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常用修辞手法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6.52 MB
- 文档页数:55
【导语】写作是以语⾔⽂字为媒介⽂化交流的⾏为,是⼈类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信息记录与传播⽅式。
写作是⼈类精神⽣活与实践的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创作⽂学作品重要的途径。
写作是⼈类表现⽆穷创作⼒的⽅法之⼀,这些作品称为⽂学。
写作是⼈类的⼀种特殊的,有⽬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是为满⾜⼈类社会活动实践的需要学习社会知识的需要⽽产⽣的。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学⽣写作常⽤的六⼤修辞⼿法,望对您写作有所帮助。
⽐喻 (⼀)概念: ⽐喻就是“打⽐⽅”。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事物来⽐⽅另⼀事物的⼀种修辞格。
(⼆)结构: ⽐喻的结构,⼀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喻的事物)、喻体(作⽐喻的事物)和⽐喻词(⽐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喻。
⼀个句于是不是⽐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喻。
①同类相⽐。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猜度。
例如:这天⿊沉沉的,好像要下⾬了。
③表⽰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
④表⽰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喻的种类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还有“似的”、“⼀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
例如: 叶⼦出⽔限⾼,像亭亭的舞⼥的裙。
2、暗喻。
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并⽍、关系。
例如:从喷泉⾥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 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脏。
3、借喻。
小学二年级上册修辞手法学习比喻与拟人在小学二年级上册的修辞手法学习中,比喻与拟人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细致而生动的比喻,以及给非生物物体以人的特质和行为的拟人,可以使作文更加丰富有趣,展示出作者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比喻和拟人的含义、特点以及在作文中的应用。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某一事物。
通过使用比喻,我们可以使用熟悉而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抽象的或陌生的概念,使之更加形象化,达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说“她的笑声像春风拂过花丛”,将笑声与春风进行比较,使之更加温暖、舒适,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她的欢乐和愉悦。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赋予非生物物体以人的特质和行为,使之具有生命力和活动能力。
通过使用拟人,我们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让事物具有个性和情感,让读者更容易与之产生共鸣。
比如,“树叶在微风中轻舞”中的“轻舞”就是借用人的动作形容树叶的状态和行为,使树叶更加活泼、灵动。
总结:通过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我们可以给作文增色添彩,使之更有吸引力和表现力。
它们能够让作文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想法。
在使用比喻和拟人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比喻和拟人的对象具有相似性或相关性。
比如,我们可以将海洋比喻为无边无际的大海,但不可将其与小路进行比较。
2. 使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比喻和拟人,使之更加生动。
比如,我们可以用“篮球飞过宛如大鸟展翅”来形容篮球飞行的形象,这样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3. 不要过度使用比喻和拟人,以免过于夸张或繁琐,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适度运用,使作文更加有趣和富有想象力。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我们将逐渐熟练掌握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使我们的作文更加精彩动人,传达出更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让我们一起努力,提高修辞手法运用的能力,写出优秀的作文!。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一、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例句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
1.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1)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2)分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④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⑤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3)常用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4)例句:①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②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③夏天,石榴树像蝴蝶张开翅膀一样张开了那一朵朵小花苞。
2.比拟(1)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内修辞手法全解+相应专项练习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大王怎么说没人呢?”(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夸张(一)什么是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二)夸张的种类(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如: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二年级语文学习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表现力语文学习是学生发展综合素养、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运用修辞手法能够有效地增加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易懂的修辞手法,帮助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提高语文写作的水平。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对事物进行类比,用具体的形象来代替抽象的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比如,我们可以用“小草像母亲一样,默默地守护着大地”来比喻草的生长和孝顺的母爱。
