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一词多义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10
文言文总复习之二:一词多义①姓名组次成绩一、解释词语时余忆童稚时()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温故而知新()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故逐之()故君子有不战()故余虽愚()广故说言欲亡()此独以跛之故()公问其故()行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三人行()罔学而不思则罔()罔不因势象形()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是知也()善择其善者而从之()京中有善口技者()危唯危楼一座()奉命于危难之间()洞窗扉皆洞开()一狼洞其中()观作青云白鹤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天下之伟观也()观之,兴正浓()予观夫巴陵胜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期陈太丘与友期()度以失期()期在必醉()富家富良马()宋有富人()亡马无故亡而入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河曲智叟无以应()秦灭韩亡魏()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殆思而不学则殆()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即即公大兄无奕女()即书诗四句()去太丘舍去、委而去之()去国怀乡()我一日始出时去人近()若未若柳絮因风起、孰若孤、若夫霪雨霏霏、仿佛若有光()中有楼若者,堂若者、烨然若神人()若为佣耕()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已待君久不至,已去()吾既已言之王矣()死而后已()然胡不已乎()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hé)改之乎?不然,迨(dài)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①盍:何不。
②迨:等到。
1. 解释加点词语李生故.寻王生()盖学贵善.思()王生不说.()吾悉.能志之()王生益愠.()王生惊觉,谢.曰()虽.欲改励()以.昭炯戒()2. 翻译句子: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3. 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
30道文言文一词多义知识选择题和答案1. “安”的意义:①安稳②怎么③哪里。
下列句子中“安”的意思是:安能辨我是雄雌()A. ①B. ②C. ③答案:B2. “备”的意义:①具备②防备③详尽。
下列句子中“备”的意思是:前人之述备矣()A. ①B. ②C. ③答案:C3. “比”的意义:①靠近②比较③等到。
下列句子中“比”的意思是:比至陈()A. ①B. ②C. ③答案:C4. “鄙”的意义: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浅陋无知。
下列句子中“鄙”的意思是:肉食者鄙()A. ①B. ②C. ③答案:B5. “兵”的意义:①兵器②军队③战争。
下列句子中“兵”的意思是:兵革非不坚利也()A. ①B. ②C. ③答案:A6. “朝”的意义:①早晨②朝廷③朝见。
下列句子中“朝”的意思是:皆朝于齐()A. ①B. ②C. ③答案:C7. “曾”的意义:①曾经②竟然。
下列句子中“曾”的意思是:曾不能毁山之一毛()A. ①B. ②C. ③答案:B8. “诚”的意义:①的确②诚心。
下列句子中“诚”的意思是: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A. ①B. ②C. ③答案:A9. “从”的意义:①跟随②听从③自。
下列句子中“从”的意思是:从先人还家()A. ①B. ②C. ③答案:C10. “当”的意义:①抵挡②应当③对着。
下列句子中“当”的意思是:木兰当户织()A. ①B. ②C. ③答案:C11. “道”的意义:①道路②方法③说。
下列句子中“道”的意思是:不足为外人道也()A. ①B. ②C. ③答案:C12. “得”的意义:①得到②能够③同“德”,感激。
下列句子中“得”的意思是:二者不可得兼()A. ①B. ②C. ③答案:B13. “发”的意义:①发射②出发③起。
下列句子中“发”的意思是:舜发于畎亩之中()A. ①B. ②C. ③答案:C14. “奉”的意义:①侍奉②接受③供养。
下列句子中“奉”的意思是:奉命于危难之间()A. ①B. ②C. ③答案:A15. “复”的意义:①再②回答③恢复。
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A 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2〕衣食所安〔养〕B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卑微〔先帝不以臣卑劣〕备〔1〕前人之述备矣。
〔周全、详尽〕〔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3〕犹得备晨炊〔准备〕比〔1〕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挨着〕〔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等到〕鄙〔1〕蜀之鄙有二僧〔边境〕〔2〕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3〕先帝不以臣卑劣〔出身鄙野〕毕〔1〕毕力平险〔尽〕〔2〕群响毕绝〔全部〕兵〔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器〕〔2〕上使外将兵〔HY队〕薄〔1〕不宜妄自菲薄〔轻视〕〔2〕薄暮冥冥〔迫近〕C 长〔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2〕北买长鞭〔与“短〞相对〕〔3〕但愿人长久〔长久,安康〕〔4〕死者长已矣〔永远〕〔5〕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6〕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头领〕策〔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2〕执策而临之〔鞭子,马鞭〕〔3〕策勋十二传〔记录〕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确实〕〔2〕帝感其诚〔诚心〕〔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称〔1〕称其气之小大〔相称,合适〕〔2〕不以千里称也〔著称〕〔3〕流辈皆称其贤〔称赞〕辞〔1〕蒙辞以HY中多务〔推辞〕〔2〕未尝稍降辞色〔语言〕驰〔1〕愿驰千里足〔骑〕〔2〕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出〔1〕方其出〔发、起〕〔2〕出那么方叔、召虎〔在边疆打仗〕〔3〕每岁京尹出亭教阅水兵〔来到〕〔4〕计将安出〔产生〕从〔1〕木兰从HY〔参加〕〔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听从,顺从〕〔4〕便舍船,从口入〔沿着,顺着〕D 大〔1〕此那么楼之大观也〔壮观,宏伟〕〔2〕又一大儿醒〔年纪大〕〔3〕定伯曰"大善"〔很,非常〕当〔1〕木兰当户织〔对〕〔2〕当是时,妇手拍儿声〔正在……的时候〕〔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应当〕〔4〕锐不可当〔抵挡〕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伐无道,诛暴秦〔正道,封建社会认为好的政治场面〕〔4〕得道者多助〔仁政〕〔5〕缺乏为外人道也〔说,告诉〕得〔1〕既出得其船〔寻到,找到〕〔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体会〕〔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这里是"感谢"的意思〕〔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看到〕〔5〕故不为苟得也〔苟且获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6〕二者不能得兼〔可以〕〔7〕余因得遍观群书〔得以,可以〕〔8〕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度〔1〕不教胡马度阴山〔度过〕〔2〕度已失期〔揣测,估计〕〔3〕崔九堂前几度闻〔次〕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正〔端头〕〔2〕不能指其一端〔工程〕〔3〕其人视端容寂,假设听茶声然〔端正〕等〔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2〕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E 