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与文化专题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6
英国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1.引言1.1 概述在撰写一篇关于英国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的长文时,我们需要在引言部分对该主题进行概述。
英国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是一门探索英国文化、历史、文学以及相关领域的学术方法论。
它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如英国文学、英国历史、英国哲学、英国文化等。
这些领域的研究方法与技巧是英国人文学科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研究者深入了解英国文化与思想的重要工具。
研究方法在英国人文学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研究者能够获取关于英国文化和历史的深入见解。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借助不同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统计分析、人文阅读和跨学科研究等,以获取全面的资料和信息。
同时,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英国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仅局限于单一学科,而是基于跨学科的特点。
它借鉴了不同学科研究方法的优点,并将其应用于对英国文化和历史的研究中。
因此,它涵盖的范围广泛且多样化。
本文将对英国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并通过实例和案例来说明不同方法的应用。
通过对这些方法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国文化的发展过程、历史的演变以及英国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激发更多学者对于英国人文学科研究方法的兴趣,推动该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总之,英国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是一门探索英国文化和历史的学术方法论。
其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多样化的方法在研究者深入了解英国文化和历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英国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并以实例和案例来说明不同方法的应用。
通过这篇文章的撰写,我们希望可以促进该领域研究的进步和创新。
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会介绍本文的组织架构以及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通过清晰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和逻辑。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1. 引言1.1 概述:本节将简要介绍英国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的背景和重要性。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传统2023年,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传统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了解不同国家与文化的差异和特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本文将从历史、宗教信仰、节日、饮食、体育等多个方面,来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传统。
历史英语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这些国家都体现了不同的历史和文化。
英国是一个古老而丰富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
到了中世纪,英国有了大量的城堡和教堂,这些建筑至今仍然呈现着昔日辉煌的壮丽景象。
同时,英国中世纪的语言和文化也影响了今天的英语语言和文化。
美国和加拿大则是英国殖民地,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
这里还有一些新兴的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它们的历史相对较短,但是也非常有特点。
宗教信仰英语国家的宗教信仰也是很有特点的。
英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其国教为英国国教会,教堂是英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美国则是一个宗教多元的国家,基督教和天主教是主要的宗教信仰。
而澳大利亚在宗教信仰方面则更加多元,既有基督教,还有佛教、伊斯兰教等。
除了这些传统宗教,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无宗教信仰或新兴宗教。
节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英语国家也不例外。
英国最有名的节日之一就是复活节,这是一个基督教节日,是庆祝耶稣基督的复活。
美国最著名的节日是感恩节,这是一个表达感恩、团聚的节日,通常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加拿大则有国家庆典节日和圣诞节等传统节日。
此外,在英语国家还有很多独特的节日和活动,例如在英国的农历新年(又称“春节”)和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日”等。
饮食英语国家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
英国的传统美食包括炸鱼和薯条、肉馅派、面包布丁等。
美国的传统美食则包括汉堡、烤肉、披萨等。
加拿大则以枫树糖浆、生蚝和蒸汽肉饼(Poutine)而闻名。
澳大利亚则以烤肉和海鲜为主,其中烤大虾(Prawns)是美食之一。
此外,在英语国家的主要城市中,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餐馆和小吃摊,比如伦敦的印度餐厅、美国的汉堡王和肯德基等。
