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3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复习知识点沥青是一种由石油或沥青矿石经过加工制得的胶状物质,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防水材料、屋顶覆盖等领域。
而沥青混合料(ACM)则是将沥青与骨料、添加剂等混合制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常用于道路基层、面层和修补层的施工。
1.沥青的性质和特点:-黑色、胶状的物质,可软化、溶解于温度较高的条件下。
-耐水、耐酸碱,不易受化学腐蚀。
-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和可塑性,能与骨料等材料紧密结合。
-具有较高的抗变形和耐磨损性能。
-高温时有一定的流动性,可通过压实和冷却形成坚实的结构。
2.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骨料:常用的骨料有沥青砂、石粉、碎石等,用于提供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沥青:作为胶结剂,用于粘合骨料并形成坚固的结构。
-添加剂:如胶粘剂、改性剂、增粘剂等,用于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和工艺特性。
-矿质填料:如石粉、轻骨料等,用于填充骨料之间的空隙,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致密性和抗开裂性能。
3.沥青混合料的分类:-按骨料粒径分类:粗骨料、中骨料、细骨料。
-按沥青用量分类:富沥青混合料、贫沥青混合料。
-按沥青稠度分类:厚层沥青混合料、薄层沥青混合料。
4.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工艺:-骨料干燥:将骨料经过筛分、清洗后,通过加热和干燥去除水分,确保沥青能够与骨料粘结。
-沥青加热:将固态的沥青加热至液态,以便与骨料充分混合。
-混合配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沥青、骨料和添加剂的配比,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混合搅拌:将沥青和骨料加入搅拌设备中,通过搅拌使其均匀混合,形成沥青混合料。
-施工铺设:将混合料铺设在路面上,通过压实和冷却使其形成坚实的道路结构。
5.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研究:-抗剪强度:用于评估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抗剪切能力。
-动态稳定性:用于评估沥青混合料在交通荷载下的变形能力和稳定性。
-抗老化性能:用于评估沥青混合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稳定性。
-密度和空隙率:用于评估沥青混合料的致密性和抗水损害能力。
-显微结构分析:通过显微镜等手段观察沥青混合料的内部结构,了解其性能和变形机制。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沥青是一种黑色的沥青质物质,它通常以天然沥青或石油沥青的形式存在。
它具有优异的隔水、隔气和耐腐蚀性能,常被用作路面材料和防水材料。
沥青混合料是由沥青和骨料混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在道路、空地和建筑行业中广泛应用,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两种材料。
一、沥青1.1 沥青的分类沥青可以分为天然沥青和石油沥青。
天然沥青是一种由深层热力学变化的有机质形成的质地坚硬、富含沥青的矿物质。
石油沥青是从石油中提取的一种黏性液体,它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混合物,可以分为原沥青和改性沥青两种。
1.2 沥青的性质沥青的主要物性参数包括黏度、密度、软化点、延伸性和抗拉强度等。
在光照、温度变化和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沥青会出现变化,例如退火、氧化、老化和龟裂等。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许多改性沥青的研究和开发,以提高其性能。
