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综合运维服务平台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6
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在企业运营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提供高效、可靠的服务,制定一套完善的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方案至关重要。
一、数据中心概述首先,对数据中心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
包括其规模、架构、设备组成、业务类型等。
了解数据中心的特点和需求是提供优质运维服务的基础。
数据中心通常包含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电力系统、冷却系统等关键设施。
业务涵盖企业数据存储与处理、云计算服务、网站托管等多个领域。
二、运维服务目标1、保障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确保业务系统的连续性,减少停机时间。
2、优化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3、加强安全管理,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4、及时响应和解决故障,提高用户满意度。
三、运维服务内容1、设备管理(1)定期对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设备进行巡检,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硬件健康状况等。
(2)及时更换老化或故障的设备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对设备进行配置管理,记录设备的配置信息,便于故障排查和维护。
2、系统管理(1)负责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优化和升级。
(2)对数据库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包括数据备份、恢复、性能优化等。
(3)定期对应用系统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其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网络管理(1)监控网络流量,优化网络拓扑结构,提高网络性能。
(2)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如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等,保障网络安全。
(3)及时处理网络故障,确保网络的畅通。
4、电力与冷却管理(1)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
(2)定期对UPS(不间断电源)进行维护和测试,确保在市电中断时能够正常供电。
(3)管理冷却系统,确保数据中心的温度和湿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5、安全管理(1)建立完善的安全策略,包括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等。
(2)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3)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银行数据中心自动化运维平台设计本文介绍银行数据中心自动化运维平台设计的背景和目的。
随着银行业务的扩张和数据量的增长,传统的手动运维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业务运营的要求。
为了提高运维的效率和可靠性,银行决定设计一个自动化运维平台来管理数据中心的各项运维任务。
自动化运维平台设计的目的是实现对数据中心运维任务的全面自动化管理,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并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自动化运维平台,银行可以实现运维任务的快速响应、高效执行和实时监控。
本文将介绍自动化运维平台的设计原则、功能模块以及实施方案,以帮助银行了解和理解此平台的重要性和潜在好处。
本文旨在分析银行数据中心运维的需求,以及自动化运维的优势和目标。
银行数据中心运维需求分析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中心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银行数据中心的运维需要满足以下需求:高可用性:银行数据中心需要保证24/7的稳定运行,以确保业务连续性和系统可用性。
高可用性:银行数据中心需要保证24/7的稳定运行,以确保业务连续性和系统可用性。
安全性:银行数据中心存储了大量的敏感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因此必须具备严格的安全保护机制,包括访问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
安全性:银行数据中心存储了大量的敏感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因此必须具备严格的安全保护机制,包括访问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
安全性:银行数据中心存储了大量的敏感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因此必须具备严格的安全保护机制,包括访问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
安全性:银行数据中心存储了大量的敏感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因此必须具备严格的安全保护机制,包括访问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
灵活性:由于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银行数据中心需要具备灵活的运维能力,能够快速部署和调整系统资源,以适应不同的业务场景。
灵活性:由于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银行数据中心需要具备灵活的运维能力,能够快速部署和调整系统资源,以适应不同的业务场景。
灵活性:由于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银行数据中心需要具备灵活的运维能力,能够快速部署和调整系统资源,以适应不同的业务场景。
