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烟粉虱的治理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08.37 KB
- 文档页数:2
番茄虫害有哪些?番茄常见虫害的防治方法说起番茄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果蔬,番茄风味特殊且有着丰富营养,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而在番茄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害虫侵咬,如棉铃虫、瓜绢螟、白粉虱等,将影响到番茄种植的经济效益。
那么,番茄虫害有哪些?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番茄常见虫害的防治方法,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一、番茄棉铃虫番茄棉铃虫病害主要危害作物的果实,使得作物的产量明显下滑,农民朋友应及时控制番茄棉铃虫虫害的发展。
以幼虫蛀食蕾、花、果为主,也为害嫩茎、叶和芽。
花蕾受害时,苞叶张开,变成黄绿色,2-3天后脱落。
幼果常被吃空或引起腐烂而脱落,成果虽然只被蛀食部分果肉,但因蛀孔在蒂部,便于雨水、病菌流入引起腐烂,所以果实大量被蛀会导致果实腐烂脱落,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冬前翻耕土地,浇水淹地,减少越冬虫源。
根据虫情测报,在棉铃虫产卵盛期,结合整枝,摘除虫卵烧毁。
当百株卵量达20-30粒时即应开始用药,如百株幼虫超过5头,应继续用药。
一般在果实开始膨大时开始用药。
成虫产卵高峰后3-4天,喷洒Bt乳剂、HD-1苏云金杆菌或核型多角体病毒,或25%灭幼脉悬乳剂600倍液,连续喷洒2次,使幼虫感病而死亡,防治效果最佳。
也可采用以下杀虫剂进行防治:200g/L虫酰阱悬浮剂2000-3000倍液;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0-3000倍液;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000倍液十4.5%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15%茚虫威悬浮齐3000-4000倍液;10%醚菊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5%氟啶脲乳油1000-2000倍液;5%氟铃脲乳油1000-2000倍液;20%高氯·仲丁威乳油2000-3000倍液;15%阿维·毒乳油1000-2000倍液;1.2%烟碱·苦参碱乳油800-1500倍液;15000IU/mg苏云金杆菌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1万PIB/mg菜青虫颗粒体病毒·16000IU/mg苏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0.5%黎芦碱可溶性液剂1000-2000倍液;均匀喷雾,视虫情隔7-10天1次。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大解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大解密【蔬菜卫士报 2247】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CLV)是对全球番茄生产危害最大的病毒,是具有巨大经济重要性的重要病原体,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研究最多的植物病毒病原体之一。
为了应对这种病毒对番茄种植产业的威胁,帮助广大农户减少经济损失,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进行介绍。
一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你熟悉吗?双生病毒科是一个植物病毒科,包括大约361种病毒,分为9个属,其中秋海棠属是最大的一个属,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就是其中的一员。
番茄黄化曲叶病首次报道于以色列约旦河谷;随后,在1988年分离出病毒颗粒;直到1991年,证明TYLCV基因组成分为单链(ss)环状DNA。
从那以后,全球各地都发现了不同的TYLCV病毒株。
TYLCV的宿主范围非常广泛,已在16科49种动植物中发现。
自从出现以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广泛出现和迅速传播,对世界范围内的番茄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国际贸易和农业资源的共享,为这种病毒在不同国家之间提供“搭便车”传播的机会;而这种病毒强大的入侵性和缺乏控制其传播的适当措施的现实,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全球性的番茄病原体,并引起了世界各地的番茄种植者和科研人员的注意。
图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地理分布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你认识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是植株发育不良、叶片向上卷曲、萎黄、叶片变小和番茄产量减少。
染病番茄植株矮化,生长缓慢或停滞,顶部叶片常稍褪绿发黄、变小,叶片边缘上卷,叶片增厚,叶质变硬,叶背面叶脉常显紫色。
生长发育早期染病植株严重矮缩,无法正常开花结果;生长发育后期染病植株仅上部叶和新芽表现症状,结果数减少,果实变小,成熟期果实着色不均匀(红不透),基本失去商品价值。
图2 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感染相关的典型症状(A)未感染的番茄植株。