英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介绍与探访英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她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象征着英国的历史和文化,也是世界上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对英国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介绍与探访,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英国的历史和文化。
1. 城堡城堡在英国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曾经是军事防御的要塞,也是贵族的居所。
英国的城堡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比如位于英格兰北部的华威城堡,建于11世纪,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堡,它曾经经历了许多历史事件,是英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堡之一。
另外,位于苏格兰的爱丁堡城堡也是英国的一大历史文化遗产,它建于12世纪,曾经被用作军事要塞,在苏格兰独立战争和法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今天,这些城堡已经成为了英国的重要旅游胜地,游客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瑰丽。
2. 教堂英国的教堂也是代表英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遗产,它们展示了英国五百年来的宗教、建筑和文化发展。
比如位于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建于17世纪,是英国最著名的教堂之一,它的建筑和装饰风格充满了巴洛克和文艺复兴的元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坎特伯雷大教堂也是一大文化名胜,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世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宗教背景。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英国建筑和宗教的魅力。
3. 博物馆英国的博物馆也是由布列塔尼海峡畔的斯通亨奇到苏格兰高地连绵的山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伦敦大英博物馆是英国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它里面的珍品非常多,包括古埃及文物、罗马文物、古希腊文物等,其中的爱琴海文物展览尤为著名。
另外,位于苏格兰的爱丁堡国家博物馆也是一大名胜,它的展品很多,包括苏格兰历史文物、自然历史文物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学习和了解英国的历史和文化。
4. 文学遗产英国文学也是英国历史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英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英国,可以探访不少大文豪的故居和纪念馆,比如位于英格兰西南部的莎士比亚故居,是莎士比亚的出生地,游客可以了解他的生活和写作情况。
英国文学的历史与文化发展英国文学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名家巨匠,如莎士比亚、狄更斯、乔叟等等,他们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刻而卓越,对世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英国文学的历史与文化发展。
中世纪(500-1500)在中世纪,普通老百姓在接受教育和文化方面几乎没有机会,因此,大部分作品都是由高层贵族或教会的神职人员写的。
诗歌和故事往往反映着教会的影响力。
在这个时期写作的主要作家是《贝奥武夫》(Beowulf)作者未知的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在古代的传说和历史。
文艺复兴(1500-1600)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文艺复兴运动将思想和文艺结合在一起,使人们对知识和文化的重视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也激发了英国文化的自豪。
在这个时期,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界无可争议的巨匠。
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历史的变革。
《哈姆雷特》、《麦克白》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在当时风靡一时,而且现在依然是文学经典。
17世纪在17世纪,英国文学独具特色。
这个时期的作家主要关注国家事务、社会变革和宗教改革。
约翰·洛克的人类论思想对欧洲和美国的启蒙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且始终是以其国家批判而闻名的罗素在其《利益常识》中作了充分的解释和陈述。
伊丽莎白时代的骑士小说家John Bunyan写了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天路历程》,这部作品反映了基督教信仰的纯真和坚韧不拔。
18世纪在18世纪,知识分子的阶层逐渐成为了社交界的主角。
这个时期的小说开始反映现实生活,主题涉及到爱情、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等等。
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和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都是代表作品。
同时,诗歌家亦不遑多让。
从反叛和批判的角度去看,威廉·布莱克的作品极具代表性。
他视图阐述的人性的暴政和苦难都会激起困惑和反思。
19世纪19世纪的英国文学被称为“维多利亚文学”。
伦敦英国的历史与文化中心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伦敦既是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又是艺术和文学的熔炉。
这座城市承载着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艺术家。
本文将探讨伦敦作为英国历史与文化中心的原因,以及它独特的魅力所在。
一、历史的见证伦敦拥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将这片土地命名为“伦敦尼乌姆”,作为罗马帝国的北界。
伦敦河畔的伦敦塔是当时的关键建筑,它见证了数百年的战争和权力的争夺。
随着时间的推移,伦敦成为英格兰的主要城市,并且自12世纪起成为英国王室的居所。
白金汉宫、议会大厦、圣保罗大教堂等历史建筑至今仍可见证这段辉煌历史。
同时,伦敦也是英国各个王朝的政治和行政中心,每个王朝都在这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二、文化的繁荣伦敦是英国文化的中心,拥有世界级的博物馆、艺术画廊和剧院。
