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的性质和危害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339.00 KB
- 文档页数:69
高中硫化氢知识点
1、物理性质
常温下,硫化氢为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另外,硫化氢为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
硫化氢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酸性、可燃性、不稳定性以及还原性。
硫化氢为酸性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氢硫酸为二元弱酸。
硫化氢为可燃气体,能够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当氧气的量不足时产物为水和硫单质,而当氧气过量时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硫,这一点在做题时尤其需要注意。
硫化氢本身不稳定,在受热的情况下会自己分解产生氢气和硫单质。
硫化氢为高中阶段常见的强还原剂之一,能够和大多数的氧化剂(如二氧化硫、卤素单质、浓硫酸、硝酸等)发生反应。
除以上主要性质外,我们还需要记住一个特殊方程式,将硫化氢通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够产生黑色的硫化铜沉淀。
此方程式为弱酸制强酸的特殊方程式,故而需要特别记忆。
3、硫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中我们选择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气体。
选取固液混合不加热装置进行反应。
使用向上排气法进行收集并使用氢氧化钠
对尾气进行吸收。
硫化氢的特性硫化氢(H₂S)是一种无色、有毒、易燃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类似于蛋味或腐肉味。
它通常是由硫化物的生物降解而来,因此在废物处理、石油开采、腐烂的有机物等场合可能会产生硫化氢。
由于硫化氢具有很强的毒性,因此在使用和处理硫化氢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特性:毒性硫化氢对人体的健康有害,其短时间内的接触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呕吐、眩晕、倦怠和意识混乱等。
较长时间的接触可能导致死亡。
在低浓度下,硫化氢可以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而在高浓度下则会引起呼吸困难和心跳骤停,因此必须注意适当的防护措施。
易燃硫化氢是一种易燃气体,其下限爆炸浓度为4.3%(体积分数)。
这意味着如果在空气中的浓度高于 4.3%,就存在着着火和爆炸的风险。
密度硫化氢的相对密度比空气轻,其密度约为0.77克/升,因此硫化氢气体通常会上升到空气中。
在高温和高压下,硫化氢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
溶解性硫化氢的水溶性较好,可以在水中形成硫化氢酸(H₂S),这种酸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有毒性。
硫化氢的安全措施由于硫化氢具有很强的毒性和易燃性,因此在使用和处理硫化氢时要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防御性装备•戴上符合标准的防毒面具和呼吸器•穿戴防护服、安全鞋和手套气体检测仪在使用和处理硫化氢之前,必须使用气体检测仪来确定气体的浓度和存在量。
这有助于检测到气体泄漏,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通风系统应当确保通风系统运作正常,并且对空气质量进行持续监测。
注意火源和静电由于硫化氢易燃,因此应保持安全的火源和静电条件。
同时,在使用、贮存和处理硫化氢的设备和区域,必须采取必要的防静电措施。
储存和处理硫化氢只能在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的监督下使用,存储和处理。
其储存和处理的设备也必须符合标准,并随时保持干燥和清洁。
硫化氢的应急处置原则在发生硫化氢泄漏或事故时,必须立即采取必要措施以应对危险。
以下是应急处置原则:立即撤离如果硫化氢泄漏引起了燃烧或爆炸,必须立即撤离。
在此过程中,必须保证通风系统和紧急设备运作正常。
硫化氢的性质与危害一、硫化氢的性质:硫化氢是无色有毒、有臭鸡蛋气味、溶于水有强腐蚀性的气体。
硫化氢能溶于水、乙醇、汽油、煤油、原油等,易燃,与空气混合可以形成爆炸气体。
硫化氢比空气重,易集聚在低洼处,而且可扩散范围大,能被远处的火源引燃。
硫化氢可经呼吸系统吸入或皮肤吸收侵入人体,毒害级别为高度危害等级(Ⅱ级),我国《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中规定硫化氢最高允许质量浓度为10 mg/m3。
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低浓度时,对呼吸道和眼的局部刺激作用明显,长期接触会引发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高浓度时,全身性作用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会出现眼痛、流涕、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症状。
极高浓度(1000 mg/m3以上)接触数秒即可致人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低浓度时,硫化氢臭味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当浓度超过10 mg/m3左右后,浓度继续升高而臭味反而减弱,导致人的嗅觉疲劳而不能察觉硫化氢的存在。
不同浓度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见下表。
二、硫化氢的危害:储运含硫化氢原油对大气的污染主要表现为:以含硫化氢原油为燃料的加热站向大气中排放的烟气中二氧化硫超标。
