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手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05)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20.24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环境空气和废气第一节环境空气采样分类号:G1一、填空题1.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W _______________ pm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W _______________ pm 的颗粒物。
②答案:100 102.氮氧化物是指空气中主要以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的总称。
②答案:一氧化氮二氧化氮3.从坏境空气监测仪器采样I I或监测光束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出采样口或监测光束距离的一一倍以上。
③答案;两4.气态污染物的直接采样法包拾___________ 采样、 __________ 采样和 __________ 采样。
③答案:注射器采气袋固定容器法5.气态污染物的有动力采样法包拾:__________ 法、 __________ 法和 __________ 法。
③答案;溶液吸收填充柱采样低温冷凝浓缩6.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彖参数主要有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湿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等。
③答案:风速风向温度7.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采样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 法和 _________ 法。
③答案:滤料自然沉降8.在坏境空气采样期间,应记录采样___________ 、 ________ 、气样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①答案:流量时间9.在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时,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滤膜的毛面向上;采样后应检查确定滤膜无___________ ,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清晰,否则该样品膜作废,需要重新采样。
①答案:针孔破损破裂10.使用吸附采样管采集坏境空气样品时,采样前应做____________ 试验,以保证吸收效率或避免样品损失。
①答案;气样中污染物穿透11.环境空气24 h连续采样时,采样总管气样入I I处到采样支管气样入【I处之间的长度不得超过_____ m,采样支管的长度应尽可能短,一般不超过 ________ mo①答案:3 0.512.在地球表面上约kin的空间为均匀混合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层。
1.《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194-2017)修改单3.9所指气态污染物浓度为参比状态下浓度的有哪些污染物?哪些污染物浓度为监测时大气温度和压力下的浓度?(分别举5个例子)。
答案: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浓度为参比状态下的浓度;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总悬浮颗粒物及其组分铅、苯并[a]芘等浓度为监测时大气温度和压力下的浓度。
2.什么是二次污染物?答案:二次污染是指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3.简述大气颗粒物采样的仪器组成。
答案:大气颗粒物采样的仪器装置由采样夹(固定滤膜)、流量计、抽气泵、定时器等组成。
4.简述颗粒物手工采样所使用滤膜的技术要求。
答案:采样滤膜可选用玻璃纤维滤膜、石英滤膜等无机滤膜或聚氯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混合纤维素等有机滤膜。
滤膜应厚薄均匀,无针孔、无毛刺。
PM10滤膜对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99%,PM2.5滤膜对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99.7%。
5.论述采集大气样品的常用布点方法。
答案:采集大气样品的常用布点方法有几何图形布点法和功能区布点法两类。
几何图形布点法中常用的几何图形有同心圆、扇形、均匀网格。
功能区布点是将监测区域划分为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交通稠密区、清洁区等,再在不同功能区中适当布点。
6.直接采样法和富集采样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答案:直接采样法适用于:①被测组分浓度高;②分析方法灵敏度高。
富集采样法适用于:①被测组分浓度低;②分析方法灵敏度不够高。
7.简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原则。
答案:(1)代表性: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水平和变化规律,客观评价城市、区域环境空气状况,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满足为公众提供环境空气状况健康指引的需求。
(2)可比性:同类型监测点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各个监测点获取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试题1《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 2005)中规定的24 h 连续采样,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所有气态污染物的采样。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错了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2正确得分 1.00/1.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 一1996)中季平均值指任何一季的月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错了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3正确得分 1.00/1.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产污系数是指在正常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产生污染活动的单位强度(如重量、体积和距离等)所产生的原始污染物量。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对了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4正确得分 1.00/1.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S 形皮托管的测孔很小,当烟道内颗粒物浓度大时易被堵塞。
所以它适用于测量较清洁的排气装置。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错了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5正确得分 1.00/1.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用U 形压力计可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的全压和静压。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对了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6正确得分 1.00/1.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在固定污染源管道中流动的气体同时受到三种压力的作用,即全压、静压和动压。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错了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7正确得分 1.00/1.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在采集固定污染源的气体样品时,烟尘采样嘴的形态和尺寸不受限制。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错了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8正确得分 1.00/1.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在固定污染源采样中,当管道内压力比大气压力大时,静压为正,反之,静压为负。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对了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9正确得分 1.00/1.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固定污染源监测中,因为气体流速与气体动压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可根据测得的动压计算气体的流速。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错了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10正确得分 1.00/1.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按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的规定,我国以控制无组织排放所造成的后果来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督和限制。
