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松树金龟子》课文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7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松树金龟子》说课稿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松树金龟子》说课稿教学目标:1、了解金龟子,激发学生热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感悟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揣摩语言的准确和形象。
3、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了解金龟子,激发学生热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细致的描写。
教学方法:感悟法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
)1、让学生说一说他所见到的图像中的金龟子的形象,进而导入新课。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
达尔文赞扬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十卷本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本文选自《昆虫世界》。
二、自主学习本文科学地介绍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和繁衍等方面的情况,渗透着作者对昆虫的人文关怀。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了解金龟子的外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
4.法布尔对金龟子有哪些主要发现?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发现?你有什么感受?5.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介绍动物抓住了特征,说明准确,描写生动形象。
请你找出几处你欣赏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反馈交流1.给加点字注音。
触角上颚殷勤炫耀魅力献媚鞘翅咫尺螽斯无动于衷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法布尔对金龟子有哪些主要发现?(了解金龟子的外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
)明确:第(l一3)段,外貌特征。
第4段,介绍金龟子的生活习性。
第57段,介绍金龟子的婚恋生活。
第8一18段,介绍金龟子的唱歌、发音原理、唱歌的原因。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松树金龟子》教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松树金龟子》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松树金龟子》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16 松树金龟子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松树金龟子的特点.2、体会法布尔“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的写作特色,及《昆虫记》杰出的科学艺术成就。
3、运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并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生物。
教学重点品味准确的说明,生动细致的描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我们今天要认识一种昆虫--—松树金龟子。
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一起来认识奇妙可爱的松树金龟子,领略大自然的奇情妙趣吧。
(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测.你能读准下列词语的读音吗?炫耀献媚抑郁鞘翅咫尺魅力衷心亵玩雄雌掠过殷勤豌豆三、重点研读。
(一)、初读,知内容、理思路.1、大声诵读课文,梳理说明内容,列出行文提纲。
2、思考:法布尔对金龟子有哪些主要发现?3、对金龟子的那些知识,作者还没弄明白不敢确定?(二)、研读,勤质疑、深探究。
1、有感情地读出你喜欢的语句。
2、作者为什么能如此详尽、科学地说明松树金龟子?这都缘于什么?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得出来?3、你还对文中哪些地方有疑问?说出来共同探究。
小结: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赞扬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通过阅读本文,的确,没有细致而执着的观察,哪有独到的科学发现?希望同学们养成勤动脑、细观察的习惯。
《松树金龟子》二、三段内容理解刍议发表时间:2011-09-20T10:49:45.747Z 来源:《学园》2011年7月13期供稿作者:史玉姣[导读] 《松树金龟子》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史玉姣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松树金龟子》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关于这篇课文二、三段内容的理解,教参上是这样说的:“第二段,说明松树金龟子流苏的作用——高度灵敏的感觉器官。
