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与表面化学_试卷2
- 格式:doc
- 大小:75.75 KB
- 文档页数:4
物理化学胶体与表⾯2物理化学胶体与表⾯2试卷⼀、选择题( 共21题40分)1. 某⽓体A2在表⾯均匀的催化剂上发⽣解离反应, 其机理为:A2(g) +2K 2 A K ─→C +D +2 K第⼀步是快平衡, 第⼆步是速控步, 则该反应的速率⽅程式为:( ) (A) r=k pA2(B) r=(k2aA2pA2)/(1+aA2pA2)(C) r=(k2aA21/2pA21/2)/(1+aA21/2pA21/2)(D) r=kaA21/2pA21/22. 将橡胶电镀到⾦属制品上,应⽤的原理是:( )(A) 电解(B) 电泳(C) 电渗(D) 沉降电势3.同⼀固体, ⼤块颗粒和粉状颗粒, 其熔点哪个⾼? ( )(A) ⼤块的⾼(B) 粉状的⾼(C) ⼀样⾼(D) ⽆法⽐较4. 2 分(7467)7467⽤三氯化铝AlCl3⽔解制备的氢氧化铝溶胶,哪种物质聚沉能⼒最强? ( )哪种物质聚沉能⼒最弱?( )(A) Na2SO4(B) MgCl2(C) La(NO3)3(D) K4[Fe(CN)6]5. 2 分(6765)676525℃时,⼀稀的肥皂液的表⾯张⼒为0.0232 N·m-1,⼀个长短半轴分别为0.8 cm和0.3 cm的肥皂泡的附加压⼒为:()(A)5.8 Pa (B) 15.5 Pa(C) 18.4 Pa (D) 36.7 Pa6. 2 分(7482)7482对于带正电的Fe(OH)3和带负电的Sb2S3溶胶体系的相互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混合后⼀定发⽣聚沉(B) 混合后不可能聚沉(C) 聚沉与否取决于Fe和Sb结构是否相似(D) 聚沉与否取决于正、负电量是否接近或相等17. ⽤同⼀滴管分别滴下1 cm3 NaOH ⽔溶液、⽔、⼄醇⽔溶液, 各⾃的滴数为:( )(A) ⽔15 滴, NaOH ⽔溶液18 滴, ⼄醇⽔溶液25 滴(B) ⽔18 滴, NaOH ⽔溶液25 滴, ⼄醇⽔溶液15 滴(C) ⽔18 滴, NaOH ⽔溶液15 滴, ⼄醇⽔溶液25 滴(D) 三者的滴数皆为18 滴8. 某多分散体系,测得渗透压为∏, 其任意组分的渗透压为∏i , ∏与∏i之间关系为:( ) ∑∏i(A) ∏=i∑i(B) ∏i=∏ i /i(C) ∏=∏i(D) ∏=∏1·∏2…∏i9. 在催化剂表⾯上进⾏的双分⼦⽓相反应, 已知表⾯反应为控制步骤, 且测得反应速率r与反应物⽓相压⼒之间有下⾯如图关系, 则反应可能的历程为:( )(A) L-H 历程(B) R 历程(C) A,B 分⼦直接反应(D) A, B 皆可能10. 2 分(7456)7456As2S3负溶胶,若⽤AlCl3使其聚沉,所需AlCl3的最⼩浓度约为0.093 mol·m-3,若改⽤Al2(SO4)3聚沉,所需最⼩浓度约为:( )(A) 0.188 mol·m-3(B) 0.094 mol·m-3(C) 0.047 mol·m-3(D) 0.00013 mol·m-311. 2 分(6755)6755⽓相中的⼤⼩相邻液泡相碰, 两泡将发⽣的变化是:( )(A) ⼤泡变⼤, ⼩泡变⼩(B) ⼤泡变⼩, ⼩泡变⼤(C) ⼤泡、⼩泡均不变(D) 两泡将分离开12. 2 分(7302)73022为直接获得个别的胶体粒⼦的⼤⼩和形状,必须借助于:( )(A) 普通显微镜(B) 丁铎尔效应(C) 电⼦显微镜(D) 超显微镜13. 两液体A和B表⾯张⼒γA=3γB,密度ρA=3ρB,⼀⽑细管插⼊A中液⾯上升2.0 cm,若将其插⼊B中液⾯上升的⾼度为:(A) 2.0 cm (B) 4.0 cm (C) 6.0 cm (D) 8.0 cm14. 下列四种电解质KCl,Na2SO4,MgSO4,K3[Fe(CN)6] ,对Fe2O3溶胶的聚沉能⼒⼤⼩次序为:( )(A) KCl >Na2SO4 >MgSO4 >K3[Fe(CN)6](B) K3[Fe(CN)6] >MgSO4 >Na2SO4 >KCl(C) K3[Fe(CN)6] >Na2SO4 >MgSO4>KCl(D) Na2SO4 >K3[Fe(CN)6] >KCl >MgSO415.假定胶粒为球形,其半径为r,则瑞利(Rayleigh)公式适⽤的范围是:(A) r=47 nm (B)r>47 nm (C)r<47 nm(D)r≤47 nm16. 溶胶与⼤分⼦溶液的相同点是:( )(A) 是热⼒学稳定体系(B) 是热⼒学不稳定体系(C) 是动⼒学稳定体系(D) 是动⼒学不稳定体系17. 在电泳实验中,观察到分散相向阳极移动,表明: ( )(A) 胶粒带正电(B) 胶粒带负电(C) 电动电位相对于溶液本体为正(D) Stern ⾯处电位相对溶液本体为正18. 质均摩尔质量M w和数均摩尔质量M n的关系⼀般为:( )(A)M w=M n(B)M w>M n(C)M w<M n(D)M w≠M n19. 对超离⼼沉降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沉降池中,某处的浓度与它所处位置离转轴距离有关(B) 沉降池中,某处的浓度与时间有关(C) 在测某物的摩尔质量时,超离⼼沉降平衡法的转动速度⽐超离⼼沉降速度法低(D) 沉降平衡法测得的摩尔质量,随处理⽅法不同⽽不同,可得M n、M w、M z20. 同外压恒温下,微⼩液滴的蒸⽓压⽐平⾯液体的蒸⽓压:( )(A) ⼤(B) ⼀样(C) ⼩(D) 不定21. 下列物系中为⾮胶体的是:( )(A) 灭⽕泡沫(B) 珍珠(C) 雾(D) 空⽓34 ⼆、填空题 ( 共 5题 10分 )22. 液态汞的表⾯张⼒γ = 0.4636 N ·m -1 + 8.32×10-3 N ·m -1·K -1·T - 3.13×10-7 N ·m -1·K -2·T 2 在 400 K 时,汞的(?U /?A )T , V = 。