日〔1〕不知日之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太阳〕〔2〕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3〕于是与亮F 凡〔1〕那么凡数州之土壤〔但凡〕〔2〕凡三往〔总一共〕方〔1〕方七百里〔见方〕〔2〕方以长〔长方形〕〔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当……时候〕发〔1〕野芳发而幽香〔开〕〔2〕一时齐发〔发出〕〔3〕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迹〕〔4〕发闾左谪〔征发〕〔5〕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发动〕霏〔1〕日出而林霏开〔雾气〕〔2〕假设夫淫雨霏霏〔雨雪浩大的样子〕分〔1〕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2〕必以分人〔分配,分给〕〔3〕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4〕忠陛下之职分也〔fèn,职分,本分〕奉〔1〕为妻妾之奉〔通“俸〞侍奉〕〔2〕奉命于危难之间〔承受、奉行〕〔3〕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供养〕赋〔1〕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文章〕G 顾〔1〕顾野有麦场〔看〕〔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故〔1〕公问其故〔原因,原故〕〔2〕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3〕故余虽愚〔所以〕〔4〕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5〕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的样子〕〔6〕广故数言欲亡〔成心〕更〔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2〕醉那么更相枕以卧〔进而〕〔3〕更相庆〔互相〕(4)更上一层楼〔再、又〕(5)举杯销愁愁更愁〔更加〕固〔1〕君子固穷〔安于〕〔2〕齐人固善盗乎?〔本来〕〔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稳固〕〔4〕汝心之固〔顽固〕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2〕此那么楼之大观也〔景象〕〔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欣赏〕广〔1〕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阔〔宽广〕〔2〕无高山大野可登临以自广〔扩大〕苟〔1〕苟富贵,毋相忘〔假如,假使〕〔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3〕苟无饥渴〔或者许,表希望〕光〔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2〕仿佛假设有光〔光线〕归〔1〕云归而岩石暝〔聚拢〕〔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3〕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过〔1〕过秦汉之故都〔经过〕〔2〕及鲁肃过寻阳〔到〕〔3〕人恒〔过犯过失〕〔4〕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胜过〕,H 号〔1〕阴风怒号〔吼叫〕〔2〕号为张楚〔定国号〕〔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号令〕〔4〕故自号曰醉翁也〔别号〕和〔1〕政通人和〔和睦,协调〕〔2〕春和景明〔温和,和暖〕鸿〔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大〕〔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鸟名〕患〔1〕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忧、忧虑〕〔2〕无冻馁之患〔忧患〕〔3〕为乡人所患〔当作祸患、认为……是祸患〕环〔1〕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四处〕〔3〕环滁皆山也〔环绕〕惠〔1〕大王加惠〔恩惠〕〔2〕汝之不惠〔同“慧〞,聪明〕或者〔1〕而或者长烟一空〔有时〕〔2〕或者异二者之为〔或者许〕〔3〕或者以为死,或者以为亡〔有人〕J 极〔1〕南极潇湘〔到〕〔2〕此乐何极〔穷尽、尽头〕加〔1〕而山不加增〔更加〕〔2〕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3〕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间〔1〕立有间〔一会儿〕〔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5〕遂与外人间隔从不连续〔间隔,隔开,不连接〕见〔1〕乃入见〔拜见〕扁鹊见蔡桓公〔2〕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通"现"〕〔3〕见往事也〔知道〕〔2〕愿借子杀之〔依靠〕〔3〕借第令毋斩〔即使〕景〔1〕春和景明〔日光〕〔2〕四时之景不同〔景观,景物〕将〔1〕出郭相扶将〔扶持〕〔2〕公使驱将惜不得〔助词,用在动词后面,无实义〕〔3〕上使外将兵〔率领,带着〕〔4〕将非鬼也〔或者许〕〔5〕公将战,曹刿请见〔即将〕〔6〕那么命一上将〔将HY〕具〔1〕未曾识书具〔用品〕〔2〕各具情态〔具备〕〔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都〕居〔1〕面山而居〔居住〕〔2〕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在……位置〕〔3〕居十日〔经过,停留〕〔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举〔1〕举大计,亦死〔发动〕〔2〕举头望明月〔抬头〕〔3〕百里奚举于〔选择,被任用〕〔4〕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5〕死即举大名耳〔传扬〕〔6〕董生举进士〔参加〕绝〔1〕群响毕绝〔停,没有〕〔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3〕以为妙绝〔极〕〔4〕佛印绝类〔非常〕〔5〕往来而不绝者〔断〕尽〔1〕林尽水源〔尽头〕〔2〕尽善尽美〔到达顶点〕〔3〕一食或者尽粟一石〔完〕〔4〕利尽南海〔全部获得〕〔5〕进尽忠言〔尽量,尽可能〕际〔1〕横无际涯〔边际〕〔2〕外与于际〔接,连接〕就〔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2〕颓然就醉〔接近〕K 苦〔1〕何苦而不平〔愁〕〔2〕天下苦秦久矣〔对……感到痛苦〕开〔1〕连月不开〔放晴〕〔2〕中断楚江开〔开通,通〕L 临〔1〕临溪而渔〔来到〕〔2〕执策而临之〔面对〕〔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快要〕〔4〕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居高视下〕M 名〔1〕不能名其一处〔说出〕〔2〕名之者谁〔命名〕〔3〕那么题名其上〔名字〕〔4〕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知名,著名〕〔5〕何忧令名不彰耶?