《环境空气质量手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练习题《环境空气质量手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05)一、填空题1、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要获得1h平均浓度值,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于;要获得日平均浓度值,气态污染物的累计采样时间应不少于,颗粒物的累计采样时间应不少于。
答案:45min 18h 12h2、24小时连续采样指24小时连续采集一个环境空气样品,监测污染物浓度的采样方式。
答案:日平均3、硫酸盐化速率采样是将用浸渍过的玻璃纤维滤膜(碱片)曝露于环境空气中,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硫酸雾等与浸渍在滤膜上的碳酸钾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而被固定的采样方法。
答案:碳酸钾溶液4、滤膜一般使用和两种类型。
答案:超细玻璃纤维滤膜; 有机纤维膜5、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中,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滤膜,将滤膜的采样面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带中。
答案:向里对折两次。
6、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中,应定期更换尘过滤膜,一般每周,及时更换干燥器中的硅胶,一般干燥器硅胶有变色者,需更换。
答案:1次,1/2。
7、有动力采样器在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进行检查,不得漏气。
答案:气密性。
8、环境空气手动采样时,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采样总管、采样支管、引风机、气体样品吸收装置及等组成。
答案:采样头,采样器9、环境空气24小时连续采样的气样吸收装置为,在规定采样流量下,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瓶的阻力应为kPa,吸收瓶玻板的气泡应分布均匀。
答案:多孔玻璃筛板吸收瓶(管),6.7±0.710、进行SO2及NO2 手动连续采样时,SO2和NO2吸收瓶在加热槽内最佳温度分别为℃之间及℃之间,且在采样过程中保持恒定。
答案:23~29,16~2411、环境空气手动采样包括24小时连续采样、、三种模式。
答案:间断采样,无动力采样12、环境空气24小时连续采样流量应设定在之间,间断采样流量范围为。
答案:(0.20±0.02)L/min,0.10~1.00L/min13、颗粒物采样器分为大流量采样器和中流量采样器两种,前者采样流量一般为;后者一般为。
XXXX检测有限公司采样岗位上岗证考核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194考核试题XXXX检测有限公司20XX年XX月XX日考核结果说明:①本试题依据国家现行有效的监测技术规范、分析标准中要点进行编制;②本试题适用于部门人员日常考核和上岗证考核;③当国家相关标准更新时,应及时对试题进行修订更新;④本试题考核结果作为年终员工工作评价材料,计入员工技术档案。
一、填空题1.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指在监测点位上用采样装置采集一定时段的环境空气样品,将采集的样品在实验室分析、处理的过程。
2.溶液吸收采样法指利用空气中被测组分能迅速溶解于吸收液或能与吸收液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采集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的采样方法。
3.吸附管采样法指利用空气中被测组分通过吸附、溶解或化学反应等作用被阻留在固体吸附剂上的原理,采集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的采样方法。
4.滤膜采样法指采用不同材质滤膜采集空气中目标污染物的采样方法。
5.滤膜-吸附剂联用采样法指将滤膜和吸附剂联合使用,同时采集环境空气中以气态和颗粒物并存的污染物的采样方法。
6.直接采样法指将空气样品直接采集在合适的气体收集器内的采样方法。
7.采样口距地面高度在 1.5~15 m 范围内,距支撑物表面 1 m 以上。
有特殊监测要求时,应根据监测目的进行调整。
8.溶液吸收采样法适用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氧化物、臭氧等气态污染物的样品采集,采样系统主要由采样管路、采样器、吸收装置等部分组成。
9.常见的吸收管装置主要有气泡吸收管(瓶)、多孔玻板吸收管(瓶)和冲击式吸收管(瓶)等。
10.吸附管采样法适用于汞、挥发性有机物等气态污染物的样品采集。
11.滤膜采样法适用于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等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监测及成分分析,以及颗粒物中重金属、苯并[a]芘、氟化物(小时和日均浓度)等污染物的样品采集。
12.直接采样法适用于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总烃等污染物的样品采集,常用于空气中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所用分析方法灵敏度较高的情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第一章环境空气和废气第一节环境空气采样一、填空题1、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um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um的颗粒物..2、氮氧化物是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的总称..3、从环境空气监测仪器采样口或监测光束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出采样口或监测光束距离的两倍以上..4、气态污染物的直接采样法包括注射器采样、采气袋采样和固定容器采样..5、气态污染物的有动力采样法包括溶液吸收法、填充柱采样法和低温冷凝浓缩法..6、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等..7、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采样方法主要有:滤料法和自然沉降法..8、在环境空气采样期间;应记录采样流量、时间、气样温度和压力等参数..9、在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时;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针孔和破损;滤膜的毛面向上;采样后应检查确定滤膜无破裂;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清晰;否则该样品膜做废;需要重新采样..10、使用吸附采样管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采样前应做气样中污染物穿透试验;以保证吸收效率或避免样品损失..11、环境空气24h连续采样时;采样总管气样入口处到采样支管气样入口处之间的长度不得超过3m;采样支管的长度应尽可能短;一般不超过0.5m..12、在地球表面上空约80km的空间为均匀混合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层..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地球表面上空12m范围;叫对流层;特别是地球表面上2km的大气层受人类活动及地形影响很大..13、一般用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采样的多孔玻板吸收瓶管的阻力应为 6.0±0.6kPa..要求玻板2/3面积上发泡微细而且均匀;边缘无气泡逸出..14、短时间采集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样品时;U形玻板吸收管内装10ml吸收液;以0.5L/min的流量采样;24h连续采样时;多孔玻板吸收管内装50ml吸收液;以0.2-0.3L/min的流量采样;连续采样24h..15、短时间采集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样品时;取两支内装10.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和一支内装5-1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瓶液柱不低于80mm;以0.4L/min的流量采气4-24L..16、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空气中的颗粒物;每次称空白滤膜或尘滤膜的同时;称量两张标准滤膜..