一、填空题表面物理化学1.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Δp与液体的表面张力及曲率半径的关系为Δp=_2γ/R_______。
2.通常以接触角θ值的大小来衡量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程度,若θ小于90°,称为____部分湿润_。
3.为了提高农药杀虫效果,应选择润湿角(>90°, <90°) ____ <90°_____的溶剂。
4.配置农药时,为了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通常配成乳状液,越分散越好。
根据学到的表面化学知识,该乳状液在作物表面上的润湿角应为___<90°______,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5.将一滴汞滴在水和苯的界面上,达平衡时其润湿角与相关表面张力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室温时,水在一根粗细均匀的玻璃毛细管中,将上升到高度h。
如将毛细管折断至h/2处,水将沿壁升至__管端_____ 处,此时管中水面的曲率半径将变大_________ 。
7.半径为R的球形肥皂泡内的附加压力是_△p=4γ/R________。
液滴的半径越小,饱和蒸气压越____大_____,液体中的气泡半径越小,气泡内液体的饱和蒸压越__小___。
8.憎液固体,其表面不能被液体所润湿,其相应的接触角θ__大于___90°。
9.相同温度下,同一液体,随表面曲率半径不同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气压,若以p平、p凹、p凸分别表示平面、凹面、凸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气压,则三者的关系p凸〉p平〉p凹______。
10.加入表面活性剂,使液体的表面张力___降低______,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浓度一定____大于_____它在体相的浓度。
11.润湿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毛细管内径成_反比________关系,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成_____正比____关系。
胶体练习题一、判断题:1.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2.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3.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4.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5.ζ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φ的绝对值.6.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也可以使肢体聚沉;二者是矛盾的。
7.晴朗的天空是蓝色,是白色太阳光被大气散射的结果。
8.旋光仪除了用黄光外,也可以用蓝光。
9.大分子溶液与溶胶一样是多相不稳定体系。
二、单选题:1.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A) 液体;(B) 气体;(C) 固体;(D) 气体或固体。
2.将高分子溶液作为胶体体系来研究,因为它:(A) 是多相体系;(B)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C) 对电解质很敏感;(D) 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内。
3.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体系;(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体系;(C)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体系;(D)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4.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A) 粒子大小不同;(B) 渗透压不同;(C) 丁铎尔效应的强弱不同;(D) 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5.大分子溶液和普通小分子非电解质溶液的主要区分是大分子溶液的:(A) 渗透压大;(B) 丁铎尔效应显著;(C) 不能透过半透膜;(D) 对电解质敏感。
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B) 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C)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D) 通过超显微镜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7.对由各种方法制备的溶胶进行半透膜渗析或电渗析的目的是:(A) 除去杂质,提高纯度;(B) 除去小胶粒,提高均匀性;(C) 除去过多的电解质离子,提高稳定性;(D) 除去过多的溶剂,提高浓度。