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机构展示了世界各地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
这些博物馆不仅丰富了伦敦的文化底蕴,也成为吸引游客的热门景点。
伦敦的剧院界闻名于世,西区剧院集中了许多世界级的表演艺术,包括百老汇音乐剧、戏剧和即兴喜剧等。
莎士比亚环球剧院作为伦敦的文化标志,为观众呈现了无数经典戏剧作品。
这里不仅有明星演员的精彩演出,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戏剧氛围。
三、多元文化的交融伦敦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拥有世界各地的人民和文化。
近年来,伦敦经历了不断增长的移民潮,吸引了来自欧洲、亚洲、非洲等各地的人们。
这使得伦敦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熔炉,各种文化元素融合在这里。
伦敦的不同社区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如唐人街代表了中国文化,印度城则展示了印度文化,还有其他世界各地的文化街区。
这些地方不仅有传统的中餐馆和印度风味的商店,还有庆祝各种传统节日的活动。
在这里,人们可以体验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音乐、舞蹈和艺术。
四、创意与创新的引领伦敦一直以来都是创意与创新的中心,汇聚了许多艺术家、作家、音乐家和设计师。
[英国历史文化概况的论文]关于英国历史文化论文英国历史文化的论文篇1浅谈英国诗歌的历史沿革据王佐良先生所著的《英国诗史》,英国诗歌发展共分为三大主要时期:古英语时期,主要指5世纪到12世纪;中古英语时期,主要指12世纪到15世纪;近代英语时期,主要是从15世纪至今。
我基本赞同这个观点,即按照语言的发展水平划分诗歌史,当然还有其他的划分方法,比如按照时间划分等。
虽然都是在“英语”范围内,但是古英语、中古英语以及现代英语的差异还是比较大。
古英语主要由三种日耳曼语形成的,中古英语则结合了日耳曼语和罗曼语,而近现代英语是在英格兰东南部方言基础上形成的。
我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反映,不同的语言当然反映着不同的思维,诗歌作为一种语言的表现形式,当然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色---无论是在诗歌语言特色,还是诗论方面。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古英语时期,这个时期英语诗歌据考证大多数不是由英格兰本岛人所写,而是由侵略者,如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所写,因此题材和背景多半不是英格兰的,这一时期的诗人们喜爱用头韵体。
最开始的诗歌多是口头流传的,如《航海者》,而题材则多是歌颂英雄和一些宗教诗歌,从数量上来说,并不多。
古英语时期的诗歌多具有一种刚毅之气,描写宏大的场面。
一般认为古英语诗歌的集大成之作是《贝奥武夫》,该诗主要讲述了青年时期的贝奥武夫杀死二妖以及老年时期的贝奥武夫与火龙格斗最终两败俱伤的故事。
该诗采用的不再是单纯的描写方式来表现恢弘的场面,跌宕的情节,而是已经开始采用“夹叙夹议”(见王佐良《英国诗史》)手法,主要歌颂了贝奥武夫的英勇与爱民等美德。
总的来说中古英语时期的英语诗歌不仅数量大增且题材也日趋多样化。
1066年的诺曼征服又为英格兰诗歌注入了法国风格,如除了头韵体诗歌外,脚韵体诗歌也开始出现,前者的运用见《农夫皮尔斯之幻想》,后者见《坎特伯雷故事集》。
当然这一时期除了宗教诗歌外,还有许多故事性的诗歌,如《高文爵士与绿骑士》,诗中不仅描写了建筑、服饰、风景等方面,还涉及到了诸如猎鹿等细节,且文章富有悬念,可读性很强。
《英国文化研究的形成与发展——以伯明翰学派为中心》篇一一、引言英国文化研究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涵盖了文学、社会学、历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自20世纪初以来,英国文化研究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伯明翰学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英国文化研究的形成与发展,并以伯明翰学派为中心,梳理其重要影响及贡献。
二、英国文化研究的形成英国文化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的文学批评领域。
最初,它以研究文学作品的技巧、风格和主题为主。
然而,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变化,英国文化研究逐渐拓展了其研究领域,开始关注社会现象、文化认同、传播媒介等多个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一批学者为英国文化研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伯明翰学派及其影响伯明翰学派是英国文化研究的重要代表之一,它强调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性、实证性和批判性。
该学派认为,文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伯明翰学派的代表人物如斯图亚特·霍尔等人为文化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伯明翰学派在英国文化研究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拓展了研究领域:伯明翰学派将文化研究从文学领域拓展到了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2. 强调跨学科性:伯明翰学派强调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性,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3. 注重实证研究:伯明翰学派倡导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观察和访谈等手段,深入了解文化现象的实质。
4. 批判性思维:伯明翰学派注重批判性思维,对现有文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四、英国文化研究的发展自伯明翰学派以来,英国文化研究不断发展壮大,涉及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泛。
在后续的发展中,英国文化研究逐渐形成了多个分支领域,如媒介研究、身份研究、性别研究等。
这些分支领域为英国文化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角和方法。
五、结论英国文化研究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英国历史上的伟大事迹与文化成就英国,这个拥有丰富历史和辉煌文化的国家,孕育了许多伟大的事迹和文化成就。
从希腊罗马时期开始,接着是中世纪的诺曼征服,再到现代的工业革命,英国历史上的伟大事迹一直伴随着其独特的文化成就。
本文将从历史和文化两个方面介绍英国的伟大事迹和文化成就。
