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的使用教学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98.00 KB
- 文档页数:3
护理学基础教学时数分配章内容学时理论实践合计八环境 6 15 21九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3 1 4十舒适与安全 3 2 5十一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9 9 18十二病人的清洁卫生9 12 21十三休息与活动 6 6十四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9 9 18十五冷、热疗法 3 3 6十六饮食与营养 3 3 6十七排泄9 12 21十八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12 12 24十九静脉输液与输血 6 6 12二十标本采集 3 3二十一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 3 3 6抢救和护理二十二临终护理 3 3二十三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 3 3 6机动 1 1 2合计90 90 180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第一章医院和住院环境【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1.掌握在护理操作中运用人体力学的原则。
2.掌握正确的铺床方法: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及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
3.熟悉医疗环境所包括的范围(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4.了解病人单位的构成要求及所需设备。
5.了解环境与健康、环境与护理的相互关系。
1.环境与健康(1)环境的意义和范围(2)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因素(3)环境与护理的关系2.医疗环境(1)医院的物理环境(2)医院的社会环境3.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1)病人单位及设备(2)人体力学与护理操作(3)铺床法: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教学方式】讲授、示教、回示教、练习、录像。
【复习思考题】1.简述对健康有影响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2.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什么?3.医院适宜的温度是多少?过高或过低会带来什么影响?4.为什么室内要保持通风?5.请问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有哪些?6.试比较三种铺床法的不同点。
7.举例说明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8.如何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第二章病人入院和出院护理【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1.掌握运送病人的方法:轮椅运送法、平车运送法。
2.熟悉病人入院和出院的程序及方式。
1、职业代码: 4-07-13-002、职业定义:对老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1、培训目标1.1 总体目标培养具有以下条件的人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运用基础医学、护理知识,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熟练掌握对老年人进行生活照料和护理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和实施对老年人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技巧。
1.2 理论知识培训目标依据《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养老护理员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护理基础知识、生活照料知识、技术护理知识等。
1.3 操作技能培训目标依据《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养老护理员的操作技能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为老人做口腔清洁、皮肤清洁(晨、晚间护理、洗头、沐浴等)的基础护理操作,指导老人正确睡眠及进餐;熟练地协助无自理能力的老人完成吃饭、如厕、更换卧位、扶抱搬移等,能够指导老人正确使用安全保护用具,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喂药、冷热疗应用、消毒隔离及尸体料理的操作,具有书写简单和护理文件的能力。
2.1 理论知识要求2.1.1 职业道德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2.1.2 护理基础知识2.1.3 生活照料知识2.1.4 技术护理知识2.2 操作技能要求2.2.1 生活照料2.2.2 技术护理总课时数: 180 课时理论知识授课: 88 课时理论知识复习: 16 课时操作技能授课: 14 课时操作技能练习: 46 课时机动课时: 16 课时通过培训, 使培训对象掌握初级养老护理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 能。
培训完毕, 培训对象应能够独立上岗,完成初级养老护理员的各 项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 以理论知识教学为基础, 加强老人生活照料护理 基本打哈哈和技能的训练, 以课堂摹拟示范为主要练习方式, 理论联 系实际。
职业道德教育贯通于教学各个环节,使培训对象通过培训, 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
2.课时分配表3.1 职业道德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理论知识部份内容职业道德及相关法律法规 知识护理基础知识生活照料知识技术护理知识—总计操作技能部份内容——生活照料技术护理机动总计总学时——5641676 总学时8194037—104 授课8143432—88 复习—565—16练习——442—46授课——122—143.1.1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职业道德相关知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轮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探索幼儿的科学世界》,涉及第四章“交通工具”中的第三节“各种各样的轮子”。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轮子的基本结构,认识不同类型的轮子及其特点,探讨轮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轮子的基本结构,了解不同类型的轮子,并能说出它们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珍惜和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轮子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类型的轮子,了解它们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轮子模型、各种交通工具图片、轮子实物。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交通工具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有轮子。