……第三段,说明雄虫流苏展开成一对折扇的用处。
”“教学建议”中“理清思路,把握结构”中也这样写:“流苏的作用——高度灵敏的感觉器官”“折扇的用处——求偶的标志”。
可是本人在研读这篇课文时,却发现,就文本内容而言,教参上的说法和我的理解不一致。
我认为课文二、三段讲的就是“雄虫触须的作用——发育成熟可以求偶的标志”。
且先附上课文一至三段的内容:松树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棕色外套,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上面还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显得既朴素又高雅。
雄虫的两根短短的触角末端各有七条紧挨着的流苏②,随着小虫情绪的变化,流苏会像扇面般展开或合拢。
人们可能首先会想到这个华丽的装饰是高度灵敏的感觉器官,能捕捉细微的气味、微弱的声波以及人类所察觉不到的其他变化。
那么雌虫呢?雌虫的形象则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想象太丰富了,想得太远了。
担当起慈母职责的雌虫,就算不是更需要,至少也跟雄虫一样需要有高度灵敏的感觉器官。
然而,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六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
那么,雄虫的一对折扇有什么用处呢?金龟子的折扇,跟天牛长长的须角、锹甲的铁锹般的上颚一样,都是发育成熟可以求偶的标志,只是外形各不相同而已。
②[流苏]本指用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的穗状的下垂装饰物,这里指金龟子的触须。
让我们逐句理解第二段的每一句话。
第一句话“人们可能首先会想到这个华丽的装饰是高度灵敏的感觉器官”,这句话中的“华丽的装饰”即第一段中提及的雄虫触角末端的流苏,也即书下注释②中讲的触须。
《松树金龟子》(节选)知识点内容感知人们曾称法布尔是“昆虫观察家”。
这篇课文可以看作是一篇科学观察报告,作者在观察,同时也带领读者在观察,在细致地观察。
在本文中法布尔向我们介绍的是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和繁衍等方面的情况。
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 点缀.(zhuì) 铁锹.(qi āo ) 下颚.(è)炫.耀(xuàn) 献媚.(mèi) 鞘.翅(qiào) 咫.尺(zh ǐ) 螽.斯(zh ōng )掠.夺(lüè) 瞌.睡(k ē)抑郁.(yù)2.多音字二、字形⎩⎨⎧辍学辍点缀缀 ⎩⎨⎧揪住揪铁锹锹 ⎩⎨⎧头晕目眩眩炫耀炫 ⎩⎨⎧推销销鞘翅鞘⎩⎨⎧磕头磕瞌睡瞌 ⎩⎨⎧琼液琼掠夺掠 三、词义1.重点词仪表堂堂:形容人的外表庄严大方。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掠过:轻轻擦过或拂过。
瞌睡:由于困倦而进入睡眠或半睡眠状态;想睡觉。
炫耀:夸耀。
2.近义词献媚·谄媚两个词都有“向别人讨好”的意思。
区别在于:两者都是贬义词,但“谄媚”表示的程度要深一些。
3.成语贪得无厌:贪心大,老不满足。
四、文学常识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及其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将其观察所得详细确切地记录下来,最后编写而成的书。
这部书被称为“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最多也就是一只雄虫飞近它的对象,打开它的折扇,轻轻地晃动,像是在问:“能接受我的爱吗?”剖析:“对象”指雌虫,轻轻晃动的动作正是金龟子求偶的动作。
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猜测金龟子的意思,很形象。
2.它是暑天暮色的点缀,是夏至那天镶在天幕上的漂亮首饰。
剖析:作者是在用诗的语言赞美金龟子的美丽,作者以天幕作背景,以首饰作比喻,充满诗情画意。
(课型:新授课)【理论支持】语文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中有“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的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基于此,《松树金龟子》的教学设计,力争突出语文的性质,强化语言和思维训练,同时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便有效地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正确地理解和得体地表达,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每一位学生都是课堂上主动求知、探索的主人。
教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基于此理念,《松树金龟子》的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探讨,自己去发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教学目标】1.通过抓关键词句,学会筛选信息,了解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2.感悟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笔调的写法,揣摩文中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3.通过感悟作者对松树金龟子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保护动物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抓关键词句,学会筛选信息,进而了解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感悟在科学的说明中兼用文艺笔调的写法,揣摩文中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列读书提纲。
