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表
- 格式:doc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122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相关推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通用9篇)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综合考量活动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
那么你有了解过活动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通用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120xx年6月13日是我国第xx个“文化遗产日”。
为切实做好各项宣传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宗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示活动,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共同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主题今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艺术,延续中华文脉”。
三、时间安排20xx年6月9日至6月20日四、活动内容(一)召开市文博考古学会年会和全市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30年老同志座谈会。
时间:6月9日—10日地点:市会议中心会议室、市阳光大厦五楼会议室内容:开展学术研讨和学会换届会员会议,颁发荣誉证书,回顾总结座谈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二)举办焦作市庆祝第xx个全国“文化遗产日”暨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仪式。
时间:6月13日上午8:30地点:东方红广场中心舞台内容:拟请市领导颁发第二批国家级、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匾牌和第二批国家级、第一批省级、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奖牌及证书。
仪式前组织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
各县市区主管领导,文化局局长、分管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副局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等参加仪式。
在东方红广场西侧举行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现场发放宣传单、咨询)。
(三)举办第十个全国“文化遗产日”文物陈列及图片展览。
2023关于文化活动方案汇编10篇文化活动方案篇1各市文广新局、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今年6月__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
今年“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是“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主题口号为“非遗传承,人人参与”。
为推进非遗保护和传承,大力弘扬我省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展示近年来我省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促进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大社区和民众中更好地传承发展,现就组织好__年“文化遗产日”非遗宣传活动通知如下:一、积极参加省里组织的“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文化遗产日”期间,省文化厅将举办一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__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十大模范传承人颁证授牌;系列展演展示活动;专家讲座等。
各地文化行政部门要根据省里的通知要求,积极做好参加省文化厅组织的各项调演活动的准备工作。
相关活动方案另行通知。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文化遗产日”期间,各地文化行政部门要以宣传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重点,围绕“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的主题,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精心谋划,创新方式,积极发动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机构、保护机构及文艺表演团体,举办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演、论坛、讲座、咨询等活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并通过印发宣传材料、粘贴宣传海报等方式,集中、全面、深入地宣传非遗保护与城镇化的密切关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人民群众了解、认知我省瑰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觉参与非遗保护工作。
三、有关要求各地组织“文化遗产日”相关活动,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好相关工作方案;要突出主题,注重效果,充分发挥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和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广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增强群众的广泛参与性;要认真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活动安全开展。
山东省历史文化悠久,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山东的历史文化更加丰富而饱满。
截至2018年,山东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0个,位居全国第二名。
相比于河南、安徽及江苏等相邻省份,山东的非物质文化处于优势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占优。
如下表1所示,是山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表1山东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表类别代表遗产数量传统音乐聊斋俚曲、鲁西南鼓吹乐、鲁南五大调等14舞蹈海阳大秧歌、莺歌柳书、山东落子等11传统戏剧山东梆子、茂腔、道情戏、柳子戏等28曲艺山东大鼓、山东快书、莺歌柳书等8体育、杂技与竞技聊城杂技、蹴鞠、宁津杂技4传统美术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21传统手工技艺鲁锦织造技艺、风筝制作技艺等6民间文学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传说等15传统医药东阿阿胶制作技艺12民俗祭礼大典、泰山石敢当习俗、胡集书会11合计130资料来源: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及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理总结之后。
一、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之路中的阻碍(一)开发流于表面,文化挖掘疲于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于群众,与传统民俗文化的契合,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多样化的形式,在现代文明中彰显。