2.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轮子模型,引导学生认识轮子的基本结构,包括轮毂、轮胎、轮轴等。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轮子,如自行车轮、汽车轮、火车轮等,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轮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玩具等。
5. 巩固拓展:教师出示轮子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各种各样的轮子》2. 内容:(1)轮子的基本结构:轮毂、轮胎、轮轴(2)不同类型的轮子:自行车轮、汽车轮、火车轮等(3)轮子的应用:交通工具、玩具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轮子,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轮子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了解其他类型的轮子,如轮椅、滑板车轮等,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假肢与矫形器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假肢与矫形器学》英文名称:Prosthetics and Orthotic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公共课总学时: 54 讲课学时: 36 实验(上机)学时:18学分: 3适用对象:康复治疗学专业选修课程:无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假肢与矫形器学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假肢与矫形器在康复医学中的临床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各种截肢原因、截肢类型、截肢注意事项、截肢平面选择的基本原则,一般假肢与矫形器的分类方法,各类常见的假肢介绍,各类矫形器的矫正原理、注意事项、及人体生物力学的基础知识及各类假肢矫形器及辅助用具在临床中的运用.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和了解假肢矫形器学在康复医学中涉及的范围,理解临床应用的意义.2.了解假肢与矫形器的种类、结构特点、生物力学特性及适应症。
3.能根据病情,初步开具假肢与矫形器处方,并进行假肢与矫形器适配性检查与评估.4.能将检查、评估结果进行系统的整理做出表达清晰的评定报告.5.对国内外假肢与矫形器的最新动态及发展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通过理论讲课,使学生初步了解假肢矫形器学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通过实验实践课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类假肢、矫形器的基本制作工艺流程,构造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教学手段: 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践课安排到实验基地动手操作;考核方式:采用笔试及实操相结合(各占50%)的方法。
笔试采用闭卷考试.实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件毕业设计产品。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假肢第一节截肢的概述一、截肢的历史二、截肢的发生率三、截肢的适应症四、截肢水平的选择五、截肢技术的改进六、儿童截肢的特点七、残肢的手术后处理八、各部位截肢的特点九、截肢后的主要功能障碍第二节假肢概述第三节上肢假肢的品种、特点、选用和适合性检查一、上肢假肢的分类二、上肢假肢的基本构成三、各种假手品种、结构特点、选用原则四、上肢假肢装配适合性检查五、上肢假肢新结构第四节下肢假肢一、下肢假肢的分类二、部分足假肢三、塞姆假肢四、小腿假肢五、膝部假肢六、大腿假肢七、髋部假肢八、假肢的临床适合性检查第五节假肢处方学一、假肢处方讨论中所需要的基本资料二、影响假肢处方的主要因素三、上肢假肢处方四、下肢假肢处方五、儿童假肢处方六、假肢处方的书写与主要内容第六节截肢者康复治疗一、术前物理治疗二、术后全身治疗三、术后肺功能训练四、术后残肢的处理五、临时性假肢的应用六、残肢的保健第七节下肢假肢使用训练一、小腿假肢使用训练二、单侧大腿假肢使用训练三、双侧大腿假肢使用训练四、髋离断假肢使用训练第八节上肢假肢控制、使用训练一、索控上肢假肢控制训练二、索控上肢假肢使用训练三、肌电假手信号检测和使用训练第九节截肢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一、残肢肿胀二、瘢痕、粘连及滑囊炎三、皮肤病四、残肢皮肤感染、坏死、溃疡五、残肢末端骨刺六、残肢痛与神经瘤七、幻肢痛重点、难点:重点是截肢水平的选择、小腿假肢、大腿假肢、各部位截肢的特点;难点是假肢处方、下肢假肢使用训练、上肢假肢控制、使用训练课程考核要求:了解:膝部假肢、髋部假肢熟悉:上、下肢假肢的分类掌握:残肢肿胀处理、术前物理治疗、术后残肢的处理、术后肺功能训练、复习思考题:1、临床上如何正确选择截肢平面?第二章矫形器第一节矫形器概述一、矫形器的历史二、矫形器的统一命名。
护士用轮椅推病人上厕所情景教学一、情景背景在医院、康复中心或长期护理院等医疗场所,患者常常因为生病或受伤而丧失了行动能力,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所需。
其中,帮助病人上厕所是护士们经常需要面对的一项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情况,让患者在尊严和安全的前提下完成生活基本需求。
二、护士用轮椅推病人上厕所的步骤1. 评估患者需要: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行动能力、康复进展、病情稳定程度等,以便确定最适合的护理方案。
2. 沟通与协调: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向患者解释整个过程,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护士还需要与其他医护人员协调配合,确保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
3. 准备工作:在将患者由床转移到轮椅之前,护士需要确保轮椅处于适当的位置,并做好安全措施,如锁紧轮椅的轮子,调整好轮椅的座椅、靠背等部位。
4. 协助患者移动:在将患者转移到轮椅上时,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适当的移位技术,确保患者感到舒适和安全。
在整个移动的过程中,护士需要细心呵护患者,避免疼痛和意外发生。
5. 推动轮椅:一旦患者就位,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和轮椅的特点,灵活、平稳地推动轮椅,确保患者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稳和安全。
