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14、小马过河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17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
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
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
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作者介绍】《小马过河》是一篇语言优美,含有深刻哲理的童话,一直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小马过河》发表于1955年,30多年来,多次被选入教材,并被译成英、法等十几种文字。
1980年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讲评奖时被评为一等奖。
但《小马过河》的作者在哪里?评奖单位大费周折,反复寻找才在浙江瑞安农村找到他,当时他正在一所农村中学当代课老师,彭文席在中学时代就喜爱文学,高中毕业后到一所小学任教。
他写过十多篇童话,《小马过河》是他在29岁时发表的。
《小马过河》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早在宋代诗人陆游就写下了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古人学问无移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课后作业yuàn yìmài zi yīng gāi lìkè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mómò1.他正琢磨.()着去磨.()坊的路怎么走,就看见一位老人走来,于是,他赶紧走上前去问路。
jíjì2.你既.()然不想留在这里,那就请你立即.()走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
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
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导语】这课是⼀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马驮麦⼦去磨坊,路上要过⼀条河,⽼⽜说⽔很浅,可以过,松⿏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
⼩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去试⼀试。
⼩马⼜回到了河边,⾃⼰过了河。
原来河⽔既不像⽼⽜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说的那样深。
说明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设计理念: “语⽂教学是⼈⽂性和⼯具性的统⼀,应致⼒于学⽣语⽂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记得“回归⼈⽂关怀”。
低年段的课⽂都是⽣动活泼、充满童趣的诗歌或故事,通俗好懂,孩⼦们⼀般读了⼏遍甚⾄⼀遍就能领悟要义。
我们⽆须过多地深⼊讲解下去,他以后还会接触很多这样的⽂章,会有更深、更⼴、更独特的体会。
本⽂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孩⼦感受到读书真有趣,越读越有味,让他们体会到做什么事都要⾃⼰试试才⾏这个道理。
教学⽬标: 1、通过读这篇童话故事,让学⽣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说,⾃⼰⼀定要去试⼀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2、指导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情朗读课⽂,理解做事情要动脑筋,要⾃⼰去试试,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谈话导⼊: 师:同学们,今天⽼师给⼤家带来了⼀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张⼩马的图⽚)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个故事,想听吗? 问:你们想知道⼩马是怎样把麦⼦驮到磨坊去的吗?今天我们来⼀起学习《⼩马过河》。
看到这个题⽬,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的?过河了吗?……) ⼆、新课: (⼀)初读课⽂,整体感知: 学⽣齐读课⽂,读准字⾳,想⼀想:⼩马为什么要过河?它是怎样过河的?最后过河了吗? (⼆)学习第⼀、⼆段: 1、⼩马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吗?你从哪⾥知道的? 2、通过朗读来表达⼩马很乐意帮妈妈做事。
(⼆)学习第三、四段 1、⼩马驮着麦⼦、唱着歌⼉王磨坊⾛去,可是,它怎么停下来了?⼩马遇到了什么困难?⾃由读3、4段。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配套课外阅读-14小马过河厨师小山羊小猴在树林里摘了一个黄黄的果子,咬了一口:“哎,酸死了!”原来是个柠檬,他随手一扬。
厨师小山羊看见了,摘回几个柠檬。
下午吃点心的时候,小山羊给大伙儿送来甜甜的蛋糕和茶,每杯茶里还放了一片黄黄的柠檬,又酸又香,吃起来别有风味。
小刺猬在菜园里发现一个青瓜,他摘下尝了尝:“哎,苦死了!”原来是个苦瓜,他随手一扔。
厨师小山羊看见了,摘回几个苦瓜,切成一丝丝的,放在热水里泡一泡,炒成菜给大伙儿吃。
多么好吃的菜——微微带着苦味,带着清香,大伙儿狼吞虎咽,一扫而光。
小兔在草丛里摘了一个红红的果子,啃了一下:“哎,辣死了!”原来是个红辣椒,他随手一抛。
厨师小山羊看见了,摘回几个红辣椒,烧了一碗麻辣豆腐,大伙儿吃得津津有味,胃口大开。
爱动脑筋的小山羊,把酸的、苦的、辣的,都变成好吃的了1.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别有()味狼吞()咽一()而光津津有()2. 文中画线地方的“胃口”指的是什么?()A.食欲。
B.对食物或活动的兴趣、欲望。
3. 短文中的食物各是什么味道的?小山羊把它们做成了什么?连一连。
柠檬苦瓜辣椒辣酸苦麻辣豆腐柠檬茶一盘丝菜4. 短文中,小山羊的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成功的路白马驹、黑马驹和红马驹,是三个亲兄弟。
他们长得一样强壮,都想长大成为一名赛跑冠军。
一天,他们三个跟着妈妈学习赛跑。
他们使出了最大的力气和妈妈比赛,还是全输给妈妈了。
在一旁观看的绵羊撇了撇嘴,说:“哼,瞧你们这些小马驹,还想跟你们的妈妈比!”白马驹害羞了,再也不敢跟妈妈学赛跑了。
黑马驹和红马驹坚持锻炼。
不久,他俩又和妈妈比赛,能和妈妈跑得一样快了。
在一旁观看的老黄牛不住地夸奖:“真是太棒了!”黑马驹心里乐滋滋的,觉得自己真的很了不起,也就不再锻炼了。
只有红马驹毫不松懈,不管刮风下雨,不管严寒酷暑,每天坚持锻炼。
在运动会上,红马驹奋力奔跑,像插上了翅膀一样,超过了一个又一个对手,终于夺得了金牌。