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中,通过文化艺术馆、文化旅游等形式,盘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是,开发形式同质化严重,文化开发流于表面,对于文化内涵本质的挖掘不彻底,存在形式化等问题。
也就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开发到挖掘,均处于表面层次,在深度、广度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强化。
当前,山东大部分地区的民俗旅游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之中,但都处于起步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与旅游相结合,考验一个地方的文化素养,也强调文化为载体的旅游资源构建,应通过文化的多维度展示,以获得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才是文化与旅游联姻的目的。
很显然,山东在非物质文化旅游领域,应进一步从深层次挖掘,将文化的独特内涵展现出来。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商品创新程度不够在文化旅游日益“溢出”的情况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传旅游开发,也面临旅游商品同质化、缺乏创新等问题,影响文化领域发展质量。
非遗主题教育活动方案非遗主题教育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中华文化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京剧、皮影戏、传统曲艺等。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新兴文化的冲击,这些非遗正在逐渐被遗忘和失传。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我们计划开展一系列非遗主题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参与者对非遗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对非遗的保护意识;2. 培养参与者对非遗技艺的兴趣和热爱,鼓励他们主动传承非遗;3. 促进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深对中华文化的感受和体验;4. 扩大非遗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
三、活动内容1. 非遗展览为了展示非遗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我们计划举办一次非遗展览。
展览将以京剧、皮影戏、传统曲艺等非遗类型为主题,通过图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展示手段,向参观者介绍非遗的起源、发展和技艺特色。
展览期间还将举办非遗技艺表演和互动体验活动,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和体验非遗。
2. 非遗讲座定期组织非遗讲座,邀请非遗传承人和专家学者进行演讲。
他们将讲解非遗技艺的历史渊源、流派演变、技巧特点等内容,同时分享自己的传承经验和故事。
通过讲座,参与者可以深入了解非遗的内涵和价值,激发他们对非遗的兴趣和热爱。
3. 非遗体验活动为了让参与者能够亲身体验非遗技艺,我们计划举办一系列非遗体验活动。
比如,组织京剧学习班、皮影戏工作坊、传统曲艺表演等。
参与者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学习非遗的基本技巧和表演要领,感受非遗的魅力并发挥自己的才艺。
4. 非遗传承培训针对有意向传承非遗技艺的人群,我们将开设非遗传承培训班。
培训班将邀请有资历的非遗传承人担任教师,传授非遗技艺的基本功和高级技巧。
通过培训,学员们可以系统地学习非遗技艺,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并获得非遗传承人的认可。
五、活动实施方案1. 组织筹备工作确定活动主题、目标和内容,并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表。
成立组织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正文:----------------------------------------------------------------------------------------------------------------------------------------------------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东政字〔2019〕5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市政府批准市文化和旅游局确定的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40项),现予公布。
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保护理念,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和管理工作,为继承和弘扬我市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东营市人民政府2019年12月19日东营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40项)一、传统音乐(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区或单位45 Ⅱ-5 夯歌河口区46 Ⅱ-6 小清河号子广饶县二、传统舞蹈(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区或单位47 Ⅲ-8 牛庄霸王鞭东营区48Ⅲ-9城坞龙灯广饶县三、曲艺(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区或单位49 Ⅴ-3 老扬琴利津县四、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区或单位50 Ⅵ-2 福寿长拳河口区51 Ⅵ-3 形意八卦掌河口区五、传统美术(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区或单位52 Ⅶ-5 黄河口糖艺河口区53 Ⅶ-6 祥瑞面塑河口区54 Ⅶ-7 芦苇画河口区55 Ⅶ-8 泥陶手工技艺垦利区56 Ⅶ-9 乐安剪纸广饶县57 Ⅶ-10 乐安面塑制作技艺广饶县58 Ⅶ-11 李鹊麦秸画制作技艺广饶县59 Ⅶ-12 鼻烟壶内画东营开发区60 Ⅶ-13 面塑东营开发区六、传统技艺(2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区或单位61 Ⅷ-7 牛庄车里筛子编制技艺东营区62 Ⅷ-8 史口烧鸡制作技艺东营区63 Ⅷ-9 史口水煎包制作技艺东营区64 Ⅷ-10 河口花馍河口区65 Ⅷ-11 韩门家酒河口区66 Ⅷ-12 旗袍制作技艺垦利区67 Ⅷ-13 垦利传拓技艺垦利区68 Ⅷ-14 黄河口罗布麻黑茶垦利区传统手工技艺69 Ⅷ-15 招容油粉制作技艺广饶县70 Ⅷ-16 珍味羊汤制作技艺广饶县71 Ⅷ-17 广饶肴驴肉制作技艺广饶县72 Ⅷ-18 石村兵圣烧饼制作技艺广饶县73 Ⅷ-19 蓝印花布技艺广饶县74 Ⅷ-20 石村小磨香油制作技艺广饶县75 Ⅷ-21 御品酱香梅花鹿肉广饶县制作技艺76 Ⅷ-22 黄璩刀具制作技艺广饶县77 Ⅷ-23 大王木旋制作技艺广饶县78 Ⅷ-24 乐安传拓广饶县79 Ⅷ-25 槐米茶的制作技艺利津县80 Ⅷ-26 黄河口草秸画利津县81 Ⅷ-27 牛氏艺术葫芦利津县82 Ⅷ-28 蚂蚱酱制作技艺利津县七、传统医药(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区或单位83 Ⅸ-3 爱香黑膏药广饶县84 Ⅸ-4 贾氏一指正骨诊疗法广饶县——结束——。
51山东莱州面塑“胶东花饽饽”田野调查——以面塑“圣虫”为主要研究对象孙潇健1 包双梅2 孙绍明3(1.2.内蒙古艺术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 0100103.山东省莱州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胶东花饽饽习俗代表性传承项目”项目成员 山东 莱州 261400)摘 要: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大省,面塑作为山东省民间艺术的代表,在山东省胶东地区的诸多市县多有分布。