8.在AgN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KI溶液,得到溶胶的胶团结构可表示为:(A) [(AgI)m·n I-·(n-x) ·K+]x-·x K+;(B) [(AgI)m·n NO3-·(n-x)K+]x-·x K+;(C) [(AgI)m ·n Ag +·(n -x )I -]x -·x K + ; (D) [(AgI)m ·n Ag +·(n -x )NO 3-]x +·x NO 3-。
研究生胶体与表面化学题1、下列物系中哪一种为非胶体?①牛奶②烟雾③人造红宝石④空气2、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①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稳定的物系②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为不稳定的物系③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的物系④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的物系3、溶胶有三个最基本的特性,下列哪点不在其中?①分散性②聚结不稳定性③多相性④动力稳定性4、丁铎尔(Tyndall)现象是光射到粒子上发生下列哪种现象的结果?①散射②反射③透射④折射5、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移动的现象称为①电渗②电泳③流动电势④沉降6、下列各性质中哪个不属于溶胶的动力学性质?①布朗运动②扩散③电泳④沉降平衡7、对于AgI的水溶胶,当以KI为稳定剂时其结构可以写成[(AgI)m nI-(n-x)K+]x-x K+则被称为胶粒的是指:8、在AS2S3溶胶中加入等体积,等当量浓度的下列不同电解质溶液,则使溶胶聚沉最快的是①LiC1 ②NaC1③CaCI2 ④A1C139、在Al2O3溶胶中加入等体积,等当量浓度的下列不同电解质溶液,则使溶胶聚沉得最快的是①KC1 ②KNO3③K3[Fe(CN)6] ④K2C2O410、在一定量的AgI溶胶中加入下列不同电解质溶液,则使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量最少者为①La(NO3)3 ②Mg(NO3)2③NaNO3 ④KNO311、下列各点哪一点不属于电动现象?①电导②电泳③电渗④沉降电位12、对于电动电位即ξ电位的描述,哪一点是不正确的?①ξ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层界面到均匀液相内的电位②ξ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ϕ③ξ电位的值易为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④当双电层被压缩到溶剂化层相合时,ξ电位为零。
13、为测定大分子溶液中大分子化合物的平均分子量,下列各方法中哪一种是不宜采用的?①渗透压法②光散射法③冰点降低法④粘度法14、乳状液、泡沫、悬浮液等作为胶体化学研究的内容,一般地说是因为它们①具备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不均匀性和聚结不稳定性②充分具备胶体的分散性及不均匀性③充分具备胶体的分散性及聚结不稳定性④充分具备胶体的不均匀性及聚结不稳定性15、大分子溶液与溶胶在性质上的最根本区别是①前者粘度大,后者粘度小②前者是热力学稳定物系,后者是热力学不稳定物系③前者是均相的而后者是不均匀的多相物系④前者对电解质稳定性大后者加入微量电解质即能引起聚沉16、在大分子溶液中加入多量的电解质,使大分子溶液发生聚沉的现象被称为盐析。
胶体与表面化学考试题型一,选择题(15Χ2‘,共30分)二,判断题(15Χ1‘,共15分)三, 简答题(共6道题目,共30分)四, 计算题(共5道题目,共25分)例题------选择题1.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A 固体B 气体C 液体D 气体或固体2.区别溶胶与真溶液和悬浮液最简单灵敏的方法是:A 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 C 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B 观察丁铎尔效应 D 观察ζ电位3.固体物质与极性介质(如水溶液)接触后,在相之间出现双电层,所产生的电势是指A 滑动液与本体液之间的电势差 C 紧密层与扩散层之间的电势差B 固体表面与本体溶液间的电势差 D 小于热力学电位φ4.下列性质中既不属于溶胶动力学性质又不属于电动性质的是:A 沉降平衡B 布朗运动C 沉降电势D 电导5.当溶胶中加入大分子化合物时:A 一定使溶胶更稳定 C 对溶胶稳定性影响视加入量而定B 一定使溶胶更容易为电解质所聚沉 D 对溶胶稳定性没有影响6. 同一体系,比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都用σ表示,它们A 物理意义相同,数值相同 C 物理意义相同,单位不同B 量纲和单位完全相同 D 前者是标量,后者是矢量7.对处于平衡状态的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凸液面内部分子所受压力大于外部压力B 凹液面内部分子所受压力小于外部压力C 水平液面内部分子所受压力大于外部压力D 水平液面内部分子所受压力等于外部压力8.胶束的出现标志着表面活性剂的:A 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降 C分子远未排满溶液表面B 溶解已达到饱和 D分子间作用超过它与溶剂的作用9.有机液体与水形成W/O型还是O/W型乳状液与乳化剂的HLB值有关,一般是:A HLB值大,易形成W/O型 C HLB值大,易形成O/W型B HLB值小,易形成O/W型 D HLB值小,不易形成W/O型10. 将分散系统按离子大小分类时,胶体离子的大小范围是:A 直径大于10-9m;B 直径介于10-7~10-5m;C 直径介于10-9~10-7m;D 直径小于10-5m。