含硫化氢原油在首末站存储时硫化氢和易挥发轻组分对大气易造成污染;含硫原油收发作业时硫化氢挥发对人员造成伤害。
含硫原油在码头卸油作业、卸车作业、储罐人工检尺作业时,易导致硫化氢中毒;硫化氢溶于原油中,罐车内的液相硫化氢经过长途颠簸运输,大量的硫化氢气体积聚在设备上部,一旦设施敞开硫化氢气体迅速扩散;含硫化氢原油储罐在清罐作业时,罐内气体浓度等指标比普通储罐更为严格;高含硫原油在储运过程中,为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应加强硫化氢浓度检测,硫化氢防护的佩戴及硫化氢输送中的信息告知。
硫化氢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危险特性。
|分子式:H2S。
| 可燃,分解为硫和氢气。
| 毒性:腐蚀性、窒息性。
|分子量:34.08 g/mol | 与氧气反应逐渐分解。
| 危险品分类:剧毒气体。
|外观:无色气体。
| 具有特殊臭蛋味。
| 爆炸极限:4.3%-46.0%体积浓度 |密度:1.535 g/L。
| 高温条件下可以燃烧。
| 燃烧产物:二氧化硫、水。
|熔点:-85.01°C。
| 与金属产生硫化物。
| 危险特性:易燃、易爆。
|沸点:-60.03°C。
| 可溶于水形成硫酸溶液。
| 导电性:不导电。
|硫化氢是一种常见的有毒气体,具有腐蚀性和窒息性。
它是可燃的,可以与氧气反应产生燃烧,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硫和水。
在高温条件下,硫化氢可以燃烧,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特性。
此外,硫化氢还可以与金属产生硫化物。
它具有特殊的臭蛋味,可溶于水形成硫酸溶液,但不导电。
由于硫化氢的剧毒和危险特性,它被归类为剧毒气体。
在使用和处理硫化氢时,应注意防范措施,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避免直接接触硫化氢,并且要适当通风以确保室内气体浓度低于危险级别。
同时,应遵循合适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面罩和防护服等。
以上是硫化氢的一些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的简要介绍。
了解硫化氢的危害和特性,对于相关行业和应用领域的工作人员至关重要,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处理和使用硫化氢,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潜在风险和危险。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见于石油、天然气、污水处理等工业过程中。
它具有高度的毒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化氢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硫化氢的危害1. 健康危害:硫化氢对人体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严重的损害作用。
吸入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眼痛、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
在高浓度下,硫化氢可导致窒息和昏迷,甚至致死。
2. 环境危害:硫化氢的释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它可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对植物、动物和水生生物造成毒害。
此外,硫化氢还参与大气污染反应,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大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二、硫化氢的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控制硫化氢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工程控制措施:通过工程手段来减少硫化氢的产生和释放。
例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密闭系统、有效的通风设备和排气系统来控制硫化氢的浓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吸附剂和催化剂来净化废气中的硫化氢。
2. 个体防护措施:对于那些可能暴露在硫化氢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必须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
这包括呼吸防护设备(如防毒面具或呼吸器)、防护服、防护手套、安全鞋等。
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的方法。
3. 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是预防硫化氢危害的关键。
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充分的培训,了解硫化氢的危害性、安全操作程序和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
此外,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并确保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4. 紧急响应措施:在发生硫化氢泄漏或事故时,必须迅速采取紧急响应措施。
这包括立即撤离受影响区域,并向相关人员发出警报。
紧急响应团队应及时到达现场,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泄漏、修复设备,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援。
5. 定期监测:对可能存在硫化氢泄漏的工作区域进行定期监测是必要的。
