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概论第四章 人类体质的属性_
- 格式:ppt
- 大小:214.00 KB
- 文档页数:31
人类体质分类全概括(附保健方法)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吃很多的油腻的食物,却怎么也不会胖,有些人喝口凉水身上都会长肉,这种情况着实令人心烦。
其实胖瘦跟人吃的多少也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只是因为与人的体质有关,人类的体质分为九种,下面具体给大家介绍下这九种体质的人群和相应的穴位保健方法。
一、平和质(精神充沛、睡眠良好)体质辨识:平和质人群一般体形均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
目光有神,嗅觉通利,唇色红润。
精力充沛,睡眠良好,二便正常。
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
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不容易的病。
穴位保健:选穴:足三里。
定位: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按揉双侧足三里穴,至穴位有酸胀感为度。
每次按揉5-10分钟,每日1次。
也可用温和灸法灸双侧足三里穴,艾条距离皮肤约两厘米,以皮肤感到温热舒适为度,每侧灸5分钟,隔日一次。
长期如此可平补气血,增强体质。
二、气虚质(经常容易出虚汗)体质辨识:气虚型的人肌肉一般不健壮,平时气短懒言,说话没劲。
目光少神,肢体容易疲乏,容易呼吸短促。
易出汗,经常出虚汗。
口淡,唇色少华,毛发不华,头晕、健忘。
舌淡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脉象虚缓。
气虚的人容易感冒,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容易患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等。
穴位保健:足三里、关元、气海。
定位: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关元穴位于身体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气海穴位于身体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操作方法:可用大拇指按揉足三里穴,至穴位有酸胀感为度。
每次按揉5-10分钟,每日1次。
也可用温和灸法灸足三里、关元、气海,或借助温灸盒,平放于腹部,可覆盖关元、气海两穴,以同时施灸,每个穴位灸10分钟,隔日一次,10天为1个疗程。
可补益气血,强身健体。
三、阳虚质(总是手脚发凉)体质辨识:形体白胖,面色柔白,肌肉不健壮。
平素精神不振、畏冷,总是手脚发凉。
喜热饮食,不敢吃凉的东西。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第一章人文研究一、填表题请填写以下人类学体系表格空白部分二、填空题1.人类学者在田野工作后,最终调整知识和思路,进而完成的文化撰写的文本形式就是。
2.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类的和。
它的作用在这里主要是加深人文学者对于文化的生物学基础的理解。
3.1958年,发表《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
从而直接影响了进化论人类学的产生。
进化论代表人物泰勒著要关注的是原始宗教,并提出了泛灵论,也叫做。
4.1870年,在经典民族志作品《易洛魁联盟》的基础上,出版了名著,系统地提出了家庭进化的理论,后来,他又在他一生最为重要的著作中全面的发展了社会进化的思想,并对原始社会进行分期,大致分了、、三个时代,并将作为每个阶段的具体标志。
三、选择题1.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因为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各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这是理论的观点。
A.文化相对论B.文化中心论C.种族主义D.文化普同论2.恩格斯曾经指出:是“从人和人种的形态学和生理学过渡到历史的桥梁”。
A.人类学B.社会学C.民族学D.考古学3.体质人类学包括(多选)A.人体形态学社会生物学B.生物进化论古人类学C.考古人类学四、名词解释1.文化2.进化学派3.传播论4.文化圈、文化层、文化亲缘关系的两个标准5.社会决定论6.历史特殊论7.濡化8.文化模式、国民性9.功能论& 新功能论10.社会冲突论11.普同论、文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跨文化比较五、简答与问答1.人类学学科在广义和狭义上有哪些分支。
2.如何理解人类学的进化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与哲学思潮的关系?3.简述摩尔根将原始社会划分的几大阶段。
4.新功能论“新”在何处?5.文化功能论与结构功能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叙述文化人类文学理论发展的脉络7.费孝通、林耀华等人类学前辈如何借鉴西方功能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社会?8.试从中国人类学的历史发展说明中国人类学的本土特点。
体质人类学复习资料前言1.体质人类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学是研究人类自身及其所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起源、形成、发展规律的科学。
人类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社会属性,从广义上来说,凡是研究人类的自然属性的称为体质人类学,凡是研究人类社会属性的称为文化人类学。
从狭义上来说,体质人类学是生物和文化的视角来研究人类体质特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绪论1.体质人类学主要研究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人类不同体质特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文化因素与人类体质之间的关系、人体的结构与生理机能、人体测量、人类的遗传与变异等方面的问题。
2.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结合的视角研究人类体质特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体质人类学涉及的三个基本问题:(1)通过对人类化石及灵长类的分析与研究,探索人类的起源,其目的是了解人类是如何、何时、为什么会成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文化”动物的;(2)研究人类不同体质特征形成与分布的原理;(3)研究人的生长和发育、人体的结构与生理机能、人类的遗传与变异等方面的问题。
4.体质人类学基本理论: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遗传与变异理论、整体观、文化相对论、心理学理论。
5.▲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1)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每个细胞做我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有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有所助益;(3)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
6.▲自然选择的基本论点:(1)生物普遍存在着便衣,变异分不定变异与一定变异,其中大部分变异是微小的变异,而且有遗传的倾向。
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变异的生存价值是有差异的;(2)生物都具有较大的生殖率,存在生殖过剩的倾向;(3)自然界事物和空间是有限的,每种生物只有少数个体能发育到成年并留下后代,即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4)在生存斗争过程中,有利生存的变异个体得到选择,不利生存的变异个体被淘汰,这种有利的个体差异、变异的保持和有害变异的消除,达尔文称为“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人类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人类学要义一、人类学人类学的英文anthropology源于希腊语“人的学问”的复合含义。
在人类学的发轫期,它关注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人的体质特征、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差别,以及人类进化与变异的机制、人的体质同文化的联结性关系。
人类学很早就具有跨学科考察的特征。
二、文化最初的culture源自拉丁文“耕耘种植”之意;中世纪晚期欧洲,culture逐渐指道德完美与心智或艺术成就;18世纪欧洲,文化的集合意义强调了精神观念领域的内向性理想主义的推崇。
Culture的原初概念在亚洲传播译介以日本为早,他们选择汉字“文化”对应西文中culture的同义语,意指不动用权力或刑罚而是依靠文德进行教化。
汉语“文化”这一术语带有人类学启蒙、觉悟和日后濡化的精神意义和教化方式的意义。
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culture成了人类学最核心概念,它的复合含义更为复杂起来。
泰勒对文化整体性的看法是:“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
”马林诺斯基首创功能主义的文化理论,认为“一种特质的功能,就在于满足该群体成员的基本需要和次生需要。
”格尔兹“将文化视为一种象征体系”,其考察象征符号的目的是寻求该符号是如何模塑社会行动者看待、感觉和思考这个世界的,以及探索其意义并加以阐释。
后现代主义又将文化转换为一个“建构性”的过程,文化的展示是形成文化的核心行为之一,也是被称作“文化的环程”的关键点,如果意义是因互动而成,那么我们的文化便具有“被分享的意义”,于是在文化的展示中,说者和听者、作者和读者都处在同一个“文化的环程”之中,而参与者之间的差异及权力因素促进了文化交流。
许多重要的人类学阶段性理论和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文化观察的理论和方法。
三、田野工作田野工作是人类学的首要方法和途径,田野工作强调对地方族群日常生活的直接加入,其经验性调查的特征通常是:1、学会当地的语言;2、不少于一个年度周期的居住时间;3、采纳参与观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