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乡规划给水工程规划导则
- 格式:pdf
- 大小:197.35 KB
- 文档页数:18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标准》的通知
正文:
----------------------------------------------------------------------------------------------------------------------------------------------------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发布《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标准》的通知
渝建发〔2018〕27号
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建设局,有关单位:
现批准《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标准》为我市工程建设推荐性标准,编号为DBJ50/T-295-2018,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8年4月23日
——结束——。
重庆市主城区分区规划编制导则(试行)重庆市规划局二○○九年八月前言2007年6月,重庆市被批准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9月,国务院又批准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2009年1月,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进一步为重庆发展指明了方向,重庆的城乡规划也随之研究确立了新的编制体系。
主城区分区规划是总体规划目标原则得以空间落实的一种形式,是上承总体规划,下启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重要规划层次,在《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中,也明确了其应有的法律效力。
为进一步加强对主城区分区规划编制的指导,重庆市规划局组织相关单位制定了《重庆市主城区分区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明确了深度要求,规范了成果形式,在此重点强调重庆市分区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一是分区规划是覆盖全部行政辖区、统筹城乡的全域规划。
需要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在城区部分规划需符合国家《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关于分区规划的深度要求;二是分区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镇、村规划的重要依据。
需要进一步对总体规划及密度分区规划等提出的片区-街区职能定位、规模分解、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布局、城市形态分区等内容进行调校;三是分区规划在空间上按照建设用地规模、建设用地范围、备选控制用地范围统筹布局,在时间上按近期(2012年)、远期(2020年)、远景(x年)分期规划,既加强规划的刚性,也加强规划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四是按照《重庆市统筹城乡规划综合改革试验方案(纲要)》及其相关部委回函的要求,结合重庆实际,实事求是地分析解决因地形条件等因素制约造成影响重点地区发展的问题;五是分区规划要在城乡空间统筹、一体化布局上,以及实施动态调控机制上进行探索。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在城镇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中流转等政策创新方面做好空间准备。
六、《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建设部组织编制并颁布的《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于1999年2月1日起施行。
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给水工程规划(见第1.0.2条)。
2.规划基本要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
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水水源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在规划水源地、地表水厂或地下水水厂、加压泵站等工程设施用地时,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相协调(见第1.0.3、1.0.6、1.0.7条)。
3.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城市水资源和城市用水量之间保持平衡,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几个城市共享同一水源或水源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应进行市域区域、流域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城市用水量由两部分组成,一为规划期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其他用水量的总和;二为城市给水统一供给以外的工业和公共设施自备水源供给的用水、河湖环境用水和航道用水、农业灌溉和养殖及畜牧业用水、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用水等用水水量的总和(见第2.1.2、2.2.1条)。
4.给水范围和规模、水源、水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范围应和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
给水规范应根据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城市最高日用水量确定。
选择城市给水水源,应以水资源勘察或分析研究报告和区域、流域水资源规划及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为依据,并应满足规划区城市用水量和水质等方面的要求。
水资源不足的城市宜以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后用作工业用水、生活杂用水及河湖环境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等,其水质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水源地应设有水量、水质有保证和易于实施水源环境保护的地段。
城市给水系统应满足城市的水量、水质、水压及城市消防、安全给水的要求,并应按城市地形、规划布局、技术经济等因素经济综合评价后确定。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明确《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执行要求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建设局,有关单位:为切实推动《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及其配套的《重庆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公共建筑部分)》(以下简称《编制技术规定》)的执行,加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管理,本着“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我委对《标准》和《编制技术规定》相关条文及执行要求进行了补充说明(内容详见附件),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标准》相关条文补充说明2、《标准》室外环境与地下空间相关指标设计要求补充说明3、《编制技术规定》相关补充说明2014年6月17日附件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相关条文补充说明附件2《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室外环境与地下空间相关指标设计要求补充说明一、执行《标准》中7.2.1、7.2.10、7.2.11、7.2.12、7.2.13、7.2.15、7.3.7、7.3.16、7.3.17、7.3.19、7.3.20指标时,其区域界定应按以下方式处理:1、居住建筑底部的公共建筑,其用地面积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各自占该项目地上面积的比例分摊计算。
