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修辞手法讲解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3.41 MB
- 文档页数:19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修辞与修辞手法修辞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技巧,通过巧妙运用语言,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的效果。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学生开始接触一些基础的修辞知识和修辞手法。
本文将对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的修辞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及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比较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在语文课程中,老师会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经验,用形象、具体的词语来形容抽象的概念,例如:“他的笑声像春天的融雪,温暖而欢快。
”比喻能够让人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事物。
二、拟人拟人是指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点和行为方式,使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在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学生会接触到一些拟人的表达方式,例如:“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好像在跳舞。
”这样的表达能够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形象感。
三、夸张夸张是指将事物的特征或者现象进行放大,以增强其印象力和感染力。
在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学生会学到一些夸张的表达方式,例如:“他的书包里装着一山的作业。
”这样的表达让人一下子感受到了书包很重的形象。
四、排比排比是指将几个相同结构的词语或句子并列在一起,以强调其中的共同点或者对比差异。
在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学生会接触到一些排比的表达方式,例如:“读书静心,读书快乐,读书力量无穷。
”这样的句子结构简单明了,能够增加表达的韵律感和力度。
五、衬托衬托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其周围的事物进行对比,使其在对比中显得更加突出和醒目。
在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学生会学到一些衬托的表达方式,例如:“夜晚里的星星犹如闪烁的宝石,点缀在黑幕上。
”这样的表达方式通过与黑幕的对比,使星星的美丽更加引人注目。
六、反复反复是指在文章中多次重复某个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增强其印象力和表达效果。
在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学生会接触到一些反复的表达方式,例如:“我要努力学习,努力进步,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这样的表达方式通过反复强调,让人们记住重要的观点和目标。
【导语】写作是以语⾔⽂字为媒介⽂化交流的⾏为,是⼈类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信息记录与传播⽅式。
写作是⼈类精神⽣活与实践的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创作⽂学作品重要的途径。
写作是⼈类表现⽆穷创作⼒的⽅法之⼀,这些作品称为⽂学。
写作是⼈类的⼀种特殊的,有⽬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是为满⾜⼈类社会活动实践的需要学习社会知识的需要⽽产⽣的。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学⽣写作常⽤的六⼤修辞⼿法,望对您写作有所帮助。
⽐喻 (⼀)概念: ⽐喻就是“打⽐⽅”。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事物来⽐⽅另⼀事物的⼀种修辞格。
(⼆)结构: ⽐喻的结构,⼀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喻的事物)、喻体(作⽐喻的事物)和⽐喻词(⽐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喻。
⼀个句于是不是⽐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喻。
①同类相⽐。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猜度。
例如:这天⿊沉沉的,好像要下⾬了。
③表⽰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
④表⽰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喻的种类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还有“似的”、“⼀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
例如: 叶⼦出⽔限⾼,像亭亭的舞⼥的裙。
2、暗喻。
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并⽍、关系。
例如:从喷泉⾥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 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脏。
3、借喻。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中的修辞手法讲解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借助于语言的艺术技巧,使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案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提升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本文将从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多个方面分别阐述二年级语文教案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个相象的事物进行比较,以达到形象生动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
在二年级语文教案中,适当使用比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在解读课文中的生字时使用比喻来解释生字的意思,如将“沉默”比喻为“大海一般宽广而深邃”;将“欢乐”比喻为“阳光洒在心间”。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和人的行为特征,以使表达更加形象化的修辞手法。
在二年级语文教案中,教师可以运用拟人来描述动物或自然物的行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的内容。
例如,在讲解一篇故事时,教师可以将故事中的小鸟比喻为“小勇士”、将大海比喻为“深情大姐”等,让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
三、排比排比是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句式或结构的词语或句子,使表达更加有力、鲜明的修辞手法。