(B)番茄植株感染TYLCV图3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感染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怎么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通过昆虫媒介烟粉虱(俗称白粉虱)在植物之间进行传播。
释放巴氏新小绥螨防治温室大棚番茄上的烟粉虱作者:王恩东吴圣勇吕佳乐姜晓环马兆义刘亚杰刘振州赵宏玉吴朔吴霞徐学农来源:《植物保护》2020年第04期摘要烟粉虱是一种世界性重大害虫,随着杀虫剂的抗药性问题以及在蔬菜上的残留问题日益严重,生物防治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
本文研究了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对温室大棚番茄上自然发生的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对温室大棚番茄上的烟粉虱的种群具有明显的压制作用;温室大棚番茄上烟粉虱种群,在释放捕食螨和常规对照处理间的总体动态趋势相同,烟粉虱的数量在番茄植株上的分布均为上部>中部>下部叶片,但常规对照处理的烟粉虱数量是释放捕食螨处理的2~3倍;在烟粉虱种群密度低时,释放巴氏新小绥螨的防治效果较好,达到90%以上,随着烟粉虱密度的增大,巴氏新小绥螨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下降,但番茄拉秧时防效仍可达到55.70%。
相比化学农药,释放巴氏新小绥螨的生物防治措施对治理烟粉虱更具有稳定性和长效性的优势。
关键词巴氏新小绥螨; 烟粉虱; 生物防治; 温室大棚; 番茄中图分类号: S 476.2, S 436.412.2文献标识码: BDOI: 10.16688/j.zwbh.2019151Control of whitefly Bemisia tabaci on tomato plants ingreenhouse by releasing Neoseiulus barkeriWANG Endong1, WU Shengyong1, L Jiale1, JIANG Xiaohuan1, MA Zhaoyi2,LIU Yajie2, LIU Zhenzhou2, ZHAO Hongyu2, WU Shuo3, WU Xia4, XU Xuenong1*(1.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 China;2.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of Dengta City, Liaoning Province, Liaoyang 111300, China;3.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of Liaoyang, Liaoning Province,Liaoyang 111200, China;4. Forestry Resource Service Center of Liaoyang, Liaoning Province, Liaoyang 111200,China)AbstractWhitefly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is a major pest in the world. With the increasing problem of insecticide resistance and residues in vegetables, biological contro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olve this problem. In this paper, the control effect of releasing 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 on the population of B.tabaci naturally occurred in greenhouse tomato plant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ease of N.barkeri had a significant pressure on the population ofB.tabaci in greenhouse tomatoes. The population of B.tabaci in greenhouse tomatoes showed the same general trend between releasing predatory mites and conventional control treatments, and the number of B.tabaci in upper leaves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middle leaves, and the least in lower leaves. The number of B.tabaci in control treatment was 2-3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releasing predator mites treatment. When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B.tabaci was low, the control efficacy reached more than 90%.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nsity of B.tabaci,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B.tabaci by N.barkeri decreased, but it also reach to 55.70% when old tomato plants were pulled. Comparedwith chemical pesticides, biological control measure of releasing N.barkeri showed the advantage of stability and long-term efficacy for B.tabaci control.Key wordsNeoseiulus barkeri; Bemisia tabaci; biological control; greenhouse; tomato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nadius)是一种世界性重大害虫,因危害的严重性而被称为“超级害虫”[1]。
