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淄博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10
山东省淄博市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姐是()A、.档次/抵挡唠叨/牢靠应许/应答如流B、混乱/浑浊噱头/戏谑强加/强人所难C、眼眶/框架宾馆/乒乓油炸/信息爆炸D、脂肪/指挥脊梁/枸杞累及/长年累月【答案解析】B2①许多科学技术正是在登月行动的刺激下获得了快速发展,并最终走向成熟,在商业上得到广泛运用。
②这家公司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开发出了能随时令变化、适应不同区域消费习惯和消费的快速产品组合,赢得了市场。
③细雨交织,竹林婆娑,山清水秀。
这里没有喧嚣,只有;没有奸诈,只有简单。
这份经过大自然锤炼而来的静谧,却恰恰让人震撼。
A、继而嗜好寂静B、既而癖好寂静C、既而嗜好宁静D、继而癖好宁静【答案解析】D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杨洁篪强调,安倍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消除其严重错误的恶劣影响,我们奉劝安倍打消任何幻想,改弦更张,否则必将进一步失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B、垂涎于明前茶的号召力,一些不法商家趁机用“春茶”“早春茶”等概念打“擦边球”,图谋侥幸获取高利。
C、整体衣柜的优点在于量身定做,可以按照个人需求进行设计,既彰显个性、节省空间,又可做到与整体装修风格天衣无缝。
D、从二年级开始,刘老师就不胜其烦地教她怎样把鞋带穿进眼里,怎样打结,解开——系上——解开,每天示范多少遍。
【答案解析】B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考题中包括如何看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式奇迹”与空气污染、PM2.5等“中国式难题”,有一道选择题问考生“钓鱼岛的归属权在以下哪些文件中体现”。
B、一项名为《2013中国人年度感受》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的最大感受就是“累”,有人“身累”,有人“心累”,当然,也有人“累并快乐”或“累并幸福”着。
C、薄皮核桃、美国凯特杏、澳大利亚秋红油桃、欧洲榛子、乌克兰大樱桃……在万邦珍果园,尝一口异国他乡的果实、再闻一缕花香,这是山间独有的香甜。
1.默写。
(4分)【小题1】,__________,照无眠。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小题2】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小题3】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小题4】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
2.默写:(12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②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③《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
④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⑤__________________,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⑥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物者_______________。
(吴均《与朱元思书》)⑦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⑧《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哲理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在那颗星子下(舒婷)(1)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
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
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红殷殷的花雨梦中。
(2)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
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3)初一年级,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十一门课。
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
仅那个绷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
我私下又加了近十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作读书。
淄博一中2015级高三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嗫.嚅/蹑.足绮.丽/旖.旎矫.健/嚼.舌头缜.密/ 瞋.目而视B.雇佣./佣.金宿.儒/星宿.着.墨/着.眼点估量./量.入为出C.熟稔./ 谂.悉提.溜/汤匙.矜.夸/汗涔涔..攻讦./宵衣旰.食D.潜.质/缱.绻蹉.跎/磋.商媲.美/庇.护权吞噬./舐.犊情深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飙升绩优股标炳千古含英咀华言者无罪,闻者足诫B.绿州三脚架闲情逸致既往不究黄钟毁弃,瓦釜雷鸣C.笑靥殊不知子虚无有进退维谷明枪易躲,暗剑难防D.历练路由器耳濡目染信口雌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接轨敲边鼓浮想联篇拭目以待B.荣膺流线形英雄辈出继往开来C.诠释口头禅未雨绸缪蔚然成风D.商榷耍花腔崭露头脚高屋建瓴4. 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4月18日上午,济南和泰安交界地区的森林发生火灾,截至当天16时,火灾尚未得到控制。