在二年级语文教案中,教师可以运用排比来帮助学生理清逻辑关系和加深记忆。
例如,在讲解课文中的诗句时,教师可以使用排比的方式将关键词语排列在一起,如“温暖的阳光、翠绿的树叶、欢快的小鸟”,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每个词语带给他们的意象。
四、夸张夸张是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特点,以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的修辞手法。
在二年级语文教案中,适当使用夸张可以增加学生的趣味性和记忆力。
例如,在描述某个人物特点时,教师可以将其特点夸张地描绘出来,如将一个人的笑声形容为“像春天的泉水一样清澈悦耳”;将一个人所表现出的勇气形容为“如同一匹狂飙突进的烈马”。
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案中,适当地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课文的内容。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认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课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可以提升文章的表达能力,使文章更加生动、动人。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认识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一个。
比如,我们常说,“爸爸是我的太阳”,这是通过将爸爸和太阳进行比较来形容爸爸的重要性。
二、拟人拟人是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点、行动和感觉。
例如,我们说:“花儿笑了”,表达了花儿明媚的样子,让人感到花儿活灵活现。
三、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描述或表达进行夸大处理,以起到强调、烘托效果。
比如,“我吃了一大块巧克力”,这里并不是真的指巧克力很大,而是强调吃了很多。
四、倒装倒装是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过来,用来突出强调句子中的某个成分。
例如,“高高的树上,唱着小鸟欢快的歌”,这里将主语的位置放到了句子的开头,突出了“高高的树上”。
五、排比排比是在句子中重复使用相同的语法结构,使句子的表达更加鲜明有力。
比如,“我们努力学习,我们快乐玩耍,我们健康成长”,通过排比的方式来强调每个动作的重要性。
六、对偶对偶是将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进行相互对比,使句子更加平衡和对称。
例如,“春天的花朵艳丽多彩,冬天的雪花纯洁美丽”,通过对偶的方式来展示四季的不同特点。
七、比较比较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者共同点。
例如,“太阳比黄河还要明亮”,通过比较太阳和黄河的亮度,来形容太阳的光芒灿烂。
总结: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修辞手法在语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认识这些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描写能力,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常见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让我们的语文写作更富有情感和表现力。
“修辞者如同舞台艺术家,他们将平凡的文字演绎成令人陶醉的诗意。
”这是一句名言,也正是表达了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力量和影响。
希望同学们通过认识和学习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语文写作能力,用心灵的火花创造美丽的文字世界。
小学二年级语文“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名师讲解版注意:带“像”字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1)作比较。
如,他长得像他爸爸。
(2)表猜测。
如,这天阴沉沉的,想要下雨了。
(3)表想象。
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边战士。
(4)表举例。
如,北京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5)表说明。
如,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感情要鲜明。
同样的一个本体,比作同样的的喻体,但是因为引发的结果不同,所以导致句子出现了一褒义一贬义两种不同的感情色彩。
如:下课了,小明像只小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大家逗乐了。
(褒义)把比作。
下课了,小明像只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班里搞得乌烟瘴气。
(贬义)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必须要有相似点。
如:妹妹快活得像一直林中的小鸟。
把比作。
3、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创新。
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把比作。
(“瞌睡人的眼”是大家熟知的,用来形容昏暗、微弱的灯光,十分巧妙。
)练习: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比喻句的句子在括号里√。
1、大家都说我和弟弟长得很像。
()2、我们是做过的花朵。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5、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6、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么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7、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
()8、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二:拟人拟人就是把人的特征赋予事物,让事物像人一样活动,有思想,有感情,能说话。
二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学会使用简单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语文作为学习的重要科目,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二年级语文上册的学习中,学会使用简单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意识。
下面我将就重点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修辞手法的学习与运用修辞手法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境的艺术手段,通过奇特的形象、丰富的语言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给读者带来新鲜感和美感。
在二年级语文上册中,有四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需要学生掌握和运用。
1. 比喻手法比喻是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隐喻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如,在写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时,可以使用比喻手法,如“树林像一把绿色的大伞,给阳光和雨水提供了一个温馨的避风港”。
