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培训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602.50 KB
- 文档页数:28
⼀、内容提要:计量基础的基本概念和计量单位⼆、重点、难点:计量的定义、校准和检定的概念、法定计量单位的定义和基本⽅法。
⼤纲要求1. 掌握计量的定义2.掌握校准和检定的概念3.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定义4.掌握SI基本单位5.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使⽤⽅法⼀、计量的基本概念、内容、分类和特点(⼀)计量的内容量是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与定量确定的⼀种属性。
计量是对“量”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确认的过程。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为了经济⽽有效地满⾜社会对测量的需要,应从法制、技术和管理等⽅⾯开展计量管理⼯作。
计量的内容通常可概括为六个⽅⾯:(1)计量单位与单位制;(2)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实现或复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与⼯作计量器具;(3)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4)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5)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法;(6)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
(⼆)计量的分类计量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
根据其作⽤与地位,计量可分为科学计量、⼯程计量和法制计量三类,分别代表计量的基础性、应⽤性和公益性三个⽅⾯。
(1)科学计量是指基础性、探索性、先⾏性的计量科学研究,它通常采⽤最新的科技成果来准确定义和实现计量单位,并为最新的科技发展提供可靠的测量基础。
(2)⼯程计量,⼜称⼯业计量,是指各种⼯程、⼯业、企业中的实⽤计量。
随着产品技术含量提⾼和复杂性的增⼤,为保证经济贸易全球化所必需的⼀致性和互换性,它⼰成为⽣产过程控制不可缺少的环节。
(3)法制计量是指由政府或授权机构根据法制、技术和⾏政的需要进⾏强制管理的⼀种社会公⽤事业,其⽬的主要是保证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环境监测、资源控制、社会管理等有关的测量⼯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例题:通常采⽤最新的科技成果来准确定义和实现计量单位,并为最新的科技发展提供可靠的测量基础的计量是()。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
一、测量的基本要素
1.1物理量的概念和分类
1.2计量单位和国际单位制
1.3基本测量方法
1.4比较测量和直接测量的区别
1.5重复性和准确性的概念及其关系
二、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评定
2.1误差的来源和分类
2.2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2.3误差的表示方法
2.4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2.5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及其应用
三、测量仪器与设备
3.1测量仪器的分类和特点
3.2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
3.3校准和检验的基本原理
3.4仪器的操作和维护
3.5仪器的故障排除和修复
四、常见计量方法
4.1直接计量和间接计量
4.2比较法、分析法和计算法的应用
4.3标准物质的制备和应用
4.4校正曲线的绘制和应用
4.5统计方法在计量中的应用
五、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计量要求
5.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5.2计量管理的重要性和目标
5.3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5.4计量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5.5内部和外部质量审核的计量要求
总结:。
油品计量培训讲义OIL MEASUREMENT一、容量计重容量计重(有时也称容器计重)是以经检定合格的容器作为计量容器,测量货物在容器内的液位高度,结合液体货物的温度、密度,经必要的修正后,计算该货物重量的一种计重方法。
在容量计重中,影响重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如液体的体积、温度、密度、计量器材的材质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温度。
容量计重所计算的重量,一般均为空气中的重量。
可用下式表示:W(m)=V t×ρt计重方式:衡器计量水尺计重容量计重流量计计重容量计重所涉及的“商品”,系指在运输、贮存和交接过程中的散装液体或气体“货物”。
这些“货物”一般可分为石油及其液体石油产品、动植物油、液体化工品和液化气体等。
关于容量计重的准确性,按照国际贸易惯例,买卖双方收、发数量允差在±5‰以内,在同一计量地,静态计量系统误差要求应不大于3‰。
国际贸易中容量计重一般以人工检尺为准。
进出口液体商品的重量计算,就其方法而言,可分为密度、温度计算法和容积、温度计算法。
(1)密度、温度计算法密度、温度计算法又称密度修正法。
即根据根据液货的实测温度,将一定温度条件下的密度或相对密度换算为实测温度下的计重用密度或相对密度(即扣除了空气浮力修正值)二、计量容器计量容器的种类很多,但主要可分为油罐和液货舱两大类。
1、船舱船舶在船厂建成后,一般都编制了液货舱的容量表,作为配载和计量依据。
但以理论型值编制的舱容表的准确度不一定能达到计量的使用要求,这就需要对实际舱容进行准确检定,以编制出比较精确的液货舱容量表,供容量计重使用。
目前国际上对液货舱容量检定的基本原理大致相同,其方法也基本相似,主要有一下几种:衡重法容量法实测法我国目前检定液货舱的基本测量方法是采用实测法,以实测法为依据编制的液货舱舱容表的准确度可达3‰左右。
2、油罐也称岸罐,油罐的种类和型式很多,最常见并应用于容量计重的,要推立式金属罐。
这些计量容器在建成后,首先应对其容量进行检定,以编制出准确的容量表,供输出、入货物测量、计算之用。
长度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讲义一、认识长度计量1.1 什么是长度计量长度计量,也称为长度度量,是指测量物理长度(长度、距离或高度)数量的过程。
