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甘薯轮作一年二熟栽培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77.28 KB
- 文档页数:1
【微专题】间作、套种、垄作、轮作与休耕、熟制与复种指数间作:即同一田地,同一生长期,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以上的植物,是集约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如玉米、高粱地里可以间作穿心莲、菘蓝、补骨脂、半夏等。
间种的两种生物共同生长期长,共生期至少占一种作物的全生育期的。
间种往往是高棵作物与矮棵作物间种,如玉米间种大豆或蔬菜。
同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如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
实行间种对高作物可以密植,充分利用边际效应获得高产,矮作物受影响较小,就总体来说由于通风透光好,可充分利用光能和CO2,能提高20%左右的产量。
其中高作物行数越少,矮作物的行数越多,间种效果越好。
一般多采用2行高作物间4行矮作物叫2:4 采用4:6或4:4也较多。
但间作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
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
如甘蔗地上套种白术、丹参、沙参、玉竹等。
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
对比单作它不仅能阶段性地充分利用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延长后季作物的生长季节,两季作物,共同生长的时间短,一般不超过套种作物全生育期的一半。
套种能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
套种侧重在时间上集约利用光热水资源,是一种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
间、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①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②提高产量稳定性③增加产品多样性④增强对病虫害的抗性⑤保护资源环境。
意义:①增产作用②增效作用③稳产保收④缓解作物争地的矛盾。
一、什么叫垄作垄作法是指在田地中的土垄山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
中国华北、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多用于栽培玉米、高粱、甜菜等旱地作物,其他地区主要用于栽培甘薯、马铃薯等薯芋类作物。
二、垄作的好处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
其优点:①垄台土层厚,土壤空隙度大,不易板结,利于作物根系生长;②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增加20%~30%,昼间土温比平地增高2~3℃,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③垄台与垄沟位差大,利于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水以免受旱。
元胡-甘薯高效轮作栽培技术洪春庚;宋建喜【摘要】元胡与甘薯轮作,利用甘薯茬后冬闲,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元胡,大幅提高了种植经济效益,实现了特色旱粮和名贵药材的双丰收.甘薯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扦插,10月上中旬收获;元胡于10月下旬播种,次年5月中下旬收获.【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57)005【总页数】3页(P691-692,704)【关键词】元胡;甘薯;轮作;栽培技术【作者】洪春庚;宋建喜【作者单位】淳安县左口乡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浙江淳安311701;淳安县枫树岭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浙江淳安3117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枫树岭镇是浙江淳安县重点中药材产区,2014年全镇中药材生产面积达794.7hm2,同时,也是淳安县甘薯干重点产区,全镇常年用于甘薯干加工的甘薯种植面积达213.3hm2,占全县甘薯干生产加工面积的50%以上。
甘薯干在县内外具有较高的声誉,产品远销杭州、温州、上海、广东等地。
“药材+粮作”1年2熟制耕作模式,可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和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解决中药材与旱粮种植的矛盾,既保证了中药材种植规模,又稳定和扩大了旱粮生产面积,提高了旱地种植效益,已成为实现农业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产模式。
2014年,枫树岭镇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引进试验了元胡-甘薯种植新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表1),2014年加工甘薯干产量5625kg·hm-2,统货销售价30元·kg-1,产值16.875万元·hm-2;2015年元胡鲜品产量2438kg·hm-2,干品价 60元·kg-1,产值14.625万元·hm-2。