三、关键技能1. 沟通能力:护士需要善于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主动与患者沟通,化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让患者配合完成整个过程。
2. 技术操作:护士需要具备专业的移位和转移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辅助工具,如滑梯、移位垫等,确保患者移动过程的顺利和安全。
3. 安全意识:护士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况,预防意外发生,确保患者和护士本人都能在安全的状态下完成整个过程。
四、总结与回顾护士用轮椅推病人上厕所是一项重要的护理任务,对护士的要求很高。
护士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保证沟通顺畅,熟练运用各种技能和工具,保持安全意识,并在每次操作后进行回顾和总结,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这一护理技能对护士的要求很高,需要身体力量和丰富的经验。
多功能轮椅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多功能轮椅的基本构造、设计原理及适用人群。
2. 学生能够掌握多功能轮椅的操作方法、安全使用规范及维护保养知识。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多功能轮椅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学生能够设计出符合特定需求的轮椅改良方案,提高轮椅的使用效能。
3. 学生能够进行团队合作,完成对多功能轮椅的评估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关爱残疾人,尊重他们的权益,树立平等、互助、和谐的社会观念。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创新对改善残疾人生活的重要作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问题,树立责任意识,为残疾人提供实际帮助。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课本知识,注重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多功能轮椅的基本构造与设计原理:- 轮椅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设计原理:力学、人体工程学在轮椅设计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医疗器械的基本构造与设计原理”2. 多功能轮椅的操作、使用规范与维护保养:-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安全使用规范- 维护保养知识- 教材章节:第四章“医疗器械的操作、使用与维护”3. 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 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 教材章节:第五章“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及政策法规”4. 实践活动:- 多功能轮椅的操作体验与评估- 团队合作,设计轮椅改良方案- 教材章节:实践活动部分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多功能轮椅的基本构造与设计原理第二课时:多功能轮椅的操作、使用规范与维护保养第三课时: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第四课时:实践活动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确保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多功能轮椅的相关知识,为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幼儿园中班语言《了不起的轮子》教学设计教学背景本次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幼儿园中班,针对的语言内容为《了不起的轮子》。
该教学内容的关键点是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轮子是一项重要的工具和发明,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轮子的基本原理、掌握轮子的基本功能和应用场景,并且通过许多趣味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设计需要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口语和听力练习、交互式学习。
教学的重点是在课程的基础上将概念和应用联系在一起,以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课堂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策略。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概述•学习轮子是如何工作的,学生将学会轮子的原始定义和基本用途。
•学习轮子和轿车之间的联系。
学生需要了解轿车的出现是因为轮子。
•学会轮子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
学生需要知道哪些物品或设备需要轮子。
•观看短片《轮子的历史》。
这部短片将使学生了解轮子的历史和应用。
•设计并制作自己的轮子模型。
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获得实践动手的机会。
课程内容详解学习轮子是如何工作的对于幼儿来说,他们需要学习轮子是如何工作的,轮子的定义和基本用途是什么。
该内容中我们需要使用口语、图像、跟随式学习以及其他活动来确保人类工具的重要性被正确地理解。
这部分内容中,教师需要宣读一些幼儿所熟悉的轮子,比如汽车中的轮子、儿童车和轮椅等等。
并带领学生讨论轮子对于各种交通工具和其他类型物品的必要性。
学习轮子和轿车之间的联系幼儿需要了解轿车的出现是因为轮子。
在学习了轮子的基本知识之后,学生将学习到汽车和轮子之间的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轿车的历史,带领学生了解制造汽车的过程,同时也要把这个过程和轮子联系在一起。
学会轮子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学生需要知道哪些物品或设备需要轮子。
在这个课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究轮子在家里、学校、游乐园等地的广泛应用。
幼儿可以通过互动性学习,从而增加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对生活中各种设备的理解。
观看短片《轮子的历史》观看短片《轮子的历史》将使学生了解轮子的历史和应用。
床-轮椅间转移一、定义:ADL是障碍学中使用的术语,是指人为了独立生活而必须掌握的基本的、共同的、每天反复进行的一系列动作群。
如起床、刷牙、洗脸、梳头、进食、穿脱衣服,入厕、乘坐轮椅、步行、上下楼梯、家务劳动、利用交通工具等。
二、基本姿势1、卧位:1)仰卧位2)俯卧位3)侧卧位4)半仰卧5)半俯卧位6)伴有屈曲的侧卧位。
2、坐位:1)半坐位(腿有屈曲)2)端坐呼吸体位(日文叫起坐呼吸体位)3)端坐位4)盘坐位5)椅坐位6)长坐位7)正坐位。