〔名声,名望〕木〔1〕能以径寸之木〔木头〕〔2〕以致鸟兽木石〔树木〕N 能〔1〕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可以〕〔2〕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技能〕Q 强〔1〕凶强侠气〔强悍〕〔2〕恩赐百千强〔有余〕〔3〕不可强以仕〔勉强〕〔4〕慕义强仁〔力行〕〔5〕以弱为强者〔强盛,强大〕〔6〕项为之强〔通“僵〞,僵硬〕情;〔1〕虽不能察,必以情〔实情〕〔2〕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友谊〕请〔1〕请献十金〔请允许,敬辞〕(2)曹刿请见〔恳求〕(3)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请教〕且〔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2〕且焉置土石〔况且〕〔3〕存者且偷生〔暂且〕去〔1〕一狼径去〔分开〕〔2〕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出〔间隔〕奇〔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2〕长约八分有奇〔多一点〕R 假设〔1〕假设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与夫连用,作发语词〕〔2〕曾不假设孀妻弱子〔比得上〕〔3〕假设为佣耕〔你们〕〔4〕假设无兴德之言,那么责攸之……〔假如〕S 善〔1〕岂爱人之善〔专长〕〔2〕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3〕罗敷善蚕桑〔擅长〕少〔1〕少时〔一会儿〕〔2〕意少舒〔略微〕〔3〕饮少辄醉〔不多〕〔4〕陈涉少时〔年轻〕J'舍〔1〕屋舍俨然〔房屋〕〔2〕便舍船,从口入〔舍弃〕(3)故决然舍去〔丢开、离去〕食〔1〕设酒杀鸡作食〔食物〕〔2〕食不饱,力缺乏〔吃〕〔3〕食之不以其道〔通"饲",喂养〕释〔1〕心凝神释〔得到解脱〕〔2〕释担而立〔放下〕虽〔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即使〕〔2〕老妪力虽衰〔虽然〕胜〔1〕予观夫巴陵胜状〔美丽,壮观〕〔2〕臣不胜受恩感谢〔经受得住,忍受得住〕〔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2〕使于秦〔出使〕〔3〕使子为使〔使者〕是〔1〕问今是何世〔判断动词〕〔2〕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这〕书〔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2〕得鱼腹中书〔字条〕〔3〕HY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文件〕〔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信〕属〔1〕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管〕〔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3〕属余作文以记之〔嘱托〕数〔1〕又数刀毙之〔表屡次〕〔2〕珠可历历数也〔计算〕〔3〕扶苏以数谏故〔屡次〕T 通〔1〕初极狭,才通人〔通过〕〔2〕政通人和,百废俱新〔通达,通顺〕〔3〕中通外直〔贯穿〕〔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明白〕〔5〕整个〔通计一舟〕W 亡〔1〕河曲智叟无以应〔通"无"〕〔2〕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死亡〕〔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亡,逃跑〕微〔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隐约〕〔3〕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略微〕谓〔1〕谓为信然〔说〕〔2〕谓先主曰〔对〕〔3〕太守谓谁〔是〕〔4〕予谓莲〔认为〕〔5〕舍人相谓曰〔商量〕〔6〕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7〕太守自谓也〔命名〕闻〔1〕余闻之也久〔听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X 鲜〔1〕芳草鲜美〔鲜艳〕〔2〕陶后鲜有闻〔xiǎn,少〕向〔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面向〕〔2〕向无此例〔向来,从来〕信〔1〕谓为信然〔确实〕〔2〕必以信〔信实,对神说实话〕〔3〕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4〕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修〔1〕外结好孙权,内修好政理〔HY,治理〕〔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谢;〔1〕使君谢罗敷〔致辞,说话〕〔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告罪,抱歉〕〔3〕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致意〕秀〔1〕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2〕蔚然而深秀者〔秀丽〕行〔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走〕〔2〕行拂乱其所为〔做,执行〕〔3〕皆次当行〔行列〕〔4〕将HY向宠,性行淑均〔品行〕〔5〕行收兵,比至陈〔行HY〕寻〔1〕寻向所志〔寻找〕〔2〕寻病终〔不久〕许〔1〕遂许先帝以以驱驰〔容许〕〔2〕曳屋许许声〔拟声词hǔ〕〔3〕杂然相许〔赞同〕〔4〕高可二黍许〔左右〕效〔1〕恐托付不效〔成效〕〔2〕不效,那么治臣之罪〔实现,完成〕〔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下〔1〕突然抚尺一下〔量词〕〔2〕欲买舟而下〔顺水而下〕〔3〕不耻下问〔向地位低下的人〕Y 一〔1〕而或者长烟一空〔全、都,一概〕〔2〕吏呼一何怒〔多么〕〔3〕一时齐发〔同一时候〕〔4〕上下天光,一碧万倾〔一片〕益〔1〕增益其所不能,〔增加〕〔2〕不治将益深,香远益清〔更加〕〔3〕不治将益深〔渐渐〕〔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好处,利益〕遗〔1〕得遗金一饼〔丧失〕〔2〕以光先帝遗德〔遗留,留下〕〔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ei(给与的东西)业〔1〕假设业为吾所有〔已经〕〔2〕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业〕〔3〕武陵人捕鱼为业〔职业〕〔4〕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事业,功业〕与〔1〕呼尔而与之〔给,给与〕〔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因〔1〕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根据〕〔2〕余因得遍观群书〔于是〕夷〔1〕船背稍夷〔平〕〔2〕言和而色夷〔平和、平易〕〔3〕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少数民族〕已〔1〕骨已尽矣〔已经〕〔2〕死者长已矣〔完了、完毕〕〔3〕且壮士不死即已〔算了,罢了〕易〔1〕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2〕寒暑易节〔交换〕意〔1〕目似瞑,意暇甚〔神情,神态〕〔2〕宾客意少舒〔心情〕〔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打算〕〔4〕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5〕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主旨,中心〕〔6〕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思〕应〔1〕桓侯不应〔容许,理会〕〔2〕急应河阳役〔应征〕〔3〕杀之以应陈胜〔响应〕有〔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或者者〕Z 曾〔1〕曾不假设孀妻弱子〔竟然〕〔2〕曾益其所不能〔增加〕〔3〕曾贻余核舟一〔曾经〕坐〔1〕但坐观罗敷〔因为〕〔2〕众宾团坐〔坐下〕作〔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振作,发奋〕〔2〕作亭者谁?〔制造,建筑〕〔3〕其中往来种作〔耕作,耕种〕〔4〕一豉作气〔振作〕〔5〕属予作文以记之〔写〕指〔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手指〕〔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笔直〕〔3〕卜者知其指意〔用意〕〔4〕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指点〕至〔1〕寡助之至〔极点〕〔2〕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到〕〔3〕礼愈至〔周到〕D志〔1〕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志趣〕〔2〕寻向所志〔记号〕〔3〕不志其大〔立志〕诸〔1〕其西南诸峰〔许多〕〔2〕投诸渤海之尾〔之于〕自〔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月〔假如,假设〕〔2〕有朋自远方来〔从〕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