佛山市某区数据资源中心数据综合处理平台建设案例发布源:北京北大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一、建设背景区域数据统筹局自成立以来,已经收集了75个部门的数据,共1400多张数据表约5亿数据,为利用大数据来服务发展、服务民主和服务治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随着数据收集工作的深入推进,统筹局收集的数据越来越多,数据标准化、数据质量等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带来了更多的运维与管理压力。
数据基础运维平台是数据统筹的基础平台,是支撑性的技术工具,其功能深深影响着数据质量,进而影响到大数据统筹应用,进而深化大数据统筹应用成为了整个社会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内容:1、集成交换平台所有功能目前数据综合处理平台,仅仅包含了交换平台部分功能,如常用的Excel、数据库抽取,但流程配置、多类型数据采集、脚本调用等原有功能都没有实现导致运维人员要在两个平台之间切换。
因此本项目需要把交换平台上的功能集成至数据综合处理平台上。
2、强化数据采集和访问控制数据综合处理平台建成以来,大大提升了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数据采集提质过程中发现了较多新问题,需要升级采集的流程、功能、算法等。
同时随着数据保密制度的深入推进,数据访问权限的管理越来越细,目前的数据库管理功能需要根据制度相应提升。
3、完善数据报表及知识库数据综合处理平台二期项目需要重点处理数据更新时间、数据增加时间、更新数据量、新增数据量、数据报表、统计图表等问题,并把知识库功能完善起来。
4、升级前置机升级前置机,提升多任务并行处理能力和系统性能监控功能,使前置机的管理变得更加的统一高效,减少单独查询前置机日志的情况。
关键词:大数据丨数据中心丨统计分析丨决策分析丨行业应用大数据更多资讯【某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案例【某省农业信息中心】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项目建设案例。
IDC数据中心综合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数据中心成为了企业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然而,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和各种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多,数据中心的管理和维护变得越来越复杂。
为了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IDC数据中心综合管理平台的出现成为了一种必然。
本文将介绍IDC数据中心综合管理平台解决方案,从整体架构、功能模块和优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整体架构IDC数据中心综合管理平台解决方案采用分布式架构,由主控端和各个子控端组成。
主控端主要负责整个数据中心的全局管理和监控,包括设备状态监测、资源调配、事件报警等功能。
子控端则负责接收主控端的管理指令,并向各个设备发送管理命令。
通过这种分布式架构,可以实现数据中心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提高运维效率。
二、功能模块1. 资源管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是IDC数据中心综合管理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
它可以对数据中心的各类资源进行管理,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通过资源管理模块,管理员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资源利用率等,并进行资源的分配和调配,以达到最优化的资源利用效果。
2. 事件管理模块事件管理模块用于监控数据中心各个设备的状态,并及时报警。
当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平台会自动发出报警,并将报警信息推送给管理员。
管理员可以通过事件管理模块查看报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保证数据中心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3. 用户权限管理模块用户权限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数据中心的用户,为每个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
管理员可以通过该模块对用户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实现对用户权限的灵活控制。
同时,用户权限管理模块也可以记录用户的操作日志,方便对用户的操作进行审计和追溯。
4. 数据备份与恢复模块数据备份与恢复模块是保障数据中心安全的重要手段。
该模块可以定期对数据中心的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当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或数据丢失时,可以通过数据备份与恢复模块,快速恢复数据,减少损失。
数据中心云运维平台总体设计方案V2数据中心是现代企业IT基础设施的核心,云计算平台的兴起使得数据中心的规模和复杂度都大幅增加。
为了保证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稳定高效地运行,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运维平台。
本文将围绕“数据中心云运维平台总体设计方案V2”展开阐述。
第一步:需求分析在设计云运维平台之前,首要任务是对数据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具体来说,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任务分析:需要哪些功能模块,如何分工协作。
2.用户分析:企业内部用户和外部客户需要使用的功能有什么不同,如何实现权限管理和用户体验优化。
3.场景分析:数据中心的复杂性在不同的场景下会有不同的表现,需要针对性地设计和测试。
第二步:平台架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要设计运维平台的整体架构。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微服务架构,将各个模块分离出来进行独立开发和测试。
同时,需要考虑平台的扩展性,支持横向和纵向的扩展。
第三步:平台模块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需要逐一设计运维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
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控模块:监控数据中心各项指标(如CPU、内存、磁盘使用率),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报警和处理。
2.日志管理模块:收集和分析数据中心各个设备和服务的运行日志,快速定位问题原因。