3、膝立位及其它:1)双膝立位2)单膝立位3)蹲位4)立膝坐位5)膝手立位6)肘撑位(小狗趴位)。
三、基本动作1、体位变换:1)翻身:仰卧位---侧卧位;仰卧位---俯卧位;2)坐起:从仰卧位---坐起;3)站起:坐起---膝手立位---膝立位---单膝立位---立位;端坐位---站起2、移动动作:速度由慢到快。
1)、俯卧移动(爬)2)、坐位横向移动(蹭)3)、膝手立位移动4)、膝行5)、立位行走(介助,支具)四、体位变换的方法1.床上横向移动:仰卧,双腿屈曲,双脚平放在床上,操作者一手将患膝下压,并向床尾方向牵拉,另一手扶住患者臀部,嘱患者抬臀,并向一侧移动,然后患者移动肩部使身体成直线。
患者向床头或床尾移动时,也可采用此动作。
2.床上坐位向前后移动:坐位,双手交叉前伸,在操作者帮助下,把重心转移到一侧臀部,再到对侧臀部。
一侧负重,对侧向前或向后移动。
操作者站在偏瘫侧,把住患者的大转子部位,帮助患者转移重心以促进“行走”动作。
3.床上移动1)、从仰卧位到平坐位:①忠者仰卧,双臂肘关节屈曲支撑于床面上。
②操作者站于患者侧前方,用双手扶托患者双肩并向上牵拉。
③指导患者利用双肘的支撑抬起上部躯干后,逐渐改用双手掌撑住床面,支撑身体而坐起。
④调整坐姿,保持舒适。
2)、从平坐位到仰卧位,动作正好相反。
4.从椅坐位到站立位1)、患者椅坐位,身体向前倾斜,双脚着地,力量较强的脚稍靠后。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航空运输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
在机场,为了方便有特殊需求的旅客,机场工作人员通常会提供推轮椅服务。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我们组织了一次机场推轮椅实践教学活动。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对推轮椅的服务流程、注意事项以及与旅客的沟通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本次实践教学的总结。
二、实践教学内容1. 推轮椅的基本操作(1)检查轮椅的完好性,确保轮椅安全可靠。
(2)熟悉轮椅的结构,了解各个部件的功能。
(3)掌握轮椅的折叠、展开和收起方法。
(4)学习如何调整轮椅的座位、脚踏板和靠背,以适应不同旅客的需求。
2. 推轮椅的服务流程(1)迎接旅客,主动询问旅客需求,如是否需要推轮椅。
(2)协助旅客使用轮椅,如帮助旅客从行李车上取行李、引导旅客上车等。
(3)在机场内为旅客提供引导服务,如指引旅客前往安检、登机口等。
(4)在登机过程中,协助旅客将轮椅与行李一同放入行李舱。
(5)在飞机上,确保旅客的舒适和安全,如调整轮椅位置、协助旅客用餐等。
(6)旅客下飞机后,协助旅客取行李,将轮椅送至目的地。
3. 注意事项(1)在推轮椅时,要注意步伐稳健,避免急停急转,以免造成旅客不适。
(2)在引导旅客时,要时刻关注旅客的动态,确保旅客安全。
(3)在操作轮椅时,要注意保护旅客的隐私,避免泄露旅客信息。
(4)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要冷静应对,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4. 与旅客的沟通技巧(1)主动与旅客打招呼,表示关心和尊重。
(2)耐心倾听旅客的需求,给予适当的建议。
(3)在服务过程中,保持微笑,以友好、亲切的态度对待旅客。
(4)在遇到旅客投诉时,要保持冷静,认真听取旅客的意见,积极解决问题。
三、实践教学收获1. 提高了我们的专业技能。
通过实践,我们掌握了推轮椅的基本操作和服务流程,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3. 培养了我们的沟通能力。
《运动疗法技术学》教学大纲Exercise Therapy Technology课程代码:学时:24 学分:1.5 理论学时:24 实验或讨论学时:0 适用专业:课程性质:选修撰稿人:审定人: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运动疗法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应用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进行具体操练,以促使病人康复的一类疗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运动治疗工作的原理,熟练掌握各种运动疗法技术的原理和技巧,并掌握常见疾病的各种运动治疗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运动疗法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2.掌握运动疗法技术中各种训练技术的操作要点。
3.掌握常见病的运动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出发,使学生先学会做,再逐步学懂弄通,实现课程实施从“知识中心”向“任务中心”转变。
实践操作意林轮知识支撑,理论知识一实践操作玮依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为一体,互相补充,实现对治疗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治疗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 1学时第一节概述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常用运动方法及设备3.应用范围及禁忌症第二节运动功能评定 0.5学时知识点:1.肌力评定2.上肢及手功能、平衡功能、协调性的评定本章小结重点:1.常用运动方法2.肌力评定难点:运动疗法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评定思考题:举例说明肌力评定的不同等级的临床表现教学方法:讲授第二章常规运动疗法技术5学时第一节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影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因素3.训练方法4.适应证与禁忌证5.临床应用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周围关节松动技术3.脊柱松动技术第三节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肌力下降的原因3.增强肌力和耐力训练的基本原理4.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5.临床应用第四节恢复平衡能力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3.训练原则和方法4.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临床应用第五节协调性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运动控制的神经生理学基础2.运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训练效果3.运动控制功能的障碍4.协调功能障碍的分类及表现5.协调性训练及其影响因素第六节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体位摆放、翻身及坐位移动训练2.移乘训练3.轮椅操作训练4.拐杖和助行器的使用及恢复步行能力训练第七节心脏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2.常见导致心功能减退的因素3.心脏功能评定4.心脏功能训练的基本方法第八节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呼吸系统检查和功能评定3.呼吸训练4.胸腔松动练习5.