文言文专项复习之一词多义1、(ān)安:安能辨我是雄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风雨不动安如山()安得广厦千万间( )多歧路,今安在( )2、(bèi)备:众妙毕备()前人之述备矣()3、(bèi)被:同舍生皆被绮绣( )4、(bĭ)比:比至陈()其两膝相比者()5、(bĭ)鄙:肉食者鄙( ) 先帝不以臣卑劣( )6、(bì)毕:众妙毕备()群响毕绝()吾与汝毕力平险()录毕,走送之()7、(biān)鞭∶北市买长鞭( ) 鞭数十,驱之别院( )8、(bīng)兵:上使外将兵( )行收兵( ) 兵革非不坚利也(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9、(bìng)病:未果,寻病终()10、(bìng)并:并怡然自乐()两狼之并驱如故()并杀两尉()11、(bó)薄:薄暮冥冥( )12、(bù)步:夹岸数百步( ) 相与步于中庭( )13、(céng)曾: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曾不若孀妻弱子( ) 曾不吝情去留( )似曾相识燕归来(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曾益其所不能( )14、(chá)察:明察秋毫( ) 虽不能察( )15、(chàng)唱: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隔江犹唱《后庭花》( )16、(chēng)称:袒右,称大楚()先帝称之曰能()乃诈称公子扶苏()17、(chéng)诚:帝感其诚(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 )诚宜开张圣听( )18、(chéng)城:城非不高也( ) 城春草木深(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 19、(chéng)乘:公与之乘( ) 我欲乘风归去( ) 虽乘奔御风( )车六七百乘( )20、(chí)池:池非不深也( )21、(chóng)重:重岩叠嶂(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乃重修岳阳楼( )22、(chu)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 出类拔萃( )不敢出一言以复( )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23、(cĭ)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此中人语云( ) 此皆良实( )此先汉因此兴隆也( ) 每与臣认此事( )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3、(cì)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4、(chŭ)处:处江湖之远( )到处志之( )25、(cóng)从:战则请从()从民欲之( ) 从流飘荡( )择其善者而从之( ) 一狼仍从( ) 民弗从也( )26、(dá)达:达于汉阴( ) 不求闻达于诸侯( )27、(dàn)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8、(dāng)当: 当是时( ) 当余之从师也( ) 今当远离(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9、(dào)道:局限性为外人道也( ) 会天大雨,道不通( ) 得道者多助( )伐无道( ) 中道崩殂( ) 益慕圣贤之道()以咨诹善道.()30、(dé)得: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 得道多助(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两者不可得兼( )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必有得天时者矣( )31、(děng)等:等死,死国可乎( ) 如“之”“也”等字( )32、(dí)敌:恐前后受其敌(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3、(dōng)东:孔子东游( )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34、(dù)度:关山度若飞( ) 道不通,度已失期( )35、(è)恶:娇儿恶卧踏里裂( )死亦我所恶( )36、(ér)而:启窗而观(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 )( ) 呼尔而与之( )妇拍而呜之( ) 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 久而乃和( ) 学而不思则罔( )择其善者而从之( ) 而竖其左膝( ) 拔山倒树而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出淤泥而不染( )37、(ěr)尔: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问君何能尔( ) 呼尔而与之( )38、(ěr)耳:死即举大名耳( ) 止增笑耳( )39、(fā)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 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发闾左谪戍渔阳()苍颜白发( ) 有时朝发白帝( )一时齐发()可怜白发.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40、(fá)伐:齐师伐我( ) 伐竹取道()41、(fāng)方:方七百里,高万仞( )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 血气方刚( )方出神( )42、(fēi)霏:日出而林霏开( ) 若夫霪雨霏霏( )43、(fēn)分:必以分人( ) 今天下三分( ) 忠陛下之职分也( )44、(fú)夫: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夫战,勇气也( )夫大国,难测也( ) 夫环而攻之( ) 予观夫巴陵胜状()嗟夫()若夫霪雨霏霏( )45、(fú)拂:行拂乱其所为( ) 入则无法家拂士( )46、(fù)赋:刻唐贤今人诗赋( ) 衔觞赋诗()47、(fù)复:复前行( ) 不复出焉()兴复汉室( )48、(gài)盖:日初出大如车盖(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盖大苏泛赤壁云(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盖竹柏影也()49、(gēng)更:室中更无人()50、(gǒu)苟:故不为苟得也( ) 苟全性命于乱世( ) 苟富贵,无相忘( )51、(gù)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固以怪之矣( )52、(gù)顾:顾野有麦场(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53、(gù)故:故君子有不战()望其旗靡,故逐之( ) 既克,公问其故( )广故数言欲亡()故人具鸡黍(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温故而知新( )54、(guān)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予观夫巴陵胜状( )55、(guān)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既加冠()56、(guāng)光:以光先帝遗德( ) 上下天光( ) 浮光跃金( )57、(guī)归:朝而往,暮而归( ) 