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统筹之最少装卸工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
1.某商场在进行“满百省”活动,满100省10,满200省30,满300省50。
大于400的消费只能折算为等同于几个100、200、300的加和。
已知一位顾客买某款衬衫1件支付了175元,那么买3件这样的衬衫最少需要:买一件衬衫支付175元,符合“满百省”条件,因此衬衫原价可能为185元省10元或205元省30元。
若原价为185元,则买3件衬衫需要185×3=555元。
对比三种节省方案,节省程度分别为10%、15%、17%,因此同等情况下应优先选择满额大者,故购买555元衬衫应选择满200省30与满300省50,共计节省80元,因此需要支付475元。
若原价为205元,则买3件衬衫需要205×3=615元,对比节省方案,必为两个满300省50元,仍需要515元。
2.用一个饼铛烙煎饼,每次饼铛上最多只能同时放两个煎饼,煎熟一个煎饼需要2分钟的时间,其中每煎熟一面需要一分钟。
如果需要煎熟15个煎饼,至少需要多少分钟:每次可以煎2面,耗时1分钟。
15个饼共有面,至少需要煎,也即至少耗时。
3.甲乙两个服装厂生产同一种服装,甲厂每月生产成衣900套,生产上衣和裤子所用的时间比是2比1,乙厂每月生产成衣1200套,生产上衣和裤子所用的时间比是3比2,若两厂分工合作,按最佳生产方案计,两厂每月共可生产成衣多少套:方法一:题目属于统筹工效型问题。
甲生产上衣和裤子所用的时间比为,则生产上衣和裤子的效率比为;乙生产上衣和裤子所用的时间比为,则乙生产上衣和裤子的效率比为。
根据相对效率比得知,甲适合做裤子,乙适合做上衣。
甲每月可做裤子:件,乙每月可做上衣:件。
上衣的生产较慢,因此乙全月来做上衣,可做2000件,甲做2000条裤子则用了天。
全月30天,还剩天。
剩下的这些天甲必须要生产全套衣服才能达到效率最大化,则可以做。
因此一共可以生产成衣套。
方法二:甲厂每月生产成衣900套,如果全部时间来做上衣可做1350套,全部做裤子可做2700套;同理,乙全部时间来做上衣可做2000套,全部做裤子可做3000套。
统筹问题””典型题选讲“统筹问题统筹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是一个研究怎样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问题。
随着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试题越来越接近生活,注重实际,这类题目出现的几率也越来越大。
所以我们有重点研究统筹问题的必要。
华图教育集团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李委明老师特别选择了一些统筹问题的典型题进行讲解,希望能对各位考生备战国考有所帮助。
一、时间安排问题【例1】(山西2009-105)妈妈给客人沏茶,洗开水壶需要1分钟,烧水需要15分钟,洗茶壶需要1分钟,洗茶杯需要1分钟,拿茶叶需要2分钟,依照最合理的安排,要几分钟就能沏好茶?A16分钟B17分钟C18分钟D19分钟[答案]A[解析]时间统筹:烧水的同时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
总共需要1+15=16(分钟)【例2】(河北选调2009-59)星期天,小明的妈妈要做下列事情:擦玻璃要20分钟,收拾厨房要15分钟,拖地要15分钟,洗脏衣服的领子、袖口要10分钟,打开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要40分钟,晾衣服要10分钟,干完所有这些事情至少需要多少分?A.110B.95C.70D.60[答案]C[解析]时间统筹:打开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的同时完成擦玻璃、收拾厨房、拖地的工作。
总共需要10+20+15+15+10=70(分钟)【例3】(山西2009-98)A、B、C、D四人同时去某单位和总经理洽谈业务,A谈完要18分钟,B谈完要12分钟,C谈完要25分钟,D谈完要6分钟。
如果使四人留住这个单位的时间总和最少,那么这个时间是多少分钟?A.91分钟B.108分钟C.111分钟D.121分钟[答案]D[解析]时间统筹:尽量让谈话时间短的人先谈,以节省总谈话时间。
那么谈话依次需要6、12、18、25分钟,第一个人D需要停留6分钟,第二个人B需要停留6+12=18(分钟),第三个人A 需要停留6+12+18=36(分钟),第四个人C 需要停留6+12+18+25=61(分钟)。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统筹问题要怎么做做了许多行测模拟题还是没有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分数?那是你没有掌握一些技巧和重点,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统筹问题要怎么做?”,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统筹问题要怎么做?统筹问题是一个利用数学来研究人力、物力的运用和筹划,使它们能发挥最大效率的一类问题。
统筹问题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例如物资调运、资源安排、工作分配、排队、操作等等。