咳嗽及体位引流第九节水中运动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水中运动的分类3.设备及用具4.训练内容及注意事项5.临床应用第十节医疗体操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姿势矫正体操3.肌肉放松训练4.体力恢复训练本章小结重点:1.心脏功能评定2.呼吸系统检查和功能评定3.医疗体操4.关节松动技术5.恢复平衡能力训练及协调性能力训练难点:本章功能训练的临床应用及表现思考题:功能训练对于什么样的病人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教学方法:讲授第三章脊柱牵引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定义及发展简史2.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3.脊柱牵引的分类4.脊柱牵引装置5.适应证和禁忌证6.脊柱牵引研究进展第二节颈椎牵引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颈椎牵引生理效应2.常用颈椎牵引方法3.注意事项4.不良反应及其预防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腰椎牵引生理效应2.常用腰椎牵引方法3.注意事项4.不良反应及其预防第四节关节功能牵引 0.5学时知识点:1.关节活动范围受限2.关节功能牵引实验研究结果3.关节功能牵引基本方法4.注意事项本章小结重点:1.颈椎牵引技术2.腰椎牵引技术3.关节功能牵引难点:牵引技术的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思考题:牵引技术的优缺点是什么教学方法:讲授第四章神经生理学疗法 3学时第一节 Bobath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治疗原则3.常用治疗技术4.临床应用第二节 Brunnstrom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3.评定方法4.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第三节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本体感觉促进技术3.运动模式4.临床应用第四节 Rood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基础理论3.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第五节 Vojta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理论基础3.Vojta姿势反射4.中枢性协调障碍5.治疗技术6.临床应用本章小结重点:1.Bobath疗法2.Brunnstrom疗法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4.Rood疗法5.Vojta疗法难点:五种疗法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思考题:五种疗法的区别教学方法:讲授第五章运动再学习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概念第二节基本原理 0.5学时知识点:1.脑损伤后功能恢复2.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综合征3.限制不必要的肌肉运动4.反馈对运动控制的重要性5.调整重心6.训练要点7.创造恢复和学习的环境第三节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1学时知识点:1.上肢功能训练2.口面部功能训练3.从仰卧到床边坐起的训练4.坐位平衡训练5.站起与坐下训练6.站立平衡训练7.行走训练本章小结重点:1.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基本原理2.运动再学习疗法的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难点:运动再学习疗法的治疗技术思考题: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医学原理教学方法:讲授第六章引导式教育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定义第二节基本理念 0.5学时知识点:1.功能失效、功能生效及引导式教育的目标2.性格3.学习理论及其应用4.动作学习理论第三节引导式教育实践 1学时知识点:1.评定2.应用的器具3.教育小组4.节律性意向5.引导员6.诱发技巧7.每日活动常规8.习作程序本章小结重点:引导式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教育实践难点:引导式教育实践的步骤思考题:如何进行引导式教育实践教学方法:讲授第七章按摩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按摩疗法简史2.按摩疗法的作用3.适应证和禁忌证4.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5.学习按摩的态度和要求第二节按摩手法 0.5学时知识点:1.手法的种类、操作及临床应用2.按摩手法的要求3.按摩手法的练习4.各种手法的应用5.按摩时的体位6.按摩介质和热敷第三节按摩疗法的临床应用 1学时知识点:1.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落枕、腰背下肢痛、头痛、偏瘫2.脊髓损伤、脑瘫、先天性肌斜颈、类风湿性关节炎本章小结重点:按摩手法难点:按摩疗法的临床应用思考题:按摩疗法的优缺点教学方法:讲授第八章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方法4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概念与定义2.理论基础第二节诊断方法 0.5学时知识点:1.病史采集2.体格检查3.三大综合征4.向心化现象第三节治疗原则 0.5学时知识点:1.姿势综合征的治疗原则2.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治疗原则3.移位综合征的治疗原则第四节颈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坐位后缩(治疗技术1)2.坐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2)3.卧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3)4.手法牵引下后缩加伸展和旋转(治疗技术4)5.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5)6.后缩加侧屈(治疗技术6)7.侧屈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7)8.后缩加旋转(治疗技术8)9.旋转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9)10.屈曲颈椎(治疗技术10)11.屈曲松动术(治疗技术11)第五节胸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直坐屈曲(治疗技术1)2.卧位伸展(治疗技术2)3.伸展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3)4.直坐旋转(治疗技术4)5.伸展位旋转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5)第六节腰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俯卧位放松(治疗技术1)2.俯卧位伸展(治疗技术2)3.俯卧位重复伸展(治疗技术3)4.俯卧位伸展加压(治疗技术4)5.