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治疗进展共40页
- 格式:ppt
- 大小:3.08 MB
- 文档页数:40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维持治疗的发展和研究[ 09-08-24 16:28:00 ] 作者:于洁编辑:studa20【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以下简称儿童急淋)的治疗自70年代开始有了显著进展。
St. Jude研究小组最先提出了根治儿童急淋的序贯治疗的全面方案[1],该方案设计以诱导缓解、巩固、中枢神经系统(CNS)防治、维持这四个阶段的治疗来全力根治疾病,其中首次提出了维持治疗的概念。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实践,维持治疗对于儿童急淋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都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认识。
1 维持治疗的发展最初提出维持治疗概念是借鉴了结核病治疗的经验,认为结核杆菌的传代时间与白血病细胞类似[1],而延长治疗对于结核的治疗是必要的。
70年代有一项相关研究,在给急淋儿童5个月的标准诱导和巩固治疗后,18名儿童停止治疗,其中只有两名儿童在一年后维持缓解,57名儿童接受了每周两次的甲氨蝶呤 (30 mg/m2)治疗,其中37名在一年后维持缓解[2]。
随后的大量研究表明维持治疗是有效和重要的。
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成功的治疗方案不包括维持治疗。
维持治疗通常都是以抗代谢药物为主,包括硫代别嘌呤醇和甲氨蝶呤,维持治疗的疗程约2年左右。
但是,维持治疗所发挥的这种重要作用的原理却未得到明晰,一直受到关注和研究。
已故的Tim McElwain教授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即治疗肿瘤最忌讳的方法就是长期小剂量的化疗,而儿童急淋的维持治疗是人类肿瘤治疗中惟一有效的维持治疗。
过去曾认为维持治疗的作用在于持续不断的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如果急淋儿童在接受3~5月化疗后还有可以检测到的微小残留病(MRD)则有高度的复发可能性,因此要求化疗应该在维持治疗前达到抑制骨髓肿瘤细胞到百万分之一的水平,并得出MRD阴性的病人不需要进一步治疗,而只有MRD阳性的病人需要进一步治疗。
这与维持治疗的重要作用是矛盾的。
小儿急性白血病诊治进展
汤永民
【期刊名称】《实用肿瘤杂志》
【年(卷),期】2004(19)3
【总页数】4页(P192-195)
【关键词】白血病/诊断;白血病/治疗;儿童;癌基因蛋白质类;融合;随访研究
【作者】汤永民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7
【相关文献】
1.血栓与止血分子标志物监测在急性白血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J], 孙中华(综述);郝艳梅;李玉云;张凤(审校)
2.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诊治进展 [J], 张贺洋;于锦香;李艳
3.急性白血病并发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治新进展 [J], 徐祥梅;邢宏运;韩丽英
4.小儿急性白血病并发糖尿病临床诊治研究 [J], 赵占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方案的进展和比较
李志光
【期刊名称】《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8(023)015
【摘要】近年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标危患者可用较轻化疗而保持高治疗率,诱导治疗或不需柔红霉素,使用地塞米松可减低复发率.大剂量甲氨蝶呤亦非必需,若用于标危患者,剂量应为1~2g/m2.再强化治疗的强度可降低,不需重复多次.维持治疗应保持简单疗程,总疗程2~3a.
【总页数】4页(P1146-1149)
【作者】李志光
【作者单位】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儿科,香港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5
【相关文献】
1.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中微量残留病与泼尼松窗口治疗反应比较的探讨[J], 邵静波;蒋慧;夏敏
2.美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方案介绍 [J], 唐锁勤
3.儿童狼疮性肾炎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比较 [J], 沈颖;孟群
4.巯嘌呤类药物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J], 李志玲;王鹤尧;孙华君
5.微小脑膜白血病与腰椎穿刺损伤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率比较的系统评价 [J], 秦玉婷;哈力达·亚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主要治疗措施是采取常规化疗方案,主要包括诱导缓解治疗、巩固治疗、庇护所预防及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治疗,并且根据疾病的不同危险度及患儿的综合生理状态,给予相应不同强度化疗,对该病引起的并发症也需要密切观察采取对症治疗的措施。
标签: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为主,约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70%~80%[1]。
其发病机制多样,病因复杂,症状严重,临床治疗复杂,预后效果差,严重威胁儿童的身体心理健康。
人类约22,000个基因编码中,有超过1.6%的基因突变与癌症发病有关,其中很多与小儿肿瘤的发病有关。
新一代单分子DNA测序平台及高分辨率全基因组分析方法的应用,对深入探索白血病本质及确立新亚型提供了新的视野,也为靶向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随着化疗方案的改进和优化、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疗法的发展,急性白血病患儿疗效及生存质量有望进一步得到提高[2]。
本研究将ALL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汇总,介绍儿童白血病治疗的进展状况。
1 诱导缓解治疗诱导缓解的阶段主要目的是短期内使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包括临床征象消失、血象正常、骨髓象正常、原始细胞<5%。
对于初治ALL诱导缓解是大量杀灭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而尽量减少损伤体内的正常细胞,使骨髓造血能恢复,骨髓幼稚细胞<5%。
儿童ALL是可以通过化疗治愈的恶性肿瘤性疾病,BFM报道强诱导可以在短期内尽可能使大量白血病细胞凋亡、防止耐药出现、提高无事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及高危ALL的治疗效果[3]。
研究发现诱导缓解治疗中应用VP 方案使90%上小儿获CR,加左旋门冬酰胺酶(L-ASR)后,CR率明显提高[4]。
然而,一味提高化疗强度未必能真正提高治愈率,反而会增加化疗的毒副作用,甚至治疗相关的死亡及继发第二肿瘤等危险[5]。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治疗进展
陈云
【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
【年(卷),期】2022(20)32
【摘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迄今为止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将明显改变未来ALL患儿的治疗模式,包括双特异性抗体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在内的免疫疗法已被证明能够增强难治或复发B-ALL 患儿的免疫应答,并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患儿的生活质量。
本文重点介绍双特异性抗体-贝林妥和CAR-T在儿童ALL中的临床研究和相关进展。
【总页数】5页(P180-184)
【作者】陈云
【作者单位】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大学儿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治进展国际儿童肿瘤协会亚洲分会2006年上海年会信息反馈
2.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及靶向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3.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学治疗常规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4.儿童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进展
5.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血栓栓塞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