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计数及分类的方法及对检验质量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方法及质量控制发布时间:2021-07-15T15:07:08.667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0期作者:李莉[导读] 分析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方法及质量控制方式。
李莉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重庆市万州区 404000【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方法及质量控制方式。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本院进行体检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液进行检验,观察患者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在室温与低温状态下不同时间段的指标结果,观察使用不同比例抗凝剂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分析影响患者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因素。
结果:室温条件下以及低温条件下所检测血液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的指标在2h和5h时都明显低于0.5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抗凝剂稀释配比情况下1:5000比例中血液细胞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1:10000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检验血液细胞的方法通常是按照其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的指标进行,温度、存放时间和抗凝剂的使用比例都是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提高血液细胞检验质量需对血液样本的温度、存放时间和抗凝剂比例进行合理控制。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血液细胞;方法;质量控制 0引言临床检验是医生诊断患者的重要依据之一,只有当检验结果足够准确时医生的诊断精确度才能够得以保障,治疗措施才更加高效,因此在临床检验中提高检验准确效率是十分必要的。
血液细胞检验是临床检验中最常见的一项检验指标,其主要是对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等细胞的形态和数量进行检验,结合相应的医学标准判断患者的血液情况,找到患者身体的异常病症机理所在,便于为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而血液细胞的检测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最终的检验结果与实际有所偏差,对此检验人员必须明确了解影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有意识的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影响因素,做好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有效控制。
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控制方法【摘要】血液细胞检验即检验血液中的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白细胞,通过检验血液细胞为临床诊断血液等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正因如此,凸显血液细胞检验精准性重要性。
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完善血液细胞检验资料控制方式,保障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提升医学检验工作效率。
【关键词】医学检验;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医学检验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重要参考依据,更能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疾病,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方案,提升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血液细胞检验是临床检验重要组成,如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均为血液细胞检验内容,在检测的基础上统计和分析相关数据可准确判断疾病。
【1】所以,采取科学合理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可最大限度减少外界因素对结果造成影响,提升临床检验水平。
1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1.1完善质量控制体系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体系穿插于检验前、检验中以及检验后三个阶段,首先在检验前,医院需明确各个岗位检验人员工作内容与肩负的责任,有效落实检验工作。
完善人员奖惩制度,如果因检验人员操作等因素造成血液检验结果误差则需及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给予处罚,对于长期检验工作治疗达标工作人员可给予奖励,督促工作人员自觉规范操作,提升检验质量。
同时在检验之前需合理控制血液细胞信息以及标本采集工作,明确仪器、设备等在血液检验中存在问题;其次,在检验中;检测血液细胞时要合理把控质量检测,相关工作人员在此过程中需了解检测试剂、药品是否在标准范围内,血液分析仪等血液检验常用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还要控制室内检测温湿度并将其调整至正常范围。
第三,完成血液检验工作后需第一时间统计分析获得数据,根据检验结果做出病理判断。
【2】但检验结束并非完成所有检验工作,检验人员需根据患者既往病史综合分析患者身体状态,在明确细胞直方图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基础上判断病情,若情况允许,可运用上显微镜进一步检验分析结果,从整体层面把控患者疾病。
血常规检查意义引言概述: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提供重要的健康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常规检查的意义,并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血液成分的评估1.1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估贫血的重要指标,可以判断贫血的类型和程度。
1.2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有助于判断感染和炎症的程度。
1.3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可以评估机体的止血功能,过高或过低的血小板计数可能提示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
二、疾病的筛查和诊断2.1 血液肿瘤的筛查: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血液肿瘤的早期征兆,如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2.2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以帮助判断感染的类型和程度,有助于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2.3 肝肾功能的评估:血常规检查中的尿素氮、肌酐和尿酸等指标可以反映肝肾功能的健康状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肝肾疾病。
三、药物治疗的监测3.1 肿瘤治疗的监测:血常规检查可以监测肿瘤治疗的效果,如化疗对造血系统的影响,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恢复情况。
3.2 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监测:血常规检查可以监测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效果,如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变化,以及感染的风险评估。