俯卧位持续伸展(治疗技术5)6.站立位伸展(治疗技术6)7.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7)8.伸展松动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8)9.伸展位旋转松动术(治疗技术9)10.伸展位旋转松动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10)11.侧屈旋转手法(治疗技术11)12.侧屈旋转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12)13.卧位屈曲(治疗技术13)14.站立位屈曲(治疗技术14)15.抬腿站立位屈曲(治疗技术15)16.侧方偏移的手法矫正(治疗技术16)17.侧方偏移的自我矫正(治疗技术17)第七节麦肯基方法的禁忌症 0.5学时知识点:1.绝对禁忌证2.相对禁忌证本章小结重点:1.颈椎的治疗技术2.胸椎的治疗技术3.腰椎的治疗技术难点:脊椎治疗技术思考题:麦肯基方法的优缺点教学方法:讲授第九章运动疗法技术新进展 3学时第一节强制性运动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强制性运动疗法技术特点3.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4.强制性运动疗法研究进展5.强制性运动疗法的局限性第二节减重步行运动训练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减重步行训练设备3.评定指标4.训练方法5.临床应用第三节运动想象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运动想象疗法的实施3.运动想象能力的评定4.临床应用研究本章小结重点:1.强制性运动疗法2.减重步行运动训练3.运动想象疗法难点:这三种疗法之间的对比思考题:运动疗法技术的新发展还有哪些教学方法:讲授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平时成绩:习题作业/课堂小测验/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结课后考试:闭卷;总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康复护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概论【教学目标】1. 掌握廉复、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康复医学的分类、内容,康复医学发展的基础、工作方式。
3. 掌握廉复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内容、康复护理的发展基础及理论。
4. 掌握残疾的分类和残疾评定内容、残疾的预防。
5. 熟悉廉复护理的理论基础。
6. 掌握社区康复的定义、目标和工作内容。
【教学内容】1. 康复及康复医学的概述、基本概念。
2. 廉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和联系。
3. 康复医学分类、重要地位和发展趋势。
4. 康复医学的诊疗对象、组成和工作内容。
5. 康复护理学特点和内容。
6. 康复护理的理论基础。
7. 残疾评定。
&社区康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康复医学的棊本概念、分类及内容。
2. 康复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内容。
难点:康复护理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章康复的基础理论【教学方法】自学。
第三章康复护理评定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运动功能评定的基木概念和方法,掌握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 了解平衡和协调评定、步态评定。
2. 熟悉心肺功能评定。
3. 掌握感知功能评定,了解认知功能评定。
4. 掌握FI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5. 了解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杏熟悉康复步态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6. 了解语言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内容】1. 运动功能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2. 心肺功能评定方法。
3. 感觉功能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认知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4.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5. 语言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感觉、运动评定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FI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难点:步态评定的方法。
语言评定的方法。
认知评定的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时数】4学吋。
第四章康复治疗技术【教学目标】1. 掌握运动疗法概念。
《临床康复工程学》教学大纲Ⅰ、课程概况Ⅱ、课程简介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临床康复工程学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工程的方法和手段使伤残者康复,促使其功能恢复,重建或代偿。
对由于脑血管意外和脊髓损伤,以及意外损伤造成的肢体伤残者,借助工程手段是主要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康复方法。
因此,康复工程在康复医学中占的重要地位,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康复工程服务的主要手段是提供能帮助残疾人独立生活、学习、工作、回归社会、参与社会的产品,即康复工程产品或称残疾人用具。
残疾人用具从残疾人实际康复中提出问题,界定问题,提出设计,进行试制,临床试用,使用效果信息反馈,产品鉴定到批量投产,产品咨询,产品使用指导等,是个系统性工作。
为做好残疾人用具的服务工作需要康复工作者,特别是医生在康复工程技术人员的分工合作。
2.教学组织与方法:强化《临床康复工程学》理论课堂上的知识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的操作、案例分析、病例讨论等掌握矫形器制作方法,树立多动手观念,并将其运用到临床疾病康复治疗的实际工作中,为今后从事医学教学、科研、临床康复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矫形器选择、取模和穿脱的方法,患者残端的评价方法,处理的方法、熟悉假肢、矫形器的的使用、维护和保养方法、穿戴方法。
3.教学保障:多媒体、模拟教学设备、各种运动康复实验设备及各级医院教学实际操作。