由于风势较大,火势仍在。
②为官,勤政爱民是评价每一位领导干部德行的重要标准,也是人民群众心中用来衡量领导干部的一把重要标尺。
③非强制规定,在2012年总统大选即将到来之时,美国两党总统候选人纷纷公开报税记录。
A.漫延廉政虽然/ 但是B.蔓延廉正即使/ 但C.蔓延廉正尽管/ 但D.漫延廉政因为/ 所以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对一个国家来说,改变贫穷状况是一件不太艰难的事情,然而一旦人心向背....,社会的价值观发生扭曲,那将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B.记者在售楼部看到,该楼盘优惠均价为5200元/平方米,但前来售楼部看房的人凤.毛麟角...,大多数人在索取资料后便匆忙离开了。
C.山东旅游注重文化与旅游结合,精心打造“好客山东”品牌,“孔子从这里诞生”“泰山在这里崛起”等品牌应运而生....,异彩纷呈。
山东省淄博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2014-05-29 21:19山东省淄博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2014.5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采撷(xiã)愧疚(jiū)舶品(bï)厚德载物(zài)B.囊括(náng)毗邻(bǐ)协奏曲(xiã)韬光养晦(huì)C.提防(tí)散漫(sǎn)刎颈交(jǐng)金蝉脱壳(qiào)D.拜谒(yâ)奢靡(mí)压轴戏(zhîu)翘首以待(qiá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斡旋激将法坐无虚席久负盛名B.诤言势力眼礼尚往众望所归C.喧嚣活性炭相濡以沫厚积薄发D.冒然避风港锋芒毕露计日程功[来源:学科网]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经典,这些经典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散发着永恒魅力,它已经____到民族精神的血脉之中。
②随着高考日益____,各学校纷纷把备考重点聚焦到学生的心态调整上,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考试,树立高考必胜的信念。
③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____和体验。
A.溶化临近品位 B.溶化邻近品味C.融化邻近品位 D.融化临近品味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邵逸夫慈善为怀,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亿港元,这与国内许多富豪漠视慈善事业、细大不捐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B.歌德作《浮士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作品,都是创作者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
C.有些“编剧”为自己的出名摇旗呐喊,做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事,“裁缝”编剧满天飞,“抄袭之争”、“改词风波”纷争不断。
淄博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模拟考试试题语文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恪.守(kè) 泥淖.(zhào) 激.将法(jī) 筚.路蓝缕(bì)B.形骸.(hé) 伺.候(cì) 夹.生饭(jiā) 义愤填膺.(yīng) C.昵.称(nì) 忖.度(cǔn) 闭门羹.(gēng) 和衷共济.(jì) D.赡.养(shàn) 澄.澈(chéng) 超负荷.(.hè) 既往不咎.(jiǔ)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静谧浸润泊来品弊绝风清B.揖让雕琢策源地德高望众C.掂记账单编者按文过饰非D.炫耀演绎原动力人才辈出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羊年春晚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激活古老优秀传统,让人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C.季羡林在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精通德文、梵文、吐火罗文等多种语言,令人侧目而视....。
D.从父亲带孩子玩的《爸爸去哪儿》到旅行真人秀的《花样爷爷》,综艺旅游节目风生水起....,从“娃娃时代”跨入了“爷爷时代”。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诗经·小雅》)的自觉,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B.袁阔成先生博采众长,吸收话剧、戏曲、相声……等艺术形式之长,用民族语言诠释了评书的艺术真谛。
C.鲁迅先生所写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道出了家与国休戚与共、个人命运与民族兴亡息息相关的忧患意识。
D.古人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共产党人读书作文,更要把目光投向干事创业、治国理政的大境界。