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怎样才能把它们安排得更合理,更快更好地办事,这就是统筹问题的本质。
我建议广大考生必须掌握解决相应问题的方法,就是一种通过数学思维安排工作进程,使其效率更优的方式。
一、真假币问题即在若干枚外观相同的硬币中,混有一枚质量不同的假币,其余均为真币,若用天平去称,求一定找出假币所需最少次数的问题。
【例1】:若有三枚银元,其中一枚是轻一些的假银元,用天平至少称多少次,就一定能找到假银元?【解析】:只需把硬币3等分,任取两枚银元放到天平上如果天平平衡,则说迷宫另外一枚是假硬币;或者把两枚银元放到天平上如果天平不平衡,升高的一侧为假银元。
也就是说当有3枚银元,用天平至少称1次,就一定能找到假银元。
结论:若有M枚银元,其中一枚是轻一些的假银元,则可利用限定条件3N-1【例2】:某人有27枚银元,其中一枚是轻一些的假银元,用天平至少称多少次,就一定能找到假银元?A.3B.4C.5D.6【答案】A。
解析:根据结论,找到27≤33,所以三次就可以称出。
具体操作,27枚银元分为3份,每份9枚,任取两份放在天平上称,若天平平衡,那么假银元在未称的那份里;若不平衡,那么假的在轻的那份里。
再把含有假银元的那份分为3份,继续上述过程,再称2次就能确定哪一枚是假银元。
所以一共需要3次即可。
故选A。
二、空瓶换水问题【例3】:若12个矿泉水空瓶可以免费换一瓶矿泉水,现有101个矿泉水空瓶,最多可以免费喝到多少瓶款泉水?A.8瓶B.9瓶C.10瓶D.11瓶【答案】B。
近年来,各地的公务员考试题中“统筹问题”屡次出现。
统筹问题是一个研究怎样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问题,这一题型能够深入地考查考生的统筹安排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公务员在行政工作中所必需的。
随着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试题越来越接近生活,注重实际,这类题目出现的几率也越来越大。
在此,选择了一些真题进行讲解,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所谓“统筹方法”,就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统筹方法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重组、优化等手段把工作的程序安排好,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举个例子,让读者体会一下统筹在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想泡壶茶喝,具体情况是:没有开水,水壶要洗,茶杯要洗,茶叶也没有了。
怎么办?办法一:先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烧着,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二:先做好准备工作,洗水壶、茶杯,拿茶叶,等一切就绪,再灌水烧水,然后等待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三: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烧着,等水开了之后,再洗茶杯、拿茶叶,然后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时间最少?相信大家都能看出来是第一种办法最优,因为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例:2011年4月24日联考题某公司要买100本便签纸和100支胶棒,附近有两家超市。
A超市的便签纸0.8元一本,胶棒2元一支且买2送1。
B超市的便签纸1元一本且买3送1,则胶棒1.5元一支,如果公司采购员要在这两家超市买这些物品,则他至少要花多少元钱?A. 183.5B. 208.5C. 225D. 230答案及解析:B。
本题属于费用问题中的统筹优化。
通过比较发现,A超市的便签纸贵,胶棒便宜(4元3支),B超市的便签纸便宜(3元4本),胶棒贵。
所以购买方法是100本便签在B超市购买需75元(买75本,送25本),100支胶棒99支在A超市买需132元(买66支,送33支),还有1支在B超市买需1.5元,故而总钱数为75+132+1.5=208.5元。
故选B。
例:2009年某省政法干警考试真题一个车队有三辆汽车,担负着五家工厂的运输任务,这五家工厂分别需要7、9、4、10、6名装卸工,共计36名;如果安排一部分装卸工跟车装卸,则不需要那么多装卸工,而只需要在装卸任务较多的工厂再安排一些装卸工就能完成装卸任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总共至少需要名装卸工才能保证各厂的装卸需求。
统筹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是一个研究怎样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问题。
随着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试题越来越接近生活,注重实际,这类题目出现的几率也越来越大。
