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 心电图

  • 格式:doc
  • 大小:123.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评估》复习要点:第七章心电图检查(最好看图形象记忆)

1.目前,临床上最普遍应用的是由Einthoven(爱因托芬)创设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常规12导联体系。(1)肢体导联包括标准导联Ⅰ、Ⅱ、Ⅲ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aVL、aVF

(2)心前区导联包括 V1~V6导联。

2.Ⅰ、Ⅱ、Ⅲ导联的正极分别在左上肢、左下肢、左下肢。aVR、aVL、aVF导联的正极分别

在右上肢、左上肢、左下肢。V1~ V6导联的正极分别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

胸骨左缘第4肋间、V2与V4连线中点、左锁骨中线平第5肋间、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3.P波是最早出现的振幅较小的波,反映心房除极过程的电位位变化。P波起始部代表右心房除极,终末部代表左心房除极,中间部代表右、左心房除极。

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P波时间一般< 0.12s( 3小格),振幅肢导<0.25 mv。

左心房肥大时,Ⅱ导联上P波时间一般>0.12 s ,常呈双峰型。右心房肥大时,Ⅱ导联上P波时间一般正常,< 0.12 s,P波高尖。

4.QRS波群为振幅最大的波,反映心室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QRS波群最宽不超过0.11s。V5导联的R波<2.5 mV。左心室肥大时QRS波群振幅增高,心前区导联改变更明显,Rv5、Rv6

> 2.5 mV,或Rv5+Sv1> 4.0 mV(男),或 3.5 mV(女)。QRS波群振幅增高是诊断左心室肥大的必备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它阳性指标(如心电轴左偏)即可诊断。

5.若Ⅲ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Ⅰ导联主波为正向波,则提示电轴左偏。

6.过渡区波形出现在V5、V6导联,提示顺钟向转位。

7.Q-T间期是自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水平距离,反映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8.T波为ST段后一个圆钝而较大的波,反映心室快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9. 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与演变规律是诊断心肌梗死和判断病情的主要依据。

如:①“缺血型”改变时,心外膜缺血,T波对称性倒置,呈“冠状T”;

②“损伤型”改变时ST段相对“抬高”;

③“坏死型”改变时出现异常Q 波(时间≥0.04s,振幅≥同导联R波1/4)或呈QS波。

10.心电图检查对心率失常最有诊断价值。

11.李某,男,因运动后心悸而就诊,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① P波规律出现,形态钝圆,Ⅰ、Ⅱ、aVF、

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②每一P波后都有正常形态QRS波群,P-R间期为0.12~0.20s;

③P-P间距固定,为0.5s。考虑此人为窦性心律。

12.代偿间歇、完全性代偿间歇、不完全性代偿间歇、期前收缩二联律、期前收缩三联律的概念。

代偿间歇:指的是期前收缩后心房和(或)房室交界区处于不应期,随后的一次窦性冲动不能引起

心房和心室激动,致使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一段较长的间歇。

完全性代偿间歇:联律间期+代偿间歇 = 二倍窦性心动周期。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联律间期+代偿间歇<二倍窦性心动周期。

期前收缩二联律:若每次正常窦性搏动之后出现一个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三联律:每两次正常窦性搏动之后出现一个期前收缩或每次正常窦性搏动之后出现两个期

前收缩

13.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

ECG特点:(1)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隔不一的f波,频率350~600次/分;

(2)R-R间隔绝对不规则,心室率约100-160次/分(3)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14.心室扑动时,P、QRS与T波消失,代之以连续、快速、节律相对规律的大振幅波,频率200~

250次/min;心室颤动时,P、QRS与T波消失,代之以形态、节律极不规律的连续的小振幅

波,频率:250~500次/min。

15.P.-.R.间期

..为①P波起点到 QRS的起点,②反映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的时间,即房室传导时间,③正常成年人的P-R间期为0.12-0.20 s。

16.房室传导阻滞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异常。

①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全部激动均可下传至心室,仅传导时间延长(P-R间期> 0.20 s)。

心率没有改变。

②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激动不能下传,表现为P波后QRS波群脱落(按比例)。分: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I型):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发生P波后 QRS 脱漏,漏波后传导阻滞得到一定回复,PR间期又.......,周而复始,又称为文氏现象。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II型):PR间期固定不变,部分P波后无 QRS 波群。

③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所有室上性激动均不能下传心室,又称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

①P波与QRS波群互不相关(P-R间期不固定),但P-P间距和R-R间距各自保持一定的节律;

②心房率(P波频率)>心室率(QRS波群频率)。

③QRS波群形态、时限与频率取决于潜在起搏点位置。......

17.正常心室除极:心内膜→心外膜正常心室复极:心外膜→心内膜

心电图中心室复极波与除极波的主波方向一致

18..肢体导联的电极位置

19.心前区导联的电极位置

20.体表测得的心电变化是所有参与电活动的心肌细胞所产生的电位变化的综合结果,其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关系;②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关系;③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夹角越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电位愈弱

21.

心电图各波段心电活动

P波最早出现较小的波,心房除极波

P-R段心房开始复极到心室开始除极

P-R间期P波与P-R段合计

QRS波群左、右心室除极全过程

S-T段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一条直线,代表心室缓慢复极的过程

T波心室快速复极的过程

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到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22.心电图记录纸:纵线代表电压,0.1mV/小格,每大格为0.5mV;横线代表时间,0.04s/小格,0.2s/大格;测量P波和QRS波时,选择波幅最宽的导联;测量PR间期时,选择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 测量QT间期时,选择QT间期最长的导联

23.心律齐时的心率测量:心率=60/R-R

心律不齐时的心率测量:测量5个以上连续的RR间距,然后用60除以其平均值,求得每分钟心室率或心房率

24.心电轴左偏常见于左心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等;

心电轴右偏常见于右心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后分支传导阻滞、肺心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