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32.06 KB
- 文档页数:8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
(考试总分:100 分)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35小题,总分70分)
1.(2分)21084Po的核电荷数为( )
A. 84 B. 210 C. 126 D. 294
2.(2分)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的摩尔质量是28 g
B. 常温常压下,1 mol N2的体积是22.4 L
C. 18 g H2O中含有的氢原子总数为2NA
D. 0.1 mol/L Na2SO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
3.(2分)贫血的原因是缺少( )
A. 铁原子 B. 钠离子 C. 铁元素 D. 钙离子
4.(2分)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NaHCO3溶液 B. 蔗糖溶液 C. CuSO4溶液 D. Fe(OH)3胶体
5.(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复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 化合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 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氧元素参加
6.(2分)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时,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 H2 B. CH4 C. NO D. NO2
7.(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来表示
B. 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同一时间内同一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
反应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C. 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通常由时间单位和物质的量单位决定
D.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变小,所以用反应物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负值
8.(2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
A. 化合价的升降 B. 分子中各原子重新组合 C. 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D. 氧原子的得失
9.(2分)生铁和钢分类的依据是( )
A. 耐腐蚀性能不同 B. 机械加工性能不同
C. 含杂质种类不同 D. 含碳量的高低不同
10.(2分).能使铁钝化的是( )
A. 浓盐酸 B. 浓硝酸 C. 稀硝酸 D. 浓氢氧化钠溶液
11.(2分)下列变化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发生的是
A. CO2→CO B. NH3→NO C. SO2→H2SO3 D. CuO→CuCl2
12.(2分)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
A. 11H和21H
B. 白磷和红磷
C. CH3CH2OH 和CH3OCH3
D. CH4和C2H6
13.(2分)衡量一个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的是( )
A. 煤炭工业 B. 石油工业 C. 化学工业 D. 钢铁工业
14.(2分)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石油的分馏 B.制溴苯 C.制硝基苯 D.煤的干馏
15.(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A. MgCl2 B. CO2 C. H2 D. NaOH
16.(2分)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此有机物( )
A. 一定含有氧元素
B. 一定不含有氧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
17.(2分)下列因素能减慢H2O2溶液分解反应速率的是( )
A. 加入MnO2 B. 降低温度 C. 升高温度 D. 增大H2O2的浓度
18.(2分)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 油脂 B. 纤维素 C. 淀粉 D. 蛋白质 19.(2分)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6 B. 硫的氧化物中,硫最高价为+4
C. 硫原子核外共有 16 个电子 D. S2-离子比硫原子多两个电子
20.(2分)碳酸氢铵作为氮肥,保存或使用不合理的是( )
A. 保存碳酸氢铵要注意防雨防晒 B. 施用时要深埋土壤里
C. 不能与酸性肥料一起使用 D. 与碱性肥料使用效果更佳
21.(2分)检验二氧化碳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可将气体通入( )
A. 澄清石灰水 B. 品红溶液 C. 小苏打溶液 D. 紫色石蕊试液
22.(2分)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正确的是( )
A. 火焰呈淡蓝色 B. 产生大量白烟
C. 火焰呈明亮蓝紫色 D. 火焰呈苍白色且产生白雾
23.(2分)化学键类型与氯化钠相同的是( )
A. H2 B. HCl C. MgCl2 D. CO2
24.(2分)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可制得铝单质 B. 铝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
C. 铝不能与强酸或强碱发生反应 D.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5.(2分)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
A. 氯化钠 B. 氢氧化钠 C. 氯化铵 D. 浓硫酸
26.(2分)甲烷和乙烯是两种重要的有机物,区分它们的正确方法是( )
A.观察两者的颜色 B.观察两者的状态
C.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D.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27.(2分)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铁和稀硫酸反应:2Fe+6H+=2Fe3++ 3H2↑
B. NaHCO3 溶液与盐酸反应:H++ HCO3-=CO2↑+H2O
C. 氯气通入水中:Cl2+ H2O= 2H++Cl- +ClO-
D. 钠与水反应:Na+ 2H2O= Na++ 2OH-+H2↑
28.(2分)经检测,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NH4+和 Ba2+,还可以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 SO42- B. OH- C.Cl- D. CO32- 29.(2分)在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2 mol O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O2
2SO3,达到反应限度时,容器中S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1 mol B.2 mol C.3 mol D.4 mol
30.(2分)如下图是铜锌原电池构造示意图,其电池反应式为 Zn(s) + CuSO4(aq) →
ZnSO4(aq) + Cu(s),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Zn 为负极 B. 盐桥中的阳离子移向B
C. 移去盐桥,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D. 铜棒质量不变
31.(2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是( )
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 洗涤烧杯和玻棒的溶液未转入容量瓶中
C. 溶解液未经冷却就已转移和定容 D. 用胶头滴管吸出定容时超过刻度线的液体
32.(2分)在氯水中加入 KI 溶液,振荡,再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液体呈紫色 B. 液体分两层,上层无色,下层紫色
C. 液体分两层,上下均紫色 D. 液体分两层,上层紫色,下层无色
33.(2分)实验室制乙酸乙酯时,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错误的是( )
A.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B. 中和未反应的乙酸
C. 溶解未反应的乙醇 D. 中和未反应的硫酸
34.(2分)向溴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反应后将溶液蒸干、灼烧,残留固体是( )
A. 氯化钠 B. 溴化钠 C. 次氯酸钠 D. 单质溴
35.(2分)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
二、 推断题 (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5分) 36.(5分)(5分)现有X、Y、Z三种元素,已知有如下情况:
①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② 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XZ,燃烧时火焰呈苍白色。
③ XZ极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出X+和Z-。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④ 两分子X的单质可与一分子Y的单质化合生成两分子X2Y,X2Y常温下为液体。
⑤ 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作用。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X2Y的化学式:X2Y
(2)写出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Z的单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14分)
37.(4分)完成下列填空:
(1)乙醇的结构简式为 。
(2)乙烯可以作_____________的催熟剂。
(3)三氧化铬酒驾原理是遇乙醇转化为绿色的硫酸铬。该过程中乙醇发生_________反应(选填“氧化”或“还原”)。
(4)写出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好处: 。
38.(10分)《化学与生活》(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填空题每空均为1分,共10分。)
(1)请用对应物质的字母填写下列空白: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氟氯烃 D.二氧化氮;
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是 ;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 ;含量的急剧增加,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物质是 ;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是 。
(2)有下列物质:A.亚硝酸钠 B.胭脂红 C.赖氨酸 D.食盐。
请用对应物质的字母填写下列空白:
能够做调味剂的是 ;能够做防腐剂的是 ;能够做着色剂的是 ;能够做营养强化剂的是 。
(3)在下列五种物质中:
A.蛋白质 B.油脂 C.淀粉 D.葡萄糖 E纤维素
遇碘酒变蓝的是 (填字母,后同),不能水解的是 。 四、 实验题 (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11分)
39.(11分)(11分)
I.(1)由下图所示A、B、C三种仪器:请选择下列仪器名称的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①烧杯,②普通漏斗,③圆底烧瓶,④锥形瓶,⑤分液漏斗。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下图所示。由图中
可以看出,该同学在操作时的一个错误是 ,
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g。
II.如下图为配制250 mL 0.2 mol/L Na2CO3溶液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称得Na2CO3________g。
(2)玻璃棒在②③两步中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某同学在第⑧步观察液面时俯视________;
B.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④和⑤________;
C.在第⑤步不慎有少量液体流到容量瓶外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