历年国考和省考行测中涉及的统筹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类:黑夜过桥问题、排队问题、任务分配问题、物资集中问题、货物装卸问题。
1.过桥问题过桥问题一般是多个人或者多个动物需要过河,由于过河时间不同,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最终过河时间最短。
这个问题有两个原则:(1)尽量让时间相近的两个人一起过桥;(2)让对岸过桥时间最短的人返回。
【例题1】毛毛骑在牛背上过河,他共有甲、乙、丙、丁4头牛,甲过河要20分钟,乙过河要30分钟,丙过河要40分钟,丁过河要50分钟。
毛毛每次只能赶2头牛过河,要把4头牛都赶到对岸去,最少要多少分钟?A.190B.170C.180D.160解析:甲乙先过河,甲返回,用时30+20=50分钟。
丙丁过河,乙返回,用时50+30=80分钟。
甲乙过河,用时30分钟。
最少要50+80+30=160分钟。
2.排队问题在这类问题中,通常有若干人排队做某事,要求合理安排顺序,使这几个人排队等候和完成事情的总时间最少。
【例题2】A、B、C、D四人同时去某单位和总经理洽谈业务,A谈完要18分钟,B谈完要12分钟,C谈完要25分钟,D谈完要6分钟。
如果使四人留在这个单位的时间总和最少,那么这个时间是多少分钟?A.91分钟B.108分钟C.111分钟D.121分钟解析:时间越短越靠前,因此谈话顺序为DBAC,停留时间为6×4+12×3+18×2+25=121分钟。
3.任务分配问题在分配任务时要做到人尽其用,因此让“相对效率”高的人去做他擅长的事才能确保整体效率是最高的。
这类问题有诸多变形,分配原则来自对该问题涉及的核心公式的分析。
【例题3】工生产某种装饰用珠链,每条珠链需要珠子25颗,丝线3条,搭扣1对,以及10分钟的单个人工劳动。
事业单位高频考点统筹问题之空瓶换水VS最少装卸工【导读】今天为大家带来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备考资料。
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随着事业单位招聘选拔人才的改革,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了全国事业单位招聘的联考,考试内容也由常规的《公共基础知识》变为更多的考察综合知识,其中就包括了行测类的试题,自然也就有对数量关系的考察,在众多题型中,统筹问题也常有考察。
所以,掌握统筹类问题对于事业单位的考试十分的有必要。
何为统筹问题,其实简单来说统筹问题就是指研究节约时间和资源等这一类问题的统称。
常涉及的题型主要有空瓶换水、最少装卸工等。
一、空瓶换水对于这一类问题,往往在做题时容易陷入换完水后又会产生新的空瓶的复杂情况,所以这一类只需在换水时考虑到不要空瓶,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空瓶换水类问题的核心就是根据已知条件得到:n个空瓶=1瓶水(不含瓶)例1:如果5个矿泉水空瓶可以换一瓶矿泉水,现在有20个矿泉水空瓶,不交钱最多可以喝( )矿泉水?A.3瓶B.4瓶C.5瓶D.6瓶【答案】C【中公解析】空瓶换水,我们主要的目的是喝瓶子里面的水,所以避免兑换过的空瓶进行多次兑换,我们有如下式子:N空瓶子=1瓶水=1空瓶+1份水,式子化简(N-1)空瓶=1份水,所以题目条件5个矿泉水空瓶可以换一瓶矿泉水就可以表达为4空瓶=1瓶水(不含瓶),则20个空瓶就有20÷4=5瓶,最终答案为C。
二、最少装卸工问题这是一类研究工厂在使用人力时怎样才能最大化利用人力资源类的题目,这类问题只要牢牢记住核心:有m辆车n个工厂(n≤m),则需要装卸工最少人数为需要装卸工最多的m个工厂所需的人数和。
例2:某工厂有3辆运输车,有8个车间需要装卸货物,每个车间最少分别需要10人、8人、7人、2人、5人、6人、3人、9人。
这些工人可以固定在车间,也可以随车走,则要满足所以车间的装卸要求,最少需要多少装卸工人?A.50B.45C.30D.27【答案】D【中公解析】工人跟车走才会使得所需工人数最少,根据核心,该工厂只有三辆车,则最少工人数为需要工人数最多的三个工厂的人数和,即10+9+8=27人,选D。
公务员行测考试货物集中问题在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测部分里很多考生会碰到这么一种题目:已知一些货物分别存放在几个仓库中,让我们运算将货物集中到一个仓库时的运费最少的问题,叫做货物集中问题。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货物集中问题,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货物集中问题母题展现例:某个公司在甲、乙、丙三个地方各有一个仓库,三个地方在一条直线上,之间距离分别相距6km,10km,甲仓库有5吨货,乙仓库有8吨货,丙仓库有12吨货,如果把所有的货物集中到一个仓库,每吨货物每千米运费是100元,请问把货物放在哪个仓库最省钱?解题方法支点法:肯定一点,判定该点两端货物的重量,把轻的一端往重的一端移动集中,与仓库之间的距离无关。
那么支点法该怎么去操作呢?以母题为例,根据我们的支点法,在甲、乙之间选一个支点,支点左侧5吨,小于支点右侧8+12=20吨,因此甲往乙运;在乙、丙之间选一个支点,支点左侧5+8=13吨,大于支点右侧12吨,因此丙往乙运。
故把所有的货物放在乙仓库最省钱。
例1.在一条公路上,每隔10千米有一座仓库,共有5座分别为A、B、C、D、E,各仓库货物重量分别为10吨、20吨、30吨、40吨、50吨。