2. 夸张手法夸张手法是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处理,以产生戏剧效果的修辞手法。
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加强形容词或动词的修饰程度来达到夸张的效果。
例如,“他的口袋里装满了无数的糖果”就是夸张手法的运用。
3. 反问手法反问是说话者提出问题,但并不期待答案的修辞手法。
这样做可以起到增强表达力,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
在学习中,学生可以运用反问手法对一些观点进行强调和衬托。
例如,“你能告诉我,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比友谊更重要的吗?”就是反问手法的运用。
4. 排比手法排比是指在一句话中,通过用多个并列的词语或句子来进行修辞的手法。
排比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也容易让读者记住文章的内容。
例如,“我喜欢春天的清新、夏天的热情、秋天的丰收和冬天的纯洁”就是排比手法的使用。
二、表达技巧的学习与应用表达技巧是指在语言表达中的一些细节和技巧,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精炼和有说服力。
在二年级语文上册的学习中,有几个表达技巧值得学生关注和应用。
1. 修辞性词语的使用修辞性词语是指带有感情色彩和修饰作用的词语,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美丽的花朵”、“可爱的小动物”等。
【导语】修辞⼿法是为提⾼表达效果,⽤于各种⽂章或应⽤⽂,在语⾔写作时表达⽅法的集合。
修辞⼿法⼀共有63⼤类,78⼩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语⾔表达作⽤的⽅式。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篇⼀】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慧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反语 ⽤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也有解散辫⼦,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姑娘的发髻⼀般,还要将脖⼦扭⼏扭,实在标致极了。
引⽤ 引⽤现成的话来提⾼语⾔表达效果,分直接引⽤和间接引⽤两种。
如:“虚⼼使⼈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真理。
通感 就是在⼈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美感官,如⼈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
【篇⼆】 对⽐ 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个事物的两个不同⽅⾯并举出来,相互⽐较的⼀种修辞⽅式。
对⽐的作⽤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例如:有的⼈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他还活着。
反诘=反问 是⼀种常⽤的修辞⼿法,他的好处是:可以把感情表达得更强烈,突出想要表达的感情,与叙述等修辞⼿法相⽐,更加有起伏,让⽂章出彩。
在论⽂中常⽤,⼀般⽤难道……我怎能……开头 例如:难道动物就不能做⼈类的⽼师吗?我怎能忘记你对我那深深的情谊呢? 互⽂ 也叫互辞,是古诗⽂中常采⽤的⼀种修辞⽅法。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含⽽见⽂。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种形式:上下两句或⼀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件事。
互⽂的特征是“⽂省⽽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 ⼀、结构特征:互省。
如“将军百战死,壮⼠⼗年归”(《⽊兰诗》),句前部分省去“壮⼠”,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比喻拟人知识点一、比喻: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方法。
作用:使语言形象、牛动,富有感染力。
组成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如:黄河是中国的“摇篮”)喻体,作比喻的事物。
喻词,练习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注意:1、本体、喻体、比喻词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都同吋出现。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Z间要有相同点。
3、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知。
类别格式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甲(乙像、好像、如、出现(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明喻甲像乙出现仿佛、好似、似、似的、(2)香港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里。
如同、犹如是、变成、出现(1)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他在天空给你指导方向。
暗喻甲是乙出现变成、称为(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借喻乙代甲不出现出现(1)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注意:带“像”字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1)作比较。
如, 他长得像他爸爸。
(2)表猜测。
如,这天阴沉沉的,想要下雨了。
(3)表想象。
女n,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边战士。
(4)表举例。
如,北京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5)表说明。
如,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感情要鲜明。
同样的一个本体,比作同样的的喻体,但是因为引发的结果不同,所以导致句子岀现了一褒义一贬义两种不同的感情色彩。
如:下课了,小明像只小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大家逗乐了。
(褒义)把比作。
下课了,小明像只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班里搞得乌烟瘴气。
(贬义)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必须要有相似点。
如:妹妹快活得像一直林中的小鸟。
把比作。
3、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知,运用比喻吋要力求在构思上创新。
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修辞是语言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指通过修辞手法来丰富语言表达的艺术技巧。
在语文学习中,学习修辞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文中的修辞手法。
下面,我将对二年级语文修辞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通过对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某种含义。
比喻的特点是形象生动、意义深刻。
