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检测试验技术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4.71 MB
- 文档页数:135
第1篇一、制度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施工质量、安全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为加强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工程施工检测检验的制度。
二、制度内容1. 进货检验制度(1)建筑工程中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必须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应包括资料核对、外观及数量核查、品质检查、抽样送检等内容,并填写相关记录。
(2)现场材料员应对进场材料进行外观质量及数量的验收。
(3)材料接收后由项目部经理或项目主管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对主要材料进行复验;凡需复检的材料,在使用前必须由实验员进行抽查、复验,证明合格后才能使用,并填写相关记录。
(4)大宗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进场验收后,必须工程项目经理及质检员在收货单及入库单上进行签认。
物资入库单上验证人员未签字视为该批材料尚属待检状态,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
(5)质检员对验收合格的材料,填写《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向工程监理工程师进行报验。
(6)涉及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应按各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进行复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若因材料质量问题而影响工程的质量,将追究采购者及验收人员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2. 施工现场质量检测管理制度(1)建设单位应与具备相应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签订检测委托合同,委托的检测项目、参数和数量应符合相关标准、文件要求。
(2)检测机构不得与所检测工程项目的参建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3)施工现场质量检测应从检测委托管理、施工现场检测行为管理、检测报告审核确认、不合格报告处置等环节开展全过程管理。
(4)重点强化检测报告审核确认环节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检测的真实性、准确性。
3. 施工检测试验计划管理规定(1)施工检测试验计划应在工程施工前由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并应报送监理单位进行审查和监督实施。
(2)根据施工检测试验计划,应制订相应的见证取样和送检计划。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现场施工过程技术管理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关系到工程质量,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本文从分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和应遵守的原则出发,重点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对象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及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引言: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中,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是建筑工程的头等大事。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是做好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阶段,做好现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有利于工程的质量验收,也有利于一个施工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
1.常用检测方法结构检测工作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一般有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结构的构造措施检测、结构构件尺寸检测、钢筋位置及直径检测、结构及构件的开裂和变形情况检测及结构性能实荷检测等。
2.常用结构加固方法2.1粘结外包钢加固法: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是把型钢(钢板)包在被加固构件的外边,即采用环氧树脂化灌浆等方法把型钢与被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粘结成整体,使钢材与原构件共同受力。
加固后的构件,由于受拉、受压区钢材截面积增大,从而正截面承载力和截面刚度都有大幅度提高。
该方法常用于柱、桁架、梁和一般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的加固,特别是适用构件加固后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构件承载能力的钢筋混凝土构件。
2.2粘钢加固法:外部粘钢加固法是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不足区段表面用特制的建筑结构胶粘贴钢板,使其整体工作共同受力,以提高结构构件承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
该方法的实质是一种体外配筋,提高原构件的配筋率,从而相应提高构件的刚度和抗拉的性能,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荷载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受拉构件的加固。
2.3增设支承加固法:增设支承加固法是在需要加固的结构构件中增设支承,减少受弯构件的计算跨度,从而减少作用在被加固构件上的荷载效应,达到提高结构构件承载力水平的目的。
常用于对使用条件和外观要求不高的场所。
该法简单可靠,受力明确,易拆卸,易恢复原貌。
工程项目检测试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程项目检测试验工作,确保工程项目进度和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提高监理工作的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工程项目的检测试验工作,包括施工、安装、调试、竣工验收以及隐蔽工程的检测试验。
第三条工程项目检测试验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质量和合规性。
第四条项目检测试验管理应遵循“科学、严谨、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检测试验工作的公正、独立和客观。
第五条项目检测试验的质量目标包括: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质量缺陷率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工程进度符合计划要求。
第六条项目检测试验的工作原则包括:全程检测试验、过程监督检验、事后抽查检验、责任追究检验等。
第七条项目检测试验的责任部门包括:项目管理部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相关单位。
第八条项目检测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序检验、抽样检验、监理检验、验收检验等。
第九条项目检测试验的管理要求包括:规范检测试验流程、做好检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严格执法、及时处理检测反馈等。
