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电影海上钢琴师专业影评4篇
- 格式:doc
- 大小:18.78 KB
- 文档页数:6
海上钢琴师影评电影海上钢琴师影评《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令人惊叹的音乐成为我心中的经典。
这部电影由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改编自亚历山德罗·巴里科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爱情和坚持的故事。
首先,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情感体验。
通过主人公阿米尔的眼睛,我们见证了他与钢琴的深情结合,以及他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每一次他的手指触碰琴键,都仿佛传递着他内心的激动和悲伤。
这种情感的传达让我不禁为他的遭遇而感到心痛,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其次,电影中的音乐是我最为喜爱的部分之一。
从影片开始的那段动人的钢琴演奏,到整个故事中贯穿始终的美妙旋律,音乐成为了影片的灵魂。
每一首曲子都充满了情感和力量,它们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更是阿米尔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方式。
每一次的演奏都让我陶醉其中,仿佛能够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力量。
最重要的是,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阿米尔的坚持和对音乐的热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追求,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他面对困难和挫折从不放弃,始终相信音乐能够给他带来力量和希望。
这种坚持和信念深深触动了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梦想。
此外,影片中的情感线也让我感到十分动容。
爱情在阿米尔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与他的爱人之间的故事充满了甜蜜和痛苦。
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如此纯粹和真挚,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而被迫分离。
这种无法言喻的痛苦和无奈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爱情的可贵和脆弱。
总的来说,电影《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通过音乐和故事情节打动了我的心灵。
它给我带来了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的勇气,同时也让我明白了爱情的珍贵和脆弱。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和思考。
我相信,它将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激励着我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2019《海上钢琴师》电影影评及优秀观后感5篇《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
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
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
所以关于观看《海上钢琴师》电影的观后感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及影评【1】不知为什么,他留给我的印象,始终是那个在风中形销骨立的样子。
不是穿着礼服演奏,不是坐在滚动的钢琴前滑过大厅,不是那个站在废墟当中仰头看着他的朋友,谈着关于两只右臂的问题。
他其实孤独的站在雾中,四周空无一物,他戴着帽子,穿马夹,站在那里,安静的,忧伤的,让心灵从他的眼睛里流淌出来……他望着你,但其实他看的并不是你,他朝你微笑,可那笑也不是为你,可是,他却一瞬间就了解的你的所思所感。
他哼着钢琴,手放在那些并不存在的琴键上,那段关于你的乐章就从他的眼睛流淌出来…是的,就是他的眼睛贯穿始终的目光,一如他那样久久的站立于浓雾之中,一如他的忧伤像雾一样环绕在他的四周,一如他的孤独像皎洁的珍珠一样在夜里发出光茫……他注定了就是孤立于世的,给你执笔的权利,你也不会往他身上加一点点俗世的幸福,因为他已经如此完美的完成了他的人生,像一部完整的作品,无法再被添加或删剪,即使是他如稀世珍宝般无法被复制的遗憾,以及象牙般光洁无暇的纯望,都是他翅膀上的羽毛,被他细细梳理。
他还是走了,从一开始就被他目光注定的孤独离去,在十九世纪的石板路上,在永远无法消散的浓雾的包围中,转过他的目光,转过他侧脸留下的弧线,一步一步,没有再留恋的,轻轻踏上云端……城市太大,没有尽头……他说。
我再也不去陆地了……他说...《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及影评【2】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海上钢琴师影评第一篇:海上钢琴师影评让灵魂栖居在深邃的海洋——《海上钢琴师》影评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