底部公共建筑突出于上部居住建筑或占有专用场院或因建筑需要后退红线的用地,均应计入公共建筑用地,具体用地范围应以就近原则划分(图1)。
公建分摊用地面积为(S/6)X3+公建基底面积+公建筑院落面积图1 公建与住宅用地分摊计算实例2、群体建筑中的单体公共建筑,其用地指标规划部门未明确时,应满足现行《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四条或《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6.0.3的要求。
3、对于共用地下空间的项目,地下空间面积按各自地上面积的比例分摊计算,且应满足各自规划车位数量要求。
二、对于绿化布置图、苗木表、铺装图、室外照明等景观设计资料编制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按以下要求处理:1、当其与其他专业施工图同时报建时,需按照《编制技术规定》规定的深度要求在设计文件中予以明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建城[2012]149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海南省水务厅,北京、上海、天津市水务局,重庆市市政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加强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日,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为贯彻落实《规划》,现通知如下:一、尽快开展前期工作(一)分解落实规划任务。
按照《规划》确定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本地区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规划,明确辖区内各市县近远期的建设任务。
市县供水主管部门要将规划任务逐一落实到工程项目,并组织和监督相关单位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要求认真实施。
(二)加强项目技术论证。
抓紧组织编制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项目立项审批前,要根据水源水质、供水设施状况、地质条件等,参照《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制定技术对策与方案,并充分进行技术论证,确保工程技术适用、建设规模合理,满足抗震设防要求。
水厂改造项目应考虑水质检测和应对突发性水源污染的要求,配置必要的水质检测设备和应急净水设施;管网改造项目应采用优质管材和配件,有条件的地区应同步建设水量、水压及关键水质指标的在线检测设备。
(三)加快工程项目实施。
要加快工程项目的实施,定期汇总项目建设情况并加强监督指导。
(建筑给排水工程)重庆市城乡规划排水工程规划导则重庆市城乡规划排水工程规划导则(试行)重庆市规划局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前言为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根据《重庆市城乡规划事业“十一五”规划行动方案》的统一部署,《排水工程规划导则》编制组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借鉴了国家和其它省市的相关规划标准,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在广泛征求规划设计、科研、管理等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有:1 总则;2 排水范围和排水体制;3 排水量和规模;4 排水系统;5 排水管渠;6 排水泵站;7 污水处理;8 污水再生利用。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0]87号文《关于印发〈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的要求,正文中用黑体字注明了本导则中涉及相关国家标准强制性条款内容。
本导则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供给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单位地址:渝北区新牌坊新南路9号;邮编:401147),以便在今后修改时参考和吸纳。
本导则主编单位: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本导则主要起草人:罗翔、陈治刚、孙黎、黄国玎目录1 总则12 排水范围和排水体制22.1 排水范围 (2)2.2 排水体制 (2)3 排水量和规模33.1 污水量 (3)3.2 雨水量 (4)3.3 合流水量 (5)3.4 排水规模 (6)4 排水系统74.1 废水受纳体 (7)4.2 排水分区与系统布局 (7)4.3 排水系统的安全性 (8)5 排水管渠96 排水泵站107 污水处理117.1 污水排放与处理 (11)7.2 污水处理厂 (11)7.3 污泥处置 (12)8 污水再生利用14本导则用词说明17附:补充说明与参考文献181 总则1.0.1 为了加强对重庆市城乡排水工程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技术指导,根据国家和重庆市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结合重庆市的实际,制订本导则。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调整初步设计审批权限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06.12.26•【字号】渝建发[2006]248号•【施行日期】2007.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勘察设计正文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调整初步设计审批权限的通知(渝建发〔2006〕248号)各区县(自治县、市)建委,北部新区规划发展局,经开区、高新区建设局:为了全面落实“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精神,按照“重心下沉、属地管理、权责一致、高效便民”的原则,结合我市投资体制改革和城乡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权限作如下调整,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主城区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管理权限的划分(一)主城区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建设项目(含附属、配套及续建项目),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初步设计审批(分期建设项目按工程总规模控制):1、特级及一级民用建筑工程(按《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表》划分,详附件)。
2、大、中型市政公用工程(按《市政公用行业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表》划分,详附件)。
3、工业建筑工程(工艺设计除外)(1)跨度超过30米、吊车吨位超过30吨的单层厂房和仓库;(2)跨度超过12米、6层以上的多层厂房和仓库。
4、市级重点建设工程。
5、使用市级及以上财政或国债资金的建设工程。
6、使用国际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建设工程。
(二)主城九区建委负责辖区内其余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批(备案)。
(三)北部新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北部新区实施建设工程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决定》(渝府151号令)执行。