胶体和表面化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 在装有液体的毛细管右部加热,见右图,则( )(A )液体左移 (B ) 液体右移 (C )液体不动 (D ) 无法判断2.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增溶作用特点的是;( )A. 与真正的溶解作用不相同B.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必须超过CMC 。
C. 增溶的模式只有一种D. 产生于含有大量胶束的表面活性剂溶液3. 用三氯化铁FeCl 3水解制备的氢氧化铁溶胶哪种物质聚沉能力最强:( )(A ) Na 2SO 4 (B ) MgCl 2 (C ) La(NO 3)3 (D ) K 3[Fe(CN)6]4. 在装有液体的毛细管左部加热,见图,则:( )(A ) 液体左移 (B ) 液体右移 (C )液体不动 (D )无法判断5. 新鲜制备的溶胶需要净化,其目的是(A ) 去除杂质,提高溶胶的纯度(B )去除过多的电解质,保持溶胶稳定性(C )去除过多的溶剂,增加溶胶的浓度(D )去除过小的胶粒,保持粒子大小的一致性6. 胶体粒子在介质中运动所受的阻力,与下列何者无关?(A )介质的粘度 (B )粒子的流速 (C )粒子的浓度 (D )粒子的大小7. Fick 第一定律x c DA t n d d - d d , 式中有负号是因为: (A ) d d t n 是负值 (B )扩散系数D 是负值 (C )xc d d 是负值 (D ) A 是负值 8. 电渗现象表明:(A ) 胶体粒子是电中性的 (B ) 分散介质是电中性的(C)胶体系统的分散介质也是带电的 (D) 胶体粒子是带电的9. 一个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25℃ 和75℃ 的水中,则毛细管中的水在两不同温度水中上升的高度:(A) 相同 ; (B) 无法确定 ; (C)25℃ 水中高于75℃ 水中 ;(D)75℃ 水中高于25℃ 水中 。
10.已知20℃ 时水~空气的界面张力为7.27 × 10-2N·m -1,当在20℃ 和p 下可逆地增加水的表面积4cm 2,则系统的ΔG 为:(A) 2.91 × 10-5 J ; (B) 2.91 × 10-1 J ;(C) -2.91 × 10-5 J ; (D) -2.91 × 10-1 J 。
1.什么是气凝胶?有哪些主要特点和用途?当凝胶脱去大部分溶剂,使凝胶中液体含量比固体含量少得多,或凝胶的空间网状结构中充满的介质是气体,外表呈固体状,这即为干凝胶,也称为气凝胶。
气凝胶是一种固体物质形态,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
气凝胶貌似“弱不禁风”,其实非常坚固耐用。
它可以承受相当于自身质量几千倍的压力,在温度达到1200摄氏度时才会熔化。
此外它的导热性和折射率也很低,绝缘能力比最好的玻璃纤维还要强39倍。
用途:(1)制作火星探险宇航服(2)防弹不怕被炸(3)过滤与催化(4)隔音材料(5)日常生活用品2.试述凝胶形成的基本条件?①降低溶解度,使被分散的物质从溶液中以“胶体分散状态”析出。
②析出的质点即不沉降,也不能自由行动,而是构成骨架,在整个溶液中形成连续的网状结构。
3.简述光学白度法测定去污力的过程。
将人工制备的污布放在盛有洗涤剂硬水的玻璃瓶中,瓶内还放有橡皮弹子,在机械转动下,人工污布受到擦洗。
在规定温度下洗涤一定时间后,用白度计在一定波长下测定污染棉布试片洗涤前后的光谱反射率,并与空白对照。
4.试述洗涤剂的发展趋势。
液体洗涤剂近几年的新的发展趋势:(1)浓缩化(2)温和化、安全化(3)专业化(4)功能化(5)生态化: ①无磷化②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③以氧代氯5.简述干洗的原理干洗是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洗涤的方法,是利用溶剂的溶解力和表面活性剂的加溶能力去除织物表面的污垢。
6. 脂肪酶在洗涤剂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脂肪酶,人的皮脂污垢如衣领污垢中因含有甘油三脂肪酸酯而很难去除,在食品污垢中也含有甘油三脂肪酸酯类的憎水物质,脂肪酶能将这些污垢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7.在洗涤剂中作为柔和剂的SAA主要是什么物质?用作柔和剂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两性表面活性剂8.用防水剂处理过的纤维为什么能防水?织物防水原理:将纤维织物用防水剂进行处理,可使处理后的纤维不表面变为疏水性,防水织物由于表面的疏水性使织物与水之间的接触角θ>90°,在纤维与纤维间形成的“毛细管”中的液面成凸液面,凸液面的表面张力的合力产生的附加压力△P的方向指向液体内部因此有阻止水通过毛细管渗透下来的作用。
一、江河入海口为什么容易形成三角洲?答:河流本身携带的泥沙以胶体形式存在,由于入海口处海水中含氯化钠等电解质,使得胶体溶液发生聚沉,泥沙沉淀,根据流体动力学,流体与限制面接触〔粗糙接触面〕时,流体的流动易形成漩涡,导致沉淀下来的泥沙不易停在河底,而河中央那么以层流为主,易于使泥沙堆积,从而形成三角洲。