在二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生活中的比喻案例,让他们了解比喻的应用场景,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比喻的魅力。
例如:小鸟像一只飞的小精灵。
二、拟人拟人是指用人的行为或情感来描写非人的事物,这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在二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拟人的案例,让学生明白拟人所描述的对象是没有生命的事物,但通过拟人的手法,它们也能表现出有思想、有感情、有活力的形象。
例如:花儿在微笑,水在哭泣。
三、排比排比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是指在修辞语句中,通过重复使用同一结构的句子, 每个句子以在起始词、声音和位置上都相同或相似,使整个文章或段落表述得清楚而有力,相互呼应,有时候也具有艺术的效果。
例如:我想读书,我想做运动,我想画画。
四、比喻比喻是一种用一个意象的东西来像另一个意象的东西。
比喻更加夸张。
例如:她像只小鹿一样害羞。
五、设问设问是一个通过问一个问题表达自己的话的方式,设问多用于诗歌里,具有感染力。
例如:月亮,你为什么不出来?六、夸张夸张是为了引起注意和强调,而把事物的特点和意义渲染成其他界限。
这样就达到了修饰和夸大所表现的东西。
七、对仗对仗是诗文中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形式是指在句子中使最后一个音交叠的修辞技法。
例如:穿汉服的姑娘在老城里掠影时,长街此时总是风景迷人。
小学生必学的8种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会不会用修辞还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好坏,下面就一起来学习小学语文中的几种修辞方法吧!小学语文必学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二年级语文下册重点预习学习正确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提升文学艺术感染力而采用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在学习语文下册的过程中,正确运用修辞手法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重点预习二年级语文下册内容,并针对其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一、明喻和暗喻修辞手法中的喻是指通过比喻或象征的方式来表达特定含义。
明喻是直接明示,暗喻是含蓄隐喻。
明喻通过比较相似之处来转述事物特点,暗喻则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来间接地表达。
例如,在《裸婚时代》一书中,作者描述了男主角的身材,“他浑身上下就像是一台时钟,满是螺丝钉和螺母。
”这里作者通过对男主角身材的明喻,将其形容成了一台被螺丝钉和螺母组成的时钟,以突出男主角身体上的瘦弱和脆弱。
二、夸张和描摹夸张是指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增强表达效果。
描摹是对事物进行细致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事物的特点。
在《小王子》一书中,作者写道:“灌木为了太阳和雨露,长出了尖刺。
”这里的夸张用词“尖刺”,让我们感受到灌木的强烈保护欲望。
而在描摹方面,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小王子的样貌和脸颊上的酒窖。
这些描写让读者更加清晰地形成对小王子形象的认识。
三、排比和对仗排比是指连接并列的句子,使其通过结构的平衡和呼应,增强表达效果。
对仗是指将两个互为关联的词、短语进行句法或意义上的呼应。
比如,在《孔乙己》一书中,作者写到:“深秋的晚上,街上沉闷而冷清。
”这里通过排比的手法,突出了街上的气氛。
而在《草房子》一书中,作家描写了草房子的外观,写道:“屋檐下挂着笸箩、簸箕、柴草的。
”四、借代和拟人借代是指用一种事物来代表另一种事物,以加强表达效果。
拟人是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行为或性格特点。
在《小兔子找妈妈》一书中,作者用小兔子寻找妈妈的故事,借代了儿童追寻亲情的心理,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需求。
而在《小红帽》一书中,作者将狼赋予了人的行为,让狼具有了思考、计划和追赶的行为。
注意:带“像”字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1)作比较.如,他长得像他爸爸.(2)表猜测.如,这天阴沉沉的,想要下雨了.(3)表想象.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边战士.(4)表举例.如,北京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5)表说明.如,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感情要鲜明.同样的一个本体,比作同样的的喻体,但是因为引发的结果不同,所以导致句子出现了一褒义一贬义两种不同的感情色彩.如:下课了,小明像只小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大家逗乐了.(褒义)把比作.下课了,小明像只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班里搞得乌烟瘴气.(贬义)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必须要有相似点.如:妹妹快活得像一直林中的小鸟. 把比作.3、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创新.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把比作.(“瞌睡人的眼”是大家熟知的,用来形容昏暗、微弱的灯光,十分巧妙.)练习: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比喻句的句子在括号里√.1、大家都说我和弟弟长得很像.()2、我们是做过的花朵.()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4、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5、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6、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么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7、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8、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二:拟人拟人有两种类型:1、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例如:(1)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钢琴.(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2、人直接同事物说话.如:风最讨厌了,每次都偷偷地掀起我的衣襟.然后在旁边大叫,羞!羞!羞!真是气死我了.练习: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拟人句,是拟人句的句子在括号里√.(1)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3)月亮害羞地躲进云里去了.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拟人是把物当做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思想、动作、神态等.拟人得特点是本体事物和人完全融合为一体,具有相容的关系,“人”并不出现.也不能出现比喻词“像”、“如”等.比喻中的本体与喻体是相似的关系,不论何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总而言之,拟人句不能有“人”的出现,也不能有比喻词.反过来,凡有“人”出现,有比喻出现,拟人句就成了比喻句.如:琢磨鸟在给树治病.(拟人)啄木鸟像医生一样给树治病(比喻)啄木鸟成了医生.(比喻)练习:一、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火山发出一声咆哮.()4、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5、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二、把句子补充完整.(1)多美啊!绿茸茸的草坪,溢出春光的一只瞳孔.这句话把_________的草坪比作_________.(2)多好啊,亮晶晶的草坪,映照春色的一面明镜.这句话把_________的草坪比作_________.。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讲解及例句一、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1.水街的另一边是一排翠绿的柳树,一阵风吹来,柳树那翠绿的衣裙像仙女一般翩翩起舞。