淄博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一、基础知识(15分)1.D解析A磨mó损/磨mò面弹劾hé/隔阂hé 混hùn浊/浑hún水摸鱼B中zhòng意/中zhòng肯聒guō噪/恬tián静靡mǐ丽/靡mǐ靡之音C伺cì候/伺sì机蛋挞tà/鞭挞tà 强qiǎng迫/强qiǎng人所难D慑shè服/蹑niè足遏è制/拜谒yè 蒙mēng骗/蒙méng昧主义2.B (解析:A“不与”应为“不予;C“精减”应为“精简”;D“水火不融”应为“水火不容”。
)3.D (解析:独到:与众不同的。
独特:独有的,特别的,比“独到”更强调特点。
延伸:延长,伸展。
延续: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延长下去。
交融:融合在一起。
交汇:水流、气等聚集到一起,会合。
升华:比喻事物的提高和精炼。
提升:提高职位、等级)4.B (解析:“风生水起”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的时间里就发展得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或是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时运而产生,现多指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
一般不含贬义,不能等同于“必然出现问题”。
“返璞归真”是指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此处属于不合语境。
)5.B ( 解析: A.语序不当,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前,“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在后。
C.语序不当,应为“增进理解,加强合作”。
D.成分残缺,应该在“是我们”前面加上“那块土地”。
)二、社科文阅读(9分)6.C(文章首段提出文化高度的问题,第二段论述满足于“传统文化”的表现及危害,第三段论述弘扬传统文化的原则和方法,第四段论述如何让传统文化“粗壮高大起来”,得出结论。
全文以破促立,多方举例,首尾呼应,通过对传统文化长度与高度的辩证分析,表明了作者对提升民族文化高度问题的鲜明态度,故C项符合题意。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引擎.(qíng)发酵.(xiào)滞.纳金(zhì)曲.径通幽(qū)B.逆袭.(xí)角.逐(jiǒo)捅娄.子(lóu)瑕不掩瑜.(yú)C.脖颈.(jǐng)烙.印(lào)钻.牛角(zuān)萎靡.不振(mǐ)D.推诿.(wěi)缜.密(zhěn)潜.规则(qián)稳操胜券.(qu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追溯联袂咏叹调开源截流B.更叠嗔怪贴标签毋庸讳言C.震撼遨游座右铭钟灵毓秀D.敕造希冀试金石攻城掠地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戏剧种类繁多,除国粹京剧外,还有山东的吕剧、柳子戏、上海的沪剧、越剧,河南的豫剧,安徽的黄梅戏等地方剧种。
B.2012年11月,新一届中央领导人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C.宋瓷特殊的美质,汲取自懦道释等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音乐、舞蹈、戏曲、杂技……等艺术门类,皆可从陶瓷装饰画中觅得踪迹。
D.《红楼梦》开篇就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那种寻觅读者中之“知音”的意味呼之欲出。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过去三十年来始终代表华语电影最高水准的香港金像奖,如今已沦为“港片式微”的最佳佐证,表明“香港制造”的旗帜正在慢慢蜕化..。
B.凤凰古城收费后引起轩然大波,景区该不该收费,门票收入用来干什么,谁从门票收入中得益,一时成为人们争论、质疑..的焦点。
C.在本赛季的CBA总决赛中,山东队被广东队横扫,屈居亚军,但山东队的队员们已经拼尽全力,广大球迷们不应求全责备....他们的表现。
2015年淄博市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禅.让(shàn)濒.临 (bīn) 引颈受戮.(lù)B.稽.查(jī)气氛.(fēn)鳞次栉.比(zhì)C.诉讼.(sòn g)粘.贴(zhān)丰姿绰.约(chuò)D.琢.磨 (zuó) 摄.影(shè)并行不悖.(bó)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 膜拜迂腐一瞬间五彩斑斓B. 释然规矩颤巍巍礼贤下士C. 涂鸦花蕾金銮殿融绘贯通D. 褒扬履行水墨画披星戴月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B.醉驾者如果在一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C.拿到最新一期读者》,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不释手....。
D.汉语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和简洁优雅的意义之美。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B.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
D.那些安全撤离也门的中国公民,眼中含着泪水,口里喊着“祖国万岁”,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常规,永远不变的)哉!(《为学》)B.无案牍之劳.(使……劳累)形。
(《陋室铭》)C.太后不肯,大臣强.(勉强)谏。
(《触龙说赵太后》)D.乡.(通“向”)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山东省淄博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高三模拟考试试题语文参考答案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C(A项,“淖”读“nào”;B项,“骸”读“hái”;D项,“咎”读“jiù”)2.D(A项,泊来品—舶来品;B项,德高望众—德高望重;C项,掂记—惦记)3.C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