二、天空为什么会下雨?向高空抛撒粉剂为什么能人工降雨?其依据原理是什么?雨来自空中的云,空中的云其实就是水的凝结物,它来自地球外表的水汽蒸发,水汽向高空遇冷凝结成小水滴。
当云中的水滴到达一定程度,也就是不能被上升的气流顶托住的时候,水滴〔也可能是冰滴、雪花〕就会落到地面上,即是我们所见的雨〔雹、雪〕。
云是由水汽凝结而成;而云的厚度以及高度通常由云中水汽含量的多少以及凝结核的数量、云内的温度所决定。
一般来说,云中的水汽胶性状态比拟稳定,不易产生降水,而人工增雨就是要破坏这种胶性稳定状态。
通常的人工降雨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在云雾厚度比拟大的中低云系中播散催化剂〔碘化银〕从而到达降雨目的。
一是增加云中的凝结核数量,有利水汽粒子的碰并增大;二是改变云中的温度,有利扰动并产生对流。
而云中的扰动及对流的产生,将更加有利于水汽的碰并增大,当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承受不住水汽粒子的飘浮时,便产生了降雨。
三、活性炭为什么能做防毒面具和冰箱除臭剂?活性炭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吸附剂,它是利用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作为原料,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制造而成。
活性炭具有一种强烈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作用,可将某些有机化合物吸附而到达去除效果,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就能很快而有效地去除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和冰箱里的异味。
四、为什么在参观面粉厂时不能穿带铁钉的鞋?在面粉厂,因为细小的面粉悬浮在空中,形成巨大的外表,有着巨大的外表能。
穿带铁钉的鞋容易摩擦出火星,一个小小的火星,会加速面粉外表上发生的氧化反响,反响中放出的热量又加速了其它颗粒外表的氧化反响,因此,引起爆炸!五、土壤为什么能将水保存起来,而通过锄地可以减少土壤里水分的挥发?土壤中有毛细管,靠毛细管的吸引力可以存一定量的水分,叫毛管水。
胶体化学研究胶体体系的科学。
是重要的化学学科分支之一。
表面活性剂使表面张力在稀溶液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表面张力降至一定程度后(此时溶液浓度仍很稀)便下降很慢,或基本不再下降,这种物质被称为表面活性剂。
3固体表面吸附是固体表面对其他物质的捕获,任何表面都有自发降低表面能的倾向,由于固体表面难于收缩,所以只能靠降低界面张力的办法来降低表面能,这就是固体表面产生吸附作用的根本原因。
润湿是用一种流体取代固体表面上存在的另一种流体的过程。
固体表面改性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固体表面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
吸附剂能够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吸附其它物质的物质。
乳状液的变型乳状液的变型也叫反相,是指O/W型(W/O型)乳状液变成W/O型(O/W型)乳状液的现象。
触变作用凝胶振动时,网状结构受到破坏,线状粒子互相离散,系统出现流动性;静置时,线状粒子又重新交联形成网状结构。
净吸力在气液界面,液体表面分子受到体相分子的拉力大,受到气相分子的拉力小,所以表面分子受到一个垂直于液体表面、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吸力,称为"净吸力"。
Krafft 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温度升高至某一点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
浊点加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透明水溶液,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降低,在升至一定温度值时出现浑浊,这个温度被称之为该表面活性剂的浊点。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为增加单位面积所消耗的功。
临界胶束浓度: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开始大量形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浓度。
起泡剂在气液分散体系中,使泡沫稳定的表面活性剂,称为起泡剂。
凝胶一定浓度的溶胶体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失去流动性而形成的半固体物质。
高分子溶液分散相是高分子物质的分散体系。
比表面积对于粉末或多孔性物质,1g固体所占有的总表面积为该物质的比表面。
增溶作用指难溶和不溶有机物在表面活性剂胶束水溶液中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离浆作用水凝胶在基本上不改变原来形状的情况下,分离出所包含的一部分液体,使构成凝胶网络的颗粒相互收缩靠近,排列得更加有序。
