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依那普利拉只有注射剂.
- 格式:ppt
- 大小:302.50 KB
- 文档页数:3
【药品名】依那普利【英文名】Enalapril【别名】苯丁脂脯酸;恩纳普利;苯脂丙脯酸;益压利;因弗尔;悦宁定;Renitec;Innovace;Inovoril;Invoril;Mkozl;Vascare;ENAM;Xanef;MK-421【剂型】片剂:2.5mg,5mg,10mg,20mg。
【药理作用】本品为含羧基(COO)类ACEⅠ,在体内抑制ACE的作用较卡托普利强8.5倍,口服吸收良好,在体内经代谢脱去乙酰基而生成二羧酸代谢产物依那普利拉(enalaprilat,MK422),然后发挥作用,但后者口服则不能吸收。
【药动学】本药降压作用强,用量小,服后C为1h,其代谢物在2~4h达血药浓度高峰,持续时间长,至少24h。
61%经尿排泄,33%经粪排泄。
肾损害者及老年人排泄减慢,可引起蓄积,宜减量。
【适应症】对各期原发性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均有效。
【禁忌症】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及妊娠者(可致死胎)即往使用过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者,血肌酐每天大于3mg者。
【注意事项】1.慎用:(1)多种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性疾病、骨髓抑制、使用免疫抑制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胶原性血管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引起者。
(2)高钾血症。
(3)脑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血压下降可加重缺血,如大幅下降可引起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
(4)肾功能障碍,可致血钾增高,白细胞减少,并使本药潴留。
(5)低血压,严重心力衰竭、血容量不足、缺钠的患者,应用本药可能突然出现严重低血压与肾功能恶化。
(6)肝功能障碍。
(7)严格饮食限制钠盐或进行透析治疗者,首剂可能出现突然而严重的低血压。
(8)在进行膜翅目昆虫脱敏时可出现过敏。
(9)主动脉瓣狭窄。
(10)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
(11)母乳喂养期。
(11)咳嗽。
(13)外科手术/麻醉。
2.药物对老人的影响:老年人对降压作用较敏感,应用时须酌减剂量。
3.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1)血尿素氮、肌酐浓度增高,常为暂时性,在有肾病或严重高血压而血压迅速下降时易出现。
依那普利的不良反应发布时间:2021-04-02T13:53:26.43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月22期作者:范潘荣[导读] 依那普利的不良反应范潘荣(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436)摘要:高血压治疗多样化,为临床合理用药,了解依那普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在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2003年1月--2008年7月有关依那普利不良反应报道的文献,对150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依那普利可致多个系统的不良反应,除2例设用大剂量外,均用正常使用剂量范围内,且多数于服药后1-4周内发生。
主要不良反应为咳嗽,其次为皮疹、胸痛、心动过速、眩晕、头痛、疲乏、心悸。
亦有低血压、腹痛、瘙痒、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感觉异常、肌肉痉挛、肾功能损害等。
其中有1例致顽固呕吐。
多数病例停药后即可恢复。
依那普利的不良反应类型较多,临床使用时应予注意,建议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并密切观察。
关键词:高血压,依那普利,不良反应1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
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因素包括饮食、体重、避孕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年龄、食盐和环境职业等方面。
1.1 发病机制1.1.1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在高血压的形成和维持过程中交感神经活性亢进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如从事驾驶员、飞行员、医师、会计师等职业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高;高血压患者经l~2周休息,血压大多可降低。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约40%循环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肌肉交感神经冲动增强,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反应性增加,心率加快。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抑等所致的反复的应激状态以及对应激的反应增强,使大脑皮质下神经中枢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失调,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其末梢释放儿茶酚胺增多,从而引起小动脉和静脉收缩,心输出量增加,还可改变正常的肾脏一容量关系,使血压升高。