1.3 沥青的应用沥青被广泛用作路面材料和防水材料。
它的使用可以改善路面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并且可以防止水的渗透和损坏建筑物的结构。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生产航空器防冰材料、涂层材料、护板材料和柔性密封材料等。
二、沥青混合料2.1 沥青混合料的分类沥青混合料分为沥青混合料和沥青混凝土两种。
沥青混合料通常是由骨料和沥青混合而成的,它可以进一步分为石料骨料、干浆骨料和沥青混合骨料三种类型。
沥青混凝土是由矿渣、沙子、水泥和沥青等成分混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
2.2 沥青混合料的性质沥青混合料的性质包括摩擦系数、粘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和抗剪强度等。
它的性能指标对于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耐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3 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沥青混合料可以用于路面铺装、建筑物防水以及水坝的密封和堆场的防尘等。
其应用范围广泛,覆盖了许多行业和领域。
三、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应用前景沥青和沥青混合料在各种行业应用广泛,其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不断提高其性能和可持续发展性,使其在路面材料、防水材料、耐磨材料和表面涂层等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1.高温稳定性:在高温条件下,抵抗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不发生显著永久变形,保持平整度的特性。
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沥青混合料类型的影响(高温稳定性形成机理来源于沥青结合料的高温粘结性和矿料级配的嵌挤作用);材料(选取优质材料,合适的沥青用量,适当的级配设计。
适当减少沥青用量,加大压实度,使混合料充分嵌挤,又没有留下大的空隙率是提高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重要措施);气候;荷载;评价高温稳定性的试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和车辙试验(动稳定度)2.低温抗裂性:低温下产生体积收缩,边界约束在其内部产生温度应力,沥青混合料抵抗这种应力而不破坏的特性。
温度应力超过容许应力时会发生开裂;影响低温性能因素:沥青黏度和沥青温度敏感性,低温弯拉试验的破坏应变指标加以评价。
3.耐久性:使用过程中抵抗环境因素及行车荷载反复作用的能力。
4.抗滑性:路面的抗滑能力与沥青混合料的粗糙度、级配组成、沥青用量和矿质集料的微表面等因素有关;抗滑性的主要因素: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及风化程度、加工方法所决定的矿料自身表面结构;矿料级配所确定的路面构造深度;沥青用量及含蜡量。
4.施工和易性:混合料在拌和、摊铺与碾压过程中集料颗粒保持分布均匀、表面被沥青膜完整的包裹,并能被压实到规定密度的性质。
施工和易性的因素:组成材料的矿料级配、粗细集料之间比例、沥青与矿粉之间比例、矿料与沥青之间比例和施工条件(温度、拌和时间、拌和设备等)5.水稳定性的因素:集料的化学组成、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空隙率或混合料类型、沥青用量和沥青膜厚度、沥青品质水稳定性测试方法:粘附性试验(黏附性等级)、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试验(冻融劈裂强度比)5.气候分区指标:高温、低温、雨量6.蠕变:在恒定荷载下随时间而增加的应变7.合成级配:几种矿质集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合得到的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情况8.沥青马蹄脂碎石或SMA混合料:一种粗集料多、矿粉多、沥青用量多,而细集料少,并掺加少量纤维稳定剂组成的沥青马蹄脂混合料。