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
- 格式:docx
- 大小:11.95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㈠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㈡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三、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a.用两条线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对准同种元素。
㈠双线桥法 b.要标明“得”、“失”电子,且得失电子数相等。
c.箭头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
a.用一条线表示不同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
㈡单线桥法 b.由失电子的元素指向得电子的元素,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总数。
c.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Fe2O3+3CO高温2Fe+3CO2 3Cu+8HNO3==3Cu(NO3)2+NO +4H2O四、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总结㈠从化合价升降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㈡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1、在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电子使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使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2、在共价化合物的形式过程中,公用电子对偏向哪一方,该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共用电子对偏离哪一方,该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3、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既与氧化还原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又与元素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㈠守恒律: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反应前后电离总数相等(离子反应)㈡价态律:元素处于最好价态,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
㈢强弱律: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㈣转化律:以元素相邻价态之间的转化最容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有可能生成同一价态的物质);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㈤难易律: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去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到后就越难失去电子。
㈥跳位律在特殊情况下,氧化剂遇到强还原剂时,或还原剂遇到强氧化剂时,元素的价态变化不是临位变化而是跳位变化的。
化学复习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结合实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实例:在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的反应中 是氧化剂, 是还原剂; 元素被氧化, 元素被还原;Fe 2O 3具有氧化性,CO 具有还原性; 是氧化产物, 是还原产物。
2.归纳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本质①特征: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②本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2)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物(即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3)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物(即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4)还原产物:氧化剂得到电子后生成的对应产物。
(5)氧化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后生成的对应产物。
3.基于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4.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题组训练:1.三氟化氮(NF 3)是微电子工业中一种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反应:3NF 3+5H 2O===2NO +HNO 3+9HF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F 3是氧化剂,H 2O 是还原剂B .HF 是还原产物C .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D .NF 3在潮湿的空气中泄漏会产生红棕色气体2.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 4溶于水并和水反应:NaBH 4+2H 2O===NaBO 2+4H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aBH 4中H 为-1价)( )A .NaBH 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 .NaBH 4是氧化剂,H 2O 是还原剂C .硼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D .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之比为1∶13.ClO 2是一种杀菌消毒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
实验室中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2KClO 3+H 2C 2O 4+H 2SO 4=====△2ClO 2↑+K 2SO 4+2CO 2↑+2H 2O 。
简述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本质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它可以产生各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如氧气、氢、氢氧根和碳氧根等,并且涉及到许多生物体的活动,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就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本质作一简要介绍。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以氧化物和还原剂为反应物,发生得到氧气、其它氧化物或还原物的反应。
其本质是由氧化事件和还原事件组成,它们在原子层面上是相互对立的,但在实际反应中却是相互耦合的一个整体。
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物会失去电子,而还原剂会增加电子,两个物质的反应结果会产生氧化物和还原物,氧化物为负离子,还原物为正离子。
氧化还原反应通常会与其他反应类型一起发生,一般来说,它们可以分为汇合反应、分解反应和取代反应等三类。
举例来说,氯气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与氢气反应,形成氰氯酸;铁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与氢气反应,形成氢氧化铁。
此外,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用来改变物质的质量。
例如,有机物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变成更高的醇等,也可以通过此反应变成更低的醛等,从而改变有机物的物质特性。
氧化还原反应在将原料转化为产物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工业生产中,氧化还原反应多次发生,为制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总结概括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氧化物和还原剂都可以作为反应物,它们之间互相耦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气、其它氧化物或还原物;其次,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改变物质的性质,使物质变成更高或更低的醇或醛;最后,氧化还原反应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运用,可以有效地制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综上所述,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它具有氧化物和还原剂之间互相耦合、可以改变物质性质和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等特点,从而为制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氧化还原反应》讲义一、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世界中,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极其重要的化学反应。