3.3 抗凝治疗的监测:血常规检查可以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如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出血和栓塞的风险评估。
四、健康管理和预防4.1 体检和健康评估:血常规检查是体检中常规的一项检查项目,可以提供全面的健康评估和疾病风险评估。
4.2 预防疾病的策略: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如血液肿瘤和贫血等,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
4.3 健康指导和干预:血常规检查可以为个体提供健康指导和干预措施,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调整生活方式等,有助于改善健康状况。
五、临床疾病的监测和疗效评估5.1 慢性疾病的监测:血常规检查可以监测慢性疾病的变化,如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和评估疾病的控制程度。
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四川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蹇启政只要在工作中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采用多种方法作好血细胞分析仪的质量控制,就能发出一分合格的检验结果,也才能在室间质评中取得好的成绩!室内质量控制和校准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措施。
一、概述从1949年美国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简称CAP)首先开始研究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简称质控)问题,美国学者Levery和Jenning于1950年发表第一篇关于使用质控图的实验室室内质控,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到70年代,实验室质量控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全面质量管理,推行Good Laboratory Parctice(简称GLP)。
进人80年代末期,GLP的统一标准产生了,发展到“认证实验室”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的宗旨在于预防差错的产生。
质控图的统计学质控的目的是检出差错。
统计学的实验室室内质控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基本概念1.1质量控制(QuailityContro,Q.C)质量控制是监视全过程,排除误差,防止变化,维持标准化现状的一个管理过程。
这一过程是通过一个反馈环路进行的。
l)确定控制的对象;λλ 2)规定控制对象的标准(预期值);3)制定或选择控制方法和手段;λ4)测量实际数据;λλ 5)比较或较对实际数据与预期值之间的差异,并说明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
超出预定误差范围,报警系发出信号,反馈通道中断。
λ 6)采取行动,解决差异。
恢复原状(原标准状态)的手段发挥作用。
质量控制主要采用质控图进行。
质控图是把某一检验的性能数据与所计算出来的预期的“控制限”进行比较的图。
这种性能数据是在按规程正常进行时,按时间顺序而抽选出来的,其目的是检测检验过程中变异的“可追查”性原因。
“可追查”性的误差原因,是指除去随机误差以外的其他原因。
“控制限”是通过统计计算出来的,详细介绍见室内质控程序。
血细胞分类及其正常范围
血细胞是指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它们在血液中执行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免疫防御具有重要意义。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
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的红细胞数量为(4.0-5.5)×10¹²/L,成年女性的红细胞数量为(3.5-5.0)×10¹²/L。
白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负责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和感染。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多种类型。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白细胞数量为(4-10)×10⁹/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 50%-70%,淋巴细胞占 20%-40%,单核细胞占 3%-8%。
血小板是一种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的细胞,主要负责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和防止出血。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小板数量为(100-300)×10⁹/L。
需要注意的是,血细胞的正常范围可能因年龄、性别、生理状态和地理位置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如果血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如贫血、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
因此,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了解自己的血细胞情况,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血细胞计数原理血细胞计数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诊断和监测疾病,以及指导治疗。
血细胞计数的原理是利用血液中细胞的特定性质进行测量。
在现代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血细胞计数方法有自动计数仪和手工计数法两种。
自动计数仪是一种高效、准确的血细胞计数方法。
它利用先进的光学技术和计算机算法,可以快速测量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
自动计数仪通过血液样本的加工和处理,将细胞分散开来,然后通过光散射和吸光度测量来计算细胞的数量。
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光散射和吸光度特性,因此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区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并计算它们的数量。
手工计数法是一种传统的血细胞计数方法,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
首先,将血液样本制备成薄片,然后使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观察和计数。
手工计数法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耗时且容易出现人为误差。
然而,手工计数法仍然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
血细胞计数的结果通常以每升血液中细胞的数量来表示。
红细胞计数用于评估贫血和其他与红细胞相关的疾病,白细胞计数用于检测感染和炎症,血小板计数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出血倾向。
此外,血细胞计数还可以提供其他相关指标,如红细胞平均体积、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等,这些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血细胞计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但仍然需要注意一些因素可能对结果产生干扰。
例如,血样的质量和保存条件、药物的影响、体液的稀释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计数结果的偏差。
因此,在进行血细胞计数之前,需要严格控制这些因素,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血细胞计数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测量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可以提供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