形容憎恨或畏惧而又愤恨。
(A项,“触摸”,接触着,抚摸着。
B项“积淀”,逐渐积累并沉淀下来;经长期积累而沉淀下来的东西。
D项,“风生水起”,比喻事情做的特别好,一定的时间里就发展的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或是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4.A(B项,“省略号”与“等”不能连用。
C项,“写的”后面的“冒号”去掉。
D 项,“盛事”后的“逗号”放在“引号”外面)5.B(A项,“媒体”和“报刊”、“网络”之间概念有包含关系,不能并列。
C项,句式杂糅,应该改为“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发生病变”或“糖尿病患者致盲是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发生病变直接造成的”。
D项否定不当,“避免”与“不再”连用导致表意错误)二、(每小题3分,共9分)6.B(最早的扁舟不具备悲凉或超脱韵味)7.D(“范蠡是功成身退的典范”)8.A(文中说“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三、(每小题3分,共12分)9.C(怨恨,归咎)10.A(在时间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B连词,和/ 动词,结交; C因,介词,趁机/名词,缘由,机会;D动词,象,好象/代词,你)11.C(①是被提拔的结果⑥不是夏原吉做的事情)12.B(文中无口头表扬,深受器重,是因为夏原吉回答得很详尽)参考译文:夏原吉,字维喆,祖先是德兴人。
夏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于学问,来赡养母亲。
因为获得乡荐进入太学,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
建文初年,升任户部右侍郎。
第二年,充任采访使。
巡视福建时,所过郡县乡邑,都检查吏治好坏,询问百姓疾苦。
淄博高三语文试题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召.唤(zhào)发酵.(jiào)捋.虎须(luō)悄.然无声(qiǎo)B.纰.漏(pī)证券.(quàn)撂.挑子(liào)间.不容发(jiàn)C.遒.劲(qiú)星宿.(xiù)露.马脚(lù)不落窠.臼(kē)D.畏葸.(sī)戏谑.(xuâ)嚼.舌头(jiáo)栉.风沐雨(zhì)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凶。
B.一些从天际流进诗里和画里的河流,突然丧失了衬托落霞孤鹜的闲情逸致,突然关闭了博览千帆万木的宽阔胸怀。
C.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当其时,需要我们乘势而上,愤发有为。
D.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这句话是我的坐右铭,它一直激励着我在前进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没有人不渴望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呢?它不可琢磨..,却又似乎无处不在。
不同的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
B.铁路部门关于解决一票难求的“表态”已多次食言..,一票难求的问题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解决,人们拭目以待。
C.实行“问责制”以后,各政府部门分工更加细致明确。
只要大家各行其是....,各尽其责,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D.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推进房产税改革中,如何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住房信息实现有效共享?是征管机制必须面临的严峻课题。
B.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以来,政府信息公开已迈出重大步伐,中央部门在信息公开的广度与深度上不断推进,比如晒“三公”经费。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试题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镂.刻(lòu)熨.帖(yùn) 吝.啬鬼(lìn)毋.庸置疑(wú)B.剔.除(tī)斡.旋(wò)浑.天仪(hún)追本溯.源(shuò)C.皈.依(guī)载.体(zài)紧箍.咒(gū)掎.角之势(jǐ)D.档.次(dàng)敕.造(chì)软着.陆(zháo)蟾.宫折桂(ch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蝉联端倪金刚钻计日成功B.裹挟疏峻活性炭出奇制胜C.涣散羞赧发详地薪火相传D.杜撰蛰居协奏曲声名鹊起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两会期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严正指出,任何国家、地区都不要试图以任何冷战方式中国。
②黄花溪风景区设计匠心独运,一草一木、一水一瀑都极富情趣,环境清静,风景独秀,是一个休闲养性的好地方。
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文化育人意识的觉醒,更加自觉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新人。
A.①遏止②幽雅③涵泳B.①遏制②幽雅③涵养C.①遏制②优雅③涵泳D.①遏止②优雅③涵养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到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的发展如火..,已..如荼从第三产业渗透到第一、二产业。