2茬合计产值 31.5万元· hm-2,扣除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和人工成本,收益17.55万元·hm-2,大幅高于当地传统产业效益。
甘薯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扦插,10月上中旬收获,储存糖化后采用传统手工方式加工甘薯干。
甘薯栽培技术要点(二)引言概述:甘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充分发挥甘薯的产量和质量优势,保证其正常生长和良好的产量,必须掌握一些关键的栽培技术要点。
本文将从甘薯的选种与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灌溉与施肥、收获与贮藏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甘薯栽培技术的要点。
正文:一、选种与播种1. 选择优质品种:选择高产、耐病虫害、适应性强的品种。
2. 保证种薯质量:选用无病虫害、健壮的种薯,进行清洗、浸种处理,提高萌芽率。
3. 合理选址:选择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土地,避免土壤酸碱性过高或过低的地块。
4. 平种与整枝:保持适当的行距,整齐排列种薯,控制苗龄和苗高,促进均匀生长。
5. 控制播种密度:根据田地的生态条件和品种特性,合理控制每亩播种数量。
二、田间管理1.通风排水:保持田地通风良好、排水畅通,防止水浸和积水。
2.浇水与保墒:根据土壤湿度和需水量,合理浇水,并及时保墒,减少蒸散。
3.控制杂草:及时除草,控制杂草生长,避免对甘薯生长造成竞争。
4.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质量和养分需求,科学施肥,确保甘薯养分供应充足。
5.调节植株生长:通过人工修剪、中耕等措施,控制植株生长,促进分蘖和增加产量。
三、病虫害防治1.早期虫害防治:种薯前使用杀虫剂进行处理,防止病虫虫害在起始阶段侵害甘薯。
2.定期病虫害监测:定期观察甘薯植株和叶片上的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3.合理选用农药:根据病虫害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农药,并注意使用剂量和方法。
4.轮作和间作:合理安排甘薯的轮作和间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加强田间管理:加强除虫和清洁田地的工作,保持田间环境卫生,减少病虫害滋生的机会。
四、灌溉与施肥1.土壤水分监测:定期测定土壤湿度,合理判断灌溉时机和水量。
2.科学施肥:根据甘薯的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肥,充分供应养分。
3.掌握施肥技巧:合理选用肥料种类、配比和施肥方法,避免浪费和污染。
春播土豆高产种植技术土豆又名马铃薯、山药蛋、洋芋等,其块茎可食用,具有营养丰富、粮菜兼用、高产高效、生育期短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但由于春季马铃薯播种处于低温干旱时期,中期又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易造成烂种缺苗和病害发生,影响了其产量和质量。
如何提高春播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下面介绍一下北方马铃薯春播的高产栽培技术:1选地与轮作马铃薯为茄科茄属作物,因此在茬口安排上不宜与茄科作物如烟草轮作,宜与禾谷类作物轮作。
也不宜与甜菜、胡萝卜、甘薯等块根作物轮作,以减少马铃薯的病害和缺素症。
适宜选择土壤疏松,微酸性,富含有机质,耕层深厚,易排灌的地块。
2品种的选择选好品种很关键。
易选择抗病、高产、早熟的脱毒种薯,如虎头、跃进、白公主、北薯1号、克新4号、东农303等。
3种薯处理3.1种薯的选择要求种薯具有本品种特性, 50g以上脱毒薯,无畸形、病烂。
3."2催芽一般在播种前30~40d进行催芽,可以在室内或温室大棚进行,地面先铺5cm 沙,上边放种薯,再盖沙以没种薯为宜,如此3~4层,表面盖5cm沙,保持20~15℃上和一定湿度,沙的湿度均以手握不成团为标准,经10~15天,当芽长1~2cm左右并发生根系时即可切块播种。
3.3切块薯块的大小与产量有关,大薯产量高于中、小薯。
但薯块过大用种量增加,成本加大,需切块后播种。
切块也可以打破休眠,切成每块20~25克,并有两个以上的芽眼,薯块太小不利于提高产量。
切时要纵切,不要横切。
因为顶部芽酶的活性高,具有顶端优势。
切后让其自然凉干,伤口愈合后即可播种,也可以在伤口处醮上草木灰播种。
切种时,要去除病薯,刀要消毒(用0."02%高锰酸钾溶液、酒精),以防病薯被感染。
4播种4.1施肥整地播种前结合耕地施用基肥,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00kg,干旱时应浇水保墒,保证出苗前用水,土壤整平耙细,以利于播种。
4.2播种时间一般当地晚霜前20~30天左右,当气温稳定地通过5~7℃或10cm土层温度稳定通过6~7℃时,为马铃薯的适宜播期。
“甘薯-油菜”绿色高质高效轮作生产技术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甘薯高产稳产,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作物,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发生变化,甘薯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多重保健功效倍受青睐,已由传统的粗杂粮转变为社会需求量日益增长的功能作物,已经成为消费者的刚性需求。