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内容摘要: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生产上发生普遍,且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发病后难以防治。
该病不仅可以造成番茄品质下降,产量也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绝收。
关键词:番茄病毒病;发生;防治番茄病毒病是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番茄斑萎病毒等病毒引起的、发生在番茄的病害。
不同病毒在番茄不同生长期发生侵染时所产生的症状都不尽相同。
番茄感染病毒病后会出现叶片卷缩、变黄、变脆,花叶、条斑和蕨叶,植株矮化等症状。
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生产上发生普遍,且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发病后难以防治。
该病不仅可以造成番茄品质下降,产量也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绝收。
其发生和环境条件及植株生长势强弱关系密切,高温、干旱极利于发生病毒病,植株生长势弱、偏施氮肥、土壤板结等现象都可能导致发病。
番茄病毒病因每种病毒不同其发生和流行规律往往有所区别,明确致病病原是防治关键。
整体防治策略:重在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清除,消灭毒源,减少扩散。
症状识别该病症状主要有3种: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斑驳,叶脉透明,叶略有皱缩,植株略矮;蕨叶型,植株不同程度矮化,由上部叶片开始全部或部分变成线状,中、下部叶片向上微卷,花冠变为巨花;条斑型,可发生在叶、茎、果上,在叶片上为茶褐色的斑点或云纹,在茎蔓上为黑褐色条形斑块,斑块不深入茎、果内部。
此外,有时还可见到巨芽、卷叶和黄顶型症状;病原引致番茄病毒病的毒原有20多种,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Tobacccco mosaic virus简称ToMV)、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卷叶病毒(TLCV)、苜蓿花叶病毒(AMV)等。
番茄病毒病韧皮部、筛管及伴胞内,近圆形或椭圆形,哑铃形或不规则形,147-195nm×240-390nm,单位膜厚度约11nm。
卷叶型病株,则由烟草卷叶病毒(Tobacco leafcurl virus简称TLCV)侵染引起,其寄主范围较窄,主要侵染茄科、菊科。
番茄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_如何种植西红柿病害是对番茄生长影响十分巨大的一环。
番茄常见的病害有哪些?又是如何防止这些病害呢?今天店铺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番茄的常见病害及治疗方法。
番茄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番茄晚疫症状:幼苗、叶、茎和果实均可受害,以叶和青果受害重。
幼苗:由叶片向主茎蔓延,茎变细呈黑褐色,全株萎蔫或折倒,表面生白霉;叶片:由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为暗绿色病斑,后为褐色,叶背有白霉;茎上有黑褐色腐败状;果实在青果上,暗绿色病斑,后暗褐色,凹陷,不变软病原:真菌(致病疫霉)发生条件:气温18-22 ℃,相对湿度95%以上。
阴雨天多,氮肥过多,光照不足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防病,保护地内重点加强通风,防止夜间结露,防止植株徒长和过茂。
露地栽培尽量采用地膜覆盖,减少雨水将泥点溅到植株上的机会。
(2)田间发现中心病株,立刻打药。
预防用药,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70%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发现中心病株后,清理病株,进行烧毁,治病用药有:①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
②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③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④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⑤68%金雷可分散粒剂500-600倍液。
番茄白粉§症状:为害番茄叶片、叶柄、茎及果实。
初期叶面呈现褪绿色小点,后不规则粉斑,上生白色絮状物。
霉层较稀疏,稠密后呈毡状,病斑连片或覆满整个叶面。
有的在叶背,其叶正面呈黄绿色边缘不明显斑玦,后叶变褐枯死。
其他部位染病,病部表面也产生白粉状霉斑。
§病原:真菌(鞑靼内丝白粉菌)。
§发生条件:温度20-25 ℃。
防治方法n防治方法:(1)清洁田园。
田间发现病株立即清除,采取晒干焚烧的方法减少田间菌源。