硫化氢的危害和防治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由于其易燃、爆炸、有毒的特性,常常在生产和工作中造成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硫化氢的生成和危害、硫化氢的防治措施、硫化氢的检测和监测方面进行介绍。
一、硫化氢的生成和危害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毒、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见于石油、煤炭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
主要的生成途径有两种:1. 生物发酵产生:例如在废物、污水处理装置中,细菌对有机物进行发酵代谢,会产生硫酸盐,进而产生硫化氢。
2. 化学过程产生:例如在油气采集中,地下的盐水和油混合后,会产生硫化氢。
硫化氢拥有很强的毒性,最低致死浓度为0.0005%(5ppm),一旦大量吸入会立即影响到人体的呼吸和神经系统,会导致浑身疼痛、恶心、呕吐、眩晕、昏迷等症状。
长期接触硫化氢对人体也有很大危害,常会导致气道、肺和眼睛等病症,并可能患上慢性疾病。
二、硫化氢的防治措施在工作场所,对硫化氢的防治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1. 加强通风设备和气息控制:通风和依靠自然气流来循环空气较好的地方,应为硫化氢易积聚的地方安装通风装置,尽量把它分散并排放到室外空气中。
2. 戴好防毒面具:在处理有硫化氢颗粒的物资时,工人应戴上防护面具及呼吸防护装置,以防止吸入硫化氢。
3. 保持安全距离:处理有加热环节的物资时,处理化学应用时,应与产生气体的设备保持安全距离。
4. 进行安全培训:无论是在任何产业领域,都应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人们对硫化氢的认识和了解,这样能有效提高其对这种有毒气体的注意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5. 迅速撤离:工人身上携带着的瓶子、筒子等装有硫化氢的容器在爆炸时会释放出硫化氢,导致难以控制的致命后果,应及时送到安全区域。
三、硫化氢的检测和监测在防止硫化氢危害时,硫化氢的检测和监测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 有机鹍纸:有机鹍纸成本低且操作简单,因此常被用来检测硫化氢含量。
2. 电子鼻:电子鼻又称气体传感器,依靠气敏元件进行气体成分的分析和检测。
硫化氢知识点总结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引起中毒和爆炸,因此被称为“鬼气”。
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硫化氢,因此理解硫化氢的性质和安全知识非常重要。
一、硫化氢的化学性质硫化氢分子式为H2S,为无色、有臭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生成弱酸。
硫化氢在空气中极易燃,遇到氧气即可自燃。
在高温下,硫化氢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硫化氢还可以与许多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相应的硫化物沉淀。
二、硫化氢的来源硫化氢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常常与火山喷发和腐烂有机物质有关。
在工业上,硫化氢是酸气型污染物之一,常常沿火炉和烟囱排放。
三、硫化氢的危害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对人体和动物有很大的危害。
其致害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 中毒硫化氢中毒主要是对呼吸系统的刺激作用而导致,当接触到硫化氢浓度较高或暴露时间过久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心悸等症状。
严重时,可造成昏迷、抽搐、呼吸停止甚至死亡。
2. 爆炸和火灾硫化氢是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时可形成爆炸性混合气,触发火源轻易导致爆炸和火灾,同时还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加重危害。
3. 腐蚀硫化氢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对金属、塑料等材料都有一定的侵蚀作用,长期存在时,会对环境、设备和结构造成破坏。
四、硫化氢的安全知识为了避免硫化氢的危害,我们需要了解与硫化氢有关的一些安全知识:1.防护措施在可能有硫化氢泄漏的场所,必须佩戴防毒面罩和化学防护服等防护设备。
工作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和考核,了解硫化氢的性质、危害和应急处理方法。
2.通风通风是防止硫化氢中毒的有效手段,通过排除空气中的硫化氢来保持室内空气质量。
工作场所必须有严格的通风设施和应急通风措施。
3.监测使用硫化氢的作业场所必须安装硫化氢监测仪,对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进行时时监测。
发现浓度超标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4.应急处理一旦发现硫化氢泄漏,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应先进行人员疏散和安全隔离,关闭泄露口和通风设备,采取掩埋、散布碱性物质等化学方法进行消除。
硫化氢分子量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分子量为34.08。
它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硫原子组成,是硫的一种化合物。
硫化氢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常见于一些地质活动和生物过程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化氢的性质、用途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1. 硫化氢的性质硫化氢是一种可燃气体,能够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其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硫和水。