吾与谁归( )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来宾从也( )58、(guó)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去国怀乡( )死国可乎( ) 国破山河在( )59、(guò)过:人恒过,然后能改( ) 过犹不及( ) 过故人庄( )60、(hán)寒:林寒涧肃()寒暑易节( ) 皆生寒树(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分类复习三(一词多义)21课书:乃丹书帛曰(动,写)得鱼腹中书(名,字条)将:上使外将兵(动,带领)项燕为楚将(名,将领)数:项燕为楚将,数有功(副,多次,屡次)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数词,几)会:会天大雨(副词,适逢,恰巧遇到)皆来会计事(动,聚集,集合)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动,军队驻扎或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动,编次)令: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派遣)令辱之(让,使)陈守令皆不在(指县令)22课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动,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动,使①派遣使②出使)者:以君为长者(代,…的人)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代,…的原因)(用在主语后,引出原因)夫:此庸夫之怒也(名,……的人)夫专诸之刺秦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义)徒:亦免冠徒跣(动,光着)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虽:虽然,受地于先王(表转折连词,虽然)虽千里不敢易也(假设连词,即使)然;虽然,受地于先王(这样,代词)秦王怫然怒(作词尾,表状态,……的样子)23课信: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谓为信然(确实)信义著于四海(名,诚信)用:遂用猖蹶(连,因此)贤能为之用(动,任用)此用武之国(动,运用)谓:谓为信然(代词,这样)谓先主曰(动词,对……说,告诉)遂:由是先主遂诣亮(副词,于是,就)然操遂能克绍(副词,终于,竟)将:则命一上将(名词,将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动词,率领)君谓计将安出(副词,将要)身:身长八尺(名,身体)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副词,亲自)好:好为《梁父吟》(动,喜欢)外结好孙权(动,向……示好)已:然志犹未已(动,止)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副词,已经)诚:此诚不可与争锋(副词,的确,实在)诚如是(连词,如果)国:国险而民附(名,地势)此用武之国(名,地方)24课益:有所广益(名,益处)至于斟酌损益(动词,兴办,增加)行:然后施行(动,实行)性行淑均(名,行为)行(háng)阵和睦(名,行业,代指军队)遗:以光先帝遗德(形容词,遗留下来的)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动词,给予)效:讨贼兴复之效(名词,任务)不效,则治臣之罪(动,取得成效)道:而中道崩殂(名,路途)以咨诹善道(名,道理)论:宜付论其刑赏(动,判定)每与臣论此事(动,谈论,讨论)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形,严明)以伤先帝之明(形,英明,圣明)任:受任于败军之际(名,重任)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名,责任,职责)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高考语文一词多义精准复习一、知识回顾1.一词多义的概念一个词有多个意思,这些意思又是互相联系的,叫作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存在的,但在文言文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突出。
这是因为文言文中单音词占优势,易于引申。
例如:“兵”本义是武器,《出师表》“兵甲已足”中的“兵”就是这个意思。
《陈涉世家》“上使外将兵”中的“兵”指军队,“行收兵”中的“兵”指士兵。
2.一词多义的形式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1)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
例如:朝,本义是“早晨”(朝令夕改)。
“道”的本义就是路途、道路。
另一种是就词的应用来说的。
把最常用的那个意义当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义”。
例如:“走”的基本义是“步行”。
在现代汉语中谈到本义是指后者,即词的基本义,也就是常用的意义。
这种基本义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总是作为词的第一个义项。
(2)引申义。
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例如:朝,早晨是大臣朝见国君的时间,故由“早晨”引申为“朝见”(率天下诸侯而朝周);朝见的地方也叫“朝”,故引申为“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再引申为“朝代”(改朝换代)。
“道”本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
“本”本义为“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3)比喻义。
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
例如:“手足”本义是“手和脚”,“兄弟”是其比喻义;“干城”本义是“盾牌和城墙”,后来喻指“捍卫者”。
(4)假借义。
所谓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意义。
它同词的本义是不相干的。
如“然”,本义是燃烧。
后来假借为:①代词,如此,这样。
如“鞣使之然也”。
②形容词词尾,相当……的样子”。
如“屋舍俨然”。
3.词义的引申方式(1)连锁式。
粤教版必修一至五文言文复习资料(一词多义)一、指出下列句中多义词的意义【将】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故】靡室靡家,玁狁之故.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相】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谢】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为】为坛而盟,祭以尉首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不足为外人道也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遣】为仲卿母所遣县令遣媒来十七遣汝嫁【施】徒留无所遣留待作遗遣【复】红罗复斗帐便复在旦夕幸复得此妇会不相从许于今无会因【自】我自不驱卿本自无教训自可断来信葳蕤自生光自名秦罗敷/自名为鸳鸯好自相扶将物物各自异举止自专由/那得自任专/不图子自归【一】六王毕,四海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黄鹤一去不复返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合从缔交,相与为一【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使秦复爱六国之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晋陶渊明独爱菊【取】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今入关,财物无所取留取丹心照汗青【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或师焉,或不焉且焉置土石焉用亡郑以陪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是余有叹焉。
初二文言文一词多义练习题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是常见的现象,需要通过具体的语境来确定其正确的解释。