采收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及田园周围杂草,进行深埋或焚烧。
(2)发病初期喷药防治。
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西红柿叶子上有小白飞虫如何治理
西红寺叶片上出现小白虫后,可在每天早上往叶片上喷洒90%敌白虫800倍液加40%乐果1000倍液进行治疗,如果虫害不太严重,则可使用湿纸巾直接擦拭掉小白虫。
后期养护西红柿时,每天需给予5小时左右的光照,并每隔半个月施加一次稀薄的液肥,以提高西红柿的抗病性。
西红柿叶子上有小白飞虫的治理方法
西红柿叶子上有小白飞虫可能是蚜虫、粉虱等,发现虫害后需及时喷洒药剂进行治疗,可使用90%敌白虫800倍液加40%乐果1000倍液进行喷洒,喷洒建议选择在每天晚上或早上进行。
西红柿叶片上出现小白虫后,如果情况不太严重的话,可使用湿润的纸巾将西红柿叶片上的白虫擦拭掉,如果不及时处理,西红柿叶片上就会出现枯黄萎蔫的状况。
为了避免西红柿叶片上出现白虫,日常养殖西红柿时,需保证光照的充足,每天给予5小时以上的光照,此外,在夏季光照过强时,还需做好通风措施,避免西红柿长期生长在闷热的环境中。
在养殖西红柿的过程中还需合理的施加水肥来提高它的抗病性,日常养护西红柿时,可每隔2~3天浇一次水,使土壤处于微微湿润的状态,注意不要让土壤产生积水。
还需每隔半个月施加一次稀释后的有机肥液来补充营养,使西红柿能够健壮的生长。
蔬菜田烟粉虱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作者:冯佩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7期摘要:文章对蔬菜田烟粉虱进行监测调查及防治试验,总结共发展规律做出有效防治措施。
关键词:蔬菜烟粉虱规律防治措施烟粉虱,别名棉粉虱,是一种寄主范围比较杂的世界性害虫。
辛集市蔬菜田的粉虱,2000年以前的优势种群是温室白粉虱,2000年以后烟粉虱成为辛集市蔬菜田的优势种群,给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为害。
通过进行监测调查和防治试验,掌握了烟粉虱的发生规律并总结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症状表现1.成虫和若虫直接刺吸植物汁液,造成植株营养不良。
2.成虫和若虫分泌蜜露污染叶片,诱发煤污病,尤其以诱发番茄发生煤污病最严重。
3.传播病毒病,为害西葫芦后可引起银叶病。
二、为害特点1.寄主作物广。
根据近几年调查,大发生年为害植物有多种大田作物、蔬菜、花卉、果树、枸杞及阔叶杂草等40余种。
一般发生年份为害蔬菜、花卉重于对大田作物的为害,其嗜好寄主有十字花科的白菜,葫芦科的西葫芦、冬瓜、黄瓜、南瓜,茄科的番茄、茄子等作物。
2. 传播病毒病。
3. 世代重叠严重,发生盛期叶片上卵、若虫、成虫同时存在。
4.成虫迁移、扩散能力较强。
5.繁殖速度快,具有暴发性。
三、发生规律1.周年消长规律烟粉虱适宜发生温度在20-30℃之间。
在北方露地不能越冬,其越冬场所是各种种植蔬菜及花卉、苗木的温室、大棚。
随大秋作物和秋菜的逐渐收获和温度的降低,露地烟粉虱数量逐渐减少和消失。
11月中、下旬随着冬棚蔬菜、花卉的盖膜加温,露地棚间及庭院花卉的烟粉虱成虫逐渐迁入棚室为害、繁殖、越冬。
烟粉虱在棚室的发生盛期为12月至翌年2月;4月中、下旬,气温回升,各种露地作物播种、出苗,烟粉虱开始从棚室迁出,扩散到棚室外附近作物,然后向大田扩散为害,7-9月是露地烟粉虱发生盛期。
露地烟粉虱最早在4月上旬月季出芽展叶时可见。
在露地番茄、豆角、茄子、北瓜等春作物上,7月上旬至8月上旬进入发生盛期。
大棚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症状与防治措施一、症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近几年传入中国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植株一旦发病,尤其是在开花前发病,果实产量和商品价值均大幅度下降,严重时造成的损失可达100%。
其主要病症是:植株矮化萎缩,生长缓慢或停滞,叶片边缘呈鲜黄色或干缩,向下卷曲,叶脉和中脉附近叶色深绿光亮,叶肉变厚,叶片变小;节间变短,开花延迟,花朵减少一半以上,坐果减少,果实膨大,转色缓慢,果肉发硬,水分少,味道酸,果面转色不均匀,基本失去商品价值。
随着植株的生长,病情越来越严重,产量损失大。
二、发病原因烟粉虱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主要传毒介体,烟粉虱获毒后可终生传毒。
导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播种过早,晚秋不凉,暖冬,春天气温回升早,有利于烟粉虱的越冬、繁殖及危害传毒。
2、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播种过密,株行间郁闭,有利于烟粉虱传毒。
3、B型烟粉虱虫口数量增长快且传毒能力强,是导致近年来烟粉虱暴发,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4、多年重茬、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丛生的田块比较容易发病。
三、防治措施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要坚持防御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其主要措施有:1、选用抗病品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主要通过烟粉虱传播,而烟粉虱具有强的生存与扩展能力,要阻止该病毒病的传播和扩散有很大的难度,同时该病毒危害重,又几乎无药可治,因此寻找抗病毒品种,是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主要措施。
当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抗性较好的品种有74—587、74—112等。