3.配置管理模块:对数据中心各个设备和服务进行配置管理,确保配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自动化部署模块:快速部署和升级各种设备和服务,同时支持回滚操作。
5.数据备份和恢复模块:对数据中心的各种数据进行备份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同时支持快速的数据恢复。
第四步:平台测试在设计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完整的测试和性能优化。
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压力测试和系统测试等,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五步:平台部署在测试通过之后,需要对运维平台进行部署。
建议采用容器技术实现自动化部署和快速扩展。
总之,构建数据中心云运维平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全面分析需求,设计合理的架构和模块,进行充分的测试和性能优化,最后实现平台的可靠部署和维护。
统⼀运维⼤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案⼀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解决⽅案统⼀运维⼤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案统⼀运维⼤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案⽬录第1章.⽅案概述 (4)1.1.项⽬背景 (4)1.2.需求分析 (5)1.3.建设⽬标 (6)1.3.1.建⽴统⼀运维门户 (7)1.3.2.建⽴IT异构资源的全⾯集中化管理 (7)1.3.3.建⽴全⾯准确的资产配置管理 (8)1.3.4.建⽴符合最佳实践的服务流程管理 (8)1.3.5.建⽴IT资源全⾯直观的可视化管理 (8)第2章.解决⽅案 (10)2.1.系统设计原则 (10)2.1.1.实⽤性和模块化原则 (10)2.1.2.⼀致性和开放性原则 (10)2.1.3.安全性与可靠性原则 (11)2.2.系统安全设计 (11)2.2.1.⽤户安全机制 (11)2.2.2.SSO统⼀认证 (12)2.2.3.权限分权分域 (12)2.3.系统建设⽅法 (12)2.3.1.体系架构 (12)2.3.2.功能架构 (15)2.3.3.技术架构 (16)2.3.4.部署架构 (17)第3章.功能概述 (18)3.1.运维监控系统 (18)3.1.1.统⼀运维管理 (18)3.1.2.资源监控管理 (22)3.1.3.拓扑管理 (41)3.1.4.IP地址管理 (52)3.1.5.告警管理 (55)3.1.6.业务管理 (59)3.2.3D机房管理 (63)3.2.1.监控可视化管理 (64) 3.2.2.资产管理可视化 (69) 3.2.3.机房3D图形化展⽰ (71) 3.2.4.配线可视化管理 (73) 3.2.5.容量可视化管理 (75) 3.2.6.资源分配情况管理 (77) 3.2.7.上下架可视化 (78)3.2.8.⾃定义动画 (79)3.2.9.交互式演⽰汇报 (79) 3.3.配置⽂件管理 (80)3.3.1.巡检管理 (81)3.3.2.机房虚拟现实展现 (83) 3.3.3.资产管理系统 (87)3.3.4.供应商管理 (87)3.3.5.配置建模管理 (88)3.3.6.空间资源管理 (90)3.3.7.配置项导⼊ (92)3.3.8.配置项管理 (93)3.3.9.配置项视图 (96)3.4.运维流程管理系统 (98)3.4.1.服务台 (98)3.4.2.服务设计 (105)3.4.3.服务产品设计向导 (106)3.4.4.服务流程管理 (123)3.4.5.服务量化管理 (154)3.4.6.值班管理 (170)3.4.7.任务管理 (175)3.4.8.公告管理 (176)3.4.9.移动终端运维 (177)3.4.10.报表统计分析 (179)3.4.11.第三⽅接⼝ (184)3.4.12.运维知识库系统 (185)3.5.统⼀运维⼤数据管理分析系统 (191)3.5.1.统⼀运维⼤数据基础系统 (191)3.5.2.统⼀运维数据分类管理 (191)3.5.3.运维⼤数据检索与展现 (196)3.5.4.海量⽇志⽂件分析 (200)3.5.5.指标动态基线预测 (204)3.5.6.运维⽀撑能⼒评估 (206)第1章.⽅案概述1.1.项⽬背景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轨道集团)于2006年6⽉根据长政办函〔2006〕79号⽂件筹建成⽴。
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方案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方案,以确保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行和可靠性。
该方案将涵盖以下方面:设备维护与监控、安全管理、容量规划、备份与恢复、故障排除和持续改进。
设备维护与监控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表现,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监控。
具体措施包括:- 设备巡检和定期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设备的健康运行。
- 告警监控和故障处理: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设备性能和运行状态,及时处理故障,防止可能的服务中断或数据丢失。
- 日志分析和性能优化:对设备日志进行分析,发现并解决性能问题,优化设备的运行效率。
安全管理数据中心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应采取以下安全管理措施:- 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严格控制数据中心的访问权限,并采用多层身份验证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进入数据中心。
-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配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阻止未经授权的网络访问,并监测和防范潜在的安全威胁。
- 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备份数据,并建立可靠的备份恢复机制,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恢复系统中断。
- 安全培训和意识:定期为员工提供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对安全策略和最佳实践的理解和遵守。
容量规划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应进行合理的容量规划。
以下是一些相关策略:- 设备容量监控:通过实时监控设备使用情况和性能指标,及时评估和规划设备的容量,以满足业务需求。
- 资源优化和调整:对设备进行资源优化,合理配置和调整设备的资源分配,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性能表现。
