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微生物学试题库
- 格式:doc
- 大小:278.50 KB
- 文档页数:43
水产微生物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微生物是最小生物的总称,但不包括()。
A 螺旋体B 立克次氏体C 衣原体D 原虫2.测定细菌大小的常用单位是()。
A nmB μmC mmD pm3.一个细菌芽胞重新形成细菌繁殖体的数目是()。
A 一个B 二个C 三个D 四个4.芽胞的形成是细菌的()。
A 休眠结构B 繁殖形式C 某一发育阶段D 保护组织5.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A 有丝分裂B 二分裂法C 出芽繁殖D 复制方式6.紫外线杀菌作用的机制是()。
A 破坏蛋白质B 干扰核酸复制C 破坏细胞壁D 改变渗透压7.用于预防免疫的抗原物质包括()。
A 菌苗B 疫苗C 类霉素D A+B+C8.噬菌体是寄生于细菌的()。
A 衣原体B 真菌C 病毒D 支原体9.细菌在微生物分类系统中属于()。
A 动物界B 植物界C 原生生物界D 病毒界10.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它是由()组成。
A 双股闭合环状DNAB 线状DNAC 双股线状RNA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1.细菌、放线菌、螺旋体等在微生物分类学中属于,真菌属于,病毒属于。
2.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特殊结构包括。
3.核质也称为,其主要成分为。
4.病毒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其大小用表示。
5.病毒的结构包括和。
6.根据微生物所需的营养来源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两大类型。
7.免疫细胞主要包括等。
8.根据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不同,可以分为五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4分)1.质粒2.原核细胞3.菌落4.转化5.抗体6.疫苗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1.病毒与细菌有何区别?2.叙述病毒增殖的五个阶段。
3.何谓侵袭力?构造侵袭力的因素有哪些?4.何谓特异性免疫?其作用有何特点?。
适用专业:1、下列寄生虫可以寄生于鱼体表的是?A.指环虫B.三代虫C.绦虫D.棘头虫2、池塘中蓝藻大量滋生,不可用的处理方法是:A全池泼洒有机酸 B全池泼洒硫酸铜C多次局部杀藻,后调水 D适量换水3、下列培养基中,属于选择性培养基的是?A. TCBSB.LBC. 普通肉汤D.TSB4、下列属于细菌的特殊结构的有: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荚膜5、下列水色中最差的是:A淡绿色 B浓绿色 C蓝绿色 D黑色6、下列藻类可产生藻毒素的是:A小球藻 B蓝藻 C三毛金藻 D硅藻7、持续阴雨条件下,池塘蓝藻大量滋生,对于鱼类的影响:A蓝藻死亡,可能引起养殖动物死亡 B使养殖动物食欲减退,消瘦C养殖动物摄食旺盛,生长速度快 D可引起鱼类中毒8、下列微生物中,那些是不耗氧的?A.乳酸菌B.芽孢杆菌C. 车轮虫D.枯草芽孢杆菌9、赤皮病的病原为?A.柱状黄杆菌B.荧光假单胞菌C.副溶血弧菌D.车轮虫10、下列除哪个因素外可以引起鱼类烂鳃病?A.柱状黄杆菌B.蛭弧菌C. 车轮虫D. 其他原因(水质、药害等)11、引起淡水鱼类爆发性出血病的病原菌属于哪个属?A.葡萄球菌B.单胞菌C.弧菌D.链球菌12、G+(革兰氏阳性菌),G-主要区别在于?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13、下列抗生素中,哪种为中国人首先发现:A氧氟沙星 B恩诺沙星 C庆大霉素 D青霉素14、下列哪种类型的药主要治疗G+引起的疾病?A氧氟沙星 B恩诺沙星 C庆大霉素 D青霉素15、下列药物需每日内服三次的是?A氟苯尼考 B恩诺沙星 C庆大霉素 D磺胺嘧啶16、受伤的鱼类夏季最易感染的微生物为?A.水霉B.鳃霉C.车轮虫D.气单胞菌17、鲫鱼鱼种阶段发现鳃丝发黑后发白,鱼眼突出,部分鱼有腹水,为何种微生物感染所致?A.鳃霉B.水霉C.车轮虫D.柱状黄杆菌18、春季鱼苗体表易长成灰白色赘物,此物属于?A累枝虫 B鳃霉 C水霉 D白皮病19、加州鲈诺卡氏菌病的病原属于?A.G+B.G- C .G D.单胞菌20、下列哪种生物对鲢鱼无害?A六鳃鞭毛虫 B锚头蚤 C指环虫 D三代虫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细菌L型:2.芽胞3.菌落4.水平传播5.超寄生三、填空(每小题1分,共15分)1、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和。
微生物习题六一.填空题:1.测微生物生长量的直接法包括:和;而间接法包括和。
2.一般细菌的干重约为湿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生长量的测定常用干重法。
4.平板菌落计数法可用或等方法进行。
5.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可分为、、和四期。
6.指数生长的速率常以 ___________ 来表示。
7.计算世代时间应在细菌生长的 ______________期进行。
8.生产中,为了长期维持对数生长期可采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培养细菌的目的在于获得大量菌体,应在培养的 _________________ 期进行收获。
10.在生产上,要想使滞留适应期缩短,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措施。