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重点总结1四组分分析法(sara法)饱和酚芳香酚胶质沥青质饱和酚(s):无色粘稠液体,赋予沥青流动性芳香酚(na):茶色粘稠液体,赋予沥青流动性胶质(pa):红褐色至黑褐色粘稠液,胶体稳定性,提高吸附性及可塑性沥青质(at):深褐色固体沫状微粒,提高热稳定性和粘滞性2蜡对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高温时融化降低沥青粘度温度敏感性增大低温低温时易析出分散在沥青中减少沥青分子间的紧密联系降低沥青延展性粘附性使沥青与石料表面亲和力变小影响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抗滑性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降低。
重交通道路沥青要求:蜡含量<2.2%3石油沥青的胶体结构1)溶胶型结构:针入度指数pi2)溶―凝胶型结构:pi-2~+2高温时具备较低的感温性低温时具备较好的变形能力大多数优质道路沥青都就是这类胶体结构3)凝胶型结构:pi>+2较低的温度感应性较好粘弹特性低温变形能力差4沥青的粘滞性:沥青在外力作用下抗剪切变形的能力。
分成:绝对粘度、运动粘度,表观粘度5沥青的三大指标针入度:(黏稠性)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内,额外一定质量的标准针横向倒入式样的深度软化点:(冷稳性)沥青条件切割点至凝结点的温度间隔的87.21%为软化点延度:(塑性)当其受外力的弯曲促进作用时,所能够忍受的塑性变形的总能力6我国石油沥青的标号和等级就是根据沥青采用的气候分区按针入度分割的。
7沥青的感温性辨别方法:针入度指数法(pi)、针入度-粘度指数(pvn)8石料的酸碱性按化学组分中sio2和ca0的含量去分割酸性材料(>65%)→花岗岩石英岩中性材料(52%~65%)→辉绿岩闪长岩碱性材料(<52%)→石灰岩玄武岩优选:碱性石料(碱性石料与沥青的吸附粘结性更好)9毛体积密度:石料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毛体积(包含矿质实质和孔隙的体积)的质量。
??=/(++)测定方法:静水秤法”“封蜡法”量积法10吸水性石料在规定条件下吸水的能力。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第1-4章)沥青与沥青混合料IQIN(.VUI IQJNOIIIJNHF.l 黧螬瞬E蕃蓬翟量翟宙E宣⾔∥}ij。
^Nu,lIUlN'jVt Jl IoING¨I JNHEl⼀、液体的粘性流动变形流动变形是液体的基本属性。
液体的流动变形⾏为具有依赖时问、依赖温度、不町恢复等⾏为特点。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这⼀类粘弹性材料的⼒学⾏为之所以错综复杂、变化万千,根本原因在于这类材料表现了弹性变形与流动变形综合的⼒学⾏为特点。
因此,如果没有对于液体流动变形⾏为的深⼊了解,我们就可能⽆法掌握包括流动变形⾏为在内的粘弹性⼒学⾏为。
另⼀⽅⾯,沥青在⼀定的温度条件⼀⼘.具有单纯的流动变形特性,路⾯⼯程中利⽤这种依赖于温度的流动特性实现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摊铺。
仅仅从评价沥青性能、设计沥青混合料、控制沥青路⾯_L:程质量的⾓度出发,我们也需要详细了解液体的流动变形⾏为。
在这‘章中,我们主要以道路⽯油沥青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液体的粘性流动特性。
第⼀节液体的⾮⽜顿流动特性I糊E]液体的⽜顿流动特性流动是物质存在的⼀种形式,⾃然界⼏乎所有的物质都处于流动之中。
物质的流动形态多种多样,最简单或者说最理想的流动是以⽜顿内摩擦定律描述酌⽜顿液体。
⽜顿在1687年⾸先提出过流动阻⼒正⽐于相邻部分流体相对流动速度的假设,19世纪上半叶,法国科学家Cauchy,Poisson及英国科学家Stocks等⼈通过进·步的试验研究完善了这⼀体系的基本理论。
假定液体在⼀定外⼒作⽤下表现为图2-1所⽰的层流。
即假设在两块平⾏平板间充满流体,两平板间距离⽇,以y为法线⽅向。
保持下平板固定不动,使上平板沿所在平⾯以速度y运动,于是粘附于上平板表⾯的⼀层流体随平板以速度y运动,并⼀层⼀层地向下影响,各层10相层产正SBS/SIS对简单,能够全⾯地改善沥青路⽤性能,因⽽得到⼴泛应⽤。
