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的军队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27.10 KB
- 文档页数:5
信息化战争特点的分析研究信息化战争特点的分析研究伴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滚滚浪潮,信息化战争正加速登上人类的战争舞台。
与以往的战争特别是机械化战争相比,这一笼罩着信息光环的战争形态将显现出许多新的、独有的特征。
信息化战争就其大概学术上比较一致的意见具有如下6个特征:1.作战力量数字化集成化,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知识化)数字化部队就是作战单元(武器平台),装备系统,单兵装备和指挥系统高度网络整合的部队.但这还不是信息化部队.其中还有一个知识化.就是作战和保障人员具有新的科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各种信息装备和系统.这样一支知识化人员武装起来的数字化部队就是初步的信息化部队. 他们将奋战在以信息主导的战场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这种力量的竞赛首先表现在武器装备的质量和数量的较量上,但最终表现在战场能量释放的较量上。
正如人们已知的,机械化战争中,战场释放的能量主要是机械能,即机械运动产生的动能和势能。
这些能量增加了机械化兵器的机动速度、杀伤能力和防护水平,使战争呈现出高度机械化的特征。
信息化战争作为机械化战争的高级发展阶段,其战场能量的释放则不仅是机械能,更主要的是深刻体现人的智能活动的信息能,即各种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战场探测预警、情报侦察、精确制导、指挥控制、通信联络等软能力。
这种新的战场能量支配和主导着信息化战场上的全部作战活动,具有战争制胜的巨大作用。
2.武器系统信息化.武器系统的信息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能化.这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包括硬杀伤,软杀伤和新概念武器三方面:I.硬杀伤--直接杀伤,破坏直至确保摧毁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精确制导武器与遥感武器(不是传统武器).代表武器:激光等精确制导炸弹(JDAM),军用无人机,新一带巡航导弹.II.软杀伤--对敌方信息化系统渗透,干扰,压制的手段.旨在破坏敌方的信源.信宿.信道.间隔敌方的通讯和指挥系统.对对方的精确制导武器致盲.代表武器:黑客武器和计算机病毒.III.新概念武器--以新的毁伤机理为目的以高新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为依托设计的不同于传统武器的全新作战单元.代表武器:定向高能粒子武器.动能电磁武器微机电纳米武器和机器人.信息化战争中的武器将是以信息支撑为主要作战兵器所谓信息化兵器,主要是由信息化弹药和信息化作战平台构成的。
信息化战争一、信息化战争的特征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角度分析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以达到把握信息化战争区别于其他战争的本质形态。
从观察战争要素的形态入手简述信息化战争的八大特征。
(一)、信息技术主导武器装备冷兵器战争的主导兵器是金属武器装备;热兵器战争的主导兵器是以化学能为基础的火枪火炮;机械化战争的主导兵器是飞机、坦克、军舰等机械化武器装备;而信息化战争的主导兵器则是信息化兵器,更准确地说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
在信息化战争中,对作战手段、作战思想和战争进程发生主导作用的军事技术是信息技术。
战场的指挥依赖于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指挥控制系统;侦察、监视、战场评估需要各种先进的电子、光学传感设备;突击兵器更离不开各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确导引技术。
信息化战争上的几乎所有兵器都是信息技术兵器、信息主导的兵器或称之为信息化兵器。
用在各种兵器中的信息技术装备方面的经费也在兵器总价值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如在坦克中占%,飞机中占%,导弹中占%,卫星中占%,指挥系统中约占%。
曾有人把信息化战争中的兵器比喻成“装载电子信息设备的容器”。
信息化技术主导武器装备是信息化战争的一大特征。
(二)、信息化军队强大的信息化军队出现于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之一。
何种形态的战争需要何种性质的军队于之相匹配;反之,军队的特性也影响战争形态的演变。
在信息化战争中驰骋疆场的主力只能是信息化军队。
信息化军队是一支由信息化人才集聚起来的、按照信息化作战需要编组、装备和熟练运用信息化武器装备、以信息化作战理论指导的军队。
这支军队在战场上发挥着主导的作用。
(三)、资源信息化物资、能源和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
在信息化战争以前的战争中,物资、能源的地位更为突出,是主要的战略资源。
但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资源处于首要的位置,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以信息资源为目标开展的争夺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容。
