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11-26抗战爆发及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 格式:doc
  • 大小:2.88 M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单元第二十六讲

1.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1937年9月。国民政府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答案:D

2.有一首歌是“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墙铁壁,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这支军队应是

() A.新四军

B.八路军

C.义勇军

D.抗日联军

答案:B

3.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积极组织正面战场的抗日活动,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会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这些会战中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狂妄计划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1937年8月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上海地区激战三个月,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答案:A

4.右图是位于山西省灵丘县的我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型关大捷纪念碑”。下列关于平型关战役属性的正确表述是

()

A.防御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

B.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

C.相持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

D.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

解析:平型关战役发生在1937年10月,属于抗战防御阶段。

答案:A

5.抗战时期,八路军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这就是“土八路”。这一史实突出体现了毛泽东的

() A.根据地建设思想

B.土地革命政策

C.人民战争路线

D.统一战线主张

解析:认真解读材料,不难看出这些史实体现了其人民战争路线。

答案:C

6.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

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的变化

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

解析:依托教材和地图辨析可知:图中阴影部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并得以发展壮大的史况。

答案:C

7.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方针,这是因为

() A.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

B.英美等国政府支援中国抗战

C.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

D.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

解析:1938年日军占领广州和武汉,由于在中国的战线太长,加之兵力与财力不足,不得不改变侵华战略方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答案:A

8.日本首相平沼表示:“蒋介石将军与其领导之政府,假使能重新考虑其反日态度,与日本共同合作,谋东亚新秩序之建立,则日本准备与之作中止敌对行为之谈判。”这反映了

() A.日本放弃灭亡中国的计划

B.日本要集中兵力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C.日本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

D.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而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始终未改变。B、D 两项材料中未体现。

答案:C

9.抗战期间,日本在沦陷区大肆掠夺经济的方式有

()

①掠夺工矿资源②强占耕地③掠夺劳动力④掠夺金银现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抗战期间日本在沦陷区大肆掠夺经济方式的再认再现能力。

①②③④都是日本在沦陷区大肆掠夺经济的具体形式。

答案:D

10.据抗战胜利后不完全调查,1937年日本占领南京后抢走的有器具30.9万件,衣服540余万件,金银首饰14200两,珍贵书籍14.86万册,古字画28400件,古玩7300余件,牲畜6200头,粮食1200万担,其他诸如工厂设备、原料、车辆、铁器和破坏的房屋商店尚未统计。这种野蛮的经济掠夺的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是

() A.积累资本主义发展的资金

B.实现中日经济提携

C.转嫁三十年代大危机

D.满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

解析:联系教材中日本在沦陷区的统治可知,日本经济掠夺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是“满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

答案:D

一、选择题

1.(2010·广东三校联考一)读《人物风俗制度丛谈》中某一篇文章到“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北平市成立时,以宛平县不能寄治城内,遂移于此……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一段文字,可以判定此篇文章最有可能的成文时间是

() A.明崇祯三年

B.1931年9月

C.北平市成立时

D.1937年7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及史料中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透露的“卢沟桥”、“宛平县”、“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等信息,不难判断出文中描述的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所以答案为D。而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挑衅是在东北,与材料所述信息不符,A、C为干扰项。

答案:D

2.(2010·福州期末)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一下报道:“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不明。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解析:结合报道提供的地点和状况可知B正确。

答案:B

3.(2010·南宁模拟)下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特征是

()

A.国共合作,打倒北洋军阀

B.国共对峙,中共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国共内战,国民党进攻中原,挑起了内战

解析:由题中“第十八集团军”和“委员长蒋中正”等信息可知正确答案为C项。抗日战争爆发后,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按战斗序列为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司令。

答案:C

4.据统计,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寇对重庆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轰炸,共出动飞机9513次,投弹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炸伤市民1410多人。其战略目的主要是

() A.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B.为侵占重庆作准备

C.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

D.“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其战略方针不得不随之改变。日寇狂轰滥炸陪都重庆的目的只有一个:瓦解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逼迫国民政府早日投降。

答案:A

5.(2010·扬州调研)“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它描述的主要是

() 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

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解析:《黄河大合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名曲,故C正确。

答案:C

6.(2010·合肥质检)“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