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常用修辞手法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6.52 MB
- 文档页数:55
【导语】写作是以语⾔⽂字为媒介⽂化交流的⾏为,是⼈类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信息记录与传播⽅式。
写作是⼈类精神⽣活与实践的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创作⽂学作品重要的途径。
写作是⼈类表现⽆穷创作⼒的⽅法之⼀,这些作品称为⽂学。
写作是⼈类的⼀种特殊的,有⽬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是为满⾜⼈类社会活动实践的需要学习社会知识的需要⽽产⽣的。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学⽣写作常⽤的六⼤修辞⼿法,望对您写作有所帮助。
⽐喻 (⼀)概念: ⽐喻就是“打⽐⽅”。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事物来⽐⽅另⼀事物的⼀种修辞格。
(⼆)结构: ⽐喻的结构,⼀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喻的事物)、喻体(作⽐喻的事物)和⽐喻词(⽐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喻。
⼀个句于是不是⽐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喻。
①同类相⽐。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猜度。
例如:这天⿊沉沉的,好像要下⾬了。
③表⽰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
④表⽰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喻的种类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还有“似的”、“⼀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
例如: 叶⼦出⽔限⾼,像亭亭的舞⼥的裙。
2、暗喻。
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并⽍、关系。
例如:从喷泉⾥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 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脏。
3、借喻。
小学二年级上册修辞手法学习比喻与拟人在小学二年级上册的修辞手法学习中,比喻与拟人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细致而生动的比喻,以及给非生物物体以人的特质和行为的拟人,可以使作文更加丰富有趣,展示出作者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比喻和拟人的含义、特点以及在作文中的应用。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某一事物。
通过使用比喻,我们可以使用熟悉而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抽象的或陌生的概念,使之更加形象化,达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说“她的笑声像春风拂过花丛”,将笑声与春风进行比较,使之更加温暖、舒适,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她的欢乐和愉悦。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赋予非生物物体以人的特质和行为,使之具有生命力和活动能力。
通过使用拟人,我们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让事物具有个性和情感,让读者更容易与之产生共鸣。
比如,“树叶在微风中轻舞”中的“轻舞”就是借用人的动作形容树叶的状态和行为,使树叶更加活泼、灵动。
总结:通过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我们可以给作文增色添彩,使之更有吸引力和表现力。
它们能够让作文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想法。
在使用比喻和拟人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比喻和拟人的对象具有相似性或相关性。
比如,我们可以将海洋比喻为无边无际的大海,但不可将其与小路进行比较。
2. 使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比喻和拟人,使之更加生动。
比如,我们可以用“篮球飞过宛如大鸟展翅”来形容篮球飞行的形象,这样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3. 不要过度使用比喻和拟人,以免过于夸张或繁琐,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适度运用,使作文更加有趣和富有想象力。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我们将逐渐熟练掌握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使我们的作文更加精彩动人,传达出更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让我们一起努力,提高修辞手法运用的能力,写出优秀的作文!。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一、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例句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
1.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1)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2)分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④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⑤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3)常用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4)例句:①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②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③夏天,石榴树像蝴蝶张开翅膀一样张开了那一朵朵小花苞。
2.比拟(1)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内修辞手法全解+相应专项练习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大王怎么说没人呢?”(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夸张(一)什么是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二)夸张的种类(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如: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二年级语文学习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表现力语文学习是学生发展综合素养、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运用修辞手法能够有效地增加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易懂的修辞手法,帮助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提高语文写作的水平。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对事物进行类比,用具体的形象来代替抽象的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比如,我们可以用“小草像母亲一样,默默地守护着大地”来比喻草的生长和孝顺的母爱。
通过比喻,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拟人化为人物进行描写,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比如,我们可以用“树木低下了头,小溪唱起了欢快的歌曲”来描述自然界的变化。
通过拟人,可以使事物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三、夸张夸张是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和效果,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我们可以用“小明吃了一顿饭,肚子都快要爆炸了”来形容小明吃饭的饭量非常大。
通过夸张,可以使文章更加幽默风趣,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排比排比是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使文章更加流畅有节奏感。
比如,我们可以用“天空中有红色的晚霞,有白色的朵朵云彩,还有金黄色的太阳”来描述夕阳下的美景。