一、历史上的伟大事迹1. 罗马时期的霸业古代罗马帝国的影响深远,而英国也曾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进入公元前1世纪以来,罗马人在不列颠岛上建立了繁荣的定居点,包括伦敦、巴斯和约克等城市。
这些定居点带来了古罗马文化和建筑风格,对英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2. 中世纪的诺曼征服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带领军队成功征服了英格兰,建立了诺曼王朝。
诺曼征服不仅带来了政治和社会变革,还促使英国与欧洲其他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此外,诺曼底大教堂和伯克街城堡等建筑也成为英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遗迹。
3. 伊丽莎白时代的海上霸权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英国国力逐渐崛起,成为欧洲的海上霸权。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带领船队成功环球航行并袭击了西班牙的殖民地。
这一时期的英国海上霸权奠定了后来英国殖民扩张的基础,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工业革命的开创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发动了一场以机械化为特征的工业革命,成为现代工业化的先驱。
如约翰·凯文兹发明的蒸汽机使得工厂的生产力得到大幅提升,从而推动了英国工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
这一革命性的变革不仅对英国,也对世界的工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化上的伟大成就1. 文学艺术的辉煌英国文学史上涌现出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的小说以及奥斯卡·王尔德的戏剧。
这些作品充满了智慧、情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引领了世界文学的发展潮流。
此外,英国还著名于绘画、音乐和戏剧等艺术领域,诞生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作品。
2. 科学的突破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也是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历史文化与社会向前发展英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是历经风雨依旧能够不断向前发展的国家。
在英国的历史和文化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英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探讨英国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因。
一、英国的历史文化英国的历史文化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
在古代时期,英国曾经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中世纪时期,英国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也逐渐成为欧洲文化的中心之一。
英国在文化上的成就是丰富多彩的。
从莎士比亚的作品到皇家慈善机构,英国的文化以其价值观和贡献而闻名于世。
英国的文化还包括音乐、电影、文学和建筑等方面。
音乐方面,英国出现了许多伟大的音乐家,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人的音乐在英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电影方面,英国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如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成为了全球热门的电影。
二、社会的向前发展英国的社会向前发展,首先得益于其良好的社会制度。
英国拥有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制度,能够确保人权和公正。
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也比较完善,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同时,英国的政府也注重保障民众的教育和健康,发展了一系列的人民福利措施。
在社会的向前发展中,英国也得益于其开放的市场经济。
在经济方面,英国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比较成熟,国内外投资比较自由,企业文化也比较开放。
这为英国在经济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金融方面,英国也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有着丰富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英国的社会发展还得益于其多元化和包容性。
英国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有不同种族、不同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人们生活在这个国家。
英国注重保护少数族裔和移民的权益,积极鼓励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交流。
三、英国的未来发展英国未来的发展也是值得期待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英国的产业结构也会不断变化。
基于这种变化,英国政府正在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促进未来的经济发展。
同时,英国政府也将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以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的英国史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回顾和深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的英国史研究。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学术环境的不断开放,英国史研究在中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英国史研究,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加,而且在研究内容、方法和视角上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本文将首先梳理改革开放初期至今的英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各个阶段的研究重点和变化趋势。
