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观词的婉约美
- 格式:doc
- 大小:11.42 KB
- 文档页数:1
秦观词的情致表现
秦观是宋代文学家,他的词作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情致表现细腻而深沉。
以下是秦观词的情致表现特点:
1. 忧伤哀怨:秦观的词作常以忧伤哀怨为主题,他善于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例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2. 温情婉约:秦观的词作常以温情婉约为风格,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言语展现出女性柔美温婉的一面。
例如《青玉案·元夕》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对思念之人的关切和牵挂。
3. 壮美豪放:尽管秦观的词作以忧伤为主题,但在一些作品中也能看到他对壮美豪放的追求。
他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创造出宏大的气势。
例如《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中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表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象和豪迈的情感。
4. 象征意象:秦观的词作常常运用象征意象来表达情感。
他善于将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相结合,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隐喻来传达内心的感受。
例如《鹧鸪天·桂花》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用桂花来比喻离别之情,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秦观的词作以忧伤哀怨为主题,情致表现细腻而深沉,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运用象征意象来抒发内心情感。
秦观是宋代中期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以婉约、含蓄、委婉为主,对于宋词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秦观的婉约词开创了宋代中期的文学风格,被誉为“秦门婉约派”,成为了宋代中期词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其词作在风格和写作手法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
他将传统词人的抒情写作方式进行了改良和创新,将情感的表达与技巧的运用相结合,使词作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
秦观的婉约风格,影响了后来的文学作品,成为了宋代中期词风的主流。
其次,秦观的婉约词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在他的词作中,情感表达非常含蓄,但又不失深刻和真挚,这种写作方式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例如,清代的纪晓岚、袁枚等词人,在创作中都受到了秦观的影响,采用了类似的写作手法。
最后,秦观的婉约词也是宋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他的词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了宋代文学由盛极而衰,到衰落之后再次走向复兴的过程。
在他之前的词人大多侧重于意境的营造和文学的表现力,而在他之后的词人则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生活的真实。
秦观的词作因此成为了宋代文学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对于后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秦观的婉约词在宋词发展中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他的词作开创了宋代中期的文学风格,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同时也是宋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秦观词的艺术成就
解析:
秦观是北宋诗人,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秦观的词艺术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艺术:秦观的词语言清新流利,明白晓畅,且经过精心锤炼,形成了
独特的风格。
他的词作能够做到言简意赅,情感表达细腻而深入,给人以美的享受。
2.意境优美:秦观在词的创作中表现出卓越的景物描绘能力,能够在情景交
融上下功夫,创造出极具韵味的意境。
他的词作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世事的感慨。
3.主题多样:秦观的词题材丰富,既有传统的相思恋情,也有感慨身世的佳