试卷(一)一、是非题(4×5=20分)1、一物体其比表面越大,表面能也越大。
2、对于液体,其液面为凸面时,表面张力的合力指向液体外部。
3、过饱和蒸气形成的原因是新生的微小液滴的蒸气压大于同温度下平面液体的蒸气压。
4、作布朗运动的粒子的平均位移与其质量无关。
5、固—液相界面存在双电层是电动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
二、填空题(4×5=20分)1、F为亥氏自由能,A是面积,表面张力σ______。
2、在相同条件下,两液滴的饱和蒸气压P1>P2,则相应的液滴半径r1___r2。
3、根据溶液吸附的吉布斯方程,可知当___0,当(为溶质活度)时,溶液表面发生正吸附。
4、θ为接触角,当COSθ=____时(填数字),液体完全润湿固体。
5、H+和Li+对负溶胶聚沉能力比较,H+____Li+。
三、单选题(4×5=20分)1、液体的内压力和表面张力的联系与区别在于(A)产生的原因相同而力的作用点不同(B)产生的原因相同而力的作用方向不同(C)力作用点相同而方向不同(D)产生的原因不同2、防毒面具吸附毒气而基本上不吸附氧气是因为(A)毒气密度比氧气大(B)毒气是物理吸附,氧气是化学吸附(C)毒气吸附速度快,氧气吸附慢(D)毒气液化温度高,氧气液化温度低3、BET 吸附理论最基本的假定是(A)固体表面各处不均匀的,吸附能力不相同(B)同层被吸附分子间有作用(C)固体表面是多分子层吸附(D)固体表面只有物理吸附4、表面活性剂在结构上的特征是(A)一定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B)一定具有脂肪酸基或氨基(C)一定具有磺酸基或高级脂肪烃基(D)一定具有羟基和高级脂肪酸基5、区别溶胶与真溶液及悬浮液最简单而灵敏的方法是:(A)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B)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C)观察丁达尔现象(D)自测试题(一)答案一、是非题(4×5=20 分)1.Yes 2.no 3.yes 4.yes 5 .yes二、填空题(4×5=20 分)1.= 2. < 3. < 4. 1 5. >三、单选题(4×5=20 分)1.B 2. D 3. C 4. A 5. C四、双选题(8×5=40 分)1.D,E 2. B,C 3. C,E 4. A,C 5. A,D试卷(二)一、是非题(4×5=20分)1、在等温等压下且组成不变时以可逆方式增加表面积做的功,量值等于表面能。
欢迎共阅胶体与表面化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 一个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20℃和70℃的水中,则毛细管中的水在两不同温度水中上升的高度( C )。
(A) 相同;(B) 无法确定;(C) 20℃水中高于70℃水中;(D) 70℃水中高于20℃水中。
(C) 水平液面内部分子所受压力大于外部压力;(D) 水平液面内部分子所受压力等于外部压力。
8. 某溶液表面张力σ与溶质浓度c的关系式:σ0 -σ = A + B ln c,式中σ0 为纯溶剂的表面张力,A、B为常数. 则表面超量为( B )。
(A) Γ = c/RT(?σ/?c)T;(B) Γ = B/RT;(C) Γ = -B/RT;(D) Γ = Bc/RT。
9. 胶束的出现标志着表面活性剂的( A )。
(A) 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降;(B) 溶解已达到饱和;(C) 分子间作用超过它与溶剂的作用;(D) 分子远未排满溶液表面。
10. 水对玻璃润湿,汞对玻璃不润湿,将一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水和汞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管内水面为凹球面;(B) 管内汞面为凸球面;(C) 管内水面高于水平面;(D) 管内汞面与汞平面一致。
11. 对于增溶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 增溶作用使被溶物质化学势降低;(B) 增溶系统是热力学稳定系统,而乳状液或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C) 增溶作用与真正的溶解作用一样,均使溶剂依数性有很大变化;(D) 增溶作用发生在有大量胶束形成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中。
12. 通常称为表面活性剂的物质是指将其加入液体中后( D )。
(A) 化学键力;(B) 范德华力;(C) 库仑力;(D)范德华力+库仑力。
20. 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吸附的吸附等温线可分为( D )。
(A) 两类;(B) 三类;(C) 四类;(D) 五类。
21. 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C )。
(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体系;(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体系;(C)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体系;(D)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胶体的电泳性质现象表明( C )。