依那普利用法依那普利(Enalapril)是一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它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血管紧张素的合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担。
依那普利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
下面将介绍依那普利的用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用法1. 剂量:一般情况下,初始剂量为每日1次10mg。
根据病情和个体情况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每日40mg。
老年患者初始剂量较低,通常为每日5mg。
2. 给药时间:依那普利通常一天分1-2次服用,最好在早晨或饭后服用,可以减少药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3. 给药途径:依那普利是通过口服给药,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
二、注意事项1. 药物相互作用:依那普利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降血压药、利尿剂、口服避孕药等,应遵医嘱慎用。
应避免与含钾高的补钾剂或含钾高的食物同时使用,以免导致高血钾。
2. 不良反应:依那普利可能会引起头晕、乏力、咳嗽等不良反应,如有不适不要自行停药,应及时告知医生。
3.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依那普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怀孕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低钠饮食:在服用依那普利期间,应辅以低钠饮食,以有利于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担。
三、注意事项1. 临床疗效观察: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定期至医院复诊,定期测量血压并进行心功能监测,以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2. 注意个体差异:患者在用药期间应根据个体差异,及时向医生反馈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以便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四、结语依那普利作为一种重要的抗高血压药物,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在使用依那普利时,患者需密切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并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也应及时向医生反馈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以便医生及时作出调整。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依那普利的用法及相关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管理自身的疾病。
依那普利的功能主治1. 简介依那普利(英文名:Enalapril)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它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功能。
依那普利广泛被用于高血压、心衰和肾病等疾病的治疗。
2. 主要用途依那普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高血压:依那普利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它常被用作一线药物,常作为高血压患者的长期治疗方案的一部分。
•心力衰竭:依那普利能够降低心脏的后负荷,减轻心脏负担,并且可以促进利尿,减少静水负荷。
因此,它常被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左心室功能不全:依那普利可以改善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病情。
它通过扩张血管,减轻左心室的负担,从而改善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泵血能力。
•肾病:依那普利可以降低肾小球内血压,减少蛋白尿,改善肾病患者的肾功能。
它被广泛用于肾病的治疗,尤其是那些与高血压有关的肾病。
•冠心病:依那普利也可以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它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荷,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3.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依那普利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剂量:依那普利的剂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初始剂量为每天5-10毫克,可以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渐增加剂量。
•口服给药:依那普利为口服给药,可在饭前或饭后服用。