简单来说,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元素的氧化态(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就是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升降。
例如,氢气(H₂)和氧气(O₂)反应生成水(H₂O),氢元素的化合价从 0 价升高到+1 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从 0 价降低到-2 价,这个反应就是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在化学反应中,电子从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导致了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以金属钠(Na)和氯气(Cl₂)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为例。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Na⁺),其化合价从 0 价升高到+1 价;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氯离子(Cl⁻),其化合价从 0 价降低到-1 价。
在这个过程中,电子从钠原子转移到了氯原子。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双线桥法用于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我们以铜(Cu)和硝酸(HNO₃)反应生成硝酸铜(Cu(NO₃)₂)、一氧化氮(NO)和水(H₂O)为例。
首先写出化学方程式:3Cu + 8HNO₃= 3Cu(NO₃)₂+2NO↑ +4H₂O然后画出双线桥,从反应物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指向生成物中相应的元素,桥上标明电子的得失和数目。
铜元素失去 2×3e⁻,氮元素得到 3×2e⁻。
2、单线桥法单线桥法则是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箭头从失电子的元素指向得电子的元素,桥上只标电子转移的总数。
比如上述反应,单线桥可以这样表示:3Cu → 2NO 6e⁻四、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被称为氧化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被称为还原剂。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其他物质,自身被还原;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其他物质,自身被氧化。
例如,在反应 2H₂+ O₂= 2H₂O 中,氧气(O₂)是氧化剂,氢气(H₂)是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知识讲解1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电子对的偏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的升降(这也是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依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
对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对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图我们以铁与硫酸铜的反应为例来说明:在这个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了+2价,发生了氧化反应;铜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降到0价,发生了还原反应。
2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移)的物质。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
我们还以铁与硫酸铜的反应为例来说明。
3氧化还原反应的五条基本规律(1)电子得失守恒规律: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2)“以强制弱”规律:氧化剂+还原剂=较弱氧化剂+较弱还原剂;这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
(3)价态归中规律:同一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的变化规律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态,中间价态可相同、可不同,但只能靠近不能相互交叉(即价态向中看齐)。
KClO3+6HCl=KCl+3Cl2+3H2O而不是KClO3+6HCl=KCl+3Cl2+3H2O(4)歧化反应规律: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叫做歧化反应。
其反应规律是:所得产物中,该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一部分价态降低,即“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2十2NaOH=NaCl十NaClO十H20(5)优先反应原理:在溶液中如果存在多种氧化剂(还原剂),当向溶液中加入一种还原剂(或氧化剂)时,还原剂(或氧化剂)先把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氧化剂(或还原剂)还原(或氧化)。
高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图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应用:在化学方程式中标出各物质组成元素的化合价,只要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即可说明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口诀:升失氧氧还原剂,降得还还氧化剂(化合价上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在反应中做还原剂;化合价下降,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在反应中做氧化剂)。
3.化学反应的分类我们把化学反应按是否发生电子转移分成两大类: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下面我们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①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和新化合物,该过程一定伴随着电子得失,故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我们熟悉的Fe + CuSO4 == FeSO4 + Cu,铁失2个电子生成亚铁离子,同时,铜离子得两个电子生成铜单质。
②复分解反应与置换反应性质完全相反地,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并不存在电子转移,故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HCl + NaOH == NaCl + H2O.③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而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既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如:C + O2 =点燃= CO2;2H2O2 =(MnO2)= 2H2O + O2↑;又可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如:CaO + H2O == Ca(OH)2;2NaHCO3=△= Na2CO3 + H2O + CO2↑.④当然,我们可以将上述关系用Venn图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关系图4.有关氧化还原的判断①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I.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II. 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特殊地,金属的最低价态为0价,没有负价,故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III.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②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I. 常见的氧化剂及其对应的还原产物i. 活泼非金属单质• X2 → X-(X表示F、Cl、Br、I等卤素)•O2→O2- / OH- / H2Oii. 具有处于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MnO2→ M n2+•H2SO4→ SO2 / S•HNO3→ NO / NO2•KMnO4(酸性条件) → M n2+•FeCl3→ F e2+ / Feiii.其他•H2O2→ H2OII. 常见的还原剂及其对应的氧化产物i. 活泼的金属单质•Na → Na+•Al → A l3+ii.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H2→ H2O•C → CO / CO2iii.具有处于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CO → CO2•SO2→ SO3 / SO42-•H2S → S / SO2•HI → I2•Na2SO3→ SO42-•FeCl2→ Fe3+III.特殊情况i.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可能是同一种物质,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也可能是同一种物质,如歧化反应和部分归中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普遍的一种类型,也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种反应类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的是原子和离子之间的电子转移,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反应产物的特征性质也与反应物明显不同。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在于电子转移的过程,本文将会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电子转移所致的化学反应。