第十条项目检测试验的记录包括:检测报告、检测记录、检测证书等。
第二章检测试验管理机构第十一条建立检测试验管理机构,负责工程项目的检测试验工作,包括设立检测试验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审核检测结果等。
第十二条检测试验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工程项目检测试验计划的制定、审核和执行;负责监督施工单位的检测工作;负责处理检测结果的异常情况等。
第十三条检测试验管理机构的组成包括:检测试验负责人、检测工程师、质量工程师、技术支持人员等。
第十四条检测试验管理机构应具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支持,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第十五条检测试验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文件管理制度,保存检测记录、检测报告等相关资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六条检测试验管理机构应定期评估和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建设工程试验管理制度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试验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一环。
一个科学、规范的试验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工程效率,降低风险,保障结构的稳定性与耐久性。
本文将提供一个建设工程试验管理制度的范本,以供各相关单位参考和使用。
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建设工程试验管理工作,确保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 适用于本制度所涵盖的全部建设工程项目及其相关的试验活动。
3. 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制度的规定,严格按照试验标准和操作程序进行试验工作。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建设单位应设立专门的试验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整个工程试验活动。
2. 试验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试验计划、监督试验过程、审核试验结果、处理试验异常等。
3. 施工单位应配备合格的试验人员,并为其提供必要的试验设备和场地。
三、试验计划与实施1. 试验计划应在工程开工前制定完成,明确试验的目的、内容、方法、频次及责任人。
2. 施工单位应根据试验计划,按时按质完成各项试验工作,并做好记录。
3. 对于关键材料和重要工序,应加大试验频次,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四、试验记录与报告1. 所有试验活动必须有详细的记录,包括试验时间、地点、条件、过程、结果等。
2. 试验记录应由试验人员签字确认,并由试验管理部门定期审核。
3. 试验完成后,应及时编制试验报告,报告应客观、准确、完整地反映试验情况。
五、质量控制与异常处理1. 试验管理部门应对试验结果进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2. 一旦发现试验数据异常或不合格,应立即停止相关工序,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3. 对于重大质量问题,应及时上报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试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
2. 通过考核评价试验人员的工作表现,对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对不合格者进行淘汰或再培训。
七、监督与改进1. 建设单位应定期对试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执行力度。
一建建筑实务数字记忆知识点一、建筑结构工程的可靠性。
1.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 临时性结构:5年。
-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25年。
-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50年。
-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100年。
2.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 一类环境:室内干燥环境;永久的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
- 二类a环境: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寒冷和严寒地区的冰冻线以下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 二类b环境:干湿交替环境;水位频繁变动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上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 三类环境:受除冰盐影响环境;海风环境。
- 四类环境:海水环境。
- 五类环境: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3. 梁的变形。
- 梁的跨中最大位移为:f = frac{5ql^4}{384EI}(q为均布荷载大小,l为梁的跨度,E为弹性模量,I为截面惯性矩)。
梁的变形主要与荷载、跨度、材料性能(弹性模量E)、构件的截面(惯性矩I)有关。
从公式可知,影响最大的是跨度l,其影响是4次方的关系。
二、建筑工程技术。
1. 建筑钢材拉伸性能指标。
- 屈服强度:是结构设计中钢材强度的取值依据。
- 抗拉强度:强屈比=(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强屈比愈大,安全性越高,一、二级抗震等级框架梁、柱纵向受力钢筋实测强屈比不应小于1.25。
- 伸长率:钢材的塑性指标,越大表明钢材的塑性越大。
2. 水泥的凝结时间。
- 初凝时间: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六大常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均不得短于45min。
- 终凝时间: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
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6.5h,其他五类常用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10h。
3.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指标。
- 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C。
现场施工检测试验常见问题及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行业也越来越重要,施工现场检测试验是建筑施工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的现场施工检测试验中,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相关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
1. 人员不足在进行施工检测试验时,如果人员不足,会导致检测工作难以进行,从而延误工程进度。
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资质也是现场施工检测试验常见问题之一。
2. 设备不齐全施工检测试验需要用到各种仪器设备,如果设备不齐全或者设备质量不过关,就会严重影响施工检测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检测标准不统一施工检测试验的标准应当是统一的,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可能会出现检测标准不统一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性。