作。
他的词作能够深刻地展现出人物内心的感伤情调和纤细的感受,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影响深远:秦观的词风对后世有着显著的影响,如与柳永并称为“秦柳”,
与周邦彦并称为“周秦”,显示出他在婉约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被认为是北宋词坛上成就最高的之一。
5.风格独特:秦观的词风既有婉约派的特色,又具有一定的个性和创新。
他
的词作以其柔婉和清丽的风格著称,能够超越传统的审美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婉约派诗词秦观10篇秦少游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到秦少游时,习惯上总是把他与婉约词联系在一起,却较少提及他的诗,更少论及他的文。
当然,评论一个作家的艺术成就不能只看作品数量而不看质量,有的作家存世虽只有一部(篇)作品,但其影响巨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是无可撼动的。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婉约派诗词秦观,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赋得深字朝代:宋朝|作者:秦观太史抱孤韵,畅怀在登临。
别乘载邹枚,佳辰事幽寻。
参差水石瘦,窅窕房栊深。
清磬发疏箔,妙香横素襟。
复登窣堵波,环回瞩嶔崟。
双溪贯城郭,暝色带孤禽。
凉飙动爽籁,薄雨生微阴。
尘想澹清涟,牢愁洗芳斟。
挥箑订往古,援毫示来今。
愧无刻烛敏,续此金玉音。
次韵出省马上有怀蒋颖叔·新淬鱼肠玉似泥新淬鱼肠玉似泥,将军唾手取河西。
偏裨万户封龙额,部曲千金赐褭蹄。
踏莎行·晓树啼莺词牌名:踏莎行|朝代:宋朝|作者:秦观晓树啼莺,晴洲落雁。
酒旗风飐村烟淡。
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
踏翠郊原,寻芳野涧。
风流旧事嗟云散。
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踏莎行·上巳日遇华严寺词牌名:踏莎行|朝代:宋朝|作者:秦观昨日清明,今朝上巳。
莺花著意催春事。
东风不管倦游人,一齐吹过城南寺。
沂水行歌,兰亭修禊。
韶光曾见风流士。
而今临水漫含情,暮云目断空迢递。
江城子·枣花金钏约柔荑词牌名:江城子|朝代:宋朝|作者:秦观枣花金钏约柔荑。
昔曾携。
事难期。
咫尺玉颜,和泪锁春闺。
恰似小园桃与李,虽同处,不同枝。
玉笙初度颤鸾篦。
落花飞。
为谁吹。
月冷风高,此恨只天知。
任是行人无定处,重相见,是何时。
医者块然一气初浑沦,散作六物相吐吞。
主承客御胜复存,是为万物疾病原。
寥寥空陂游冤魂,诲此法术成轩辕。
金书玉册要不烦,焕如星宿不可扪。
时迁圣徂遂幽昏,弊俗窃以资利源。
余尝感概期明论,世无妙质孰与言。
因君乞诗置屋轩,聊复援笔赋本根。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境绪论在北宋词坛,秦观和晏几道同样具有多情敏感的个性气质,他们都创作了许多伤离怨别的抒情词作,体现出凄美婉约的风格。
所以清人冯煦在《蒿庵论词》中指出:"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
'然而细究文本,我们发现,与晏几道借男女伤离词作抒发个人、家世的悲绪不同,秦观的"伤心'更多地融入社会性的内容,抒发了词人身陷党争之祸、横遭贬谪打击的深沉复杂的感伤。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概括其生平遭际及创作风格曰:"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
故所为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
'1 秦观感伤词的创作概况秦观(1049-111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刊沟居士、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
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理想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各地,充分表露出豪宕不羁的个性情怀。
秦观从少年时代起就关怀国家大事,熙宁元年(1068),他21岁,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灾的惨状,创作了《浮山堰赋》,对百姓的苦难表示出深切的同情。
为了抵御辽夏的侵扰,他曾讨论兵法,写作《郭子仪单骑见虏赋》,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寄托了自己宏大的理想理想。
熙宁十年,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观专程前往拜谒,写诗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
'(《别子瞻学士》)极倾倒之情。
次年,他应苏轼之请谢了一篇《黄楼赋》,苏轼称赞他"有屈、宋才'[1]。
在此期间,秦观与苏轼同游戊烯、吴江、湖州、会稽各地,结下了终生友谊。
在苏轼的劝说下,秦观开始发奋读书,乐观准备参加科考;可是命运不济,两度应考均名落孙山。
苏轼为之抱屈,并做诗写信予以劝勉。
元丰七年(1084),苏轼路经江宁时,向王安石力荐秦观的才学,后又致书曰:"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
