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水域与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2016
- 格式:ppt
- 大小:18.00 MB
- 文档页数:61
第四节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一、湖泊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资源功能(二)净化功能(三)防洪排涝功能(四)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二、外界干扰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一)环境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暖☐酸雨☐水位下降(二)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1.入湖污染☐2.围湖垦殖☐3.水利工程☐4.过度捕捞☐5.外来种入侵吉林省长春市的南湖,随着城市发展和市区扩大,人为活动影响加剧,排入南湖的污水逐年增加,水质逐渐恶化,1980年和1983年南湖局部水面出现“水华”,湖水水质骤然恶化,溶解氧降至0-1.2mg/L,透明度仅为0.2 m✓南昌市2007年8月许多湖泊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水葫芦的侵蚀,瑶湖、象湖、青山湖以及六赣渠等水面都出现了水葫芦。
✓湖泊面积的萎缩致使洞庭湖90年代调蓄洪水能力仅为1954年调蓄洪水能力的55.4%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三、湖泊生态恢复的主要目标湖泊生态恢复的核心和最终目标通过重建和恢复水生生态系统受干扰前的功能及状态,即在恢复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中要求重建干扰的物理条件,调整水和土壤中的化学条件,再植水体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
四、湖泊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一)营养盐输入的顶端控制1 环湖湿地保护带的恢复重建2 入湖河流的河口湿地系统恢复重建☐(三)湖岸带生态建设☐(二)湖泊生态系统的底端治理1 植物技术修复水体:植物萃取技术;根际过滤技术等;2 微生物技术修复水体:EM (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技术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是地球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的影响,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湿地并使其生态系统得以恢复,我们需要意识到湿地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首先,湿地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它们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和庇护所,使得许多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和繁衍。
例如,许多鸟类选择湿地作为迁徙的中途站点,它们依赖湿地中丰富的食物和适宜的栖息环境。
湿地还为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唯一的栖息地,例如中国的草地鹭和泥炭地佛罗里达黑熊。
保护湿地就是在保护这些生物的家园。
其次,湿地在水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湿地能够吸收降水并阻止水体的过度蒸发,同时还能稳定地释放水蒸汽。
这种水蒸汽通过大气循环进入其他地区,为农作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维持提供了水源。
湿地还可以净化水体,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从而改善水质。
因此,湿地的保护不仅有利于维持地球的水循环,还有助于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利用,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扩张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功能也遭到破坏。
湿地内的水源被过度抽取,影响湿地的水体平衡;大量的污水和化学物质的排放导致水质恶化;过度捕捞和非法猎捕造成湿地生物资源枯竭;不合理的围垦和填埋导致湿地失去自然驱动的生态过程。
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造成湿地的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濒危甚至灭绝。
为了保护湿地并使其生态系统得以恢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首先,政府和社会应加强湿地保护意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
这有助于减少对湿地的破坏,同时促进人们参与到湿地保护和恢复的行动中来。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法律和政策体系,对湿地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控。
这包括制定和执行湿地保护规划,设立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重点保护区域,加强湿地管理和监测工作,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
水生态修复重建水生态系统保护水资源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水生态修复和重建水生态系统成为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水生态修复的意义、方法与途径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水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
一、水生态修复的意义水生态修复是指通过改善水环境和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水质、复原生态,以达到保护和维护水资源、保证人们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水生态修复的意义在于:1. 保护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修复水生态系统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消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2. 维护生物多样性:水生态系统是众多物种的栖息地,其中包括许多珍稀濒危物种。