下面是一些初二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练习题,供您参考。
1. 默(mò)例句:他一言不发,默默地承受着痛苦。
解释:默默地,不说话的意思。
例句:我看到了一幅画,画家把风景描绘得非常生动,颇具默者之功。
解释:自觉品德纯厚的人。
2. 察(chá)例句:请仔细察看这份文件,找出其中的问题。
解释:观察、查看的意思。
例句:入冬之时,大家都察觉到了天气的寒冷。
解释:感知、明白的意思。
3. 和(hé)例句:他们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最终完成了任务。
解释:心意相通,合作无间的意思。
例句:这条领带和他的衬衫颜色搭配很和谐。
解释:相称、配合的意思。
4. 任(rèn)例句:他在公司任总经理已有十年之久。
解释:担任、就职的意思。
例句:他是个非常任性的人,从不按照别人的意见行事。
解释:任性、无拘束的意思。
5. 眷(juàn)例句: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溢于言表。
解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依恋之情。
例句:他把所有的眷属都接到了城市里。
解释:家眷、亲属的意思。
6. 见(jiàn)例句:明天见。
解释:再见、分别的意思。
例句:请将这封信见达给他。
解释:传达、送达的意思。
7. 兼(jiān)例句:他一边工作,一边兼顾家庭的责任。
解释:兼任、同时担任的意思。
例句:这个问题兼具法律和伦理的两个层面。
解释:兼有、同时具有的意思。
8. 容(róng)例句:这个筐能容得下五斤苹果。
解释:能够容纳、包容的意思。
例句:他的举止非常恶劣,容不下任何人的指责。
解释:容忍、忍受的意思。
以上是关于初二文言文一词多义练习题的解析。
通过这些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多义词的用法,提升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文言文的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文言文专题训练《一词多义》第1组1. 安:①怎么;②指安身;③安逸,快乐;④安稳,稳定;⑤安于,习惯于(1)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________ (2)衣食所安.(《曹刿论战》)________ (3)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 (4)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________ (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________ (6)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________ (7)安.贫乐道________ 2. 备:①完备,齐备;②防备;③详尽;④设备,装备。
引申为“挂着”;⑤准备(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________ (2)以备.胡(《周亚夫军细柳》)________ (3)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________ (4)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 (5)日侍坐备.顾问(《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 3. 被:①同“披”,穿着;②及,遍及(1)军士吏被.甲(《周亚夫军细柳》)________ (2)泽被.后世/虐政用于下,而欲德教之被.四海,故难成也。
(《汉书·董仲舒传》)________ 4. 比:①靠近;②比较(1)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________ (2)无与伦比./曹操比.于袁绍(《隆中对》)(统编教材已删)________ 5. 鄙:①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②见识短浅;③轻视,看不起;④边疆,边远的地方(1)肉食者鄙.(《曹刿论战》)________ (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________ (3)鄙.夷不屑/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左传·昭公十六年》)________ (4)蜀之鄙.有二僧(《为学一首示子侄》)________ 6. 并:①一起;②都;③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平排着,可译为“连同”“和”(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________ (2)二石兽并.沉焉(《河中石兽》)________ (.3.).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________ (4)对联、题名并.篆文(《核舟记》)________ 7. 策:①马鞭;②用马鞭驱赶;③记录,登记;④计谋,谋略(1)策.勋十二转(《木兰诗》)________ (2)策.之不以其道(《马说》)________ (3)执策.而临之(《马说》)________ (4)束手无策./出谋划策.________ 8. 尝:①曾经;②辨别滋味,品尝;③吃(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________ (2)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郑伯克段于鄢》)________ (3)以乐侑食,膳夫授祭品;尝.食,王乃食(《周礼·天官·膳夫》)________9. 诚:①诚心;②真正,确实(1)帝感其诚.(《愚公移山》)________(2)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富贵不能淫》)________10. 乘:①骑着;②乘坐;③驾驭;④趁着,凭借(1)虽乘.奔御风(《三峡》)________ (2)公与之乘.(《曹刿论战》)________ (3)我欲乘.风归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________ (4)乘.虚而入/乘.胜追击________ 11 .刺:①指责;②刺杀(1)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唐雎不辱使命》)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12. 从:①顺从;②学习;③跟随;④听从;⑤自,由;⑥跟、随;⑦向(1)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________(2)民弗从.也(《曹刿论战》)________(3)战则请从.(《曹刿论战》)________(4)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________(5)从.流飘荡(《与朱元思书》)________(6)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________(7)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13. 旦:①早晨;②天(1)每至晴初霜旦.(《三峡》)________(2)毁于一旦./一旦.而尸三卿,不可益也(《国语·晋语六》)________14. 殆:①疑惑;②危险;③近乎,几乎;④大概,恐怕(1)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________(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统编教材已删)________(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________ (4)殆.无虚日________ 15. 道:①讲述;②道路;③说,谈论;④道理;⑤正确方法;⑥学说,思想;⑦方法(1)国人道.之(《穿井得一人》)________ (2)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________ (3)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________ (4)伐竹取道.(《小石潭记》)________ (5)虽有至道.(《虽有嘉肴》)________ (6)策之不以其道.(《马说》)________ (7)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 (8)以咨诹善道.(《出师表》)________第2组1. 动:①使……受到震撼;②感动;③活动(1)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 (2)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________ (3)佁然不动.(《小石潭记》)________ 2. 度:(1)读“dù”:①制度,法度;②标准,限度;③气度,胸襟;④渡河;⑤越过;⑥次,回。