1.2 长度计量的应用•工程测量:建筑、土木、水利、道路、桥梁、铁路等。
•医学:计量身高、体重等。
•生活:衣服尺码、鞋码等。
二、长度单位2.1 国际标准单位长度的国际标准单位是米(m),1米等于100厘米或1000毫米。
2.2 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厘米(cm):1cm=0.01m•毫米(mm):1mm=0.001m•公里(km):1km=1000m2.3 其他单位•英寸(in):1in=2.54cm•英尺(ft):1ft=30.48cm•码(yd):1yd=0.9144m三、长度测量工具3.1 直尺直尺是用于测量长度的最基本工具之一。
常见的直尺有卷尺、木尺等。
直尺的精度应符合标准要求,并经常校准。
3.2 卷尺卷尺是一种能够测量线性长度的测量工具,通常由印有单位刻度的带和一个可回卷的卷轴组成。
常用的卷尺有软尺和钢卷尺。
3.3 游标卡尺游标卡尺也是一种精确测量长度和间距的工具。
它由两个主体部件组成:一个为定位部件,另一个为游标部件。
游标卡尺能够精确到0.02毫米,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机械制造等领域。
四、长度计量的注意事项4.1 测量时应注意单位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应注意所用单位,并对测量工具进行校准,确保精度。
4.2 测量时要选择合适的工具不同类型的测量工具适用于不同的测量对象和场景。
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4.3 测量时应注意减小误差尽量减小误差,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等方法。
此外,还应注意测量环境的影响,如空气湿度、温度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五、结语长度计量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项技能,学习和掌握长度计量基础知识是一项必备技能。
本讲义介绍了长度计量的基本知识、单位和常用工具,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
油品计量培训讲义一、教学内容本讲义主要针对油品计量方面的知识进行培训。
主要内容包括:油品的性质、油品的计量单位、油品的计量方法、油品计量的设备及其使用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员了解油品的性质及其对计量的影响。
2. 使学员掌握油品的计量单位和换算方法。
3. 使学员学会使用油品计量设备,提高计量准确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油品性质对计量的影响,油品计量设备的操作方法。
重点:油品的计量单位和换算方法,油品计量设备的维护保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油品计量设备模型,油品性质演示道具。
学具:计量表格,计算器,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实际工作中的油品计量场景为例,让学员了解油品计量的实际应用。
2. 油品性质讲解:讲解油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对计量的影响。
3. 油品计量单位讲解:讲解油品的计量单位,如升、立方米等,以及相互之间的换算方法。
4. 油品计量设备讲解:讲解油品计量设备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5. 例题讲解:以实际工作中的油品计量问题为例,讲解如何正确进行油品计量。
6. 随堂练习:让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油品计量的计算和操作。
7. 油品计量设备操作演示:演示油品计量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让学员进行实际操作。
8. 油品计量误差分析:讲解油品计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其消除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油品性质、油品计量单位、油品计量设备使用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油品的性质及其对计量的影响。
(2)请列出常见的油品计量单位,并说明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请描述油品计量设备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 答案:(1)油品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粘度、密度、闪点等。
这些性质对计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油品的流动性、膨胀系数等方面。
(2)常见的油品计量单位有升、立方米、吨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1升=1立方分米,1立方米=1000升,1吨=1000千克。
培训讲义计量基础知识(含不确定度评定)二〇一一年六月·上海计量基础知识(含不确定度评定)培训讲义第一部分计量基础知识一、概述计量是关于测量的科学,它涉及测量理论、测量技术和测量实践等多个领域。
计量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同步发展的。
现代计量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行业发展的探测器。
计量技术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技术,又是高科技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1.计量的历史秦始皇以前的度量衡——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度量衡。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度制、量制、衡制的统一,规定了允差和校正周期。
汉朝巩固和发展了秦始皇的度量衡制度。
以后历代更替但度量衡制度却在秦制的基础上得到加强和提高。
民国时期虽然有《度量衡法》、《全国度量衡划一程序》,但计量单位得不到统一,市制、公制、英制和各种杂制并行,计量制度极为混乱。
新中国成立后计量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历了从行政管理到法制管理的发展过程。
逐步恢复和发展我国的计量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显示我们的计量和标准化工作进入法制管理轨道。
a)管理范围和方式:从度量衡管理——现代计量管理;b)计量技术:从尺、升、斤的校准——十大计量专业量值统一;c)计量单位制:从市制和米制共存——采用国际单位制;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技术管理局设立度量衡处。