11.根据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划为、和。
12.低温型的微生物又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 型和 ____________ 型。
13.中温型微生物又可分为 ____________ 型和 ____________ 型两类。
14.人和温血动物的病源菌一般是 _____________ 温型的。
15.低、中、高温型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可把它们分为、、、、。
17.多数细菌生长最适pH是 _______________。
18.放线菌生长最适pH一般是 ______________。
19.真菌生长的最适pH一般是 ________________。
20.pH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测微生物活菌数通常采用:。
A 稀释平板法。
B 滤膜培养法。
鱼类微生物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鱼类微生物中,以下哪种微生物是有益的?A. 弧菌B. 假单胞菌C. 乳酸菌D. 沙门氏菌答案:C2. 鱼类肠道中常见的有益菌是哪种?A. 弧菌B. 大肠杆菌C. 乳酸菌D. 金黄色葡萄球菌答案:C3. 鱼类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是?A. 细菌性肠炎B. 病毒性出血病C. 寄生虫性鳃病D. 真菌性烂尾病答案:B4. 鱼类养殖中,下列哪种微生物可以作为生物控制剂?A. 弧菌B. 假单胞菌C. 芽孢杆菌D. 沙门氏菌答案:C5. 鱼类养殖中,下列哪种微生物可能导致鱼类死亡?A. 弧菌B. 假单胞菌C. 乳酸菌D. 沙门氏菌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鱼类微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鱼类微生物的分类、鱼类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鱼类微生物的生态学、鱼类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鱼类微生物的控制方法2. 鱼类微生物中,______和______是鱼类肠道中常见的有益菌。
答案:乳酸菌、芽孢杆菌3. 鱼类疾病中,______和______是鱼类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答案:细菌性肠炎、细菌性出血病4. 鱼类养殖中,______和______是常用的生物控制剂。
答案:芽孢杆菌、光合细菌5. 鱼类疾病中,______和______是鱼类养殖中常见的病毒性疾病。
答案:病毒性出血病、病毒性脑炎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鱼类微生物在鱼类养殖中的作用。
答案:鱼类微生物在鱼类养殖中的作用包括:作为鱼类肠道的有益菌,帮助鱼类消化吸收;作为生物控制剂,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参与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成为鱼类疾病的病原体。
2. 鱼类疾病中,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的区别是什么?答案: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原体类型不同。
病毒性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而细菌性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可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清楚的一类微小生物的总称。
2、菌落:某个细菌在适合生长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多数为18~24h,分裂繁殖出巨大数量的菌体,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称为菌落,又称克隆。
3、无菌操作:为防止任何微生物进入人和动物机体以及其他物品而采取方法均叫无菌法,其操作方法叫无菌操作。
4 、变异性:凡在遗传物质水平上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某些相应性状发生改变的特性,称为变异性。
5、抗原:抗原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6、免疫:是机体识别自身和非自身,并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7、干扰素:是动物细胞在受到某些病毒感染后分泌的具有光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的宿主特异性分泌蛋白质。
8、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病原性或非病原性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孢和霉菌的孢子的方法。
9、遗传性:是指亲代传递给子代一套可实现与其相同性状的遗传信息。
10 、抗体:机体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11、益生素:益生素是指由可以直接饲喂动物的有益活体或死的,微生物以及它们的发酵产物做成的制剂,也叫微生态制剂或生菌剂。
12、消毒:是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而对非病原微生物并不严格要求全部杀死。