2、合理安排作物茬口番茄定植时避免与黄瓜、豆类混栽换茬,尽量与葱蒜类蔬菜以及芹菜、茼蒿等进行换茬,以减轻烟粉虱发生。
3、培育无病无虫苗该病对番茄植株侵害越早,发病率越高,所以预防要从育苗期抓起,做到早防早控,力争少发病或不发病。
苗床周围杂草要除干净,苗床土壤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源。
4、加强田间管理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日光温室番茄烟粉虱的发生与防治作者:郑金合吉泽浩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4年第1期郑金合1、吉泽浩2摘要:近年来,日光温室在芮城县面积越来越大,而番茄是我县设施蔬菜主栽品种之一,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烟粉虱的发生也越来越严重。
近两年来在芮城县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番茄的品质,使菜农的收入一般减少10%-15%。
温室烟粉虱是保护地栽培中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害虫,几乎可为害所有蔬菜。
关键词:危害状防治方法一、烟粉虱的危害状温室烟粉虱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死亡。
此外,尚能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导致煤污病的发生,造成减产并降低蔬菜商品价值。
烟粉虱亦可传播病毒病。
二、烟粉虱的生活习性烟粉虱的个体发育经历卵期、4个若虫期和成虫期3个虫态,通常人们将第4龄若虫期称为伪期。
温室条件下1年可发生10余代,且呈现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
烟粉虱发育的最适温度是26—28℃,在此温度下,卵期一般5天,若虫期15天左右,成虫寿命可达1—2个月,且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发育时间各不相同。
烟粉虱各种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为害。
温室烟粉虱在我国北方冬季野外条件下不能存活,通常要在温室作物上继续繁殖为害,无滞育或休眠现象。
第二年通过菜苗定植移栽时转入大棚或露地,或乘温室开窗通风时迁飞至露地。
因此,白粉虱在发生地区的蔓延,人为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白粉虱的种群数量,由春至秋持续发展,夏季的高温多雨抑制作用不明显,到秋季数量达到高峰,集中为害瓜类、豆类和茄果类蔬菜。
在北方由于温室和露地蔬菜生产紧密衔接和相互交替,可使白粉虱周年发生。
烟粉虱成虫具有趋光性,并且喜欢在较湿润的环境活动,具有极强的趋嫩性,喜欢群居于嫩叶叶背和产卵,在寄主植物打顶以前,成虫总是随着植株的生长不断追逐顶部嫩叶,因此在作物上自上而下白粉虱的分布为:新产的绿卵、变黑的卵、幼龄若虫、老龄若虫、伪蛹。
新羽化成虫产的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
防治蔬菜烟粉虱的无公害药剂许美荣;董克锋【摘要】@@ 烟粉虱作为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罪魁祸首,是一种被誉为"超级害虫"的世界性害虫.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烟粉虱相继或同时在我国各地暴发,其为害已超过温室白粉虱,成为我国蔬菜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虫.烟粉虱对作物的为害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烟粉虱以成虫和幼虫群集在上部叶背吸食汁液,使植株生长不良,叶片褪色、变黄、萎蔫甚至枯死;二是其同时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霉污病,从而影响作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10(000)019【总页数】2页(P39-40)【作者】许美荣;董克锋【作者单位】山东省蔬菜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寿光,262700;山东省鱼台县农业局【正文语种】中文烟粉虱作为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罪魁祸首,是一种被誉为“超级害虫”的世界性害虫。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烟粉虱相继或同时在我国各地暴发,其为害已超过温室白粉虱,成为我国蔬菜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虫。
烟粉虱对作物的为害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烟粉虱以成虫和幼虫群集在上部叶背吸食汁液,使植株生长不良,叶片褪色、变黄、萎蔫甚至枯死;二是其同时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霉污病,从而影响作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大大降低蔬菜作物的经济价值;三是传播病毒病,其造成的为害比前两者要严重得多。
据报道,烟粉虱能在30多种植物之间传播70多种病毒。
在我国,烟粉虱传播5种以上病毒,包括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等。
烟粉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毒,在有毒寄主植物上取食10~60 min即可传毒,一旦获得毒性就可持续传毒,还可以通过交配造成烟粉虱之间交叉传播,同时可以通过生殖行为传播给下一代(即垂直传播)。
即使田间烟粉虱虫口密度低,仍具有传毒威胁。