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
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海上钢琴师》。
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
和众多欧片一样,这部片子也充满了暗示。
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
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择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
托纳托雷想通过他暗示什么呢?“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选择。
人的一生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择,每一个细小或者重大的选择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
1900选择了留在船上,他无法迈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恋爱。
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头。
他说:“陆地没有尽头。
”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那个吹康牌乐器的胖子,上船挣钱的时候只有一把小号,到影片最后还是靠别人施舍才继续拥有这把小号,人生,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循环,周而复始的循环,我们都在循环中消耗生命的时光。
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个发现自由女神的人,他们纵声高呼,为了一个不知道结果的目标而激动,从而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
还有爵士乐本身似乎也暗示着那种自以为是的人,“什么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己的目光来理解大师。
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观众的,《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
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不过是大师的铺垫罢了。
自称“爵士乐祖师”的谢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
2019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影评最新5篇_《海上钢琴师》中学生电影《海上钢琴师》改编自亚利桑德罗·巴里克文学剧本《1900:独白》,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9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影评最新.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一)《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的主角叫雷蒙,他被一个煤工收养,煤工死了后,他开始弹钢琴。
经常在船上为乘客弹钢琴,乘客们都被他的琴声所陶醉。
后来他成了客船上的钢琴师,并结识了一位朋友叫小号手。
两个人十分要好,小号手很崇拜他的才华,也为他一直不下船而感到不解。
可他虽然没有下过船,却已经名扬四海。
但是他为什么不下船呢?他告诉朋友:“我可以在有限的钢琴中创造出无限的旋律,但我无法在无限的城市中,无尽的街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
”有一天,他的朋友要走了,这艘客船也即将被摧毁。
可他还是不愿意下船,只是最后说了一句话:“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光阴,冬天时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时担心冬天将至,所以到处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我看了后,为他的顽固不化感到可惜,但也敬佩对音乐的这份执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二)《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看后,我久久地呆愣着,仍然沉浸在电影所营造的情境里。
电影主人公1900的一生是传奇的,他出生后成了弃婴,被轮船上的锅炉工丹尼收养。
他聪明异常,很小的时候就会读报纸上的文字,在轮船上度过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以及中年。
在1900八岁的时候,收养他的丹尼不幸被铁链撞击而死,1900再次成为孤儿。
还好,船上的每一个人都宠爱他,都把自己认为好的教给1900,因此1900成长得很快,也很快乐。
一个偶然的机会,1900来到了头等舱,他见到了钢琴,被那美妙的音乐吸引,凭借超人的天赋,1900首次碰到钢琴便能弹奏乐曲。
后来他的弹奏技艺突飞猛进,成了乘坐尼亚号旅行的人难以忘怀的回忆。
2019《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及影评5篇范文《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有人说,这是一个悲剧。