自动计数仪和手工计数法是常用的计数方法,它们利用血液中细胞的特定性质来进行测量。
血细胞计数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决策,对于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血细胞计数法名解-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血细胞计数法是一种通过对血液中的各类血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的方法。
血液是人体中最重要的液体之一,其中含有多种类型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细胞计数法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这些血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从而帮助医生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诊断。
血细胞计数法是医学检验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通过血细胞计数,我们可以快速获得一个人体内不同种类血细胞的数量,并计算它们之间的比例。
这对于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贫血程度和感染情况等健康信息非常有帮助。
血细胞计数法根据不同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血液涂片计数法、流式细胞仪计数法和自动化血细胞计数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血细胞计数。
血细胞计数法在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血细胞计数,我们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的血液状况,从而指导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血细胞计数法也是一种疾病筛查和监测的手段,可以提前发现一些疾病的征兆,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细胞计数法也将会得到更多的改进和创新。
通过进一步提高计数的准确性和效率,医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并为他们提供更为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血细胞计数法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相信它将在未来的医学领域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本篇文章的大致结构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以引导读者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部分:该部分首先概述了血细胞计数法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然后介绍了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2. 正文部分:该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
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血细胞计数法的定义和原理,包括不同种类的计数方法和其背后的基本原理。
接着,我们将探讨血细胞计数法的分类和应用,涵盖不同的计数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血常规报告分析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体内情况,发现异常现象并进行进一步诊断。
本文将对血常规报告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1. 血红蛋白 (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主要功能是携带和输送氧气。
正常的血红蛋白水平在男性为130-180 g/L,女性为120-160 g/L。
偏低的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提示贫血或其他疾病。
2. 红细胞计数 (RBC):红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所含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5×1012 /L(男性)和3.5-5×1012 /L(女性)。
如果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或其他疾病。
3. 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计数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50-400×109 /L。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血小板计数偏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4. 白细胞计数 (WBC):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所含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0×109 /L。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身体抵抗感染。
白细胞计数偏高可能表示有炎症或感染存在。
5.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NEUT%):中性粒细胞是一种主要的白细胞类型,能够参与身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
正常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范围为40-75%。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可能表示有感染或炎症存在。
6. 淋巴细胞百分比 (LYMPH%):淋巴细胞是一种主要的白细胞类型,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
正常的淋巴细胞百分比范围为20-40%。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可能表示免疫系统的活跃。
7. 单核细胞百分比 (MONO%):单核细胞是一种主要的白细胞类型,参与抗炎反应和免疫调节。
正常的单核细胞百分比范围为2-8%。
单核细胞百分比偏高可能表示感染或炎症存在。
血常规检查报告分析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常用的临床检查项目,通过血液中的各项指标来评估机体的健康状况。
下面将对血常规检查报告进行详细的分析。
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携带氧气。
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标准范围为130-175 g/L,女性为115-150 g/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或失血,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脱水或肺部疾病有关。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测量值。
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为4.3-5.9×1012/L,女性为3.5-5.0×1012/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脾功能亢进或骨髓异常增生有关,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贫血、出血或骨髓功能不全有关。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测定结果。
正常范围为125-350×109/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骨髓病变或感染有关,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血液凝固异常或骨髓抑制有关。