部编二下语文第14课《小马过河》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一、生字笔画笔顺二、我会认组词棚:péng(马棚、牛棚、工棚)驮:tuó(驮着、驮运、驮粮食)磨:mò(磨坊、石磨、磨米)坊:fáng(作坊、面坊、油坊)挡:dǎng(挡住、遮挡、挡风)浅:qiǎn(深浅、浅水、浅红)哩:li(好哩、去哩、行哩)唉:ài(唉声叹气)试:shì(考试、试卷、试试)蹄:tí(马蹄、蹄子、猪蹄)既:jì(既然、既定、既往)三、我会写组词愿:yuàn(愿意、心愿、祝愿)意:yì(心意、同意、意见)麦:mài(麦子、小麦、麦田)该:gāi(应该、活该、该当)伯:bó(大伯、伯父、老伯)刻:kè(立刻、刻苦、时刻)突:tū(突然、冲突、突围)掉:diào(掉队、掉头、掉色)四、易错字愿:“厂”要伸展,盖住“心”。
该:最后一画是“点”,不是“捺”。
突:下部是“犬”,不是“大”。
五、多音字坊:fāng(牌坊)fáng(磨坊)难:nàn(灾难)nán(难道)六、近义词愿意—乐意四周—周围立刻—马上突然—忽然挡住—拦住吃惊—惊讶七、反义词远—近深—浅飞快—缓慢八、理解词语连蹦带跳:边蹦边跳,形容精力充沛,充满活力的样子。
磨坊:磨面粉等的作坊。
为难:作对;刁难。
淹死:因为水淹而死亡。
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仔细:细心。
顺利:吉利,好运。
九、课文分析《小马过河》是第四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
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
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小马过河》知识点及课后题答案一、生字笔画笔顺二、会写字及组词愿yuàn(愿意)(心愿)(祝愿)意yì(心意)(同意)(意见)麦mài(麦子)(小麦)(麦田)该gāi(应该)(活该)(该当)伯bó(大伯)(伯父)(老伯)刻kè(立刻)(刻苦)(时刻)突tū(突然)(冲突)(突围)掉diào(掉队)(掉头)(掉色)三、易错字愿:“厂”要伸展,盖住“心”。
该:最后一画是“点”,不是“捺”。
突:下部是“犬”,不是“大”。
四、多音字坊fāng(牌坊)fáng(磨坊)五、近义词愿意—乐意四周—周围立刻—马上突然—忽然挡住—拦住吃惊—惊讶六、反义词远—近深—浅飞快—缓慢七、课文分析《小马过河》是第四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
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
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
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
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八、课后习题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第一个说法中,说老牛和松鼠撒谎是错误的。
因为老牛和松鼠的身高是不一样的,老牛高大,在河里就感到河水浅;松鼠矮小,并且河水曾淹死过他的一个同伴,所以他认为河水很深。
因此他们都没有撒谎,只是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已第二个说法是正确的。
14 小马过河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时候,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小马去问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说河水深得很。
妈妈叫小马试一试,小马终于蹚过了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说的不一定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全文共8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巧妙设置悬念,顺应儿童心理,富有童趣,且能引发儿童思考。
本文对话精彩,尤其是对话时的提示语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
老马、小马、老牛、松鼠4个角色,说话语气符合自己的身份,且富有变化。
由于对话内容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也富于变化。
“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这句话,妈妈是用商量、询问的语气与小马说话,显得温和、亲切。
老牛和松鼠说话也富有个性特点。
牛伯伯是一位长者,见多识广,说话语气十分肯定。
松鼠因为亲眼见到自己的同伴淹死在河里,所以他十分焦急,说话时大喊大叫。
这些语句都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
课文角色主要围绕“河水的深浅”展开对话,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道理。
课文配有3幅插图。
前两幅画的是小马来到河边,与老牛、松鼠对话的情景,不仅照应课文情节,还可以提示说话的语气:老牛是那样地和蔼,而松鼠拦住小马的动作细腻地表现了他紧张的心理。
第三幅画的是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再次来到河边,小心过河的情景。
这些插图都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的心情和说话的语气,进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会认“棚、驮”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生字,正确读写“愿意、麦子”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去实践解决问题的道理。
4.用上教材课后第2题提供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5.能结合教材课后第3题,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简述理由。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4课《小马过河》教案教学要求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
积累新词。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重点难点1.会读、会写本课的。
2.在朗读中体会“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的含义。
3.领悟“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想松鼠说的那样深”的含意教学课时两课时。
14小马过河作者:彭文席􀀋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段导读:概括介绍故事的主人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1 / 9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连蹦带跳①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②帮您做事。