接着,本文将重点关注改革开放以来英国史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重要著作、论文和学术会议的发表,以及在这些研究中提出的新观点和新方法。
本文还将探讨改革开放以来英国史研究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在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情况。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英国史研究的回顾和总结,本文旨在揭示这一时期英国史研究的主要特点和趋势,评估其在中国学术界的贡献和影响,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也期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促进中英两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英国史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0年)的英国史研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大门逐渐向世界敞开,学术研究也开始逐渐摆脱过去的束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一时期,英国史研究在中国逐渐复苏并展现出了新的活力。
随着中英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和解读英国历史。
在这一阶段,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英国工业革命、英国政治制度、英国经济发展等方面。
学者们试图通过对这些领域的深入研究,来揭示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中国自身的改革开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与此同时,研究方法也开始逐渐多元化。
学者们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文献研究,而是开始尝试运用计量史学、口述历史、比较史学等新的研究方法,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揭示英国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改革开放初期的英国史研究还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学者开始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国际同行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合作,这不仅推动了中国英国史研究水平的提升,也为中国学者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声誉。
英国农村文化的历史演变和价值英国农村文化是英国人民最为珍视的文化形态之一,在英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反映了英国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更体现了英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变革。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和价值两个方面探究英国农村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一、历史演变英国农村文化来源于西方文明的土地文化,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在中世纪时期,欧洲大陆的城市发展迅速,但在英国,农村仍是主战场。
农村社会是英国传统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国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整个英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
城市地区得到了高速发展,而农村地区却面临着剧烈的萎缩。
大量农村居民涌向城市寻找工作机会,这也导致了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沦落。
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们重新发现了对农村文化的重视。
在20世纪初期,英国人民开始重新审视和发展农村文化,弘扬农村精神。
二、价值1.文化传承农村文化是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英国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智慧。
农村文化从历史中传承下来,代表了英国文化的根基和源头。
英国人民十分珍视农村文化的传承,用心保存和弘扬着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2.生态保护英国的农村地区自然环境优美,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英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通过保护农村文化,英国人民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农村文化传承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也是当今社会生态保护方向的重要途径之一。
3.经济发展农村文化在英国的经济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农村地区是英国主要的食品生产基地之一,弘扬农村文化有利于保障英国人民的食品供求,并促进该产业的发展。
同时,通过开发农村旅游业,能够更好地利用农村文化资源,实现经济和文化双丰收的目标。
4.社会凝聚力英国农村文化有着浓郁的社区文化特点,这也是英国社会凝聚力形成的基石之一。
通过传承弘扬农村文化,能够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增加彼此的信任感和互助意识,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英国文化研究的形成与发展英国文化研究是一门探究英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现象的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与英国社会的变迁以及国际学术交流密切相关。
英国文化研究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大英帝国时期。
当时,英国作为一个强大的殖民帝国,对世界各地的资源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个时期,一些学者开始对英国的历史和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以了解帝国的基础和影响力。