'[2] 王安石也赞许秦观的诗歌"清新似鲍、谢'[3]在两位文坛前辈的鼓舞、称许下,秦观决心再度赴京应试,并于次年登第,结束了"奔走道途数千里,淹留场屋几十年'(《登第后青词》)的举子生涯。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色秦观在婉约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
首先,在意境创造上,秦观的词作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光,抒发迁客骚人的愤懑和无奈,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
代表性作品是他贬谪郴州期间所写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篇词作非常深切地抒写出词人遭受流放、前途渺茫、孤独寂寞、思念家乡的愁绪。
特别是最后两句,因景设问,沉痛地表达出自己远离朝廷、谪放天涯地无奈和悲愤。
秦观病逝之后,苏轼特别将这两句诗书于扇上,并题识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意思是秦少游死了,拿一万个人也无法赎回他的命。
这句话其实是化用了《国风·秦风·黄鸟》里“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的句子。
其次,在语法结构方面,秦观受到柳永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慢词。
但是他能把令词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造成的发露有余,浅白单调的不足,显得跌宕有致,包蕴深层。
再次,在字法运用方面,秦观词作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取象设词追求意象的精致幽美,描绘自然景物,多为飞燕、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烟渚等;摹建筑器物,则是驿亭、孤馆、画屏、银烛之类。
他以柔婉的笔触,对词中的字句多加推敲和修饰,用精美凝练的辞藻,传写出凄迷朦胧的意境。
正像赵尊岳在《填词丛话》卷中评析秦观词用字之妙所言:“淮海即好丽字,触目琳琅,如‘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一‘映’,一‘低按’,一‘小’字,已经驱使质实为疏秀,人见其风度矣。
”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
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
如浙江杭州的秦观祠,丽水的秦观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
浅谈秦观和婉约词【内容摘要】秦观是北宋末期的一位重要词人。
他一生与苏轼关系密切,创作也深受苏轼的影响。
秦观被崇为婉约词派之正宗。
秦观个性多愁善感,而且一生仕途坎坷,这直接影响他的创作风格。
秦观的词以抒情为主,善于将外界的凄迷之景与内心的哀婉情思相结合,创造出清丽典雅,婉曲蕴藉的婉约词。
与婉约含蓄中含有凄苦的缠绵,轻描淡写中蕴涵凄厉的情感。
本文从秦观屡遭贬谪的经历对他的创作影响和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心理对他的创作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浅析了秦观婉约词的特点。
【关键词】秦观;婉约词;情词兼胜;凄迷蕴藉秦观(1049—1100),字少游,扬州高邮人。
史称他少豪俊慷慨,举进士不中,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己意合。
秦观与周邦彦同为北宋末期最重要词人,秦观一生与苏轼关系密切,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创作和思想都深受苏轼影响,是他的词却明显不同于苏轼。
明人张延《诗余图谱﹒凡例》云:“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然亦有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他讲的两种词体,指的是词的两种风格,并将秦观作为婉约词的代表。
总体来说,秦观词以抒情为主,较少抒事,能以景物为情思,避免了质实,显得空灵婉转而富有情致,具有情词兼盛的艺术特色。
它清丽典雅。
婉柔蕴藉,于婉约含蓄里有凄苦的缠绵,轻描淡写中蕴涵凄厉的情思。
秦观词的深婉,在于能掌握词体要眇宜修的特质,能言其所欲言,将身世之感寓于艳情中,表达幽微丰美的意蕴,于恋情、离别、伤时、羁旅行役等题材之中创出新意,以情蕴取胜。
一、屡遭贬谪的不平经历对秦观词风的影响对于他的词《四库全书提要》说:“观诗格不及苏黄,而其词却情蕴兼胜,在苏黄之上。
”说他的词有两大优点:情感深挚,韵味含蓄。
韵味之言不可锋芒毕露,要写得含蓄蕴藉。
清人周济《介存需论词杂著》曾经引用前人评语评秦观的词说:“少游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皆不能到。
”就正是说少游词表面来看没什么精警,没有锋芒棱角。
秦观词赏析善感之心,婉转情词在整个词史上,秦观的词是一颗不太耀眼而迷人的明星。
它细腻的光线不是无穷无尽的,但只有一束光线能让人清晰地感受到它,享受它的温柔与醇厚,它的真诚与深邃,它的非凡之美。
而这正是因为它的主人有一颗多愁善感、细腻的心灵!作为苏轼的得意门生,秦观的政治遭遇也与老师如出一辙,一生坎坷多难。