硫化氢具有非常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即使在极低浓度下也能被人类嗅觉察觉。
它的溶解度较大,可溶于水,形成硫酸。
硫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大,易积聚在低洼处,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
2. 硫化氢的用途硫化氢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被用作硫化剂,可用于生产硫化物、硫酸、硫酸铵等。
其次,硫化氢也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在有机合成中起到催化或还原的作用。
此外,硫化氢还被用于石油和纸浆工业中的脱硫过程。
尽管硫化氢有很多用途,但由于其有毒性和易爆性,使用时需严格控制风险。
3. 硫化氢的危害和安全注意事项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高浓度的硫化氢能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低浓度下,硫化氢会引起眼睛和呼吸道的刺激,高浓度下则会导致头痛、恶心、昏迷甚至死亡。
因此,在使用硫化氢时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首先,应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避免硫化氢积聚;其次,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防毒面具、防护眼镜和防护服;此外,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4. 硫化氢的环境影响硫化氢不仅对人体有害,对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高浓度的硫化氢能杀死水生生物,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此外,硫化氢还能与大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进而形成酸雨,对土壤和植被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工业生产和使用硫化氢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结:硫化氢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其分子量为34.08。
它具有可燃性、刺激性和有毒性。
硫化氢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但使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可以降低硫化氢带来的风险,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一)硫化氢的性质H2S是无色气体,具有臭蛋气味,式量34.08,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密度1.539g/L,熔点-85.5℃,沸点-60.7℃。
易溶于水,亦易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
可燃上限为45.5%,下限为4.3%。
燃点292℃。
H2S可用来分离和鉴定金属离子、精制盐酸和硫酸(除去重金属离子),以及制备元素硫等。
它是一种好的还原剂。
溶于水形成弱酸性,对金属会产生氢脆破坏。
氢脆破坏往往会造成井下管束的突然断落、地面管汇和仪表的爆破、使得井口装置破坏,甚至发生严重的井喷失控或者着火事故。
H2S能加速非金属材料的老化,使地面设备、井口装置、井下工具中有橡胶、浸油石墨、石棉等非金属材料制作的封件失效。
(二)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对人的危害主要是经呼吸道吸收。
可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咽干、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恶心、意识模糊,部分患者可有心脏损害。
重症者可出现脑水肿或肺水肿。
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骤停,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硫化氢对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系由接触湿润粘膜后分解形成的硫化钠以及本身的酸性所引起。
对机体的全身作用为硫化氢与机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及这类酶中的二硫键(-S-S-)作用后,影响细胞色素氧化过程,阻断细胞内呼吸,导致全身性缺氧,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损害。
但硫化氢作用于血红蛋白,产生硫化血红蛋白而引起化学窒息,是主要的发病机理。
急性中毒早期,脑组织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即受到抑制,谷胱甘肽含量增高,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未见变化。
急性中毒均由呼吸道吸入所致。
H2S进入人体后,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小部分可以原形或随呼出气排出,大部分则被氧化生成无毒的硫化物、硫代硫酸钠及硫酸盐等排出体外,在体内无蓄积作用。
对机体产生危害的是来不及代谢和排出的游离H2S,它进入血液的可先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硫化高铁血红蛋白,过量的未能结合的H2S,即随血液进入组织细胞,发挥致毒作用。