1953年一机部成立计量检定所筹备处。
由此将―度量衡‖改称为―计量‖。
1954年11月人大常委会一届二次会议批准成立国家计量局。
1956年11月将―国家计量局‖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局‖。
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公制(国际米制)为我国基本计量制度。
1965年7月国家科委计量局调整为只主管计量业务的职能机构,另成立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战备基地四川计量分院——我国的计量管理体系和计量技术体系构架基本形成。
计量员培训讲义第一章计量基础知识第一节计量概述一、常用的计量名词术语1.量什么是量:量是“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一种属性”。
对量的理解还需要注意的几点:①、可“数”的量与可“测”的量可“数”的量是通过“计数”得到的;可“测”的量则是用一定的测量仪器或工具通过测量才能获得的量,这种量往往带有误差。
②、一个量由数值和计量单位两部分构成。
表示一个量必须在其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计量单位,没有计量单位的量是毫无意义的。
③、量作为一个概念,有一般和具体之分。
④、同种量与同类量:可相互比较大小并进行排序的量称为同种量。
若干同种量合在一起的称为同类量。
⑤、基本量与导出量:*2.测量什么叫测量:“以确定被测对象量值为目的全部操作”就叫测量。
所谓“全部操作”可能是很简单的,如测量油温;也可能是相当复杂的,如测量油罐内油品的质量。
测量的分类:直接测量是不必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它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如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间接测量是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它量,才能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举例分析)3.计量什么叫计量: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计量属于测量的范畴,具有社会统一的涵义,即单位统一。
量值是可以溯源的。
计量属于测量而又严于测量,计量是与测量结果的置信度有关,与不确定度联系在一起的规范化测量。
计量的特点: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完全准确无误的测量,因此通过计量不仅要明确给出被测量的数值,还必须给出不确定值或误差范围。
否则被测出的量值就不具有充分的实用价值。
一致性:是指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使用不同的计量器具或由不同的人对同一量值进行测量时,只要符合有关要求,其测量结果就应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一致。
也就是说,测量结果是可重复、再现和比较的。
溯源性:是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值,都能通过具有规定不确定度(准确度、误差)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
计量培训资料简介:计量是一门研究测量和度量的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各个行业中,准确的测量数据对于产品质量、工艺控制、贸易交易以及法律准则的制定都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人们在计量领域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计量培训资料变得非常重要。
一、计量的概念和重要性计量是指通过测量和度量来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
它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准确的计量数据能够保证产品质量、促进贸易交易、维护公共利益以及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因此,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掌握计量的基本概念和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二、计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误差源、不确定度、精确度、灵敏度等。
误差源是指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包括仪器本身的不确定性、操作员的技术水平等。
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程度,通过评估各种误差源的贡献来确定。
精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可以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来评估。
灵敏度是指测量结果对被测量对象变化的响应程度。
2.常用的计量方法常用的计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比较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是指通过测量器具直接获得被测量物理量的值,如使用尺子测量长度。
比较测量是指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来确定被测量物理量的值,如使用天平来测量质量。
间接测量是指通过测量其他相关物理量来推导出被测量物理量的值,如使用速度和时间来计算距离。
三、计量器具的选择和使用1.计量器具的选择在选择计量器具时,需要考虑测量范围、精确度、灵敏度、可靠性等因素。
测量范围是指计量器具能够测量的最大和最小值。
精确度是指计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灵敏度是指计量器具对被测量对象变化的响应程度。
可靠性是指计量器具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2.计量器具的使用在使用计量器具时,需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环境条件。
操作人员应熟悉仪器的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同时,要保证仪器的工作环境符合要求,避免温度、湿度、震动等因素对仪器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