然而他们的词风却大不一样,秦观笔下抒写的多是哀婉悲凄之情,这样看来他倒更像柳永的弟子。
想来这也是性格的原因。
苏轼乐观开朗,洒脱豁达,善于自我化解人生的苦难,在逆境中也能够随缘自适,因而词风豪放旷达。
秦观则不一样。
他是位天生多情,气格纤弱而敏感的诗人。
再加上仕途坎坷,一贬再贬,脆弱的他,经受不了人生的肆意嘲弄,愈加消沉绝望。
在被贬雷州的时候,竟然自作了《挽词》。
更可惜的是,这不久后秦观就郁郁离世。
可见他对自己的生命是何等绝望。
正是这种气质和性格造就了秦观词的微妙风格。
《冷斋夜谈》曾评论说,“少了爱情旅行,所以它的诗是酸涩的。
”这种“苦涩”是对他的诗歌的最好描述,他的诗歌“让人感到苦涩”,尤其“感人”。
他的诗也因其“委婉”而被视为“少女诗”和“小词”。
然而,他的词不仅仅是诗,悲怆和悲伤已经成为词情的主旋律。
在题材上,他早年只写了更多关于孩子们的柔情,专门写离别的悲伤和离别的仇恨,情绪低落而优雅。
例如,在《丑陋的奴隶》中,“当你晚上醒来时,你没有梦,你的悲伤取决于你的阑尾,露珠是轻而冷的,雨打着芙蓉的眼泪而不干”,这只是一种清晰的悲伤。
然而在被贬之后,以羁旅行役、悲怨伤感为题材,词风更见凄婉悲苦。
王国维称之“变而凄厉矣”。
著名的几句词句有“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恨悠悠。
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人人尽道断肠初。
那堪肠已无。
”如海的愁绪,满江的泪水这些都以夸张的手法来写伤愁,却不让人觉得虚假。
一到飞红万点、飞絮落花时节便禁不住泪流满面,这是何等伤心的泪水和揪心的愁恨,难怪人称秦观为”古之伤心人”。
秦观写的词艺术特色有关秦观写的词艺术特色秦观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其词作受到历代文人的推崇,那么他写的词有哪些艺术特色?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点(1)北宋词自晏殊至欧阳修,因主要承续“诗庄词媚”的传统格局,已形成一种婉约的风格,至秦观则登峰造极,使此种词风焕发出异彩,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2)秦观词的婉约,多于融合情景处而得之,既不像苏词那样豪纵奔放、一泻千里,又不像柳词那样从俗、坦陈胸臆,而是讲究储含蓄、饶有情致,力求维护词体的本色,或说维护词体的相对独立性。
纵观少游“伤情”词,凄婉清丽入画意。
世间多少丹青手,泪洒“山抹微云”里。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北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
秦观一生仕途坎坷,年轻时,文章就被人称道,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赞誉他“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但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为官之后即身陷“党争”,屡遭贬谪,空有满腹经纶,竟怀才不遇,真可谓空负“屈宋才”,奈何“屈贾命”,抑郁之情充溢于胸,化而为词,凄婉清丽。
他的词作内容多写男女爱情和贬谪生活,词风蕴籍含蓄,音律和谐,语言清新,被目为“婉约之宗”。
南宋词人张炎在《词源》中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而女词人李清照在《词论》中有语云“秦(少游)即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良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这些评论大体上道出了秦词特色。
而论者以为秦词最显著的特点莫过于“凄婉清丽,富有画意”,现结合秦观的具体作品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加以分析他为表现这一风格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首先,为了表达深曲婉致的情致,词人在造词上是很有特色的,他最爱用一些诸如轻、微、细、柔的字眼。
如:西城杨柳弄春柔(《江城子》)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水龙吟》)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八六子》)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满庭芳》) 在秦观眼里,不仅风是轻的,雨是微的,梦是幽的,就连秦筝也是小的,且是“低按”。
名词解释秦观词的艺术特色导语:秦观,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充满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通过名词解释的方式,逐步揭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一、多情抒怀的表达方式秦观的词作特点之一是情感丰富而激情四溢。
他善于借助形象描写、声音描写以及色彩比喻等手法,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常使用婉转细腻的语言来表达对爱情、友谊以及生活的痛苦和坎坷。
例如,在《青玉案·元夕》中,他通过题材的选择与细腻的细节描写,表达了失去爱人的思念之情。
二、唯美词意与优美韵律的结合秦观的词作着重于唯美主义的追求,他将词境设定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通过对物象的描写来体现情感。