13、侵袭力:病原菌具有在机体内定植,突破其防御屏障,通过内化作用进入细胞,然后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14、垂直传播:病原体通过胎盘或产道从宿主的亲代到子代的方式。
15、类毒素:又称减力毒素,变性毒素。
一些经变性或经化学修饰而失去原有毒性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的毒素。
16、血清学反应:是指相应的抗原和抗体在体外进行的结合反应。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22200)一、名词解释1.菌落参考答案:colony,由一个或同种数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长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微生物独立群体。
2.免疫耐受参考答案:免疫耐受:指正常情况下可以引起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反应的抗原而不引起免疫应答的现象或不反应状态,包括天然性和获得性两种。
3. 微生物:参考答案: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的一群生物体。
4.培养基:参考答案:实验室中按照微生物营养需要配置的人工营养材料,因为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但是基本成分包括蛋白胨、牛肉浸汁、NaCl等5. 疫苗参考答案:疫苗(广义):利用动物疾病病原人工制备的可以引起自动免疫用于预防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品,包括虫苗、菌苗、疫苗(狭义)、用于预防肿瘤和自身免疫等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性制剂和生理调控制剂。
狭义疫苗指由动物病毒、衣原体等微生物制备的用于相应疫病预防的抗原性生物制品。
6.单克隆抗体参考答案:Monoclonal antibody,McAb,由杂交瘤细胞株产生的只针对抗原物质上某一个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具有高纯度、专一性、均质性等特点。
7. 免疫参考答案:机体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异物进行识别、排斥和清除,维持自身内外环境平衡和稳定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
8. 毒力参考答案:Virulence或virulent,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程度。
9.外毒素:参考答案:细菌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并释放至周围环境中的一种毒性物质,多数为蛋白质类化合物质。
可以引起特定系统的特征性综合病理损害,毒性大,抗原性强,但不耐热。
10.内毒素:参考答案: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与菌体结合紧密而不释放于外环境中的一种脂类或者糖类毒性物质。
毒性较小,抗原性弱,能耐热。
11.抗体:参考答案:机体免疫活性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在血清和体液中出现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微生物习题五一.填空题:1.病毒是一类由和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
在离体条件下,能以状态存在。
2.病毒粒的基本成分是和。
3.衣壳是由许多在电镜下可辨别的形态学亚单位所构成。
4.病毒粒具有和两种对称体制。
以及由上述两种对称相结合的体制。
5.类病毒是一类只含一种成分,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病原体。
6.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的合称是。
7.1892年伊万诺夫斯基发现了,1935年美国人提取了该病毒的结晶并获诺贝尔奖。
8.组成壳体的壳粒基本上有两种排列方式:DNA病毒一般为,RNA病毒一般为。
9.病毒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酶,在寄主细胞外不能独立地进行 __________ 和只有在活__________ 中才表现生命活性,因而是严格的 __________ 生物.10.病毒结晶含有和两种成分。
11.病毒的核衣壳结构是:外壳是,壳体内是,二者共同构成,有些大型病毒外还包有封套,主要由或组成。
12.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或;植物病毒多为病毒;噬菌体多为病毒。
13.TMV病毒粒子的形状为____________, 所含核酸为_______________。
14.病毒的蛋白质除了构成壳体以外,还与病毒的__________有关,有些则是一些酶,如___________,与溶解细菌细胞壁有关。
15.病毒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
16.烈性噬菌体侵染寄主的过程可分为、、、等阶段。
17.噬菌体是一种感染或的病毒,主要化学成分是和蛋白质,它在内能大量迅速地繁殖,也能在存活。
18.温和噬菌体能以 __________整合在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 形成 __________ 细胞,该细胞具有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等几个特征。