通过排比,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五、反问反问是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问题,但并不需要回答,用来突出某个观点或者加强语气的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用“难道不是爱过的言辞更有力量吗?”来强调爱的美好和力量。
通过反问,可以使文章更加引人深思,产生共鸣。
六、修辞和声修辞和声是通过声音、声调和语音的重复或变化,使文章更加优美动听。
比如,我们可以用“汩汩的小溪潺潺流淌,鸟儿歌唱在枝头”来描绘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通过修辞和声,可以使文章更加音乐化,增加阅读的乐趣。
通过学习以上的修辞手法,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写作水平,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当然,在运用修辞手法时,也要注意适度,不要过度夸张,保持语言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小学生写作文常用7种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训练题)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会不会用修辞还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好坏,今天老师特别整理了小学生常用七种修辞手法详解: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一起来学习吧~1. 比喻o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o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o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o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2. 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o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o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o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o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3. 排比o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o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修辞是语言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指通过修辞手法来丰富语言表达的艺术技巧。
在语文学习中,学习修辞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文中的修辞手法。
下面,我将对二年级语文修辞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通过对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某种含义。
比喻的特点是形象生动、意义深刻。
在二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生活中的比喻案例,让他们了解比喻的应用场景,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比喻的魅力。
例如:小鸟像一只飞的小精灵。
二、拟人拟人是指用人的行为或情感来描写非人的事物,这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在二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拟人的案例,让学生明白拟人所描述的对象是没有生命的事物,但通过拟人的手法,它们也能表现出有思想、有感情、有活力的形象。
例如:花儿在微笑,水在哭泣。
三、排比排比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是指在修辞语句中,通过重复使用同一结构的句子, 每个句子以在起始词、声音和位置上都相同或相似,使整个文章或段落表述得清楚而有力,相互呼应,有时候也具有艺术的效果。
例如:我想读书,我想做运动,我想画画。
四、比喻比喻是一种用一个意象的东西来像另一个意象的东西。
比喻更加夸张。
例如:她像只小鹿一样害羞。
五、设问设问是一个通过问一个问题表达自己的话的方式,设问多用于诗歌里,具有感染力。
例如:月亮,你为什么不出来?六、夸张夸张是为了引起注意和强调,而把事物的特点和意义渲染成其他界限。
这样就达到了修饰和夸大所表现的东西。
七、对仗对仗是诗文中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形式是指在句子中使最后一个音交叠的修辞技法。
例如:穿汉服的姑娘在老城里掠影时,长街此时总是风景迷人。
二年级语文:拟人、比喻修辞手法解析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方法。
作用: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组成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如:黄河是中国的“摇篮”)喻体,作比喻的事物。
喻词,练习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注意:1、本体、喻体、比喻词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都同时出现。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要有相同点。
3、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知。
类别格式本体(甲)比喻词喻体(乙)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好像、如、仿佛、好似、似、似出现(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香港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里。
注意:带“像”字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1)作比较。
如,他长得像他爸爸。
(2)表猜测。
如,这天阴沉沉的,想要下雨了。
(3)表想象。
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边战士。
(4)表举例。
如,北京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5)表说明。
如,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感情要鲜明。
同样的一个本体,比作同样的的喻体,但是因为引发的结果不同,所以导致句子出现了一褒义一贬义两种不同的感情色彩。
如:下课了,小明像只小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大家逗乐了。
(褒义)把比作。
下课了,小明像只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班里搞得乌烟瘴气。
(贬义)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必须要有相似点。
如:妹妹快活得像一直林中的小鸟。
把比作。
3、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创新。
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把比作。
(“瞌睡人的眼”是大家熟知的,用来形容昏暗、微弱的灯光,十分巧妙。
)练习: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比喻句的句子在括号里√。
1、大家都说我和弟弟长得很像。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和反问等。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也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后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后的作用,而孩子对这类题似乎难以应对。
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二年级语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讲了这么多,一起来练习下吧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6、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7、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8、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9、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10、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