课内实词复习之一词多义:1、安:a、安求其能千里也()b、衣食所安()2.、卑:a、非天质之卑()b、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 a、前人之述备矣()b、一时齐发,众妙毕备()c、犹得备晨炊()4、被:a、被于来世()b、皆被绮绣()5、鄙:a、蜀之鄙有二僧()b、肉食者鄙()c、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a、毕力平险()b、群响毕绝()7、薄:a、薄暮冥冥()b、不宜妄自菲薄()c、薄如蝉翼()8、策:a、执策而临之()b、策之不以其道()c、策勋十二传()d、束手无策()9、长: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b、北市买长鞭()c、但愿人长久()d、死者长已矣()e、木兰无长兄( )f、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a、不能称前时之闻()b、先帝称之曰能()11、诚:a、帝感其诚()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惩山北之塞()13、驰:a、愿驰千里足()b、公将驰之()14、辞:a、蒙辞以军中多务()b、未尝稍降辞色()15、次:a、吴广皆次当行()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6、箪:a、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b、一箪食,一豆羹()17、当:a、当之无愧()b、当奖率三军()c、今当远离()d、木兰当户织()e、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f、锐不可当()18、道:a、会天大雨,道不通()b、伐无道,诛暴秦()c、策之不以其道()d、不足为外人道也()19、得:a、故不为苟得()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0、等:a、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b、公等遇雨()21、敌:a、恐前后受其敌()b、盖以诱敌()22、吊:a、为我吊望诸君之墓()b、人皆吊之()23、度:a、孤不度德量力()b、关山度若飞()24、端:a、左手执卷端()b、其人视端容寂()25、恶:a、恶能无纪()b、所恶有甚于死者()26、发:a、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c、舜发于畎亩之间()d、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e、野芳发而幽香()f、一时齐发,众妙毕备()27、方:a、方七百里()b、方其远处海门()28、分:a、今天下三分()b、必以分人()c、长约八分有奇()d、忠陛下之职分也()29、奉:a、为妻妾之奉()b、奉命于危难之间()c、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0、否:a、尊君在否()b、陟罚臧否()31、夫:a、予观夫巴陵胜状()b、夫环而攻之()c、罗敷自有夫()d、荷担者三夫()32、扶:a、便扶向路()b、出郭向扶将()33、拂a、行拂乱其所为()b、入则无法家拂士()c、以手拂之()34、福:a、神弗福也()b、此何遽不为福乎()35、富:a、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b、家富良马()36、更:a、即更刮目相待()b、更上一层楼()c、举杯销愁愁更愁()37、苟:a、苟富贵,勿相忘()b、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38、固:a、固众人《伤仲永》()b、汝心之固()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e、君子固穷……()39、故:a、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2、桓侯故使人问之()c、公问其故()d、故余虽愚()40、顾:a、顾野有麦场/元方入门而不顾()b、顾不如蜀鄙之僧哉()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1、观:a、予观夫巴陵胜状()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42、冠:a、以才略冠居第一位()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既加冠()43、光:a、以光先帝遗德()b、仿佛若有光()44、归:a、微斯人,吾谁与归()b、太守归而游人从()45、过:a、及鲁肃过寻阳()b、人恒过()46、好:a、好鸟相鸣()b、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47、号:a、阴风怒号()b、故自号曰醉翁也()c、号为张楚()d、号令召三老……()48、患: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b、无冻馁之患()c、为乡人所患()49、惠:a、大王加惠()b、汝之不惠()50、或: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或异二者之为()51、极:a、此乐何极()b、南极潇湘()c、初极狭()52、寂:a、视端容寂()b、寂寥无人()53、加:a、而山不加增()b、万钟于我何加焉()c、弗敢加也()54、间:a、中间如拉崩倒之声()b、立有间()c、又何间焉()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e、奉命于危难之间()f、宫阙万间都做了土()g、遂与外人间隔()i、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55、见:a、路转溪头忽见()b、胡不见我于王()c、于是见公输盘()d、子墨子见王/乃入见()e、见往事耳()56、将:a、则命一上将()b、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c、公将战()d、出郭相扶将()57、借:a、每假借于人()b、愿借子杀之()c、借第令毋斩()58、尽:a、担中肉尽/林尽水源()b、利尽南海()c、进尽忠言()59、居:a、居十曰()b、不可久居()60、举:a、死即举大名耳()b、举大计亦死()c、管夷吾举于市()d、董生举进士()e、举国欢庆/举世无双()61、具:a、具答之()b、各具情态()62、决:a、孔子不能决也()b、故决然舍去()63、绝:a、与世隔绝()b、以为妙绝()c、群响毕绝()d、会当凌绝顶()64、开:a、曰出而林霏开()b、连月不开()b、旁开小窗()65、可:a、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b、珠可历历数也()66、苦:a、苦秦久矣()b、苦其心志()c、何苦而不平()67、乐:a、太守之乐其乐()b、钟鼓乐之()c、而不知人之乐()68、类:a、绝类弥勒()b、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69、利:a、天时不如地利()b、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c、父利其然()d、利尽南海()70、隶:a、世隶耕()b、隶而从者()71、良:a、良多趣味()b、此皆良实()72、临:a、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b、临溪而渔/临池学书()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73、鳞:a、鳞浪层层()b、呷浪之鳞()74、令:a、乃令符离人葛婴……()b、忿恚尉,令辱之()c、陈守令皆不在()75、名:a、名之者谁()b、不能名其一处()c、并自为其名()76、谋:a、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b、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