烟粉虱对蔬菜为害逐年加重,造成蔬菜严重减产或绝产,成为制约蔬菜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
烟粉虱的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烟粉虱俗称小白蛾,主要为害棉花、蔬菜(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菜豆等)和花卉等多种作物。
由于其食性杂、繁殖快、产卵量多、发生量大,加之该虫有迁移性强、为害时间长、抗药性强等特点,给防治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1.为害特点。
成虫和若虫主要群集植株叶片和嫩茎,以刺吸式口器吸吮汁液,使叶片褪绿、变黄以致萎蔫,降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降低产量,并且还分泌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导致霉菌繁衍,发生“煤污病”,直接影响蔬菜、棉花、瓜果等作物的质量,降低其商品率。
不同寄主植物受害后的症状不尽相同:叶菜类如甘蓝、花椰菜受害表现为叶片萎缩、黄化、枯萎;根菜类如萝卜受害表现为颜色白化、无味、重量减轻;果菜类植物表现为果实成熟不均匀(如番茄)或叶片表现为银叶(如西葫芦);花卉植物表现为白茎、叶片黄化落叶;棉花叶正面出现褪色斑,虫口密度高时有成片黄斑出现,严重时导致蕾铃脱落,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
同时烟粉虱还可传播多种病毒病,传播病毒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甚至比直接为害还要严重。
2.发生规律。
烟粉虱具有特强单性繁殖力,是抗药性最强的害虫种类之一,世代重叠、虫态历期短,即使化学防治取得效果,只要有少量虫口残存,极易在短期恢复虫口密度,对作物造成危害。
烟粉虱可全年繁殖,适宜发生的环境条件是20~30℃,相对湿度40%~80%。
3.防治方法。
烟粉虱具有寄主广泛,体被蜡质,世代重叠,繁殖速度快,传播扩散途径多,对化学农药极易产生抗性等特点,给防治造成很大困难,因而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特别是要加强冬季保护地的防治。
①农业防治。
育苗时要把苗床和生产温室分开,育苗前先彻底消毒,幼苗上有虫时在定植前清理干净,防治虫苗带入大田。
在温室、大棚内,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等不要混栽,有条件的可与芹菜、韭菜、蒜、蒜黄等间套种,以防烟粉虱传播蔓延。
结合农事操作,随时去除植株下部衰老叶片,并带出保护地外销毁。
烟粉虱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摘要近年来,烟粉虱在和县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蔬菜、棉花上的主要害虫,成为蔬菜、棉花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分析烟粉虱发生与为害特点,针对烟粉虱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烟粉虱;为害特点;发生规律;防治措施近几年,我地蔬菜产区秋番茄、秋延辣椒烟粉虱局部暴发,少数重发田块出现了毁棚绝收;棉花产区烟粉虱全面暴发,为害面积大、减产严重。
烟粉虱在我地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蔬菜、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已成为蔬菜、棉花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1发生与为害特点近年来,冬季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迅速增多,持续暖冬气候,为烟粉虱种群数量的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
再加上我地大面积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后,大幅度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使原来棉田内的偶发性害虫得不到兼治,烟粉虱等种群越来越大,导致了烟粉虱的为害趋于加重。
烟粉虱虫体微小,体覆白色蜡粉,繁殖力强,1年发生10多代,田间世代重叠。
在25℃条件下从卵到成虫需要18~30d,成虫寿命10~22d。
蔬菜上,烟粉虱成虫、若虫群集叶背为害,直接刺吸植株汁液,使叶片褪绿发黄、萎蔫,植株矮小或枯死;成虫、若虫所分泌的蜜露诱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直接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棉花上,烟粉虱成虫、若虫聚集在棉叶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棉株的营养物质。
虫口密度大时,棉叶正面出现成片黄斑,严重时引起蕾铃和叶片大量脱落,使棉花减产;成虫、若虫还大量分泌蜜露,蜜露多时可使棉叶棉铃污染变黑,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干物质积累减少,棉铃吐絮时受到污染,会使棉纤维品质下降。
烟粉虱还可传播多种病毒,使茄果类、瓜类、豆类等众多作物感染病毒病,造成严重损失。
2发生规律2.1发生期2.1.1越冬期。
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上旬,随着气温的降低,露地作物上烟粉虱基本消失,但大棚内蔬菜上可见成虫活动。
地表最低温度为-6℃时,单膜覆盖的大棚内烟粉虱全部死亡,而双膜覆盖的大棚仍有少量烟粉虱成虫,地表最低温度为-8℃,双膜覆盖的大棚仍有少量的烟粉虱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