但药物应该稳定地以固定的时间间隔每日服用,以确保药物的持续效果。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依那普利属于C类孕妇用药,对胎儿没有致命作用。
但使用依那普利的孕妇应该谨慎,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肾功能不全: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依那普利的剂量可能需要调整。
在使用依那普利之前,应该先评估患者的肾功能。
•儿童用药:对于儿童,依那普利的用量需要根据年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
4. 常见副作用依那普利的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压:依那普利可能会引起低血压,尤其是在初始治疗时。
2023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专业一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单选题(共48题)1、(2018年真题)关于制剂质量要求和使用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注射剂应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B.眼用液体制剂不允许添加抑菌剂C.生物制品一般不宜制成注射用浓溶液D.若需同时使用眼膏剂和滴眼剂,应先使用眼膏剂E.冲洗剂开启使用后,可小心存放,供下次使用【答案】C2、抗过敏药物特非那定因可引发致死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导致药源性心律失常而撤市,其主要原因是A.药物结构中含有致心脏毒性的基团B.药物抑制心肌快速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hERG)C.药物与非治疗部位靶标结合D.药物抑制心肌钠离子通道E.药物在体内代谢产生具有心脏毒性的醌类代谢物【答案】B3、某临床试验机构进行罗红霉素片仿制药的生物等效性评价试验,单剂量(250mg)给药。
经24名健康志愿者试验,测得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表所示。
A.500mgB.250mgC.125mgD.200mgE.75mg【答案】C4、具有孤对电子,能吸引质子具有亲水性,而碳原子又具有亲脂性,因此具有该基团化合物可以在脂一水交界处定向排列,易于透过生物膜的是A.卤素B.巯基C.醚D.羧酸E.酰胺【答案】C5、维生素C注射液处方中,亚硫酸氢钠可作为A.抗氧剂B.pH调节剂C.金属离子络合剂D.着色剂E.矫味剂【答案】A6、(2018年真题)患者女,60岁,因患者哮喘服用氨茶碱缓释剂,近日,因胃溃疡服用西咪替丁,三日后出现心律失常、心悸、恶心等症状。
将西咪替丁换成法莫替丁后,上述症状消失,引起该患者心律失常及心悸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A.西咪替丁与氨茶碱竞争血浆蛋白B.西咪替丁抑制肝药酶,减慢了氨茶碱的代谢C.西咪替丁抑制氨茶碱的肾小管分泌D.西咪替丁促进氨茶碱的吸收E.西咪替丁增强组织对氨茶碱的敏感性【答案】B7、干燥失重不得超过2.0%的剂型是()A.气雾剂B.颗粒剂C.胶囊剂D.软膏剂E.膜剂【答案】B8、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途径如下:A.异丙基B.吡略环C.氟苯基D.3,5-二羟基戊酸结构片段E.酰苯胺基【答案】D9、对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a<1)的药物属于()。
【药物名称】依那普利 Enalapril [国家基本药物]【药物类别】抗高血压药【药物别名】苯丁酯脯酸,悦宁定,马来酸依那普利,依那普利马来酸,怡那林、因弗尔、益压利 Renitec,Vasotec,Invoril【分子式成分】依那普利马来酸盐【制剂规格】片剂(马来酸依那普利, Enalapril Maleate):2.5mg、5mg、10mg、20mg;注射液(依那普利拉,Enalaprilat):2ml:1.25mg、2ml:2.5mg。
【药理毒理】本品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口服后在体内水解成依那普利拉,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起强烈抑制作用,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造成全身血管舒张,血压下降,用于治疗高血压。
【药动学】口服食物不影响吸收,生物利用度约50%~75%,PB约60%。
依那普利tmax约1h,肝内代谢为活性产物依那普利拉,其tmax约3~4.5h。
两者主要经尿排出。
依那普利的t1/2约1~2h;依那普利拉的有效t1/2约11h。
【适应证】中、重度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
【不良反应】常见胸痛、心动过速、眩晕、头痛、疲乏、咳嗽、心悸。
亦有低血压、腹痛、瘙痒、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感觉异常、肌肉痉挛、阳萎、肾功能损害等。
【相互作用】可升高地高辛、锂制剂的血药浓度。
余参阅卡托普利。
【用法用量】剂量须个体化,合用利尿药应减少剂量。
单独口服,成人,2.5mg~5mg/次,1次/日,据疗效调整,维持量为10mg~40mg/日。
心力衰竭,5mg~20mg/日,2次/日。
儿童,推荐剂量为每日0.1mg/kg,1~2次/日,据疗效缓慢调整(2周),维持量每日0.12mg~0.43mg/kg。
静脉注射:成人,0.625mg~1.25mg/次,缓慢注射,必要时6h重复,不宜超过5mg/次。
儿童,推荐剂量为每次5(g~10(g/kg,必要时8h重复。
【注意事项】妊娠C类。
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抑制、脑动脉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动脉瓣狭窄;肾功能不全须减量。