信息主导了物资、能源的整合、运作和能量释放过程。
摘要:工业时代或工业社会的典型军队形态是机械化军队,信息时代或信息社会的典型军队形态是信息化军队。
21世纪伊始,美国国防部开始推进“军事转型”,明确提出要把工业时代的军队形态转变为信息时代的军队形态。
在美国的带动下,英、法、德、日、印等国也纷纷效仿,加快其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使机械化军队迅速向信息化军队转变,将新军事革命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关键词:信息化;军队管理;理论创新一、信息化战争主要特征未来信息条件下的作战将是陆、海、空、天多维一体化的综合较量,战场态势瞬息万变。
机械化战争逐渐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是当前战争形态发展的大趋势。
网络中心战是信息时代的军事表现,是信息时代的战争样式,代表着军事形态的发展方向。
信息化战争尽管是机械化战争之后出现的全新战争形态,但仍属于热兵器战争,是其发展的最高阶段。
与机械化战争相比,信息化战争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一)信息化“有机功能”取代机械化“专业能力”的主导地位从蒙昧时代到工业时代,战争演变的轨迹是不断提升武器的杀伤力,一部战争发展史也可以解读为一部武器杀伤力不断增长的纪录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机械化战争在日臻完善的同时,发展潜力也在日渐枯竭,各类武器装备性能的关键参数已经接近或达到了极限。
随着核武器的出现与使用,机械化武器装备主要性能的极限化,这意味着依靠提升武器的机动性能和杀伤力来增加作战效能的方式已经走向了一条死胡同。
机械化战争主要展现的是武器在动能方面的独立性,即武器平台机动力与火力的专业化延伸;信息化战争主要展现的是武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武器与目标的相互作用力,即整体的结构力与信息力的有机化聚合。
(二)信息力与结构力成为战场博弈的焦点在未来信息化作战中,信息力和结构力是战场博弈的焦点。
其本质区别在于:适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是火力和机动力,而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则是信息力和结构力。
这表明作战方式和杀伤机理发生了质的变化。
浅析信息化战争特点摘要: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推进,信息化战争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近年来发生的局部信息化战争为世界各国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本文根据近年来的局部信息化战争之间的共性,总结出几点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这些特点可能为我国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特点新军事变革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
信息化战争,是交战双方在信息化战场上,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作战手段、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式、以信息主导权为主要争夺对象的一种战争。
1991年1月美国发动的对伊拉克的海湾战争,美军信息化武器仅占8%左右,主战武器依然是机械化武器;1999年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中,美军动用了多种武器装备,包括军用卫星、作战飞机、预警飞机、电子战飞机、精确制导武器、巡航导弹及航空母舰,是以信息战为主要特征的高技术的战争;2001年对阿富汗的战争,美军使用了过半数的信息化武器,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作战;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军投入了90%的信息化武器,美军的主体己经基本上实现了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
美国发动的这4次战争,将信息化战争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深刻的新军事变革,对世界军事形势及国际战略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现代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一.信息在战争中发挥主导作用信息是伴随人类社会而生的特殊物质,在军事上的应用历史久远,从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直到信息化兵器时代,信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各历史时期战争的胜负。
农业时代的战争,有信息但谈不上信息技术,信息的传递靠自然信道和人体信道,军队的指挥靠旗、鼓、锣、角和人的传信。
作战方式是集团布阵、短兵相接,拼人力、拼体力。
工业时代的战争,出现了电报、电话、雷达等信息技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工业时代的战争是以装甲机械化为主的军队之间的作战,是以资源为基础的战争,进行阵地战、消耗战,拼钢铁、拼能源。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进行的一种战争形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战争已经成为了当今国际军事领域的重要内容。