山东民间面塑,是通过对小麦面粉的手工塑形,再施加以相应的色彩,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民间传统手工艺术。
它体现了山东人淳朴、浑厚的性格特色和审美情趣。
常见的山东面塑“胶东花饽饽”的造型,有燕子、刺猬、猪、狗、牛等乡土气息较为浓厚的动物,也有举行婚礼时常用的龙、凤、鸳鸯等寓意幸福美满带有吉祥性质的动物与神话传说神兽等,更有小孩子过百天时的“花饽饽”长命锁,也是民间喜闻乐见的面塑题材。
本文以山东莱州面塑“胶东花饽饽”为主要调研对象,在深入田野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将面塑中的“圣虫”作为具体研究个案,探究山东面塑“胶东花饽饽”的发展起源、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内容,重点分析在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圣虫”与现代化转型期的“圣虫”间,人们对于传统民间文化的取舍,最后,从胶东花饽饽的多元价值顺序延展,进一步探究其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及教育意义。
关键词:面塑;胶东花饽饽;民间艺人;多元价值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22)02-051-14收稿日期:2022-05-17项目基金: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名栏建设专项项目“田野调查”(项目编号:NJMZ1706)专栏论文,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内蒙古当代女性艺术家绘画创作及发展现状研究”(项目编号:2018NDA044)系列研究论文及内蒙 古艺术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多视角下美术类研究生美育核心素养的融合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孙潇健(1996-),男,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
CulturalCorridor 文化长廊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5非遗印象——以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为例文/黄渝娇摘要:此次非遗影像展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举行,活动时间为6月7号—10号四天。
非遗影像展的活动主要分论坛和观影两部分。
文章以作者直接参与各项活动的学习者角度,描述现代非遗在影像方面的具体呈现。
从影像展出情况、学术活动情况、观影活动情况三大部分分析现代非遗保护的影像传播方式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非遗影像展;学术论坛;非遗保护文化遗产日为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而2019年的文化遗产日则为6月8号。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是第二届,本届非遗影像展的主题为“非遗影像 中国实践”。
非遗影像展活动的举办目的是通过集中展映已出版、播出、公映的非遗影像作品,展示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实践经验,提高非遗的可见度,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认识非遗、珍爱非遗,推动“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促进人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的形成。
本届非遗影像展共征集到260部作品,较上届有所增长。
集中展映影视作品的同时进行学术座谈会,各领域专家围绕“从文本到影像——当下口头传统类非遗项目的保存与研究”、“节日民俗事象的影像诠释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记录与传播”三大主题展开学术研讨。
非遗影像展中的影视作品笔者未能尽数观赏,因此仅能以已观看的影片情况为例进行论述。
学术活动情况则以8、9两日的情况为主,对学术讲座进行概述。
1 非遗展影像介绍非遗展影像介绍分为三部分:展出影片的分类、展出影片的名称、展出影片的团队。
展出影片的单元分类是根据影片的评级、创作人以及地域来分,我认为它们分别代表着此次非遗展要展现的五星(重要)内容和影片创新制作以及主办方的宣传意志。
而这样的分类存在一定的重合,所以下文只提及本次非遗展的五星内容。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 2023, 13(5), 1590-1598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sd https:///10.12677/sd.2023.135180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李柯桦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收稿日期:2023年8月7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8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15日摘要热贡艺术作为中国最早产生的民间工艺美术之一,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文旨在将热贡艺术与其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非遗项目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of Humanity )以及《保护良好实例登记》(Register of Good Safeguarding Practice )中的部分同领域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从而推动热贡艺术更好的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保护与传承,可持续发展Protection, Inherit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ong Art: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Kehua Li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Received: Aug. 7th , 2023; accepted: Sep. 8th , 2023; published: Sep. 15th, 2023AbstractRegong Art, as one of the earliest folk arts and crafts in China, was includ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Heritage Lists in 2006; In 2009, it was included in the Representative List of In-李柯桦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 by UNESCO, which has high historical value, cultural value and appreciation valu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mpare and analyze Regong Art with some projects in the same field in the 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of Hu-manity and the Register of Good Safeguarding Practice in UNESCO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s, and learn from relevant foreign experience, so as to promote better protection of Regong Art Inherit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gong Art,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非物质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化、科学、历史、美学、经济和社会价值[1]。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荐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日期】2019.06.20•【文号】文旅非遗发〔2019〕81号•【施行日期】2019.06.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荐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通知文旅非遗发〔2019〕8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有关规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相关要求,文化和旅游部将开展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推荐申报条件(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