他以极其优美的韵律配合精致的词句,使读者在欣赏他的词作时感受到一种诗意美的意境。
例如,在《约客》一词中,秦观巧妙地运用韵律节奏,将诗情与音乐结合,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三、对于光影、声音与色彩的敏锐观察秦观对于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在他的词作中经常能捕捉到细腻的光影、声音和色彩变幻。
他运用这些意象来表达他的内心感受,并以此增强情感的真实性和直观性。
例如,在《驿使》中,秦观以描写黄昏时分忽明忽暗的光线烘托出驿使离别的伤感之情。
四、对于爱情的虔诚与追求秦观的词作中,爱情是其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爱情的表达既真挚又充满了虔诚与追求。
他常以自然景物比拟爱情,并以此抒发对爱人的深情厚意。
他的爱情观念是温柔浪漫的,但又透露出对情感的坚定执着。
例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秦观以七夕的传说来描写爱情的美好,并将自己与爱人的情感比作牵牛织女。
结语:秦观词具有浓郁的南宋文化特色,他的词作融汇了多种艺术元素,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充满了丰富细腻的情感内容、唯美的词意和韵律优美的形式,使得秦观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之一。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点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点秦观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其词作受到历代文人的推崇,他写的词有哪些艺术特点?由宋代词人苏轼开创一代豪放词风,宋词在风格方面展现出"豪放"与"婉约"之别,词风以婉约见长的词人很多,秦观是其中的代表词人,词风凄婉倚靡,凄清沉郁,"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婉转的语调表达感伤的情绪",格调可用"凄婉"概括,其词凄婉风格的成因可从北宋国势的影响,北宋文人的审美心理,以及词人的个性性格等方面找寻答案。
一、北宋国势对秦词词风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历经盛唐及五代十国之后,到了宋代,经济虽有所发展,但难以启及盛唐的国势了。
北宋时期,统治阶级内部各种力量互相抵消,国家积弱不振,农民负担很重,再加上北宋朝廷不断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骚扰,国势衰微。
在这种社会政治背景下,宋代文人的作品多显出一种中气不足的景象。
同是描写边塞生活的作品,唐人有"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的雄阔气概,也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战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
在宋代,即使像范仲淹这样在边疆有所建树的人也会写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衰叹;苏轼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可也抵不过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沧桑,称自己为"老夫"的苏轼时年才39岁。
宋词中词风豪迈的、词风婉约的,沉重感都是很强的,究其原因,当与宋代内忧外患、国力不强等因素有关。
在这样的衰微国势影响之下,秦观的词也不免带有凄凉哀婉的色彩。
秦词善于通过"烟霭""微云""斜阳""寒鸦"等景观营造一种凄清的意境,同时用"孤""愁""恨"等词表现内心的浓烈愁绪,客观景物之中融入主人公强烈的主观情绪。
浅谈秦观词的艺术风格内容摘要:秦观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
被称为“婉约之宗”的秦观词,虽然题材不外乎男女相思离别之情、自己的愁苦,但长期以来一直深得人们的喜爱,产生情感共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词人抒发了真挚深沉的情感。
以其独特的细腻敏锐的情感感知体悟人生,万事万物皆有情,以真情运笔,词作凝婉动人,浸满深情首首都像散发浓郁奇香的幽兰,楚楚动人。
李清照云:“秦即专主情致”,冯煦也在《蒿庵论词》中评曰:“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
”关键词:秦观,婉约,伤感秦观(1049-111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刊沟居士、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
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
其词被称为“婉约之宗”。
在北宋词坛,秦观和晏几道同样具有多情敏感的个性气质,他们都创作了许多伤离怨别的抒情词作,体现出凄美婉约的风格。
所以清人冯煦在《蒿庵论词》中指出:“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
