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多媒体信息编码》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5
1.2信息的编码学案(含答案)1.2信息的编码【学习目标】1.了解为什么对信息进行编码2.重新认识进制,并能进行知识迁移,对二进制.六进制有初步理解3.了解ASCII字符编码和汉字编码4.了解声音数字化.图像和视频数字化的概念,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编码的【知识梳理】一.二进制代码的特征1信息编码信息代码是指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
信息编码指编制代码的过程。
信息在传递和存储之前都需要进行编码,计算机采用________。
2二进制编码.进制.六进制的相互转换日常生活中我们用进制数来表示信息,而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数来存储.处理和传送信息。
由于二进制数不便于书写和记忆,人们经常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六进制数来表示,因为两者之间的转换非常方便。
1二进制数只有________两个基本数码,运算规则为“________”,依此类推“借一当二”。
2进制数由________共个数码组成,运算规则为“________”,依此类推“借一当”。
3六进制数由________和________共六个数码组成,运算规则为“________”,依此类推“借一当六”。
二进制用字母B标识,进制用字母D标识,六进制用字母H标识。
3关于二进制数的两个规则1n个二进制位最多能表示的不同信息个数是2n个。
2n位二进制数能表示的最大进制数是2n1。
4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1计算机存储容量的最小单位________比特.bit或b。
2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________Byte或B1B8b。
3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其他单位KB.MB.GB.TB。
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二.字符编码目前计算机在存储.处理英文字符时普遍采用的是________即美国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码。
标准的ASC码用一个字节中的________位来表示,可以表示________种编码。
计算机存储ASC码时,占用________个字节。
ASC码编码表中的两个规律数字.字母都是按________排列的;小写字母的编码比对应的大写字母大32。
数学好玩——《编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编码的含义和作用,理解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编码的含义和作用2. 常见的编码类型3. 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4. 编码与数学的关系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编码,如条形码、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编码的作用和意义。
2. 讲授新课(1)编码的含义和作用介绍编码的定义,即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信息进行转换,以便于传输、存储和处理。
编码的作用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减少错误,便于管理和查询。
(2)常见的编码类型介绍一些常见的编码类型,如数字编码、字母编码、条形码、二维码等,并举例说明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车牌号码等,让学生体会编码的重要性。
(4)编码与数学的关系介绍编码与数学的密切关系,如二进制编码、格雷编码等,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编码领域的应用。
3. 实践活动(1)编写一个简单的编码规则,让学生互相传递信息,体验编码的乐趣。
(2)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编码系统,如给班级同学编号,以便于管理。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编码的重要性和应用。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找生活中其他常见的编码,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编码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编码规则的编写和设计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编码的含义、类型和应用,让学生了解编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据编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编码的基本观点,如二进制、十进制等。
2. 掌握数据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了解数据编码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二进制、十进制等基本数据编码方式,理解其基本原理。
2. 教学难点:通过实例和实验,掌握数据编码的实际应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编码和解码操作。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素材。
2. 准备实验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如计算机、编程环境等。
3. 准备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参考学习。
4. 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数据编码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 介绍数据编码的观点和重要性。
2. 提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数据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新课讲授1. 数字编码:(1)介绍数字编码的基本观点和分类。
(2)讲解数字编码的原理和方法,如二进制编码、十进制编码等。
(3)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字编码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字符编码:(1)介绍字符编码的基本观点和分类,如ASCII码、Unicode等。
(2)讲解字符编码的原理和方法,如字符映射、编码转换等。
(3)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字符编码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图像编码:(1)介绍图像编码的基本观点和分类,如JPEG、PNG等。
(2)讲解图像编码的原理和方法,如压缩算法、水印技术等。
(3)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图像编码在实际中的应用。
4. 音频和视频编码:(1)介绍音频和视频编码的基本观点和分类,如MP3、AVI 等。
(2)讲解音频和视频编码的原理和方法,如压缩算法、数字水印等。
(3)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音频和视频编码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室互动1. 提问:教师提出与数据编码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数据编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
3. 案例分析:教师分享一些与数据编码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数据编码原理和方法。
《数据压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压缩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2. 掌握数据压缩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能够分析常见的数据压缩格式和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见的数据压缩格式和应用。
2. 难点:复杂数据压缩算法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2. 准备教学用具,如白板笔、纸张等。
3. 准备常见的数据压缩格式和应用案例,以便教室演示。
4. 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数据压缩和解压缩过程。
5.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介绍数据压缩的观点和意义。
2. 展示一些压缩后的文件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感受压缩的好处。
(二)讲解压缩方法1. 介绍几种常见的压缩方法,如无损压缩、有损压缩等。
2. 重点讲解无损压缩方法中的RAR和ZIP格式,以及有损压缩方法中的JPEG和PNG格式。
3. 介绍压缩软件的应用方法,如WinRAR、7-Zip等。
(三)实践操作1. 给学生发放一些需要压缩的文件或图片,让他们尝试应用不同的压缩方法进行压缩。
2. 要求学生记录下压缩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以便后续讨论。
3. 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正确的压缩方法和技巧。
(四)拓展知识1. 介绍一些高级的压缩技术,如无损压缩中的LZMA、PNG-XR等算法。
2. 介绍数据压缩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如网络传输、图像处理、音频处理等。
3. 鼓励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应用数据压缩技术,以提高数据传输和存储的效率。