(四)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按照《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条例》(市人代会常委会20号公告)执行。
二、远郊区县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管理权限的划分(一)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的下列建设工程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初步设计审批:1、市级重点建设工程。
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规划局二〇一六年十二月前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6〕37号),加强对我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指导工作,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海绵城市规划篇;4:低影响开发设计篇;5:附录。
本导则的重点在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本导则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和重庆市规划局联合组织编制和管理,由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相关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洋河一村69号,电话及传真:67738852、135****4210,邮箱:***************)。
本导则应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共同使用,部分内容引用自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2013)、深圳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规范》(SZDB/Z 145-2015)、《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和《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
本导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及主要审定人主编单位: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总负责人:吕波主要起草人:杨弘罗翔陈德玖张晓阳靳俊伟陈治刚杨平程吉建苏定江吴君炜程巍蒲贵兵陈圆孙黎潘终胜毛绪昱敖良根尹洪军张靖强魏映彦王志标王胜刘媛媛廖聪全樊崇玲刘亚丽詹正福毕生兰彭颖彭先涛李艳陆颂秦江许竣方波黄文勋徐嘉主要审定人:任心欣何强周玉文马洪涛盛国荣龚安军龚华凤柴宏祥雷晓玲陈岩黄显奎马念任荣志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3)3 海绵城市规划篇 (7)3.1 一般规定 (7)3.2 总规层级海绵规划 (8)3.3 控规层级海绵规划 (12)4 低影响开发设计篇 (16)4.1 一般规定 (16)4.2 建设标准 (17)4.3 计算方法 (18)4.4 建筑与小区 (27)4.5城市道路 (30)4.6 城市绿地及广场 (32)4.7 城市水系 (35)4.8 常用LID设施 (37)4.9 低影响开发设施实施效果评估 (49)5 附录 (51)附录A 重庆市主城区降雨资料 (51)附录B 初期雨水径流水质分类 (57)附录C 土壤渗透系数 (58)附录D 重庆市低影响开发相关植物名录 (59)附录E 部分低影响开发设施单价估算(重庆地区) (63)附录F 设计流程 (64)附录G 计算示例 (66)1 总则1.0.1 为全面贯彻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加强城市雨水径流源头控制,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指标,指导和规范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制订本导则。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管理办法的通知渝府办发〔2017〕107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7月21日重庆市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保证地下管线普查数据的完整性和现势性,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应急的需要,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按照重庆市地下管线普查与更新工作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重庆市城市管线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范围为城市建成区内市政管线和跨区县、跨乡镇长输管线,包括给水、排水、燃气、工业、热力、电力、通信(含广播电视)、综合管沟、综合管廊等管道(沟、廊)和线缆及其附属设施,以及管线涉及的铁路工程、轨道交通、道路工程等要素信息。
第三条市规划局负责全市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工作的统筹、指导与监督;负责市级地下管线数据库及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更新维护与成果分发;负责主城区市政管线和跨区县长输管线的数据动态更新。
主城区外其他区县(自治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市政管线和跨乡镇长输管线的数据动态更新;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管线数据库及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更新维护。
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区县(自治县)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和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对全市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工作予以配合。
重庆市城乡规划给水工程规划导则(试行)重庆市规划局二〇〇八年一月前言为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根据《重庆市城乡规划事业“十一五”规划行动方案》的统一部署,《给水工程规划导则》编制组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借鉴了国家和其它省市的相关规划标准,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在广泛征求规划设计、科研、管理等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有:1、总则;2、城乡水资源和城镇用水量;3、给水范围和规模;4、水源选择和水源地;5、给水系统;6、水厂;7、输配水。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0]87号文《关于印发〈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的要求,正文中用黑体字注明了本导则中涉及相关国家标准强制性条款内容。
本导则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供给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单位地址:渝北区新牌坊新南路9号;邮编:401147),以便在今后修改时参考和吸纳。