这些研究形成了英国文化研究的早期雏形。
20世纪初的英国文化研究以历史和文学为主要研究对象。
学者们致力于研究英国的历史演变和文学作品,探索英国的身份认同和民族意识。
这些研究不仅对英国内部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国际学术界提供了英国文化的研究范例。
在20世纪中叶,英国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始关注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这个时期,学者们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相结合,探讨文化与社会关系的互动。
他们认为,文化不仅仅是艺术和文学的表现,也是一种权力和意识形态的表达。
这种观点促使英国文化研究逐渐朝着批判的方向发展,关注社会阶级、性别、种族和权力问题。
20世纪后期,英国文化研究进一步扩展了研究领域,探讨了媒体、流行文化和全球化等新兴议题。
学者们开始研究电视、电影、音乐等大众文化的影响力,以及全球化对英国文化的影响和变革。
这些研究使英国文化研究走向了跨学科的方向,与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学科形成了相互借鉴和合作的关系。
目前,英国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多元化和多学科的领域。
学者们研究的对象包括文学、历史、社会、性别、种族、流行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
同时,英国文化研究也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对其他国家的文化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英国文化研究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与英国社会变迁和国际学术交流相互作用的过程。
从早期的历史和文学研究到后来的批判和跨学科研究,英国文化研究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为我们深入了解英国社会和文化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
英国骑士文化的历史与文化元素英国骑士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骑士文化代表了英国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英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和文化元素两方面来探讨英国骑士文化的历史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英国骑士文化的形成始于中世纪早期的游侠骑士。
游侠骑士在中世纪早期广泛存在,他们强调个人英勇和正义,往往以赞美武士精神和强调勇敢、诚实、无畏为核心价值观。
游侠骑士的存在,是由于当时贵族阶层配备的骑士团队数量不足。
随着时间的推移,骑士团队的配备逐渐增多,游侠骑士逐渐消失,但游侠骑士的价值观和文化却一直流传至今。
中世纪晚期,随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骑士文化开始发展成为一种正规的制度,开始出现骑士团体和盔甲骑士等。
骑士文化重视荣誉和忠诚,是一种把奉献和勇敢视为核心价值的文化。
当时的骑士们骑着华丽的战马,身穿铁甲,手持长矛和盾牌,是国家和君主的重要力量。
骑士文化因此成为政治和文化的象征,很快就风靡整个欧洲大陆,并在英国尤为流行。
二、文化元素1. 忠诚英国骑士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忠诚。
骑士应该忠诚于君主、荣誉和国家,为国家和荣誉而自豪并不遗余力地为之奋斗。
在中世纪,骑士们发誓要追随君主,尽心竭力地保卫国家和民族,并保持对权利和公正的忠诚。
忠诚也是骑士的代表性装备之一:骑士团队的盾牌上经常绘制躺着的狮子,象征着国王的忠诚和勇气。
在英国国徽和徽章中,狮子成为了代表忠诚的重要象征。
2. 荣誉荣誉是英国骑士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元素。
骑士追求荣誉,同时也需要维护荣誉的声誉。
荣誉在骑士文化中代表了更高的个人价值和社会地位,因此荣誉在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骑士的装备中,荣誉的象征是骑士的头盔。
头盔上用金属装饰表达了骑士的荣誉。
在比武竞赛和战争中,获胜者会在盾牌上钉上对方的盾牌、武器和头盔。
3. 优雅优雅也是英国骑士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
和法国贵族的浮华截然不同,英国骑士在陈设和生活方式方面注重简洁和品味,以免艺术上的过度夸张破坏了骑士的尊严。
英国历史和文化英国包括大不列颠(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是欧盟成员国之一。
它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国是由不列颠群岛中大部分岛屿组成的,其中第一大岛是大不列颠,第二大岛上有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
苏格兰西部沿海有一个叫做赫布里底的大群岛。
苏格兰本土的东北沿海有奥克尼群岛和萨得兰群岛。
上述这些群岛都与本土有行政上的关系,但爱尔兰海上的马恩岛以及大不列颠与法国之间的海峡群岛则基本上自治,不是联合王国的组成部分。
英国的面积大约为242500平方公里(93600平方英里),从南部海岸到苏格兰的最北部差不多将近1000公里(约600英里),横向最宽处差不多将近500公里(约300英里)。
“Britain”这个词起源于希腊和拉丁词,而最终可能追溯到凯尔特语。
尽管用“史前时期”这一尺度来衡量时,凯尔特人也是稍后才来到不列颠群岛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创造了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筑遗址和圆形巨石阵这样的著名历史遗迹),但是有关英国历史的文字记载毕竟还是从讲述凯尔特人开始的。
“凯尔特”这个词语相当普遍地经常用来区分不列颠群岛的早期居民和后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侵者。
罗马人的统治从公元43年起延续了300多年。
在罗马人于408年最后撤走之前,该岛开始遭到来自北欧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侵扰,经历了一段日趋混乱的时期。
“England”这个词正是从“Angles”而来的。
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侵扰逐步变成了定居,并建立了许多小王国。
不列颠人在如今的威尔士和康沃尔地区独立生存下去。
这些小王国中出现了力量较强称霸全国的王国,先是在北方(诺森布里亚王国),然后在中部(麦西亚王国),最后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国)。
但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海盗接着入侵英国并定居下来,尽管在10世纪时西撒克斯王朝曾击败过入侵的丹麦人并一度称霸英格兰的广大区域。