通过比喻,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拟人化为人物进行描写,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比如,我们可以用“树木低下了头,小溪唱起了欢快的歌曲”来描述自然界的变化。
通过拟人,可以使事物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三、夸张夸张是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和效果,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我们可以用“小明吃了一顿饭,肚子都快要爆炸了”来形容小明吃饭的饭量非常大。
通过夸张,可以使文章更加幽默风趣,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排比排比是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使文章更加流畅有节奏感。
比如,我们可以用“天空中有红色的晚霞,有白色的朵朵云彩,还有金黄色的太阳”来描述夕阳下的美景。
通过排比,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五、反问反问是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问题,但并不需要回答,用来突出某个观点或者加强语气的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用“难道不是爱过的言辞更有力量吗?”来强调爱的美好和力量。
通过反问,可以使文章更加引人深思,产生共鸣。
六、修辞和声修辞和声是通过声音、声调和语音的重复或变化,使文章更加优美动听。
比如,我们可以用“汩汩的小溪潺潺流淌,鸟儿歌唱在枝头”来描绘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通过修辞和声,可以使文章更加音乐化,增加阅读的乐趣。
通过学习以上的修辞手法,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写作水平,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当然,在运用修辞手法时,也要注意适度,不要过度夸张,保持语言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小学生写作文常用7种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训练题)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会不会用修辞还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好坏,今天老师特别整理了小学生常用七种修辞手法详解: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一起来学习吧~1. 比喻o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o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o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o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2. 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o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o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o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o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3. 排比o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o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修辞是语言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指通过修辞手法来丰富语言表达的艺术技巧。
在语文学习中,学习修辞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文中的修辞手法。
下面,我将对二年级语文修辞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通过对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某种含义。
比喻的特点是形象生动、意义深刻。
在二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生活中的比喻案例,让他们了解比喻的应用场景,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比喻的魅力。
例如:小鸟像一只飞的小精灵。
二、拟人拟人是指用人的行为或情感来描写非人的事物,这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在二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拟人的案例,让学生明白拟人所描述的对象是没有生命的事物,但通过拟人的手法,它们也能表现出有思想、有感情、有活力的形象。
例如:花儿在微笑,水在哭泣。
三、排比排比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是指在修辞语句中,通过重复使用同一结构的句子, 每个句子以在起始词、声音和位置上都相同或相似,使整个文章或段落表述得清楚而有力,相互呼应,有时候也具有艺术的效果。
例如:我想读书,我想做运动,我想画画。
四、比喻比喻是一种用一个意象的东西来像另一个意象的东西。
比喻更加夸张。
例如:她像只小鹿一样害羞。
五、设问设问是一个通过问一个问题表达自己的话的方式,设问多用于诗歌里,具有感染力。
例如:月亮,你为什么不出来?六、夸张夸张是为了引起注意和强调,而把事物的特点和意义渲染成其他界限。
这样就达到了修饰和夸大所表现的东西。
七、对仗对仗是诗文中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形式是指在句子中使最后一个音交叠的修辞技法。
例如:穿汉服的姑娘在老城里掠影时,长街此时总是风景迷人。
二年级语文:拟人、比喻修辞手法解析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方法。
作用: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组成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如:黄河是中国的“摇篮”)喻体,作比喻的事物。
喻词,练习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注意:1、本体、喻体、比喻词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都同时出现。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要有相同点。
3、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知。
类别格式本体(甲)比喻词喻体(乙)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好像、如、仿佛、好似、似、似出现(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香港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里。
注意:带“像”字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1)作比较。
如,他长得像他爸爸。
(2)表猜测。
如,这天阴沉沉的,想要下雨了。
(3)表想象。
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边战士。
(4)表举例。
