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水传染病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887.50 KB
- 文档页数:12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环境介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3。
环境因素: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人体起作用,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能在环境中长期残留持久存在、在生物体内持续性蓄积的化合物被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5.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指具有类似激素作用,干扰内分泌功能,从而对机体或后代引起有害的健康效应的一类外源性物质。
6。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7。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
8.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如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及其存在的生态综合体.它由生物的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部分组成。
9。
清洁生产:指能够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消耗,有效预防和控制污染物和其他废物生成的工艺技术过程,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10。
可持续发展:是指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不仅应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不应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使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environment: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包括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和总体。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包括微生物、职务植物、动物、和人等)与非生物环境(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出和输入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从各种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环境中,其物理化学性质均没发生改变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由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改变,或与环境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理化性质不同于一次污染物的心得、毒性更大的污染物。
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也称化学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或重铬酸钾指数。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指水中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 communicable disease:又称水性传染病,是指饮用或解除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使用被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
消毒disinfection:是指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目的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预防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氯化消毒chlorination:是指用氯或氯制剂进行饮水消毒的一种方法。
共饮用水消毒的氯制剂有液氯、漂白粉、漂白粉精、有机氯制剂等。
背景值background level:也称本底值,是指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土壤环境容量soil environment capacity:是指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间内、在不超过土壤卫生标准的前提下突然对污染物能够容纳的最大负荷量,实际上是土壤污染其实质和最大负荷之间的差值。
饮用水卫生一、饮用水污染与疾病介水传染病化学性污染中毒饮水消毒副产物与健康二次供水污染与健康(一)介水传染病通过饮用或接触受到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
以肠道传染病为主。
1.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原虫。
2.流行原因:水源受到污染,输配水和贮水中受到污染。
3.流行特点:污染后疾病暴发流行(急性),病例与供水范围一致,采取措施后可以迅速控制。
(二)化学性污染中毒主要引起慢性中毒和远期危害1.氰化物:胃中形成氢氰酸,Fe2+变为Fe3+,急性为中枢神经缺氧,慢性为神经细胞退行性变的症状。
2.硝酸盐:本身无毒,体内细菌作用形成亚硝酸盐,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可造成缺氧窒息。
“蓝婴综合征”。
胃内酸性环境,还可与胺类结合形成亚硝胺,对动物有三致作用。
(三)饮水消毒副产物与健康1.氯化消毒副产物:卤代烃类(挥发和不挥发)。
影响副产物形成的因素:①有机前体物的含量;②加氯量、溴离子浓度及PH值。
氯仿、卤代羟基呋喃酮MX有致突变的作用。
2.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几乎不产生三卤甲烷,但可产生无机副产物,例如氯酸盐、亚氯酸盐。
3.臭氧消毒副产物不会形成氯化消毒的副产物,但可生成甲醛、溴酸盐等。
溴酸盐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是可能的人类致癌物(2B类)。
(四)二次供水污染与健康二次供水是指高层建筑的二次加压供水。
对健康的影响:余氯明显下降,浊度、细菌数、铁、锰、氯仿、四氯化碳、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
来自生物性污染或输配水设备和防护材料中的有害物质。
原因:贮水箱形成死水;容积过大;箱内结垢;防腐涂料剥脱;引起污水倒流;无定期清理消毒等。
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保证饮用水安全,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项标准,是卫生部门开展饮用水卫生工作,监测和评价饮用水水质的依据。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水质卫生标准项目由1985的35项增加至106项。
(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定的原则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2.所含化学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4.经济技术上可行。
****************************************************************** **** 理论 **** ******************************************************************===========================第1道辩题===========================1.与水有关的疾病有哪几类?.------------------参考答案--------------------(1)介水传染病:包括细菌、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
(2)地球化学性疾病:常见的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地方性砷中毒,氟中毒和大骨节病。
(3)水体化学性污染引起的疾病:水俣病,痛痛病,其它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和三致效应。
===========================第2道辩题===========================2.简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制定)的基本卫生要求。
------------------参考答案--------------------(1)卫生流行病学上绝对安全。
不得含有任何病源体,以防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2)保证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潜在远期效应。
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3)保证感官性状良好。
防止对人体感官产生的不良影响。
===========================第3道辩题===========================3.简述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定义。
------------------参考答案--------------------(1)细菌总数: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h 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