A.分散介质带电B. 胶体粒子带正电C. 胶体粒子带电D. 胶体粒子处于等电状态2.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 )。
A.淀粉溶液B.食盐水C.泥水D.碘酒3.有机液体与水形成W/O型还是O/W型乳状液与乳化剂的HLB值有关,一般是:( C )A. HLB值大,易形成W/O型B. HLB值小,易形成O/W型C. HLB值大,易形成O/W型D. HLB值小,不易形成W/O型4. 以KI为稳定剂,一定量的AgI溶胶中,分别加入下列浓度相同的电解质溶液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能使溶胶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量最小者为( A )。
A. La(NO3)3B. NaNO3C. KNO3D. Mg(NO3)25.胶体系统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实质是( C )。
A.光的反射B. 光的透射C. 光的散射D. 光的衍射6.下列实验中,能得到胶体的有( B )溶液,边加边振荡A.在1mol/L的KI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0.01mol/L的KI溶液,边加边振荡B.在0.01mol/L的AgNO3C.将蔗糖加入水中并振荡D.将花生油放入水中并振荡7.下面说法与DLVO理论不符的是:( C )。
A. 胶粒间的斥力本质上是所有分子范德华力的总合B. 胶粒间的斥力本质上是双电层的电性斥力C. 胶粒周围存在离子氛,离子氛重叠越大,胶粒越不稳定D. 溶胶是否稳定决定于胶粒间吸引作用和排斥作用的总效应8. 明矾静水的主要原理是( B )。
A. 电解质对溶胶的稳定作用B. 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C. 对电解质的敏化作用D. 电解质的对抗作用9.下列各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值分别为该胶粒的带电情况为( A )。
A. 带负电B. 带正电C. 不带电D. 不能确定10.胶束的出现标志着表面活性剂的:( A )。
A. 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降B. 溶解已达到饱和C. 分子间作用超过它与溶剂的作用D. 分子远未排满溶液表面二、填空题(每小空1分,共20分)1. 溶胶粒子的表面电荷的来源有离子吸附、固体物质的电离和晶格的取代三个方面。
表面现象练习题1.对弯曲液面(非平面)所产生的压力(1)(2) 一定等于零 (2)一定不等于零 (3)一定大于零 (4)一定小于零2.憎液固体表面不能为液体润湿,其相应接触角(1)θ=00 (2)θ﹥900 (3)θ﹤900(4)θ可为任意角度3. 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液体分散成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分散物系时,将具有不同饱和蒸汽压,以P 平,P 凹,P 凸分别表示平面,凹面,凸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汽压,则三者的关系是(1)(2) P 平﹥P 凹﹥P 凸(2)P 凹﹥P 平﹥P 凸 (3)P 凸﹥P 平﹥P 凹(4)P 凸﹥P 凹﹥P 平4. 微小晶体与普通晶体相比较,下面哪一性质是不正确的(1)微小晶体的蒸气压较大 (2)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 (3)微小晶体的溶解度较大 (4)微小晶体的溶解度较小5. 弗劳因特立希的吸附等温式n x kp m=适用于 (1)(2) 低压 (2)高压 (3)中压 (4)任何压力范围6. 通常称为表面活性物质的就是指其加入液体中后,(1)能降低液体表面张力 (2)能增大液体表面张力(3)不影响液体表面张力 (4)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7. 讨论固体对气体的等温吸附的朗格茂理论,其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1)(2)气体是处在低压下(2)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3)吸附是单分子层的(4)吸附是多分子层的8.两亲分子作为表面活性剂是因为(1)(2)在界面上产生负吸附(2)能形成胶囊(3)在界面上定向排列降低了表面能(4)使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大9.液体在能被它完全润湿的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反比于(1)(2)空气的压力(2)毛细管半径(3)液体的表面张力(4)液体的粘度10.当表面活性物质加入溶剂中后,所产生的结果是(1)dodcσ<正吸附(2)dodcσ>负吸附(3)0ddcσ>正吸附(4)0ddcσ<负吸附11.下面哪点不能用以衡量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润湿程度(1)(2)固液两相接触后,物系表面自由焓降低的程度(3)(4)固体在液体中分散的程度(5)(6)测定接触角的大小(对于固体具有光滑表面时)(7)(8)测定润湿热的大小(对固体粉末)12.对于物理吸附的描述中,下面哪一条是不正确的(1)(2)吸附来自范德华力,其吸附一般不具选择性(3)(4)吸附层可以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5)(6)吸附热较小(7)(8)吸附速度较小13.