”然而细究文本,我们发现,与晏几道借男女伤离词作抒发个人、家世的悲绪不同,秦观的“伤心”更多地融入社会性的内容,抒发了词人身陷党争之祸、横遭贬谪打击的深沉复杂的感伤。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概括其生平遭际及创作风格曰:“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
故所为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
”秦观具有无法为他人所重复的、极为敏感细腻的抒情气质和感伤性的情感,这样出自于天赋的特殊气质与微妙情感能力,甚至精微悱恻到无法以语言来传达,于是客观外物即成为他情感寄托的首选载体。
他以多情的心性去看待人生,自觉地将整个自然世界容纳于主体自身,使客观物象渗透进创作者自身浓郁的个体意识,情感成分。
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在北宋词坛上,秦观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
晁补之在《评本朝乐章》中即认为“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
秦观词的内容并没有摆脱别恨离愁的藩篱,其妙处在于情韵兼胜,即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
他的婉约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灵心善感而寄情深微。
作为苏轼最得意的门生,秦观作词不可能不潜在地受到苏轼的影响,苏轼开创了以词抒写自我性灵的新格局,而秦观一生积聚了满腹伤心失意的泪水,也必然要利用他所擅长的词体来倾泄。
不过他不像苏轼那样直接倾吐内心的苦水,而是另辟一途,把深沉的辛酸苦闷融注在类型化的离情别恨之中,即周济所说的“将身世之感打并人艳情,又是一法”,如《浣溪沙》以寻常之语,状寻常之事,寄情幽远。
二、秦观以小令作法的长处弥补慢词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情韵兼胜的审美效果。
如名作《满庭芳·山抹微云》,将别时的伤感、往日的柔情、别后的思念层层铺叙,但情思并非一泻无馀,而是情一点出,即用景物烘托渲染,刚提“旧事”,即接以“烟霭纷纷”,欲吐还吞,词末不待情思说尽而结以景语,更含蓄而有余味。
词的语言清新淡雅.“抹”字、“粘”字,由锤炼而得却不失本色。
其他如《浣溪沙》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则情景融合,语言淡雅,境界蕴藉空灵。
秦观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词卓然一家,和婉醇正,典型地体现出婉约词的艺术特征。
就婉约词的发展而言,秦观对另外两位婉约词的代表作家周邦彦和李清照都有直接影响。
秦观的婉约词风秦观的婉约词风在中国古代文苑里,宋词是一块芬芳的园圃,秦观词则是其中一枝绚丽花朵。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土,今江苏省高邮县人。
宋哲宗(赵)元佑初,任秘书省正字,兼史院编修官。
后眨徙州、雷州、腾州等地,五十一岁去世。
他一生穷愁潦倒,郁郁不得志。
秦观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以文学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与黄庭坚齐名,为其所不及。
他留有《淮海词》约90首,《鹊桥仙》、《踏莎行》为其代表作。
秦词风格属婉约一派,内容多写柔情,间有身世之感,反映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失意知识分子不幸遭遇,有一定社会意义。
四川南充师范学院杨世明先生的《淮海词笺注》,对秦词予以详尽注释和中肯评介。
词学专家唐圭璋说,秦观“只顾埋头走自已的‘婉约’之路。
诸人之中论艺术造诣则以秦观为最。
”秦词风格柔婉清丽。
秦观师从苏轼,却工于婉约词,是其代表人物。
秦词没有“大江东去”“把酒问天”的豪雄放旷气势,但是词的艺术造诣很高,词的风格柔婉清丽。
所谓“柔婉”,就是既含蓄蕴藉,又缠绵悱恻,有别于健爽和幽雅。
所谓“清丽”,就是相对于侬艳,有别于古朴,既有平易风度,又有脱俗姿态。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即为秦词品格。
一是意境凄迷感伤。
通过捕捉迷茫凄凉景象,加以渲染描写,注入念远伤怀情感,做到景中含情,形成伤感意境,留有不尽之意。
如,“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卅。
”(《长相思》)“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满庭芳》)这些景色都最能牵动离愁别恨。
与柳永“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典同工之妙。
二是比喻生动形象。
如,“倚危亭,恨如芳草,凄凄划尽还生。
”(《八六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这里不假直说而借助比兴,更显含蓄委婉,余情不尽。
三是语言平淡工丽。
典雅而平易,精丽而自然,沉着而深厚。
多用轻、细、微、软字眼,同要描写的情、愁、思、恋相协调,给人以纤柔、委婉、缠绵、含蓄的感受。
浅析秦观词作的意境美写作提纲引论:简介宋代著名婉约派代表作家秦观词创作的基本情况和他主要的代表作品,引出中心论点:他的词作意境孤寂凄凉、虚实相生、委婉婉含蓄、情浓韵远,完全能将读者带入美的享受之中。