- 预测和规划: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趋势,预测未来的容量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扩展计划和时间表。
备份与恢复备份和恢复是保障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相关措施:- 定期备份和验证:制定备份计划,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并进行验证以确保数据完整和可恢复性。
- 灾备方案和恢复测试:制定灾备方案,包括备份数据的存储和灾难恢复过程,并定期进行恢复测试,验证恢复过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方案一、引言。
数据中心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企业的重要业务数据和系统,因此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对企业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我们提出了以下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方案。
二、运维服务范围。
1. 硬件设备维护,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硬件设备的巡检、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系统运维服务,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等软件的安装、配置、优化和升级工作,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网络运维服务,包括网络设备的配置、优化、监控和故障处理工作,确保网络的畅通和安全。
4. 安全运维服务,包括安全设备的配置、监控、漏洞修复和安全事件响应工作,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
5. 数据备份与恢复,包括定期备份数据、制定灾备方案、定期演练恢复流程等工作,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三、运维服务流程。
1. 问题诊断,当数据中心出现故障或异常时,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问题诊断,快速定位问题原因。
2. 故障处理,根据问题诊断结果,进行故障处理,确保故障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减少影响范围。
3. 预防性维护,定期对数据中心的硬件设备、系统、网络进行巡检和维护,预防故障的发生。
4. 安全监控,对数据中心的安全设备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应对安全威胁。
5. 数据备份,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并进行备份数据的恢复测试,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四、运维服务优势。
1. 专业团队,我们拥有经验丰富的运维团队,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理各类运维问题。
2. 先进工具,我们使用先进的监控和管理工具,能够对数据中心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
3. 完善流程,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运维服务流程,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各类运维问题。
4. 服务保障,我们提供全天候的运维服务,确保数据中心能够得到及时的维护和保障。
五、结论。
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方案是保障数据中心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措施,通过专业的运维团队、先进的工具和完善的流程,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各类运维问题,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数据中心综合运维平台
一、产品概述
1.1产品背景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各行业都开始大规模的建立和使用网络,并且越来越多的单位对网络办公、各种在线的信息管理系统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
网络的使用者不仅仅是在数量上增长迅速,同时对网络应用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因此网络的运维和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显得更加重要。
1.2产品定位
数据中心综合运维支撑管理系统正是为了解决在产品背景中描述的问题而设计和开发的。
系统包含了网络设备管理、服务器与应用管理、监控与告警管理、机房与布线管理、机房环境监控、等几个模块,将以往需要人工或者从多个不同渠道和系统收集的信息通过一个系统进行整合;将以往各种复杂的网络管理工作简单化、自动化,在极大的提高网络管理的效率同时提高网络服务的质量。
1.3系统构架
网络运维支撑系统采用基于64位Linux操作系统以及mysql数据库进行开发,采用纯粹的B/S构架,WEB展现部分与业务逻辑分离,用户可以自己定制WEB界面;支持分布式数据采集;采用基于角色和分组的权限管理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单位的管理模式任意制定角色和分组,从而做到权限的横向纵向的任意划分。
1.4技术优势
1. 支持不同厂商的设备
不仅支持思科、华为、H3C、锐捷、神舟数码、中兴、juniper、extreme等厂商的网络设备,同时支持allot、acenet等厂商的安全流控设备。
2. 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安全性
基于Linux操作系统和mysql数据库,不用担心病毒与升级打补丁的麻烦;支持https,保证数据的传输安全。
3. 高性能
基于64位操作系统开发,优化系统配置和自定制内核,发挥64位的最大优势4. 用户、角色、权限自定义
采用基于角色和分组的权限管理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单位的管理模式任意制定角色和分组,从而做到权限的横向纵向的任意划分
5. 对服务器的监控采用被动方式
对服务器监控不需要在服务器上进行任何的设置,系统根据服务器对外提供服务的情况依据协议规定进行外部探测。
6. 整合机房环境监控与布线管理模块
采用自行设计开发的传感器通过网络对机房、配线间的环境(温度、湿度等)进行实时控和数据记录、结合系统告警功能对环境变化进行实时告警,将布线系统和网管系统结合,提高网络管理的效率。
二、基础网络设备管理
2.1拓扑自动发现与计算
系统支持自动拓扑发现功能,可以进行二层和三层设备的拓扑自动发现.