而我却以为,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假如1900下了船,不外乎两种结局。
一是彻底地被这个肮脏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挚爱的方面、郁郁而终。
而无论是哪一种,远没有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这般广大的胸怀方可容得下他惊世绝艳的才华。
即使陆地上有大把大把的金钱,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灯红酒绿的生活,1900却不属于那里。
不属于一个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里,这才是个悲剧。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没有人可以说水里和地上哪个更好,鱼属于水,人属于地,只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
与MAX道别的时候,1900说:“原谅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该如何活下去。
记得他决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久,最后把帽子扔进大海,人却很坚定地走回了船。
他不是没尝试过,终不能战胜他的内心,只因那里太纯净。
他说他看到无数条街道,却不知道路该往哪里走。
看到这里,应无人再指责他的懦弱了。
所谓“不懦弱”的人们会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上很圆滑地活着,他们或是有钱,或是有权,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然而他们终究无法纯粹地活,因为爱而活。
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颗完整而干净的心,令他的音乐永远流淌着纯净的气息。
影片的末尾,1900对MAX说:“两条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希望天堂有钢琴。
”我想,1900终是不属于人间,即使在这里,他获得过无数掌声。
然而,他需要的不是这些。
假如可以的话,他宁愿一个人,一架钢琴,就这样一直弹下去。
天使不应在人间。
正如1900最终选择与船一起炸毁,如此,海上会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曾经有个天才的钢琴师,他的音乐令所有人为之折服,他始终没有离开过大海,然而他的心却已到达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海上钢琴师》,以前本科的时候就看过,很喜欢,看过好几遍。
在脑海里大致回忆了一下电影情节,感觉电影主题跟自己最近的想法相契合,正好可以说一说。
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让人沉浸其中、感动至深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音乐天才在二战期间与他的钢琴一起漂泊在大海上的故事。
导演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精湛的表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温情和激动人心的世界。
首先,影片的音乐是令人难忘的。
每一曲钢琴曲都充满了深情和力量,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希望。
尤其是在海上漂泊的场景中,音乐更是成为了主人公唯一的陪伴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这种音乐与情感的交融,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其次,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是深入人心的。
主人公通过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和对爱情的忠诚,展现了一种令人敬佩的品质。
而他与小提琴家之间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纯粹。
同时,影片中对战争的描写也是令人深思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伤害,以及音乐所带来的温暖和力量,都让观众在思考之余也感受到了一种共鸣。
最后,影片的画面也是令人赞叹的。
导演对海上的描绘,以及钢琴演奏时的镜头处理,都展现了出色的技术和艺术水准。
观众仿佛能够感受到海风的呼啸和音乐的魅力,这种视听的震撼让人难以忘怀。
总的来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充满了情感和力量的电影。
它让观众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爱情的伟大,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好看的作品,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强烈推荐观众观看,相信你一定会被它深深打动。
海上钢琴师电影影评范文这部电影就像是一瓶年份超久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
它讲的故事特别简单,又特别复杂。
简单的是,就是一个天才钢琴师1900在船上的一生;复杂的是,这背后藏着的关于人性、孤独、选择的大道理。
先说说咱这主角1900吧。
他简直就是个钢琴界的怪咖,哦不,是天才中的天才。