若标准滤膜称出的重量与原始重量之差在±5mg中流量为0.5mg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称量合格;数据可用..1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氟化物以F计是指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1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铅pb是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二、判断题1、环境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中所指的特定工业区不包括1998年以后新建的任何工业区..2、我国规定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状态..3、监测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时;要获得1h的平均浓度;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于45min..4、环境空气采样中;使用气袋采样时;使用前气袋应用现场气样重复洗涤三次..5、环境空气采样时;干燥器中的硅胶有1/2变色就应该更换..6、环境空气监测中;采集有机成分的滤膜不宜进行称重..7、空气样品的24h连续采集中;在采样总管上;二氧化硫进气口应先于二氧化氮进气口..8、一般情况下;环境空气中臭氧尝试在中午至下午3点钟左右达到最高;夜里最低..9、用注射器采集的环境空气样品的存放时间不宜太长;在采集当天完成分析..10、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环境空气监测点周围的建设情况应该相对稳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有新的建筑工地出现..11、环境空气采样时;某个化合物的浓缩效率或采样效率与采样体积有关;是大采样体积越大;浓缩率越高..12、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填充柱的吸附效率受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大;一般温度升高;最大采样体积减少..13、进行24h环境空气采样时;进气口不要紧靠采气管管口;以免吸入部分从监测亭排出的气体;否则会使监测结果偏低..14、采集二氧化氮样品中;当采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时;此时一氧化氮的氧化系数为0.68..15、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0.250mg/m3时;会对氮氧化物的测定产生负干扰..16、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测定金属元素的样品要用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采集..17、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对空气中0.3u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18、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在气流速度为0.45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19、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一类区和三类区之间缓冲带宽度不小于500m;其他类别功能区之间的缓冲带宽度不小于300m..20、位于缓冲带内的污染源;应根据其环境空气质量要求高的功能区的影响情况;确定该污染源泉执行排放标准的级别..21、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监测的采样亭是安放采样系统各组件、便于采集的固定场所..一般面积不应小于5m2..22、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监测的采样头、进气口距采样亭顶盖上部的距离应为1-2m..23、环境空气采样器的临界限流孔的流量应定期校准;每月1次;其误差应小于5%..2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定HJ/T194-2005中规定的24h连续采样;适用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苯并a芘、氟化物、铅的采样..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季平均值指任何一季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2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植物生长季平均值指任何一个植物生长季平均浓度的算数均值..三、选择题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中的二类功能区是指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2、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50米范围内不能有明显的污染源;不能靠近炉、窑和锅炉烟囟..3、在环境空气监测点采样口周围270度空间;环境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如果采样管的一边靠近建筑物;至少在采样口周围要有180度弧形范围的自由空间..4、环境空气采样中;自然沉降法主要用于采集颗粒物粒径大于30um的尘粒..5、除分析有机物的滤膜外;一般情况下;滤膜采集样品后;如不能立即称重;应在4℃条件下冷藏保存..6、分析有机成分的滤膜采集后应立即放入-20℃冷冻箱内保存至样品处理前..7、在无动力采样中;一般硫酸盐化速率及氟化物的采样时间为7-30天..8、在环境空气污染物无动力采样中;要获得月平均浓度值;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于15天..9、在进行二氧化硫24小时连续采样时;吸收瓶在加热槽内最佳温度为23-29℃..10、利用间断采样法采集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样品时;在采样流量为0.5L/min时;装有1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的阻力应为4.7±0.7Kpa;且采样时吸收瓶玻板的气泡应分布均匀..11、应使用经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的大气采样器;使用前必须经过流量校准;流量误差应不大于5%..12、环境空气连续采样时;采样流量应设定在0.20±0.02L/min之间;流量计及临界限流孔的精度应不低于2.5级..13、PM10采样器是将大于10um的颗粒物切割除去;但这不是说它将10um的颗粒物能全部采集下来;它保证10um的颗粒物的捕集效率在50%以上即可..14、用采气管以置换法采集环境空气样品;如果使用二联球打气;应使通过采气管的被测气体量至少为管体积的6-10倍..15、当选用气泡吸收管或冲击式吸收管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应选择吸收效率为90%以上的吸收管..16、当选用填充柱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若在柱后流出气中发现被测组分浓度等于进气浓度的5%时;通过采样管的总体积称为填充柱的最大采样体积..17、环境空气样品采集中;用于大流量采样器的滤膜;在线速度为60cm/s时;一张干净滤膜的采样效率应达到97%以上..18、用皂膜流量计进行流量计校准时;皂膜上升的速度不宜超过4cm/s;而且气流必须稳定..19、用内装1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集氮氧化物;以0.4L/min流量采样时;玻板阻力为4-5KPa;通过玻板后的气泡应分散均匀..20、用内装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采集氮氧化物;以0.2L/min流量采样时;玻板阻力为5-6Kpa;通过玻板后的气泡应分散均匀..21、采用重量法测定TSP时;若TSP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本方法不适用..22、大流量采样器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采样口的抽气速度为0.3m/s..23、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在气流速度为0.45m/s时;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 ;每平方厘米滤膜失重不应大于12ug.24、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18h的采样时间..25、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12h的采样时间..26、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中要求;一、二类功能区面积不得小于4km2..27、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监测的采样温度应维持在25±5℃..28、环境空气24h连续采样器的计时器在24h内的时间误差应小于5min..29、用经过检定合格的流量计校验环境空气24h连续采样系统的采样流量;每月至少1次;每月流量误差应小于5%..30用于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的吸收瓶;其阻力应每月测定一次;当测定值与上次测定结果之差大于0.3KPa时;应做吸收效率测试;吸收效率应大于95%;否则不能继续使用..四、问答题1、简述环境空气监测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答:监测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是:1在监测范围内;必须能提供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质量信息..2监测网络应考虑获得信息的完整性..3以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为基础;根据监测的目的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寻求优化的、可操作性强的监测方案..4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考虑影响监测点位的其他因素..2、简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一般原则..1点位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应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空气污染水平和变化规律..2应考虑各监测点之间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各个监测点取得的监测资料具有可比性..3各行政区在监测点位的布局上尽可能分布均匀;以反映其空气污染水平及规律;同时;在布局上还应考虑能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空气污染源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4应结合城市规划考虑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布设;使确定的监测点位能兼顾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3、环境空气样品的间断采样的含义是什么答:指在某一时段或1h内采集一个环境空气样品;监测该时段或该小时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平均深度所采用的采样方法..4、简述什么是环境空气的无动力采样..