来源是砍柴,起早贪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许多建材是捡来的。
他的积累是如此艰难,归根到底是因为农村的经济极端落后。
(二)1.指代考入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
2.节选的文章共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我”考上师范学校,母亲不辞劳苦,为“我”筹到十元保证金,含泪送“我”上学,为的是儿子有出息;第二件事是母亲割舍对女儿的疼爱,送女儿出嫁,为的是不耽误女儿的青春;第三件事是除夕时母亲送“我”返校,自己孤独地度过那凄惨的除夕。
3.比喻;说明三姐帮母亲做了许多事情,是母亲的得力助手。
4.表现出母亲疼爱儿女、深明大义、坚强、朴实的性格特点。
5.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热爱、歌颂与赞美,并表达了“我”失去母亲的悲伤,对母亲无限怀念的思想感情。
(三)1.此处先用“?”,代表他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父亲,所以在此处用问号,表示自己心中的疑问;用“!”,代表他内心的吃惊,父亲的衰老,使他由衷地发出内心的感叹。
2.插叙;回忆开学时父亲为了挣钱让我上学,到山上去做开山卖石的危险工作。
3.文章中第10段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描写:“父亲肩上扛着钢钎,手里拿着让人见了就怕的炸药、雷管,走了出去,屁股上的补丁十分显眼,拖着一双破鞋,‘拖哒、拖哒……’渐渐远了”,这几句描写,表现了父亲工作的辛苦与危险,衣着的破旧说明生活的艰辛,走路的声音说明父亲的劳累。
通过这些描写不仅可以体会到父亲为了儿子上学,付出艰辛的劳动,其中蕴含着深深的爱子之情,同时也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理解与深爱,这一切对生活贫苦的父子俩来说又显得是那么的无奈。
4.“似乎”表示好像,并不十分确定,其实在作者的心中是多么不希望父亲变老呀;“真的”又十分肯定地认为父亲老了。
从文中可以看出,“我”看到父亲的容貌、背影,认为他已经老了,也是文章开头父亲自己认为老了的话的认可。
5.文章开头就交代了“父亲才四十来岁,可他说自己快老了”,“才”说明父亲年龄并不老,结尾又对自己提问“真的老了吗”,也是对读者提问。
几次提到父亲的“老”,说明作者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这里有对父亲艰辛生活的理解,有对父亲为自己辛苦劳累的理解,也有对父亲深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