他没上过什么正儿八经的钢琴课,可那双手往琴键上一放,就跟被上帝亲吻过似的。
他弹出的音乐那可真是绝了,就像能把大海的波涛汹涌、宁静温柔,船上人们的喜怒哀乐,全都装进那一个个音符里。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斗琴那一段,那个爵士乐的创始人上船来找他比试。
刚开始的时候,那家伙弹得确实很酷炫,把大家都镇住了。
可咱1900呢,一开始就像个懵懂的小孩,弹出了那种简单又纯粹的圣诞曲。
我当时都懵了,心想这是咋回事啊?结果呢,到他真正开始反击的时候,那琴键在他手下就跟疯了似的,快得都看不见手指了,那音乐就像汹涌澎湃的海浪,一波一波地把在场所有人都给淹没了。
他最后那一曲弹得钢琴都好像要着火了,琴弦发烫,所有人都被震撼得目瞪口呆。
这一段真的是把1900的那种纯粹、不谙世事却又才华横溢展现得淋漓尽致。
1900的孤独也特别让人揪心。
他一辈子都在那艘船上,没下过船。
船对于他来说,既是他的家,也是他的整个世界。
他透过船上的窗户看陆地上的世界,就像在看一个遥远又陌生的星球。
他说陆地上有太多的街道,太多的选择,他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
这种孤独不是那种没人陪的孤独,而是一种灵魂找不到归宿的孤独。
他在船上,周围都是人,他为人们弹奏音乐,可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只有他自己和他的钢琴。
他就像一个孤独的舞者,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翩翩起舞,外界的一切对他来说,既是真实的,又好像隔着一层纱。
电影里那艘船也特别有象征意义。
它就像是一个漂浮在海上的孤岛,载着1900这个独特的灵魂。
船在海上航行,经历风雨,就像人生一样。
1900在船上出生、成长、成名,他的命运和船紧紧相连。
当船要被炸毁的时候,1900还是选择留在船上,这让我特别难受。
2019海上钢琴师电影优秀影评4篇《海上钢琴师》它没有恢弘磅礴的气势,没有曲折迷离的情节,没有撕心裂肺的呐喊,但它却是一部关于内心深处最微妙弦动的灵歌。
小编整理了2019海上钢琴师电影优秀影评4篇,欢迎参考本文内容。
海上钢琴师电影优秀影评1.第三次重温了《海上钢琴师》。
不论第几次看,它都是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在所有我曾读到过看到过的故事里面,许久没有一个人如1900般让我充满了迫切的冲动,想要去理解他,懂得他,感知他。
他手指划过键盘流淌出来的音乐,深情,动人,一如他不曾出口的情感表达。
他慵懒典雅的身姿,孩童般纯净的天使面庞,清澈纯净的蓝眼睛······当这样的声音钻进耳朵,这样的画面印入眼帘,总是禁不住心里的激荡,大雨滂沱。
不是难过,是深深的疼惜。
是一种幸好遇见的庆幸与荣幸。
1900被遗弃在弗吉尼亚号游轮的头等舱里,一个黑人煤矿工在一架钢琴上发现了他。
因为是新世纪的第一天,养父丹尼给他起名叫1900。
由于没有相关的出生证明,丹尼担心他被人抱走,所以1900从来没有离开过船舱。
他就在这船一样大的摇篮里长大,他不知道海的尽头还有其他世界。
就像他单纯地以为“妈妈”是一匹马,一匹跑得很快的马,一匹好马。
尽管如此,有养父丹尼的疼爱与照顾,1900的世界是温情的。
可就在1900 八岁的时候,唯一能够给他庇佑的养父意外去世。
懵懂中,年幼的他便经历了生离死别。
丹尼的葬礼上,迷茫无措的1900听见远处隐约传来一阵动人心魄的声音。
身边的一个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音乐。
就此注定,他此生将与音乐结下深深的不解之缘。
2.一天夜里,1900溜进了餐厅,坐在了为贵族游客弹奏的钢琴前,顾自弹了起来。
就这样,艳惊四座。
从此,1900成了弗吉尼亚号游轮上的钢琴师。
他从不曾下过船,却早已声名远扬。
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他遇见了一生的知己麦克斯。
他带着晕船的麦克斯坐在钢琴前,在倾斜摇晃的船舱里,弹奏一曲又一曲快乐的乐章。
海上钢琴师影评电影海上钢琴师影评《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令人沉醉的音乐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和激情的世界。
作为一名电影评论家,我被这部电影所带给我的感觉和共鸣点深深打动。
首先,这部电影的音乐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
从一开始,钢琴的旋律就像一阵魔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神奇的音乐世界。
每一次琴键的触碰都仿佛在触动观众的心弦,让人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
特别是主人公亚历山大的演奏,他的技巧和激情将音乐的力量完美地传递给观众,让人们不禁为之动容。
其次,电影通过亚历山大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人对于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亚历山大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梦想,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钢琴承载着他的希望和梦想,成为他逃离现实的途径。
这种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让观众感到无比的共鸣,也让我们反思自己对于梦想的态度和对艺术的理解。
此外,电影还通过亚历山大与其他角色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友谊。
他与船长的深厚友谊以及与其他船员之间的默契配合,让观众感受到了友谊的力量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支持。