B.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应用虽已成为新常态,但不可操之过急,要做到循序渐进,亦步亦...趋.,让技术有机融合到日常教学中。
C.从高铁、核电到“一带一路”,中国的国家战略已从讳莫如深....转变为“走出去”的负责任大国战略,中国正在为疲弱的世界经济贡献力量。
D.水污染会给公众的身体与健康带来威胁,造成某些慢性病,还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损失,其危害性是不可理喻....的。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网坛名将李娜荣获的2015年劳伦斯杰出成就奖,成为继2013年菲尔普斯获得这一奖项后,历史上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运动员。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生存的需要更崇高,比血浓于水的亲情更博大,它能为人生赋值、为社会定规、给国家赋形。
C.各级检察机关要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主题,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为经济建设提供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
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国际古迹遗址日”的目的,旨在提高公众对世界遗产多样性的认识,唤起公众保护人类共同遗产的热情。
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的“德治”传统在社会治理问题上,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德治思想,并形成德治传统。
德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尧舜时代。
关于德治的记载,最早成书于周代的《诗经》《尚书》中。
《诗经》不少诗篇蕴含着前代圣贤以德治国的思想,《尚书》中提出了“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命题。
要保住天命,就必须敬德,以祈天永命,勤政爱民,得到民众的真心归附。
德治思想的另一含义是“明德慎罚”。
提倡德治并非不要刑罚,而是强调实施教化,先教后罚,以刑辅德,不专以刑杀立威。
“明德慎罚”将道德教化与刑罚措施糅合,奠定了中国古代治国的基本理念。
孔子继承周代的德治思想,强调治国要以礼乐为核心,突出教化作用。
社会秩序井然,人际间和谐相处,是孔子希望通过德治达到的理想状态。
德治思想是“周孔之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政治家、思想家不断探索,深化了德治思想的内涵。
战国时,沿着孔子的思路,孟子提出了一系列仁政主张。
他主张“以德服人”,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提倡“省刑罚”,教育百姓做到孝悌忠信。
西汉初,陆贾告诫刘邦,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代德治思想定下了基调。
他认为治理国家不能只靠刑罚,要通过教化培养人的是非荣耻之心,德治思想成为政治领域的主导思想。
唐朝前期,隋朝二世而亡对唐初君臣是严厉的警示。
唐太宗说:“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既要发挥道德教化的作用,也要发挥法律的制约作用,二者不可割裂,互为补充。
在刑罚的施用上,唐初务在宽简。
在唐太宗等人德治思想影响下,唐高宗、武则天时期,遵循先人遗训,缓刑用仁,谨慎治国,天下大治。
宋代理学形成阶段,德治思想深深打上了理学烙印。
朱熹从人心的角度解释德治,仁心表现在政策上就是爱民如子、平易近人、爱惜民力等。
理学诸子概括出了“三纲八目”的治国模式,期望君主志向确定而达到天下大治。
理学家提倡教化,整肃人心,通过书院讲习等传授儒家伦理,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后世产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意识,与理学家及其追随者的讲学不无关联。
德治思想从确立始,历经几千年的演进,围绕“礼法并治、德主刑辅”的逐渐深入,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指导思想。
当今社会,依法治国作为基本国策,强调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有人认为法治与德治不能并存,否定“以德治国”。
古代社会提倡德治并非不讲法治,而是主张加强教化,做到礼法并用,宽猛相济。
我们要借鉴古代重视教化的传统,为“依法治国”打下“以德治国”的根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们的生活,使大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现代化道路。
(选自2015年4月13日《光明日报》,有删改)6.关于“德治思想”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德治思想最早出现于尧舜时期,《诗经》《尚书》中蕴含着前代圣贤以德治国思想的诗篇是最早的文字记载。
B.“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德治思想,要求敬德、勤政爱民,以祈求上天佑护,得到民众的真心归附。
C.德治思想提倡“明德慎罚”,就是不专以刑杀立威,主张将道德教化与刑罚措施糅合起来,先教后罚,以刑辅德。
D.德治思想在孔子看来,就是要以礼乐为核心治理国家,突出教化的作用,达到社会秩序井然、人际间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孟子主张“以德服人”,陆贾强调“治以道德为上”,他们都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进一步发展了德治思想。