答:指将采样装置或气样捕集介质暴露于环境空气中;不需要抽气动力;领先环境空气中待测污染物分子的自然扩散、迁移、沉降等作用而直接采集污染物的采样方式..5、环境空气24h连续采样时;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答: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样头、采样总管、采样支管、引风机、气体样品吸收装置及采样器等组成..6、用塑料袋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答:充足气后;密封进气口;将其置于水中;不应冒气泡..7、新购置的采集气体样品的吸收管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答:将吸收管内装适量的水;接至水抽气瓶上;两个水瓶的水面差为1m;密封进气口;抽气至吸收管内无气泡出现;待抽气瓶水面稳定后;静置10min;抽气瓶水面无明显降低..8、环境空气中颗粒物采样结束后;取滤膜时;发现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说明什么问题应如何处理答:表示采样时漏气;则本次采样作废;需要重新采样..第二节污染源采样一、填空题1、对除尘器进出口管道内气体压力进行测定时;可采用校准后的标准皮托管或其他经过校正的非标准型皮托如s型皮托管;配U形压力计或倾斜式压力计进行测定..2、按等速采样原则测定锅炉烟尘浓度时;每个断面采样次数不得少于3次;每个测点连续采样时间不得少于3min;每台锅炉测定时所采集样品累计的总采气量应不少于1m3;取3次采样的算术均值作为管道的烟尘浓度值..3、采集烟尘的常用滤筒有玻璃纤维滤筒和刚玉滤筒两种..4、烟尘测试中的预测流速法;适用于工况比较稳定的污染源..5、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等速采样的原理是:将烟尘采样管由采样孔插入烟道中;采样嘴正对气流;使采样嘴的吸气速度与测点处气流速度相等;并抽取一定量的含尘气体;根据采样管上捕集到的颗粒物量和同时所取的气体量;计算排气中颗粒物浓度..6、在烟尘采样中;形状呈弯成900的双层同心圆管皮托管;也称标准型皮托管..7、在矩形烟道内采集烟尘;若管道断面积<0.1m2;且流速分布比较均匀、对称并符合断面布设的技术要求时;可取断面中心作为测点..8、蒸汽锅炉负荷是指锅炉的蒸发量;即锅炉每小时能产生多少吨的蒸汽;单位为t/h..9、测定锅炉烟尘时;测点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垂直管段;并不宜靠近管道弯头及断面形状急剧变化的部位..测点位置应在距弯头、接头、阀门和其他变径管段的下游方向大于6倍直径处..10、用S形皮托管和U形压力计测量烟气的压力时;可将S形皮托管一路出口嘀喷射乳胶管与U形压力计一端相连;并将S形皮托管插入烟道近中心站;使其测量端开口平面平行于气流方向;所测的压力为静压..11、通常在风机后的压入式管道中进行烟尘采样;管道中的静压和动压都为正;全压为正..12、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主要受燃烧方式、锅炉运行情况和煤的性质等因素影响..13、在蒸汽锅炉煤耗量核定的计算公式中;与计算有关的参数有锅炉给水量、蒸汽锅炉煤耗量核定系数..14、测定烟气含湿量的方法有干湿球法、重量法和冷凝法..15、当被测烟道为高温或有毒气体;且测点处又为正压时;应采用带有闸板阀的密封采样孔..16、烟气温度的测定中;常用水银玻璃温度计、电阻温度计和热电偶温度计..17、二氧化硫产污系数的计算公式中;与计算有关的参数有:煤收到基硫分含量和燃煤中硫的转化率..18、用吸收瓶正式采集烟气样品前;要让排气通过旁路吸收瓶;采样5min;将管路内的空气置换干净..19、使用真空瓶或注射器进行烟气采样;应详细记录现场大气压、环境温度以及工况运行条件..二、判断题1、产污系数是指在正常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产生污染活动的单位强度如重量、体积和距离等所产生的原始污染物量..√2、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T5468-1991中规定;对排放浓度的测试必须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的情况下进行..√3、S型皮托管的测孔很小;当烟道内颗粒物深度大时易被堵塞..所以它适用于测量较清洁的排气装置..×4、用U形压力计可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的全压和静压..√5、在固定污染源管道中流动的气体同时受到三种压力的作用;即全压、静压和动压..×6、在采集固定污染源的气体样品时;烟尘采样嘴的形态和尺寸不受限制..√7、烟尘采样时如果采样速度小于采样点的烟气速度;所测定的样品深度会高于实际浓度..√8、在固定污染源采样中;当管道内压力比大气压力大时;静压为正;反之;静压为负..√9、工业锅炉是我国重要的热能动力设备;它包括压力≤2.45MPa;容量≤65t/h的工业用蒸汽锅炉、采暖热水锅炉、民用生活锅炉、自备/热电联产锅炉、特种用途锅炉和余热锅炉..√10、气态或蒸汽态有害物质在烟道内分布一般是均匀的;所以;可在靠近烟道中心位置采样;也不需要等速采样..√11、由烟道中抽取一定体积的烟气;使之通过装有吸湿剂的吸湿管;吸湿管的增重即为已知排气中含有的水分含量..由此可以确定烟气中的水分含量..√12、用S形皮托管测定烟道内压力时;面向气流的开口测得的压力为全压;而背向气流开口处测得的压力大于静压..×13、烟疲乏内单位体积气体所具有的动能;是气体流动的压力..由于动压仅作用于气体流动的方向;动压恒为正值..√14、烟道中全压和静压有正负值之分..√15、烟气测试中;所采集的有害气体不同;对采样管加热的温度要求也不同..√16、采集烟气时;采样期间应保持流量恒定;波动范围应不大于±15%..×17、在烟气采样时;可以用不锈钢材质的采样管来采集烟气中的氰化氢和硫化氢气体..√18、烟气测试中;采样时间视待测污染物浓度而定;每个样品采样时间一般不少于5min..×19、固定污染源监测中;因为气体流速与气体动压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可根据测得的动压计处气体的流速..×2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规定;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指一定高度的排气筒在任何1h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21、根据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过量空气系数是指燃料燃烧时理论空气需要与实际空气要量之比值..×22、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中的排放标准;同时适用于以生活垃圾为燃料的火电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三、选择题1、锅炉烟尘排放与锅炉负荷有关;当锅炉负荷增加特别是接近满负荷时;烟尘的排放量常常随之增加..2、测定烟气流量和采集烟尘样品时;若测试现场空间位置有限、很难满足测试要求;应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采样;但采样断面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1.5倍;并应适当增加测点的数量..3、烟尘采样管上的采样嘴;入口角度应不大于45°;入口边缘厚度应不大于0.2mm;入口直径偏差应不大于±0.1mm;其最小直径应不小于5mm..4、为了从烟道中取得有代表性的烟尘样品;必须用等速采样方法..即气体进入采样嘴的速度应与采样点烟气速度相等..其相对误差应控制在10%以上..5、根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GB13223-2003对火电厂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应在机组运行负荷的75%以上时进行..6、对于单位发电量来说;同样灰分或硫分的煤;发热量高的;燃煤量少;产生的污染物也就少..7、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中规定;实测的火爆发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必须进行折算;燃煤锅炉按过量空气系数折算值a为1.4进行折算..8、烟气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进行漏气检查..对不适于较高减压或增压的监测仪器;方法是先堵住进气口;再打开抽气泵抽气;当2min内流量指示降至0时;可视为不漏气..9、根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火电厂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量按全厂建设规模计算;所采用高度以240m为极限..由于地形和当地大气扩散条件需要;烟筒的实际建造高度超过该高度时;仍按该高度计算..10、在一定湿度时;气溶胶或雾状样品粒径远大于分子;所以气溶胶或雾状颗粒物在烟道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11、采集烟气中氟化物时;不能用硬质玻璃或者石英材质的采样管采样..12、燃煤锅炉烟尘及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核定技术规范物料衡算试行HJ/T69-2001适用于额定蒸发量≤65t/h的固定蒸汽锅炉和额定热供率≤116MW的固定式热水锅炉烟尘及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污染管理..四、问答题1、简述固定污染源移动采样的含义..答:用一个滤筒在已确定的采样点上移动采样;各点采样时间相等;由此可求出采样断面的平均浓度..2、简述在锅炉烟尘测试时;鼓风、引风和除尘系统应达到的要求..答:鼓风、引风系统完整、工作正常、风向的调节应灵活、可调..除尘系统运行正常、不堵灰、不漏风、耐磨涂料不脱落..3、什么是动压平衡等速采样答:利用装置在采样管上的孔板差压与皮托管指示的采样点气体动压相平衡来实际等速采样..4、简述烟尘采样中的移动采样、定点采样和间断采样之间的不同点..答:移运采样:是一个滤筒在已确定的各采样点上移动采样..各点采样时间相等;求出采样断面的平均浓度..