甘薯已成为具有粮、菜、饲兼用并已有广阔市场应用的食品加工原料,其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为进一步推动甘薯产业的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的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甘薯作为产量、效益凸显的作物,江西近年种植面积200多万亩,在江西的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在杂粮作物中位列第一,已成为江西农业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主力军,“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无可比拟的抓手,引领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江西省委、省政府2021年《关于做好稳定粮食生产工作的通知》(赣办发电[2021]5号)明确要求“种植薯类高效稳产作物,作为粮食面积和产量的有效补充”。
省政府2022年《关于全力以赴做好粮食生产工作的通知》(赣府厅字[2022]7号)再次明确要求“深入挖掘旱地潜力,积极发展薯类等旱粮作物”。
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赣府发[2022]1号)明确要求“发展薯类作物”。
油菜是江西最重要的油料作物,2022年农业农村部要求江西在原有种植面积基础上扩种100万亩油菜,2023年还要求继续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在旱地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对江西完成油菜扩种的国家任务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江西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的江西农业大学、九江市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针对当前江西甘薯主要是“一年一茬甘薯”的种植模式,其旱地土壤及光温资源利用率不高、旱地粮油产能潜力挖掘不够、用地与养地没有结合等现实问题,建立的“甘薯-油菜绿色高质高效轮作生产技术”,创新集成了优质高产甘薯-油菜周年品种搭配,以及配套的周年肥水耦合管理、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与化肥减施增效、病虫草害协调防治与绿色防控、防涝抗渍、防旱抗旱、秸秆还田与提升地力、机械化生产等关键核心技术,在全年只种一茬甘薯的土地上实现甘薯-油菜绿色高质高效轮作,不仅提高了旱地复种指数、避免了每年只种一茬甘薯浪费土地及光温资源,还有效克服了传统的“一年一茬甘薯”种植模式连作障碍严重、病虫害加剧等问题,同时达到了油菜养地改善土壤微环境、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产量品质提升、用地养地相结合、增收节支绿色可持续的成效,特别是增产了一茬油菜、扩大了油菜种植面积,实现了粮、油增产增效,破解了旱地抛荒的难题,达到了我省旱地单位面积综合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双重提高,实现了向旱地要粮、油播种面积、向旱地要粮、油产量,契合了藏粮于地、扩种油菜、稳固粮油生产的国家战略需要。
惠州区域冬种马铃薯-甘薯-晚稻三熟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时间:2022-08-16T05:53:47.05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4月第7期作者:惠州区域冬种马铃薯-甘薯-晚稻三熟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汤倩、曾海泉、杨翠红、朱西光、朱江敏、苏晓[导读] 本文详细介绍了惠州区域冬种马铃薯、甘薯、晚造水稻三熟水旱轮作的茬口安排汤倩、曾海泉、杨翠红、朱西光、朱江敏、苏晓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惠州 516023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惠州区域冬种马铃薯、甘薯、晚造水稻三熟水旱轮作的茬口安排、品种选择、种薯种苗处理、水肥管理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综合高效栽培技术方法,以供指导大田生产参考。
关键词:冬种马铃薯;甘薯;晚稻;水旱轮作;栽培技术;惠州区域冬种马铃薯-甘薯-晚稻三熟水旱轮作是指在同一田块上,经过水旱轮作,一年内按季节轮换种植马铃薯、甘薯、水稻三种不同种类作物的栽培模式。
经过多年试验示范,通过对马铃薯、甘薯、水稻的不同品种在惠州区域抗逆性、适应性、生产安全性,以及种植规格、不同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产量影响因子的对比研究,探索总结出以确保冬种马铃薯为重点,以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为突破口,合理安排马铃薯、甘薯、晚造水稻荐口时间,结合秸秆还田培增地力、地膜覆盖保肥保水减少草害、全层一次性施肥节约人工、水旱轮作减少土传病害等技术,形成“冬种马铃薯-甘薯-晚稻三熟水旱轮作种植模式”进行示范。
示范表现:对比一般种植方法,每亩可新增效益2000元以上。
既充分利用了季节变换时不同的光、热、水等资源,满足不同作物相应的生长需求;又有效缓解了田地连作障碍,减轻病虫害发生;还进一步优化了当地种植产业结构,提升了单位面积产值。
与传统模式相比,一是技术含量高、操作简便,在有冬种马铃薯种植区域都可复制、可推广,二是三类不同作物荐口衔接顺畅,作物生长安全性有保障,三是产量稳定,产品质量好,马铃薯和甘薯薯块病虫害少、商品率高,四是总体经济效益显著,农民愿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