19.大多数 DNA 动物病毒的核酸在______ 复制, 蛋白质在_____合成 ,病毒粒子的组装在_____完成。
鱼类微生物试题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鱼类常见的致病菌是以下哪种?A. 沙门氏菌B. 大肠杆菌B. 金黄色葡萄球菌D. 铜绿假单胞菌答案:D2. 鱼类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鱼类的养殖技术B. 鱼类的遗传学C. 鱼类的微生物群落D. 鱼类的疾病防治答案:C3. 鱼类肠道微生物群落对鱼类健康的影响是什么?A. 无影响B. 促进鱼类生长C. 抑制鱼类生长D. 导致鱼类疾病答案:B4. 下列哪项不是鱼类微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A. 显微镜观察B. 培养基培养C. 基因测序D. 鱼类解剖答案:D5. 鱼类微生物群落失衡可能导致什么后果?A. 鱼类生长加速B. 鱼类疾病减少C. 鱼类疾病增加D. 鱼类寿命延长答案:C二、多选题6. 鱼类微生物群落失衡可能由哪些因素引起?A. 水质污染B. 饲料不当C. 过度捕捞D. 抗生素滥用答案:A, B, D7. 鱼类微生物学研究可以应用于以下哪些领域?A. 鱼类疾病防治B. 鱼类养殖优化C. 水环境监测D. 鱼类遗传育种答案:A, B, C8. 鱼类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可能包括哪些微生物?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原生动物答案:A, B, D三、判断题9. 鱼类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鱼类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答案:正确10. 鱼类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对鱼类健康至关重要。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1. 简述鱼类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
答案:鱼类微生物学研究对于理解鱼类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鱼类的生理机制、疾病防治以及养殖优化,同时也对水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五、论述题12. 论述鱼类微生物群落失衡对鱼类养殖产业可能带来的影响。
答案:鱼类微生物群落失衡可能导致鱼类疾病增加,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
此外,微生物失衡还可能影响水环境的稳定性,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维持鱼类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对于保障鱼类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习题二一.填空题:1.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包括、、、、和。
2.微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主要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3.常被微生物用作碳源的糖类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用作微生物C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能用作微生物N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微生物细胞中大量矿质元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等六种。
7.矿质营养元素对微生物的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微生物中的主要微量元素包括__________等四种。
9.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水在微生物生存中的重要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根据利用碳源不同,微生物可以分为、等类群。
12.根据利用能源不同,微生物可以分为、等类群。
13.根据微生物利用碳源、能源的能力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等方式。
14.光能自养菌以__________作能源,以__________作碳源。
15.光能异养菌以________作能源 , 以_______为碳源, 以_______作供H体将_______合成细胞有机物。
16.化能异养菌以 __ _ 获得能量, 以 __ __ 作为碳源, 并将其还原为新的有机物。
17.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的主要碳源为,能源则来自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18.在蓝细菌和藻类的光合作用中,以______作供氢体,有_______放出,并将 ______还原为细胞有机物。
《水产微生物》期终考试试卷 适用专业: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总分人 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4分) 1. 微生物 2. 病毒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30分) ( )1、质粒所含的基因对宿主细胞一般是必需的,不能丢失。