定点采样:是分别在每个测点上采一个样;求出采样断面的平均浓度;并可了解烟道断面上颗粒物浓度变化状况..间隔采样:是对有周期性变化的排放源;根据工况变化及其延续时间分段采样;然后求出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5、过剩空气数a值愈大;表示实际供给的空气量比燃料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愈大;炉膛里的氧气就愈充足..空气系数是否愈大愈好;愈有利于炉膛燃烧为什么答:当过剩空气系统过大时;则会因大量冷空气进行炉膛;而使炉膛温度下降;对燃烧反而不利..6、已知烟道截面积F和工况下湿排气平均流速Vs ;试写出工况下湿排气流量Qs的计算公式和单位..答:Qs =Vs×F×3600m3/h7、简述燃煤工业锅炉中排污系数的物理意义..答:每耗用一吨煤产生和排放污染物的量..8、简述干湿球法测定烟气含湿量的原理..答:使烟气在一定的速度下通过干、湿温度计;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读数和测点处烟气的压力;计算出烟气的水分含量..9、计算除尘器效率的公式分别有:1η%=Cj -Cc/Cj×100%2η%=Cj -Qj-Cc×Qc/Cj×Qj×100%3η=η1+η2-η1×η2试问以上三个计算公式;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答:1式用在除尘器系统无漏风时;2式用在除尘器系统有漏风时;3式用在两级除尘器串联时..二无组织排放采样一、填空题1、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测时;可实行连续1h 采样;或者实行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2、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时;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排放负荷应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或者至少要处于正常生产和排放状态..3、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规定;进行大气无组织排放监测时;应考虑大气稳定度的气象因素..大气稳定度等级的划分一般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六个级别..二、判断题1、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适用于环境监测部门为实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附录C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状况进行的监测;不适用于各污染源单位为实行自我管理而进行的同类监测..×2、按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规定;我国以控制无组织排放所造成的后果来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督和限制..√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规定;要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设监控点..同时在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以监控点同参照点的浓度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值来限制无组织排放..√4、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无组织排放的采样方法按照配套标准分析方法中适用于无组织排放采样的方法执行√5、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6、工业窑炉、炼焦炉和水泥厂的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点的设置;应统一按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中的要求进行..×7、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规定;在无组织排放监测中;所测得的监控点的浓度值应扣除低矮排气筒所作的贡献值..×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设置在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距排放源2-1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9、设置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时应该回避其他污染源的影响..×三、选择题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规定;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15m的高度..四、问答题1、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中;“标准状态干排气”指什么答:在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Pa时的不含水分的排气..2、简述无组织排放监测中;当平均风速≥1m/s时;参照点应如何设置为什么答:当平均风速≥1m/s时;因被测排放源排出的污染物一般只能影响其下风向;故参照点可在避开近处污染源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被测无组织排放源设置;以使参照点可以较好地代表监控点的本底浓度值..3、简述无组织排放监测中;当平均风速小于1m/s包括静风时;参照点应如何设置为什么答:当平均风速小于1m/s 时被测无组织排放源排出的污染物随风迁移作用减小;污染源自然扩散作用增强;此时污染物可能以不同程度出现在被测排放源上风向..此时设置参照点;既要注意避开近处其他源的影响;又要在规定的扇形范围内;在远离被测无组织排放源处设置..4、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中对气象因子于无组织排放监测的适宜程度做了分类;试对这四种适宜程度分别进行描述..答:a类: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适宜于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B类:较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较适宜于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C类: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较不适宜于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D类:很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不适宜于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5、简述在单位周界设置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时;如果围墙的通透性很好或不好时应如何设定监测点..答:当单位周界围墙的通透性很好时;可以紧靠围墙外侧设监控点..当单位周界围墙通透性不好时;亦可紧靠围墙设监控点;但把采气口入出境高至高出围墙20-30cm;如果不便于把采气口抬高时;为避开围墙造成的涡流区;宜将监控点设于距离围墙1.5-2.0m;据地面1.5m处..。
第一章 环境空气和废气 第一节 环境空气采样一、填空题1、总悬浮颗粒物 (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0um 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 (PM 10) 是指悬浮在空气中,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um 的颗粒物。
2、氮氧化物是指空气中主要以 一氧化氮 和 二氧化氮 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的总称。
3、从环境空气监测仪器采样口或监测光束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出采样口或监测光束距离的 两 倍 以上。
4、气态污染物的直接采样法包括 注射器 采样、 采气袋 采样和 固定容器 采样。
5、气态污染物的有动力采样法包括 溶液吸收 法、填充柱采样 法和 低温冷凝浓缩 法。
6、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 风速 、风向 、温度、湿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等。
7、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采样方法主要有: 滤料法 和 自然沉降法 。
8、在环境空气采样期间,应记录采样 流量 、时间 、气样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9、在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时,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 针孔和破损 ,滤膜的毛面向上;采样后应检查确定滤膜无 上尘的边缘轮廓清晰,否则该样品膜做废,需要重新采样。
11、环境空气 24h 连续采样时,采样总管气样入口处到采样支管气样入口处之间的长度不得超过 3m ,采样支管的长度应尽可 能短,一般不超过 0.5 m 。
12、在地球表面上空约 80km 的空间为均匀混合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层。
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地球表面上空 12m 范围,叫 对流层,特别是地球表面上 2km 的大气层受人类活动及地形影响很大。
13、一般用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采样的多孔玻板吸收瓶 ( 管)的阻力应为 6.0 ±0.6 kPa 。
要求玻板 2/3 面积上发泡微细而且均 匀,边缘 无气泡逸出 。