2.2拓扑管理
可以根据网络的具体情况和用户的使用习惯任意定义网络拓扑图,将任意区域的网络设备放置到一个定义好的拓扑中进行展现。
2.3拓扑展示
通过拓扑图可以选择查看交换机的各种信息,包括端口信息、配线信息、端口状态、用户情况等;如果拓扑图中设备的下级设备(没有显示在本级拓扑中)出现故障,也会在当前拓扑中得到告警体现,同时可以直接从本级拓扑展开到下一级拓扑中。
2.4网络设备管理
可以查看交换机IP地址、描述、厂商、类型、当前状态、在线用户、端口状态、链接关系等信息,也可以直接通过IP查找交换机。
2.5交换机端口状态管理
可以查看被管理交换机的端口列表,包括该交换机所有的物理端口的端口名
称、MAC地址、当前的管理状态、当前的链接状态、链接速率、当前该端口下链接设备的设备的MAC地址情况以及历史上曾经出现在该端口的上的MAC地址使用情况、与该端口互联的设备的IP地址,如果是接入层设备会显示该端口接入的建筑物与房间号等信息。
2.6无线网AP监控与管理
随着网络的发展,无线网在日常工作中的地位越发显得重要,很多单位已经实现了大面积的无线网络覆盖,但是对于无线AP的监控和管理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本系统提供了对无线AP监控的方式,用户可以对网络中AP的在线状态进行监控,如果采用POE方式还可以设置对故障AP实施自行重启。
系统设计专门针对目前主流的瘦AP+控制器的方案,有效的解决了瘦AP的IP地址不固定等影响监控的问题。
三、 IP及子网管理模块介绍
3.1 IP地址资源管理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管理部门要应对的不仅仅是网络设备的增加,同时也要管理更多的IP地址与子网,对于大量的IP地址分配和子网的划分需要有一套高效的信息系统进行管理,该模块就是针对这个应用场景进行设计的,提高IP与子网的管理效率。
3.2子网使用情况统计
可以自动发现网络中划分的子网信息,包括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三层设备地址、VLANID、可用的IP地址数、当前子网内使用的IP地址数、历史上曾经使用的IP地址情况等信息;同时可以增加管理员自己维护的信息,如分配情况等。
3.3剩余地址段情况统计
根据用户可以使用的子网信息以及系统扫描到的子网信息自动计算剩余的IP 资源,并且以聚类后的形式给出。
3.4 IP地址使用情况统计
可以对一段IP地址的使用情况用图表的方式进行显示,显示本段地址中正在使用的和从未使用或者是曾经使用过的IP。
3.5交换机端口利用率统计
可以根据时间、建筑物、交换机等统计交换机端口使用情况,并且按照使用
率高低进行排序,使网络管理者及时有效的掌握交换机端口使用情况。
3.6网络流量监控与管理模块
系统可以自动监控收集拓扑中交换机各条链路的流量信息,支持按照日、周、月、年进行流量图绘制,支持链路汇聚
四、服务器监控与管理模块
4.1服务器与应用自动扫描发现
可以通过对给定IP地址范围内的服务器进行扫描,发现服务器以及服务器上的标准应用,如FTP、WEB、telnet、SNMP[等
4.2服务器监控与管理
对网络中心管理或者在网络中心托管的服务器进行监控和管理,包括对IP地址分配,服务器运行状况、服务器描述、操作系统、管理员、服务器配置等信息进行管理。
4.3服务器运行状态监控
通过flex实时监控服务器的运行状态以及服务器上应用的的运行状态,可以实时展示服务器当前的运行情况。
4.4服务器内部监控