这种情感的交流和互动让电影更加真实和感人,也让观众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总的来说,电影《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
它通过深情的音乐、艺术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感动和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音乐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梦想、友谊和人性的探索。
它让观众思考自己对于梦想的坚持,对于艺术的热爱以及对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重要性。
我相信,这部电影将永远留在观众的心中,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2019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影评800字5篇_海上钢琴师教师观后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9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影评8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00字他唯一的一张胶片唱曲是因为一个在他窗口留下影子的女生而存在,他的所有灵感都来自于人类,他不会让他的音乐离他而去,本来想送给那个女生,但是最终没有成功,然后他把胶片掰坏……最终,他下定决心为那女孩子下船的时候,看到陆地上高耸的建筑时,断然断了上岸的念头,从此不再想着下船,当然并不是高耸的建筑让他怯步,而是城市街道的无尽头,不知什么是城市的尽头,他害怕他所看不到的尽头。
有人说,1900他看透了人生百态,为什么就看不透自己的人生,我是觉得他已经看透了一切,只不过他没有留恋并为之存在而已。
最后的结局是他死于那艘船上……我并不因此而遗憾或伤心。
我了解1900孩子般的纯洁和简单。
完美的爱情就像纯粹的自由,永远只存在于想象。
只是如你我这般平凡的人找不到像1900那样寄托他想象的载体,找不到可以让自己的梦想和灵魂如此安然而自由地栖息的港湾,于是无法永远守护着梦想中的那座空中花园,于是不得不在红尘俗世中为各种各样的负累所牵绊。
想到1900的洒脱和自由,想到他的看似放弃一切,其实却在心中全部拥有,想到他的看似无根其实那么充实而丰富的生命,真觉得那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幸福。
1900的经历离我们的确遥不可及,而他所追求的东西,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得到。
那是一种平静,一种自由,一种安宁。
自由和快乐,也可以不来自于与世隔绝的环境,而来自于我们的内心。
而这在花花世界中源自内心的宁静,才会真正成为无法逃开现实的我们生命最大的动力,成为我们精神最温暖的家园,成为我们心灵最安全的栖身之处。
所以如果我们愿意,如果我们努力,我们也可以成为1900,用我们内心的安宁,用我们内心的快乐,用我们内心的从容,play our love,play our hope,and play our whole life!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00字时隔至今,我犹记得这部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的电影——《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电影影评这是一部让我在看完后感到汹涌的悲伤和无尽惋惜的电影,就像眼睁睁地看着一位交情深厚的朋友沦陷、死去,而我却只能作为旁观者,充满无力和悲伤。
那种感觉真的让人讨厌,尤其是无力感带来的绝望。
大一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宿舍看这部电影,当时的我并不理解1900 为什么不上岸。
然而,一年后的今天,当我重新审视这部电影时,除了感受到旁观者的无力和悲伤,我也开始理解 1900 内心的恐慌与不安。
1900 从小生活在船上,与大海为伴。
大海的声音时而平静惬意,时而惊涛骇浪,这种变化让他时刻感到不安。
就像我们内心深处对未知世界的冲动,想要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但家人和师长的求稳思想以及成长环境却成为了我们尝试的阻碍。
曾经的天真、无邪和不可一世,如今已变成了对未知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安。
我们习惯将自己置于可控的生活中,这样才能有安全感。
如果无法掌控生活,却又不愿放弃,那么必然会有一个不安的灵魂。
在某个难以入眠的夜晚,当我们抬头望着天花板发呆时,不安的灵魂就会躁动起来。
或者,那是香浓的咖啡让我们思绪万千。
我想问自己,现在的你是否还好?是否走得太快,灵魂已经跟不上?1900 面对无尽的琴键感到恐慌,而我们在面对广阔的世界时也会感到不安。
但我们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不能让灵魂落后。
这部电影让我思考人生的选择和内心的渴望。
我们是否应该勇敢地面对未知,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还是应该被恐惧和习惯束缚,过着平淡而无趣的日子?1900 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内心,与他所热爱的大海和音乐为伴。