通过修复水生态系统,可以恢复物种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3. 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系统可以净化水体,降低水污染物的含量,改善水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更洁净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二、水生态修复的方法与途径水生态修复的方法与途径多种多样,常见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湿地恢复:湿地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恢复湿地可以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
湿地恢复包括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破坏的湿地、重建湿地等。
2. 河流治理:对于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的河流,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理,包括净化水体、恢复河道、改善河岸生态等。
3. 水生态工程建设:通过建设适应水生态系统需要的工程设施,如人工湿地、人工鱼礁等,来改善水生态环境和提高水质。
4. 生态农业发展: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采取生态农业种植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
5. 生态补偿措施:为了保护水生态系统,需要采取生态补偿措施,对破坏水生态系统的行为进行补偿和修复。
三、水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1. 雁荡山湿地生态修复:雁荡山位于浙江,湖泊和湿地资源丰富,但曾受到人为开垦和污染的影响。
通过进行湿地生态修复和湖泊水质净化等措施,成功恢复了湿地生态系统,提高了雁荡山地区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2. 美国休斯敦湿地修复项目:休斯敦市曾因城市发展而导致湿地大面积消失,导致洪水频发和水资源减少。
水域生态修复措施方案1. 引言水域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环境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与稳定对维持生物多样性、水资源供应以及调节气候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干预和持续的污染排放,水域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恢复和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水域生态修复措施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域生态修复措施,并提出一种综合方案,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 常见的水域生态修复措施2.1 水生植物恢复水生植物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吸收和释放氧气、稳定水质、提供栖息地、防止水土流失等。
水生植物的大规模种植可以有效地修复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过度繁殖等问题。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例如:草履虫、箭莎、蓝藻等。
2.2 湿地修复湿地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湿地的建设和修复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净化污染物、保护水源地和栖息地。
湿地修复主要包括湿地的恢复和建设两个方面。
其中湿地的恢复主要针对已经退化的湿地,通过疏浚、植被恢复、水位调节等手段来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的建设则是在原本不是湿地的区域上进行湿地的人工建设。
2.3 水源保护区建设水源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水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通过建立水源保护区,可以限制人类活动、减少污染物的输入、重建自然植被等,从而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
水源保护区的建设需要考虑地形地貌、水质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2.4 水体污染治理水体污染是导致水域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体污染治理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来减少和清除污染物。
具体的治理措施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改善农田排水系统、禁止污水直排、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等。
3. 综合方案:水域生态修复综合管理系统综合方案需要针对具体的水域生态系统特点和问题进行定制。
下面是一个水域生态修复综合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3.1 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水域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估体系,对水体环境、水生物群落和水域生态功能等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以及时掌握水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和问题。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第一章:湿地生态系统基本概念湿地是指极具湿度的自然环境,包括河流、沼泽、沿海区域等。
湿地生态系统包含水、土壤和植被三个组成部分。
其中,水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土壤则承载着植被生长的重要物质,植被则参与着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繁荣。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的珍贵资源,其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不仅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地,而且还能够减缓洪涝灾害和缓解气候变化。