14、短时间采集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样品时, U 形玻板吸收管内装 10ml 吸收液,以 0.5L/min 的流量采样; 24h 连续采样时, 多孔玻板吸收管内装 50ml 吸收液,以 0.2-0.3 L/min 的流量采样,连续采样 24h 。
环境空气采样
分类号:G1
主要内容
①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
②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③布点与采样《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④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l4-1996)
一、填空题
1.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μm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μm的颗粒物。
②
答案:100 10
2.氮氧化物是指空气中主要以和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的总称。
②
答案: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3.从环境空气监测仪器采样口或监测光束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出采样口或监测光束距离的
倍以上。
③
答案:两
4.气态污染物的直接采样法包括采样、采样和采样。
③
答案:注射器采气袋固定容器法。
环境监测培训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HJ 664-2013)中以监测区域范围空气质量状况和污染物区域传输及影响范围为目的而设置的监测点,参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其代表范围一般为半径几十千米,可简称。
答案:区域点2.《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194-2017)中采样前、后用经检定合格的标准流量计校验采样系统的流量,流量误差应小于%。
答案: 53.《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194-2017)中采样流程为:正确连接好采样系统,核查滤膜编号,用镊子将采样滤膜平放在滤膜支撑网上并压紧,或编号标识面朝进气方向,将滤膜夹正确放入采样器中。
答案:滤膜毛面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194-2017)中遇到对监测影响较大的雨雪天气及风速大于 m/s 的天气条件时,不宜进行手工采样监测。
答案: 85.《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 663-2013)中评价适用于对单点、城市和区域内不同评价时段各基本评价项目和其他评价项目的达标情况进行评价。
答案:单项目6. 《环境空气PM10 和PM2.5 的测定重量法》(HJ 618-2011)规定,PM10 和PM2.5 分析恒温恒湿箱(室)要求:箱(室)内空气温度在℃范围内可调,控温精度℃。
答案:15~30 ±17. 《环境空气PM10 和PM2.5 的测定重量法》(HJ 618-2011)规定,PM10 和PM2.5 分析时将滤膜放在恒温恒湿箱(室)中平衡 h,平衡时相对湿度应控制在范围内,记录平衡温度与湿度。
答案: 24 45%~55%8.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 )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 的颗粒物。
答案:100μm10μm9.气态污染物的直接采样法包括采样、采样和采样。
答案:注射器采气袋真空罐(瓶)10.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湿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一、填空题1、点式监测仪器是在通过采样系统将环境空气采入并测定空气污染物浓度的监测分析仪器。
答案:固定点上2、开放光程监测仪器采用从发射端发射光束经开放环境到接收端的方法测定该光束光程上的仪器。
答案:平均空气污染物浓度3、自动监测仪器性能审核是对自动监测仪器进行和的审核过程。
答案:精密度准确度4、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和等四部分组成。
答案:质量保证实验室系统支持实验5、多支路集中采样装置有两种组成形式:样总管和采样总管。
答案:垂直层流式竹节式6、采样总管内径选择在之间。
答案:1.5cm~15cm7、采样气体在总管内的滞留时间应小于。
答案:20s8、采样总管进口至抽气风机出口之间的要小,所采集气体样品的压力应接近。
答案:压降大气压9、采样支管接头应设置于采样总管的区域内,各支管接头之间间隔距离大于cm。
答案:层流810、多支路集中采样装置的制作材料,应选用不与被监测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和不释放有干扰物质的材料。
一般以或等作为制作材料。
答案:聚四氟乙烯硼硅酸盐玻璃11、为了防止因室内外空气温度的差异而致使采样总管对监测物质吸附,需要对总管和影响较大的管线外壁加装保温套或加热器。
答案:内壁结露12、对总管和影响较大的管线外壁加热温度一般控制在。
℃。
答案:30—5013、在监测仪器管线与支管接头连接时,为防止结露水流和管壁气流波动的影响,应将管线与支管连接端伸向总管的位置,然后再做固定。
答案:接近中心(或1/2)14、子站站房内应安装温湿度控制设备,使站房室内温度在,相对湿度控制在以下。
答案:25℃±5℃80%15、为防止灰尘落入监测分析仪器,应在监测仪器的采样入口与支管气路的结合部之间,安装孔径不大于5μm 过滤膜。
答案:聚四氟乙烯16、子站站房供电系统应配有电源过压、过载和漏电保护装置,电源电压波动不超过;站房应有防雷电和防电磁波干扰的措施,站房应有良好的接地线路,接地电阻。
采样上岗试题(环境空气)一、填空。
(10×2分=20分)1.《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194-2017)中采样前、后用经检定合格的标准流量计校验采样系统的流量,流量误差应小于 %。
答案:52.《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194-2017)中采样流程为:正确连接好采样系统,核查滤膜编号,用镊子将采样滤膜平放在滤膜支撑网上并压紧,或编号标识面朝进气方向,将滤膜夹正确放入采样器中。
答案:滤膜毛面3.《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194-2017)中遇到对监测影响较大的雨雪及风速大于 m/s 的天气条件时,不宜进行手工采样监测。
答案:84.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的颗粒物。
答案:100µm 10µm5.气态污染物的直接采样法包括采样、采样和采样。
答案:注射器采气袋真空罐(瓶)6.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湿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
答案:风速风向温度7.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采样方法主要有法和法。
答案:滤料自然沉降8.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 m范围内不能有明显的污染源,不能靠近炉、窑和锅炉烟囱。
答案:509.PM10采样器是将大于10µm的颗粒物切割除去,但这不是说它能将10µm的颗粒物全部采集下来,它保证捕集效率在 %以上。
答案:5010.颗粒物手工法采样前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检查、校正。
答案:气密性流量二、选择题。
(10×2分=20分)1.环境空气滤膜法采样前,应使用经检定合格的温度计对采样器的温度测量示值进行检查,当误差超过℃时,应对采样器进行温度校准。
()A. ±1B. ±2C. ±3D. ±4答案: B2.注射器采样属于。
()A.直接采样法B.富集采样法C.浓缩采样法D.溶液吸收法答案:A3.TSP采样法属于。
- 1 -第一章环境空气和废气第一节环境空气采样一、填空题1、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um 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um 的颗粒物。
2、氮氧化物是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的总称。
3、从环境空气监测仪器采样口或监测光束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出采样口或监测光束距离的两倍以上。
4、气态污染物的直接采样法包括注射器采样、采气袋采样和固定容器采样。
5、气态污染物的有动力采样法包括溶液吸收法、填充柱采样法和低温冷凝浓缩法。
6、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等。
7、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采样方法主要有:滤料法和自然沉降法。
8、在环境空气采样期间,应记录采样流量、时间、气样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9、在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时,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针孔和破损,滤膜的毛面向上 采样后应检查确定滤膜无破裂,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清晰,否则该样品膜做废,需要重新采样。
10、使用吸附采样管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采样前应做气样中污染物穿透试验,以保证吸收效率或避免样品损失。
11、环境空气24h 连续采样时,采样总管气样入口处到采样支管气样入口处之间的长度不得超过3m,采样支管的长度应尽可能短,一般不超过0.5m。
12、在地球表面上空约80km 的空间为均匀混合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层。
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地球表面上空12m 范围,叫对流层,特别是地球表面上2km 的大气层受人类活动及地形影响很大。