依那普利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一、作用与功能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
作为一种药物,依那普利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依那普利通过抑制ACE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强效的血管收缩物质,抑制其生成可以降低血管阻力,扩张血管,从而降低血压。
2.减少醛固酮的分泌:依那普利可抑制醛固酮的分泌,减少其对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
这对于心排量的维持和水钠平衡非常重要。
3.提高一氧化氮(NO)的生成:依那普利能够促进一氧化氮的生成,而一氧化氮能够扩张血管,并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进一步降低血压。
二、主治疾病根据依那普利的作用与功能,它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和症状:1.高血压:依那普利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降低血管阻力,扩张血管,从而有效地降低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治疗,会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
2.心力衰竭:依那普利可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降低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从而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减退的疾病,常常伴随疲劳、呼吸困难和水肿等症状。
3.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依那普利可通过提高一氧化氮的生成,减少血小板聚集,增加冠脉血流量,从而减少心肌梗死的损伤范围。
4.肾病综合征:依那普利能够减少肾小球内压力和肾小动脉内压,减轻肾脏的负担,对肾病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依那普利作为药物也存在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患者在使用前应该咨询医生并按照医嘱使用。
此外,依那普利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咳嗽、头晕、乏力等,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尽快告知医生。
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和赖诺普利的分类介绍1. 依那普利(Enalapril):依那普利是一种长效的ACE抑制剂,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
它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除了降低血压外,依那普利还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荷。
依那普利的优点是副作用少,而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咳嗽、头痛、乏力和头晕等,但一般都是轻度的,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减轻。
需要注意的是,依那普利在孕妇中使用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孕妇慎用。
2. 贝那普利(Benazepril):贝那普利是另一种常用的ACE抑制剂,也是一种长效药物。
它的作用机制与依那普利相似,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从而降低血压。
贝那普利的临床应用主要是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
贝那普利与其他ACE抑制剂的区别在于其代谢途径。
贝那普利是经过肝脏代谢,而不是通过肾脏排除。
因此,在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中使用贝那普利时需要慎重,并且需要调整剂量。
3. 福辛普利(Fosinopril):福辛普利是一种短效的ACE抑制剂,它在体内转化为其活性代谢产物福辛普利酯酯(Fosinoprilat)。
与其他ACE抑制剂相比,福辛普利的特点是其降压效果持续时间较短。
福辛普利与其他ACE抑制剂相比,除了具有降压作用外,还可以减轻心脏肌肉重塑,改善心脏功能。
它被广泛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的治疗。
不过,福辛普利的副作用与其他ACE抑制剂相似,如咳嗽、头痛和乏力等。
4. 赖诺普利(Lisinopril):赖诺普利是一种短效的ACE抑制剂,也是一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
与福辛普利类似,赖诺普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达到降压的效果。
赖诺普利的优点是副作用少,耐受性好。
赖诺普利可以作为单药疗法用于轻度高血压患者或不能耐受其他降压药物的患者。
此外,赖诺普利还可以与另一种降压药物氨氯地平合用,以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ACEI(普利类)降压药的结构药理作用及合理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是通过竞争性地抑制ACE而发挥降压作用的一类药物。