现在要把所有的货物集中存放在一个仓库里,那么集中到哪个仓库运费最少?A.A仓B.C 仓C.D仓D.E仓【答案】C。
解析:先在A、B之间选一个支点,对照这一点两端的总重量,A端共重10吨,B端共重20+30+40+50=140吨,所以B端重,应将A端货物往B端移动;接着在B、C之间选一个支点,对照B、C两端总重量,B端10+20=30吨,C端30+40+50=120吨,C端重,将B端货物往C端移动。
顺次类推,直到货物集中到一个仓库为止。
如D、E之间选一个支点,对照D、E两端总重量,D端10+20+30+40=100吨,E端50吨,D端重于E端,所以将E往D 集中。
综上所述终究移到D仓库运费最省。
江西公务员考试真题<<<点这里看2016年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高分必备:巧解统筹问题根据最新的江西公务员招考信息和考试大纲,《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江西中公教育整理了江西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2016年江西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部分,我们常常会遇到一类题型,这类题型会让人一眼看上去无法下手,找不到思路,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去考虑,从出题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会发现这类题型是很简单的一类题型。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公考中常遇到的一类问题,一般统筹问题,与大家分享一下。
1.找较轻的假币问题【例1】有3枚银元,其中一枚是轻一点的假银元,用天平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假银元?【中公解析】只需把这3枚银元分成3等份,任取两枚放到天平上,若天平平衡,则另外一枚是假币,若天平不平衡,则升高的一侧是假币。
【例2】有9枚银元,其中一枚是轻一点的假银元,用天平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假银元?A.2B.3C.4D.5【答案】A【中公解析】先把这9枚银元3等分,然后任取两份放在天平,则一定能确定假币在哪一份中;再把假币在的那份取出,分为3等份,就是例1的情况,只需再称一次即可,一共称2次即可。
【例3】有11枚银元,其中一枚是轻一点的假银元,用天平至少称多少次,就一定能够找到假银元?A.2B.3C.4D.5【答案】B【中公解析】由于不是3的整数倍,因此我们可先取出来10个银元平均分成2份,若假银元不在这两份中,则剩下来的那个银元即是假银元,只需要一次称量。
若假银元在这两份中,则把该份的银元再取出4枚平均分成两份,再进行一次称量,仍需分情况讨论,若假银元不在这两份中,则剩下的那枚为假银元,即共需两次;若假银元在此两份中,还需称量江西公务员考试真题<<<点这里看一次,即总共需要3次,而题干的问法是“至少需要几次才能保证”这种最不利的情况,因此,我们选取B项,3次。
近年来,各地的公考试题中“统筹问题”屡次出现。
统筹问题是一个研究怎样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问题,这一题型能够深入地考查考生的统筹安排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公务员在行政工作中所必需的。
随着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试题越来越接近生活,注重实际,这类题目出现的几率也越来越大。
在此,选择了一些真题进行讲解,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所谓“统筹方法”,就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统筹方法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重组、优化等手段把工作的程序安排好,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举个例子,让读者体会一下统筹在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想泡壶茶喝,具体情况是:没有开水,水壶要洗,茶杯要洗,茶叶也没有了。
怎么办?办法一:先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烧着,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二:先做好准备工作,洗水壶、茶杯,拿茶叶,等一切就绪,再灌水烧水,然后等待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三: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烧着,等水开了之后,再洗茶杯、拿茶叶,然后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时间最少?相信大家都能看出来是第一种办法最优,因为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例:2011年4月24日联考题某公司要买100本便签纸和100支胶棒,附近有两家超市。