13、一般用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采样的多孔玻板吸收瓶(管)的阻力应为6.0±0.6kPa。
要求玻板2/3 面积上发泡微细而且均匀,边缘无气泡逸出。
14、短时间采集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样品时,U 形玻板吸收管内装10ml 吸收液,以0.5L/min的流量采样 24h 连续采样时,多孔玻板吸收管内装50ml吸收液,以0.2-0.3L/min 的流量采样,连续采样24h。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一、填空题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置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的管理和处理要求。
正确答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以能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为原则,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工业、能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分布、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
正确答案:人群和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3、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设置环境空气质量趋势点、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以及。
正确答案: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对照点3、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趋势点点位设置应位于各城市的建成区内,并相对建成区;正确答案:均匀分布,覆盖全部4、空气质量于手工间断采样,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米范围内;正确答案:1.5~155、空气质量评价点,应避免直接对监测结果产生干扰。
正确答案:车辆尾气或其他污染源6、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设置空气质量、并根据需要设置污染监控点和空气质量。
正确答案:评价点、对照点7、地方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的设置数量应不少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在相应城市的设置数量,其覆盖范围为。
8、污染监控点和地方环境空气质量对照点的数量由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各地环境监测机构根据本地区环境管理的需要设置,其数据可用于、等,但不参加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值计算。
正确答案:分析空气污染来源、作为环境规划依据正确答案:城市建成区9、纳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空气质量评价点和各城市所设置的空气质量评价点和空气质量对照点原则上不应变更,各城市应采取措施保证监测点附近米内的土地使用状况相对稳定。
正确答案:10010、空气质量综合评价不仅要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还应对影响空气质量变化的、、、、和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为环境治理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正确答案: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能源消耗、气象条件、排污量和治理投资二、选择题1、在划定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地区,每类功能区至少应有()个监测点。
环境空气质量颗粒物手工监测及比对选择题1. 颗粒物手工采样器的参比方法比对测试中,当采样流量低于200L/min时,参比采样器与待测采样器安放位置距离应在左右。
()A. 1mB.2mC.3mD. 4m答案:A2. 当颗粒物手工采样器测量的流量与规定的工作点流量的偏差超过,()且持续时间超过s时,采样器应停止抽取空气样品,同时停止采样时间累计。
A.5% 60B. 10% 60C. 5%, 120D. 10% 120答案:B3. 颗粒物手工采样器在采样过程中,釆样滤膜处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偏差应控制在℃以内。
()A. ±2B. ±3C. ±4D. ±5答案:D4. 颗粒物手工采样器为保证采集的颗粒物粒径符合要求,一般使用配套的切割器与,以此确保采集的样品符合要求。
()A. 工作点流量B. FID检测器C. PID检测器D. ECD检测器答案:A5. 对照《环境空气颗粒物(Pmo和Pm2s)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93-2013),对于颗粒物手工采样器没有明确的技术要求。
()A. 环境温度B. 流量C. 大气压力D. 加标回收率答案:D6. 当多台采样器平行采样时,若采样器的采样流量≤200Lmin时,相互之间的距离为m左右:若采样器的采样流量>200Lmin时,相互之间的距离为m。
A. 1,1~2B. 1,2~4C. 2,1~2D. 2,2~4答案:B7. 颗粒物手工法比对采样前对仪器进行和。
()A. 气密性检査,流量校准B. 采样泵检查,流量校准C. 校准膜校准,流量校准D. 气密性检査,校准膜检査答案:A8. 采样器切割器与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切割头应尽可能位于同一水平面,一般垂直距离不能超过,所有颗粒物监测仪器(包括手工比对仪器和自动监测仪器)采样头相互距离在为宜。
()A. 1. 0m,1. 5~3. 0mB. 1. 5m,1. 5~3. 0C. 3. 0m,1. 5~3. 0mD. 没有具体要求答案:A9. 开展手工比对前后应该清洗切割器及釆样管路,对采样器环境温度、环境大气压和进行检查,当超过规范要求时进行校准。
质量管理持证上岗试题 (现场监测)选择题: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 630-2011要求,样品采集应根据监测方案所确定的采样点位、污染物项目、频次、时间和方法进行采样。
必要时制订采样计划,内容包括: _________ 交通工具以及安全保障等。
( )A. 采样时间和路线B. 采样时间和路线C. 采样人员和分工D. 采样器材正确答案:A、B、C、D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要求,对流域或水系要设立_______等断面。
( )A. 背景断面B. 控制断面C. 削减断面D. 入海口断面正确答案:A、B、D3.《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要求,根据水体功能区设置控制监测断面,同一水体功能区至少要设置__ 个监测断面。
( )A.1B.2C.3D.4正确答案:A4.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要求,采样时, ______、DO、BOD5、有机物、余氯等有特殊要求的项目,不能用采样水荡洗采样器与水样容器。
( )A.细菌总数B.大肠菌群C. 油类D.挥发酚正确答案:A、B、C5.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要求,采样时,除一些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要先用采样水荡洗采样器与水样容器_____次,然后再将水样采入容器中,并按要求立即加入相应的固定剂,贴好标签。
( )A. 1~2B. 2~3C.3~4D. 4~5正确答案:B6.《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92-2002要求,废水采样时需采集不少于_______的现场平行样。
( )A. 5%B.10%C. 15%D.20%正确答案:B7.《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92-2002要求,测流时段内测得流量应与水量衡算结果误差不得大于_____。
( )A. 10%B.20%C. 30%D. 40%正确答案:A8.《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92-2002要求,因工业废水成分复杂,其中的强酸或强碱性物质对流量计或堰板有一定腐蚀作用,______对流量测量也会产生影响,为此必须加强流量计量装置的维护和保养。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温习试题一、填空题一、在监测子站中,应对______单独采样,但为避免_______沉积于采样管管壁,采样管应_______,为避免采样管内冷凝结露,可采取加温办法,加热温度一般控制在_______。
答案:PM10、颗粒物、垂直、30~50℃二、监测子站的监测仪器设备每一年至少进展_______预防性检修。
答案:1次3、为使监测仪器正常工作,自动监测站点的室内应配有______设备、_____设备。
答案:空调;除湿。
4、采样总管内径选择在______之间,采样总管内的气流应维持_____状态,采样气体在总管的滞留时间应小于______。
答案:1.5~15cm、20S。
五、对于低浓度未检出结果和在监测分析仪器零点漂移技术指标范围内的_____,取监测仪器最低检出限的_____数值,作为监测结果参加统计。
答案:负值、1/2二、判断题1、在大气自动监测系统中,为避免电噪声的彼此干扰,宜采用二相供电,分相利用。
〔〕答案:(×)二、几乎所有的监测分析仪器输出的都是电压信号。
( )答案:(√)3、假设监测仪器的零点和跨度飘移超过仪器的调节控制限,但小于飘移控制限,那么应对仪器进展校准。
( )答案:(×)4、应定其检查零气发生器的温度控制和压力是不是正常,气路是不是漏气。
( √)三、选择题一、通常连接大气自动监测仪器和采气管的材质为______。
A、玻璃;B、聚四氟乙烯;C、橡胶管;D、氯乙烯管。
答案:B二、大气自动监测仪器断电应首先检查______。
A、电源接头、插头、保险丝和开关;B、内部是不是有短路;C、内部器件失效。
答案:A四、问答题一、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的主要工程是什么?答:SO2、NO2、O3、CO、PM10。
