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进度表
- 格式:xls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6
学习目标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3.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4.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
5.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6.科学技术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难点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呼呼的风声、潺潺的流水声、虫儿的鸣叫声,诉说着大自然的千变万化,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声音产生的的奥秘!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如家里人说话的声音、电视机发出的声音、电话铃声、门窗打开的声音、窗外汽车发动机的声音、树上鸟儿的声音、菜市场的嘈杂声……我们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如通过喉咙发出的声音:说话声、笑声、喊叫声、咳嗽声、歌声等;通过身体发出的声音:肚子咕咕叫声、拍手声、跺脚声等。
以上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回顾周围的声音,先听家里的,再听外面传来的,外面自己发出的,通过自己器官发出的。
小组总结汇报。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橡皮筋发声实验。
1.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实验目的:通过不同方式对橡皮筋发力,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实验材料:橡皮筋、小木棍。
实验步骤:(1)两只手分别捏住橡皮筋的两端,轻轻拉伸,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实验步骤: 思考、操作并汇报。
通过实验感受物体发声的共同特点,利于激发学生动脑思考求证方法。
(2)将橡皮筋放在桌面上轻轻按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3)将橡皮筋放在手中轻轻揉搓,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4)把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轻轻弹拨橡皮筋或拉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实验现象:当我们轻轻拉伸、按压或揉搓橡皮筋时,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当我们把橡皮筋拔动橡皮筋两端固定下来,轻轻弹拨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了声音,轻轻拉动橡皮筋,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独立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1.本册内容情况:《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声音”和“我们的身体”、“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成。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5.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含
进度表)
目标
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帮助四年级学生掌握科学上册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单元:观察天空
- 课时数:5课时
- 授课内容:
1. 研究如何观察天空中的云彩、太阳和月亮。
2. 研究如何用简单的工具测量天空中物体的高度。
3. 研究天空中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水
- 课时数:6课时
- 授课内容:
1. 研究水的不同形态及其特征。
2. 研究如何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3. 研究水的循环过程及其重要性。
第三单元:小小发明家
- 课时数:4课时
- 授课内容:
1. 研究发明家的故事,了解他们的贡献。
2. 研究如何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研究如何制作简单的机械玩具。
第四单元:光的传播
- 课时数:5课时
- 授课内容:
1. 研究光的传播路线及其特征。
2. 研究如何利用光进行通信。
3. 研究如何使用凸透镜进行实验。
教学进度表
以上是《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计划和进度表,希望能帮助您合理安排教学工作。
最新2023-2024学年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特色意识、课程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优化管理为手段,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16课,分五个单元。
1、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包括1―3课,本单元让学生能通过感官对视频中的动物进行观察,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珍爱生命和尊重证据,认识常见动物类型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共同特征,对动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第二单元《动植物的繁殖》,包括4―6课,让学生了解植物用种子繁殖及动物是怎样繁殖的。
学习观察和解剖种子的方法、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方法,了解鸡蛋结构时的观察方法。
3、第三单元《加热与冷却》,包括7―9课,让学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能用固体、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包括10―12课,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
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和与水有关的自然景观,知道什么是水污染,了解污染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千万的灾害。
让学生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
5、第五单元《声音》,包括13―15课,让学生明白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弱?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是怎么变化的?我们能控制声音吗?三、目标任务1、配合我校科学课改建设,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研究,努力转变教学观念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让本组教师成为一支思想素质上乘、业务素质过硬,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队伍。
2、在科学学科教研教改中注重素质教育,充分利用好我校为每个教师配备的电脑,学习先进教学技术,开展教科研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加强科学课堂改革力度,积极开展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做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方法,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独立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1.本册内容情况:《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声音”和“我们的身体”、“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成。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5.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