2.这些小蝌蚪大头大尾巴,像小姑娘的辫子,黑油油的,真好看!3.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二、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例句:1.月亮一出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2.夜空中的小星星狡猾地眨着双眼。
3.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咱们走来。
悄无声息地走开。
三、排比是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句:1.家乡的河真清!清得可以看见河里的沙石;家乡的河真绿!绿得就像青青的草原;家乡的河真静!静得只有看到远处的山才知道船在行走。
2.梅花真洁白啊!像冬天里的雪花;梅花真美丽啊!像翩翩起舞的天鹅;梅花真坚强啊!像个英勇的战士。
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3.护士犹如月亮,献上自己的笑脸,明亮了每个病人;护士犹如花朵,吐出自己的芳香,愉悦了每个病人;护士犹如蜜蜂,送出自己的蜂蜜,甜蜜了每个病人。
护士是春蚕,贡献自己的生命,服务了每个病人;护士是天使,捧出自己的爱心,温暖了每个病人;护士是蜡炬,燃烧自己的年华,照耀了每个病人。
四、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例句:1.哇,好大,好壮观!这就是我一直想看的央视大楼,瞧,它就像擎天柱一样高耸入云。
2.在教室里,学生们发出了噪音,几乎把屋顶撞倒了。
3.汽车像箭一样快,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五、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例句:1.太空中有外星人吗?没有2.谁的本子?是张昊的本子。
注意:带“像”字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1)作比较。
如,他长得像他爸爸。
(2)表猜测。
如,这天阴沉沉的,想要下雨了。
(3)表想象。
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边战士。
(4)表举例。
如,北京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5)表说明。
如,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感情要鲜明。
同样的一个本体,比作同样的的喻体,但是因为引发的结果不同,所以导致句子出现了一褒义一贬义两种不同的感情色彩。
如:下课了,小明像只小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大家逗乐了。
(褒义)把比作。
下课了,小明像只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班里搞得乌烟瘴气。
(贬义)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必须要有相似点。
如:妹妹快活得像一直林中的小鸟。
把比作。
3、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创新。
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把比作。
(“瞌睡人的眼”是大家熟知的,用来形容昏暗、微弱的灯光,十分巧妙。
)练习: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比喻句的句子在括号里√。
1、大家都说我和弟弟长得很像。
()2、我们是做过的花朵。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5、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6、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么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7、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
()8、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二:拟人拟人有两种类型:1、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
例如:(1)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钢琴。
修辞手法介绍: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拟人:拟人就是将物当成人来描写。
拟人的作用就是把事物人物化,使事物具有人的感情,使事物更加形象,更加生动。
具体讲解:一、比喻—-修辞例句:描写秋景的抒情文字:每当秋天匆匆地赶来,河边、路旁的枫树叶都变得火一样红。
运用了比喻句,写出了秋天特有的红叶美。
回忆上学期学过的一句比喻句:二、拟人—-修辞例句:描写秋天丰收景象的文字,如下:庄稼地里长满了金灿灿的玉米,像一个个金娃娃露出灿烂的笑容;红通通的高粱涨红了脸.短短的一段文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活了玉米和高粱,更突出了他们的色彩美。
回忆上学期学过的一句拟人句:诗歌欣赏:秋景金黄色的阳光,洒满了田野。
树叶黄了,蝈蝈在田野上轻唱:秋天来了。
练习:(一)在比喻句后边的括号里打“√"并仿写两个比喻句。
1.小华长得像他爸爸。
()2.杨桃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
()3.我看到的杨桃不像平时的那样。
()4.阳光下,山茶花好像千万颗红星似的在闪耀. ()5.我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6.江上的轮船像一叶扁舟,随着波浪起伏。
()写比喻句:1.像……2.像……似的……(二)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老师像(妈妈)一样,关怀着我们成长。
2、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块绿色的( )。
3、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4、流淌的小河,好似一条()。
(三)辨析练习:1、比喻句与非比喻句A、石拱桥的桥洞像虹。
()B、小李像过去那样尊敬老师. ()C、他像要发火了。
( )D、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 )2、比喻与拟人如:A、暖洋洋的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B、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四)巩固练习: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1、知了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