”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③麦子驮(tuó)到磨(mó)坊(fānɡ)④去吧。
”[句导读:这句话写了小马过河的原因——老马让小马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段导读:写故事的起因;讲小马第一次帮妈妈干活儿——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小马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
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dǎnɡ)住⑤了去路;河水哗(huá)哗⑥地流着。
小马为难⑦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句导读:这句话写了小马的心理活动;说明他不动脑筋;遇到事就依靠别人;自己不去尝试。
]可他已经离家很远了。
段导读:写小马遇到了困难。
􀀎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
小马嗒(dā)嗒嗒⑧跑过去;问道:“牛伯(bó)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句导读:这句话用了“……请您……好吗”的句式;体现了小马是个懂礼貌的好2 / 9孩子。
]老牛说:“水很浅(qiǎn)⑨;刚没⑩小腿;能蹚过去。
”段导读:写老牛告诉小马河水很浅;能过河。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4小马过河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4小马过河教案第1篇】二下14课《小马过河》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
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别人说的话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设计中采用“以读促悟”的方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
同时,注重语言运用的训练,教学设计中多次设计口语表达,鼓励学生个性阅读,掌握按照先后顺序、抓住重点词语复述故事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准备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及头饰。
学生准备:结合预学案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1.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出示小马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马过河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小马最终过河了吗?4.小结:学贵有疑,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设计意图:出示小马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把学生带到故事情境中。
鼓励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阅读效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请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好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2.学生读课文,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师:本课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你有哪些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呢?把你的好方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吧!(学生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准备班级展示。
)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你认为哪些生字比较难记?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呢?(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联系字义来识记字形。
“棚、磨、挡、伯、浅、刻、蹄”等字,可结合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字义,再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
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
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
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作者介绍】《小马过河》是一篇语言优美,含有深刻哲理的童话,一直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小马过河》发表于1955年,30多年来,多次被选入教材,并被译成英、法等十几种文字。
1980年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讲评奖时被评为一等奖。
但《小马过河》的作者在哪里?评奖单位大费周折,反复寻找才在浙江瑞安农村找到他,当时他正在一所农村中学当代课老师,彭文席在中学时代就喜爱文学,高中毕业后到一所小学任教。
他写过十多篇童话,《小马过河》是他在29岁时发表的。
《小马过河》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早在宋代诗人陆游就写下了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古人学问无移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课后作业yuàn yìmài zi yīng gāi lìkè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mómò1.他正琢磨.()着去磨.()坊的路怎么走,就看见一位老人走来,于是,他赶紧走上前去问路。
jíjì2.你既()然不想留在这里,那就请你立即.()走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
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
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