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汉魏故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竞标方案PT
- 格式:pptx
- 大小:9.30 MB
- 文档页数:74
构建汉魏洛阳故城特区的思考潘君喜;刘强;敖思【摘要】汉魏洛阳故城是我国重要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是“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保护的100处大遗址之一,是《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洛阳片区的重要遗址之一.对于汉魏洛阳故城的研究,从民国时期开始到现在已经持续将近百年时间,而随着汉魏洛阳故城被确立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对汉魏洛阳故城的研究以及管理变得更加迫切,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形势,结合全国大遗址保护的动向,通过对汉魏洛阳故城现状以及价值的分析,提出了建设汉魏洛阳故城特区的想法和具体建议.【期刊名称】《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30)006【总页数】5页(P8-12)【关键词】汉魏洛阳故城;大遗址;特区;保护【作者】潘君喜;刘强;敖思【作者单位】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物理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2汉魏洛阳故城是中国重要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它是指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的都城遗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约15公里处。
位于今洛阳市洛龙区、伊滨区和偃师市、孟津县交汇处的伊洛河冲积平原上。
北依邙山,南面直对伊河、洛河。
据史料记载,该城始建于西周初年,称成周,最终废弃于唐代初年。
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先后以此为王都或国都,都城史长达540年。
一、建国后遗产保护领域的“洛阳模式”在文物保护方面,作为古都的洛阳曾经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各创立过一种模式,且都被文物界命名为“洛阳模式”。
20世纪50年代的“一五”计划时期,以拖拉机厂为首的一批被称作“共和国长子”的企业选址在洛阳建设。
根据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先生在文物保护方面的相关理论,创立了“撇开旧城建新城”的“洛阳模式”。
可是,在后来的城市建设中,“洛阳模式”在洛阳却实施得不彻底,对西工区大遗址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洛阳市汉魏故城保护管理办法正文:---------------------------------------------------------------------------------------------------------------------------------------------------- 洛阳市汉魏故城保护管理办法(洛阳市人民政府令第53号2001年7月16日)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汉魏洛阳故城(以下简称汉魏故城)的保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汉魏故城现状和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汉魏故城,是指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个朝代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都城遗址。
第三条汉魏故城保护工作,实行以国家保护为主、社会保护为辅,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进行生产建设、旅游开发和其他活动时,必须确保汉魏故城的安全和环境风貌。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成立保护工作委员会,协调各方关系,组织检查保护工作。
市文物管理部门是汉魏故城保护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
市汉魏故城保护机构负责汉魏故城的日常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建设、土地、规划、公安、环保、旅游、园林、水利、农业、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汉魏故城的保护工作。
第六条汉魏故城所涉及的县(市、区)、乡(镇)、村应建立由主管领导参加的保护小组,并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协助汉魏故城保护工作委员会做好保护工作。
第七条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遵守汉魏故城保护的规定,并有权制止和检举破坏汉魏故城的行为。
第二章保护范围第八条汉魏故城按重要程度划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
第九条重点保护区包括:(一)内城。
位于翟泉、金村、保驾庄、寺里碑、龙虎滩诸村之间,面积3900×3600平方米。
(二)金墉城。
位于翟泉村东北,面积1048×255平方米。
(三)太学、辟雍、明堂、灵台。
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2012-2020)规划设计说明书一、项目概况洛阳城市概况洛阳市位于豫西中部山区,地处东经118°08′-112°59′,北纬33°39'-35°05'之间。
东西长170公里,南北宽169公里。
土地总面积为平方公里,2005年末人口万人,占全省的%,其中农村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水平3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平均人口密度422人/平方公里,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85人/平方公里)。
洛阳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旅游城市,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
著名人文景观有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佛教“祖庭”白马寺、夏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等。
洛阳老城历史变迁洛阳自古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的美誉。
今洛阳老城历史悠久,为金兴定元年(1217)在隋唐城遗址上兴建而成,时为金中京城,距今已有794年历史。
自建成后至解放前城池基本未变,故称“老城”,是洛阳迄今尚存的唯一一座古代城池,也是洛阳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座古城,现城墙遗址以内面积约2km2。
据元《河南志·宋城阙古迹》载:“金初仍宋制。
正大初,以河南为中京,改河南为金昌府。
筑城东拒瀍河,南接东城之南郭,西亦因东城之西郭,北缩于旧(城)一里。
”这段叙述清楚地说明了老城与隋唐旧城遗址的关系,亦表明了今日所见洛阳老城的四至。
另据1989年编写的《洛阳市老城区志》,老城城墙在金元时期仍为夯土结构,至明洪武六年(1373)始包砌城砖,至此老城轮廓最终确定。