( )2、细菌的繁殖方式是简单的裂殖。
( )3、变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而亚种是实验室获得的。
( )4、革兰氏阴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组成。
( )5、旺盛生长的藻类表面有很多细菌附着。
( )6、酵母菌芽殖时,新的芽能在旧芽痕上产生。
( )7、鞭毛是从根部生长的。
( )8、病毒能在培养基上培养。
( )9、微生物在6界中占有4界。
( )10、盐度升高能干扰细菌的生长机制,细菌形态有所变化且不能继续生长。
班级 学号 姓名 - -------------------------------------装--------------------------------------------订---------------------------------------线------------------------------------- 阅卷人 阅卷人()11、细菌人工培养时必须提供营养物质,其中生长因子是必须的。
()12、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的是自养菌。
()13、一个营养细胞内可以形成多个芽孢。
()14、兼性厌氧菌需要在无氧环境中培养。
()15、菌丝细胞相连横截面与细胞横截面一致,菌链呈竹节状,为假菌丝。
()16、病毒的核心是DNA和RNA。
()17、隐蔽期就是生物合成期。
()18、微生物命名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Rosenbach 1884,这种表示方式方法是正确的。
()19、如果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存在缺陷,就会产生过敏症状。
()20、抗原物质不能通过消化道途径进入体内,否则不能保持抗原性。
水产微生物学试题库名词解释(英文)1.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2.培养基culture medium3.菌落colony4.菌苔lAwn5.原生质体protoplAst6.球形(状)体sphAeroplAst7.芽胞endospore8.碳源source of cArbon9.氮源source of nitrogen10.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11.营养缺陷型Auxotroph12.原养型(野生型) prototroph13.天然培养基complex medium14.合成培养基synthetic medium15.固体培养基solid medium16.半固体培养基semisolid medium17.液体培养基liquid medium18.基础培养基minimum medium19.加富培养基enrichment medium20.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21.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22.发酵fermentAtion23.抑制inhibition24.死亡deAth25.防腐Antisepsis 26.消毒disinfection27.灭菌sterilizAtion28.化疗chemotherApy29.消毒剂disinfectAnt30.抗生素Antibiotic31.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32.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33.溶源性lysogeny34.转化trAnsformAtion35.基因组genome36.质粒plAsmid37.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38.转导trAnsduction39.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40.局限性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41.培养物culture42.菌株strAin43.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44.感染infection45.免疫immunity46.侵袭力invasiveness47.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48.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49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50.重组DNA技术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中文)1.免疫2.先天性免疫3.补体4.免疫粘附5.过敏毒素6.补体的调理作用7.抗原(Ag) 8.组织相容性9.抗原决定簇(表位)10.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11.移植抗原12.肿瘤相关抗原(TAA)13.肿瘤特异性抗原(TsA)14.自身抗原15.同种异体抗原(同种异型抗原)16.完全抗原17.半抗原18.胸腺依赖性抗原(TD—Ae)19.佐剂(免疫佐剂)20.变应原21.免疫系统22.中枢免疫器官23.免疫细胞24.淋巴组织25.免疫活性细胞26.免疫分子27.抗原呈递细胞(APC)28.ADCC作用29.免疫应答30.体液免疫(H1)31.细胞免疫(CMl)32.初次免疫应答33.再次免疫应答34.免疫耐受35.MHC限制性36.抗体(Ab)37.免疫球蛋白(Ig)38.单克隆抗体39.抗体的调理作用40.白细胞介素(IL)41.免疫调节42.