4.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学网站①选用教材: 《临床康复工程学》,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康复工程学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舒彬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康复工程学实训指导》,舒彬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②参考书目:康复工程学,刘夕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版假肢与矫形器的临床应用,武继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版假肢矫形器原理与应用,喻洪流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康复工程与生物机械学,金德文、张济川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创伤康复学,舒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版③教学网站:,等等。
《基础护理技术》(含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基础护理技术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Nursing课程代码:032013X学时与学分:108 学时,6学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开课单位:护理学院适用专业:五年制护理专科先修课程: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药理学等基础课程后续课程:临床各科护理课程二、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讲授护理学基础理论,使学生能够运用护理基本知识,联系实际,应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中。
能力目标:在护理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规范地、熟练地进行各项基本护理技能操作,学会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为护理对象服务,以适应整体护理的要求。
素质目标:通过理论、实践及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教育,使学生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愿意为护理事业奉献一生。
关心、爱护和尊重病人,有诚信与慎独的品行,有刻苦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学时安排四、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类型:考试考核形式:闭卷成绩的构成:(一)出勤成绩占20%(二)平时成绩占10%(三)期末考试成绩占70%五、建议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课程教材:程玉莲,王春筠.基础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参考资料:[1]崔焱,姜安丽.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何国平,喻坚.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姜安丽.Fundamentals of Nursing[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刘纯艳.临床护理操作技术规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刘胜文.现代医院感染管理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六、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护理学导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护理学的定义、护理实践的范畴;理解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组成;目标的制定;掌握护理学的相关理论。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运动治疗技术的分类、掌握运动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2)掌握关节活动度训练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3)掌握关节松动术的定义、原理、手法分级及注意事项(4)掌握肌力训练训练的作用、基本原理、基本原则、肌力训练的类型及注意事项(5)掌握平衡与协调训练的定义;与平衡相关的生物力学因素;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及训练的注意事项(6)掌握体位转移的概念、基本原则、适应证和禁忌证及注意事项(7)掌握站立与步行训练的定义、步行训练的原则及注意事项(8)掌握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及运动再学习技术的定义、目的、治疗原则(9)掌握有氧训练的目标及运动处方的制定(10)掌握呼吸训练的模式及训练注意事项(11)掌握医疗体操的编制原则2.技能目标(1)能根据关节活动度评定的结果,徒手或利用器械对患者进行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2)能根据评定结果,能对患者进行上肢、下肢、脊柱关节的松动治疗(3)能按照患者的肌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增强肌力和耐力训练(4)能根据患者平衡功能评定结果,对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训练(5)能根据患者协调功能评定结果,对患者进行协调性训练(6)能对患者进行正确体位摆放和体位转移(7)能根据患者步态分析结果,合理选择步行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步行训练(8)能指导患者自己操作轮椅和辅助者使用轮椅,并进行体位转移(9)能指导患者进行医疗体操和矫正操的训练(10)能根据运动试验的结果,制定运动处方,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11)能对患者进行呼吸模式、排痰及呼吸肌训练(12)能对患者进行颈椎、腰椎及四肢关节的牵引(13)能运用bobath、brunnstrom、rood、PNF技术对患者进行神经肌肉促通(14)能运用运动再学习法对偏瘫患者进行训练(15)能运用Vojta技术、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进行训练3.素质目标(1)树立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热爱康复医学工作(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3)训练学生运用康复知识对患者开展康复宣传与预防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终身学习能力(5)培养学生的亲和力、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三、课题与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课题一认识运动治疗技术任务1:运动治疗技术的内容(含分类)任务2:运动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任务3:运治疗的常用器材和设备知识要求:掌握运动治疗技术的内容、运动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技能要求:(1)能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对病人进行运动训练。
