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膝关节炎的B超和X线检查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90.85 KB
- 文档页数:2
B超引导下玻璃酸钠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马燕凤【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6(20)A02【摘要】背景:玻璃酸是一种酸性黏多糖,能够调节血管壁通透性、润滑关节等,用于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正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等症临床症状。
目的:分析B超引导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98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针刀松解术联合正清风痛宁片治疗,予以治疗组患者B超引导下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治疗。
结果与结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9%,与对照组患者的81.6%比较存在显著差异(χ2=5018;P 〈0.05)。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提示:B超引导下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总页数】2页(P33-34)【作者】马燕凤【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上海市2001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943【相关文献】1.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退行性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J], 郭立森2.X线引导下玻璃酸钠联合臭氧治疗退变性髋关节炎疗效分析 [J], 王晓英;陈鹰;陈虹帆;曹正培3.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退行性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J], 王国选;林文茂;阿力;司春明;李波;张利文;郑鹏;王磊;张旭4.火针深刺"膝三针"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罗瑜;冯亮;龙锦伶;王刚5.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退行性骨关节炎61例 [J], 童星杰;刘好源;黄长明;陈勇;陈智;邓建龙;张新合;陈峰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反应性关节炎误诊1例1 病例资料患者,男,26岁,因“阑尾切除术后9天,右膝关节肿痛伴发热3天”入院。
查体:右膝关节肿胀,皮温增高,活动受限,浮髌试验(+),髌骨上方触及5 cm×4 cm包块。
膝关节穿刺抽出淡黄色含絮状物的关节液。
血常规:WBC 11.16×109/L,NEUT 72.6%。
X线检查右膝关节骨性结构无异常。
B超示:右膝关节积液。
诊断:化脓性关节炎浆液渗出期。
于入院当天行右膝关节腔灌洗,术中清除关节腔积液约450 ml,留置冲洗管与引流管各1条。
术后静脉应用氨氯西林、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每日应用氨曲南溶液持续冲洗右膝关节腔。
术后3天内患者感疼痛减轻,但体温未降至正常,每日午后体温升至38 ℃,伴有夜间盗汗。
血沉82 mm/h,细菌培养示:无细菌生长。
3天后右膝关节再次肿胀,疼痛加重。
关节液结核PCR阳性,未查到抗酸杆菌。
结核菌素试验(PPD)阳性。
综合以上表现,诊断为右膝关节结核。
停止关节灌洗,缝合切口。
给予链霉素0.5 g肌内注射,1天2次,利福平胶囊0.45 g口服,每天1次,异烟肼片0.3 g口服,1天1次,乙胺丁醇0.75 g口服,1天1次抗结核治疗,为防止混合性感染,同时继续应用氨氯西林、左氧氟沙星治疗。
1周后以上症状毫无缓解,且出现龟头多发水疱及两眼结膜充血、流泪等急性结膜炎症状。
在继续抗结核、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取滑膜活检结果为:非特异性滑膜炎。
HLA-B27阳性,ANA阴性,血清C3正常。
排除右膝关节结核,最后诊断:反应性关节炎。
停用以上药物,给予消炎痛25 mg 口服,1天3次,并应用激素治疗3天后右膝关节疼痛肿胀逐渐消退,体温恢复正常。
1周后眼炎及龟头水疱消失。
出院后1个月复查,右膝关节无肿胀,浮髌试验(-),关节活动正常。
继续追踪半年无复发。
2 讨论反应性关节炎是指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后并发的急性、无菌性、非化脓性关节炎。
主要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
CT、核磁、X光和B超的区别CT、核磁、X光和B超这四种都是医院经常使用的诊断仪器,部分仪器还可以用于治疗。
但具体来说,很多人都分不清CT、核磁、X光和B超,我们可以从含义、成像原理、优缺点等方面谈谈分析这四者的区别,便于社会所需人员参考和选择。
一.X射线X射线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1895年发现的,它是一种波长特别短、能量较大的电磁波。
X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可以透过很多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
X射线具有穿透作用、电离作用、荧光作用和热作用。
我们可以利用X射线检查患者的身体,尤其是对于内脏的检查。