固体对溶液中的吸附要比气体的吸附复杂得多,人们总结了一些规律,但下面那条与实验事实不符(1)(2)能使固液表面自由焓降低最多的溶质被吸附得最多(3)(4)极性的吸附剂易于吸附极性溶质(5)(6)吸附情况只涉及吸附剂与溶质的性质而与溶剂性质无关(7)(8)一般是温度升高,吸附量减小14.描述固体对气体吸附BET公式是在朗格茂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得的,它与朗格茂理论的最主要区别是认为(1)(2)吸附是多分子层的(2)吸附是单分子层的(3)吸附作用是动态平衡(9)(10)固体表面均匀的15.BET公式的最重要用途之一是在于(1)(2)获得高压下的吸附机理(2)获得吸附等量线(3)获得吸附等压线(9)(10)测定固体的比表面16对大多数液体其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变化率ddt是(1)0d dt σ> (2)0d dt σ< (3)0d dtσ= (4)无一定变化规律 17.若在固体表面发生某气体的单分子层吸附,则随着气体压力的不断增大,吸附量是(1)(2) 成比例的增加(2)成倍的增加(3)恒定不变(4)逐渐趋于饱和18.朗格茂吸附等温式是1bp bp∞Γ=Γ+,其中∞Γ为饱和吸附量,b 为吸附常数,为了从实验数据来计算∞Γ和b ,常把方程改为直线方程形式。
第11章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1.在293 K时,把半径为1×10st1:chmetcnv TCSC="0" NumberType="1" Negative="True" HasSpace="False" SourceValue="3" UnitName="m">-3m的水滴分散成半径为1×10-6m的小水滴,比表面增加多少倍?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增加多少?环境至少需做功多少?已知293 K时。
(答案:9.15×10-4 J)解:一滴大水滴可分散成N个小水滴:小水滴的面积为:,大水滴的面积为:4π面积增加倍数为:2.在298 K时,1,2—二硝基苯(NB)在水中所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为5.9×10-3mol·L-1,计算直径为1×10-8m的NB微球在水中的溶解度。
已知298 K时NB/水的表面张力为25.7 mN·m-1,NB 的密度为1 566 kg·m-3。
(答案:2.625×10-3 mol·dm-3)解:根据开尔文公式:,将数值代入,得:3.373 K时,水的表面张力为58.9 mN·m-1,密度为958.4 kg·m-3,在373 K时直径为1×10-7m的气泡内的水蒸气压为多少?在101.325 kPa外压下,能否从373 K的水中蒸发出直径为1×10-7m的气泡?(答案:99.89kPa)解:气泡为凹面,且r = 0.5×10-7m因p r p外,故不能蒸发出直径为1×10-7m的气泡。
4.水蒸气骤冷会发生过饱和现象。
在夏天的乌云中,用干冰微粒撒于乌云中使气温骤降至293 K,此时水气的过饱和度(p/ps)达4,已知293 K时,ρ(H2O)=997 kg·m-3。
5-胶体与表面化学典型例题一、选择题1、弯曲表面上附加压力的计算公式中p2R,R的取号为(A)(A)液面为凸面时为正,凹面为负(B)液面为凸面时为负,凹面为正(C)总为正(D)总为负提示:凸面的附加压力方向与外压相同,附加压力与外压相加等于总压力。
而凹面的情况相反。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B)弯曲液面上的张力指向曲面的中心(C)平面液体上没有附加压力(D)弯曲液面上的附加压力指向曲面的中心提示:液面上的表面张力总是垂直于边界与表面相切,指向液体的方向。
3、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下列哪一个因素无关?(D)(A)温度(B)液体密度(C)重力加速度(D)大气压力提示:p2Rgh,与液体的性质和毛细管的半径r=Rcoθ,与大气压力无关。
4、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有两个半径相同的肥皂泡,泡(1)在肥皂水中,泡内的压力为p1,泡(2)漂浮在空气中,泡内的压力为p2,再者压力的关系为(C)(A)p1比较提示:空中的肥皂泡有两个气-液界面,一个凸液面,一个凹液面,附加压力都指向球心,而肥皂水中的气泡只有一个凹球液面。
5、在等温、等压下,将某液体可逆地增加一定的表面积,以下正确的是(D)(A)G0,H(C)G0,H0,S00,S0p2(B)p1p2(C)p1p2(D)无法(B)G0,H(D)G0,H0,S00,S0提示:增加表面积是非自发过程,需对液体做表面功,表面积增大熵增加,要保持温度不变,需吸收一定的热量。
6、将一洁净毛细管插入水中,在毛细管内水面上升了15cm。
若将毛细管向下移动,只留5cm高出水面,则水在毛细管上端管口的行为是(C)(A)水从毛细管上端溢出(B)上端水面呈凸形弯月面(C)上端水面呈凹形弯月面(D)上端水面呈水平面提示:水在毛细管中的水面的形状决定于接触角。
水润湿玻璃毛细管,接触角小于90o。
7某、有一飘荡在空气中的肥皂泡,其直径为2103m,在298K时肥皂水的表面张力为0.05Nm1,则肥皂泡所受的附加压力为(B)(A)0.10kPa(B)0.20kPa(C)0.05kPa(D)0.40kPa8某、室温下,已知A液的密度比B液大一倍,但A液的表面张力是B液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