《康复疗法学》教学大纲供康复治疗学专业使用成都中医药大学老年康复教研室简介《康复疗法学》是康复医学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之一,是获得康复临床技能的修课程,同时也是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
学好本门课程对康复医学以生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康复疗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康复医学概论、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传统中医康复治疗等。
很多内容都要结合实践操作才能很好掌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边学习、边操作,以获得确实的临床能力。
使用说明:1. 本大纲主要应用于康复治疗专业。
2. 各章内容的讲授次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多媒体教学等。
第一章康复疗法学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康复疗法学的概念2、掌握康复疗法学的工作内容3、熟悉康复疗法的发展简史【教学内容】1、康复疗法的定义2、康复治疗的主要过程3、康复疗法学的内容4、康复疗法的发展历程【课时与方法】课堂讲授1学时第二章第一节运动疗法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运动疗法的定义2、了解运动疗法的分类3、熟悉运动疗法的内容4、熟悉运动解剖学基础5、熟悉运动生理学基础6、掌握肌肉收缩的不同方式7、熟悉运动代谢基础8、掌握运动疗法的常用运动方式9、熟悉运动疗法的生理作用10、掌握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11、熟悉运动疗法的应注意的事项12、熟悉运动疗法的禁忌症13、熟悉运动处方的项目14、掌握运动量的控制的内容15、熟悉运动疗法应用的基本原则【教学内容】一、运动疗法的定义1、运动疗法的定义2、运动疗法的分类二、运动疗法的内容及分类1、传统的运动疗法2、神经生理疗法3、运动再学习法三、运动疗法基础1、运动学基础:运动解剖学基础、运动力学基础2、运动生理学基础:肌肉的理化特性、肌肉的收缩形式、肌肉的协同作用3、运动的代谢基础:肌肉收缩的能量供给、运动中气体交换的两个重要指标、对训练的代谢反应四、运动疗法中常用的运动方式1、被动运动2、主动运动:随意运动、主动助力运动、抗阻力运动3、牵引运动五、运动疗法的生理及治疗作用1、生理作用:心脏、骨骼肌、骨和关节、血压、肺、血脂质、其它2、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六、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禁忌1、临床应用2、运动疗法中应注意的事项3、运动疗法的禁忌七、运动处方1、运动治疗项目:耐力性项目、力量性项目、放松性项目、矫正性项目2、运动治疗量:运动治疗强度、治疗频度、治疗持续时间3、注意事项【课时与方法】课堂讲授2学时,课堂讲授与自由讨论相结合。
护士用轮椅推病人上厕所情景教学(原创实用版4篇)目录(篇1)1.情景教学的背景和目的2.护士的准备工作3.护士推轮椅的技巧和注意事项4.护士在厕所内的护理操作5.情景教学的效果和意义正文(篇1)一、情景教学的背景和目的在医疗护理领域,情景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情况。
本文以护士用轮椅推病人上厕所为例,旨在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提高护士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和素养。
二、护士的准备工作在推病人上厕所之前,护士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保轮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检查轮椅的刹车、座椅、靠背等部件是否完好;其次,要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如病情、身体状况、如厕习惯等,以便在操作过程中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
三、护士推轮椅的技巧和注意事项1.推轮椅时,护士应该站在轮椅的后方,一手扶住轮椅的把手,一手扶住病人的背部,保持稳定的姿势。
2.在行进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避免碰撞或滑倒。
遇到不平整的路面或上下坡时,护士应特别小心,尽量保持平稳。
3.到达厕所后,护士需要将轮椅靠近马桶,方便病人上下。
此时,护士应确保轮椅的刹车已经拉紧,以免发生意外。
四、护士在厕所内的护理操作1.护士应协助病人解开衣物,确保其舒适地坐在马桶上。
2.在病人如厕过程中,护士需随时关注病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3.病人如厕完毕后,护士应帮助病人整理衣物,然后将其扶回轮椅上。
五、情景教学的效果和意义通过这种情景教学方式,护士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巧,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情景教学也有助于培养护士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目录(篇2)1.情景教学的背景和目的2.护士的准备工作3.护士推轮椅的技巧和注意事项4.护士协助病人上厕所的步骤和要点5.情景教学的效果和意义正文(篇2)一、情景教学的背景和目的在医疗护理领域,情景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医疗环境,帮助护理人员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护理质量。
轮椅的使用
轮椅的使用
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肢体伤残者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扩大生活范围。
正确使用轮椅首先要了解清楚轮椅构造,一般轮椅的组成有把手、靠背、扶手、侧垫、坐垫、安全带、刹车、中轴、提升杆、手轮圈、车轮、小前轮、交叉固定轮椅装置、架腿布、脚踏板等。
操作流程:
1.患者坐上轮椅后一定要系上安全带。
2.一般推行:护理员站在轮椅的后面,双手握住把手。
注意前
后左右的情况,慢慢推行。
3.刹车:护理员站在轮椅的侧面,一手握住把手,一手关闭车
闸。
4.上台阶:护理员应先告之患者,让患者手抓住扶手,后背紧
贴轮椅的靠背,然后脚踩提升杆,抬起前轮,到下一个台阶后放下前轮。
继续前进,当后轮撞到台阶时,一边抬起把手,一边向前推。
(尽可能地减少撞击)
5.下台阶:护理员应先告之患者,让患者手抓住扶手,后背紧
贴轮椅的靠背。
背对前进方向,护理员边抬起把手,边慢慢地平稳落下后轮。
后轮下台阶后,脚踩提升杆,抬起前轮,向后方退,前轮轻轻落下。
6.上坡:护理员应先告之患者,让患者手抓住扶手,后背紧贴
轮椅的靠背,然后身体前倾,一步步地用力向上推。
7.下坡:护理员应先告之患者,让患者手抓住扶手,后背紧贴
轮椅的靠背。
下缓坡时,护理员脸朝前,边观察患者的状态,边下坡。
如患者平衡不好,可向上抬起前轮。
下陡坡时,护理员脸朝后,边支撑轮椅,边下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