自20世纪80年代上市以来,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均显示该类药物对于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和心血管终点事件预防作用,ACEI以其显著的降压作用及广泛的应用范围成为基础降压药物之一。
目录ACEI(普利类)降压药的结构药理作用及合理应用 (1)结构 (1)适应症 (4)ACEI主要适用于下列高血压患者: (4)禁忌症 (5)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5)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6)高血压及有合并症时ACEI药物治疗推荐 (7)常用ACEI的单药应用 (7)ACEI类药物介绍 (7)结构抗高血压药=ACEI+AT1受体阻断药1.ACEI(含巯基的ACE 抑制药、含二羧基的ACE 抑制药、含磷酰基的ACE 抑制药)最主要的副作用:干咳——抑制ACE的同时也阻断了缓激肽的分解。
1.1卡托普利①巯基(药效团、易氧化、易发生皮疹和味觉障碍);脯氨酸片段(药效团);1 个游离羧基。
②非前药。
1.2阿拉普利:①卡托普利的巯基乙酰化及羧基与苯甘氨酸的氨基成酰胺的前药,体内变成卡托普利,作用强3 倍。
1.3依那普利①3 个手性碳,均为S 型.②前药,代谢为依那普利拉,口服吸收差,只能静脉注射给药。
1.4贝那普利①前药。
②双羧基(一游离、一酯化)。
1.5喹那普利①可看成依那普利结构中的脯氨酸被四氢异喹啉羧酸所代谢。
②口服后在肝脏水解成具有活性的二酸型药物喹那普利拉,而产生降压作用。
1.6赖诺普利①含赖氨酸,两个游离羧基,是唯一的含游离双羧酸的普利类药物。
②非前药。
不被代谢,不与血浆蛋白结合。
1.7群多普利①前药,八氢-1H-吲哚羧酸.1.8.培哚普利①前药,戊酸,八氢-1H-吲哚羧酸。
1.9螺普利①前药,可看成依那普利结构中的脯氨酸被螺环羧酸所替代的药物。
口服后在肝脏水解成具有活性的二酸型化合物螺普利拉。
2017年执业西药师超级宝典第十二章常用药物的结构特征与作用考点1喹诺酮类抗菌药物(1)该类药物的作用靶点是DNA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结构中的A环及其取代基是产生药效关键的药效团。
在喹诺酮类抗菌药分子中的关键药效团是3位羧基和4位羰基。
在体内3位羧基可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这是该类药物主要代谢途径之一,该药效团极易和钙、镁、铁、锌等金属离子螯合,不仅降低了药物的抗菌活性,也是造成因体内的金属离子流失,引起妇女、老人和儿童缺钙、贫血、缺锌等副作用的主要原因。
(2)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典型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
(3)诺氟沙星是第一个在喹诺酮分子中引入氟原子的药物,6位引入的氟原子,使得抗菌活性增加。
7位存在的哌嗪基为抗菌活性重要药效团,用于肠道、泌尿道感染。
(4)环丙沙星1位为环丙基,在所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具有最低抑菌浓度。
(5)左氧氟沙星有手性碳原子,药用为左旋体,这源于其对DNA螺旋酶的抑制作用大于右旋体,左旋体的抗菌作用大于右旋异构体8~ 128倍。
左氧氟沙星较氧氟沙星相比的优点为:①活性为氧氟沙星的2倍;②水溶性好,更易制成注射剂;③毒副作用小,为喹诺酮类抗菌药已上市中的最小者。
(6)6位和8位同时引入两个氟原子并在7位引入3-甲基哌嗪得到洛美沙星,8位氟原子取代基可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但8位氟原子取代可增加其光毒性,8位以氮取代时,使生物利用度提高,其代表药物是依诺沙星。
5位以氨基取代时,活性较强,代表药物是司帕沙星。
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母核的8位以8-甲氧基取代时,其光毒性较小。
代表药物为加替沙星。
(7)莫西沙星8位有甲氧基,7位二氮杂环,抗菌谱广,光毒性低,肺、窦中达高浓度,用于成年人上、下呼吸道感染。
考点2苯二氮类药物结构特点第十二章常用药物的结构特征与作用(1)A环:A环上7-位的取代基的性质对生物活性影响较大。
当7位引入吸电子取代基时,药物活性明显地增强,如氟西泮,吸电子越强,作用越强,其次序为NO2>Br>CF3>Cl。
蛋白尿患者使用依那普利的疗效作为一名蛋白尿患者,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时每刻,我都在与这种疾病作斗争,尝试各种治疗方法,以期能够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我接触到了依那普利这种药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使用。
现在,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使用体验和疗效观察。
依那普利,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血管紧张素II的水平,从而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效果。
而对于蛋白尿患者来说,依那普利还有着额外的益处。
它能够减轻肾小球的滤过压力,减少蛋白质的滤过,从而达到治疗蛋白尿的效果。
同时,依那普利还可以改善肾小球的结构,减少肾小球的硬化和纤维化,保护肾脏功能。
在使用依那普利之后,我明显感受到了症状的改善。
原本经常出现的蛋白尿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尿液中蛋白质的排泄量明显减少。
这让我感到非常的欣慰,也让我对治疗充满了信心。
同时,我也注意到,依那普利在改善我的蛋白尿症状的同时,也没有影响到我的生活质量。
我依然能够正常的工作、生活,享受生活的各种乐趣。
然而,正如所有的药物一样,依那普利也存在着一些副作用。
在我开始使用的时候,我曾经出现过短暂的头晕、头痛和皮疹等症状。
但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我逐渐调整了用药剂量,这些症状也逐渐消失。