他在有限的琴键上创造出了无限的音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也许我们不能像 1900 那样决然地选择,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快乐。
不要被外界的压力和期望所左右,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深刻而感人的电影,它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无论我们面临怎样的选择,都要保持内心的坚定和勇气,让灵魂与我们同行。
《海上钢琴师影评》海上钢琴师影评(一):《海上钢琴师》不愧为一部经典影片。
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死在船上,只为钢琴而生的人的一生。
他将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个这艘船上,短暂而凄美。
主人翁(名叫1900)对于这艘船的爱恋不舍,可能类似于我们对于故土的一种眷恋。
生于斯,长于斯,故土赋予我们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这艘船同样赋予他人生的全部价值和情感。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愿离开他的故土,纵然那土地贫瘠,荒凉,甚至充满危险,纵然外面的世界纷繁多彩,金银遍地,他们从不离开故土一步。
对于1900,一个孤儿,他的全部世界就是这艘船,那里就是他的的家,他的全部快乐悲伤梦幻激情。
能够说他对于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个人来的都更深沉,更灼热。
所以即便是最后一刻,他仍然不会选取离开。
片中最后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独白,他说他不走,不是因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筑让他感到畏惧,而是因为他看不到世界的尽头。
是啊,钢琴的键有始有终,船的甲板有始有终,他能够用有限的键盘奏出无限的乐曲,他能够驾驭这种有限,在那里,他就是他。
而这个世界呢,没有开始,没有结束,错综复杂的街道,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有太多的路能够选取,他没有办法去驾驭。
驾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乐。
他只能选取他能够选取,能够驾驭的方式生活,这种方式与世无争,平静自如,不受功名利禄的纷扰。
如果一种生活方式,他无法驾驭,他宁可不要!我想这也许是他不选取离开的第二个理由。
他内心的孤独,音乐可知,就如同他的语言,他用它来述说生命,表达情感。
其中有这样的一幕,夜晚,在船的酒会大厅,他演奏着,钢琴随着在飓风大浪中左右摇摆船艘,在光洁的地板上,合着音乐的节拍,乎左乎右,时而转圈,时而滑行。
让你感受到仿佛他整个人的身心和这音乐,这艘船,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齐。
他说过,他的音乐和他的人不分开,所以拒绝发布他的音乐胶片。
我想,他的内心里,也必须这样笃信,他的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开。
2019《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影评_观《海上钢琴师》有感5篇《海上钢琴师》,一部教科书级别的经典影片。
如果要向别人推荐此生必看电影,母庸质疑,它一定会被列入名单之上。
该影片首映于1998年。
近日,其在我国各大影院上映,反响良好。
多亏这次4K修复版的引进,观众终于能在大银幕上重温这部经典电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去电影院看了《海上钢琴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1900为什么不下船?why why?其实我高中的时候就已经看过了《海上钢琴师》,那时候还小,对于孤独和自由没有感同身受的理解。
只是知道里面有一个场景拍摄的非常美,比如1900第一次见小号手的时候,那场在飞奔的钢琴下面弹奏的场景,比如1900和布鲁斯之父比赛的场景……。
这次再看一遍,当1900站在旋梯的时候,我多么希望他走下去,去追求他的爱情和价值。
因为我知道结局,他没有走下去,他会被炸死。
所以我当时虽然知道了结局,但我依然希望他走下去,走下旋梯。
我甚至想站起来为他呐喊鼓劲。
但他还是没有走下去。
1、看过电影的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钢琴师1900为什么不肯下船?其实电影最后给出了答案:天呢,你没有看见那些街道吗?有上千条!你怎么去选择那一个?2、你知道琴上88个键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琴键是有限的,但你是无限的,在这些键上所能创造出来的音乐,那才是无限的,这个我喜欢,也是我愿意做的,但是在舷梯上,摆在我面前的琴键有成千上万,永远也数不完的琴键。
3、冬天想着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
所以你们不停地到处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
我并不羡慕。
是的,钢琴师不羡慕在城市中的生活。
他有自己的世界,但如果他走下去,那么世界肯定会因为他而在此沸腾。
因为他是天才。
但我一直觉得是恐惧,是的,这是1900给我们的答案,但我却不满足这些答案,因为我始终认为1900是因为恐惧。
当1900站在旋梯的时候,看到船外面的世界:高耸的大楼、无尽的街道、看不见的温暖以及行人急匆匆的样子,他恐惧了。
海上钢琴师影评(15篇)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海上钢琴师影评第1篇:11月15日《海上钢琴师》将在院线以修复画质重新上映, 这部电影是无数人心中的挚爱。