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传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就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展开讨论。
一、高度信息化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高度信息化。
在战争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个方面,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使得战争的指挥、控制、侦察、情报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实现信息化处理。
通过信息化技术,战争各个环节的信息可以实时传递,指挥官可以更加迅速、准确地作出决策,提高了作战效率。
二、网络化作战信息化战争的另一个特征是网络化作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现代战争已经呈现出网络化的趋势。
在网络化作战中,各种信息系统通过网络相互连接,进行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指挥官可以远程监控战场情况,实时调整作战计划,实现了远程指挥和控制。
三、非对称性信息化战争还表现出一种非对称性的特征。
在信息化时代,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武器装备,具备了强大的信息优势。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则往往信息化水平较低,常常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因此,在信息化战争中,双方的实力对比可能出现较大的不对称,这也为实力相对较弱的一方提供了一些非对称作战的机会。
四、网络安全挑战信息化战争的另一个特征是面临着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
信息系统的构建与运行使得各国面临着来自网络攻击的威胁,网络战变得愈发复杂和隐蔽。
网络黑客、网络病毒等网络威胁对国家的信息系统构成了不小的威胁,如何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成为了信息化战争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五、精确打击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还体现在打击手段的精确化和智能化上。
通过信息化技术,现代战争可以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避免了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破坏。
精确打击不仅提高了战争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减少无辜人员的伤害,体现了信息化战争的人性化和科技化特征。
总之,信息化战争具有高度信息化、网络化作战、非对称性、网络安全挑战、精确打击等基本特征。
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及其要求战争,使信息网络成为军事打击和心理战的重要载体,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作战工具。
信息战已衍生为一种重要的作战方式和战斗力。
传统战争是兵马未动舆论先行,现代战争的信息网络行为已贯穿战争的全过程。
从伊拉克战争中可以看出,信息网络已成为一把高悬在战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我的理解,信息化战争特点主要是指挥通信数字化,情报准确等特点,依靠天基的侦察卫星、地面雷达、空中侦察等众多手段获得准确的作战情报,通过各种电子战设备对敌方通信指挥实施压制,切断对方通信,已达到打乱敌方指挥调度顺序的目的,为己方行动获得各种便利。
信息网络战的主要特点:一是作战力量广泛。
由于信息技术有很强的军民通用性和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性,使得凡是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着一定网络攻击手段的人都可以介入网络战;二是作战对象平等。
计算机网络战中,只要拥有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人才,网络战就可以得到有效实施,而与国力大小、兵力多少无关;三是作战空间广阔。
计算机网络战不受地域限制,只要网络能够到达的地方,网络战都可以实施;四是作战时间连续。
计算机网络战不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干扰,不受天候因素制约,可在任何时段进行。
五是破坏信息系统和影响人的心理,破坏信息系统的效果是敌方无法利用信息系统的设施获得所需要的正确信息,既可以从物理上摧毁地方的硬件设施,也可以是破坏系统软件,使系统崩溃或提供不正确的信息。
通过提供对敌方不利的信息可以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进而控制人的行为,影响士气,削弱敌方的战斗力。
信息网络战主要有三种形式:心理战、电子战和计算机战。
心理战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施加对敌方不利的信息,影响人的心理从而削弱战斗力。
