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23.58 KB
- 文档页数:4
历史战争成语故事成语是我们中国的一个特色文化,大部分的成语其实都是古代传承下来的,许多成语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特别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历史战争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参考!历史战争成语故事1:坚壁清野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
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
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
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
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
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
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
”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
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
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
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
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历史战争成语故事2:揭竿而起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
战争诞生的成语典故5则战争是古代将领斗智斗勇的时期,诞生了很多成语故事。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来自战争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城下之盟公元前700年,楚国兴兵讨伐绞国,楚国的大军把绞城围得如同铁桶一般。
而绞国人坚守城池,不肯出战。
楚军虽然几次发起强攻,却都被箭雨逼退,始终不能接近城门。
楚军的统帅见攻城受阻,只好暂时下令让大军撤到南门休整,又命人赶回国内禀报楚武王。
将军屈瑕对楚王说:“绞国人行事鲁莽,眼光不长远。
我们可以针对这一点,采用一个巧妙的计策对付他们。
”楚武王觉得他的计策很高明,就吩咐楚军按计行事。
次日,绞城城外突然出现了好几拨楚国的樵夫,他们或砍柴或伐木,忙得不亦乐乎。
实际上,这些人都是楚国士兵装扮而成的。
绞国的将军发现樵夫后,怒上心头,立即派出士兵抓捕那些樵夫。
没多久,士兵们就抓回了三十个楚国樵夫。
绞国将军大喜,重重奖赏了立功的士兵。
一天后,又有很多楚国的樵夫来城外打柴,这次绞国的士兵不等主将吩咐,就私自出城抓人。
此时,隐藏在北门附近的楚国伏兵趁机猛攻绞城,逼近绞城城门。
绞国人慑于敌方的军事压力,不得已签下了不平等条约。
后人就用“城下之盟”来形容被迫签署的屈辱条约。
唇亡齿寒春秋时期,虢国屡次侵犯晋国,晋献公便决定灭掉虢国。
大夫荀息想了一个计策:“虢国与虞国唇齿相依,我们可以先从虞国借道讨伐虢国,等灭了虢国,就能顺道灭掉虞国。
”晋献公认为虞公未必会答应借道。
荀息说:“虞公很贪婪,如果我们把垂棘的美玉和屈地的良马送给他,他必然见利忘义,痛快地答应我们的要求。
”晋献公也很珍爱美玉和良马,不愿轻易予人,因而沉吟不决。
荀息便说:“这只是权宜之计,等我们灭了虢国之后,就去讨伐虞国,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取回美玉和良马了。
”晋献公权衡之后,同意了荀息的提议,派他带着美玉和良马前往虞国游说。
虞公见到这些珍贵的礼物,喜出望外,当即允诺借道给晋国。
虞国的大夫宫之奇是位有识之士,他对虞公说:“有一句谚语说:‘唇亡齿寒。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篇一:【草木皆兵】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
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
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
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
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
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
苻坚中箭而逃。
篇二:【四面楚歌】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
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关于古代战争的成语典故九篇1.【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
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
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
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
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
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
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
”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
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
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
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
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2.【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
战争的成语故事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8篇【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
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
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
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
荀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
如今将军不顾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州。
最后,一定是弄得州尽失,徐州未取。
”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
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
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
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
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
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
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8篇【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
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
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
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
荀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
如今将军不顾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州。
最后,一定是弄得州尽失,徐州未取。
”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
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
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
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
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
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
战争典故的四字成语
1. 草木皆兵:苻坚在淝水之战中,竟然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成了敌军,哎呀,这得是吓成啥样啊!就像你一个人走夜路,突然看到个黑影就以为是鬼,是不是也有点草木皆兵啦?
2. 破釜沉舟:项羽渡河后下令把锅砸了,船沉了,这决心多大呀!你想想,要是你去干一件大事,也能这样破釜沉舟地去拼一把,那还有啥做不成的呢?
3. 围魏救赵:齐国不直接去救赵国,而是去攻打魏国,这招多妙啊!好比你的朋友被欺负了,你不直接跟欺负人的人干架,而是去搞他在意的东西,让他自顾不暇,这就是围魏救赵呀!