初看时我以为这只是一位虚构艺术家的人生故事, 可在了解了爵士乐的发展背景后我才发现这部电影的隐喻, 电影的主人公叫1900, 那1900到底是什么?在一艘横跨大西洋, 连通着欧洲与美国, 满载着移民的豪华蒸汽游轮里。
一个粗鲁的黑人烧锅炉大叔捡到了一个来路不明的白人弃婴, 并为他起名叫做1900。
因为他被捡到的那天正是20世纪第一年的第一天。
1900, 在充满着欧洲人、美国人和黑人的移民环境中, 被黑人养大, 在最底层成长。
直到有一天, 1900第一次来到旅客舱, 透过毛玻璃看到了钢琴, 这是他这一辈子第一次看到钢琴。
玻璃上天使的双手正好抚摸着1900被音乐深深吸引的大眼睛, 彷佛预示着这个孩子将会受到艺术天使的眷顾。
而此时让1900沉醉的音乐, 正是拉格泰姆。
如果说蓝调是爵士乐之母, 那么拉格泰姆就是爵士乐之父。
换句话说, 是拉格泰姆和布鲁斯造就了爵士乐。
而在那艘船上, 趁着夜幕, 八岁的1900在拉格泰姆音乐的启蒙下, 第一次奏响了钢琴, 从此一位自学成才的天才钢琴家诞生了。
成年后的他一向留在船上, 顺其自然地成为了一个钢琴师。
之后他遇见了一位从新奥尔良来的白人小号手麦克斯。
在与这位朋友的相处中, 1900明白了, 他长久以来即兴演奏的那些音乐其实就是外界所谓的爵士乐。
他在船里既为头等舱的富人们弹奏爵士, 也为三等舱的穷人们弹布鲁斯、民间小曲。
无论贵贱, 所有人都爱他......试想, 如果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象征, 都是隐喻, 那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 1900可能根本就不是人, 他其实是「爵士乐」的拟人化形象。
这个故事可能根本就不是一个虚拟艺术家的传奇人生, 这个电影讲的或许是「爵士乐」从底层诞生, 辉煌时人见人爱, 最终没落的全部历史!如果1900代表着爵士乐, 那么电影里那一段精彩绝伦的斗琴则又多了另一层深意。
《海上钢琴师》电影影评关于钢琴,关于尽头,关于彼岸,这些我都不想说。
我只想说说1900这个人。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海上钢琴师》电影影评_《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篇,希望你喜欢。
《海上钢琴师》电影影评1似乎不少中国大陆观众钟爱此片,事实上托纳托雷的这部作品在西方影响力有限,得过金球的最佳原创音乐和欧洲电影奖的最佳摄影,此外乏善可陈,无非欧洲的《十面埋伏》--浮华的形式美隔着文化差异,总是能获得一些不明就里的掌声。
1900的形象,很容易联想起欧洲的历史悠久的航船故事,想起茨威格有名的《国际象棋的故事》--那也是海轮上的技艺角逐。
福柯的《疯癫与文明》中的水上漂泊者最切合1900,“旅行的囚徒”,海的囚徒,最自由最开放的地方的囚徒。
他一生都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不履尘世的不可捉摸的身世和命运,编剧让他把这样的命运坚持到底,只有远离陆地,他方能触摸到他的真理和故乡--这是梦,是传奇。
有人称道说:‘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陆地上的生活,是不是每个人都认为纽约是天堂?1900终生没有下船,他说陆地比起大海来更无限,是因为他活的很纯粹,试想哪个人没有受到过别人的影响,1900在别人的观点中也曾经迷惑,他曾经试图离开大海,但是在最后他又做回了自己。
我想导演在本片中想说的,就是要做回自己这一简单道理。
’这个道理就是我说的孤立意象,很迷人。
但是整个故事的逻辑是扯淡的。
说实话,这个故事比茨威格的《国际象棋的故事》还要扯淡,托纳多雷有多少想象力我不知道,但这个故事是多个欧洲传说和观点的匆促结晶,未加推敲,它得过摄影和音乐奖,这的确是评委清醒的洞见,本篇的电影手段精致,但就故事本身而言,远未到千锤百炼的精品的程度。
天才在冥想中无师自通,在冥想中自我囚禁和神游八荒,以音乐为背景的电影,恰好是建立在人们对技艺训练的不了解和幻想之上,它的逻辑错误被人们视而不见了。
任何一个职业钢琴师都会认为这个天才是瞎扯,没有摸过键盘的孩子首次就能弹出和弦?琴弦能热到点燃烟头?这是神话。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影评6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影评篇1在《海上钢琴师》中,朱赛普叙述了一个凄美故事。
“1900”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他是维吉尼亚号上的一名弃婴,由该船上的工人丹尼抚养长大。
在他很小的时候,养父丹尼就离世了。
在养父离世后的一个夜晚,他被美妙的琴声吸引而来到了维吉尼亚号的演奏厅。
此后不久,优美的琴声阵阵从演奏间传来,船上的乘客因好奇循声而往,发现竟是1900正在用钢琴演奏。
不过,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他的琴技是从何学来的,仿佛这些音乐就存在他的血液之中。
自此,他成为了维吉尼亚号上的钢琴师,年纪渐增,他的琴技与天赋也远播于外,但他始终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一步。
影片所塑造的不是1900一个人,而是以小见大,通过塑造1900这个人物来展现二十世纪初这个新世纪背景下人们的生活。
城市是工业文明和人类无限欲望的象征,而轮船则象征着一片充满理想的“净土”,但轮船是漂泊不定的。
理想在现实面前其实是渺茫的,在欲望地刺激下,大多数人会奔向那片充满物质的“陆地”。
影片中众多人纷纷踏上去往美国的轮船,去追求那工业化的生活方式来满足自己所有的欲望。
在众人看到自由女神像时都欢呼雀跃地呼喊着“American”时,唯独1900一个人俯视着那群人,凸显出了他的独特性。
而1900也曾彷徨,当他准备下船时,他看到了无尽头的城市,满眼喧嚣的城市让他迷茫恐惧,没有尽头的城市既是工业文明和物质社会的象征,也是人类欲望的不断延伸,1900站在台阶上,满眼全是现代世界的喧闹,没有艺术,没有音乐。