依那普利还可能导致咳嗽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副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我还想分享一下我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在被诊断为蛋白尿患者之初,我曾经感到非常的沮丧和恐惧,担心自己的病情无法得到控制,担心自己的生活质量会大幅下降。
然而,随着治疗的进行,我逐渐看到了疗效,也逐渐明白了,只要我积极治疗,我的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这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让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我一定能够战胜病魔,重拾健康的生活。
我想对所有的蛋白尿患者说,不要灰心,不要气馁。
依那普利等药物的发明,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依那普利说明书篇一: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说明书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英文名称:Enalapril Maleate Tablets汉语拼音:Malaisuan Yinapuli Pian【成份】本品主要成分为:马来酸依那普利。
其化学名称为N-[(S)-1-(乙氧羰基)-3-苯丙基]-L-丙氨酰-L-脯氨酸(Z)-2-丁烯二酸盐。
化学结构式为:分子式:C20H28N2O5 .C4H4O4分子量:492.52【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适应症】用于治疗:1. 各期原发性高血压2. 肾血管性高血压3. 各级心力衰竭对于症状性心衰病人,本品也适用于:提高生存率,延缓心衰的进展,减少因心衰而导致的住院。
4. 预防症状性心衰对于无症状性左心室功能不全病人,适用于:延缓症状性心衰的进展,减少因心衰而导致的住院。
5. 预防左心室功能不全病人冠状动脉缺血事件,适用于: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所导致的住院。
【规格】 10mg【用法用量】本品的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因此餐前、餐中或餐后服用均可。
原发性高血压根据高血压的严重程度,起始剂量为10毫克至20毫克,每日1次。
对轻度高血压,建议起始剂量为每日10毫克。
治疗其它程度的高血压,起始剂量为每日20毫克。
常用维持剂量为每日20毫克。
根据病人的需要,可调整至最大剂量每日40毫克。
肾血管性高血压因这类病人的血压和肾功能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特别敏感,应从较小的剂量(如5毫克或以下)开始治疗。
然后根据病人的需要再对剂量加以调整。
对于多数病人,服用20毫克本品,每日一次可收到预期的疗效。
对近期使用利尿药治疗的高血压病人,建议慎用此药(见下一节)。
与利尿剂联用治疗高血压开始服用本品后,可能发生症状性低血压,对于近期用利尿剂治疗的病人这种可能性更大。
因这些病人可能有血容量不足或失盐,因此建议慎用。
在开始服用2~3天前,应停用利尿剂治疗。
Enalapril一.介绍1.1药品简介依那普利(enalapril)是降血压的药物。
它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在体内水解成依那普利拉,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起强烈抑制作用,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造成全身血管舒张,血压下降,用于治疗高血压。
1.2 有关简史Squibb发现第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阻断药captopril ,但是captopril 的一些副作用限制了它的使用,比如:有金属的味道,后来证实是由于巯基的原因。
后来发展了依那普利拉,不过其只能用静脉注射一种给药途径,Merck将依那普利拉与乙醇酯化得到了依那普利,解决了这个问题。
依那普利副作用小且可以有效起到降血压的作用,所以应用广泛。
二.适用症与副作用2.1适用症(1)用于治疗高血压,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压药如利尿药合用。
(2)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可单独应用或与强心药利尿药合用。
2.2 副作用(1)较常见的有:眩晕、头痛、疲乏、咳嗽,均轻微、短暂。
(2)较少见的有:肌肉痉挛、恶心、乏力、直立性不适、阳萎、腹泻。
(3)少见的有;昏厥、直立性低血压、心悸、心动过速;呕吐、消化不良、口干、便秘、失眠、神经过敏,感觉异常;皮疹、瘙痒;罕有神经血管性水肿,如发生在喉部则可以致命,血管性水肿出现应即停用本品,并迅速加以处理,皮下注射1:1000的肾上腺素注射液0.3—0.5ml。
三.药理作用当体内的血容量下降时,肾脏会分泌出肾素。
血浆中肾素增加,可以促进血管紧张素原(有肝脏分泌)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但是其基本无生物活性,需要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Ⅱ是强的血管收缩物质,同时其可以增加肾上腺皮质中醛固酮的分泌,醛固酮可以增加肾脏对水、钠的吸收,同样可以增加血压。
而依那普利在人体内可以经过多重酯水解酶作用,产生依那普利拉,依那普利拉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酶的活性,其不仅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降低血压,同时对低肾素活性的高血压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