1066年发生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
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国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此定居。
《英国历史与文化专题研究》教学大纲英国研究中心课程综述:在上学期《英国研究导论》的基础上,本学期将结合具体研究主题,集中分析一些具有高度学术价值的英国社会历史文化的研究课题。
本课程以串讲形式,组织英国历史与文化研究领域相关学者结合自身学术研究兴趣与英国研究学界的最新学术发展方向,以主题介绍与研究案例分析的形式向学生逐次介绍英国历史与文化研究的重大问题与前沿问题,以帮助学生在研究生学习的初始阶段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研究兴趣、强化学术意识。
授课教师:高健博士、陈琦博士、王欣博士、李阳博士、周小舟博士、顾悦博士、熊颖哲博士;授课方式:本课程以独立讲座的形式,由授课老师以串讲方式展开,初定时间为周四下午2:50至4:20。
授课时间可以根据不同教师的时间安排做相应调整。
课堂教学时间由三部分构成:同学就相关主题做主题发言、教师授课、课堂自由提问与讨论。
评估方式:本课程学生最终成绩由两部分构成:1)期末学术论文(70%);2)课堂主题陈述与讨论(30%)主题一英国现代思想资源及其对美国文化的辐射作用英国思想史最为璀璨辉煌的阶段大抵始于17世纪初期理性主义的开端,终结于19世纪中期出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这一时期英国理性主义思想文化对现代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就世界范围而言,英国理性主义是现当代资本文明的核心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其对美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
推荐阅读:1)《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钱乘旦、陈晓律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
其中关于英国理性主义传统的梳理非常值得借鉴。
2)《英国政治思想史》,阎照祥著,人民出版社,2010年。
(此书梳理了英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虽然流于表浅,但是可以最为参考之用)3)《通向自由之路》,陈祖洲著,2012年,南家大学出版社。
4)《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钱满素,2008年,三联书店。
5)Bailyn, Bernard. The Ideological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ISBN 0-674-44301-26)Gura, Philip F.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 A History. New York: Hill and Wang, 2007: 87)Bannister, Robert C. Social Darwinism: Science and Myth in Anglo-American Social Thought (1989)主题二文化外交与英国国家形象塑造就外交领域而言,公共外交(文化外交)是继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之后,日益受到外交学界高度重视的外交手段与方式,其独特的传导效应在全球化交流的时代对于一国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营造有利的国际氛围、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与权权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英国作为先发资本主义国家,在传播本国文化、塑造英国国家形象、开展有效的文化外交等领域具有极为丰富的成果与成功的经验。
本主题将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什么是公共外交?公共外交与新闻传播的关系是什么?其与文化外交存在怎样的区别?软权力的基本概念是什么?英国在文化外交领域具有哪些成功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如何客观衡量英国的软权力及其历史效益?英国文化外交对我国文化战略具有怎样的借鉴意义?推荐阅读:(所有图书在英国研究中心阅览室都可查阅)1)《公共外交概论》,韩方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2)《媒体应对——公共外交的传播理论与实务》,欧亚、王朋进著,时事出版社,2011年。
3)《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李智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公共外交——舆论时代的外交战略.,(日)金子将史等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一章,第四章。
5)《文化主权与国家文化软实力》,艺衡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6)关于英国文化外交与公共外交的一系列文章,以邮件形式发送给同学。
主题三:工业革命以来英国金融体系与国际金融体系的互动关系、及其对英国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中央银行的国家。
英国的中央银行,即英格兰银行,自成立伊始,就发挥着汇聚民间与海外金融资源、并促使其与政府财政政策对接的作用。
这样,自17世纪末开始,金融、工业、军事、和政府的财政政策密切互动,自成体系,催生了工业革命的技术与产业变革。
182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英国凭借其以英格兰银行为核心的银行体系和以伦敦金融中心为核心的证券体系,建立起完整的英国金融体系,进而在19世纪中期主导建立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体系:金本位制。
1920年代,金本位制彻底瓦解,国际金融体系暂时陷入失序状态,此时英国中央银行转变职能,通过垄断纸币的发行而决定货币供应量,进而成为决定政府货币政策的机构。
此时,现代意义的货币政策出现了,进而现代意义的财政政策和宏观经济学理论才相继出现。
此后,英国金融体系经历了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的演化,并在1999年以后形成了与欧元区和欧洲中央银行的有趣关系。
考察英国金融体系自17世纪末英格兰银行的建立以后,与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欧元区体系的互动关系,不仅可以深入理解英国金融体系的演进历程与运作特点,而且可以理解英国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独特之处。