本论:分四部分(一)孤寂凄凉之美(二)凄婉含蓄之美(三)虚实相生之美(四)情浓韵远之美结论:秦观词达到了意与境的高度统一,思与境的和谐一致,产生了别具一格的意境美,使他的词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浅析秦观词作的意境美写作提纲引论:简介宋代著名婉约派代表作家秦观词创作的基本情况和他主要的代表作品,引出中心论点:他的词作意境孤寂凄凉、虚实相生、委婉婉含蓄、情浓韵远,完全能将读者带入美的享受之中。
本论:分四部分(一)孤寂凄凉之美(二)凄婉含蓄之美(三)虚实相生之美(四)情浓韵远之美结论:秦观词达到了意与境的高度统一,思与境的和谐一致,产生了别具一格的意境美,使他的词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浅析秦观词作的意境美内容摘要宋代著名婉约派代表作家秦观的词在内容方面与花间词相比,并无新的突破,所写不外乎“情”、“愁”二字。
但他的词作情感真挚而纯洁,极少庸俗成分,在艺术上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在意境上表现出孤寂凄凉、虚实相生、委婉含蓄、情浓韵远之美,完全能将读者带入美的享受之中,因此说秦观词作在意境方面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成就。
关键词:秦观词作孤寂凄凉委婉含蓄情浓韵远意境美浅析秦观词作的意境美目录:(一)孤寂凄凉之美 (4)(二)委婉含蓄之美......................................6 . (三)虚实相生之美............................... (9)(四)情浓韵远之美 (10)参考文献目录 (12)浅析秦观词作的意境美宋代著名婉约派代表作家秦观的词在内容方面与花间词相比,并无新的突破,所写不外乎“情”、“愁”二字。
但他的词作情感真挚而执着,纯洁又极少庸俗成分。
他宦海沉浮,遭打击,身世坎坷,又使他的词常融入迂嫡之愁,失意之痛,具有一定的社会内容。
清丽婉约之秦观后人把宋词分为两个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之分。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而秦观则被誉为“婉约派之宗”。
秦观是苏轼的学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的“清壮顿挫”风格相比,秦观词的风格可用“清丽婉约”来形容。
他的词上承欧晏,柳永,对后来婉约词人周邦彦和李清照有很大影响,虽说不能算是婉约的集大成者,但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成就。
下面就其词来浅析他的艺术特色。
感情真挚,,描写细腻。
擅长描绘含蓄的感情,多为哀婉凄凉之情。
秦观的词多表现爱情和离别愁绪,他营造一种悲情的氛围将愁绪娓娓道来。
《踏莎行》是他被仕途受挫,被贬到南荒之地所作,此时的他正心情抑郁,上阕“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正是他心情的写照,“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描写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景色,营造一种悲伤的氛围,表达词人此时凄厉的心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少游词境,最为凄惋,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
”又如前期的作品《满庭芳》:“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一个抹字,便勾勒出了山间云迹,宛然一副“横云断岭”的图画。
苏轼因此戏称他为“山抹微云君”。
语言清新自然,不加雕饰。
用平易自然的语言作,没有矫揉造作。
后人因此评价秦观词有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清照在《词论》中说:“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说的就是秦观朴实自然之感。
又如张炎《词源》:“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清周济《介存需论词杂著》曾经引用前人评语评秦词说:“少游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
”他所作《虞美人》上阕:碧桃天上栽和露。
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花,为谁开。
词人在这以花比美人,写她孤凄幽独,无人怜惜。
比喻新巧,含蓄而不晦涩。
《行香子》中这种特点更为突出,整首词运用白描的手法,以浅近的语言,莺歌燕舞的田园风光。
虽然没有表达深意,却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洋溢着喜悦和轻松的情绪,一反他平时词中常有的那种哀怨情调。
论秦观词的婉约美
关于秦观词的婉约美,古人多以“婉约”、“婉美”、“和婉”、“妍婉”、“凄婉”、“深婉”等审美范畴来表述。
今人对秦观词总体艺术风格的评价亦有“丽婉”、“幽婉”、“含婉”“纤婉”、“细婉”、“微婉”、“温婉”、“哀婉”、“柔婉”之称谓。
古人的审美范畴大都是结论式的断语,如“和婉”一词,究竟何为“和婉”?体现在哪里?不免模糊混沌。
观今人论著,虽然对秦观词的婉约美有大量的论述,但是这种论述大多是宏观上的把握,深入细致的分析似有所欠缺。
本文的目的即在于对秦观词“婉约”之审美特质从柔婉、和婉、深婉、凄婉、丽婉、纤婉六个角度作深入诠释和系统演绎,以作品为依托,使含混的概念范畴明晰化、精确化和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