同时,湿地生态系统还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价值,如提供人类的食品、药品、材料等。
第二章: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1. 法律保护湿地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法律保障。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湿地的保护范围、保护目标和保护措施,规定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保护湿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责任和义务。
2. 管理保护湿地的管理保护是指对湿地进行有序规划、科学管理和定期监测,以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保护和持续发展。
湿地管理保护包括湿地的管理规划、湿地的保护区划、湿地的监测和评估、湿地的治理与恢复等。
3. 社会参与社会参与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过程中,社会应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参与湿地保护,推动湿地保护事业的持续发展。
社会参与主要包括开展宣传教育、组织湿地保护志愿服务、参与湿地资源调查和监测等。
第三章: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1. 湿地植被的恢复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在湿地生态系统损毁或退化的情况下,恢复湿地植被是湿地修复的基本手段之一。
湿地植被的恢复应基于湿地本身的特殊环境条件和植被生态特征,通过选用具有生态适应性的植物物种,促进湿地植被的恢复和发展。
2. 湿地水文修复水文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湿地水文退化的情况下,水文修复是的湿地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水文修复主要通过修建水库、堤坝、管道等设施,促进湿地水文环境的恢复和改善,以有效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1.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1)湿地补水增湿措施所有的湿地都存在短暂的丰水期,但各个湿地在用水机制方面存在很大的自然差异。
在多数情况下,湿地及周围环境的排水、地下水过度开采等人类活动对湿地水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
对曾失水过度的湿地来讲,湿地生态修复的前提条件是修复其高水位。
但想完全修复原有湿地环境,单单对湿地进行补水是不够的,因为在湿地退化过程中,湿地生态系统的土壤结构和营养水平均已发生变化,如酸化作用和氮的矿化作用是排水的必然后果。
而增湿补水伴随着氮、磷的释放,特别是在补水初期,因此,湿地补水必须要解决营养物质的积累问题。
此外,钾缺乏也是排水后的泥炭地土壤的特征之一,这将是影响或限制湿地成功修复的重要因素。
可见,补水对于湿地生态修复来说还有很多的后续工作。
而且,由于缺乏湿地水位的历史资料,人们往往很难准确估计补充水量的多少。
一般而言,补水的多少应通过目标物种或群落的需水方式来确定,水位的极大值、极小值、平均最大值、平均最小值、平均值以及水位变化的频率与周期都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湿地补水首先要明确湿地水量减少的原因。
修复湿地的水量也可通过挖掘降低湿地表面以补偿降低的水位、利用替代水源等方式进行。
在多数情况下,技术上不会对补水增湿产生限制,困难主要集中在资源需求、土地竞争或政治因素等方面。
在此讨论的湿地补水措施包括减少湿地排水、直接输水和重建湿地系统的供水机制。
(1)减少湿地排水。
目前,减少湿地排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湿地内挖掘土壤形成潟湖以蓄积水源;另一种是在湿地生态系统的边缘构建木材或金属围堰以阻止水源流失,这种方法是一种简单且普遍应用的湿地保水措施,但是当近地表土壤的物理性质被改变后,单凭堵塞沟整并不能有效地给湿地进行补水,必须辅以其他的方法。
填堵排水沟壑的目的是减少湿地的横向排水,但在某些情况下,沟壑对湿地的垂直向水流也有一定作用。
堵塞排水沟时可以通过构设围堰减少排水沟中的水流,在整个沟壑中铺设低渗透性材料可减少垂直向的排水。
第六章⽔域与湿地⽣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第六章⽔域与湿地⽣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第—节岸带⽣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不同尺度下不同类型的⽣态交错带均显⽰出较⾼的⽣物多样性,⽔陆交错带(海岸带;河岸带)等湿地⽣态交错带往往形成物种富集区,⼈类活动强烈改变了岸带⽣态系统的⾃然景观格局,引起⽣态交错带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海岸带;河岸带⽣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势在必⾏。
⼀. 海岸带⽣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海岸⽣态系统的定义海岸带是海陆之间起交互作⽤的过渡地带,⼜可称为海陆交界带或⽔陆交界带. 具有复杂多样的环境条件和丰富多彩的⾃然资源。
海岸带由海岸(潮上带) ;海滩(海涂;潮间带)和⽔下岸坡(潮下带)三部分组成, 以海岸线为基线, 向海陆两侧扩展, 包括海岸环境及其毗连的⽔域. 实际上是指海岸线向海陆两侧扩展⼀定距离的带状区域,兼有海洋和陆地两个⽣态系统的特征。
海岸带是地球⽣态系统中最有⽣机的部分之⼀, 同时也是⽣态系统平衡⾮常脆弱的地带。
海岸带是地球上海;陆;⽓系统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最频繁;最集中的区域,受物理;化学;⽣物;地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是⼀个多功能;多界⾯.多过程的⽣态系统。
海岸带⽣态系统属于过渡性⽣态系统.⼀般认为它由四个典型的⽣态⼦系统组成,包括海岸⽣态系统和近海海洋⽣态系统. 以及部分陆地⽣态系统的森林;草原等)和部分湿地⽣态系统的a滩涂;沼泽等)。
这四个⼦系统既保持着相对的独⽴性和完整性.⼜通过彼此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构成⼀个联系紧密的⼤系统—海岸带⽣态系统.它具有较⾼的⽣物多样性和复杂多变的脆弱性。
(⼆) 全球海岸带⽣态系统的概况据统计,全球海岸线的总长度为16x104 km(图6 - 1)。
全球100 km海岸线内的湿地⽣态系统的⾯积约为2 700 x 104km2 , 其中欧洲和俄罗斯最⾼, 约为550 x 104 km2北美洲次之. 约为150 x 104 km2 km2中美洲和加勒⽐海最⼩, 约为 150XI0' km2. 1995 年时,居住在海岸线 100 km 以内的⼈数已超过22亿,约占全球⼈⼝密度的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