与其他改性沥青⽐较,sBS/sIs约占世界市场总量的44%,SB约为10%,EV A约为11%,废旧轮胎胶粉约为9%.EPDM约为12%,PE约为3%,Betaplast约为7%,其他4%,由此可见,SBS改性剂占据了道路沥青改性剂的半数左右…。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复习知识点1、按来源,1天然沥青(湖沥青,岩沥青)、2石油沥青、3焦油。
2、沥青路面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平整性、抗滑性。
3、老化:沥青中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氧化等各种反应。
4、原油是由不同分子量和沸点幅度的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5、根据基属不同,分为石蜡基沥青、中间基沥青、环烷基沥青。
6、实验对沥青质的影响:溶剂的性质、溶剂的用量、温度。
7、沥青质的含量增加,软化点升高,胶质芳香族增加,软化点下降,饱和族对软化点影响较小。
8、沥青质含量增加,针入度减小,软化点增高,粘度增大。
9、胶质化学稳定性差,能使沥青具有足够的粘附力,对沥青的粘弹性形成良好的胶体溶液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10、油分,混合烃及非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起柔软和润滑作用。
11、腊,原油、渣油及沥青在冷冻时,能结晶出的熔点在25以上的混合组分.测定腊含量(脱胶步骤,脱腊步骤)12、沥青分子的结构形态和状态与胶体性质、流变性质和路用性质有关。
13、胶体结构的分类:溶胶型结构,溶-凝胶型结构,凝胶型结构(-2《PI《2) 14、优质路用沥青:化学组分比例适当,腊含量少,化学结构环数多,芳环多,烷侧链少,溶-凝胶型结构的沥青。
15、评价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1沥青与集料粘附性实验,2沥青混合料粘附性实验16、改善沥青粘附性措施:1活化集料表面 2在沥青中加入抗剥落剂 17、耐久性:保持良好的流变性能、凝聚力和粘附性的能力 18、沥青变脆变硬的原因:蒸发损失,暗处氧化,光照氧化 19、延性:沥青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拉伸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20、延性的影响因素:内,化学组分,化学结构;外,试验温度,拉伸速度。
21、沥青的低温性质:沥青低温脆性,温度收缩系数和低温延性22、改性沥青混合料:掺和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磨细橡胶粉或其他改性剂,从而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改善的沥青结合料 23、改性剂:在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加入天然的或人工的有机无机材料,可熔融,分散在沥青中,改善和提高沥青路面性能的材料24、高聚物基本特征:巨大的分子量,复杂的链结构,晶态与非晶态共存,同一种高聚物可加工成不同性质的材料,高的品质系数 25、高聚物的性能用途分:塑料,橡胶,纤维26、聚乙烯:强度高,延伸率大,耐寒性好,优良的改性剂 27、改性沥青聚合物:热塑性橡胶类(SBS),橡胶类(SBR),树脂类(EV A,PE) 28、1老化试验仪,2动态剪切流变仪-粘弹性,3旋转式粘度计-粘度,4弯曲梁流变仪-低温劲度,5直接拉伸试验仪-低温变形 29、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30、石料的技术性质:1物理性质,密度,吸水性,耐水性,抗冻性,耐热性,坚固性。
一、普通沥青1、技术性质:(1)物理常数:密度——在规定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对密度——在规定温度下,沥青质量与同体积水质量之比。
(2)粘滞性:反映沥青材料内部阻碍沥青粒子产生相对流动的能力,简称粘性,以绝对粘度表示。
工程中通常采用条件粘度反映沥青的粘性。
条件粘度:针入度(适应粘稠石油沥青);粘度(适应液体石油沥青)(3)延性:沥青材料当受到外力拉伸作用时,所能承受的塑性变形的总能力,以延度作为条件延性的表征指标。
(4)温度敏感性:高温性能指标(软化点、针入度指数);低温性能指标(脆点)(5)抗老化性(耐久性):评价方法采用蒸发损失试验、薄膜加热试验、旋转薄膜加热试验;评价指标;蒸发损失百分率、针入度比、蒸发后沥青延度。
