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疾病学习】-胃食管反流病_
- 格式:pdf
- 大小:6.80 MB
- 文档页数:57
胃食管反流病(CERD)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紊乱。
以致胃或十二指肠的容物返流至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还可合并食管出血、狭窄及Barrett食管(食管鳞状上皮被胃粘膜上皮取代),后者是食管的癌前病变。
临床表现:1、主要症状为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食及反酸;2、如返流至肺部则可引起慢性咳嗽和哮喘发作;返流至咽部和耳道则可引起咽喉炎和慢性中耳道炎等症状;3、胸骨后疼痛类似于心绞痛,称为非心源性胸痛;诊断要点:1、内镜及病理活检:内镜检查时确定有无食管炎的主要方法,食管炎的严重程度由洛杉矶分类法分级。
A级:食管粘膜有破损但无融合,病灶直经小于0.5cm;B级:食管粘膜有破损但无融合,病灶直经大于0.5cm;C级:食管粘膜有破损且有融合,范围小于食管周经的75%;D级:食管粘膜有破损且有融合,范围大于食管周经的75%;食管有明显糜烂、结节,或齿状线以上发现有孤立性红斑,应作病理活检,以确定有无Barrett 食管或癌变。
2、24h食管pH或胆汁监测:可确定有无胃、十二指肠反流存在,正常食管24h pH小于4的时间因小于4%,超过此值即认为食管有酸暴露,是胃食管返流的有力证据。
3、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确定有无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并可协助诊断有无食管裂孔疝。
4、其他:下食管括约肌测压、滴酸试验等对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有帮助。
频繁发作的胸痛应作心电图检查,排除心绞痛。
治疗方案及原则:1、一般治疗:1)饮食应以易消化的软食为主。
忌食辛辣、高脂肪食物和咖啡等易致反流的饮料。
睡前2-3小时不再进食。
禁烟戒酒,过度肥胖者应减肥,裤带不宜过紧。
2)有严重反流者,为防止吸入性肺炎,睡眠时可把床头抬高15-20cm。
3)慎用抗胆碱药物、多巴胺、黄体酮、前列腺素E、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及钙通道阻滞剂等。
因这些药物可降低胃食管括约肌压力,加重胃食管反流。
2、药物治疗:1)抑酸剂:抑酸剂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药物,开始用药6-8周使食管炎愈合后,以后减量维持,防止复发,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0mg,埃索美拉唑20mg,兰索拉唑30mg,雷贝拉唑10-20mg。
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临床症状及(或)食管炎症的一种疾病。
反流物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尚可有十二指肠液、胆酸、胰液等,前者临床上多见,后者主要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吻合术后、食管肠吻合术后。
GERD患者可仅有临床症状而无食管炎症表现,有食管炎症者其临床症状不一定与炎症程度呈平行关系。
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轻者引起不适、呕吐,重者则可致食管炎及肺部吸入综合征,甚至窒息死亡。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造成食管损害有很多因素,可概括为。
1.食管裂孔疝在过去40余年,关于食管裂孔疝在胃食管反流的病理发生和病理生理学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一个研究的热门话题。
有代表性的研究结论如。
食管裂孔疝增加胃食管反流的危险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降低酸清除能力;②存留的胃十二指肠反流物逆流入食管;③损害膈脚对食管胃连接部的括约肌样作用。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中等度和重度GERD病人中,食管裂孔疝的发病更多,50%~60%的食管裂孔疝病人有内镜所见的食管炎,大于90%的内镜所见食管炎病人有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的大小和LES压力,以及两者的关系是胃食管连接部关闭能力的决定因素。
一个既有LES压力低下又有一巨大食管裂孔疝的病人,在突然升高腹内压力时,比一仅有LES压力低下而无食管裂孔疝的病人,发生胃食管反流的机会多数倍。
研究还证明,食管裂孔疝的尺寸增大,LES压力更下降。
现代观念支持这样的事实:对有反流症状的病人,食管裂孔疝的大小是决定食管炎程度的主要因素。
LES压力和性别的影响就差一些,但仍是致病因素。
24hpH监测异常与食管裂孔疝的大小明显相关。
2.肥胖肥胖和GERD的关系还不清楚,肥胖病人是否更易患食管裂孔疝亦无定论。
有关肥胖与食管裂孔疝、食管炎、胃排空和pH监测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