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基本知识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53
检验基础知识培训检验在企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检验的定义检验就是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
二、质量检验的基本职能:概括起来,检验包括以下四项具体工作:(1)、度量。
包括测量与测试,可借助一般量具,或使用机械、电子测量仪器。
(2)比较。
把度量结果与质量标准进行对比,确定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判断。
根据比较的结果,判定被检的产品是否合格,或一批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4)处理。
对单件产品决定是否可以转到下道工序或产品是否准予出厂;对批量产品决定是接收还是拒收,或重新进行全检和筛选。
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把关的职能:把关是质量检验最基本的职能,也可称为质量保证职能。
这种职能是质量检验一出现时就存在的,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即使是生产自动化高度发展的将来,检验的手段和技术可能有所发展和变化,质量检验的把关作用,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企业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机、料、法、环(4M1E)等诸要素,都可能使生产状态发生变化,各个工序不可能处于绝对的稳定状态,质量特性的波动是客观存在的,要求每个工序都保证生产100%的合格品,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的。
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完善化,可以减少检验收报告工作量,但检验还是要存在的。
只有通过检验,实行严格把关,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组装,不合格的成品不冒充合格品而出厂,才能真正保证产品的质量。
2、预防的职能:现代质量检验区别于传统质量检验的重要之处,在于现代质量检验不单纯是起把关的作用,同时还要起预防的作用。
广义上来说,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入厂检验,前工序的把关检验,对后面的生产过程和下工序的生产,都能起到预防的作用.特别是检验的预防作用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起预防作用。
众所周知,无论是工序能力的测定或使用控制图,都需要通过产品检验取得一批或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方能实现.这种检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判定一批或一组产品是否合格,而是为了计算工序能力的大小和反映生产过程的状态。
产品检验基本知识一、检验基础知识1、什么是检验(QC)?定义:检验是指依照检验标准对产品进行测量、观察或试验,将其检查结果与检验标准进行比较,最终判定产品是否合格的过程。
2、检验三要素1) 产品———检验的对象。
品管人员应当了解产品的用途、关键特性、在你负责的区域内的质量特性对后工序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一个称职QC你还应当了解生产流程;2) 检验方法——-既检验手段,包括检验工具、仪器、目力等.你要了解产品特性的重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仪器工具;3)检验标准———检验的生命线。
假设一个企业,没有检验标准,仅凭个人经验操作,或标准制定描述失当、不充分或者模糊,它能够作出优质产品来,是难想象的。
所以,在二方验厂时,有经验的稽核人员会首先考察你工厂的控制标准和实验室,然后在去勘察你的控制现场3、检验职能(作用)1. 把关: 放行合格的产品,卡住不合格的产品。
这是检验的根本命脉。
2. 报告:将产品检验的结果报告给质量管理部门.报告的目的是建立和收集数据,记录报表是为运用而生的,其作用是为评估过程业绩和下一步的质量改进提供原始数据。
所以,作为一名质量相关人员,在设置记录的种类、数量、格式内容,你首先应当考虑质量诉求,既客户的期望和要求,当然你还要考虑公司需求和现有资源状况。
报告包括两种形式:1)例行报告如检验记录、返工返修记录、质量报表等;2)异常报告如品质异常报告、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退货报告等3。
反馈将产品不合格信息及时反映给产品制造部门及相关单位和人员。
以上是品管人员的基本职责,你应当根据公司的情况和需求,赋予QC更多的功能与职责,譬如监督(工艺监督与确认)、指导(给操作者纠错和辅导)、改进等。
二、检验标准的有关知识1。
检验标准的要素构成1。
1 检验项目: 即产品特性(检验的指标和内容).这是检验标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包括:1。
1.1 外观:脏污、肥油、破损、弯曲、色泽、图案的正确性;1。
检验科工作常识培训计划一、前言为了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提供更优质的检验服务,我们制定了检验科工作常识培训计划。
本培训计划旨在帮助工作人员全面掌握检验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和周到的检验服务。
二、培训目标1. 掌握基础检验知识:培训对象应掌握检验科的基本知识,包括检验操作流程、常见检验技术、仪器设备的使用等。
2. 提高实验技能:培训对象应熟练掌握各种检验技术的操作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实验操作,并正确解读实验结果。
3. 加强质量控制意识:培训对象应了解检验科的质量管理要求,注重实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并具有一定的故障排除能力。
4. 提高服务意识:培训对象应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够根据患者的需求,及时、准确地提供专业的检验服务。
三、培训内容1. 基础检验知识1.1 检验科的组织架构与功能分工1.2 常见检验项目与相关知识1.3 检验操作流程与标本处理要求1.4 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2. 实验技能培训2.1 常见检验技术的操作方法2.2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及常见错误2.3 实验结果的判读与报告编制3. 质量控制与故障排除3.1 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控制要求3.2 实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3.3 仪器设备故障排除与维护4. 服务意识培训4.1 患者需求与满意度管理4.2 与其他科室的协作与沟通4.3 科室文明礼仪与服务态度四、培训方法1. 理论知识培训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邀请专业人士对基础检验知识、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讲解。
2. 实验操作培训在实验室设置实验操作练习台,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演示和指导,培训对象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3. 质量控制培训定期组织质量控制知识的学习与讨论,加强对实验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意识。
4. 服务意识培训开展患者需求管理、医患沟通技巧、服务态度培训等内容,提高培训对象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