A超市的便签纸0.8元一本,胶棒2元一支且买2送1。
B超市的便签纸1元一本且买3送1,则胶棒1.5元一支,如果公司采购员要在这两家超市买这些物品,则他至少要花多少元钱?A. 183.5B. 208.5C. 225D. 230答案及解析:B。
本题属于费用问题中的统筹优化。
通过比较发现,A超市的便签纸贵,胶棒便宜(4元3支),B超市的便签纸便宜(3元4本),胶棒贵。
所以购买方法是100本便签在B超市购买需75元(买75本,送25本),100支胶棒99支在A超市买需132元(买66支,送33支),还有1支在B超市买需1.5元,故而总钱数为75+132+1.5=208.5元。
故选B。
例:2009年某省政法干警考试真题一个车队有三辆汽车,担负着五家工厂的运输任务,这五家工厂分别需要7、9、4、10、6名装卸工,共计36名;如果安排一部分装卸工跟车装卸,则不需要那么多装卸工,而只需要在装卸任务较多的工厂再安排一些装卸工就能完成装卸任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总共至少需要名装卸工才能保证各厂的装卸需求。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统筹问题河南公务员考试群166909202统筹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极其常见,它主要考查考生如何安排一些具体事务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其深入地考查大家的统筹能力。
随着行测考试越来越贴近生活,此类题型所考查的概率也随之上升,本文就一些常见的统筹问题来进行讲解,以期给参加公职类考试的考生带来帮助。
一、时间统筹问题【例1】电车公司维修站有7辆电车需要进行维修。
如果用一名工人维修这7辆电车的修复时间分别为:12、17、8、18、23、30、14分钟。
每辆电车每停开1分钟经济损失11元。
现在由3名工作效率相同的维修工人各自单独工作,要使经济损失减到最小程度,最少损失多少元?A.1859B.2321C.2156D.1991【解析】此类问题主要原则是将时间相对较少的放在时间较长的前面,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总的时间消耗。
于是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时间进行排序,将时间较少的放到前面,时间较多的放到后面。
表格法:30分的车在等待,实际用时17×2分,这样所有的就有,8×3+(17+12+14)×2+18+23+30=181分,共损失181×11=1991。
选项D。
【例2】四人同时去某单位和总经理洽谈业务,A谈完要18分钟,B谈完要12分钟,C 谈完要25分钟,D谈完要6分钟。
如果使四人留住这个单位的时间总和最少,那么这个时间是多少分钟?A.91分钟B.108分钟C.111分钟D.121分钟【解析】直接使用上题思路,时间少的先谈,时间多的后谈,则顺序为6、12、18、25。
则用时6×4+12×3+18×2+25×1=121分。
选项D。
一、拆数统筹问题【例3】将14拆成几个自然数的和,再求出这些数的乘积,可以求出的最大乘积是多少?A.72B.96C.144D.162【解析】拆数问题统一使用拆数法则:将一个正整数(≥2)拆成若干自然数之和,要使这些自然数的乘积尽可能的大,应将原数全部拆成若干个3和少量2(1个2或2个2)之和。
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统筹之最少装卸工问题
一、整除与除尽的概念
1、整除
若整数“a”除以大于0的整数“b”,商为整数,且余数为零。
我们就说a能被b
整除(或说b能整除a)。
2、除尽
两数相除,没有余数,这时就说被除数能被除数除尽。
整除是除尽的一种情况。
二、整除核心
判断数字特征,通过题干中所给信息判断结果应具备的整除特性,从而排除错误选项。
举例说明:张三家养了一群猪,其中3/8是黑毛猪,问张三家共有多少头猪?有黑毛猪多少头?
思路:我们可以抓住题目中的特征符号——分数,张三家3/8是黑毛猪,所以猪的总数能被8整除,黑毛猪数量能被3整除。
那么哪些数具有能被3整除的特点?那么哪些数具有能被8整除的特点?我们就非常有必要掌握这些小数字的整除判定。
小结:抓住题中关键数量关系,判断未知量被某数整除或具体的余数值,快速排除、甚至锁定选项。
三、整除的应用环境
1、文字描述整除:明显整除字眼、出现“每”“平均”“倍数”等。
例1:若干学生住若干房间,如果每间住4人,则有20人没有地方住,如果每间住8人,则有一间只有4人住,问共有多少学生?
A 30
B 34
C 42
D 44
解析:一定要运用整除思想,由题目可知总人数-20能被4整除;总人数-4能被8整除,代入选项只有选项D满足。
2、数据体现整除:出现分数、百分数、比例等。
例1:某粮库里有三堆袋装大米。
已知第一堆有303袋大米,第二堆有全部大米袋数的五分之一,第三堆有全部大米袋数的七分之若干。
问粮库里共有多少袋大米?
A 2585袋
B 3535袋
C 3825袋
D 4115袋
解析:由题意知大米总数为5的倍数和7的倍数,故B正确。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认为,整除思想能最大限度地节约做题时间,考生们要在平时备考中进行练习和巩固,做行测题一定能又快又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