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骨髓细胞学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5.50 MB
- 文档页数:27
骨髓细胞学检验第一节骨髓细胞检查步骤一、骨髓取材(一)穿刺部位目前骨髓穿刺部位有胸骨、腰椎棘突、髂骨等处,以髂骨前上棘、后上棘穿刺术最常见。
2 岁以下小儿主张胫骨穿刺。
由于穿刺部位不同,取材可能有明显差异。
如再障贫血往往髂骨首先受损,棘突次之,胸骨增生最好;黑热病检查利-杜体以腰椎穿刺阳性率较高;恶性组织细胞症以胸骨穿刺阳性率较高。
因此必要时多部位穿刺以便能全面了解骨髓情况。
(二)骨髓液抽取量以0.2 ml 为佳,抽量过多,易被血液稀释,失去诊断意义。
二、骨髓涂片制备用推片蘸取有骨髓渣的骨髓液少许(若看上去很浓,蘸量少些;如稀,可多蘸些),尽量将骨髓渣蘸上,放于载玻片右端,将骨髓液迅速沿玻片与推片接触面扩散成一均匀的骨髓液粗线。
然后将玻片与推片成30 ~45°角(骨髓液较浓时,角度小些,推的速度慢些;较稀时,角度大些,速度快些),自右向左用力均匀地向前滑动推之,直至玻片尾部。
立即将涂好的骨髓片在空气中来回摇动,使之快干,以免细胞皱缩而形态变异。
三、涂片染色标本染色一般选用混合染色法(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法)1.染液的配制瑞氏染料1.0g姬姆萨染料0.3g甲醇(分析纯)500 ml将全部染料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甲醇,慢慢研磨片刻,吸出上层染液。
再加入少量甲醇,继续研磨后吸出上液。
如此反复几次,使染料全部溶解于500 ml 甲醇。
收集于洁净的棕色瓶中,每天早、晚各振摇3 分钟,共5 天,存放1 周即可使用。
新配染料染色效果较差,放置时间愈长,染色效果愈好,但须盖严瓶以免甲醇挥发或氧化成甲酸。
2.pH 6.4 ~6.8 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钾(K H 2PO 4)6.64g磷酸氢二钠(Na2HP O 4)2.56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用磷酸盐溶液调整pH ,加水至1000 ml 。
3.染色方法(1)标本平放,最好置于架起的双玻棒上;(2)甲醇固定3 分钟;(3)加染液3 ~5 滴覆盖整个涂片,静置1 分钟;(4)加染液1 ~1.5 倍的磷酸盐缓冲液,使两液混匀,染色约10 ~15 分钟;(5)冲洗涂片上的染液,冲洗后竖置于片架上自然干燥或用洁净吸水纸将水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