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不超过100CFU/ml。
(2)总大肠菌群: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h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环境卫生学填空:1、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
2、全球性环境问题:①全球气候变暖;②臭氧层破坏;③酸雨;④水污染与淡水资源危机3、人类自然环境的组成: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4、《生活饮用水卫生指标》中常用指标分为:微生物学指标、毒理学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放射性指标。
微生物学指标包括:1、总大肠菌群(total coliforms)2、耐热大肠菌群(thermo tolerant coliforms )3、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 E. Coli)4、菌落总数5、评价居室空气清洁度常用指标:1、二氧化碳 2、微生物和悬浮颗粒 3、一氧化碳 4、二氧化硫 5、其他评价参数6、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三种疾病:(一)不良建筑物综合征(SBS)(二)建筑物相关疾病(BRI)(三)化学物质过敏症(MCS)7、人居环境五大系统:1、自然系统2、人类系统3、社会系统4、居住系统5、支撑系统8、化妆品的种类:1、一般用途化妆品:护肤类化妆品、益发类化妆品、美容修饰类化妆品、芳香类化妆品、口腔卫生化妆品 2、特殊用途化妆品名解:1、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能够在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土壤和沉积物等)中长期存在,并能通过环境介质(特别是大气、水、生物体)远距离迁移以及通过食物链、网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2、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通常把在环境中发生各种反应而转化形成的与原来的污染物理化性状不同的新生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或者(课件)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在太阳辐射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新的污染物,如SO3、H2SO4、NO2、HNO3、醛、酮、过氧乙酰硝酸酯(PANs)等。
第一章人类和环境1.卫生学:卫生学是以预防医学理论为基础,以“环境与健康关系”为主线,运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理论和方法,以公共卫生策略为手段,研究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有益和有害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以及与环境因素相关疾病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以达到改善环境、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命质量。
2.※生物圈: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即生物圈。
3.※环境: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4.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认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5.次生环境:人类活动下形成的环境。
6.※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所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状关系。
各种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交错形成食物网。
食物链可影响环境中的物质转移和蓄积。
7.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
8.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之为生态平衡。
9.※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
10.※公害: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环境破坏,给人类生活和健康造成危害者,称为公害。
11.※公害病:由于严重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地区中毒性疾病称之为公害病。
12.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
13.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14.※生物富集:一些重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使生物体内的浓度远远高于其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这种作用称为生物富集作用。
介水传染病: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
据报道大约有40多种传染病是通过水传播的。
在我国37种法定传染病中,介水传染病有8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钩端螺旋体病、感染性腹泻病、血吸虫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展中国家每年因介水传染病而死亡的人数达500万,我国2011年介水传染病发病人数超过了110万。
介水传染病的病原体有哪些?
①细菌,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
②病毒,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等;
③原虫,如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溶组织阿米巴原虫、血吸虫等。
流行特点:
1、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污染后,介水传染病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若水源常受污染,发病者可常年不断;
2、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
3、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处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可迅速得到控制。
如何预防介水传染病?
①禁止向水源地倾倒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②禁止在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
③禁止在水源地进行洗衣服、游泳、钓鱼、划船等活动;
④各农村供水单位应完善配套消毒设施,加强饮用水消毒;
⑤提倡饮用开水,不喝生水。
第五章饮用水卫生一.饮用水和健康1.★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 communicable disease):由于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
·流行原因有:①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处理和消毒即供饮用。
②处理后的饮用水再次被病原体污染(二次污染)。
·介水传染病种类: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原虫性疾病。
·★特点(xz):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性流行;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患者有同一水源饮用史;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2.饮用化学性污染主要引起是慢性中毒和远期危害。
①氰化物: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症状(急性缺氧呼吸困难;慢性神经衰弱、运动肌酸痛等)②硝酸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婴儿);亚硝酸盐与胺在体内合成有致癌性的亚硝胺3.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都看)①★氯化消毒副产物:在氯化消毒过程中氯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所产生的卤代烃类化合物。
a种类:挥发性三卤甲烷 (THMs)和非挥发性卤代乙酸(HAAs)两大类为主。
此外还有3-氯-4-(二氯甲基)-5-羟基-2(5氢)呋喃酮(MX )(造成氯化饮水致突变性重要成分,动物致癌)等。
b影响其形成的因素:有机前体物的形成;加氯量、溴离子浓度以及PH等因素。
有机前体物:通常把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有机物称之。
c对健康影响:致突变性和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性和神经毒性作用。
d防治措施:·减少有机前体物:减少水源有机性污染;选择有机前体物含量低的水源;加强混凝沉淀和过滤,降低卤代烃前体物;防止藻类在水处理构筑物上生长;采取中途加氯,避免预氯化。
·去除已形成的氯化副产物:颗粒活性炭滤池过滤,吸附去除氯化副产物;煮沸2~3分钟,可去除部分三卤甲烷类物质。
·选用不产生卤代烃的消毒剂(O3、ClO2)②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迅速分解为亚氯酸盐、氯酸盐和氯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