其中,原子或离子因失去或获得了电子而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三个重要的概念:氧化、还原和电子。
其中,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而还原则是指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同时,电子是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负电荷粒子,电子的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本质。
举个例子,二氧化锰(MnO2)和铝粉(A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3 MnO2 +4 Al → 3 Mn + 2 Al2O3在这个反应中,铝粉失去了电子,被氧化成了铝离子;而二氧化锰则获得了电子,被还原成锰离子。
铝粉的氧化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因此这个反应也是一个热反应。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因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因在于所有的原子和离子都希望达到一个非常稳定的电子结构,也就是希望拥有八个电子,这就是“八个外壳电子原则”。
当原子或离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后,它们可以达到更稳定的电子结构,因此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氧化还原反应有几个明显的特征:1. 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在于电子转移。
在反应中,有一方的原子或离子失去了电子,而另一方则获得了电子,电子从一个离子或原子转移到另一个离子或原子。
2. 伴随能量变化:因为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和离子之间的电子转移,所以这个过程肯定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有些反应会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被称为热反应。
而在有些反应中,反应物吸收了能量,这些被称为冷反应。
3. 反应物和产物的性质不同:氧化还原反应会导致反应物和产物的性质发生变化。
考点名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升降(某些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判别的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发展史:1.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氧被夺去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
2.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有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对物质的认识存在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隔离开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到从表面上看化合价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把氧化与还原统一在一个概念下,再透过现象看本质,化合价的变化是有电子得失或偏移引起的。
∙氧化还原反应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不是看得电子的多少,而是看得电子的难易;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不是看失电子的多少,而是看失电子的难易。
eg:氧化性:浓HNO3>稀HNO3还原性:Na>Al2、有新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eg:C(金刚石)==C(石墨);3O2==2O3(放电);P4(白磷)==4P(红磷)3、任何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或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4、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元素具有最高价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eg.H3PO4、H2SiO3(或H4SiO4)两酸均无强氧化性但硝酸有强氧化性。
氧化还原的表示可用单线桥也可用双线桥:一、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关系。
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或原子团。
标变价明确标出所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价的元素不标化合价。
连双线将标化合价的同一元素用直线加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注意:箭头的起止一律对准各元素)标得失 1.标电子转移或偏离数明确标出得失电子数,格式为“得/失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原子个数×单位原子得失电子数”2.标化合价变化一律标出化合价的变化,只有“化合价升高”“化合价降低”这两种写法,不可写为“升价”“降价”等3.标出元素反应类型一律标出元素所发生的反应,“被氧化”或“被还原”,其余写法均不正确4.检查得失电子守恒检查得失电子数是否相等,如不相等则重新分析。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1.概念本质:凡有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一类反应称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数相等。
特征:是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①双线桥法:②单线桥法:3.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在反应中是作氧化剂还是作还原剂,表观上可通过元素的化合价来判断。
一般来说,元素处于最高化合价时,只能作为氧化剂;元素处于最低化合价时,只能作还原剂;元素处于中间化合价时,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
⑴常见的氧化剂常见氧化剂的氧化性顺序为:Fe3+ >Cu2+>H+ >Fe2+ >Zn2+⑵常见的还原剂有常见还原剂的还原性顺序为:S2-(H2S)>SO32-(SO2、H2SO3)>I- >Fe2+ >Br - >Cl-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和依据氧化性→得电子性(填“得”或“失”),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还原性→失电子性(填“得”或“失”),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
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如:还原性:Na>Mg>Al ,氧化性:浓HNO3>稀HNO31.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金属性(还原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氧化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金属性(还原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氧化性)逐渐减弱。
2.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3. 根据非金属活动顺序非金属的活动顺序一般为:F O Cl Br I S 氧化性逐渐减弱;F—O2—Cl—Br—I—S2—还原性逐渐增强。
4. 依据反应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5.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温度、浓度、酸碱性的关系⑴温度:升高温度,氧化剂的氧化性增强,还原剂的还原性也增强。
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若不同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与同一还原剂(或氧化剂)发生反应时,所需温度高低不同,则温度低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反之则弱。
第01讲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基础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定义: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称之为氧化还原反应2.特征: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3.本质: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包括电子得失、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两种情况。
(1)从原子结构来看,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1个电子,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