4. 施工质量不达标施工质量是决定工程验收合格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施工质量不达标,就会导致检测工作的重复进行,增加了检测成本和工程周期。
5. 施工进度问题施工检测试验可能会受到施工进度的影响,特别是在工程需要快速完成的情况下,可能会牺牲检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二、现场施工检测试验问题分析人员不足可能是由于技术人员的匮乏或者技术人员的能力不达标所导致的。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选拔,提高其专业能力和资质。
设备不齐全通常是由于施工单位对于检测设备的投入不足或者对于检测设备的质量要求不高所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检测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同时对于设备的质量也要有一定的保障。
检测标准不统一可能是由于相关标准的落实不到位所导致的。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施工检测试验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施工质量不达标通常是由于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不到位或者对于施工质量的要求不够严格所导致的。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的达标。
通过对现场施工检测试验常见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施工单位的管理和监管不到位。
施工质量试验检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施工质量试验检测工作,提升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可靠,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施工项目的质量试验检测工作。
第三条质量试验检测是指通过检测、试验等手段,对建筑材料、构件、设备和施工工艺等进行检验,以评定其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四条质量试验检测工作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条所有参与质量试验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
第二章质量试验检测工作组织机构第六条我单位应建立一支专业的质量试验检测队伍,由合格的检测人员组成,负责质量试验检测工作的统筹和执行。
第七条质量试验检测工作组织机构由以下部门组成:质量试验检测部、实验室、现场试验检测组。
第八条质量试验检测部负责质量试验检测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负责制定质量试验检测计划和方案,审核试验报告。
第九条实验室负责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和分析,确保建筑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十条现场试验检测组负责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艺进行现场试验和检测,确保施工工艺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三章质量试验检测流程第十一条质量试验检测的流程包括试验计划制定、样品采集、试验检测、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等环节。
第十二条质量试验检测部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试验计划,明确试验的数量、地点、时间和试验项目。
第十三条样品采集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采样地点的选择、采样工具的清洁和样品的密封保存。
第十四条试验检测应严格按照试验方法和标准进行,试验设备应定期检验和校准,试验人员应熟悉试验操作流程,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十五条数据分析应结合试验结果和相关标准进行,评估试验结果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并提出评价意见和改进措施。
第十六条报告编制应准确、完整地记录试验过程和结果,包括试验方法、仪器设备、试验结果和评价意见等内容。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及安全管理一、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对施工过程和成品进行检测、检验和评定,以确定工程质量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一系列活动。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的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程的安全、耐久、经济和环境保护。
1. 检验内容建筑工程质量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施工过程监督检验: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包括土方工程的填方、挖方、压实工作的检验,砼浇筑、钢筋安装、砌筑等工作的现场检验。
(2)技术质量检验: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进行检验,包括水泥、砂、石、钢材、混凝土等建材的抽样检验,以确定其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试验检验:通过对工程的试验,验证工程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包括各种试验的测试和评定,如桩基承载力试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等。
(4)成品检验:对建筑工程的成品进行检验,确定其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包括建筑物的强度、耐久性、外观质量等方面的检验。
2. 检验方法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可视检查:通过对施工过程和成品进行目测,判断其质量状况,如表面平整度、混凝土表面缺陷、砖石是否破损等。
(2)物理试验:通过对材料进行实验室试验,如抗压强度试验、抗拉强度试验、质量检验等,以确定其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3)非破坏检测: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对施工过程和成品进行检验,如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渗透检测等,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质量。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预防和控制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1. 安全管理体系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以下方面:(1)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工程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和责任,指导员工的安全行为,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2)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项目经理、工程负责人和安全员的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安全管理的责任制。
(3)安全培训和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