本导则主编单位: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本导则主要起草人:罗翔、陈治刚、孙黎、吴君炜、黎庭明目录1. 总则 (1)2. 城乡水资源和城镇用水量 (2)2.1 城乡水资源 (2)2.2 城镇用水量 (2)3. 给水范围和规模 (4)4. 水源选择和水源地 (5)4.1 水源选择 (5)4.2 水源地选择 (6)5. 给水系统 (7)5.1 给水系统布局 (7)5.2 给水系统的安全性 (7)6. 水厂 (9)7. 输配水 (10)本导则用词说明 (12)附:补充说明与参考文献 (13)1. 总则1.0.1 为了加强对重庆市城乡给水工程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技术指导,根据国家和重庆市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结合重庆市的实际,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对重庆市城乡给水工程规划编制与管理中普遍性的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对于特殊问题仍需进行个案研究。
在重庆市辖区内从事城乡给水工程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工作,应参照本导则。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乡村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的
通知
正文:
----------------------------------------------------------------------------------------------------------------------------------------------------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
《重庆市乡村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规划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规划编制机构,相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规划设计及实施水平,我局制定了《重庆市乡村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现予以发布,供工作中参考。
使用中若有建议意见,请反馈至本导则编制机构。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19年2月22日
——结束——。
重庆市城乡规划居住用地规划导则(试行)重庆市规划局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前言为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根据《重庆市城乡规划事业“十一五”规划行动方案》的统一部署,《居住用地规划导则》。
编制组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借鉴了国家和其它省市的相关规划标准,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在广泛征求规划设计、科研、管理等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有:1、总则;2、居住用地分类及用地标准;3、居住用地规模与布局;4、经济适用住房与廉租住房建设;5、居住区分级与规模;6、居住用地开发控制;7、居住区道路;8、居住区绿地;9、名词解释。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导则》中另行规定。
农村新型社区布局及居住标准在《村庄规划导则》中另行规定。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0】87号文《关于印发<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的要求,正文中用黑体字注明了本导则中涉及相关国家标准强制性条款内容。
本导则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供给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单位地址:渝北区新牌坊新南路9号;邮编:401147),以便在今后修改时参考和吸纳。
本导则主编单位: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张强、易峥、王磊、何江目录1 总则 (1)2 居住用地分类及用地标准 (2)2.1居住用地分类 (2)2.2居住用地标准 (3)3 居住用地规模与布局 (4)3.1居住用地布局要求 (4)3.2新拓展地区的居住用地 (4)3.3旧城区的居住用地 (5)3.4居住用地与其它用地的兼容 (5)3.5居住区内部规划布局 (5)3.6居住区内部空间与环境设计 (6)4 经济适用住房与廉租住房建设 (7)4.1布局原则 (7)4.2控制要求 (7)5 居住区分级与规模 (8)5.1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8)5.2居住区各项用地比例 (9)5.3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9)5.4 用地统计表 (10)5.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1)6 居住用地开发控制 (14)6.1开发控制原则 (14)6.2居住用地开发强度 (14)6.3零散用地开发控制 (13)7 居住区道路 (14)7.1规划原则 (14)7.2道路规划设计规定和标准 (15)7.3停车配建 (16)8 居住区绿地 (17)8.1居住区绿地类别 (17)8.2居住区绿地规划与布局 (17)8.3居住区绿地规划标准 (18)9 名词解释 (22)本导则用词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2:重庆市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重庆市主城区排水(雨水)设施及管网规划(2015-2020)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二O一七年十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重庆市市委四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重庆市第四届城乡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重庆市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工作计划》),力争在2年内,并确保3年内完成主城区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
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是法定规划编制的全覆盖,是专业、专项规划的全覆盖以及专业、专项规划涉及空间管控的相关内容落实到法定规划中的过程。
我市在2014年间,根据国办发[2013]23号文、住房城乡建设部建城[2013]98号文和重庆市政府渝府办发[2013]124号文的等相关文件要求,编制了《重庆市主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该规划的编制从地下排水管网建设改造、低影响开发设施规划建设、调蓄设施及泵站规划建设、内河水系规划改造建设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论述,旨在通过综合性、全方位的手段缓解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的情况。
该项规划的编制成果已于2014年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并呈报给国家住建部进行审核。
结合2014年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的相关规划内容,在此基础之上,按照今年中央及市级部门的最新要求,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委托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开展了本次《重庆市主城区排水(雨水)设施及管网规划(2015~2030)》编制工作。