B.董仲舒主张通过教化培养人的是非荣耻之心,不能只靠刑罚手段治理国家,这为汉代德治思想定下了基调。
C.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深受唐太宗等人德治思想的影响,统治者缓刑用仁,谨慎治国,实现了天下大治。
D.在宋代理学形成时期,朱熹制定了爱民如子、平易近人、爱惜民力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德治思想打上了理学烙印。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周孔之教”重要组成部分的德治思想,经过后人的不断探索,大大丰富了其内涵。
B.隋朝二世而亡对唐太宗“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等治国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为宋代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宋代理学家借书院讲习等传授儒家伦理,倡导教化,整肃人心,对后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意识的产生有一定影响。
D.古代社会所提倡的“加强教化,礼法并用,宽猛相济”的主张,对于当今社会治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
贤幼有志节,不妄举动。
尝出游,遇一老人,须眉皓白,谓之曰:“我年八十,观士多矣,未有如卿者。
必为台牧,卿□勉之。
”九岁,从师受.业,略观大旨而已,不寻章句。
或谓之曰:“学不精勤,不如不学。
”贤曰:“夫人各有志,贤岂能强学待问,领徒授业耶!唯当粗闻教义,补己不足。
至如忠孝之道,实铭之于心。
”问者惭服。
年十四,遭父丧,抚训诸弟,友爱甚笃。
大统二年,州民豆卢狼害都督大野树儿①等,据州城反。
贤□招集豪杰与之谋曰:“贼起仓卒.,便诛二将,其势虽盛,其志已骄。
然其政令莫施,唯以残剥为业。
夫以羁旅之贼,而驭乌合之众,势自离解。
今若从中击之,贼必丧胆。
如吾计者,指日取之。
”众皆从焉。
贤乃率敢死士三百人,分为两道,乘夜鼓噪而出。
群贼大惊,一战而败。
狼乃斩关遁走。
贤轻与三骑追斩之。
迁原州长史,寻行原州事。
八年,授原州刺史。
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抚导乡里,甚得民和。
十二年,随独孤信征凉州,平之。
又抚慰张掖等五郡而还。
俄而茹茹围逼州城,剽掠居民,驱拥畜牧。
贤欲出战,大都督王德犹豫未决。
贤固请,德乃从之。
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
贤因率骑士追击,斩二百余级,捕虏百余人,获驼马牛羊二万头,财物不可胜计。
所掠之人,还得安堵。
加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恭帝四年,王师东讨,朝议以西道空虚,虑羌、浑侵扰,乃授贤使持节、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
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
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②,以备寇戎。
于是羌、浑敛迹,不敢向东。
五年,宕昌寇边,百姓失业,乃于洮州置总管府以镇遏之。
遂废河州总管,改授贤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
属羌寇石门戍,撤破桥道,以绝援军。
贤率千骑御之,前后斩获数百人,贼乃退走。
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虏遂震慑,不敢犯塞。
俄废洮州总管,还于河州置总管府,复以贤为之。
高祖思贤旧恩,征拜大将军。
天和四年三月,卒于京师,时年六十八。
高祖亲临,哀动.左右。
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泾原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
谥曰桓。
(选自《周书•列传•卷二十五》,有删节)【注】①大野树儿:人名。
大野(dà yě),后魏赐谢总为大野氏。
②斥候:侦察兵。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师受.业,略观大旨而已受:通“授”,教授B.贼起仓卒.,便诛二将卒:通“猝”,仓促C.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闲:熟悉D.高祖亲临,哀动.左右动:感动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必为台牧,卿□勉之②贤□招集豪杰与之谋曰③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A.①且②乃③之B.①其②因③之C.①且②因③焉D.①其②乃③焉1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羌复引吐谷浑 / 数千骑将入西疆 / 贤密知之 / 又遣兵伏 / 其隘路复大败之B.羌复引吐谷浑 / 数千骑将入西疆 / 贤密知之 / 又遣兵伏其隘路 / 复大败之C.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 / 将入西疆 / 贤密知之 / 又遣兵伏其隘路 / 复大败之D.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 / 将入西疆 / 贤密知之 / 又遣兵伏 / 其隘路复大败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贤自小就有志向节操,在他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担负起了抚养教育弟弟的责任,彼此十分友爱。
B.对于都督大野树儿杀害州民豆卢狼、据城作乱一事,李贤认为谋划得当,就可以诛杀为首的将领,平定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