粘附分子43.细胞因子44.获得性免疫(后天免疫)45.干扰素(1FN)46.淋巴因子(LK)47.肿瘤坏死因子(TNF) 48.超敏反应49.脱敏疗法50.免疫复合物(Ic)51.人工免疫52.人工自动免疫53.人工被动免疫54.过继免疫55.生物制品56.疫苗57.类毒素58.疑集试验59.沉淀试验60.中和试验61.酶免疫试验(EIA)62.放射免疫测定(RIA)63.OT试验64.最低抑菌浓度(M1C)65.抗体的独特型66.免疫球蛋白超家族67.人兽共患病68.自然疫源69.非细胞型微生物70.原核细胞型微生物71.真核细胞型微生物72.脂多糖73.质粒74.类脂A75.荚膜76.鞭毛77.菌毛78.芽胞79.自营菌80.异营菌81.专性需氧菌82.专性厌氧菌83.热原质84.细菌素85.培养基86.菌落87.正常微生物群88.菌群失调89.条件致病菌90.消毒91.灭菌92.防腐93.无菌操作94.MIC95.溶原性细菌96.溶原性噬菌体97.R质粒98.转化99.转导100.溶原性转换101.接合102.耐药性变异103.L型细菌104.侵袭力105.外毒素106.类毒素107.内毒素霉108.外源性感染109.内源性感染110.隐性感染112.显性感染113.毒血症114.菌血症115.败血症116.脓毒血症117.原发性感染118.继发性感染119.单纯感染120.混合感染营养64.细菌的分离培养常选用A.液体培养基 D.固体斜面培养基B.半固体培养基 E.肉渣培养基C.固体平板培养基65.肉眼直接观察细菌有无动力常选用A.液体培养基B.固体斜面培养基C.半固体培养基D.固体平板培养基E.选择培养基分类11.测定细菌DNA中G+C的含量百分比可作为A.判断细菌致病力强弱的依据之一B.细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C.区分死菌和活菌的依据之一D.判断细菌繁殖速度的依据之一6.有助于细菌鉴别的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是A.外毒隶B.内毒素C.抗生素D.维生素E.色素173.微生物双名法两个组成部分是( )。
A.目名和科名B.科名和属名C.属名和种的形容词D.属名和多样化的词206.鉴别染色法是一种( )。
A.显示微生物的不同结构B.不同情况下采用C.将细菌划分成不同类型D.用于不同显微镜观察细菌代谢21.吲哚试验阳性的细菌是因为它能分解A.葡萄糖B.胱氨酸C.靛基质(吲哚)D.色氨酸生长1.杀灭细菌芽胞最有效的方法是A.煮沸法B.流动蒸气消毒法C.紫外线照射D.高压蒸气灭菌法2.以杀死下列哪种细菌作为判断灭菌的效果?A.结核杆菌B.葡萄球菌C.大肠杆菌D.有芽胞的杆菌3.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最好是选用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A.延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4.紫外线杀菌的主要机理是A.损伤细胞膜B.干扰DNA的复制C.干扰蛋白质的合成D.破坏酶系统5.保存细菌最好的方法是A.置于室温中B.置于4℃中C.干燥法D.冷冻真空干燥法6.对高温、干燥、化学消毒剂等有很强抵抗力的结构是A.孢子B.细胞壁C.芽胞 D.质粒7.消毒的含义是指A.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B.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D.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8.消毒牛奶和酒类常用A.流动蒸汽消毒法B.高压蒸汽灭菌法C.煮沸法D.巴氏消毒法9.干烤灭菌常用的温度和时间为A.121.3℃,15~30分钟B.100℃,2~3小时C.160℃,2~3小时D.200℃,2~3小时10.一般说来,消毒剂浓度越大,杀菌力越强,但例外的是A.乙醇B.氯C.来苏儿D.碘酒E.病毒1.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A.病毒都含单链RNA或DNAB.病毒全部代谢酶依赖于宿主细胞C.病毒颗粒中仅含蛋白质和核酸D.病毒颗粒中可装配有宿主细胞成分2.病毒的核酸具有下列哪些功能?A.传递遗传信息B.决定感染性C.编码结构蛋白D.编码非结构蛋白3.病毒复制中所产生的早期蛋白是:A.在病毒核酸复制前合成B.能抑制细胞的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C.病毒复制所需要的调控蛋白D.病毒结构蛋白的一部分4.病毒的蛋白质有以下哪些功能?A.组成病毒衣壳B.构成病毒的酶C.引起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应答D.组成病毒复制中的调控蛋白67.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的原因主要是:A.无核膜结构B.无完整的进行代谢活动所需的酶系统C.对外环境抵抗力弱D.不能产生能量68.病毒感染细胞后可能出现的结果:A.杀死细胞B.细胞膜上出现新抗原C.细胞内形成包涵体D.细胞增生69.病毒的致病作用包括:A.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害B.病毒引起宿主细胞发生恶性转化C.病毒在感染过程中释放的毒性物质导致炎症反应D.宿主的免疫应答造成的病理性免疫损伤70.干扰素具有下列什麽特性?A.有种特异性B.广谱抗病毒活性C.抗病原性弱D.应用后无副作用71.致敏T细胞能杀伤病毒感染靶细胞的条件是:A.感染病毒与病毒致敏T细胞的抗原特异性相同B.感染的病毒应为无包膜病毒C.靶细胞与T细胞的组织兼容性相应D.补体介导72.在抗病毒性感染中起主要作用的有:A.干扰素B.中性粒细胞C.致敏T细胞D.抗生素73.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A.病毒都含单链RNA或DNA B.病毒全部代谢酶依赖于宿主细胞C.病毒颗粒中仅含蛋白质和核酸 D.病毒颗粒中可装配有宿主细胞成分74.