4. 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为了报答楚王,承诺打仗时后退九十里,真够义气啊!这就像你跟朋友说好了啥,后来就一定会做到,是不是很赞呢?
5. 背水一战:韩信让士兵背靠河水列阵,置之死地而后生,哇塞,太牛了!就像你被逼到绝境了,反而能爆发超强的力量,这就是背水一战的厉害之处啊。
6. 四面楚歌:项羽被刘邦包围,还听到四面传来楚国的歌声,那得多惨啊!就好像你在外面受了委屈,听到家乡的歌,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吧。
7. 纸上谈兵:赵括光会在纸上说打仗,真打起来就不行了,这多可笑啊!你可别像他似的,光会说不会做啊。
8. 一鼓作气:曹刿说打仗要一鼓作气,这道理多简单又多重要啊!你做事的时候是不是也得趁着劲头足赶紧干呀!
9. 暗度陈仓:刘邦表面上干别的,暗地里却偷偷度过陈仓,这招太绝了!就像你表面上在玩,其实在偷偷学习,最后惊艳所有人,哈哈。
10. 风声鹤唳:前秦的士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以为是敌军,这是吓破胆了呀!你要是遇到点小事就吓得不行,那不成了风声鹤唳啦?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战争典故成语真的很有意思,它们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和学习啊!。
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10篇)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1先发制人秦末时期,陈胜起义。
会稽郡守殷通召项梁商量说:“先生的学富五车,对起兵反秦,您有什么看法?”项梁开诚布公地说:“两岸的人都起来反对暴秦统治,说明秦朝气数已尽了。
这时候先动手可以控制别人,后动手会被别人控制。
”殷通说:“听说你家世世代代都是楚国的将军,看来,起事只有靠你了!”项梁对殷通的话将信将疑,他走出门外小心翼翼地叮嘱侄儿项羽,回来对殷通说:“请你召见项羽。
”殷通刚叫项羽,就走进来一位五大三粗的青年,手里拿着一把寒光逼人的长剑。
殷通边打量边赞不绝口道:“这位勇士确是将门虎子啊!”项羽走到他身边,这时项梁对他使了个眼色,项羽一剑杀了殷通。
项梁、项羽提着殷通的头,带了官印绶带,来到郡府,又杀了百来个大小官吏,其他的人吓得面如土色,不敢起身。
项梁派人召集旧友和相识的达官贵人,告诉他们已杀掉了郡守,最后开诚相见说:“我们现在要发动吴中的军队攻打各县,建立自己的武装,实施有效的统治。
割据吴中,争取主动。
”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2危在旦夕东汉末年,家徒四壁的太史慈在孔融的接济下,他母亲才把他养大。
起义爆发后,孔融在都昌被管亥的部队围得水泄不通。
太史慈的母亲对他说:“儿啊,孔大人遇到危难,你去帮帮他!”太史慈潜入都昌城,孔融急得焦头烂额。
有人提议派人突围向平原相刘备求援。
孔融面有难色道:“主意是不错,可这城被围得密不透风,没人能冲出去。
”太史慈站出来请求出城送信。
第二天,都昌城门突然打开,太史慈纵马驰出,城外围军一时不知如何对付。
太史慈下马滚入沟堑,搭弓射箭连中两名敌兵,随着跃身上马进了城,城门又关上了。
关于战争的简短的成语故事1.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要短点的直捣黄龙:岳飞向周同学习武艺,周同死后,每月都要为周同扫墓。
他的父亲勉励他说:“如有机会为国效力,也应该这样!”宣和四年,岳飞应招入伍,由于骁勇善战,从一个普通士卒渐渐跃升为领袖。
岳飞对待部下很宽厚:士卒生病了,他亲自给熬药,战死了负责养活家小,把朝廷给自己的犒赏一律分给士卒。
每有军事行动前,都要召集将校商量,商定好了才行动,所以部队突然遇到敌人,也不惊慌。
但他的军纪却很严:一次一个士卒拿了老百姓的一条麻绳绑马鞍子,马上被军法处死了。
有时部队在路上过夜,老百姓开门要收留他们,没有人敢进去。
岳家军奋战10余年,收复了大片失地。
朱仙镇会战,大破金兀术,金人士气尽丧,宋人锐气高涨,被金国占领的人民也纷纷起来响应,收复中原指日可待。
岳飞高兴地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纸上谈兵:公元前264年,秦国攻打韩国,沿着黄河北岸向东挺进,两年后,把韩国与其北方领土上党郡隔开。
上党郡郡守,向赵国投降。
赵国接收了上党郡。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有绝顶的聪明和口才,自以为他的军事才能天下无双。
赵奢在世时,父子间谈论兵法,父亲往往被儿子驳得哑口无言。
赵括被任命为总司令后,撤除防御工事,亲自率领精锐,采取突破战术向秦军最弱的营垒进攻,白起下令退却。
赵括突破秦军阵地之后,仍保持猛烈的攻势以扩大战果,白起下令再退,然后派出部队切断赵括的退路。
于是赵国的大军被分割为二,赵括和精锐部队被隔在前方,留守的军队仍在长平关阵地。
接着白起又切断赵军的粮道,赵军粮食开始短缺。
赵括发动数次最猛烈的攻击,希望冲出包围圈,但全部失败。
赵括那些说起来头头是道的军事理论,全部失效,他不得不效法廉颇的办法,改攻为守,等待援兵。
可是现在的形势改变,兵力既被分开,粮草又尽,守已不可能。
赵括勉强支持了四十六天,弹尽粮绝被迫作最后的冲刺,分兵四队,轮流突围,但还是失败,自己也死在乱箭之下。
赵军还剩有四十万人,全部投降。
关于古代战争的成语典故九篇关于古代战争的成语典故九篇1.【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
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
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
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
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
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
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
”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
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
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