二、监测子站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展持续自动监测;收集、处置和存储监测数据;按中心计算机指令按时或随时向中心计算机传输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
《环境空气质量手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05)
一、填空题
1、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要获得1h平均浓度值,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于;要获得日平均浓度值,气态污染物的累计采样时间应不少于,颗粒物的累计采样时间应不少于。
答案:45min 18h 12h
2、24小时连续采样指24小时连续采集一个环境空气样品,监测污染物浓度的采样方式。
答案:日平均
3、硫酸盐化速率采样是将用浸渍过的玻璃纤维滤膜(碱片)曝露于环境空气中,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硫酸雾等与浸渍在滤膜上的碳酸钾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而被固定的采样方法。
答案:碳酸钾溶液
4、滤膜一般使用和两种类型。
答案:超细玻璃纤维滤膜; 有机纤维膜
5、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中,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滤膜,将滤膜的采样面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带中。
答案:向里对折两次。
6、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中,应定期更换尘过滤膜,一般每周,及时更换干燥器中的硅胶,一般干燥器硅胶有变色者,需更换。
答案:1次,1/2。
7、有动力采样器在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进行检查,不得漏气。
答案:气密性。
8、环境空气手动采样时,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采样总管、采样支管、引风机、气体样品吸收装置及等组成。
答案:采样头,采样器
9、环境空气24小时连续采样的气样吸收装置为,在规定采样流量下,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瓶的阻力应为kPa,吸收瓶玻板的气泡应分布均匀。
答案:多孔玻璃筛板吸收瓶(管),6.7±0.7
10、进行SO2及NO2 手动连续采样时,SO2和NO2吸收瓶在加热槽内最佳温度分别为℃之间及℃之间,且在采样过程中保持恒定。
答案:23~29,16~24
11、环境空气手动采样包括24小时连续采样、、三种模式。
答案:间断采样,无动力采样
12、环境空气24小时连续采样流量应设定在之间,间断采样流量范围
为。
答案:(0.20±0.02)L/min,0.10~1.00L/min
13、颗粒物采样器分为大流量采样器和中流量采样器两种,前者采样流量一般为
;后者一般为。
答案:1.05m 3/min,100L/min
二、单选题
1、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规范规定的24小时连续采样适用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外还适用于的采样。
(ABCD)
A、总悬浮颗粒物(TSP)
B、苯并[a]芘
C、氟化物
D、铅
2、在气态污染物24小时连续采样时,为防止气样中的湿气在采样总管凝结,可对采样总管采取加热保温措施,加热温度一般在:(B)
A30度左右B40度左右C60度以上D100度以上
3、在气态污染物24小时采样时采样总管气样入口处到采样支管气样入口处之间的长度不得超过:(C)
A. 1m
B. 2m
C. 3m
D. 4m
4、实行24小时连续采样不能使用的采样器有:(D)
A气泡式吸收瓶
B多孔玻板吸收瓶
C 活性炭采样管
D 注射器
5、下列哪个监测项目可以采用无动力采样:(D)
A二氧化氮B苯系物C铅D硫酸盐化速率
6、某点大气采样采集二氧化硫体积为22.5L,测定的气温是23℃,气压为99.87 kPa,采集的二氧化硫样品的标态体积应为:(A)
A 20.45 L
B 24.74 L
C 23.96 L
D 20.30 L
7、使用吸附采样管采样时,采样前应做:(A)
A气样中污染物穿透试验B采样管的密封性实验
C填充物的空白实验D气样中污染物的空白试验
8、大气采样应观测并记录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对测量气温的温度计要求为:(B)
A -40℃~45℃,精度为±0.1℃。
B-40℃~45℃,精度为±0.5℃
C-20℃~50℃,精度为±0.1℃
D-20℃~50℃,精度为±0.5℃
三、多选题
1、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采样系统包括(ACD )
A滤膜 B 滤筒C颗粒物切割器D滤膜夹
2、可实行24小时连续手动采样的监测项目有:(ABCDE)
A二氧化硫B可吸入颗粒物(PM10)C总悬浮颗粒物(TSP)D苯并[a]芘E铅
3、24小时连续采样的质量保证要求正确的是:(CD)
A采样总管至少每3个月清洗1次;采样支管至少每月清洗1次
B吸收瓶阻力测定应每季1次
C临界限流孔的流量应定期校准每月1次,其误差应小于5%
D定期更换尘过滤膜,一般每周1次,及时更换干燥器中硅胶,一般干燥器硅胶有1/2变色者,需更换
4、环境空气间断采样的质量保证要求正确的是:(AD)
A每次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的气密性进行认真检查,确认无漏气现象后,方可进行采样
B 应使用检定合格的采样器。
使用前必须经过流量校准,流量误差应不大于2.5%
C滤膜采集后,如不能立即称重,应在常温条件下保存
D对分析有机成份的滤膜采集后应立即放入-20℃冷冻箱内保存至样品处理前,为防止有机物的分解
5、环境手动监测技术规范对空气中氟化物的测定要求选用的方法有:(AB)
A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B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C离子色谱法
D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6、分析人员在承担新的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时,应对该项目的分析方法进行适用性检验。
适用性检验可包括以下内容:(ABCDE)
A全程序空白值测定
B分析方法的检出浓度测定
C标准曲线的绘制,
D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实验
E干扰因素等实验
四、判断题
1、间断采样是指在某一时段或一小时内采集一个环境空气样品,监测该时段或该小时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平均浓度所采用的采样方法。
(√)
2、污染物无动力采样时间及采样频次,应根据监测点位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及不同监测目的确定。
通常,硫酸盐化速率及氟化物采样时间为30天。
但要获得月平均浓度值,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于30天。
(×)
3、间断采样滤膜采集后,如不能立即称重,应在4℃条件下冷藏保存。
(√)
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时,采样滤膜若有破裂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
(√ )
5、在环境空气手动采样时,采样头、进气口距采样亭顶盖上部的距离应为0.5m~1m.。
(×)
6、在环境空气手动采样时,在采样总管上SO2 进气口应先于NO2进气口。
(√)
7、手动采集颗粒物样品完成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
(√)
8、在实行间断采样时,多孔玻板吸收瓶在使用前应进行阻力测试。
当多孔玻板吸收瓶装有10ml吸收液,采样流量为0.5L/min时,阻力应为4.7±0.7kPa。
(√)
9、使用吸附采样管采样时,采样前应做气样中污染物穿透试验,以保证吸收效率或避免样品损失。
(√)
10、使用气袋或真空瓶采样时,使用前气袋和真空瓶应抽成真空,快速一次采集,无需洗涤,采样后,旋塞应拧紧,以防漏气。
(×)
五、简答题
1、简述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采样前的准备?
答案:⑴采样总管和采样支管的定期清洗;⑵确认采样系统连接正确后,进行采样系统的气密性检查;⑶每月至少用经过检定合格的流量计校检一次采样系统的采样流量;⑷检查温度控制系统和时间控制系统。
2、什么是无动力采样?硫酸盐化速率的的采样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答:无动力采样是指将采样装置或气样捕集介质暴露于环境空气中,不需要抽气动力,依靠环境空气中待测污染物分子的自然扩散、迁移、沉降等作用而直接采集污染物的采样方式。
其监测结果可代表一段时间内待测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或浓度变化趋势。
硫酸盐化速率采样时间为7~30天。
但要获得月平均浓度值,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于15天。
六、论述题
1、实行环境空气监测分析时,对方法的选用和适用性检验是如何规定的?
答:1)监测分析方法首先选择国家颁布的标准分析方法,其次选择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标准分析法。
对没有标准分析方法的监测项目,可采用《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推荐的方法,还应考虑监测对象的浓度水平和分析方法的检出限。
2)当实验室不具备采用标准方法的条件,或采用标准方法不能获得合格的测定数据时,必须对选用非标准的方法进行验证和对比实验,并报省级以上环境监测部门审核、批准。
3)分析人员在承担新的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时,应对该项目的分析方法进行适用性检验。
进行全程序空白值测定,分析方法的检出浓度测定,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及干扰因素等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