本规划的出台有利于贯彻《重庆市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计划》,有利于法定指导主城区排水(雨水)设施的规划建设,将为重庆市主城区在排水(雨水)管网及设施合理规划建设、地下排水管网信息化建设、城市内涝防治等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一章规划总论 (1)第一条规划目的 (1)第二条规划依据 (1)第三条规划原则 (3)第四条规划年限 (3)第五条规划范围 (4)第六条规划内容 (4)第七条规划目标 (5)第二章城市排水系统现状分析 (6)第八条城市河流 (6)第九条城市水库 (6)第十条道路竖向 (7)第十一条历史内涝 (7)第十二条城市雨水排水分区及分区的主排水干管 (7)第十三条城市排水设施 (10)第十四条城市内涝防治设施 (14)第三章排水能力及内涝风险评估 (15)第十五条暴雨强度公式 (15)第十六条下垫面解析 (15)第十七条雨水管渠覆盖程度 (15)第十八条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16)第十九条雨水管渠规划设计标准 (17)第二十条管渠的达标率 (17)第二十一条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标准 (18)第二十三条内涝风险评估 (19)第四章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22)第二十四条径流量控制 (22)第二十五条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 (22)第二十六条雨水资源化利用 (23)第二十七条低影响开发设施概念规划 (23)第五章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 (27)第二十八条排水体制 (27)第二十九条排水分区 (27)第三十条排水管渠规划 (27)第六章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29)第三十一条平面与竖向控制 (29)第三十二条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30)第三十三条城市主排水廊道规划 (30)第三十四条与海绵城市规划相衔接 (30)第七章近、远期建设规划 (32)第三十五条近期建设规划 (32)第三十六条远期建设规划 (32)第八章排水及水环境管理规划 (33)第三十七条排水及水环境管理模式 (33)第三十八条排水管网管理规划 (33)第三十九条组织管理 (34)第四十条应急预案管理 (34)第九章保障措施 (35)第四十二条强化资金保障 (35)第四十三条定期检查评估 (36)第四十四条加强与相关规划的协调 (36)第一章规划总论第一条规划目的为贯彻落实《重庆市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计划》和国办发[2013]23号文件精神,促进重庆市主城区创新、协调、绿色发展,改善水环境总体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通过调研重庆市主城区排水(雨水)工程现状情况,全面制定科学、合理、法定的排水(雨水)工程规划,特编制《重庆市主城区排水(雨水)设施及管网规划(2015-2020年)》(以下称本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9 北京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0—2009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施行日期:2 0 0 9 年8 月 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批准发布《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09]64号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三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4]43号)的要求,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编制的《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发布,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原《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同时废止。
在城市给水工程项目的审批、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严格控制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本建设标准,坚决控制工程造价。
本建设标准的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OO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前言《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〇〇三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4]43号)的要求,在原《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1994年)的基础上,由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密切结合我国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标准贯彻执行的先进经验,积极借鉴国外有关建设情况,以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需要。
重庆市水利局关于2022年度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成果质量抽查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水利局•【公布日期】2023.03.15•【字号】渝水设〔2023〕2号•【施行日期】2023.03.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其他规定正文重庆市水利局关于2022年度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成果质量抽查情况的通报渝水设〔2023〕2号各区县(自治县)、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质量监管,指导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技术审查,我局组织专家对2022年区县审批的部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成果进行了抽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总体情况本次质量抽查涵盖14个区县审批的30个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其中水库除险加固项目19个,河道类项目6个,新建水库项目3个,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1个,山洪沟治理项目1个。
专家组在查阅各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等资料、复核技术审查意见和批复内容的基础上,先后赴7个区县的12个项目现场踏勘,并就发现的问题与所在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现场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
从抽查情况看,勘察设计单位资质等级均能匹配项目勘察设计任务,行政许可文件较为规范,多数技术审查意见或评估意见基本满足行政决策要求,勘察设计成果质量总体一般。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部分项目强制性条文执行不到位。
强制性条文是直接涉及工程建设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等要求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款,但在抽查中发现部分项目执行不到位。
如:巴南区花溪河李家沱段河堤修建工程等级和标准选择,不满足《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4.4.1条规定;巫溪县柏杨河流域上磺古路片区综合治理项目龙王河隧洞工程、后鸭子沟隧洞工程未对有害气体编制专门防治措施,不满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17)4.6.11规定;江津区三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秀山县平江河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等未对围堰进行稳定计算,不满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17)2.4.17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