推荐阅读:(以下所有图书在上海图书馆均可查到)1) Roderick Floud ed., 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Modern Britain, vol. 1: Industrialization, 1700-1860;vol. 2: Economic Maturity, 1860-1939; vol. 3: Structural Change and Growth, 1939-200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2005;2) David Cobham, The Making of Monetary Policy in the UK, 1975-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2002;3) Mike Buckle & John Thompson eds., The UK Financial System: Theory and Practice, Manchester UniversityPress, 2004;4) Douglas Wass, Decline to Fall: the Making of British Macro-Economic Policy and the 1976 IMF Crisis, OxfordUniversity Press, 2008;5) Mark E. Duckenfield, Business and the Euro: Business Groups and the Politics of EMU in Germany and theUnited Kingdom, Palgrave Macmillan, 2006.6) Marc Flandreau e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Histo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System and Anarchy,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20037) Niall Ferguson, The Ascent of Money: A Financial History of the World, the Penguin Press, 20088) Charles P. Kindleberger, A Financial History of Western Europe, George Allan & Unwin, 1984主题四:1689年以来英国政党体系、国会、内阁行政体系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自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工业革命之后,高度发达、竞争激烈的工商业经济促使社会成员在职业分工的基础上不断分化,形成贫富各异的不同社会群体;这些群体推举能够代表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政治活动家,建立高度组织化的政党,为争夺国会席位而展开竞选;在英国国会大选中获取多数席位的政党,则组建内阁,控制行政权。
这样,英国在1689年的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的基础上,形成了政党体系、国会选举与代议活动、内阁行政体系三位一体的政治体系基本框架。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主宪政体制,而其重要基石,就是竞争共存的多元政党体系,因为现代意义的政党是连接高层政治与社会大众的组织纽带。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现代意义的政党和议会党团体系的国家。
从最早的托利党与辉格党的对立,到19世纪近百年间自由党与保守党的竞争,再到20世纪上半期以来保守党、工党、和自由党之间的争夺,英国政党体系的演变历程引人注意。
从观察英国政党体系的历史变迁入手,考察英国自1689年以来政党、国会、内阁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结构与进程,可以较为系统准确地把握英国政治制度的全貌与根本特征。
推荐阅读:(以下所有图书在上海图书馆均可查到)1) Paul Webb, The Modern British Party System, SAGE Publications, 2000;2) Eric J. Evans, Political Parties in Britain, 1783-1867, Methuen, 1985;3) Stephen Ingle, The British Party System: an Introduction, Routledge, 2008;4) A. M. Gamble, The British Party System and Economic Policy: 1945-1983, Clarendon Press, 1984;5) K. D. Ewing, The Cost of Democracy: Party Funding in Modern British Politics, Hart Publishing, 2007;6) David Seawright, The British Conservative Party and One Nation Politics, The Continuum InternationalPublishing Group Inc., 2010;7) Simon Lee ed., The Conservatives under David Cameron: Built to Last? Palgrave Macmillan, 2009;8) Noel Thompson, Political Economy and the Labour Party: the Economics of Democratic Socialism, 1884-2005,2nd edition, Routledge, 2003;9) Philip Norton, Parliament in British Politics, Palgrave Macmillan, 2005;10) Moyra Grant, The UK Parliament,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9;11) Stephen Buckley, The Prime Minister and Cabinet,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612) Mark Garnett and Philip Lynch, Exploring British Politics, Pearson Longman, 2007;13) Gillian Peele, Governing the UK: British Politics in the 21st Century, 4th Edition,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414) Ian Marsh, Policy Making in a Three Party System: Committees, Coalitions, and Parliament, Methuen, 1986主题五:1840年以来的英国对华政策与中英关系英国人发动的鸦片战争撞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中国极不情愿地告别古代东亚地区的“朝贡-册封”体系,融入现代民族国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