五、培训考核与评估1. 培训考核机制通过考试、实际操作评估等方式对培训对象进行考核,检验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检验员培训方案及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全面了解检验员的职责与工作内容,掌握检验员的工作要求和标准;2、掌握检验员工作中所需的各种技能和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3、培养检验员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培训内容1、检验员基础知识培训主要包括:检验员的职责、检验标准和要求、检验方法和工具、质量管理体系等。
2、检验员操作技能培训主要包括:样品采集、标本处理、实验操作等。
3、检验员专业知识培训主要包括:各类检验项目原理和操作流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结果判读和报告编写等。
4、检验员沟通技巧培训主要包括:与客户的沟通交流技巧、与同事的合作沟通技巧、与上级领导的汇报沟通技巧等。
5、检验员职业规范培训主要包括: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职业形象等。
三、培训方式1、理论教学:由专业老师进行课堂讲解,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员的问题解答。
2、实操训练:以实验室为基地,采用模拟实验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技能训练。
3、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学员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的理解。
4、角色扮演:模拟客户、同事、领导等角色的对话和互动,训练学员的沟通技巧和协作能力。
四、培训计划1、第一阶段:理论基础培训时间:1周内容:检验员职责和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检验方法和工具等基础知识的讲解。
2、第二阶段:实操技能培训时间:2周内容:样品采集、标本处理、实验操作等实操技能的训练和练习。
3、第三阶段:专业知识培训时间:2周内容:各类检验项目原理和操作流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结果判读和报告编写等专业知识的培训。
4、第四阶段:沟通技巧培训时间:1周内容:与客户的沟通技巧、与同事的合作沟通技巧、与上级领导的汇报沟通技巧等沟通技巧的培训。
5、第五阶段:职业规范培训时间:1周内容: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职业形象等职业规范的培训。
五、培训评估通过考试、实操操作、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学员达到培训目标并取得合格证书。
检验科业务知识培训内容一、概述检验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其职责主要是对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为了保证检验科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检验科业务知识培训内容。
二、基础知识培训1. 生理学基础:包括人体器官结构、生理功能、代谢过程等。
2. 化学基础:包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组成分析等。
3. 微生物学基础:包括微生物分类、培养方法和鉴定技术等。
三、实验操作技能培训1. 检测方法:包括常规检测方法和特殊检测方法。
2. 仪器操作:包括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维护保养等。
3. 样本处理:包括样本采集、保存、运输等。
四、质量管理培训1. 质量控制:包括质量控制原理和方法等。
2. 质量评价:包括内部质量评价和外部质量评价等。
3. 质量保证:包括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实施、设备维护保养等。
五、安全知识培训1. 实验室安全:包括实验室的危险性、应急处理等。
2. 个人防护:包括穿戴防护服、戴口罩、手套等。
3. 废弃物处理:包括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六、沟通技巧培训1. 患者沟通:包括与患者的交流技巧和沟通方法。
2. 同事协作:包括与同事的合作技巧和沟通方法。
3. 领导管理:包括与领导的沟通技巧和管理方法。
七、文献阅读培训1. 文献检索:包括文献检索工具和检索方法等。
2. 文献阅读:包括文献评价和分析方法等。
3. 学术写作:包括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和技巧等。
八、其他培训1. 新技术介绍:包括新仪器新方法的介绍和应用。
2. 知识分享会议:组织员工进行知识分享和交流。
3. 知识竞赛:组织员工进行知识竞赛,提高学习积极性。
九、结语以上是检验科业务知识培训内容的详细介绍。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为医院的临床工作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数据支持。
检验科工作前培训要点1.检验科的基本知识:明确了解和熟悉检验科的基本知识,包括检验科的定义、目标和作用。
了解检验技术的分类和基本操作步骤,掌握常用的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
2.样本采集与处理:学习样本采集的基本原则和采集技术,包括血液、尿液、体液等常见样本的采集方法和处理过程,了解不同样本在检测过程中的特点和要求。
3.样本质控与质量管理:掌握样本质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如何进行样本的质量评估和质量控制,掌握质检标准和质控流程,熟悉实验室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
4.常见检验项目与方法:熟悉常见的检验项目和方法,包括血液常规、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等,了解不同检验项目的原理和操作流程,理解检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
5.理论和实操结合:在培训过程中,理论和实操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相结合,加深学员对于各个检验项目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6.安全与危险品管理:了解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掌握使用和处理危险品的安全知识,了解常见危险品的性质和处理方法,学习应急处理与救护措施。
7.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员的良好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作为一名检验科人员,需要与其他科室、医生和护士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8.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重点加强培养学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意识,学习和遵守医德医风和检验诊断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学员的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授课程、实验操作、模拟练习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
培训机构可以邀请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引导学员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室管理的模拟练习,以此来强化学员对检验科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
此外,还可以安排学员进行实际的实习或参观医疗实验室,亲身体验和了解实验室的日常工作环境和操作情况。
总之,检验科工作前的培训要点主要包括了解检验科的基本知识、样本采集与处理、样本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常见检验项目与方法、安全与危险品管理、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