通过配置服务器SNMP协议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服务器的运行情况,包括服务器的CPU利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IO情况、网络流量情况等信息,并且可以根据信息画出跟踪图表,使得监控效果更加清晰。
五、环境监控管理
5.1门禁管理
系统具有对门禁系统进行添加,然后通过对门禁系统的日志来对进出不同机房的人员的身份进行查询和监控
5.2配线信息管理
系统可以按照配线间、机柜、配线架管理配线信息,配线信息可以和交换机网管系统联动快速定位接入点位置和接入交换机情况。
5.3机柜管理
可以按照机柜的实际位置显示机柜中的设备、并且可以打印机柜装配图,设备状态与网管系统联动,可以准确的定位设备位置和了解设备运行状态。
5.4温湿度管理
系统可以添加网络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对机房的环境进行监控,传感器体积小、成本低,可以在所有设备间进行部署,数据通过网络传递回系统,与系统自带的告警系统结合完美的解决了机房环境(温度、湿度等)监控的问题。
5.5视频监控管理
系统可以添加网络摄像机对机房及重要通道进行录像监控,基于IP的录像机可以轻松部署在IP的网络中,并实现前段压缩技术,利用H.263等格式在摄像机的前段对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在通过IP网络存储在专门的硬盘录像存储设备中.
六、告警模块
6.1邮件告警
系统支持邮件方式进行告警,可以设置邮件服务器,然后针对设备和告警级别选择对应的告警邮件接收用户。
6.2短信告警
系统支持短信告警,既支持网络发送短信,也支持将短信模块直接挂载在服务器上使用,既节约了短信成本又提高了短信发送的可靠性。
6.3设备告警日志查询
系统会记录各种设备的告警日志信息,提供按照IP地址和时间段进行查询的接口,使得用户更好的定位各种设备告警。
6.4延时与丢包实时监控功能
可以对网络的重要节点(重要的路由器、服务器、监控点)的延时(ping的响应时间)和丢包率做实时监控,设定告警门限值,当丢包率或者延时超过门限值时自动告警,并且可以将系统的记录以图表的形式展现,有助于用户对网络基础数据的掌握。
6.5自定义告警管理
可以根据用户关注的重点任意组合端口的流量图、节点的延时丢包率统计图、传感器温湿度监控图或者其他图表到一个自定义页面做统一的展示和监控。
七、运维管理模块
7.1运维事件类型管理
可以根据网络运维需要处理和应对的事件自行定义类型,系统根据事件类型
自动分类汇总事件的统计结果。
7.2事件管理
可以根据业务流程添加日常运维事务,事务可以由添加的用户直接处理,手动记录每天相关的重要运维日志.
7.3运维数据统计分析
可以将历史运维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运维的整体状况,与系统监控告警结合可以更好的为网络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7.4运维日志综合查询
可以根据日志的时间,关联调取同一时间段的告警信息,门禁信息,配线信息,机柜信息,温湿度信息,录像信息等,通过全方面的综合查询,帮助运维人员全方面的了解运维情况。
八、报表管理
8.1统计分析
利用各个模块收集的信息,可以对网络设备,服务器,环境监控设备等等进行专门的分类分析和汇总
8.2自定义报表
可以按照需要对报表的内容,报表的时间进行自定义。
九、系统管理
9.1 系统备份
按照时间周期,可以实时,可以计划的对过往的日志信息进行备份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