当Na与Cl2反应时,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成为钠离子(Na+);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成为氯离子(Cl-),这样双方最外电子层都达到了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如图)。
反应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Na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Cl2被还原。
在这个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Na发生了氧化反应,Cl2发生了还原反应。
(2)H2与Cl2的反应则与此不同。
氢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1个电子,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也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在发生反应时,它们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而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1个电子组成一个共用电子对,这个电子对受到两个原子核的共同吸引,使双方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
由于氯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的稍强一些,所以,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氯原子而偏离于氢原子。
因此,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H2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C12被还原。
在这个反应中,发生了共用电子对的偏移,H2发生了氧化反应,C12发生了还原反应。
二、两剂两产物(升失氧降的还)1.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具有氧化性。
2.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3.氧化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的产物(即化合价升高的生成物)。
4.还原产物: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的产物(即化合价降低的生成物)。
简述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本质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可以将氧化剂转化为还原剂,或将还原剂转化为氧化剂。
它是化学反应中最普遍的反应之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变化、转化以及相互作用的本质。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为理解这种重要化学反应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大多数氧化还原反应都是发生在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在这种反应中,一种物质将电子转移给另一种物质,从而导致其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原因是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有电子的损耗和增加,使反应向前发展。
此外,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还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子的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特征。
这种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量可以多也可以少,最多可以转移数个电子,以实现氧化和还原反应。
2.种反应不一定要有氧参与,可以由氧代替其他参与者来实现电子转移。
但一般情况下,氧都是重要的参与者,在此反应中可以接受或损耗电子,它的作用是接受电子变为酸性或损耗电子变为基性。
3.化还原反应可以分为单物质反应和复物质反应两种类型,单物质反应在同一物质中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复物质反应是多种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形成新的物质。
最后,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分为化学反应及物理反应,其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过程中物质结构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而物理氧化还原反应则是电子转移,反应物的结构没有发生改变,只是电子的分布有所改变。
总之,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反应,它对理解物质的变化、转化及相互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由电子转移而引起的重要反应,其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此外,它还有许多特征,可以分为单物质、复物质及化学和物理的氧化还原反应,这种反应对理解物质的变化、转化及相互作用有着重要意义,对化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高一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在化学方程式中标出组成元素的化合价,只要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即说明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一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一)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或有电子的转移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失电子)→升(化合价升高)→氧(被氧化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得电子)→降(化合价降低)→还(被还原或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注】一定要熟记以上内容,以便能正确判断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剂、还原剂在反应物中找;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在生成物中找。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原子核电荷数逐渐增加,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2.氧化性还原性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金属活动性越强,对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3.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在一个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若含有多种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强的物质优先参与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二)氧化还原反应的七个重要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相互联系要点一、氧化还原反应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是什幺,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有转移,电子转移是微观的,宏观表现是化合价(即氧化数)的变化。
氧化数升高,即失电子的半反应是氧化反应,发生此反应的物质是还原剂;氧化数降低,得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发生此反应的物质是氧化剂。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还原剂被氧化剂氧化后生成的物质叫氧化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剂还原后生成的物质叫还原产物。
即: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得失氧关系示意图一般来说,同一反应中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比还原剂弱,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比氧化剂弱,这就是所谓“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
1氧化还原反应特点有哪些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或得到氧的化学反应),不是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缓慢进行不易被人觉察的氧化反应。
如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
燃烧必备的二条件: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自燃:由缓慢氧化积聚的热量引发的自发燃烧。
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
常用的还原剂有H2、CO、C等,具有还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