(6)安全性:评价指标闪点、燃点。
(7)其他性质:如溶解度、含蜡量、粘附性等。
2、组分:三组分(油分、树脂和沥青质);四组分(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3、胶体结构:溶胶型结构、溶-凝胶型结构、凝胶型结构(按沥青质含量少、适中、多)4、三大指标: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分别表征粘滞性、延性和温度敏感性。
(1)针入度:在规定温度(25℃)条件下,以规定质量(100g)的标准针经过规定的时(5s)贯入沥青试样的深度,单位:0.1mm。
表示方法:P(25℃,100g,5s)表征意义:针入度值愈大,表示沥青的粘度愈小,是目前我国粘稠石油沥青的分级指标。
(2)延度:将沥青试样制成∞字形标准试件,采用延度仪,在规定温度和规定拉伸速度下拉断时的长度,单位:cm。
表示方法:D(T,v)T为试验温度(0℃、15℃、25℃),v为拉伸速度(1cm/min、5cm/min )表征意义:沥青延度越大,其塑性变形越大,有利于低温变形。
(3)软化点:将沥青试样注于规定内径的铜环中,环上置一钢球,在规定加热速度下,沥青逐渐软化,直至在钢球荷重作用下滴落到下层金属板时的温度,单位:℃。
表示方法:T R&B表征意义:沥青软化点越高,沥青的温度稳定性越好。
沥青质提高热稳定性和粘滞性。
含量↑则粘度↑,针入度↓,软化点↑,温度稳定性↑,硬度↑
油分赋予沥青流动性。
含量越多,则软化点↓,稠度↓
树脂赋予胶体稳定性,提高粘附性及可塑性
蜡破坏沥青结构的均匀性,降低塑性
石油沥青的化学结构与技术性质的关系:(1)烷碳率↑侧链根数↓平均侧链长度↑→感温性↑(2)芳烃指数↑芳香环数↑→粘附性↑(3)饱和率↑→耐候性↑(4)分子量聚合度→粘度(5)分子量聚合度平均侧链长度→劲度模
㈠悬浮-密实结构:采用连续级配,矿料颗粒连续存在,而且细集料含量较多,将较大颗粒挤开,使大颗粒不能形成骨架,而较小颗粒与沥青胶浆比较充分,将空隙填充密实,使大颗粒悬浮于较小颗粒与沥青胶浆之间,形成“悬浮-密实”结构。
这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粘聚力较高,内摩阻力较小,密实度、强度、耐久性较高,但稳定性较差㈡骨架-空隙结构:采用连续开级配,粗集料含量高,彼此相互接触形成骨架;但细集料含量很少,不能充分填充粗集料间的空隙,形成所谓的“骨架-空隙”结构。
这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粘聚力较低,内摩阻力较大,稳定性较好,但耐久性较差。
㈢骨架-密实结构结构特点:采用间断级配,粗、细集料含量较高,中间料含量很少,使得粗集料能形成骨架,细集料和沥青胶浆又能充分填充骨架间的空隙,形成“骨架-密实”结构。
这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粘聚力与内摩阻力均较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但施工和易性较差。
※※影响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因素
内因:沥青集料集料和沥青的交互作用
外因:温度T 时间t
1·沥青的性质对粘结力的影响
*沥青的粘滞度是影响粘结力C的首要因素
沥青的粘滞度反映了沥青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粘滞力越大→抵抗变形的能力越强→保持矿质集料的相对嵌挤作用
※粘度↑→粘聚力↓,影响大对内摩阻角影响不大
2·矿质混合料级配、矿质颗粒形状和表面特性等对内摩阻角的影响
※矿质颗粒粒径↑→内摩阻角↑内摩阻角:中粒式沥青混凝>>细粒式和砂粒式级配类型:级配良好空隙率适当颗粒棱角尖锐→内摩阻角↑
3·矿料与沥青的交互作用能力的影响
沥青与矿料表面的相互作用对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和内摩阻角有重要的作用
沥青四组分在石料表面重新排列:结构沥青→连接作用自由沥青→粘度较低使粘结力降低
4·沥青混合料中矿料比面积和沥青用量的影响
4·1沥青的用量
沥青用量很少时沥青不足以形成结构沥青的薄膜来粘结矿料颗粒
沥青用量增加结构沥青逐渐形成沥青更完整地包裹在粒料表面使沥青与矿料间的粘附力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沥青用量足以形成薄膜并充分粘附在矿粉颗粒表面时,沥青胶浆具有最高的粘结力
沥青用量过多逐渐将矿料颗粒推开在颗粒间形成自由沥青则沥青胶浆的粘结力随着自由沥青的增加而降低
4·2矿料的化学性质
不同性质矿粉表面形成不同组成结构和厚度的吸附溶化膜。