病毒的核酸具有下列哪些功能?A.传递遗传信息 B.决定感染性C.编码结构蛋白 D.编码非结构蛋白75.病毒复制中所产生的早期蛋白是:A.在病毒核酸复制前合成 B.能抑制细胞的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C.病毒复制所需要的调控蛋白 D.病毒结构蛋白的一部分76.病毒的蛋白质有以下哪些功能?A.组成病毒衣壳 B.构成病毒的酶 C.引起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应答D.组成病毒复制中的调控蛋白77.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的原因主要是:A.无核膜结构B.无完整的进行代谢活动所需的酶系统C.对外环境抵抗力弱D.不能产生能量78.病毒感染细胞后可能出现的结果:A.杀死细胞 B.细胞膜上出现新抗原C.细胞内形成包涵体 D.细胞增生79.病毒的致病作用包括:A.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害B.病毒引起宿主细胞发生恶性转化C.病毒在感染过程中释放的毒性物质导致炎症反应D.宿主的免疫应答造成的病理性免疫损伤80.干扰素具有下列什么特性?A.有种特异性 B.广谱抗病毒活性C.抗病原性弱 D.应用后无副作用25.溶原性细菌是指A.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B.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C. 带有R因子的细菌D.带有F因子的细菌26.关于噬菌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侵袭细菌等的病毒B.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C.主要有核酸和蛋白质合成D.每个噬菌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27.前噬菌体是指:A.亲代噬菌体B.尚未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C.整合在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D.尚未装配好的噬菌体83.溶原性细菌是指A.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B.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C.带有R质粒的细菌D.带有F质粒E.带有Col质粒遗传28.受菌直接摄取供菌游离DNA而获得新性状的过程称为A.转化B.转导C.接合D. 溶原性转换29.染色体上整合F因子的细菌称为A.F+菌B.F-菌C.高频重组菌(Hfr)D.F’菌30.溶原性转换是指A.供菌染色体基因与受菌染色体基因的重组B.供菌质粒DNA与受菌染色体DNA的重组C.两种细菌原生质体融合后发生染色体基因的重组D.噬菌体DNA与细菌染色体DNA的重组E.细菌染色体的基因发生突变31.流产转导是指噬菌体携带的外原性DNA片段A.未能进入受菌B.进入受菌后未能增殖C.进入受菌后未能与染色体DNA重组D.虽与受菌染色体重组,但未能表达其性状E.以上都不是89.溶原性转换是指A.细菌染色体基因发生突变:B.供菌染色体基因与受菌染色体基因重组C.供菌质粒DNA与受菌染色体DNA重组D.两种细菌染色体基因的交换E.噬菌体DNA与细菌染色体DNA的重组传染1.细菌在机体组织内能直接扩散的因素是A.透明质酸酶B. 菌毛C.荚膜多糖D. 外毒素2.关于外毒素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是活菌释放至菌体外的一种蛋白质B.主要有革兰阳性菌产生C.性质稳定.耐热D.抗原性强4.机体注射类毒素是属于哪种类型免疫?A.自然主动免疫B.人工主动免疫C.自然被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E.非特异性抵抗力5.革兰阴性菌内毒素的毒性部位主要成分是A.类脂AB.核心多糖C.外膜D.脂蛋白E.特异性多糖7.用于临床治疗的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是A.抗毒素B.外毒素C.抗生素D.细菌素E.色素9.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易导致A.药物中毒B.过敏反应C.机体免疫力下降D.菌群失调症E.自身免疫病92.细菌的致病力主要取决于A.侵袭力强弱B.毒素毒性强弱C.侵袭力和毒素 D.侵袭性酶类和毒素E.侵袭性酶类和荚膜94.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A. 氨基酸 B.蛋白质 C.脂肪酸 D.脂质97.经甲醛脱毒为类毒素的是A.抗毒素B.毒素C.干扰素D.细菌素100.机体被病原菌感染,但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临床症状但能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称为A.潜在性感染B.局部感染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101.细菌一时性侵入血流,但在血中一般不繁殖,称为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带菌者104.可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免疫功能是A.免疫防御功能B.免疫稳定功能C.免疫监视功能D.超敏反应105.先天性免疫的特点是A.无特异性B.有特异性C.具有完整的防御系统D.以细胞免疫为主107.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激活的顺序是A.C123456789 C.C142356789B.C132456789 D.C124356789109.