硫化氢的性质及危害一、理化性质硫化氢,分子式H2S,分子量34.08,蒸汽比重1.19,熔点-83.7摄氏度,沸点-60.7摄氏度,自燃点260摄氏度,爆炸极限(V%)4.3-46.0。
硫化氢是具有臭鸡蛋味的无色气体,溶于水、乙醇、汽油、煤油、原油。
溶于水后生成轻硫酸,化学性质不稳定。
燃烧分解物为氧化硫。
易聚集在低洼处。
人的嗅觉阈为0.012-0.03mg/m3,远低于引起危害的最低浓度。
起初臭味的增强与浓度的升高成正比,但是当浓度超过10mg/m3左右之后,浓度继续升高而臭味反而减弱。
在高浓度时因很快引起嗅觉疲劳而不能察觉硫化氢的存在,故不能依靠其臭味强烈与否来判断有无危险浓度出现。
侵入人体的途径:吸入、经皮肤吸收。
毒害分级:高危毒物(2级)。
二、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爆炸的危险。
三、职业接触限值最高允许浓度(MAC):10mg/m3。
四、毒性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低浓度时,对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作用明显,浓度越高,全身性作用越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
高浓度时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迅速窒息而死亡。
而长期接触低浓度的硫化氢,引起神衰症候群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
慢性作用对眼的影响表现为结膜炎、角膜损害等。
硫化氢经呼吸道吸收很快,在血中一部分很快被氧化为无毒的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等经尿液排出,一部分游离的硫化氢经肺排出,体内无积蓄作用。
硫化氢的局部刺激作用,是因中枢神经系统缺氧,高浓度时引起颈动脉窦的反射作用使呼吸停止,更高浓度也可直接麻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造成“电击样”中毒。
五、中毒表现1、急性中毒1)轻度中毒较低浓度引起眼结膜炎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畏光、流泪、眼刺激、异物感、流涕、鼻及咽喉灼热感。
硫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
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
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
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
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吸回。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硫化氢的化学性质
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的重要有机物质,也称为毒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有害和腐蚀性。
它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分子式为H2S。
它的分子量约为34.08 g/mol,沸点为-61.2 ℃、凝固点为-85.6 ℃,与氮、氧、氢和其他气体混合时,可形成不同程度的混合气体。
硫化氢具有十分强烈的毒性,当硫化氢环境浓度达到4000 ppm 时,死亡期限可达15分钟。
它有害地影响人体的呼吸,以及关于神经系统、心脏、血液和肝脏的健康。
长期暴露于硫化氢还有可能导致甲状腺机能的减弱。
人们在接触到硫化氢时会发生嗅觉灭失症、皮下出血和肿胀等现象。
硫化氢在气体及液体溶液中具有剧烈的氧化性,可以直接氧化铝、钢、木材和其他金属材料,因此它常用作杀虫剂、消毒剂、金属清洗剂和选矿剂。
在工业生产和冶金生产中,硫化氢也被用作除尘剂、脱硫剂和去氧剂。
此外,它还在医药领域被用来制备有效的药物。
总之,硫化氢具有危险的毒性,但它也是工业生产、冶金生产、医药领域的重要的原料,因此在安全的条件下使用时就能发挥很大的价值。
硫化氢的物理特性和对生理的影响1 物理数据通常物理状态:无色气体,比空气略重,15℃(59℉)、0.10133 MPa下蒸气密度(相对密度)为1.189。
自燃温度:260℃(500℉)。
爆炸极限:空气中蒸气体积分数在4.3%~46%。
溶解度:溶于水和油,溶解度随溶液温度升高而降低。
可燃性:燃烧时火焰呈蓝色,生成二氧化硫。
气味和警示特性:硫化氢有极难闻的臭鸡蛋味,低浓度时容易辨别出。
但由于容易很快造成嗅觉疲劳和麻痹,气味不能用作警示措施。
2 生理影响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常在天然气生产、高含硫原油生产、原油馏分、伴生气和水的生产中可能遇到。
处于高浓度[超过150 mg/m3(100 ppm )]的硫化氢环境中,人会由于嗅觉神经受到麻痹而快速失去嗅觉。
长时间处于低硫化氢浓度的大气中也会使嗅觉灵敏度减弱。
过多暴露于硫化氢中能毒害呼吸系统的细胞,导致死亡。
血液中存在酒精能加剧硫化氢的毒性,即使在低浓度[15 mg/m3(10 ppm )~75mg/m3(50 ppm )]时,硫化氢也会刺激眼睛和呼吸道。
吸入一定浓度的硫化氢对身体的伤害,参见表1。
表1在空气中的浓度暴露于硫化氢的典型特性(体积分数)%10-6mg/m30.000013 0.13 0.18通常,在大气中含量为0.195 mg/m3(0.13 ppm)时,有明显和令人讨厌的气味,在大气中含量为6.9 mg/m3(4.6 ppm)时就相当明显。
随着浓度的增加,嗅觉就会疲劳,气体不再能通过气味来辨别0.001 10 14.41 有令人讨厌的气味。
眼睛可能受刺激。
0.0015 15 21.61 推荐的15 min短期暴露范围平均值0.002 20 28.83 在暴露1 h或更长时间后,眼睛有烧灼感,呼吸道受到刺激0.005 50 72.07暴露15 min或15 min以上的时间后嗅觉就会丧失;时间超过1 h,可能导致头痛、头晕和(或)摇晃;超过75 mg/m3(50 ppm)将会出现肺浮肿,也会对人员的眼睛产生严重刺激或伤害0.01 100 144.143 min~15 min就会出现咳嗽、眼睛受刺激和失去嗅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