如,北京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5)表说明。
如,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感情要鲜明。
同样的一个本体,比作同样的的喻体,但是因为引发的结果不同,所以导致句子出现了一褒义一贬义两种不同的感情色彩。
如:下课了,小明像只小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大家逗乐了。
(褒义)把比作。
下课了,小明像只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班里搞得乌烟瘴气。
(贬义)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必须要有相似点。
如:妹妹快活得像一直林中的小鸟。
把比作。
3、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创新。
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把比作。
(“瞌睡人的眼”是大家熟知的,用来形容昏暗、微弱的灯光,十分巧妙。
)练习: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比喻句的句子在括号里√。
1、大家都说我和弟弟长得很像。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和反问等。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也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后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后的作用,而孩子对这类题似乎难以应对。
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二年级语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讲了这么多,一起来练习下吧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6、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7、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8、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9、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10、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二年级语文认识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字词语法,还需要了解一些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指通过文学语言的特殊运用,达到修饰文字、增强语言表达力的目的。
在日常的阅读与写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以下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指通过用一个事物来暗喻另一个事物,以增强表达的形象感。
比喻常用于描写形象、比喻概念、抒发情感等方面。
比如:“他的笑容像暖暖的阳光,温暖了整个教室。
”这句话中,通过将笑容和阳光进行比较,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种笑容所带来的温暖。
二、拟人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性格、行为等特征,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常用于描写自然界的景物、抒发情感等方面。
比如:“花儿在微风中低头微笑。
”这句话中,将花儿拟人化,赋予了它们低头微笑的行为,增强了描写的形象感。
三、夸张夸张是指通过夸大事物或事态,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夸张常用于夸大人物形象、放大场景描写、表达情绪等方面。
比如:“他等了整整一个世纪。
”这句话中,通过夸张的说法,强调了他等待的时间之长,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心情。
四、排比排比是指在句子中排列结构相似、意义相关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增强表达的节奏感和修辞效果。
排比常用于修辞、强调、对比等方面。
比如:“学习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家庭的事情,更是社会的事情。
”这句话中,通过排比的方式,使得表达更加简洁明了,也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五、反问反问是指用疑问的方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义,常用于修辞、反驳、表达感叹等方面。
比如:“你们认为学习很简单吗?”这句话中,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出学习并不简单的意思。
六、对比对比是指通过将两个或多个相对矛盾的事物进行对照,以突出其中的差异或优劣。
对比常用于表达观点、描绘形象等方面。
比如:“他的声音像小溪般清脆,而她的声音则如同雷鸣般磅礴。
”这句话中,通过对比两个人的声音,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它们的差异。
分类详解小学8种常考修辞手法,轻松掌握考试不再怕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小学语文常用必学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讲解及例句一、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1.水街的另一边是一排翠绿的柳树,一阵风吹来,柳树那翠绿的衣裙像仙女一般翩翩起舞。
2.这些小蝌蚪大头大尾巴,像小姑娘的辫子,黑油油的,真好看!3.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二、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例句:1.月亮一出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2.夜空中的小星星狡猾地眨着双眼。
3.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咱们走来。
悄无声息地走开。
三、排比是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句:1.家乡的河真清!清得可以看见河里的沙石;家乡的河真绿!绿得就像青青的草原;家乡的河真静!静得只有看到远处的山才知道船在行走。
2.梅花真洁白啊!像冬天里的雪花;梅花真美丽啊!像翩翩起舞的天鹅;梅花真坚强啊!像个英勇的战士。
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3.护士犹如月亮,献上自己的笑脸,明亮了每个病人;护士犹如花朵,吐出自己的芳香,愉悦了每个病人;护士犹如蜜蜂,送出自己的蜂蜜,甜蜜了每个病人。
护士是春蚕,贡献自己的生命,服务了每个病人;护士是天使,捧出自己的爱心,温暖了每个病人;护士是蜡炬,燃烧自己的年华,照耀了每个病人。
四、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例句:1.哇,好大,好壮观!这就是我一直想看的央视大楼,瞧,它就像擎天柱一样高耸入云。
2.在教室里,学生们发出了噪音,几乎把屋顶撞倒了。
3.汽车像箭一样快,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五、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例句:1.太空中有外星人吗?没有2.谁的本子?是张昊的本子。
修辞手法介绍: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拟人:拟人就是将物当成人来描写。
拟人的作用就是把事物人物化,使事物具有人的感情,使事物更加形象,更加生动。
具体讲解:一、比喻—-修辞例句:描写秋景的抒情文字:每当秋天匆匆地赶来,河边、路旁的枫树叶都变得火一样红。