4.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程度。
正常成人的白细胞计数为4-10×109/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免疫系统异常,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或骨髓抑制有关。
5.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中性粒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白细胞亚群,负责抵御细菌和病毒感染。
正常范围为50-70%。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细菌感染、炎症或应激反应,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骨髓抑制或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6. 淋巴细胞百分比(LYM%):淋巴细胞是免疫功能的关键细胞,负责抗体产生和免疫调节。
正常范围为20-40%。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病毒感染或免疫系统异常,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或骨髓抑制有关。
7. 血红蛋白分布宽度(RDW-CV):血红蛋白分布宽度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程度,是衡量贫血类型和程度的指标。
正常范围为11.6-14.6%。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类型复杂或骨髓功能异常。
血细胞计数及分类的方法及对检验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人工计数与仪器计数的差别以及对检验质量的影响。
方法:对每份标本分别用人工计数,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计数。
结果:白细胞通过两种计数方法得出的检测结果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常规检验的形态学观察和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两种检测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对仪器分析后的异常结果进行形态学观察可以很好的提高检验质量。
【关键词】血细胞;人工计数;检验质量
目前,因为在国内医疗单位中血液分析仪的普及,许多基层单位为省时省力,白细胞分类极不认真,大部分以仪器检测结果为最终结果而未进行形态学观察。
其结果质量与临床各科室诊断有密切关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且血涂片中所见细胞可作为间接的白细胞计数的质控对照,有其重要实用价值。
虽然血液分析仪的白细胞分类已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但染色的血涂片分类,由于可提供许多其它重要信息,特别是能识别各种异常血细胞及血液寄生虫,这是仪器分类不能代替的。
国内使用三分类和五分类的血液分析仪较多,也出现了一些影响检验质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材料与仪器
1、EDTA-K
抗凝真空管
2
2、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
质控品为厂家配套且在有效期以内。
3、1.5%冰醋酸;一次性微量吸管;计数池;
二、方法
1、采用真空采血法抽取静脉血2ml在EDTA- K
抗凝真空管中,充分混匀。
检测
2
前清洗机器,质控在控。
2、用1.5%冰醋酸,1:20倍稀释。
用一次性微量吸管和计数池。
对每份白细胞标本做六次计数,记录四个大方格的白细胞数。
3、血液分析仪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采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按仪器操作规程操作,每份标本平行做3次,记录结果。
配套试剂均为原装试剂,⑴稀释液;⑵溶血素;⑶清洗液;⑷散射包;⑸五分类质量控制全血。
4、结果分析见表:
手工与五分类结果对照表(n=20,X±S)
类
别WBC(109/L) N(%) L(%) M(%) E(%) B(%) CV%
手工 4.22 ±1.2 0.65±0.11 0.33±0.2 0.04±0.01 0.01±1.1 0.0± 0.98
五分类 4.21±1.10.56±1.3 0.32±0.25 0.12±1.22 0 0 2.2
P<0.05
血液分析仪的白细胞分类计数,已由细胞大小的粗略分类发展为依靠高新技术的五分类,进入到可与目视显微镜分类相当的水平。
国外曾作过多种五分类血液分析仪与目测分类的比较⑵,中性粒细胞仪器分类变异系数(CV)在1.1%~2.1%,目
测分类CV在3.6%;淋巴细胞仪器分类CV在1.6%~3.7%,目测分类CV在6.2%;嗜碱性粒细胞的精密度较差,仪器分类CV可达50%,目测分类的CV也达54.4%。
1、50份标本共重复330次,其中199次在士1SD内,可靠性概率为60%,297次在±2SD以内,可靠性概率为90%,33次在土2SD以外,基本上符合正态分
布曲线。
2、白细胞在计数池内四个大方格高低差数随白细胞数增多而增大。
3、SD随白细胞数增高而增大,SD与白细胞数并非成倍性增加。
四、讨论
在人工充池计算血细胞数量的过程中,由于像配置 1.5%冰醋酸、对血细胞1:20倍稀释等过程中都要全手工操作,其中难免造成误差,而且通过这些繁琐的步骤检测出的结果的误差就更大了。
白细胞在计数池内的分布均匀是相对的,不均匀是绝对的,故提示在计数池中数两个大方格X100或数一个大方格X200均会使SD成倍增加,明显影响精密度。
人工计数的过程数计数池的细胞量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不能做到短时间检测大量标本。
血细胞仪器计数则可以降低误差,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计算出结果,现阶段的五分类仪器可以达到每小时100个标本的工作量,增高的工作效率。
所以现代的医疗单位普及了以血细胞分析仪为血常规的主要检测方式。
但是,血细胞分析仪是通过对细胞的形态而不是对细胞的性质进行RBC、WBC、PLT判断和分类的。
而仪器对异常细胞的检测范围是很有限的。
即使是精确性很高的五分类仪器,也只能分辨WBC的中性、淋巴、单核、嗜酸、嗜碱性细胞。
对某些血液疾病、血细胞结构异常、中毒颗粒、异形淋巴细胞、欧氏小体和血液寄生虫等,是无法识别的。
这对于较健康的、血细胞形态正常的人的标本来说,其检测结果基本是正确的。
但对患有不同血液病的标本、各方面的因素就会影响到仪器分辨血细胞的准确性。
所以为防止对一些疾病的漏检、确保血液常规检测的质量,必须建立对异常结果的复核程序——血液涂片镜检和人工计数的程序。
但,也并不是说对每一份标本都需要分类镜检复检。
在排除仪器、试剂及人工因素造成的误差外,我们结合实际和有关资料,将必须复核和适应显微镜检的情况归纳:
(1)RBC系统:RBC与Hb或HCT不协调;RBC过多或过少;MCV, MCH, MCHC 明显异常。
RBC直方图非正态分布;有双峰、多峰;均值偏高。
均应作血片镜检,观察RBC形态、大小,看是否符合仪测结果和贫血的结论。
(2)WBC系统:WBC 直方图30fL前区出现不应有的峰、缺峰、低值线过高、谷线缺失、高值线过高、单核区域增高应作镜下WBC的总数复核。
患者不明原因的发热,在未用抗生素时,WBC总数正常、分类正常或分类显示粒细胞高、淋巴细胞少时。
WBC总数异常高,中性>95%、淋巴<5%或仪器未分类者,应作镜下WBC总数的复核和血片镜检分类,以防止漏检血液病和血液寄生虫病。
(3)PLT系统:PLT直方图出现多峰;波形参差不齐;峰谷过高;右侧出现异常峰。
PLT计数过多或过少;仪器提示PLT有聚集情况;PLT值较高、MCV值较少时。
应用显微镜对PLT总数进行复核,并血片镜检观察PLT形态、大小有无异常。
(4)高胆红素,高乳糜血症者,MCHC>350 fL 时,应将血浆用生理盐水置换后再作仪测复检。
(5)已知患者有糖尿病、肾小球肾炎、血液病和化疗者在治疗中监测血常规时应作RBC、WBC、PLT人工计数和血片镜检。
(6)结果报告:中出现警号时。
而在形态学观察分类血细胞时,一个有长期临床经验的的检验人员可以通过
镜检来准确的区分血细胞的正常或病理状态下的血细胞形态,可与血细胞分析仪分类的结果进行对照,还可以达到质量控制的作用。
使得在血常规的最终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由上述可见:血常规检验的形态学观察和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两种检测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对仪器分析后的异常结果进行形态学观察可以很好的提高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顾玉琴.血细胞分析中应包括涂片染色镜检观察[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5,10(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