X射线可以运用于医学诊断,还可用于治疗,尤其是对肿瘤的治疗。
X射线对人体的损伤也非常大,长期接受X线治疗会使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掉头发等,如果孕妇使用X射线辐射,会对胎儿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畸形、智力低下等。
所以,在对治疗效果不影响的前提下,医护人员可根据病情缩短放射时间、放置可以吸收射线的屏蔽工具等减少辐射对病人的负面影响。
二.CTCT就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是运用X射线、超声波等以及探测器对人体的某一个部位做一个扫描,由探测器转变成可见光后,再由光电转换为电信号,最后经过熟悉转化器转化成数据,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最后形成图像,我们可通过图像发现人身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
它是利用人体的不同组织对射线的吸收程度和透过率不同的原理来工作的。
X射线是一种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它的光子能量远远大于可见光的光子能力,所以在CT中可以扫描人体的身体部位。
CT设备的分辨率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密度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可以显示最小密度差别,时间分辨率指机体活动的最短时间间距;而空间分辨率指影像中能够分辨的最小细节。
医生一般依据这三种分辨率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检查内容。
CT具有扫描时间较快、图像清晰的特点,所以经常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特别是对于肿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所以它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外科学试卷一、A1型题 (每题1分,共20分)1.一名58岁男子来门诊,主诉近半年多来排尿费力,且症状逐渐加重,近一月出现腰骶部疼痛。
为明确诊断首选检查为( )。
A.膀胱镜检及活组织检查B.尿常规检查C.尿液检查癌细胞D.肛门指诊及穿刺活组织检查E.脊柱、骨盆CT检查2.45岁病人,因大便时粪便上有血2月,还疑直肠癌就诊。
此时询问病史时,你认为哪项最重要?( )A.肛门是否有坠胀B.便血是鲜红还是暗红色C.是否合并脓液,粘液D.大便是否带有脂肪滴E.下腹部有无疼痛3.女性,35岁,间歇交替双肾区绞痛半年,尿检RBC15个/高倍视野,B超右肾中度积水,左肾上盏2cm大小结石一枚,上盏轻度积水,尿路平片+排泄性尿路造影:右输尿管中段结石,直径约1.5cm大小,右肾积水,功能减退,左肾上盏结石2cm,左肾功能好,首先考虑的处理()。
A.左肾实质切开取石术B.右输尿管中段切开取石术C.左肾盂切开取石术D.右肾造瘘术E.左肾上极部分切除术4.一名30岁女性,主诉颈前肿物数年,逐渐增大,至今已乒乓球大小,随吞咽上下移动,近期自觉心悸、怕热多汗。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初诊最可能的疾病是( )。
A.甲亢B.甲状腺炎C.甲状腺瘤D.高功能甲状腺瘤E.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甲亢5.60岁,男性,3年前因右侧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3天前开始,下腹阵发性绞痛,逐渐重,恶心,呕吐,腹胀明显,停止排便、排气1天,考虑为粘连性肠梗阻留诊观察,观察过程中出现以下哪种情况,提示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大?()A.肠音亢进,气过水声明显B.腹胀明显C.X线示腹部多个液平面D.腹部触及有压痛的肿块E.腹部压痛明显6.一名左肘部外伤的8岁男性,1小时前左手掌着地跌伤,伤后左肘部明显肿胀,尺骨鹰嘴后突,肘关节活动受限,脉搏触不清。
医生考虑可能是肱骨髁上骨折(伸展型)或肘关节后脱位。
鉴别诊断是最重要的体征依据是()。
A.尺骨鹰嘴后突程度B.肘后三角关系变化C.肿胀程度D.关节活动受限情况E.桡动脉搏动情况7.60岁的男子因外伤性肝破裂和骨盆骨折而住院,急诊手术后第3天出现左小腿隐痛,Homans 试验阳性,腓肠肌压痛明显。
骨与关节结核的超声诊断骨与关节结核是结核杆菌主要经血行引起的继发性慢性感染性疾病。
95%继发于肺结核,其次是消化道结核、淋巴结结核,或由邻近的结核病灶直接侵袭骨和关节。
发病年龄80%以上发生在30岁以下的青、少年患者,其中约1/3是10岁以下的儿童。
发病部位以脊柱最多见,约占一半左右;其次是膝、髋、肘、肩、腕关节;肌肉丰富的长管骨、脊椎附件很少发生结核,在活动多、负重大的部位容易发生骨关节结核。
骨与关节结核根据组织病理学变化可分为三期:即渗出期、增殖期和干酪样变性期,三期不能截然分开,可同时存在于同一病灶中。
病理演变结果病灶可逐渐修复,由纤维化、钙化或骨化,趋向静止或愈合;另一种结果是病灶发展扩大,干酪样物质液化,多核细胞大量浸润,形成脓肿,破坏加重。
由于结核病灶发生的部位不同,骨与关节结核的临床病理过程可分为单纯骨结核、单纯滑膜结核和全关节结核三种类型。
单纯骨结核和单纯滑膜结核为骨与关节结核的较早期阶段,关节软骨面未受侵袭,治愈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全关节结核是骨与关节结核的晚期阶段,骨、软骨和滑膜均受侵袭,治愈后关节功能遭受不同程度损害,常遗留有畸形或残废。
1.1骨结核1.1.1松质骨结核根据病灶的位置有中心型和边缘型两种。
松质骨结核中心型病灶距离血供丰富的软组织较远。
骨内小动脉多为终末动脉,侧支循环较少。
所以病变以骨质浸润及坏死为主。
坏死骨与周围活骨分离后,形成不规则形的游离死骨。
死骨吸收或流出后,遗留一骨空洞。
松质骨边缘型结核与血供丰富的软组织相邻,故病变组织多被吸收,不形成死骨,而以局限性骨缺损为主。