运用了比喻句,写出了秋天特有的红叶美。
回忆上学期学过的一句比喻句:二、拟人—-修辞例句:描写秋天丰收景象的文字,如下:庄稼地里长满了金灿灿的玉米,像一个个金娃娃露出灿烂的笑容;红通通的高粱涨红了脸.短短的一段文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活了玉米和高粱,更突出了他们的色彩美。
回忆上学期学过的一句拟人句:诗歌欣赏:秋景金黄色的阳光,洒满了田野。
树叶黄了,蝈蝈在田野上轻唱:秋天来了。
练习:(一)在比喻句后边的括号里打“√"并仿写两个比喻句。
1.小华长得像他爸爸。
()2.杨桃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
()3.我看到的杨桃不像平时的那样。
()4.阳光下,山茶花好像千万颗红星似的在闪耀. ()5.我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6.江上的轮船像一叶扁舟,随着波浪起伏。
()写比喻句:1.像……2.像……似的……(二)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老师像(妈妈)一样,关怀着我们成长。
2、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块绿色的( )。
3、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4、流淌的小河,好似一条()。
(三)辨析练习:1、比喻句与非比喻句A、石拱桥的桥洞像虹。
()B、小李像过去那样尊敬老师. ()C、他像要发火了。
( )D、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 )2、比喻与拟人如:A、暖洋洋的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B、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四)巩固练习: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1、知了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导语】修辞⼿法是为提⾼表达效果,⽤于各种⽂章或应⽤⽂,在语⾔写作时表达⽅法的集合。
修辞⼿法⼀共有63⼤类,78⼩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语⾔表达作⽤的⽅式。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篇⼀】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慧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反语 ⽤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也有解散辫⼦,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姑娘的发髻⼀般,还要将脖⼦扭⼏扭,实在标致极了。
引⽤ 引⽤现成的话来提⾼语⾔表达效果,分直接引⽤和间接引⽤两种。
如:“虚⼼使⼈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真理。
通感 就是在⼈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美感官,如⼈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
【篇⼆】 对⽐ 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个事物的两个不同⽅⾯并举出来,相互⽐较的⼀种修辞⽅式。
对⽐的作⽤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例如:有的⼈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他还活着。
反诘=反问 是⼀种常⽤的修辞⼿法,他的好处是:可以把感情表达得更强烈,突出想要表达的感情,与叙述等修辞⼿法相⽐,更加有起伏,让⽂章出彩。
在论⽂中常⽤,⼀般⽤难道……我怎能……开头 例如:难道动物就不能做⼈类的⽼师吗?我怎能忘记你对我那深深的情谊呢? 互⽂ 也叫互辞,是古诗⽂中常采⽤的⼀种修辞⽅法。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含⽽见⽂。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种形式:上下两句或⼀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件事。
互⽂的特征是“⽂省⽽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 ⼀、结构特征:互省。
如“将军百战死,壮⼠⼗年归”(《⽊兰诗》),句前部分省去“壮⼠”,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学会正确使用比喻和夸张法语文是学习的基础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比喻和夸张法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修辞手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以及语感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重点复习二年级语文上册的内容,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比喻和夸张法。
一、比喻比喻是运用隐喻的手法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具体来说,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的特点或行为更新泛化到另一个事物上,使得另一个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比喻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广泛应用。
1. 比喻的定义和特点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描述事物,使得文字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比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增强记忆和理解、美化文章。
2. 比喻的种类和举例比喻可以分为生活中的比喻和文学作品中的比喻。
生活中的比喻是我们常见的表达方式,如“他是个太阳,给我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文学作品中的比喻则更加具有艺术性和想象力,如“月亮像一只银盘悬挂在天空中”。
二、夸张法夸张法是修辞手法中一种常见的手法,通过夸张事物的程度和特点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得文笔更加生动有趣。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应该学会正确地使用夸张法,丰富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1. 夸张法的定义和特点夸张法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和程度来进行修辞表达的手法。
夸张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吸引读者、增加趣味性、提高表达效果、激发注意力。
2. 夸张法的应用和示例夸张法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广泛应用。
在表达中,可以通过夸张事物的形状、大小、数量等方面来增强表达效果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我一觉睡了一百年”、“他吃了一整个冰箱的食物”。
三、如何正确使用比喻和夸张法1. 理解上下文:在运用比喻和夸张法时,要结合上下文和文章的整体意义进行理解和运用,确保符合语境。
2. 标准用例: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寻找常见的比喻和夸张用例,并与同学进行分享和讨论,增加对比喻和夸张法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