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知识培训【最新版】
- 格式:pptx
- 大小:7.72 MB
- 文档页数:26
手卫生知识培训课件一、引言手卫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双手会接触到各种物体和表面,容易沾染各种细菌和病毒。
通过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本课件旨在介绍手卫生的基本知识,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手卫生的重要性以及手卫生的时机。
二、正确的洗手方法1.使用流动水:使用流动水将双手充分湿润。
2.使用肥皂:取适量肥皂,均匀涂抹在双手上。
3.搓洗手掌:用手指搓洗手掌,包括手指间和指关节。
4.搓洗手指:用手指搓洗手指,包括指尖和指甲下。
5.搓洗手背:用手指搓洗手背,包括手腕和手肘。
6.冲洗肥皂:用流动水将肥皂彻底冲洗干净。
7.干手:使用干净的纸巾或毛巾将双手彻底擦干。
三、手卫生的重要性1.预防自身感染:正确的手卫生可以减少自身感染的风险,保护自己的健康。
2.预防传播给他人:正确的手卫生可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保护他人的健康。
3.预防医院感染:在医院环境中,正确的手卫生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4.提高公共卫生水平:广泛推广手卫生知识,可以提高公共卫生水平,减少疾病的传播。
四、手卫生的时机1.进食前后:在进食前后洗手可以避免将细菌和病毒带入口腔,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
2.上厕所前后:在上厕所前后洗手可以避免将细菌和病毒传播给自己和他人的生殖器和肛门区域。
3.接触病人前后:在接触病人前后洗手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4.接触动物前后:在接触动物前后洗手可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五、总结手卫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正确的手卫生时机是保持手卫生的关键。
通过加强手卫生知识的培训,可以提高公众对手卫生的认识和重视,减少疾病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希望本课件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手卫生知识,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
正确的洗手方法1.使用流动水:流动水能够帮助冲刷掉手上的细菌和病毒,因此洗手时应始终使用流动水。
关于手卫生知识培训内容【十六篇】【篇一】手卫生知识培训内容一、手卫生规范中的术语和定义。
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洗手,医务人员应用洗手液在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悄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3、手卫生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4、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应用洗手液在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5、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6、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7、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8、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二、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2、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3、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4、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清除或者杀灭三、手卫生设施。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手术室、妇科处置室、外科处置室、内镜室、口腔科、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应配备清洁剂;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二次污染;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手卫生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2、外科手消毒设施:应配置洗手池;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应配备清洁剂;应配备清洁指甲用品;可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内使用;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应配备干手物品;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四、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手卫生知识培训内容【5篇】第1篇: 手卫生知识培训内容一、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5、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6、进入或离开病房前; 二、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注意事项1.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及配戴饰物的部位等。
2.洗手使用皂液、在更换皂液时,应当在清洁取液器后,重新更换皂液或者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
禁止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
如使用固体肥皂,应保持肥皂干燥,盛装肥皂的容器保持清洁。
3.手洗净后应用一次性纸巾、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小毛巾应一用一消毒。
4.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三、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进行手消毒(手消毒指征)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手卫生知识培训ppt课件contents •手卫生基本概念与重要性•手部微生物与污染途径•正确洗手方法与步骤演示•消毒剂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手套佩戴时机和更换频率建议•监测评估与持续改进策略目录01手卫生基本概念与重要性手卫生定义及目的定义手卫生是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减少手部暂居菌,抑制微生物在手部的生长繁殖,避免交叉感染与二次污染,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健康。
有效减少细菌和病毒在手上的积聚和传播,降低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等感染风险。
预防疾病保障食品安全维护个人形象在食品处理前后进行手部清洁,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保持手部清洁有助于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体现个人素养。
030201日常生活中手卫生意义医疗行业手卫生要求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护人员需遵循手卫生相关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患者诊疗安全。
配备齐全的手卫生设施医疗机构应提供便捷、有效的手卫生设施,如洗手池、消毒液等。
加强手卫生培训与监督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手卫生措施得到落实。
03手卫生习惯影响个人健康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有助于维护个人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01手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日常生活中,手会接触到各种物品和环境,容易沾染细菌和病毒。
02保持手卫生有助于预防疾病通过正确的手部清洁和消毒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手上的病原体,降低感染风险。
手卫生与个人健康关系02手部微生物与污染途径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菌种。
细菌如流感病毒、诺如病毒等,易通过手部接触传播。
病毒如白色念珠菌等,可导致手部皮肤感染。
真菌手部常见微生物种类通过接触污染物体或病人分泌物等,使手部沾染微生物。
直接接触如通过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等方式,使手部间接接触到微生物。
间接接触手部微生物污染易导致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皮肤感染等多种疾病。
危害微生物污染途径及危害预防措施与建议勤洗手在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品后,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