明初城墙周廻八里三百四十五步,墙高四丈,环城共设观敌台39处,城开四门:东建春门,西丽景门,南长夏门,北安喜门。
四门外均有月城,上建阙楼。
城外开凿城壕,壕阔三丈,宽五丈,引瀍河及涧河水入其中。
明清以来,老城一直是河南府治或洛阳县治所在地,是洛阳及豫西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洛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投标书(一)在《洛阳旅游发展规划》修编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要坚持“一二三”的洛阳旅游目的地建设理念。
“一个立足点”洛阳是中原腹地第二大城市,随着洛阳新区的规划建设,城市人口将达到近200万人的大都市,洛阳是我国著名的古都,有发达的旅游业基础,但洛阳并没有发达的城市旅游,洛阳还不是一个旅游意义上的目的地型城市。
本次规划要立足于把洛阳规划建设成为都市型旅游目的地城市,成为一个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
把城市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看待,首先应该是看城市的特色。
把城市当做吸引物来塑造,挖掘城市的个性,塑造城市的主题,扬名城市的品牌。
不但开发景区,更注意培养城市本身,把整个城市规划成景区,让城市包容景区,城市本身就是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所在。
“两大转变”——推进旅游发展模式由景区驱动向目的地驱动转变当旅游需求从单一形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向集知识性、娱乐性、体验性、享受性等于一体的多重满足的休闲度假转变,旅游业也从景区时代迈向了目的地时代。
从现代化到后现代化,国际化延伸到全球化,时代的演变使城市本身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消费品和吸引物。
洛阳的景区旅游/节会旅游很发达,已经塑造成为了知名的景区/节会品牌,但由于洛阳市本身并没有成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导致于洛阳旅游的综合效益不高,旅游业发展停滞不前。
需要对驱动模式做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推进旅游发展动力由“资源驱动型”&“资本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知识驱动型”的转变过去传统的旅游发展观念局限于资源为本,多是圈地售票的开发模式,属于资源驱动型的旅游发展模式;到了旅游发展中期,出现了依靠投资搞旅游休闲度假产品的模式,被称为资本驱动型发展模式。
从目前洛阳的现状来看,洛阳的有形资源基本上开发殆尽。
洛阳的旅游要突破,就要强调创新——产品的创新、环境的创新,形成“创新驱动型”&“知识驱动型”的旅游发展模式。
对城市和景区的开发经营管理进行创新,以企业创新、景区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的构建洛阳的创新体系。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丝绸之路(洛阳段)申遗点管理规划的通知
正文:
----------------------------------------------------------------------------------------------------------------------------------------------------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丝绸之路(洛阳段)申遗点管理规划的通知
(洛政〔2013〕1号)
洛阳新区、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是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的丝绸之路(洛阳段)申遗点。
《汉魏洛阳城遗址管理规划》、《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管理规划》和《新安汉函谷关遗址管理规划》已经国家文物局审核同意,并进行了修改完善。
现予以公布,请认真贯彻执行。
洛阳市人民政府
2013年1月7日
——结束——。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25•【字号】洛政[2012]71号•【施行日期】2012.05.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洛政〔2012〕7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洛阳新区管委会、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洛阳市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洛阳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洛阳市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为更好地发挥旅游标准化在我市旅游业发展中的引领、规范和促进作用,加快推进旅游强市进程,结合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目标和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扩大居民消费的先导产业的总体目标,推进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国内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构筑城市旅游大格局,完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和产业素质,培育更多旅游行业品牌,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要求思想认识到位,创建目标任务明确;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创建工作机制健全;宣传发动深入细致,行业社会广泛参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标准建设扎实有效;旅游管理精细规范,旅游环境形象良好;旅游产业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三、基本原则(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充分发挥政府在创建项目规划、标准编制、完善体系、基础建设、旅游监管、优化环境、财政投入等方面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导向作用。
广泛发动旅游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共同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的工作局面。
洛阳汉魏故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竞标方案项目背景洛阳汉魏故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北部,为中国历史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与文化底蕴。
为进一步加强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提升城市形象,洛阳市政府计划在汉魏故城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本次竞标旨在寻找最佳的总体规划方案,实现对该区域的最佳利用与开发。