77、奇:a、明有奇巧人曰王书远()b、长约八分有奇()78、骑:a、骑千余()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79、前:a、其一犬坐于前()b、狼不敢前()80、强:a、赏赐百千强()b、不可强以仕()c、以弱为强者()d、项为之强()81、且:a、年且九十()b、且焉置土石()82、清:a、水尤清冽/回清倒影()b、以其境过清()83、情:a、必以情()b、于是与亮情好曰密()84、请:a、请献十金()b、曹刿请见()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85、穷:a、欲穷其林()b、乐亦无穷()c、穷冬烈风()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86、屈:a、猥自枉屈()b、手指不可屈伸()87、去:a、一狼径去()b、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88、阙: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b、略无阙处()89、容:a、虽席地不容闲()b、视端容寂()c、花容月貌()90、善:a、善哉,吾请无攻宋矣()b、罗敷善蚕桑()91、a、少:shǎo少时()b、意少舒()c、饮少辄醉()d、陈涉少shào时()92、舍:a、屋舍俨然()b、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93、甚:a、所恶莫甚于死者()b、甚好()94、胜:a、此时无声胜有声()b、予观夫巴陵胜状()c、高处不胜寒()d、跨州连郡者不胜数()95、食:a、食不饱,力不足()b、食之不能尽其材()96、使: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b、使于秦()c、使子为使()97、市:a、东市买骏马()b、愿为市鞍马()98、恃:子何恃而往()99、是:a、我是鬼《宋定伯捉鬼》()b、是马也,食不饱,力不足()100、适:a、抱而适市()b、而此地适与余近()c、其体不适()101、书:a、乃丹书帛曰()b、得鱼腹中书()c、一男附书至()d、军书十二卷()102、数:a、又数刀毙之()b、珠可历历数也()c、扶苏以数谏故()103、遂:a、功遂身退()b、遂逐其师()c、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104、所以:a、吾知所以距子矣()b、所以动心忍性()C、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05、通:a、初极狭,才通人()b、未能通习吏事()c、政通人和()d、通计一舟()e、中通外直()106、图:a、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b、命工吏图而书之()107、徒:a、徒以有先生也()b、免冠徒跣()108、屯:a、大雪屯门()b、屯大泽乡()109、望:a、先达德隆望尊()b、望桓侯而还走()110、文:a、皆披发文身()b、属予作文以记之()c、舍其文轩()1111、闻:a、余闻之也久()b、不能称前时之闻()112、下:a、蕲下《陈涉世家》()b、曰光下澈()C、下见小潭()113、鲜:a、芳草鲜美()b、陶后鲜有闻()114、贤:a、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b、如此其贤《伤仲永》()115、相:a、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b、舍人相谓曰()116、效: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b、不效则治臣之罪()117、屑:a、乞人不屑也()b、而楼上人往来屑屑()118、谢:长跪而谢之()119、信:a、愿陛下亲之信之()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c、谓为信然()d、欲信大义于天下()120、行:a、性行淑均()b、行收兵,比至陈()C、皆次当行/行阵和睦()d、行深山巨谷中()121、许:a、杂然相许()b、遂许先帝以驱驰()C、高可二黍许()d、曳屋许许声()122、学:a、人之为学有难易乎()b、学而时习之()123、寻:a、寻向所志《桃花源记》()b、寻病终《桃花源记》()124、焉:a、且焉置土石()b、始一反焉()125、艳:a、艳装骑驴()b、略无慕艳意()126、夷:a、船背稍夷()b、言和而色夷()C、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127、遗: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深追先帝遗诏()C、得遗金一饼()128、已:a、蒹葭采采,白露未已()b、死者长已矣()C、且壮士不死即已()d、骨已尽矣()129、异:a、奇山异水()b、父异焉/渔人甚异之()130、易:a、寒暑易节()b、难者亦易矣()c、易以百金()131、诣:由是先主遂诣亮/及郡下,诣太守()132、益:a、曾益其所不能()b、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C、精益求精()d、益习其声()133、意:a、宾客意少舒()b、目似暝,意暇甚()C、醉翁之意不在酒()d、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134、因: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c、罔不因势象形()d、因以为号焉()135、引:a、下车引之()b、丁壮者引弦而战()c、引喻失义()136、盈:1、满(曾不盈寸)2、充满,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137、用:1、使用、采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因此(遂用猖獗)138、友: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139、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140、与: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给(蹴尔而与之)141、欲:a、吾欲之南海()b、从民欲也()142、援:1、提出、引(援疑质理)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143、缘:1、缘故2、沿着(缘染溪/缘溪行)144、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145、再:1、第二次(再而衰)2、两次(曰再食)146、曾: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3、尚、还(曾不盈寸)147、争:1、争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2、据理力争(知而不争)148、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点(始指异之/皆指目陈胜)149、至:a、寡助之至()b、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c、礼愈至()150、志:a、寻向所志()b、处处志之()c、且人患志之不立()d、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151、质:a、援疑质理()b、非天质之卑()152、属: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神情与苏黄不属()c、属予作文以记之()153、缀:a、缀以珠玉()b、途中两狼,缀行甚远()154、资:a、吾资之昏《为学》()b、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155、子:a、子墨子闻之()b、愿借子杀之()c、子又生孙()156、自:a、并自为其名()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57、足:a、蛇固无足()b、子安能为之足()c、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d、以中有足乐者()e、不足为外人道也()158、卒:a、卒买鱼烹食()b、卒获有所闻()159、作: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b、属予作文以记之()160、坐:a、口技人坐屏障中()b、满坐寂然()练练看(一)楚子发母楚子发①母,楚将子发之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