电子战是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内容之一,将其归为信息战武器主要是因为信息系统的基础是各种电子设备,无论是探测器(雷达,光电设备,监听设备),还是信息处理平台、通讯设施(无线通讯,有线通讯),核心都是电子设备。
通过电子干扰可以削弱雷达等探测器的能力,使得敌方无法及时收集信息;无法及时传递信息或者传递错误的信息。
什么是信息化战争其特点和如何建设军队信息化一、什么是信息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特点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
农业时代的战争,有信息但谈不上信息技术,信息的传递靠自然信道和人体信道,军队的指挥靠旗、鼓、锣、角和人的传信。
工业时代的战争,出现了电报、电话、雷达等信息技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为大空间、远距离作战开辟了道路。
但这是机械化战争,并不是信息化战争。
当战争中使用导弹这种信息化武器时,信息化战争就萌芽了;当导弹战与电子战结合运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的威力已震慑世界军事领域;当战场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完成,建立了CI系统,建立了信息化部队(数字化部队),病毒、黑客这些数字化程序化武器登上舞台并越来越起重要作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也就形成了。
简要地说就是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及其物化的武器装备,通过夺取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取得胜利而进行的战争,就可称之为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1、信息技术在战争中大量使用信息技术,是扩展人的获取、传递和处理、利用信息功能的技术,基本的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当前战场上的传感技术十分发达,主要有各种侦察卫星、雷达、侦察机、无人侦察器、窃听器、地面传感器、海上侦察船、声纳、夜视器材等。
构成了外层空间、空中、地面、海上、水下立体的全方位的信息遥感控制系统。
尤其是各种侦察卫星的使用,使战场空前透明。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各种侦察卫星,如电子侦察卫星,照相侦察卫星,大地测量卫星,气象卫星,预警卫星等,获得的信息量约占全部情报的90%。
1980年以来几场局部战争,通信技术突飞猛进,通信卫星、光导纤维、数据、图象、传真通信以及正在发展的智能化通信,构成了当今战场的多样化,高速度的信息传递体系。
海湾战争前后90天的通信量超过了全欧洲的40年。
高峰期间,一天的电话呼叫达70多万次,军事卫星构成了美军在海湾战争中的基本的指挥控制手段,它不但在战区间、战区内发挥了主要作用,而且为精确制导武器提供了高速数据处理系统。
着眼信息化战争特点提高战时后勤保障能力电子对抗部队是信息化战争重要作战力量,针对未来作战突然性、残酷性将极大增强,物资消耗、人员伤亡成倍增加的特点,其战时后勤保障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要完成战时后勤保障任务,必须着眼未来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确立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指挥谋划,提高部队战时后勤综合保障能力。
一、战时后勤保障的基本特点在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上,电子对抗部队作为重要的作战力量,其战斗行动具有突发性大,机动性强,战法运用多样,攻防结合紧密且转换频繁,与敌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斗争激烈,并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下连续进行等特点。
电子对抗部队战斗行动的特殊性对后勤保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工作直接具体,后勤保障任务重电子对抗部队后勤保障工作具有很强的直接性和具体性。
从保障内容看,不仅要提供部队作战所需的各种物资器材和运输勤务,还要全面保障部队的生活需要;从保障对象看,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将是多军兵种联合作战,还有地方支前力量的配合,电子对抗部队后勤保障保障对象将会增多,任务量增大;从发展趋势看,信息化战争的战斗消耗将直线上升,需要保障的物资品种也会不断增加,后勤保障任务将更加繁重而艰巨。
(二)部队行动多变,后勤保障需求急未来作战中,电子对抗部队常常需要快速机动作战,作战方法、战术手段较之以往更加灵活,战斗行动多变,战场不确定因素增多,后勤保障需求呈现出较强的随机性和急迫性。
伴随着战斗进程的深入,后勤保障供求矛盾将会十分突出,保障对象、保障内容、保障时间、保障地点等因素,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下都将呈现出多变的特点。
实现保障有力的根本目标,依赖于电子对抗部队后勤部门的良好准备和快速反应,从而要求后勤保障必须始终处于一种应急保障状态。
(三)战场情况复杂,后勤保障调控难伴随着快速机动作战的实施,电子对抗部队的作战空间在逐步扩展,后勤保障在广阔的地域内实施,保障力量分布点多、线长、面广,增大了后勤协调控制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