(三)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
(四)体现文化多样性和中华民族创造力。
(五)制定有具体可行的保护措施和保护规划,保护工作富有成效。
各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从2018年12月31日前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中遴选推荐,且推荐申报项目数量不多于30项。
同等条件下,要关注体现大众实践、覆盖面广、民众参与度高的项目和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项目。
二、推荐申报程序(一)遴选项目。
申报地区提出申请,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组织对具备条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筛选、论证,提出拟推荐项目名单,报省级人民政府同意。
“2024文化遗产日”暨第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系列活动方案嘿,各位小伙伴们,是不是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想要知道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暨第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系列活动方案啦?别急,别急,这就为您揭晓!来个开场白:2024年,我们将以“传承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策划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遗产日”暨第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系列活动。
就让我带着你们一起穿越这场文化盛宴吧!一、活动主题传承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二、活动时间2024年6月10日(文化遗产日)至6月18日(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三、活动地点我国各地文化遗产景区、博物馆、社区等四、活动内容1.文化遗产日当天活动(1)主题展览:以“文化遗产的魅力”为主题,展示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让市民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现场体验: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让市民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讲座分享:邀请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行讲座,分享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故事。
2.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活动(1)传统戏剧演出:组织各地传统戏剧演出,让市民感受戏剧的魅力。
(2)民俗活动展示:以我国各地民俗活动为主题,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
(3)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市集:组织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展示,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转化。
五、活动宣传1.制作宣传海报、活动日程表,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
2.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等,进行线上互动,吸引更多市民参与。
3.联合各大媒体进行专题报道,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活动组织1.主办单位:文化和旅游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2.承办单位:各地文化遗产景区、博物馆、社区等3.协办单位: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七、活动预算1.活动策划与组织费用:10万元2.活动场地租赁费用:20万元3.活动宣传费用:15万元4.活动材料费用:5万元5.活动奖品费用:10万元总计:60万元八、活动效果预期1.提高市民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01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201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201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内容显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文化项目,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019年一年来,××县文化局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要求和国家、省、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全面启动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工作,进展顺利,成果喜人。
一、所开展的工作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传承活动的开展,我馆在人力、物力、财力缺乏的情况下,做了大量的工作:⑴收集、整理民间壮剧田野调查资料和各乡镇上报民间故事,录入成电子文档。
⑵为使我县的非遗工作顺利申报成功。
今年4月有幸邀请到我省非遗专家组一行3人。
到我县剥隘坡芽村、归朝后周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
座谈会上专家组的几位老专家,对我县即将申报的4个省级非遗项目及非遗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⑶在非遗的申报工作中,我馆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
下乡走村串寨,收集资料,认真反复修改“坡芽歌书”、“××瑶族度戒”“××彝族跳宫节”“××壮族珑端节”四个申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以及坡芽四位传承人的申报材料,并制作好文本申报光碟、照片申报光碟、装档、录入电子文档。
同时,得到广电局领导的大力协助,制作一系列非遗申报光碟。
⑷配合中央10套《探索与发现》栏目组到坡芽拍摄《情爱密码》专题片,配合广电局拍摄坡芽歌书宣传片。
⑸撰写“××民族概况”的调研报告上交宣传部并上报文山日报。
⑹今年3月剥隘陇端街、归朝孟村陇端街;5月板仑龙迈、里达里地的彝族跳宫节活动,我馆分别抽派辅导人员前往辅导节目、并做好收集资料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