(五)小结作业1.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数据压缩的重要性和方法。
2. 给学生安置一些课外作业,如尝试应用不同的压缩软件进行文件压缩,并记录下经验教训。
3. 提醒学生关注数据安全,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重要信息。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压缩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信息的编码教案教案标题:信息的编码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编码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常见的信息编码方式;3. 能够运用信息编码方式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信息编码的概念和作用;2. 常见的信息编码方式。
教学难点:1. 运用信息编码方式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白板、黑板和彩色粉笔;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对信息编码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你是否知道如何将一段文字信息转换为二维码?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在黑板上或多媒体设备上呈现信息编码的定义和作用。
解释信息编码是将信息转换为特定的形式或符号,以便更好地存储、传输和处理。
介绍信息编码的重要性,如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和准确性。
Step 3:常见的信息编码方式(15分钟)介绍几种常见的信息编码方式,包括二进制编码、ASCII码、摩尔斯电码等。
对每种编码方式进行简要的原理解释,并给出具体的示例。
Step 4:信息编码实践(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要求他们设计并运用信息编码方式解决该问题。
例如,设计一个二维码来传递某个特定的信息。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Step 5:展示和讨论(1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信息编码方式,并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编码方式的优缺点,并与实际应用进行联系。
Step 6:拓展练习(10分钟)在学生练习册上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编码方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反馈和指导。
Step 7: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信息编码的重要性和应用。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关注和思考信息编码的应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更多的信息编码方式,并尝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篇一:(信息的编码)教学设计《信息的编码》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论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成了一大关键。
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才能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本节课单排,教师将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数字进行猜谜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来引入本节课;2. 随着新课标地改革,信息技术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具体表现在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培养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根据这样的要求,如何提高每个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成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理念。
所以,教师需进行分层教学,关注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同时努力提高基础程度好的学生,达到更上一层楼的效果;3.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教师应努力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达到能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其他课程的需要的效果。
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之一。
前情分析一、教材解读《信息的编码》是选自浙江教育出本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第一节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信息及其特征,那么对于信息的基本概念以及信息的基本特征已经有了一定地了解;那么对于抽象的信息,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呢?于是就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信息的编码。
同时学习好本节课,也为将来算法及其程序设计等抽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1.知识、能力分析高一新生在进入高中之前,一定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但是由于其学校的不同,教师以及教学师资等的不同,尤其是城乡学生之间,他们的信息基础与能力是不一样的。
同时,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普遍存在着好奇的心理,对于信息技术课也有着极大的求知欲。
同时,高中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理解力上已经相对趋于成人,能比较好地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并进行自主内化。
2.心理特征分析学生刚进入高一,由于摆脱了中考压力,可能会比较放松,同时对于信息编码,学生可能会产生恐惧的心理。
3.课标及相关要求 1.掌握信息技术编码中二进制与十进制的互换,但不包括十进制小数的转换2.了解字符编码和汉字编码,但是对于ascii字符编码表不需要记忆,只需了解即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进制代码的基本特征以及简单地二进制与十进制地转换;2.了解字符编码,能基本了解ascii字符表码表;3.了解汉字编码,知道我国所使用的汉字标准即编号为:gb2312-80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能发现学习以及生活中需要利用信息以及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根据任务需要确定信息来源2.参与评价他人信息以及信息作品的过程,能归纳信息技术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蕴含的文化内涵,能激发学习兴趣,养成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活动与学习的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二进制代码的基本特征以及简单地二进制与十进制地转换;2.了解字符编码,能基本了解ascii字符表码表;3.了解汉字编码,知道我国所使用的汉字标准即编号为:gb2312-80教学难点:掌握二进制代码的基本特征以及简单地二进制与十进制地转换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一法为主,多法结合的方法。
1.2.4多媒体信息编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程内容标准要求能根据教材要求,了解多媒体信息编码的知识。
多媒体信息编码包括声音的数字化、图像的数字化、视频的数字化内容,属于中等偏难的一个知识点,侧重在于对信息编码的理解和掌握。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多媒体体信息编码之前已经学习掌握了二进制数、字符编码和汉字编码的概念,因此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但不一定会很明确。
我校的学生高考以三类生为主,相对于重点中学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因此对于知识的讲解需要精心设计。
使学生能充分理解掌握。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图像、视频的数字化过程,掌握声音、图像、视频的存储容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多媒体信息数字化的编码过程
(2)通过小组讨论抢答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3)通过个人闯关得分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多媒体信息编码的特点,感受信息编码的一般过程
(2)学会掌握数字化编码的方式,提高信息素养。
二、学习重、难点:
1、多媒体信息编码的存储容量计算。
2、多媒体信息编码的数字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学习法、提问启发式教学法、讲解法、分层教学法。
教学过程:
探索闯关:
总结评价:
本课设计意图:
由于本课程内容较为枯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小组抢答得分练习和个人闯三关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合作探究的乐趣。
通过合作探究,讲解法,设问法等多种手段来化解教学难点和重点,化枯燥为兴趣。