只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组分是A.C2AB.C3AC.C2bD.C5A111.补体两条激活途径均参与的组分是A.C1rB.C4C.C2D.C3115.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分子的A.物理性状B.分子量大小C.异物性D.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117.许多抗原称为胸腺依较性抗原(TD-Ag),是因为它是A.在胸腺中产生的B.相应抗体是在胸腺中产生的C. 只能产生体液免疫D.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细胞辅助118.半抗原A.只有与载体偶联才能与抗体分子结合B.只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C.是大分子物质D.是小分子物质120.抗原的两大基本性能是A.异物性和特异性 B.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C.抗原性和异物性 D.理化复杂性和特异性122.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脾脏123.人的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 B.胸腺 C.脾脏 D.腔上囊125.能直接特异性地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A.K细胞B.Tc细胞C.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126.Tc细胞的作用是A.ADCCB.直接杀伤靶细胞C.自然杀伤靶细胞D.具有吞噬作用127.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浆细胞D.巨噬细胞129.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是A.IgGB.IgMC.IgAD.IgDE.IgE130.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A.重链的c区B.轻链的v区C.重链和轻链的v区D.重链和轻链的c区132.免疫球蛋白的FAb段的功能是A.通过胎盘 B.激活补体 C.结合抗原 D.与细胞结合135.分泌物中具有的免疫球蛋白为A.IgG B.IgM C.IgA D.IgD E.1gE136.介导I型变态反应的免疫球蛋白为A.IgG B.IgM C.IgA D.IgD E.1gE137.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为A.IgG B.IgM C.IgA D.IgD E.1gE138.最早合成的免疫球蛋白为A.IgG B.IgM C.IgA D.IgD E.1gE139.与抗原结合后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Ig是A.IgG B.IgM C.IgA D.IgD E.1gE140.能激活补体替代途径的Ig是A.IgG B.IgM C.IgA D.IgD E.1gE142.蛋白水解酶作用于抗体的A.VH区 B.CHl区 C.CH2区 D.CH3区 E.CL区143.免疫球蛋白A.都有抗体活性B.无抗原性C.由T细胞产生D.由B细胞合成144.将Ig分类的依据是A.重链恒定区抗原性不同 B.轻链恒定区抗原性不同C.重链可变区抗原性不同 D.轻链可变区抗原E.整条重链抗原性不同145.免疫稳定功能紊乱的结果是A.容易发生肿瘤 B.病毒持续感染 C.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D.容易发生变态反应 E.容易发生感染146.与免疫应答过程无关的是A.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 B.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C.T、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D.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147.初次免疫应答时产生抗体的特点是A.以IgM为主 B.IgG与]gM几乎同时产生C.为高亲和性抗体 D.维持时间长 E.抗体效价高148.再次免疫应答时产生抗体的特点是A.以IgM为主 B.IgG为主 C.为低亲和性抗体D.维持时间短 E.抗体效价低149.能使正常T细胞转化为致敏淋巴细胞的淋巴因子是A.白细胞介素-1 B.白细胞介素-2 C.转移因子D.促有丝分裂因子 E.干扰素150.有关免疫耐受,正确的是A.机体不发生免疫应答 B.特殊类型的免疫应答C.无需抗原诱导 D.随年龄的增长而易于发生E.没有特异性151.有关免疫抑制,正确的是A.机体不发生免疫应答 B.特殊类型的免疫应答C.无需抗原诱导 D.随年龄的增长面易于发生E.没有特异性152.抗体与干扰素所不同的性质是A.有效成分为蛋白质 B,能直接作用于病毒C.可由病毒感染诱导产生 D.可由淋巴细胞产生153.I型变态反应A.需要IgG抗体参与 B.以释放肿瘤坏死因子为主C.只发生于人 D.24小时后临床症状最明显154.与I型变态反应发生无关的成分是A.补体 B.K细胞 C.致敏淋巴细胞D.IgG和lgM E.吞噬细胞155.与型变态反应发生无关的成分是A.补体 B.K细胞 C.IgM D.IgG E.IgE 156.补体参与的反应是A.凝集反应 B.沉淀反应C.溶血反应 D.中和反应157.给机体注入疫苗使其获得免疫力的方法称A.人工自动免疫 B.人工被动免疫C.非特异性免疫 D.天然自动免疫158.IgG通过胎盘使胎儿获得的免疫力称A.人工自动免疫 B.天然自动免疫C.人工被动免疫 D.天然被动免疫159.大部分微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