在沥青混合料中,采用石灰石矿粉时,矿粉之间更有可能通过结构沥青来联结,因而具有较高的粘聚力 4·3矿料的比表面积
沥青用量相同时,与沥青产生交互作用的矿料表面积愈大,形成的沥青膜愈薄,在沥青中结构沥青所占的比率愈大,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也愈高。
矿粉细度:<0.075mm的矿粉不宜过少;<0.005mm的矿粉也不宜过多,否则将使沥青混合料结成团块,不易施工。
矿粉的性质和用量对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影响很大
5·温度和变形速率的影响粘结力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内摩阻角受温度影响较小变形速率减小粘结力显著提高内摩阻角变化很小
4·3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4·3·1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车辙试验
2·影响因素
1)矿料性质:表面特性:粗糙形状:多棱角、颗粒接近立方体酸碱性:
2)矿料级配:起骨架作用的碎石:有足够的数量破碎面多且新鲜
3)矿粉:活化矿粉:与沥青交互能力强:形成了结构沥青膜提高沥青的粘结力
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切能力
沥青粘度:提高沥青粘度,与集料粘附性好,降低感温性,改善高温稳定性
用较大针入度、软化点高的沥青
沥青用量:最佳值
沥青混合料的提及指标空隙率VV→空隙率大
矿料间隙率VMA→过小:耐久性差抗疲劳能力弱使用寿命短
过大:高温稳定性差
所以不能过大或过小3·改进措施
确保沥青混合料中含有较高的破碎集料
大尺寸集料必须具有较好的表面纹理和粗糙度
选用粒度均匀、呈立方体有棱角的集料,集料级配要含有足够的粗颗粒
优化矿料级配:增加粗骨料含量以提高矿料骨架的内摩阻力,集料级配必须含足够的矿粉
用较高粘度的沥青,保证沥青结合料具有足够的粘度
严格控制沥青用量,集料表面需具有充足的沥青膜厚度,确保粘聚力。
4·3·2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
2·影响因素
沥青的性质:油源→环烷基中间基石蜡基
80% 蜡含量胶体结构粘度针入度感温性
延度→变形能力 15℃与开裂最相关
老化→轻质油分挥发沥青氧化劲度→横向裂缝
混合料的性质:沥青含量集料类型级配类型空隙率
路面结构:路面宽度路面厚度层间粘结
环境因素:路面温度降温速率
4·3·3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水稳定性→沥青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抵抗环境因素及行车荷载反复作用的能力 1·水稳定性试验方法浸水马歇尔试验
真空饱水马歇尔试验
真空饱水劈裂试验
冻融劈裂试验
浸水车辙试验
2·影响因素(1)组成材料性质
A.集料性质:表面化学特性(如Ca、Fe含量等)
集料颗粒的表面物理特性;
集料表面的洁净程度。
B.沥青的性质粘度酸值
C.混合料类型空隙率、矿料比表面积等
(2)沥青混合料施工条件与施工质量施工温度、湿度
摊铺均匀程度、压实度
路面排水能力
(3)自然因素冻融循环频繁地区
3·提高水稳定性的措施(1)集料:80%剥离来自于集料,选用孔隙率小,粗糙,洁净的碱性
集料;
(2)沥青:粘度大,酸值大的沥青
(3)掺加抗剥离剂消石灰液体抗剥离剂
(4)混合料类型:密实骨架
(5)路面结构防水
(6)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4·3·4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
3·影响因素:集料的耐冲击性、耐磨性
混合料的级配:SMA、OGFC、AC
混合料的沥青用量
混合料的空隙率:空隙率大纹理深
1)集料离析的危害①对混合料油石比的影响②对混合料压实性能和压实标准的影响③对压实温度的影响④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⑤对路面空隙率的影响⑥对混合料级配的影响⑦对路面渗水性能的影响2)温度离析的危害研究指出:低温混合料将不能被压实,从而导致熨平板起伏,造成摊铺表面的不平整;一些较冷区域的混合料还可能冷却结块。
碾压时,结块物料可能会承受压路机的全部重量,而使其超载碎裂出现裂纹,造成混合料不能碾压成型,破坏路面结构,影响路面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