目标与规划本项目规划总面积约为5000亩,计划将汉魏故城文化遗址与周边景区、企业、社区等资源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提高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总体设计本项目总体设计分为三大部分:文化展示区、旅游休闲区和商务会展区。
其中,文化展示区主要包括汉魏故城和周边景区,旅游休闲区主要包括度假村、温泉酒店、运动健身中心、戏曲表演中心等,商务会展区则包括高端酒店、会议中心、文创产业园等。
设计按照古城汉魏文化特色,注重景区建筑的历史性和文化性。
文化展示区文化展示区包括汉魏故城公园、博物馆、考古遗址、民俗文化园等。
其中,汉魏故城公园是本项目的核心景区,中心建筑群为汉魏文化博物馆,设有多个展室,主要展示汉魏文化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公园内还设有各种文化活动场所,如戏曲表演台、古建摄影基地等,吸引游客参观、拍照、互动。
旅游休闲区为方便游客的入住和休闲娱乐,旅游休闲区主要建设在景区周边。
度假村包括客房、别墅、娱乐场所等,温泉酒店设有多个温泉池和水疗中心,运动健身中心则包括游泳馆、羽毛球馆、室内游戏区等,戏曲表演中心则是本地区文化娱乐的重要场所。
商务会展区由于本项目依托洛阳的现代化城市设施,因此,在商务会展区内,我们将打造领先水平的酒店、会议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会议中心设有多个规模不同的会议室,可举办各类大型会议、论坛、展览等活动,文创产业园则提供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可吸引各类文化创意企业入驻,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洛阳文旅工作计划范文最新一、总体要求随着“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以及洛阳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地位,文旅工作已成为市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旅工作不仅需要继承和发扬洛阳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要创新发展,推动洛阳文旅事业的繁荣和进步。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牢记总体要求,扎实推进文旅事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二、主要任务1. 深入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洛阳市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
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挖掘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加快推进“古都洛阳”申遗工作,实施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强对历史文物和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让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能够得到最好的保护和利用。
2. 加强旅游景点建设和管理洛阳市有众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龙门石窟、白马寺等。
我们将加大对这些景点的建设和管理力度,提高景区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推动景区的升级改造和品质提升。
同时,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景区的安全和秩序,确保游客能够安全、舒适地游览。
3. 开展文旅活动和推介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我们将加大力度开展各种文旅活动和推介活动。
比如,组织各种文化演艺活动,如文化节、民俗节、音乐会等;举办旅游推介会,邀请国内外媒体和旅行商参与,推广洛阳市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同时,还要积极做好文化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工作,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文旅融合发展是当前的一个热点和趋势,我们将加大投入,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比如,发展以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线路;推动博物馆、文化艺术馆、文化产业园等文化设施和旅游设施的合作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发展;同时,加强对文旅企业的扶持和引导,推动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
5. 提高文旅服务质量和水平最后,我们要不断提高文旅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广大游客和群众的需求。
比如,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对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游客的权益能够得到最好的保障;同时,加强对文旅市场的监测和研究,及时调整和改进文旅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河南筹建洛阳新区480平方公里涵龙门白马寺总面积480平方公里,发展目标为河洛文化旅游精品区、现代复合型新区和对外开放示范区,昨天,记者从省政府获悉,《洛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已经出炉,我省拟建设洛阳新区,并将之打造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洛阳新区规划范围】西至洛阳环城高速东至偃师市高龙镇西边界南至偃师—伊川边界北至白马寺镇【总面积480平方公里】洛龙区面积18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原洛阳新区(或称洛南新区,面积71.3平方公里)、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洛龙科技园、白马寺景区龙门文化旅游园区面积31平方公里偃师市部分面积264平方公里涵盖李村、诸葛、佃庄、庞村、寇店五个镇,主要包括伊洛产业集聚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域【定位洛阳新区】●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区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促进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着力打造洛阳动力谷,重点发展以动力机械、大型成套装备、新能源装备和精品新材料为主的先进制造业,成为全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高加工度化和高技术化产业的重要基地。
●河洛文化旅游精品区以“大龙门”景区、汉魏故城、二里头夏朝遗址和商朝遗址为依托,通过开发资源和延长旅游产业链,打造河洛文化旅游精品区,使之成为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
●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依托城乡一体化试点,开展城乡户籍、土地管理、投融资体制、公共资源共享等综合配套改革,使之成为全省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