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
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2.【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导读:导语:战争是一种集体和组织互相使用暴力、虐袭的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
由于触发战争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军人,因此战争亦被视为政治和外交的极端手段。
今天小编悉心整理了关于战争的成语,供大家学习!
关于战争的成语集锦:
【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
指发生战争。
【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
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兵连祸深】:兵:指战争。
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兵拏祸结】:战争、灾祸连续不断。
同“兵连祸结”。
【兵戎相见】:兵戎:武器。
以武力相见。
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戢:停止。
战争就象玩火,不在适当情况下及时止息,就会把自己烧掉。
【赤地千里】:赤:空。
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楚河汉界】:楚(项羽)、汉(刘邦)相争时,双方对峙的河界。
后来中国象棋盘的双方分界处写有“楚河汉界”。
也比喻一般战争的
前线。
也作“楚界汉河”。
【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
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非战之罪】:不是战争本身的罪过。
一般用来作为战争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
指战争的灾乱。
【风尘之警】:指战争或骚乱的警报。
【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比喻战火或战争。
指战火连年不断。
【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
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锋镝之苦】:锋:刀或剑的尖端;镝:箭头。
指刀砍箭射的痛苦。
形容遭受战争的苦难。
【甘为戎首】:甘:情愿,甘愿;为:做;戎:军事,征伐;戎首:挑起战争的人。
甘愿当战争的主谋。
【干戈满地】: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
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干戈满目】: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
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干戈满眼】: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
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构怨连兵】:构怨:结怨;连兵:交战。
因结怨而发生战争。
【鼓衰力竭】:鼓:战鼓声;衰:微弱。
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
经用尽。
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
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
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
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
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归马放牛】: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
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汗马之功】:指战争中立下的功绩。
【化干戈为玉帛】: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祸结兵连】: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
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犄角之势】: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出兵力牵制敌人。
【甲胄生虮虱】:甲、胄:古代士兵作战时所穿戴的铠甲和头盔。
铠甲和头盔上都长满了虮虱。
形容战争持续时间很长。
【减灶之计】: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
【介胄之间】: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
借指在战争中或战场上。
【金戈铁甲】:比喻战争。
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同“金戈铁马”。
【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
比喻战争。
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金戈铁骑】:比喻战争。
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同“金戈铁马”。
【金革之声】:金革:兵器和铠甲。
兵器与铠甲相撞击的声音。
指战争。
【久经沙场】:指长期经历战争的考验。
【来好息师】:招致和好,停止战争。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