相比之下,轮船这个小小的世界,更能给他“家”的感觉,让他在这有限的空间里保持初心,无所谓欲望,更好地追求精神的自由,去坚守自己的钢琴梦。
在《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中,导演以迈克斯旁观者的身份将这个悲剧的故事缓缓叙述给观众,给观众真实感代入感。
导演通过塑造1900这个追求精神自由而抗拒现实物质世界的人物形象,来向观众传达一种在用生命来坚守内心纯真的情感,而他最后的悲情抉择实则是他对整个现代社会的拒绝。
《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陶醉的电影,它以其深情的音乐、精彩的表演和感人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这部电影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
主人公阿米尔在海上弹奏钢琴的场景中,他的音乐仿佛能够穿越时空,触动人心。
他的琴声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
每一次的演奏都充满了激情和灵魂,让人沉浸其中。
其次,电影中的人物塑造也非常出色。
阿米尔是一个天才的钢琴师,他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
与此同时,他也面临着生活的困扰和挑战。
他的坚持和努力让我深受鼓舞,他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找到了自己的内心平衡。
此外,电影中的情节也非常引人入胜。
从阿米尔小时候与钢琴的邂逅开始,到他与心上人的相识与分离,再到他在海上弹奏钢琴的壮丽场景,每一个情节都让我屏住了呼吸。
电影通过这些情节展示了爱情、友情和音乐的力量,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脆弱。
最后,电影中的摄影和音乐也非常出色。
每一个画面都如诗如画,让人陶醉其中。
音乐则是电影的灵魂,它与画面相得益彰,让人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中。
总的来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让人陶醉的电影。
它通过音乐、人物塑造和情节的展开,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动和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音乐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生活、爱情和追求梦想的电影。
它让我明白了音乐的力量以及追求梦想的重要性。
无论是音乐爱好者还是普通观众,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点。
2019电影海上钢琴师专业影评4篇
关于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5篇海上钢琴师专业影评
在众多没有获得奖的影片里,往往沙里藏金,也有精品。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当年就没有得什么奖,可是过了许多年以后,我们再回头看看,这部电影却成为了一
部经典之作。
《海上钢琴师》也是一部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电影。
但是当年它诞生的
时候,确实也没得过任何奖项。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
讲述了一位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
那无处不在的钢琴
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
影片采用浪漫主义风格,以娴熟大气的拍摄手法,
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以及演员出色的表演,成功打造了这部经典影片。
《海上钢琴师》的题材和视角都非常独特。
它是意大利的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
雷的作品。
在一个,豪华游轮头等舱里,有一个孤儿被遗弃了,这个事发生在1900年,船上的水手把这孩子养大。
由于什么信息也不知道,不知道他爸爸他妈妈是谁,
只能按他年代起名,就叫1900。
1900在船上一天天长大,展示出非凡的钢琴天赋。
后来他长大了,就在船上的爵士乐队里当钢琴手。
他把这个船当做自己唯一的家,他
也不想从这船上走下,来到什么纽约,巴黎,这个船停靠的繁华都市。
他身边有个朋
友叫麦克斯,多次劝他,你钢琴弹得这么好,应该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到陆地上去。
但
是这个1900坚持自己的看法,不下去,甚至为此错过了自己人生唯一一段爱情。
后来隔了多年以后,这麦克斯早已经从船上离开了。
他得到一个消息,说那个游
船叫佛吉尼亚号,说最后要把它炸毁了,他才想起这1900是不是还没下船。
他再回
到这个船上放起当年1900弹奏的曲子,这1900在一个角落里还出来,还真跟他见面了,说我生在这条船,死也在这条船上,我不下去。
后来麦克斯很无奈地离开这条船,远远地看见这个佛吉尼亚号和1900一起被炸得粉碎沉在大海里。
但凡你看过这部电影,我相信99%的人会被这个电影里头这种情节打动。
这个片
子拍摄起来既磅礴大气,而又低沉深婉。
有好多地方通过优美的音乐来表达人物内心
的情感。
这部电影在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电影配乐史上,它现在经常被当
做一部教材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