●现代复合型新区按照“复合城市”理念进行统筹规划、有序开发,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突破口,推动组团式发展,成为产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济、人居、生态功能复合的现代复合型新区。
●对外开放示范区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使之成为全省对外开放重要平台和承接高水平产业转移密集区。
管理体制:成立洛阳新区两级组织管理机构今后,洛阳新区的综合改革试验和开发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施,重大问题报请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
在体制上,按照决策协调和实施两个层面,成立洛阳新区两级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责任、提高效率。
第一篇建设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城市洛阳市旅游发展定位和使命: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城市。
第二章洛阳市建设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城市优劣机威(SWOT)改革开放以前,和全国一样,洛阳市旅游业以政治和外事接待为主。
1978年以后,洛阳市旅游业受改革开放之惠、借改革开放之力,因其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曾经兴盛一时。
然而,近些年来,洛阳市旅游业发展缓慢、几近停滞,其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占有率趋于下降。
认真分析洛阳旅游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环境,明确其优势和不足,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是新时期探讨和制定洛阳市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
第一节优势与劣势一优势洛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洛阳是我国未来旅游发展动力所在。
其旅游发展的主要优势如下:(一)资源条件优越洛阳不但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成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根址,而且前后为十三朝古都,雄奇壮丽的历史长卷为洛阳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今天洛阳标志性的象征;中原独有奇山秀水和工贸重镇则成为镶嵌在历史长卷上的璀璨明珠,伴随着牡丹国色天香熠熠生辉。
1、华夏源头根址,神州古都之最洛阳历史悠久,从史前时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到夏、商、周三代;从氏族社会,到三千年间迭相更替的王朝,文化渊源一脉相承。
被后世称为河洛文化的文化体系虽源于洛阳,影响却是整个中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是中国人梦回牵绕、千里寻宗的源头根址。
自夏朝起,先后有13 个王朝在洛阳建都,历时三四千年,这里诞生了中国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礼序、规范,成就了中国文坛俊杰的不朽篇章,源发了中国百姓礼拜尊崇的释源道祖;积淀了以五大都城为代表的古城遗址,以龙门石窟、白马寺为代表的佛教胜迹,以北邙山为核心的贵族墓地,以传统文化为内涵的名人故里,她们代表闪耀华夏历史文化光辉的物质文化。
另外,洛阳牡丹的正宗性、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的久远性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
总之,洛阳建都历史之早、时间之长、朝代之多、文化积淀之深厚,实为神州古都之最。
洛阳老街打造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洛阳老街打造方案策划书一、项目背景洛阳老街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是洛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洛阳市的商业中心之一。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对于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提升洛阳老街的旅游品质和商业价值,特制定本策划书。
二、项目目标1. 提升洛阳老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购物、品尝美食。
2. 保护和传承洛阳老街的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具有洛阳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3. 优化洛阳老街的商业布局,提升商业价值,增加商家收入。
4. 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项目内容1.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对洛阳老街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和评估,建立数据库。
制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加强对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修复。
举办历史文化遗产展览和活动,如洛阳老街历史文化展览、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展示等,传承和弘扬洛阳的历史文化。
2. 商业布局优化对洛阳老街的商业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餐饮区、购物区、娱乐区等。
引入知名品牌和特色商家,提升商业档次和品质。
加强对商家的管理和服务,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3. 旅游产品开发开发具有洛阳特色的旅游产品,如洛阳老街文化旅游线路、特色美食套餐、传统手工艺品等。
举办各类旅游活动,如文化节、美食节、民俗活动等,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推出更多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拓展客源市场。
4. 游客服务提升完善洛阳老街的基础设施,如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桶等。
加强对商家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建立游客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游客投诉和建议,提高游客满意度。
5. 宣传推广制定全面的宣传推广策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推广。
参加各类旅游展会和推介会,提高洛阳老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开展线上营销和推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