1.1.2密质骨结核病变多从髓腔开始,呈局限性溶骨性破坏。
一般不形成大量死骨,病变处产生的脓液经横行的volkmann小管汇集到骨膜下,将骨膜掀起。
骨膜内层受刺激后有新骨形成。
脓液继续增加,骨膜再受刺激再形成新骨,屡次反复而呈葱皮样增殖。
儿童骨膜成骨能力强,新生骨也较丰富。
成人新骨形成较少。
痛风性关节炎作者:章征源来源:《老友》2013年第06期痛风性关节炎是以关节急性剧痛和红肿反复发作、血尿酸增高、痛风石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痛风病中的一种病征。
它好发于30-50岁男性、肥胖及饮食条件优越者。
痛风性关节炎为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皮下组织中,引起病损和炎性反应。
外伤、过度疲劳、饮酒、受凉等都可能诱发此病。
一、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1.急性期:此病常在夜间发作,患者凌晨关节疼痛,且疼痛于24小时内达到高峰。
体征类似急性感染,有局部发热、红肿及明显钝痛,多于数天或数周内自行缓解。
此病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炎,60%-70%首发于脚拇指的第一跖趾关节。
很多人发作前有饮啤酒或甜酒等习惯。
在既往的病程中,90%的患者反复在脚拇指的第一跖趾关节受累。
足弓、脚踝、膝关节、手腕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的发病部位。
患者全身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心悸、寒战、不适以及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
2.间歇期:患者可无症状,间歇期长短差异很大,有的数月,有的数年(通常一两年)。
如果不进行预防,患者每年会发作数次,症状持续时间延长,以致不能完全缓解。
3.慢性期:此病是尿酸盐在体内反复沉积,使局部组织发生慢性异物样反应。
沉积物周围被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包绕,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节,称为痛风石。
痛风石多在患者起病10年后出现,是病程进入慢性期的标志,可见于关节内、关节周围、皮下组织及内脏等处。
痛风石常发的典型部位在耳郭,也常见于足趾、手指、手腕、脚踝、肘等关节周围。
上述部位多出现玉米粒大小的白色结节,大的可有鸡蛋般大小。
结节破溃后排出白色粉末状或浆糊状物,经久不愈,但较少继发感染。
4.肾脏病变:晚期痛风患者约有1/3的人出现肾脏病变症状,如血尿、肾绞痛等。
二、痛风性关节炎的检查1.血尿酸测定:血尿酸测定对诊断有较大意义,正常水平为:男性210-416umol/L(3.5-7.0mg/dL);女性150-357umol/L(2.5-6.0mg/dL),绝经期后接近男性。
X线、CT、B超和磁共振有何区别?这次终于清楚了影像学不仅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也成为了临床医疗工作中重要的医疗手段。
X线、CT、B超和磁共振都是临床上诊断经常使用的影像学技术,但是它们具体的使用原理、成像设备、检查技术等都具有差别,不能一概而论。
故本文将分别从成像原理、成像设备、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四个角度,分别对X线、CT、B超和磁共振进行阐述,供广大读者参考。
1.X线X线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普遍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也是应用比较早的一类影像学技术。
成像原理: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以及感光效应,同时也是基于人体组织之间的密度和厚度差别,经X线照射后能够使人体组织结构以及病变在荧屏上形成影像。
具体的成像原理为人体不同组织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各种组织单位体积内各元素的大小和致密度不同,当X线透过不同结构的人体组织时,不同组织吸收X线的情况不同,所以到达荧屏或胶片的X线量就有所差异,最终在X线片上形成明暗不同或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成像设备:X线成像设备主要是X线机,主要包括:X线球管、变压器、操作台以及检查床等基本部件。
选择X线机时,要结合摄影参数、摄影位置等具体决定。
目前X线机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和计算机化,大大提升了成像质量。
图像特点:X线图像是X线束穿透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结构的某一部位的投影总和,显示为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成的灰阶图像,是通过不同的光学密度反映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以及病理状态差异的。
通常来说,物质密度越高,比重越大,X线吸收量多,呈现白影,密度低则呈现黑影。
检查技术:主要包括:普通检查(透视和摄影)、X线摄影、造影检查等,此外特殊检查则包括体层摄影、软线摄影以及荧光摄影。
1.CTCT是使用X线束对人体相应层面进行扫描,经计算机处理后获得的数字图像,密度分辨力明显优于X线图像。
成像原理:CT成像原理是经X线束从多方向对人体具有一定厚度层面的检查部位进行扫描的,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量,将其先转变为可见光,再经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然后经过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息,最后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