2.自主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
课内探究第一课时一、学1.导入新课。
由“松鼠”导入本课。
2.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学习小组推荐两个学生上黑板写出预习中自己认为要注意的字词,并说出理由。
老师可强调这几个:无动于衷抑郁点缀合拢瞌睡天赋咫尺鞘翅(2)各学习小组活动,组内互动,一查字词掌握情况,二查文学常识的了解情况。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预习题字词练习的设计就是培养学生的这方面能力的。
】3.自主阅读。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发放纸质文稿】①本文介绍的松树金龟子有怎样的外形特性?生活习性如何?就这些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或自己尝试设计板书。
《松树金龟子》说课稿下面是关于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松树金龟子》,希望大家喜欢!《松树金龟子》说课稿一、关于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其特点。
《松树金龟子》一文是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动物世界”中的一篇说明文。
本单元课文让学生接触动物世界,了解一些动物,激发起他们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感情。
《松树金龟子》一文通过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向我们介绍了具有“音乐天赋”的松树金龟子,使我们了解了金龟子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唤起我们对动物世界生活状态的关注,激发我们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
2、教学目的根据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的:(1)有心情地朗读课文,归纳综合松树金龟子的特点。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性举行视察,相识松树金龟子的发音原理。
(3)领会本文生动、逼真的语言。
(4)探究虫豸界的有关知识,引发学生对大天然的热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从视察入手,抓住动物的形态、行动、习性来科学阐明。
(2)一些生物学术语;本文的写作特色。
4、课本课本处置处罚(1)课时摆设:两课时(2)教学假想:本文我重要接纳多媒体教学。
在第一课时中让学生学会生字词,相识作者,感知课文布局,熟习松树金龟子的形状特性。
第二课时使用课件,资助学生明白松树金龟子的生活习性,婚恋生活,发音原理的相干内容以及领会作者对金龟子的情绪。
在明白内容的底子上引导学生朗读,领会本文阐明语言的生动、形象,引提倡他们关爱动物、掩护动物的热情。
二、教学要领及教学本领的运用为了让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症下药,我接纳以下要领教学:1、训练法。
教学第二课时,我起首以习题训练情势,牢固第一课时的学习结果。
2、讨论法。
学生限时速读课文相应内容,开端掌握课文内容,再举行小组讨论,使全体学生积极到场并总结得出课文重要内容,再由小组保举学生作答。
3、提问法。
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关于松树金龟子的发音原理的内容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提出问题,别人作答,激发起学生参与热情,逐步引导,逐渐深入理解。
松树金龟子阅读理解附答案详解松树金龟子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松虫有音乐天赋,甚至雌性也会唱歌。
男性会通过唱歌来召唤和引诱异性吗?女性也会用歌唱来回应男性的歌唱吗?在正常情况下,两人都幸福地生活在松树的树枝上。
他们不可能和声唱歌,也不可能成对唱歌。
不幸的是,我没有听到他们在树上唱歌,也没有听到他们在铁丝网里唱歌。
我不能作证。
金龟子发音的部位在腹部末端。
小虫的腹部一伸一缩,腹部的最后一节跟鞘翅的后翼相互摩擦,就产生了声音。
在腹节和鞘翅的表面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发声器官。
就是拿放大镜仔细看也看不到用来发音的细条纹,两个面都是光溜溜的。
那么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你弄湿食指,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
这种声音类似于甲虫的声音。
如果你像两颗豌豆在玻璃杯上摩擦一样,发出的声音与甲虫的声音完全相同。
如果你掌握了一定的节奏,这和甲虫的歌唱没有什么不同。
甲虫柔软灵活的腹部是橡胶的,薄而硬的鞘翅的后翅是玻璃的。
由此可见,圣甲虫的发音原理非常简单。
2.第一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猜想?作者对这个猜想没有作出结论,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态度?4分3.作者如何探索松甲虫的发声原理?4分4.第三段中前三句,内容上是递进的。
可是第二句里说的“一模一样”和第三句里说的“没有区别”是同一个意思,并没有体现递进关系。
对这一点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5.为什么作者能让甲壳虫的原理听起来容易理解?4分6.通过课文的介绍,你了解了金龟子哪些特性?4分2.男性是否通过唱歌来召唤和引诱异性;女性也会用歌唱来回应男性的歌唱吗。
实事求是3.类比的方法4.虽然看似没有递进关系,但后一种意义是在“如果你掌握了某种节奏”的假设前提下产生的,这实际上是一种递进关系。
5.因为作者通过类比的方法发现金龟子发音系统和人们用橡皮在玻璃上擦发出的声音类似。
6.外观特征和甲虫的生活习性、婚姻、发音、死亡和繁殖。
金龟子俗称:油炸豆,瞎了碰是金龟子科昆虫的总称,全世界有超过26,000种。
可以在除了南极洲以外的大陆发现。
《松树金龟子》课文解析
松树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
....,它身披黑色或棕色外套,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上面还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显得既朴素又高雅。
雄虫的两根短短的触角末端各有7条紧挨着的流苏,随着小虫情绪的变化,流苏会像扇面般展开或合拢。
【段析】本段介绍金龟子的外表,主要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品味】“仪表堂堂”用拟人化的手法,概括说明了金龟子的外形特征表达了作者对金龟子的喜爱之情。
人们可能首先会想到这个华丽的装饰是高度灵敏的感觉器官,能捕捉到细微的气味、微弱的声波以及人类所察觉不到的其他变化。
那么雌虫呢?雌虫的形象则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想像力太丰富了,想得太远了。
担当起慈母职责的雌虫,就算不是更需要,至少也跟雄虫一样需要有高度灵敏的感觉器官。
然而,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6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
【段析】本段说明松树金龟子流苏的作用——高度灵敏的感觉器官。
本段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品味】“又……又……”连用两个“又”字,意在强调说明雌虫流苏的特点。
那么,雄虫的一对折扇有什么用处呢?金龟子的折扇,跟天牛长长的须角、锹甲的铁锹般的上颚一样,都是发育成熟可以求偶的标志,只是外形各不相同而已。
(①举例说明以上三段文字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
【段析】本段说明了雄虫流苏展开成一对折扇的用处。
本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第一部分(1~3):介绍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
【品味】以设问开头,以“求偶的标志”作答。
在昆虫的日历里。
金龟子是最准时的。
它在夏至露面,跟首批出世
..的知了同
时。
当白天变得最长,阳光使庄稼披上金黄色时,金龟子准时奔向
..树林。
在那段
日子里,每当傍晚降临,小虫就来拜访
..我住所边上的松树。
【段析】介绍金龟子的生活习性。
本段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第二部分第一层(4):介绍金龟子的生活习性。
【品味】
“出世”“奔向”“拜访”为拟人化词语,准确而又风趣。
我抓住机会跟踪它们,观察它们。
雄虫满怀激情
....地展开触角末端的折扇,悄
悄地反复向停有雌虫的树枝飞去,它们的黑色身影掠过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飞飞停停,左右盘旋。
这样的情景一直要持续半个月。
它们在忙什么呢?(②本段的最后一句话是设问还是反问?有什么作用)
【段析】本段主要介绍金龟子求偶前的行为。
本段是个过渡段,以设问句“它们在忙什么呢?”引起下文。
【品味】“满怀激情”,拟人手法,形象具体。
很显然,它们是在向美人大献殷勤
....,每天都进行到深夜。
第二天早上,雄虫和雌虫通常停在低矮的树枝上,成双作对,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事和物视而不见。
就算有人用手去抓它们,它们也不逃走。
大多数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爪钩着树枝,露出很满足的样子。
有的甚至咬着松针在那里打瞌睡。
直到黄昏再次降临,它们才重新在空中飞舞。
(③找出这段文字中所用的运词,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段析】本段主要介绍雄虫刉雌虫求爱的经过。
【品味】“大献殷勤”,拟人手法,表明雄虫求爱的热情高涨。
要想观察清楚它们在空中的舞姿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在早上,乘.它们打瞌睡
时.抓了四对,关进宽敞的铁丝网里,再放点松枝进去让它们歇息。
等来等去
....,它们就是不肯作空中舞蹈表演。
因为它们无法高飞。
最多也就是一只雄虫飞近它的对象,打开它的折扇,轻轻地晃动,像是在问:“能接受我的爱吗?”它在炫耀它的美貌,尤其那对折扇更是它的魅力所在。
可惜的是,雌虫一动不动,似乎对它的献媚无动于衷。
雌虫还没有从失去自由所造成的抑郁中解脱出来。
它们之间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